海底总动员的故事发生在热带海洋美丽的海底世界,在这个海底世界里,有一个长满许多珊瑚的大堡礁,色彩斑斓,多姿多彩,小丑鱼马林和他唯一的儿子尼莫,就在这里过着宁静安全的生活。马林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美丽的妻子和一群可爱的小丑鱼宝宝。然而,一次鲨鱼的袭击带走了妻子和小丑鱼宝宝的生命,带走的马林的幸福。只剩下马林和唯一的儿子尼莫相依为命。所以,马林更加爱惜尼莫,不让他受到丝毫的伤害。海洋世界丰富美丽,同时也变幻莫测,充满危险,虽然小丑鱼爸爸马林一直努力保护顽皮的尼莫,但是尼莫就像所有小鱼一样,顽皮贪玩,渴望探索他们居住的大堡礁外面的世界。最后意外还是发生了。 一天,尼莫被一个潜水员带离了他的家园,放入了澳大利亚一个牙医办公室的鱼缸里。在那里尼莫结识了一些新朋友,他们让尼莫学会了勇敢和独立。这时马林为了救出他的儿子,正和一只有短暂健忘症的鱼一起历经千辛万苦寻找着尼莫,最后经过了千百的磨难,加上尼莫的勇敢和马林不肯放弃的精神,父子俩终于团聚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尼莫的勇敢和马林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在马林被水母蛰的时候,他仍想着儿子尼莫,想着他处境危险。我深刻地感受到那种似乎什么都不能阻挡的父爱。它告诉了我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敢面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前进
我是一只鱼 望着鱼缸外的你 敲了敲玻璃 你对我微笑离去 游啊游啊我却快忘了你 甚至你和我的距离 依偎你在水中的倒影 满怀期待你再靠近 渴望躺在你温暖掌心 感受你 拥抱你 亲吻你 可惜我只能游个不停 装作鱼 只有七秒记忆 我是鱼 是鱼 我是一只鱼 听不懂你的言语 沉默在水里呼吸 舍不得闭上眼睛 游啊游啊我会再牢记你 还有你每一个表情 水灌进眼底无声无息 却模糊了你 隔开你
从没写过影评。 然而没有看到一篇影评提到这个主题,所以憋的我开始码字了。 惴惴然。不知道会写成啥样。
是的,这部儿童电影的主线是亲情,是一个父亲寻找儿子的故事,很揪心也很温暖。然而埋在这条“明线”后面的,是一条无处不在的“暗线”:各种身体的、精神的残障,以及这些带着残障的人们(鱼们),如何在社会的主流之间生存,挣扎,相互提携与安慰。
因为Super Carlin Brothers(我的真爱之一,链接附上,://www.youtube.com/channel/UCKZo4N0lVPccBkSiuyVh4yg)和一些其他的YouTuber,疯狂地迷上了皮克斯创造的世界,每部电影都看了无数遍,而且无时不刻不在安利周围的人,皮克斯的电影不能只看一遍。
Super Carlin Brothers就说过,这是一部关于Disability(残障)的电影。大概对于生活在美国社会中的人来说,这些海底的情节对应着哪些生活中的情景,是很容易分辨的。因为细节与生活几乎是一一对应,于是一望可知,到处都是隐喻与讽刺。同时Disability也是那些自觉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群,很愿意去讨论,很政治正确的话题。
解读几个例子:
一个经历过极大悲剧打击,带着创伤心理的单身父亲,一直过度保护着他身体残疾的独生子,过着很少有社交的生活(A traumatized overprotective single father and his only son with a physical disability live a hardly socialized life)。之所以把英文打出来,是因为这些词都是些很有代表性的,属于“边缘人群”的标签。
这对父子是很典型的,生活在我们当中,却永远被忽略的人——生活有很多的艰辛、却也仍在继续,从没得到过太多关注,几乎隐形地躲在社会的缝隙中。
Marlin不善社交,在学校和其他家长小聊两句都尴尬的不行,也没有朋友,没有其他亲人。因为之前经历的悲剧,失去妻子及所有其他孩子的痛苦,让他把照顾好Nemo变成他生活的全部。更何况Nemo还有一只残疾的鱼鳍。
有一句话别处看来的,觉得说的很好:“不要把别人当作你生活的重心,哪怕是丈夫或者孩子,那会让你的生活失衡,而更重要的是,这对于被当成重心的那个人也很不公平“。 也确实如此,尽管Marlin是个毫无疑问的好爸爸(他们把Nemo的小鳍叫做lucky fin真的很有爱),但对Nemo的过度保护,还是造成了Nemo的逆反,父子间的隔膜。Nemo不愿意生活在父亲创伤里,他想和同龄人玩耍,想上学,想证明自己。
如果没有Nemo被捞走和后面的一系列冒险,这对父子大概就会永远这样坎坎坷坷地生活下去,Marlin不会成为英雄,没有被其他的鱼传诵的事迹。Nemo可能会成为“问题青年”,瞧不起自己的父亲,父子关系出现裂缝,又因为残疾在社会上碰壁;Nemo或者会慢慢理解他,最后回到他身边,也可能父子就这样渐行渐远,最后Marlin晚景萧疏,独自老去……
如果换一种纪录片似的画风,这个家庭的故事其实可以很沉重。可能会和17年的新电影《佛罗里达乐园 The Florida Project》有点像吧。
不过好在有后面的冒险的故事,让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了。
Dory是个“身残志坚”的好典型。
她的人设就是“短期记忆丧失症 short-term memory loss”,因为啥也记不住,也就没家人没朋友,被歧视、被边缘化的程度比小丑鱼父子还要深得多。但她特别地有一种乐天的气质:她最经典的名言“just keep swimming”真的很让人感动。
Dory的乐观是一种很不理性的信仰。如果你真的认识这样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可以不顾现实、毫无依据的乐观,你大概会和Marlin一样觉得她又傻又烦。 我们其实都认识这样的人,比如我在长岛的房东老太太:自己一个人住,囤积癖屋里乱的像垃圾场(但我们的屋子她收拾的很干净),总是神神叨叨地讲一些上帝派天使指引她了之类的故事,说些励志书一样的鼓励的话,让我们觉得:“这人简直神经病”,然后躲得远远。 但是动画片嘛,总是可以让她开挂,关键时刻她的记忆力也是说想起来什么就想起来什么……而最后,总是这样一种精神力量,支持了Marlin。
(ps:超级开心皮克斯第二部用Dory当主角了。不过我不喜欢Finding Dory的一点,也是因为她的主角光环太开挂,一到关键时刻就想起来重要信息,真是不要太容易……)
不过也确实,Marlin总需要这样的童话似的力量,才能走得那么远。
BTW,Dory的配音演员Ellen DeGeneres,是著名的The Ellen Show主持。她声音很又辨识度,而且她身上很重要的一个标签就是她的女同,以及LGBT活动家身份。
作为鱼,Dory是否也是女同志呢?我们不好说。
一方面,我们不能说配音演员的种族、性取向就代表了角色的种族、性取向(否则就会觉得有点歧视的意味)。另一方面,确实作为男女主角的Dory和Marlin并没有和一般电影一样,发展出爱情故事来。(当然啦,他们是不同种的鱼,应该是有生殖隔离的……= =|||)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尽管作为儿童电影,性取向等等问题并没有在电影里做讨论,但皮克斯请Ellen来给Dory配音,是表明了一种“关注边缘人群”一种态度的。真的是要致敬皮克斯,能这么勇敢的替少数群体发声,尤其是想到这部电影是2003年上映的,那时候这类声音比现在稀缺的多。
鲨鱼开会的那场戏,是全剧最经典的场景之一。这是很明显是借用了AA(Alcoholics Anonymous匿名戒酒协会)的会议模式,鲨鱼们是“吃鱼成瘾”。
我们看到了鲨鱼们真的很努力,也承担着很多的社会的误解,没有鱼愿意和它们成为朋友(可能除了Dory这种天生“缺心眼”的乐天派吧)。当然,这也不全是误解,毕竟我们也看到,Dory流了一点血,就忽然让大鲨鱼Bruce全然失去了理性,让Marlin和Dory差点丧命。
另外两只鲨鱼一边叫着“Intervention(干预)!”一边把发狂的Bruce按住的一幕,真是又惊险,又好笑,又让人想哭(想到很多严肃电影,比如《霸王别姬》里面程蝶衣戒大烟的画面了)。
一部儿童电影,居然也能表现这么深沉的内容。
Nemo被抓之后在水族箱里遇到的鱼们,如果仔细想,每个人都让人心碎。
水族箱是集中营。和监狱不同,这里关的男女老幼全部是无辜的,而且还有些长期的社会组织,还有,每个人都面对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的死刑——被送给戴牙套的小姑娘。每一个人,在长期的囚禁压力下都有些精神上的不堪重负:随时会爆起来,永远紧张焦虑的河豚Bloat,洁癖的小虾Jacques,胆小的丝鲈鱼Gurgle,永远在趴在墙上的海星,永远等着喷泉的小鱼等等……因为环境的压抑,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和集中营中一样,长期的生活形成了一些自组织的规则、分工。为了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大家必须互相帮助,才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这里甚至出现了些原始宗教似的帮会。有了我们看到的,火山的那一幕。
作为帮会老大般的存在,一身伤疤的燕鱼Gill是很典型的老兵的代表。他是最坚定的要反抗,要自由的一个,大家的精神领袖。没有人真正知道他都经历过什么,但可以确定那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逃出去”已经成为他的执念,他唯一的精神信条,他活着的动力——直到他不惜用一个孩子的生命去冒险,差点害Nemo被绞得粉身碎骨,他的信仰才轰然崩塌。他陷入深刻的自责之中:“天啊,我的执念把我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怪物啊。”
小时候真的看不懂Gill自责时,如此之深沉的悲哀。
如果说Dory的记忆问题,让“活在当下”成为了她的信条,那么海龟可能是我们在全剧中看到最从容自信的动物了。是他们教会了Marlin怎么享受生活,怎么去放松,信任孩子会长大。
幸亏还有这一段,要不整部电影到太压抑了。
当然,整部电影还触碰了很多其他很深刻的主题:环境污染(海里到处人的垃圾,甚至还有炸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这部剧里全部是大反派啊),亲情、友情、自我成长等等等等。然而关于身体与精神残障的描写,对社会边缘群里的洞见,确实是这部儿童冒险电影非常特别的一个地方。
每次看皮克斯的电影,都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了的,或者年纪小理解不了的东西。
孩子们捧腹大笑,懂得人却泪眼婆娑。
最后,推荐一下这篇很有爱的小文章:10 Life Lessons from Finding Nemo //www.disneybaby.com/blog/12-life-lessons-from-finding-nemo/ 每一条我都很喜欢。翻译一段和我们主题相关的:
8. Your differences don’t define you. One of my favorite details about Finding Nemo is the subtle physical differences (Nemo’s little “lucky” fin, Gill’s scarred body, Sheldon’s H20 intolerance, Pearl’s short tentacle, etc.) and mental challenges (Dory’s short-term memory loss, Bruce’s food addiction, Gurgle’s germaphobia, etc.). But all of these characters are so likable that their little quirks are endearing and normalized.
8.你的不同并不能定义你是谁。 我最喜欢的《海底总动员》的细节之一,是那些很细节的刻画,关于那些角色身体的不同(Nemo的“幸运”鳍,老兵Gill满是伤疤的身体,小海马Sheldon的H2O不耐受,小章鱼Pearl的短触手)还有精神上的挑战(Dory的短期记忆丧失,大鲨鱼Bruce的食物成瘾,丝鲈鱼Gurgle的洁癖等等)。但是,所有这些角色都很可爱,这让它们的小怪癖也变得可爱,正常。
画面很美很梦幻,剧情很充实,配音、配乐、节奏、制作方面也很完美,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可以说是老少皆宜。
我没有想到它的吐槽色彩这么强烈 所以五星全开
充满温情的动画电影。小丑鱼一跃成为经典形象。孩子小的时候每次去水族馆之前都会问是不是可以看到尼莫😂😂
画片很美很梦幻,故事也很有趣,它告诉了我们要自强不息不能依赖别人,要自信要有勇气面对挫折和困难
知道了海洋里还有小丑鱼,危险的大海中,一对父子间的感情让人感动。画面很精美,还原了大海给我的那种宽阔又神秘的感觉。
尼莫有个好爸爸。。。。
空前鸹噪的ellen Degeneres简直让人笑晕~!
名曰寻找尼莫,可主角戏份并不独属实施寻找动作的爸爸马林。尼莫自己也在奋战悉尼重返大海,导演更是用了洋流vs管道、蓝鲸vs鱼缸的的视觉相似去强化父子同心其利断金之决心以及人类禁锢的险恶程度其实不让海洋之理念。最意外的部分,不是鲨鱼帮被洗白有信仰疑似要吃素,而是牙套小女孩的登场竟让配了几小节惊魂记主题弦乐。那么顺着这个思路,片中另个显恶角色“我的”贼鸥,也有致敬群鸟的意思喽?
喜欢热心助人,胸怀宽广,乐天健忘的多莉。虽然平时不靠谱、神经大条,但是在危险关头却能安慰玛林,给他信心和勇气,并且让他认识到自己对儿子的教育上存在的问题。玛林和尼莫重逢后能够相互理解,可以说多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A】看完续集后重看,比小时候的印象还棒,父子的双重成长,无谓的弱小者,主题的立意和完成度实在完美。
喜欢小丑鱼尼莫,画面很美很梦幻,故事诙谐幽默,很有意思。
去电影院看了5遍,认为是皮克斯公司迄今为止故事最棒,特效最棒,画面最棒,歌曲最棒,角色最棒,最最最感人的动画电影。
为什么跟爹1起而不是跟妈1起呢
朋友说我好像那个戴牙套的小女孩呜呜呜
不管任何物种,亲情都是不变的。
电影画面很唯美很精致,虽然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但还是唤起了内心的童真。
在我看来是我最爱的一部皮克斯动画,故事剧情十分饱满,让人看了意犹未尽。每个角色都性格鲜明,我最爱的就是尼莫的爸爸,他那颗深爱这儿子的心让人感动不已
一个小丑鱼父亲千里寻子的故事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海底世界无尽的风光,更是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馨。
在那蔚蓝美丽的海底世界,皮克斯用一对小丑鱼父子的冒险故事,营造了专属父与子间亲情的动容,那谨小慎微的老爸与调皮可爱的尼莫,拟人化的呈现既妙趣横生,更有着深刻的现实隐喻,不该失去对未知探索的精神与那默默的温情,感动于那大海的梦想之地。
经典动画,画面很美,特效很好,喜欢尼莫父子,我们应该热爱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