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年华的公主,短暂逃出皇室的藩篱,在街头喧闹的阳光下放肆真性情,贪婪地享受作为平民的自由,做一回真女孩。这就是尽人皆知的电影《罗马假日》。
奥黛丽-赫本在1993年就已经作古了,天使回到了天堂,从此人世上就再也没有了安妮公主那瞬间乍现的率真和天然。这个世上缺了一种元素。爱赫本的人,甚至认为这种元素就是活着的唯一依据。
我们是为爱而生的,如果爱得偏狭、爱得固执,爱得只识得一种情趣,那爱就变得艰难。正如活着就必须圆滑一样,爱,也要见风使舵、顺水推舟,否则要我们怎么活下去呢?赫本肯定是走了,在某片云朵上面,用蹙起的眉头看着我们把爱摆在唇齿间,看着我们一次次为了照顾其他东西把爱放在一边,看着我们把爱玩成了竞技,看着纸上的爱那么多、心灵的爱那么少,看着我们用钱币购买很多东西,包括爱。是啊,我们要活得象样,我们要HOUSE那样的房,要BMW那样的车,要Sophie Marceau那样的女人,甚至要马尔代夫海景房的清晨,要塞纳河边咖啡馆的黄昏,即使我们暂时还不能拥有游轮和小岛,我们靠以上这些武装起来时,就已经感到自己也可以去追求赫本了。
于是我们就出现在罗马的街头了,黑白的罗马,五十年代的罗马。我们口袋里的银子感觉可以买下罗马的半条街,我们目的明确:找到安妮,摆平她;我们狂妄至极。我们不会象电影里的那个老跟人借钱的穷记者那样捉襟见肘,我们会把安妮直接领到斗兽场门口,脑袋一摆,问她要不要这处房子,我们还会把那位理发师包下来,把那场舞会也包下来,我们甚至会买通警察局长好好看护场子。跳舞的时候我们会毫不惭愧的说:安妮,我家里还有一老大,你不介意吧?没聊几句我们又大方的说:亚运村那边刚来一批新车,我看白色的广本挺适合你的。我们清楚地记得她的生日,并且打死也忘不了在2月14日向她献花,还会在圣诞节来临前预定好一间KTV,我们最得意的事是她把我们信用卡的密码记在手机上,因为那是我们最乐意拿出来的东西。我们自认为最能打动她的一句话是:你看,我今天那份2000万的合同都没签,专门过来陪你的。
赫本的形象典型极了,俏皮的刘海,美妙的下巴,灵动的眼神,轻盈的小骨架,永远的平底鞋,紧束的腰身,飘逸的裙摆。在北电和中戏的校园里,不难见到这样的女孩。不难见到这样的女孩,优雅地钻进一部硕大的轿车,6缸的马达只一轰就已经从你五十年代的眼界里绝尘而去。
这个女孩,是去罗马了吗?
这是一个狂妄的年代,狂妄到靠卖路游器和芯片发家的人要运用商业智慧得到一个著名女人的芳心,狂妄到一个学舞蹈的女孩要运用肢体语言赢得二环边一处楼盘,而这一切,都是在爱情的名义下进行的。在爱情的名义下进行的交易跟在友情的名义下进行的生意没有任何的不同,不,可能有场地的不同:后者在桌上,前者一般在另一样家具上。
将爱变成为交易是滥情的结果,而滥情会使我们丧失爱的能力。伴随我们泡妞指数的增高,我们爱的通路就象被高血脂阻塞了的血管,硬化,脆弱。在面对如安妮般率真的目光时,我们的情感通路时常阻塞,而支配智力和情欲的神经却如拆除了收费站的五环路一般畅通,于是我们行动了,于是我们偏离了,于是我们再次增高了泡妞指数,于是我们患上了“情爱高血脂”。我们再也不会爱谁了,我们得到一件刀枪不入、水火难侵的“铁布衫”。拥有金刚之体的我们,优游在任何情色游戏中间,毫发难损。
想去罗马过一个假日吗?我这里随时有一张机票。
赫本更象一位旧时的恋人。那时的我们还穿着灯心绒的猎装和水洗布的裤子,那时的我们还留着掩盖双耳的长发,那时我们喜欢甩一甩头,把落在额前的发绺摆向右边,喜欢没事把手插在裤袋里,喜欢遇见空瘪的易拉罐就一脚踢开。那时侯赫本离我们不远,可能在马路那边,可能在走廊那端,可能在同学家隔壁单元,可能在遇到红灯时跟你一同单脚着地的一个青年的身后。简单的衣着,干净的头脸,明媚的神情,可能没有束腰的长裙,没有精致的的平底鞋,但你能说那就不是赫本吗?在一个宿醉醒来的清晨,呆坐在床上的我们,痴望着楼下依然烛照的路灯,偶尔会有一个赫本象一枚柔软的手指在心头一扎,就再也难以睡去。你在吗?你在哪儿?我怎么会在这里呢?面对楼下这个正在预热、即将准时轰鸣起来的城市,我们恍若置身梦幻。梦幻中,我们格外渴求那种失去的元素,正如我们在宿醉后渴望喝水。
http://pandycheng.yculblog.com/post.642697.html赫本我女神,超级超级喜欢她这部电影!罗马假日,她的处女作、成名作!有的时候看着看着这部电影,就觉得赫本就是电影里面的女主。她的美丽,她的独一无二的气质,她的天真活泼可爱,但是她是公主啊,不得不做被囚禁的金丝雀。。其实一直都不太相信男主对女主的感情是不是真的,直到男主把他偷偷拍摄的照片资料还给女主而不是把它交给报社的时候,却是他们不得不分离的时候,女主回去当公主,男主回去当小记者。。。
那一日的罗马,像一场梦。
我总觉得,冥冥之中,这似乎是赫本和派克的人生缩影。
世俗总是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我们才看过太多灰姑娘和白雪公主的故事。然而,让人铭记到永远的爱情,很多时候,是那种未得圆满的爱情。因为,只有那样的爱,才摒弃了红尘纷扰、伤害欺骗的瑕疵,定格在最美的地方。
有多少人能像赫本一样幸运呢?天生丽质,演技过人,处女作便和派克这样的名牌绅士合作,影片不但被奉为经典,更让奥斯卡影后的桂冠降临在赫本头上。有多少人能像派克这样完美呢?英俊潇洒,正直专情,演戏入木三分,工作热情投入。世界就是这么神奇,总会有一些精华汇集一处,绚烂之后被深深镌刻在印象的画布上,即使,那些胶片只向我描述了黑白的他们。但我知道,我能想象,有些美好,如同那不能描述的花香。
谎言可以美丽,比如她是个名叫安妮的学生,他是个名叫乔的商人。小心地牵过她的手,是因为他有意骗她。但乔太低估了自己——其实自己并不那么“卑鄙”,并不那么“爱财如命”。即使是短到只有24个小时的爱情,比起那些所谓的功成名就,原是更不能割舍的。这个假期,安妮公主只是个“学生”,可以吃甜甜的冰激凌,可以随意改变发型,可以尽情跳舞,甚至可以袭警。这是个自由的假期,更有一段纯洁得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但梦醒时,眼中的泪水还在,手中的温暖还在,那个让人心动的身影还在,就是心痛得厉害,强迫自己不要回头,不能回头,也不敢回头,怕想起那一张挚爱却永远不能再见到的脸。翌日的会面,是最后的告别,真相大白,他不是什么商人,她也不是什么学生,可是,就是这种谎言,明知是谎言,依然觉得感激。照片上的公主有些失态,不过没关系,那只是两人之间的小秘密。如果做不成情侣,就让我从此怀念你,怀念那一日罗马的阳光格外灿烂旖旎。
无论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生活中,赫本和派克的感情,都是一样的不染凡尘。和电影里一样,他们没有在一起,而是成了最好的朋友,友谊纯洁得一塌糊涂。他送她一枚蝴蝶胸针做结婚礼物,她寄名信片祝福他新婚幸福。即使相隔千里,也无法阻挡朋友间的问候,信任与亲密,一晃就是几十年。派克和赫本之间,似是有一种伟大的默契在牵引,他像她的大哥哥,小心守护这个美丽又哀愁的天使,直到她静静离去。在《罗马假日》上映五十年后,派克握着妻子的手,也那样幸福地睡去。一段惊世骇俗缘分深刻的友谊,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可以想见,在彼岸的天堂,该到的人都到了,有多么扣人心弦啊!如果天堂里也有一个罗马,那他们可能还会再骑一次摩托。而那枚蝴蝶胸针,如同一张黑白老照片,漾着岁月的留痕,为一个传奇作证。
那样纯真,不染纤尘,恐怕只有派克和赫本这样的人才能做得到吧。《罗马假日》的结局静静呈现,在观众心中留下一声轻轻的叹息,然而遗憾过后,就是微笑,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么?不用看到安妮与乔吵架,也不用看到赫本和派克分手。多好。一切,皆是有多远走多远的美好。
派克和赫本相识后的日子,如一个长镜头,让意犹未尽的观众把《罗马假日》的经典咀嚼了半个世纪。他们这般伟大的友谊,让我恍惚觉得,我就是生活在童话里的路人甲。
谢谢安妮和乔,给彼此一个永恒的吻。谢谢派克和赫本,给世人一个优雅的童话。
《罗马假日》,其实他们是在演自己。
影片讲述高贵任性童心十足的公主,在皇宫外游荡的两天时光里,不但爱上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生活,而且还爱上了那位英俊潇洒的记者乔,作为美联社驻罗马的记者,乔的工作并不顺利,经济上也出现了问题,已经欠交房东数月的租金,但刻板的上司并不理会他的困境,只关心出位新闻和报纸销量。本来遭遇落入民间的公主是乔的绝好机会,是他职业生涯的转机,不但可以一夜成名,也可能从此飞黄腾达。但他最终没有跌入追逐名利的怪圈,只是悄然地把一切埋藏于心底,把自己与公主短暂相处的美好经历和影像永留记忆,为了所爱之人和纯真爱情默默地忍受分离的折磨,这一切只因为爱,只因为一段刻骨铭心的、难以割舍的爱..古老罗马,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惊喜与浪漫的城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偏偏幸福总是短暂,所以充满忧伤.自由芬芳的恋爱后,她无奈地回到了那个冷冰冰的皇宫,恢复了她本来刻板、沉闷的生活,履行她作为皇室成员的出访职责;花团锦簇风光旖旎的背后,她承受的是本不属于她的重重负担.一个原该灿烂活泼的灵魂就那样被无情的锁入幽深皇宫里.这是她的宿命,一段永难忘怀的愉快经历,一段感动人心的爱情故事,但那份美丽的回忆成为了永恒。
公主与拍小照的穷光蛋,影史上不灭的永恒瞬间
赫本,无与伦比的美丽。
谁不爱赫本啊
赫本一出场我真是被惊艳到了,身材高挑、五官精致、气质绝佳,无法超越的美,整个影片也拍的很好,不愧是经典,很喜欢
从他背对着走,到不自然的转身,观众和他一样,都在奢望些什么。最后整个记者会的段落,就像戏剧和现实的静谧对抗,现实赢了,却让戏剧的魅力更大。也许爱情就是,你不知道她会不会出现,但你却能肯定:她也想出现。这就够了。这样的结局不知可以完爆多少现代爱情片。
是一生一世还是一日之爱能更足以诠释爱的真挚?很多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但电影《罗马假日》无疑呈现了那刹那芳华间爱最美的形态,再难有一部电影能将如此短暂的爱情给人以洞彻心灵的动容,光影留存住了那永远的绅士和公主。
(9/10)大俗亦大雅。什么叫经典,看过本片后,你就知道有多少后世影片,模仿和抄袭过这部作品了……以前的影片没有特效轰炸之类,便需要加强演技来吸引观众,看过本片就会被赫本和派克的精湛演出打动。赫本的短发造型确实很酷,在那个崇尚古典优雅的年代,公主对头发的这一剪估计让很多人为之惊异吧。重看本片时,深感是不是一直以来,对男二欧文太过忽视了呢?欧文并没有像乔那样对Ann投入很强烈的感情,但当他选择把自己辛苦拍下的照片交给Ann时,他和男主就有了同样的高尚。
赫本精灵动人的美丽,派克迷人的微笑,浪漫而毫不做作的爱情,如今看来也不觉过时的幽默情节……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去讨厌一部这么可爱的电影。
她说 我最爱罗马
永远的奥黛丽·赫本
离开你 并不是因为不爱你
经典中的经典,感动中的感动~我的公主,我的罗马
不错,但也不至于让人欲仙欲死吧?
完美的公主,天使的笑容,魅力的男人
罗马,当然是罗马……
因为罗马,所以经典。因为短暂,所以永恒。顶着锅盖说一句:其实赫本的气质大过演技~
没觉得奥黛丽·赫本特别好看,相比更喜欢费·雯丽~~
看的第一部赫本的电影,清纯不谙世事的小公主让人怦然心动💗
没有看过这个的经历会显得自己太无知老土,看过了,觉得真是金童玉女啊,真是令人向往的爱情啊!真是......尽管看完了该无知还无知,老土的也没变洋气,毕竟主人公那长相那气质不是几个整容手术几部电影能成就的。
这种浪漫又不造作的爱情故事要上哪里寻啊~派克和赫本真是让人心旌荡漾啊。。看到最后真有点感动了呜呜虽然老早就被剧透了【混蛋现在才看完整的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