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嘉丽
当我们还沉浸在春节档票房动辄百亿的喜悦中时,韩国又出了一部咱们的春节档票房冠军难以企及的作品------裴斗娜和金施恩主演的《下一个素熙》。
没错,又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又是韩国的强项。有时候,在斯嘉丽心里,看韩国电影,都有种影视版的鲁迅既视感了。
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有两次斯嘉丽都有一种忽然被针尖刺到眼睛的痛,忍不住流泪。
这是一部需要勇气才能看完的电影,演尽了每一个社畜的心酸。
以前,斯嘉丽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
当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出来工作时,对她而言,第一份工作顺风顺水更好呢?还是第一份工作就被社会迎头痛击更好?
当时斯嘉丽认为,被迎头痛击更好。
因为被伤害的过的人能可能从此看清社会的真相,不会对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会明白人生走都到哪里都是悲剧,每当你得意忘形之间,生活就会安排一记闷棍在拐弯处等你。
当然,那些一开始就能好运地找到好工作一帆风顺的人,很可能因此抱着乐观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因为踏入社会的第一课,她读到的是大写的欢迎,而那些人被迎头痛击过的人,读到的是残酷。
那为什么斯嘉丽还希望自己先被迎头痛击呢?
因为对人最大的打击,就是给她不切实际的希望,然后再拿走,我愿意早早面对社会就是很残酷的现实,你终将孤独一人,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无数自私自利的人、想要压榨你的人,做好这个准备,比当一个傻白甜要好。
但是,看完《下一个素熙》,斯嘉丽的想法改变了。
《下一个素熙》通过职高学生高三实习,被社会pua到最终选择了我们都不想看到的结局,让斯嘉丽明白,生活可以痛击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不要对社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你不能把人的希望全部磨损。
年轻人需要被提醒,而不是被当成蝼蚁。
《下一个素熙》其实是代那些学历不高、但依然认真生活、却无人倾听他们的年轻人,向社会说出了自己的痛苦。
每一个社畜;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每一个为人师表者;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
若是以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年轻人羞之于口的求援,能够认出来,就算我们帮不了他们,至少可以倾听。
就像电影结尾,裴斗娜对素熙的学长说,如果有想说的,就说出来,跟我说没关系,跟警察说关系,跟警察也可以说。
真的,这句话,就像一根针,戳中斯嘉丽头部某个位置,一定刺痛,心里一酸。
在这个蝇营狗苟的世界,竟然还有人愿意倾听微不足道的个体内心的委屈,是多么难得。
《下一个素熙》秉承了韩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可怕之处,总是能准确无误地命中当下的痛点,而不是用一种哗众取宠的痛来直奔奖项或者票房。
《下一个素熙》题材与内地曾经拍过的一部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非常类似,只是《我在他乡挺好的》呈现了多个无助的打工社畜的绝望,而《下一个素熙》因为是电影的缘故,聚焦在素熙的身上。
同时,这部电影还结合了韩国时下最流行的悬疑元素。
不得不说,韩国编剧这种万事皆可悬疑的编剧能力,很值得迷雾剧场的大导演们学习一下。
最后不得不称赞里面所有演员的演技,不只是我心目中的韩国演技派裴斗娜,全员都是演技在线,就连只出场两次的餐馆老板娘都不掉链子。
所以裴斗娜,强烈要求她继续拍《秘密森林》,真是太喜欢看她演警察了,她怎么能演得那么自然?
总之,虽然才三月,但这部电影觉得已经被斯嘉丽纳入2023年度十佳电影范畴,8.5分推荐。
20230326私人电影院观影之《下一个素熙》 今晚的私人电影院好开心! 虽然观众只有四男两女, 但来的都是有文化有知识的影迷, 大家边看边聊,观影气氛非常浓厚。 还是要向韩国电影致敬! 我们是拍不出这么有深度的电影的。 这是我在私人电影院观看的第97部电影,也是2016年以来在电影院观看的第615部电影。 影片前半部讲了一个满怀对未来憧憬的韩国女职业高中毕业生素熙如何被职业高中所出卖,被所谓的大公司所欺诈,一步步走向深渊的故事。 后半部是一个女刑警裴斗娜通过调查素熙死因来还原素熙的悲惨遭遇,最后发出正义的怒吼! 韩国的职场实在是太卷了,对职业高中毕业生更加不友好,学生们被无情地当做社会的最底层来压榨,悲惨无比确有无可奈何! 联想到中国的现实,初中生升高中以及高考也是极为残酷的,层出不穷的自杀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孩子们承受的压力太大了,社会早就应该反思。其实中国的劳务派遣工制度以及各种KPI,各种职场的绩效考评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以及残酷冷血之处。 20230326,周日,难忘的电影沙龙之夜。 精彩台词: 现在小猫小狗也能直播了。 尽量拖延时间,挽回顾客的心。 班主任说不干的话,会弄死我。 KG网络,逝者安息。 350万的工资为什么不发给我? 你就这么缺钱?是穷孩子出身吧? 你这样做会让我们学校以后就业困难知道吗? 警察只能做指定的事情吗? 班主任:我还要看公司脸色, 做辛苦的工作就应该被尊重啊。 现实是做这样的工作会更被人瞧不起。 孩子都死了,学校还在口口声声就业率。 你知道素熙喜欢跳舞吗?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下一个素熙》将是2023年观影十大佳片之一。 豆瓣7.9分,我给8.3分。
(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由郑朱莉导演,裴斗娜、金施恩主演的韩影《下一个素熙》获第6节平遥国际电影展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影片,是一部直击现实的社会写实类电影,在近年商业片主导的韩影市场中,《下一个素熙》是具有独特气质的存在。
影片讲述在职业学校就读的高中生素熙,初入一家通信公司做电话客服实习生,在公司的压榨环境下,素熙目睹了直属上司组长的死亡,不久之后,素熙的尸体在水库被发现······
与素熙共用一个舞蹈练习室的刑警吴宥真负责调查素熙的死因,虽然明确是自杀案,但宥真发现素熙的“加害者”其实另有其人,她是被逼而死!
加害者是为了就业率把学生们随便塞去外包公司的学校;是压榨实习生、违反劳动法的公司;是互相推脱责任的警察、教育厅和劳动局;是对孩子一无所知的父母,加害者是创造出这社会的所有大人们。
而每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都有可能是“下一个素熙”。
正如海报上,素熙分明是主人公,她的脸却是小而模糊的,类似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的金智英,素熙也是一个缩影,一个符号。
看简介也应该能感受到,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现实到窒息的故事。
电影整体完成度很高,剧本和影像都十分工整。但并非流水线产品,而是看得出用心打磨的工整。
影片结构比较特别,可以简单分为两段,前半段聚焦素熙,后半段则是宥真调查素熙案。两人只在舞蹈室有过一面之缘,没有交流,除此之外没有直接的对手戏。
前半段节奏较慢,加上灰暗色调,难免有些显沉闷,需要一点耐心。虽然有两人死亡却没有一桩是凶杀案,没有刺激视觉的画面,也没有背景音乐,完全的写实主义。
其中有个场面印象很深,素熙从舞蹈室出来,楼梯间看到外面下起了雪,是从那时候开始吗?素熙对生活的绝望感。
雪给人寒冷的印象。当热爱跳舞的素熙不再跳舞,只是静静旁观后从舞蹈室默默离开,就像素熙从过去的生活中离开,而等待着她的并不是崭新美好的生活,而是昏暗又冰冷的现实。
构图也充分起到表达情绪的作用——狭窄的楼梯,被“框”起来的、方形的天空中下着冰冷的雪。前后两幕连接在一起,可以感受到与舞蹈室室内截然不同的明亮程度、温度差,一明一暗,一热一冷,素熙的心情变化也正是如此。
雪的意象在这部电影中反复出现。不仅这一幕,还有前组长死在落满雪的车内;素熙在雪天割腕,雪地被染红了一块;还有素熙走进那冰冷的水库时,阴郁的天空开始下雪······
片中大部分下雪的场面,几乎都和死亡有关,雪的意象有着冰冷、绝望的意涵,这一层是比较明显的,另外,结合后半段剧情对“加害者们”的控诉,我突然想到或许···雪的意象也和伏尔泰那句名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有关。
没有人为素熙的死负责,每一个负责人在为了不负责而“踢皮球”,甚至受害者有罪论,指责是素熙本来就是“不良学生”。
学校班主任对素熙割腕的事不闻不问,只担心素熙闯祸给学校声誉带来负面影响而指责了她,无视公司的问题以及前组长的死对素熙的冲击,还叫她继续去上班。
后来宥真对班主任说,从时间上来看,素熙很可能就是从和班主任谈话之后决定自杀的。
班主任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只关心学校声誉和就业率······
这所职业学校宛如大型劳务市场,就业率至上的利益集团,教导主任理直气壮声称“这就是现实”。
不管学生专业是否对口,老师也没有现场考察监管,只是把学生们随便送去一些三四层外包公司,甚至有安全隐患的公司。
公司更是说素熙和其他员工们都是自愿加班的,想必大部分职场人都能共鸣。
公司为了KPI,给员工大量难以在规定工作时间完成的任务,做不完只好加班,被说成“自愿加班”,但即使素熙加班,公司也以实习生不稳定为由,不给她应有的提成。
这场戏不仅台词非常尖锐直白,镜头语言也有特别设计。宥真一个个盯着他们,镜头就以她的视角从老板横摇到新组长,特写他们的面部表情,果不其然,每个人都心虚地躲避视线,不敢直视宥真。
公司和学校这边都是无解,公司推责任给学校,学校推责任给教育厅,宥真顺藤摸瓜去了管理各学校的教育厅。
得到的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教育厅踢给劳动局;教育厅专员再次强调就业率,每个人都表现得不痛不痒、一副不关自己事的样子。
到这里其实就不仅仅是素熙个案的范围了,表现的是现实社会结构、制度层面的弊端——以就业率为宗旨的教育系统,教育成为另一种商业,利益勾结自然会从中滋生。
教育厅分权(甩手)给学校,学校没有规范执行和监管,可怜的学生不被当独立的人,只被当成“数据”。
这一切真令人寒心,却无法反驳。感觉根本是没做什么戏剧处理、毫不夸张的现实景象。自杀率高居第一,生育率倒数第一的国家,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然,这部电影揭露的弊端几乎是东亚困境的共性,素熙,不分国籍。
有意思的是每次在这类社会写实类、揭露社会弊端的电影评论中,总能看到一派言论,大概是“只拍不改有什么用”之类的。
电影里揭露的问题很大,但无解,即使是作为警察的宥真,最终也无法向任何一人问责,只能那样虚无地送走素熙,看着素熙唯一想留下来的舞蹈视频落泪。
可是,即使“拍出来也没用”,即使不是每部电影都能像《熔炉》《素媛》一样改变现实法律,这世界也仍然需要像宥真一样追根究底的人,需要像这样看起来“没用”的电影,话语权本身就是意义。
意义还在于这部电影的题材立意和表达的完成度。现实批判力度很强,不是隔靴搔痒的类型,而是直白地指出环环相扣的利益结构弊端,分段结构剥丝抽茧地挖矛盾的本质,整体叙事呈现出递增的尖锐感。
素熙跳舞作为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部分工整但不落俗套,是久违遇见的扎实剧本。
另外,结构上除了分段,宥真的探访顺序也有特别设计——在加害者的叙事中穿插的幸存者叙事。他们是素熙的同龄朋友,也在这环境下挣扎着、手足无措的“素熙们”,他们也可能成为“下一个素熙”。
没那么绝望但是非常、非常揪心的一点:当所有大人们都在厚脸皮地推卸责任时,这些同样遭受压迫的孩子们却承担着罪责感。
“不是因为你不在身边,素熙才走的。”
总需要宥真这样的大人,来告诉孩子们“不是你的错”,或者告诉他们“一定要说出来”。
这也是电影的意义之一,不算什么解决办法但是很重要的事。
可能因为前不久才看完《黑暗荣耀2》,看素熙在下雪的冬天走入水库时,想到剧中东恩和房东奶奶在汉江相遇,说着“我们等春天到了再死吧”的场景。
如果,素熙走进水库的时候,如果也能遇到什么人······如果宥真早一点认识素熙,如果前组长可以坚定地揭发公司罪行,如果小酒馆老板那天能和素熙说几句话,是不是素熙就会活下来?
没能等到春天再死的素熙······
当不幸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我们又是否有审视的勇气?
最后想说一下全片我最喜欢的一组对照镜头,看看导演除了直接用台词批判,是如何用镜头语言审视和表达的。
素熙和宥真在不同时间、同一地点,看到了缝隙中的一束光。完全是一样顺序的分镜,一束光照在脚上的特写、全景、再到面部特写。两人之间微妙的交集,虽然场景几乎一样,心境和意义却全热不同。
当光照在素熙脚上,她看向门外,表情是茫然、空洞的,那样一束光并没安慰到她,更多是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注意对比宥真和素熙的面部特写镜头,当宥真察觉到那束光,不同于素熙看向别处,宥真是直视镜头的。
直视镜头通常是有想向观众传达的信息,比如非常经典的韩影《杀人回忆》中宋康昊直视镜头,是对现实中杀人犯的凝视。直视镜头会使人物和观众产生情感连结,有时也会“把压力给到观众”。
宥真向观众传达了什么信息呢?这部电影镜头语言表达很特别,因为没有直接说出来,一个眼神的意义可能有很多种,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也许她也在通过镜头质问“加害者们”——创造出这种世界却说着这就是现实的大人们。
也许,她只是看向了“下一个素熙”。
-END-
《下一个素熙》是一部韩国犯罪惊悚片,讲述了一个医生因为被误认为是一个连环杀手的故事。该电影于2018年上映,由黄东赫执导,李政宰、郑有美和朴海镇等人出演。
在这部电影中,李政宰饰演的医生素熙因为某些原因被怀疑是连环杀手,并被警察追捕。他不得不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并揭露真凶。这个故事非常复杂和引人入胜,充满了惊险的转折和悬念。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的演员表现非常出色。李政宰塑造的素熙角色非常让人心疼,他一开始被冤枉,一直到最后都在为自己的清白而奋斗。郑有美饰演的警察玉姬也非常出彩,她对案件的调查和发现线索非常敏锐,为故事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朴海镇扮演的“真凶”角色也让人印象深刻,他的表演非常出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电影的剧情非常吸引人。尽管电影中有很多复杂的线索和伏笔,但导演将它们处理得非常出色,让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电影中的转折也非常惊险,每一次都能让人意想不到。此外,电影的音乐也非常出色,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增强了紧张感和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我认为《下一个素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韩国犯罪惊悚片。该电影的演员表现和剧情都非常出色,使得观众能够在电影中完全沉浸其中。如果你喜欢惊悚片,那么我强烈推荐你去看一看这部电影,相信你也会被它所吸引。
很久没有周末在家安静地晒着太阳看电影了,看完亦是久久不能平静… 纪录片式的拍摄两个多小时,前半段素熙压抑的实习工作,只关注就业率的学校,忽略女儿内心压力的父母,加班压榨实习生只关心业绩的黑心公司,一只只黑手最终把素熙推向了冰冷的水中…后半段女刑警抽丝剥茧的调查,一步步揭开了整个机制的扭曲,劳动局教育局学校,一个个本该对学生成长就业负责却成了隐形的黑手。压抑的大环境下,小人物的无助挣扎妥协到放弃挣扎,导演拍摄细致的手法也都展现地淋漓尽致,虽然结果上素熙是自杀,但真相揭露与之相关的每一个麻木机器化的社会群体。 下一个素熙会是谁呢?自杀或许是一种极端的映射,但在996等工作强压下挣扎的每天想着离职的普通人应该数不胜数,工作是为了生活还是最终失去生活…
目前平遥最佳 可以完全投入共情的片子 太好了
结合最近张家界四人自杀事件来看这部电影,职场的剥削、社会的规训、家庭的冷漠,生活压力从各方面向我袭来,窒息感与难过把我全部吞没。
我们都是素熙,素熙比我们勇敢,勇敢的结束了这一切,我们只是苟且偷生。
她很努力了,冰冷的水还是沒过了头顶。
#Fantasia 一层层溯源,结构性不公像是无解题般将人吞噬,导演与影片气质浑然,门缝里透出的光回想起来灿烂又绝望
【平遥电影展展映】中国首映。韩国电影人对社会揭弊题材的创作仍是一骑绝尘的优秀。剧作、摄影、表演无懈可击。作为郑朱莉的第二部作品,其成熟优秀的完成度各方面碾压国内新导演。抽丝剥茧一层层一步步展示了压垮少女的一根根稻草。揭露了被忽视的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甚至直击举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向学校、社会、教育、资本公司、加害者和残酷无情的量化制度喊出发自内心、振聋发聩的愤怒叩问。同时也以女性视角对女性在直播、客服等职业所受的苦难加以关怀。太平间和葬礼戏份的真实感也令我动容。看到片尾,我已眼含热泪。青年演员金时恩演技极佳,表演层次丰富,丝毫不输裴斗娜。对于影片视角和叙事线索,我很疑惑为何导演没有选择以裴斗娜为视角来倒序剪辑叙事?以少女死亡的悬疑带出背后的社会问题,或许会有更好的质感。四星半
一部具备肯·洛奇式创作精神的电影,一部值得中国新导演学习的现实主义电影,一部纯粹的女性电影。
冰冷的数字系统,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溺死在名为指标的阿拉伯数字里。这个结构真好,前半段是由内向外的试探,后半段是由外向内的拆解,结尾也收得漂亮。
过于真实的职场与学校描绘,所有领导都只在乎自己的个人绩效,而下面的人不过是消耗品和流水线上的罐头,韩国及东亚的社会结构压力是外人很难真正体会到的,这一种病态的社会模式延伸到了方方面面,电影讲得很真实很生动,可惜不是每个世界都有一个裴斗娜一样的警官,叙事结构能改一下就好了,目前素熙和警官之间的连接还是太直接了,多些穿插倒叙或许会较平铺直续更引人入胜。#Fantasia
全州猎身,意外的结构。同样在讲手机对人的异化,现实对年轻人的撕扯,但它第一场餐馆戏,就暴击华语片。观众可能会意外于“下一个”,是姗姗来迟的,错身、背对的裴斗娜,但下一个其实是那帮青年人,群像异常动人。看起来懦弱、笨拙、可笑、胆怯、孤独的罅隙,居然全部都有合理的性格晖照。
#6th PYIFF# 卧虎单元入围。前入围2022戛纳影评人周展映。“韩国的社会正义都在电影里”,对韩国社会的推卸责任、PUA文化和数字报表考核决定一切(尤其第三点)等问题都有抽丝剥茧式的观察与再现,两段视点人物分别是自杀女孩和查案女警察(裴斗娜一个戛纳两部都演面瘫冰山女警察……),后一段虽然基本没有提供什么案情新信息(也算是个希区柯克式的悬念布局),但一来勾勒了社会的系统性疾病,二来女警察也遭受到了相似的职场PUA和破案率考核,这个换视点再讲一遍还是由点到面式的深入,相当之有必要。虽然也是个“看到了问题,开不出药方”的无解困局,但前面“90后/00后整顿职场”的几场撕逼戏,后面裴斗娜的几场问责还是挺让人解气的。#年度佳作候选#
制度、业绩、比别人强。我们困在这所谓的牢笼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也是素熙,也曾对未来充满希望,我能考上好的大学,能成为明日之星,能周游世界,可现实却告诉我,对于这么普通的一个我来说,要么死,要么疯,要么再也不是自我。
没有人比我们东亚人更能拍这种网一样的系统性绝望,个体的崩溃最后就像重新恢复平静的水库一样,毫无痕迹。
当女刑警坐在小酒馆同样的位置望着漏进来的一缕阳光时,她就已经成了下一个素熙。现在东亚普遍发生的故事只能由一群有良心的日韩导演拍出来啦,一想到这一点,画里画外,都让人压抑得透不过气。
学校教授的不是课程,而是现实。企业招聘的不是员工,而是蝼蚁。机构监管的不是秩序,而是政绩。耳机不是我的武器,是杀死我的凶器。合同不是我的庇护,是推倒我的手臂。我曾在练舞房挥汗如雨,此刻却在水库边瑟缩。从地下通道里看过飘雪,也在餐馆门缝里见过夕阳,在这美好的人世却变成了下一个悲剧。
真实程度是每一个应届毕业实习生都能感同身受。止不住边看边想骂人
“现在的小孩过得很幸福,不像我们小时候要吃很多的苦。”面对采访者如是说,杨澜说:每一代人都有他们要吃的苦。或许这一代人在物质上不似前辈那般匮乏,但他们仍要面临许多精神上的挫折与欺辱。片名叫“下一个素熙”,很精准,素熙只是一个代表,是一个群体的指代,除了她的故事,还有成千上万个与她一样的人受困于社会的折辱中。《蜂鸟》导演金宝拉有一部短片叫《竖笛考试》,短片结尾是一个又一个孩子登上讲台面对考核,“下一个,再下一个……”,平凡的生命终究还是被吞没在时代的洪流中。能像《辩护人》一般改变社会的电影只是少数,但正因存在改变的可能性,电影仍有其值得努力的意义。
把前半部分扩充成90分钟长片就好
PYIFF07【卧虎】剧作范本,文学性很强,社会批判的广度与力度都很到位。中途变换主角,不仅是剧作技巧,同时直指作品主题。下一个素熙是谁?是女刑警,是未来千千万万的高中毕业生。这个世界最令人绝望的真相是,麻木之人,早已被社会机器碾得棱角全无。那些热血未冷之人,始终悲哀。
张家界跳崖的四个年轻人就是下一个素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