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00。多少有点感情分在内,毕竟虽然谈不上喜欢,但更谈不上讨厌。随手记点流水账吧。 鲁博特·山德斯终究是个视觉系导演,这一部分算是很让人满意,就连在预告片中槽点满满的热光学迷彩,在大银幕上的呈现效果其实也还不错。但除此之外,都只能勉强算马马虎虎。 当然即便这样,说它是日本动画最好的好莱坞真人改编也还是不为过,因为这里有一个可悲的前提——以往能想起来的寥寥几部,都是渣渣级别。 以押井守的95动画版为参照,本片最大的改动其实不在剧情而在主题,探讨的核心从“生命”悄然置换成了“身份”。而后者,显然正是好莱坞最擅长也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与95版高下立判的地方,也就在这里。 配乐除了挪到片尾字幕的《谣/傀儡谣》,其实还有一定程度的川井宪次元素保留,最明显的是从素子追击傀儡到水战的场景中,音乐里那种空灵声响。 斯嘉丽的素子其实还好,巴特也看得下去。北野武的课长,果真浓浓的黑道大佬气质,虽然不太像“猴子老爹”的样子,但足够镇得住场面。陀古萨的戏份少了很多,而且怼博马的几句台词显得过火。斋藤比95版多了一次秀狙击的机会,除此之外和九课其他人一样就是酱油。至于原创的九课新女角Ladriya,抱歉你哪儿来的? 电影里所谓的汉卡(Hanka Robotics)公司,原型其实是漫画里的阪华精机(Hanka Precision Instruments)。漫画中涉及阪华的那段剧情正是04剧场版《攻壳2:无罪》的蓝本,而这部真人版在以95版为主体的前提下,也确实融入了许多《无罪》的桥段,比如开场向素子说“救救我”(《无罪》中是向巴特说)的机器人,比如后面抱怨素子打烂艺妓的研究员(没记住名字)。 至于我们的著名恐怖分子久世英雄……叹息。借着“傀儡师”原型的壳“还魂”,还是实现不了进入“上层构造”的理想啊(对他的结局处理也有可能是留着悬念,但考虑到目前这个糟糕的票房,续集是基本不用指望了)。说起来,TV版第二季出场的久世,应该也算是押井守的私货之一。这回真人版别的TV元素不明显引用,却偏偏引用他,想想也挺有趣。
——————————————————————
暂且象征性四星。是骡子是马,上映了见真章。
微博原始发布地址: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41484423829581 先放个新预告的1080p度盘:http://pan.baidu.com/s/1o896BxS 密码:bbf7 当然,有一部分东西是士郎正宗的漫画原作里就有的,但这里暂且不管,只对比电影的新预告和当初的动画。 致敬的主要对象,显然是押井守监督的1995年剧场版,以下简称95版。 95版的开场:
95版片头“傀儡谣”段落:
95版素子起床:
95版素子痛打“傀儡”:
95版素子和巴特在船上:
95版素子大战思考战车:
除了95版之外,机器人脸部开裂的镜头,应当是在致敬04年押井守监督的剧场版2《无罪》(Innocence):
机器人锁住人质的镜头,则曾出现在02年神山健治监督的TV版Stand Alone Complex第一集:
至于预告里的其他镜头,或者不是致敬,或者只是我暂时没想起来。大致就这样吧。 ———————————————————————————————— 不过,说实话,这新预告看得一言难尽。 演员气质问题姑且不谈,就说其他。典型的比如素子的热光学迷彩,从贴身膜状物变成了“秋衣秋裤”。为了避免露点而稍加和谐很正常,可惜现在这个效果,实在不觉得很好。 话说回来,“裸体”版热光学迷彩本身也是押井的恶趣味产物,漫画里印象中是没有的,神山健治的TV版里同样没有。电影一定要“还原”,敢情对押井是真爱吧。
说裸体热光学迷彩是原作的,以上是原作对应桥段的图。 ———————————————————————————————— 另外就是IGN屏摄的开场片段,依然高度致敬95版,甚至现场用的配乐都是川井宪次的“谣/傀儡谣”(但正片的配乐师会是Clint Mansell)。 真人版屏摄片段:http://www.ign.com/videos/2016/11/13/ghost-in-the-shell-2017-shelling-sequence 95版开场片段://v.qq.com/x/page/v03464uv6sv.html 这傀儡谣和这分镜,如果不知道有真人版这回事,我很可能会以为是饭制产物。
一句话剧透全片:中二翘家少女草薙素子和久世英雄被坏公司抓去改造,公安九课课长荒卷大辅为他们报仇杀掉了公司领导。
押井的狗流离失所(然后被巴特捡了),神山的杰克苏成了中二反社会(然后随便死了),黄濑版素子不再是史上最弱,比素子还能打的北野武荒卷或成最大赢家。
——那么让我们再看一下最上面的概括,这片的主角是谁?怎么看都是为民除害的荒卷老爹对不对???他完全是懒得出外勤才雇了素子的吧?
其实我是能接受这个真人版的,因为早就见识了漫画2里草薙素子的(至少)20个同位体之一荒卷素子的一堆义体和网络形象,所以我觉得不论剧场版里年近五旬的母猩猩、SAC里折纸鹤的素子、ARISE里成天被黑和中毒的素子,还是真人版里比ARISE还弱的少佐,都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同位体”,但这个剧情也还是忍不住要吐槽:
人家91年出版的漫画第一卷就提出信息生物灵魂上网了,受攻壳影响的99年的黑客帝国格局也很大,21世纪的TV版攻壳还成天写社会学论文,而到了2017年,你们好莱坞就好意思拿这点中二少年的破事儿拍攻壳机动队???
不过。
不得不说的是。
真人版的巴特!!!超可爱啊!!!!!!开头水汪汪的大眼睛也可爱,喂野狗也可爱,戴上瓶盖之后说怕吓到狗却还是悄咪咪地把Gabrielle(这是押井自己的狗的名字,竟然在真人版里作为巴吉度的名字出场了,我觉得这是押井愿意吹真人版的主要原因)捡回去了也可爱,一个巴素党决定单方面宣布获胜!!!!
( 我觉得按美国人的逻辑结尾素子没跟久世走的理由肯定是你乱杀人而巴特和我都喜欢小动物……)
好莱坞拍什么,最容易让人失去信心?
答案是:日本ACG改编。那是车祸高发地段,几乎是来车必翻,尸横遍地。
无论90年代的《街头霸王》,还是新世纪以来的《七龙珠》、《春丽传奇》、《生死格斗》、《拳皇》等,无不是能把神仙气哭的公认烂片。
以至于许多人一听好莱坞染指日本ACG文化,第一反应就是:又要毁经典了!
从艺术角度来看,美国人翻拍日本动漫,与其说是翻拍,更接近翻译。
就像美剧里的普通话总是让人哭笑不得,好莱坞虽然拍片厉害,但缺少合格的文化翻译。原作中大量的文化信息,在翻译过程中丢失或扭曲,出来的作品,当然爷爷不疼姥姥不爱。
把ACG搬上真人银幕,也许只有2014年的《明日边缘》算得上口碑不俗。但此片票房也是马马虎虎,续集难产。
好莱坞原创电影越来越稀缺的当今,向矿藏丰富的ACG文化借创意,仍是如火如荼的生意。于是,《攻壳机动队》应运而生。
2029年,新港(原型是香港)一座大厦的顶层。
刚刚接收到命令的草雉素子,拔去插头,褪去外衣,纵身跃下大楼。
在热光学迷彩的掩护下,她矫健性感的身形,与光怪陆离的街景融为一体,一场精准的刺杀行动,拉开了帷幕。
看过1995年动画片《攻壳机动队》的观众,都不会忘记开头这一幕。
这部士郎正宗漫画改编、押井守执导的动画电影,强而有力、开宗明义地定义了世界观和基调。
在2029年的世界中,信息技术和神经网络高度发达,人类已经脱离了躯壳的束缚,一切肢体都可以义体替换。
高科技让世界进步,也让高科技犯罪应运而生。公安九课,是警方专门对付高科技犯罪的特别部门。
女警员草雉素子是九课的少佐,她除了大脑与一部分脊髓之外,全身义体化,具有冷静的头脑和卓绝的战斗技能。
在这个清冷、妖异、颓废又空灵的赛博朋克世界里,蜷居在没有生命的躯壳中,素子的大脑对世界充满了难解的疑惑:
当人与义体越来越密不可分,当人可以通过更换义体来实现永生,生命与机械该如何定义,它们之间的界限又在哪里?
谈到日本动画,《攻壳机动队》是绝对无法绕过的作品。
充满前瞻的未来想象,复杂的人性洞察,成人化的主题,深刻的思想,令它不仅是90年代日本动画复兴期的中流砥柱,也是最早得到国际关注和认可的日本动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被誉为日本动画的巅峰之作,也让押井守与宫崎骏、大友克洋共列三大动画监督。
它将赛博朋克文化推向全球,沃卓斯基兄弟(如今是姐妹了)毫不讳言,坦诚《黑客帝国》从中汲取了大量养料。
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前两年的科幻黑马《机械姬》,都从中得到过许多灵感。
最初《攻壳机动队》传出要拍真人版的消息,攻壳迷们翘首期待,但没过多久,他们却不约而同发出了反对和抵制声。
原来好莱坞版本的素子,由斯嘉丽·约翰逊扮演。这可惹怒了很多原作粉:少佐怎么成了个白人?《春丽》也好,《拳皇》也好,烂归烂,好歹还是找了东方面孔来演女主的不是?
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接受,一部好莱坞电影起用白人面孔,是商业上的必然。
好莱坞会让一个日本女星(哪怕她是美国人)担纲主演一线大片吗?现阶段恐怕没可能。
硬要选个东方人主演科幻大片,除非制片人有钱任性到不在乎亏损吧。
前几天,方君有幸看了《攻壳机动队》的点映场。第一印象是,特效美工不辱神作之名。
疏离颓废的都市,多种语言混杂的全息广告牌,井井有条的车流。城市远景光鲜繁丽,华灯闪耀,近看处处污浊破败,这是一幅充满了现实感的反乌托邦图景。
片中的未来景观,融合了《银翼杀手》和《全面回忆》的影子,也保留了攻壳世界观一望即明的特色,对原作的三次元化基本成功。
片中也有着干脆利落的动作场面,充满《黑客帝国》式的摆酷,少佐闯入宴会厅的升格厮杀,在钢管舞棍间躲避子弹,与火力强大的思考战车周旋,等等。
另外,镜头几次俯瞰街道,都有一种模糊了动画和实景的虚幻感,呼应着对世界真实性的质疑,也带出一份荒凉的意境。
情节方面,大幅度复刻了1995年的《攻壳机动队》,还借鉴了2004年的续集《无罪》和TV版的若干枝叶,编织出一个致敬远多过原创的故事。
攻壳迷可以看到无数熟悉的场景:裸身跳楼,垃圾车伏击,水潭打斗,潜水思考人生,大战思考战车,拉断手臂撕裂装甲……都有着精确的还原。
我知道致敬是省力的同义词,但作为粉丝,我喜欢被这样讨好,尤其是在大银幕上看原版动画的奢望几乎破灭。
北美上映较早,烂番茄上的影评,大多指出真人版主题浅薄,配不上原版的思想境界。
不可否认,真人版的思考格局变小了。贯穿全片的,不再是对世界环境和科技未来的审视,退格成一个失忆女主找寻身份的故事,大致是一集《疑犯追踪》或《西部世界》的深度。
剧本还配合素子的“白人化”,安排了一段她回家认亲的戏。而原版中的少佐,似人非人的身份属性,决定了她对身份认同的困惑,绝不可能是寻根认亲式的廉价感动。
动作方面也做了一番弱化处理,诸如热光学迷彩的全裸戏,少了几分艺术化的女体诱惑,多了实用主义的臃肿,让粉丝抱怨浪费了寡姐的身材。
少佐撕裂思考战车拉断手臂,在动画中堪称惊心动魄的绝艳一幕,在真人版中也相应减淡。不过脑补一下,那画面原样复现,很多人的小心脏未必受得了吧,国内估计也没法一刀不剪地上映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比起原作,真人版《攻壳机动队》显得浅薄和俗套。
但在某种程度上,浅薄和俗套,也是商业价值的代名词。在一部爆米花科幻片里,铸造一个思想高度逆天的主题,一些惊世骇俗的画面,是不是有必要?
动画版《攻壳机动队》拥有晦涩坚硬的哲学思辨,震撼人心的视听艺术,但被漫威英雄、奇幻魔法和青少年小说改编哺育的年轻一代观众,探讨宗教、灵魂、生命意义,也许对他们太深奥了。
往远了说,攻壳机动队至今仍是小范围神作,对它“装逼”的评价之词,在网上仍不绝于耳。
所以,索性搞一部浅薄的爆米花,也没什么不好。
史上所有翻拍经典的例子都告诉我们:复制外表容易,复制灵魂很难。
真人版《攻壳机动队》显然没能复制原作的灵魂,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鲁伯特·桑德斯毕竟不是押井守,好莱坞更不可能全盘领会士郎正宗的苦心孤诣。
至少主创很懂得自己的斤两,避免冒失地砸了神作的招牌。他们剔除了那些玄奥、深刻、前卫的脑力激荡,用通俗情节和视听效果来迎合观众,未尝不是一种诚恳。
公平地讲,全盘翻拍《攻壳机动队》,别说你桑导,就算把老斯、卡神、诺兰、柯南伯格这些大牛请来,也未必能如愿。
看片前,方君跟朋友说:无论它拍成什么样,都将再一次证明,原版动画是多么伟大。
如果这部浅薄的真人版,能替更多的科幻迷,敲开通往浩瀚的攻壳世界的大门,它已经功德圆满了。
just for a test...说到演员,这个无数宇宙的穿越者……形成某种互文性文化是必然的。就像斯嘉丽·约翰逊在《超体》里是U盘,现在是U盘里的数据。有些互文性甚至从一开始的选角就被优先考虑了的,比如说《林中小屋》中的怪物之母西格妮·韦弗。
怎么让斯嘉丽·约翰逊和西格妮·韦弗形成联系,或者说怎么让异形和攻壳机动队两个毫不相干的系列变成亲戚?按照六度分离理论(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只需六步以内,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大家可能很疑惑,上面这张押井守和詹姆斯·卡梅隆疑似相亲的合照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要涉及到押井守21大人生怨念中近期被消灭的一个却最终没有掀起任何波澜的《伽鲁姆战记》了。
《伽鲁姆战记》的原定班底本是这样的——
企画:押井守·伊藤和典 总监督:押井守 制作总指挥:詹姆斯·卡梅隆(James Francis Cameron) 脚本:伊藤和典 特技监督:樋口真嗣 人设·甲冑设计:末弥純 数字监督:細田守·秋山貴彦·林弘幸 デジタルスーパーバイザー(?):田中誠一·古賀信明·佐藤敦紀 美术设计:渡部隆 机械设计:竹内敦志·今掛勇·前田真宏·清積紀文 音乐:川井憲次 动画制作:Production I.G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现在的Garm Wars只是具回魂尸。你回去看押井守的原始设想……
故事发生在行星安努因,这个星球的居民伽鲁姆人与外太空侵略者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千年之久,为了对抗强敌,伽鲁姆人将自己逐步改造成拥有半机械化躯体的战斗种族,就连记忆也是通过复制技术代代相传的。但终于有人开始怀疑这份记忆的真实性,从而踏上了寻求历史真相的旅程。
外星殖民战争,记忆移植……听着像不像《阿凡达》是《伽鲁姆战记》的某种变形记?
过说回来,我觉得押井搭上卡梅隆是不是有一定成份涉及到卡梅隆给前妻凯瑟琳·毕格罗写的《末世纪狂潮》,一部于押井版《攻壳机动队》同年上映的涉及记忆移植主题的科幻影片。
在《攻壳机动队》真人版中有一段,在以香港励德屯公屋为原型场景的阿瓦隆公寓中,母亲提及了女儿的骨灰云云。
这个致敬段落非常有意思,并非致敬的原版动画或漫画,而是致敬的押井守另一部真人电影,后《攻壳机动队》时期转向写实电影并试图有一番作为的押井守唯一值得一道的真人作品:《阿瓦隆》。
不但如此,此处还制造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双关——《阿瓦隆》中的女主角叫Ash,跟英语的骨灰是同一个词。堪称彩蛋中的彩蛋。
然而,这并不止是个双黄蛋。 巴吉度犬是押井守电影中的常客……但在这个公寓场景中出现的却是猫。猫的名字叫南瓜。然后有网友发现,饰演母亲的桃井薰,在《艺伎回忆录》回忆录中妈妈桑角色就叫南瓜。
斯嘉丽·约翰逊和西格妮·韦弗只要六步就能达成非常有意义的联系,那少佐和贞子如何在六步以内达成富有逻辑的关联呢?当然不是因为香港励德屯公屋和深井的形状很像,她们都是深井病患者。
是的,大家可能很疑惑,贞子跟《攻壳机动队》又有什么梁子?
实际上,你也许不知道,铃木光司的午夜凶铃小说原作系列是一个赛伯朋克世界观的设定,就像《黑客帝国》一样,而贞子就像是《黑客帝国》中的史密斯。
有很多不明真相者以为是《黑客帝国》的横空出世才让《攻壳机动队》为人所知。但……这真是不明真相啊。
从时间线上来说,后来的兄妹导演对基努·里维斯在《黑客帝国》中角色的试片电影可以说来自威廉·吉布森亲自操刀的跟押井版《攻壳机动队》同年的《约翰尼记忆术》了。
威廉·吉布森是谁?赛伯朋克运动之父,蔓生都会三部曲( Sprawl Trilogy )的作者。
威廉·吉布森对《黑客帝国》最初是拒绝的。看完后,他觉得与其说它像自己体系中的世界,其实更像菲利普·迪克的吧。所以一语成谶,这似乎又成了基努·里维斯《黑暗扫描仪》的试片电影了。
威廉·吉布森最初对《黑客帝国》是拒绝的。结果他跑去电影院刷了第二遍。可能是因为《约翰尼的记忆术》真的太伤他心了。但你知道押井守怎么说的,在他那会儿(1990年代初中期),想要在电影荧幕上原汁原味地展现赛博朋克的感觉,他认为几乎是办不到的。这就是为什么。然后CG技术就突然超展开了。
因为那一年年底《玩具总动员》上映了嘛。 再后来,就是《黑客帝国》《阿凡达》了。
前面说,前沃卓斯基兄弟可能压根儿把《约翰尼的记忆术》当成基努·里维斯的角色试片了;同理,我觉得这次《攻壳机动队》真人版的导演也将本片当成北野武的试片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北野武的好莱坞客串似乎就止于这两部)。二十多年前在《约翰尼的记忆术》中……
二十多年后……
所以,虽然《约翰尼的记忆术》AKA《悍卫机密》是如此一部容易被人遗忘的小电影,但它的存在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作为演员成为互文性中的一环做出了不朽的巧合的贡献。但回过头来说,赛伯朋克什么的,对押井守来说都只是个壳罢了。他有宗教情结。就是这样子。对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影响至深的,恐怕非《异形》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另一部科幻经典《银翼杀手》莫属——
按照押井守本人的说法——
《银翼杀手》对本片的影响……应该还是有的吧。我们在讨论初期设定的时候发现弄出来的东西全都像是在翻拍《银翼杀手》,搞得大家都很憋屈。
首先想说,这部好莱坞真人版的电影对于动画粉和普通观众来说,应该是两种不同的观影体验。前者可能更希望看到动画版中的经典画面,在IMAX-3D的视效下,变得更富有表现力,给人超越2D的真实感。并且在动画电影曾探讨的深邃主题:生命体、进化、灵魂与躯壳、人类与玩偶等等的基础上,期待着电影版能否提出同样的哲学思辨?
对于首次接触《攻壳机动队》人设与故事的观众来说,电影中高度还原的赛博朋克世界:破旧的钢筋水泥大楼之间,充满了全息投影的立体广告,残破不堪的城市与高度发达的科技成为了鲜明的对比。人类不断冒进的探求身体的再造与意识的永存,却让我们陷入了充满了生死谜题的无限深渊里。
动画片版中《攻壳机动队》大部分的镜头都是在夜景里,深蓝色的背景下,有时还下着细雨,冰冷的街道与孤独的内心相互映照。作为第一个全身义体化的人类案例,任职于公安九课的少佐“草薙素子”喜欢在夜里潜水,那里除了冰冷,还有黑暗。
当意识被储存在电子脑里,身体可以无限更新时,近乎永生的素子,却喜欢在黑暗中探求死亡的边缘,在恐惧里触碰自己的灵魂,不断的体验重生的感觉。当同伴对她说,你的身体属于公安九科,但灵魂却属于你自己的时。素子的回答是,我们的身体之所以可以得到最好的维护,记忆可以完整保存,这些都要依赖政府机构的支持,如果选择离开,记忆也将被回收,那我的灵魂是否还是完整的?
我们的记忆来自身体各个部位对外界的感知,而这些触感其实也是电子讯号,素子不断的怀疑自己的义体与电子大脑之间,形成的意识与感知,究竟算不算真正的记忆?还是虚拟的存在?可以被任意的修改、删除、格式化?
在《攻壳机动队》的故事里,每个人都有Ghost,其中承载了个体意识,包括了过去的记忆、现在的价值观与未来的欲望等等。当大脑的一切讯息,都变成了电子讯号,可以连接网络,被储存下载,这是否意味着,个体的再生等于个体的复制,当永生的你被重启后,是否还是原来的你?你能否信任自己的治疗师?
朱丽叶.比诺什曾在电影《锡尔斯玛利亚》中,接到一个电话,邀请她饰演的角色出演超级英雄电影,如今她本人倒是出演了好莱坞的商业大片,让角色之间的飙戏更有看头。
素子灵魂的完整性,在于她只被复制过一次,虽然她的真实记忆被抹去了,但是在真人版的电影里,找回了记忆的素子还是母亲的女儿,只是身体变成了机械的,大脑变成了电子的。而在动画版里,从幼年时期就要负担全身义体化的素子,更加的孤独,她没有家庭的回忆,只是一个孤单求生的灵魂个体。
假设,现在你安装了一只“机械手臂”,相比原来肉体的手臂可以承担更多的工作,也可以通过意识操控,并且回传电子信号给你的大脑,通过不断的适应,从而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你是否会认为,这只“机械手臂”通过“电子讯号”给你的触觉和肌肉记忆,和你原来的手臂是一样?如果你觉得不一样,那原来的手臂也是通过“电子讯号”向你的大脑传讯而已。到底什么是模拟,什么是真实,这样的问题同样困扰着素子。
素子每次击毙那些被病毒入侵的机器个体, 她总会凝视那些同样拥有机械人脸的玩偶很久,直到同伴提醒她:“你跟它们不同。”。如果同样是程序的问题,导致这个机器人坏掉了,成为了被人类追杀的“坏人”。那么素子似乎也只不过是因为程序比较优良,让她成为了为人类服务的“好人”。当素子的电子脑被入侵后,是否也会被销毁?
无论是从宏观的宇宙大爆炸,还是微观的粒子观察,人们总在冥冥中怀疑,这一些是否都是被“计算”好的?在《攻壳机动队》第一部中,对于生命体的讨论更加深入,如果人类是因为有着一段独特的DNA而被称为生命体,那么拥有一段独特程序的机器人为什么不能?人类靠着DNA的复制进行繁衍,那么程序是否也有自主复制进化的权利?当程序开始走向进化之路时,网络无限宽广,生命又该魂归何处?
《攻壳机动队》动画版的魅力在于,现在回看1995年的版本,依然引人深思,令人忧虑。其中探讨的问题,不但没有被今日的科技解决或否定,反而仍是我们最大的恐惧。在真人版里,Hanka机器人制造公司的老板,不断强调,素子是他们制造的武器,是人类的未来。
然而无论在动画还是真人版里,我们都能感受到素子的忧伤与迷惘。人类创造了一个无比孤单的永生灵魂,号称她是我们的未来,这无疑是悲观与讽刺的。原画作者士郎正宗,虽然说他本人对于未来是积极的,但是在这部漫画的设定里,对于电子脑与义体化的组合无疑是消极的。
至少现在我们在伦理和哲学上,还无法界定新生命体的存在。人类为什么总想要创造人形机器人?人类眼中的神,是否也常常是人类的模样?人类是否已经到了,可以创造新生命,并将自己摆在与神同高的行列?还是这一切,在突破了自然的生死规律后,只会让我们陷入无限的混乱与混沌之中。
美版电影的简化与完整性 真人版的开头,大家就可以看出故事线的不同。因为躺在病床上,突然醒来的素子,是慌张的,她询问医生,发生了什么,自己为什么感觉不到肢体。而医生回答:你是一个奇迹。这让电影剧情,自然的走向了素子的追寻自我,这与结尾的素子坐在城市之巅,讲出那句:现在,我知道我自己是谁。成为了首尾的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首个由人类创造出的个体,完成了自我认知的过程。
这样做的好处,无疑是让第一次接触《攻壳机动队》的观众,可以从头至尾的了解“ Ghost in the Shell”这样一组,近乎全部义体化的公安九课小分队,到底是怎样的构成与存在。除了少佐素子的初始化,真人版就连巴特的眼睛,也是在剧情的发展中,后续才换上去的,这也让观众再一次体验了未来的科技。当人类的肉眼被毁坏后,还可以选择更高级的,具有夜视效果、X射线扫描等等功能的机械眼。除了视觉上不太美观外,其升级版的功能,对于人类的眼睛, 简直是个讽刺性的存在。
由于影片讲述的故事,主要围绕素子的个体认知,更多的戏份发生在她与治疗师,她与过去记忆的追寻之间。而她的个体未成熟,导致了动画版中公安九课“机动队”的整体感,略微逊色一些。她与巴特、德古沙的联系,也仅仅只保留了巴特的部分,不过这才是第一集真人版电影,也许后续,还会有关于德古沙作为小分队里唯一人类存在的探讨。
(动画版中,德古沙问及少佐,为何调来他这个人类探员来到公安九课?素子只是平淡的回答,队员的多样性,对同一事物不同的反应,才是让小分队的整体实力更好发挥的关键。) 真人版中饰演素子搭档巴特的男演员:皮鲁·埃斯贝克,曾在《超体》里,饰演露西的前男友,这位仁兄已成为寡姐的御用搭档。而在美版里,还把德古沙使用的左轮手枪,放在了老爹:北野武饰演的公安九课课长荒卷大辅身上。德古沙人物的弱化,还是令人觉得稍微有点惋惜。 美版电影的视觉呈现与效果 电影的开篇,将素子的诞生过程,成功的做了3D化处理,相比2008年日本3D重置版《攻壳机动队2.0》,效果要好很多,没的说。很多原动画镜头的神还原,还是让粉丝们激动不已的。
而影片处理最好的角色,个人认为是Dr. Dahlin,在动画剧场版《无罪》里,就有这样个抽烟很凶的奶奶的。影片中,连她熄灭烟头的镜头,都做了还原。
这里插叙介绍一下这位特别的女演员:安娜玛丽亚·玛琳卡,她一位罗马尼亚女演员,最早曾在2007年的罗马尼亚电影《四月三周两天》中有着精彩的独角戏。在2009年的英国影片《天堂五分钟》里,饰演一位与男主角在阳台有着一段抽烟对话的化妆师,令人印象深刻。后来在《狂怒》里饰演Ima,又在《天赐之女》里饰演Dr. Selkirk,她总是那个演技沉着稳定的独特存在。她的形象古板冷峻,高度符合《攻壳机动队:无罪》动画版里医师的角色。
由于视觉效果的大大提高,电影里对于都市细节的体现,可谓是无微不至,虽然大楼招牌中,不仅仅是中文,也有了日文。最后素子的母亲,更是港式的筒子楼里居住的日本人。美版的电影里,几乎将动画中,经典的机械体变形与异化,都浓缩在了一起,脸部的爆裂、义眼的使用、神经连接等等。动画版里,素子的高空坠落,在是有沉重的落地交代的,同样展现了素子全身义体的重量,异于常人。
这也让她总喜欢裸体从高空跳下,除了利用热光学迷彩进行隐身,也交代了她的身体构造,完全可以负担这样的行为,快速的反应能力、更强的运动机能,她看似人类,却处处与人类不同,她是公安九课秘的密武器,也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灵魂个体。公安九课小分队的每一个个体,其实都是困在Shell里的Ghost,因为需要生存,只能委身于躯壳之内。人类也是一样,精神的自由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而自由与平等、进化与永生却总是矛盾的。
我们感叹自己躯体的衰老,意识不能永存。然而当素子的意识永存于网络之中后,她没有实体的躯壳,她还是否是人类?当95年动画版最终的进化树,在真人电影版里,成为了最终战斗场面里的一个背景。成为素子与久世涂鸦在墙上的关系树后,美版电影与日本动画的深度层次,已经显而易见了。整体来讲,《攻壳机动队》这次的真人版,把故事讲给全世界的影迷听,多少有些偏重,逼格与简化不能两存。寡姐的扮演,形象上毫无瑕疵,除了走路姿势不太正常之外,素子的整体形象还是漂亮的。看完真人电影版,再去重温一遍动画剧场版,也是极好的。不过如果你期待的,是那些伦理问题的答案,那你就会失望了。毕竟未来的可能性,同样无限宽广,我们又该魂归何处,当生命没有黑暗,我们终将与死亡对视。
2017年4月5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的确,从导演到演员,没人真正爱攻壳。
我没看过原作,但最后结尾她发现自己原来不是难民而是叛逆不良少女的时候真的想说seriously?真的who fucking cares你找回前男友啊???从没见过这么让人生气的“身世真相”。开头不错,越往后越无聊。白人跟日本人强行认妈迷之尴尬啊。
原作属于法国哲学级别,批判反思科技和资本合谋吞噬整个社会带来的虚幻,这个改编版就属于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化研究导论水平,把系统性的问题压缩成阴谋论,打倒道德败坏的资本家就天下大吉了。
更愿意将其看成借用原作设定的一个衍生作品。如果仅是当科幻动作片看,还是挺酷炫的,导演鲁伯特仍然在视觉上保持水准,整体场景设定仍然很带感,多文化混合的设定。同时,一定要放弃攻壳原著,这东西没法比。斯嘉丽·约翰逊仍然很美,无论是发型还是服装,但是,她穿着衣服显然比脱了更好看
要把原作这样拥有繁复设定,纷杂故事和立意深度的作品,浓缩成两个小时的商业电影,原本就是不太可能的事。然而我觉得导演脑子很清楚的明白这一点,并没有自以为是地强行浓缩,而是认真地拍了一个条理清晰的简单版的故事,再加上非常优秀的特效,讲真再怎样3星总有。改编要功夫的,多1星给导演的踏实。
不谈肤色,其实寡妇姐的气质非常适合Major,Cyberpunk视觉效果也惊人的好。但好莱坞首先要搞清楚,押井守的原版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带着对灵魂与肉身、人生而为人的哲学思考,去掉这个后电影就失去了ghost而只剩下shell~
当成纯原创故事看也还凑合,就是如果政府把我抓走取脑安进斯嘉丽约翰逊的身体里,我……我没意见啊。
影片里的所有场景基本上都在类似的科幻电影里见到过。现在的问题在于,酷炫效果已经完全无法打动观众,因为信息和想象力的不对称已经基本消失了。所以这类电影还是要依靠内核驱动。但这部电影彻底被美国大片化了,消解了一切向更深层追寻的可能性。
导演靠一己之力把神作拉下神坛 变成一个平庸的 混乱的 没有真正精神内核的中空故事 表明上假装对人工智能充满深切的担忧和反思 实质上并没有任何惊醒梦中人的东西
在这个时长不超过两小时不好意思叫自己大片的时代 影片篇幅意外有点短 本来以为这部要留下悬念拍续集的 没想到就这么结束了?单就动作和视效而言完成度非常高 赛博朋克质感一流 但确实对内核只是浅尝辄止 我没看过原作不好对比 十分有兴趣找老版电影看一看
发剧照给你妈,告诉她你不想穿秋衣的真正原因。
三星半,精气神儿忠于95剧场版,利用真人演出的优势,设法增添情感维度。除了维系视觉高保真外,有几场戏与95版如出一辙。也在探讨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和差异,但为了迎合西方观众做了减法,一些东方哲思也是偏西方思维了,这是商业上的妥协。但在好莱坞的日本改编作品中,仍是一个值得鼓励的惊喜之作。
当“攻壳机动队”只剩下壳。
少了原作那份末日的悲凉感,但是凭良心讲,改编得还是不错的,故事变得比较西方的同时也保留了对人性的思考。没一堆人口中那么不堪,反正这种改编作品怎么改都会有人不喜欢,说得就像个个都是看着攻壳长大的一样,攻壳的世界只有他们最懂其他观点都是屎。。
“我们执着于记忆,觉得它定义了我们。但是定义我们的是我们的行为…” 没看过原版,这部真人版的仪式感很带感,配乐、世界观、设定都加大了这种感觉。或许是粉丝对于经典的膜拜,这一部感觉更娱乐至上。寡姐的红色血丝肌肉胸,也是太性感…
攻殼迷可以把票錢省下來了,這個故事拍的不是素子,而是披著素子皮的《假面騎士ZX》。
全程鸡皮疙瘩,虚拟场景和音效非常喜欢。活用了动画的经典元素和场景:跳楼狂魔,手拆高达,巴特养狗,思考战车;还有老猴子的硬气,斋藤帅气狙击。至于加入的人物背景故事,个人觉得不影响观看,毕竟有一众的欧美观众和没看过动画的观众需要顾及,可以理解。心疼巴特一秒钟,又被久世绿。
死前是日本人,死后被改造成了白种人是几个意思?斯佳丽抬头后,脑后的三道肉褶子让人担心接线口会损坏。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叮嘱了室友,让她一定要出席我和斯佳丽的婚礼。室友说她会去的,但斯佳丽去不去就不一定了。
千万别把草薙素子庸俗化成对什么组织的反抗,对自由向往,对真相的追求,草薙素子追求的不是这个
等了三个月,法国首映,经典镜头高还原度,导演看样子把精力都放在画面制作上了,片长略短也限制了对义体人社会存在的哲学展开。不过作为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加上寡姐太适合这类角色,完全算是是动漫改编水准之上,推荐影院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