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无剧透,请放心食用。】 冯小刚执导的《回响》是一部心理悬疑剧。 这部剧的亮点不在于要侦破的案件有多么离奇,凶手作案的手法有多么高明。 它的亮点主要集中在“心理”上,也就是审讯调查的过程中,所有嫌疑人、证人耐人寻味的供词上。 就如同一场罗生门,每个人说的话都可能是假话。 本剧的女主角冉咚咚是一位刑警,而本剧采用了双线叙事,一条线指向她所调查的案件,另一条指向她的家庭,她的丈夫。
作为刑警,冉咚咚要通过审讯,从嫌疑人和证人的供词中找到案件的真相。作为妻子,她也要从家庭的日常交流中找到丈夫隐瞒的真相。 总之,一个人的话语,多多少少会暴露他内心的隐秘。 我们每个人都说过假话。人心里真正想的,与他说出来的往往不一致。 假话也分有意识的,无意识的。杀人凶手会有意撒谎,目的是掩盖犯罪真相。 而日常生活中人们撒谎,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自尊,以及照顾他人的感受。 人都会无意识的维护自尊,社会化交往培养的同理心,也会让我们无意识的照顾他人的感受。 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实会说不少假话,但大多是无意识的。 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一回家父母就问他考得怎么样啊,他会无意识地回答“不知道”。 如果父母再多问几句,孩子可能会恼羞成怒,大吼“别问了!烦死啦!”然后冲回自己的房间锁上门…… 我相信以上这个场景,大多数人应该都比较熟悉,或者说比较容易理解。 孩子说“不知道”并不是真的不知道成绩,而是为了维护自尊,下意识地将谎话脱口而出。 然而,这句谎话没有经过刻意编排,它就像应激反应一样自然,目的就是为了阻止父母的追问。 我们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便可以这样将孩子的内心活动还原出来。 但实际上这一切的发生,只有一瞬间。所以我才强调,孩子的谎话是无意识的,并非有意为之。 同样的道理,我们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话语,大多也是在无意识中讲出来的。 即便它们很多是假话,但其中仍然蕴含着一些我们内心不愿面对的真相。 精神分析学有一个经典的比喻:我们的话语表面上看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冰山的大部分真身,则隐藏于潜意识的水下。 其实,《回响》里的案件审讯,和所有人物日常交流的方式,就已经很有精神分析的味道了。 冉咚咚对别人说的话进行质疑、追问、分析、引导,就是在一步步揭开对方的内心,窥探对方的潜意识。
《回响》就是一部深挖所有出场角色潜意识的心理悬疑剧。 如果你对罗生门式的故事感兴趣,对精神分析感兴趣,《回响》应该是你的菜。 说完亮点,再说说本剧其他的特点吧。 一般来说,影视剧是非必要不使用内心独白的。 因为影视剧不同于小说,它是视觉化的艺术作品,它比小说更具体一些。而小说则比较抽象。 影视剧擅长用人物的表情、动作、对白这些比较实在的,可视化强的元素来表现故事情节。 而小说则擅长借助文字对人物做大量抽象的心理描写。 如果影视也像小说那样使用大量内心独白来表现故事,就无法体现影视作品的优势,变得和小说一样了。 然而,《回响》中还是穿插了一些内心独白的。 尤其是在悬疑剧中,角色使用内心独白来做自我剖析,就会过早透露太多的信息,从而破坏掉一些悬念。 所以,我的理解是冯导故意这么做的,又或者说,是“不得不”这么做的。 如果一部悬疑剧敢在前期透露很多信息,一定是后面埋了很大的反转。 由于之前透露的信息诱导观众产生“我以为是这样”的误判,结果反转来了“居然不是这样”。否则不能解释这些内心独白的用处。 通常情况下,内心独白不同于一般的人物对白。 之前提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难免撒谎。而内心独白是自己讲给自己听的,没必要撒谎。 也就是说,内心独白是最接近真相的一种表达方式。 所以,我才说冯导敢在悬疑剧里使用内心独白,一定是“别有用心”。 可见内心独白确实是这部剧的一个特点,至于它会不会成为一个真的亮点,还有待后期观摩…… 另外再补充一点,女主冉咚咚的丈夫叫幕达夫,是一位文学教授。 而民国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文人,叫郁达夫。郁达夫一生情史复杂,结过三次婚。 他曾婚内出轨,给第一任老婆戴了绿帽,娶了第二任老婆后,这位第二任老婆也给他戴了绿帽…… 一个幕达夫,一个郁达夫,我相信这个名字不是巧合,应该是隐喻了什么…… 最后,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说谎。” 不,准确来说,是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说谎,有时候甚至说到连自己都快信了。
也许,我们的谎言不是为了骗别人相信自己。也许,我们最想骗的,就是我们自己。 就如同这部剧的剧名《回响》一样,你说出每一句谎言,最终都变成了回声,折返而归。 我们最想听到的,并不是别人对你的谎言作出的真实反馈。 我们想听到的,只是自己谎言的回声。
这么多明星就演了个这?强忍着看完实在是忍不住要吐槽了。本来想说看这阵容可以给多一颗星,但是想想演员的诞生中导师们说过好演员需要有调节剧本不合理性的能力,所以名气越大,越需要接锅。
(凭借印象吐槽几点,可能更多值得吐槽的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包含剧透)
1. 最后才出现的凶手。真凶居然是最后一集才出现,而且毫无动机,此人的人物建设完全站不住脚。还硬生生安排了一个精神病的身份,为了更好的甩锅给徐山川。
2. 谜一样的推理。全篇没有像样的证据。最后一集中沈小迎的指纹还是在徐山川车中的SD卡上提取到的,我一脸懵逼。别说事件已经过去那么久了,就说稍微做事谨慎点的人这个卡这么久了徐山川不换下来擦一擦吗?而且是说去人家车上拿一些就可以去的么?其他相关的推理就不一一举例了。这条作案链从徐山川到最后的农民工,这么多“中间商”,没有一层是有直接证据的。推理全靠内心活动,所谓的证据全靠感化或者莫名其妙出现。
3. 人物故事解释不清楚。首先是连最基本的徐山川和被害人夏冰清之间的感情线就描写的一塌糊涂。夏冰清倒是产生了感觉没有,什么时候产生感情又什么时候厌倦的,厌倦了为何最后还是想和徐山川一起移民。其次,沈小迎对徐山川是什么感情,为什么不想着离开,是为了财产还是什么?完全没交代清楚。包括吴文超对夏冰清,是不是真的喜欢,还是只是为了钱,这些全部说的云里雾里。
4. 神经病一样的婚姻,冉咚咚和幕达夫。这段婚姻到底要表达或者隐喻什么?幕达夫为什么不能解释清楚?这件事最后也没有一个清楚的交代。最后为什么神奇的三个月之后就又想和好了。两个人再加上贝贞,完全不理解这些感情线和破案有什么关系。最后还引出了另一个教授,目的是什么呢?
5. 冉咚咚的徒弟邵天伟。只有4分钟剧就结束了。。。就不要再加感情线了好吗。。。
6. 糟糕的逻辑。这里面太多要吐槽了,已经不记得所有的地方了。比如夏冰清为了逼徐山川,突然出现的2000万的什么事件的证据。为了让沈小迎提供证据,突然出现的健身教练。为了找到个能作案能动手的人,突然出现的农民工。还有突然出现在夏冰清父母手机里的语音记录。。。
第一次写剧评,总结的话就是一星我都觉得给多了。
《回响》有感:这是一个充满女性视角且有点深度的社会剧,是我看到目前的想法。
由于字数太多,所以做成图片方式分享。
欢迎共同探讨,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仅限于跟我相同的观点,或许会有不同思路的碰撞。
但纯ky的别来~
刚好在gcj组的帖子有人讨论到了这两个问题,所以增加了女作家跟男主关系还有为什么不老实讲开房原因的看法。
因为我还没看到最新集数,所以有些看法可能会有些偏差,纯粹就目前看到的剧情自己的见解。
3/22完结更
3.18 豆瓣第一篇剧评献给《回响》
看剧前非常期待,里面我喜欢的演员太多了,因为本身也是影视行业工作者,确实口味比较刁。开头是惊艳的,看过前两集之后发现它并不是纯刑侦剧,更像是个还原推理本(玩剧本杀的都了解哈),其实这也是OK的,毕竟一个优秀的还原体验后劲很大,可是!这部剧!看的我别扭无比。
以女性为主体的剧,但作为女性的我,无法理解里面的女性角色设定,无论是宋佳演的警察,惨惨惨的死者,董洁客串的女作家等等等,感觉这些女人脑子都有点大病,这里面引发故事推进所有的点,我都想问一句why?
女主(警察)逼着老公承认出轨,不然跟神经病一样阴阳怪气,但明明自己完全没有花心思经营婚姻好么,我作为一个女人看的都替她老公窒息?女二(死者)作为(男二)富商的小三,应聘被拒居然理直气壮的问老板为什么不用我,自己送上门,被youjian后,答应当小三,那你就好好当呗,一会恨人家一会爱人家,一边要弄死他一边又吃醋他居然还有别的女人,非要人家离婚,还闹到老婆那去,结果被老婆KO(强烈怀疑这是导演老婆的真情实感),low爆了,感觉就是想让世界毁灭吧,结果自己噶了,我一点也不为死者惋惜,现在00后都清楚自己要什么了,这种脑子不清楚的女孩很难让人同情。男主(女主老公、作家)出轨的同行女作家,中年女绿茶,主要里面还设定她爱茶如命,批着文艺的外衣,把自己yp的经历写成小说,被女主发现了之后让自己老公出面擦屁股,what,他老公脑子被cpu了吗?唯一我觉得能稍微好点的是男二(富商)的老婆,老公有钱任性,看透之后抓重点,人在手里抓,钱在兜里揣,大事面前和自己老公能统一战线抵御对外。(这个角色感觉就是导演老婆的嘴替)
在一堆问号中,我去查了下导演和编剧,当下了然,虽然主要以女性视角来讲故事,但确是用男性眼光在拍的伪女性主题,在男人眼中,女人就是这样作、强势还不讲理。
相反,这部剧里面男人倒是都挺合情合理,男主在长期压力山大的婚姻关系中依旧关心爱护女主(警察老婆),哪怕吵架了还亲自做饭给老婆送饭。男二富商虽渣,但也是真心爱上小三,在小三假意分手时还真情实感的难过和挽留(在小三家等了一夜这种细节蛮到位),包括死者小三还有忠犬守护者,在小三各种作妖的前提下,还耐心呵护,为她鞍前马后,显得这些女人精神状态堪忧。
只能说,男人还是不懂女人,别瞎自己琢磨,拍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来气女观众
3.22 ————————————看完大结局分割线
昨晚看完了大结局,因为在一篇内容发出之后,有一些朋友反馈说,我当时的感观并不完整,有一些叙诡和内容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秉承着既然发表了意见,还是把东西看全的态度,昨晚把后面的内容刷完了。因为看的实在过于难受,最后当成一个荒诞剧看完了,缓了一天才开始写~
先说结论,后半部分的内容依旧让我观看的很不适,所以分几个方面我能想到的就都表达下我的看法吧,我只是个爱看剧的观众,刚好从事影视行业,对政策和行业情况了解的稍微会多一些,所以想法上会有观众视角和从业人员视角的结合,但并非专业学术性分析(毕竟我不是作家、编剧或者导演)。
首先有朋友说的比较多的,就是这部作品是不是女性主题以女性视角出发的。这个故事以女主(冉咚咚、刑警)展开的,讲述了两条线,一条她破案的案件线、一条她和老公的家庭线,就这个故事脉络的设定,你放哪,它都是女性主题,至于后面它再是刑侦悬疑还是家庭伦理或者啥啥啥并不矛盾。
然后来讲讲,这部作品中让我作为观众最不适的,是里面角色的设定,简称(人设)。
从案件线来说,女主查案全靠聊,到最后抓到凶手,靠聊,和下属聊、和嫌疑人聊、和嫌疑人的母亲聊、和嫌疑人的老婆聊、和老公聊(比如雨夜车上问老公如果是你你找谁来做,大概这个意思吧,然后灵光乍现,司机嫌疑浮出水面),在动手的人抓捕归案后和父母聊,找到了一段我不太确定能不能称之为定罪录音的证据,来锁定男二qiangjian和买凶这个罪,我不知道做刑警的朋友查案是不是这样,不大懂,专业人士可以给个结论。还有一段是,女主单枪匹马去云南茶庄查嫌疑人,在饭桌上那段聊天除了打草惊蛇我找不到其他的形容词,毕竟没有证据如果人家真跑了而不是半夜拿着刀来对峙咋办?诸如此类的在案件线上的不解太多了,所以显得女主刑警这个设定让人产生怀疑,旁边讨论组里有很多朋友已经发表了观看感受了,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从家庭线来说,女主作为妻子,让人深深的窒息感,之前有人说是因为他老公就是出轨了,但从剧的内容上来看,他老公确实没出轨。一开始我觉得她肯定真的有精神病,这样反而合理一些,但心理医生说她没有。那么这个人设的设定,我只能深深的打出一个问号?怀疑老公出轨,查开房记录,阴阳怪气的找架吵,匿名买内裤试探,面对老公的示好和求和反而越来越作,最后把老公送出了门,逼着离婚,最炸裂的是,老公在她的“努力”下终于签字离婚了,她又把老公骂了一顿,说你为什么不坚持,你为什么要签字,你就是不爱我了。???所以想表达的是,女人用伤害对方来证明爱的存在?有大病……
就着这个浅说一下女主老公的部分,在这部剧里,这个老公,一个有才华的作家,在和老婆结婚多年后,两人沟通产生了隔阂,产生过想开小差的想法(约P)但最终犹豫了没有实质发生,哪怕到最后被一直怀疑出轨,而想法发泄不满打算就真的出轨,最终还是理智的停止了。老婆忙于工作,老公做家务带孩子,两家老人也都照顾有当,在看着女主作妖的时候,真的很想让他俩赶紧离了得了。
关于女主婚姻的问题,有人说老公就是精神出轨了所以他是个渣男就该受折磨。单就这部剧,我觉得咱们还少了一个提问,他为什么会精神出轨要去开房,为什么在妻子的逼问下不说,女主一直纠结的是老公不再“爱”自己了,但目前的剧情内容中,女主并没有花心思在婚姻的经营上,有场戏大概是两人在车里老公解释他去酒店那天见面是因为要给父亲筹钱,女主在车上一会一个工作电话一边听着老公的解释,老公最后欲言又止,我并不觉得这是用心和重视另一半的沟通和交流的态度,全剧里也没有一出刻画女主在婚姻关系中为两人婚姻做了些啥,就着女主设定的这个性格,哪怕他老公说清楚我就是很窒息很想排解自己内心的落差所以想,或者就直说是有生理需求去开房的,以女主这个思维逻辑,未必就不阴阳怪气了?就不会不闹到离婚这一出了?这也是女主让人感观上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的地方,就像你养花一样,你不浇水不松土不施肥不除虫,最后花枯萎了,你责怪花为什么不像刚开始那样盛开了。
接下来来到了女二夏冰清的部分,这个角色的人设和女主不相上下的奇怪。
首先她是个受害者,原生家庭的不幸、被高位者(男二)侵犯,然后她妥协当了小三,感觉自己被毁了,开始要钱要爱要结婚,男二不离婚,用侵犯的事威胁,威胁的诉求是,让男二离婚跟自己结婚,所以她的不幸福,到底是自己被侵犯了,还是爱而不得的不甘和偏执?男二最终离婚跟她结婚了她就幸福了?或者说最终让她不幸的是她的父亲那场事故?这个角色想传递一个怎样的价值观给观众我实在琢磨不明白,你说她惨吧,我觉得她“嚣张跋扈”逼宫的样子很是泼辣,你说她蠢吧,又变着理由的跟金主要了不少钱,你说她聪明吧,跟侵犯自己的男二要婚姻要爱情,你说她可恨吧,她又是被家庭拖累又是被侵犯又是被杀害。
有朋友说,啊,这就是真实,现实中有人就是这样,我身边就有这样的。那么接下来我想说就是,咱们这是一部剧,真实咱们可以去看新闻。艺术创作者,我觉得在展现技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你想表达和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能量给观众。
女主传递给我的偏执、矫情、自我
女二传递给我的矛盾、贪婪、摇摆
包容、坚强、自省、勇敢、智慧、独立等等一切有关正面能量的词汇很难有一个用在这俩女孩身上。
这里再次强调一个点,这里面女性角色塑造的不好,不是在评判谁是好人或者坏人,这是两回事。男二就是反面角色,这个毋庸置疑,只是说这个反面角色的设定逻辑是通顺的,而不是要说这个男人是个好人,我看有朋友弄混了这个事情。
最后一个留给吴文超,创作者把一切归咎于原生家庭的原因,父亲因为儿子不长个儿和一些风言风语怀疑儿子是否亲生,母亲后悔不该离婚和再婚导致儿子误入歧途。这两观点我都持怀疑态度,跟这样的男人继续生活孩子就能身心健康的成长了?结婚或离婚本身没有错,单亲家庭或者二婚家庭也有优秀成长起来的孩子。
综上所述,这部剧无论主题三观还是角色三观放在整个影视行业的内容创作中,都是离谱的相当炸裂的!!!
最后的最后,与剧无关的一个小心愿
关于原生家庭…希望所有人不要被不好的原生家庭影响所累,希望受到原生家庭之苦的孩子,在往后成长的过程中都能将人生的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愿你们内心有力量~不要像夏冰清一下,要相信,没有人能放弃你的人生,除非你自己放弃,也没有人该为你的人生负责,能负责的只有自己。
他叫徐山川,风流潇洒的中年富豪,急于摆脱情人夏冰清
我叫徐海涛,徐山川的司机兼侄子,收了叔叔两百万巨款,不知该用啥办法帮他摆脱夏冰清;
我叫吴文超,怀揣徐海涛给的五十万巨款, 舌灿莲花劝夏冰清移民
我叫刘青,抱着吴文超给的十万,期盼夏冰清早点移民
我叫易春阳,捧着刘青给的一万块钱,挥刀剁了夏冰清。
她叫夏冰清,三年前被强奸,今朝被杀,身边的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我叫冉冬冬,丈夫疑似出轨,我问了十几次,“你爱不爱我”,不知不觉中,答案已经不重要。
本剧最讽刺的是,杀人层层转包,几个文化人白领却不敢动手,最后推给一个一穷二白,精神还不正常的农民工,
看了十一、十二集我是真觉得这个剧里的人都有那个大病。
首先说冉咚咚跟慕达夫离婚这件事,首先这件事情慕达夫有错在先,不管他到底有没有肉体出轨,但是他确实精神出轨了,冉咚咚在某一层面上来说也没有完全冤枉他。
慕达夫一直对开房这件事说的不清不楚的,到最后也没说请到底是怎么回事,导致冉咚咚的不断猜忌、怀疑。
冉咚咚一面不信任慕达夫,一面又渴望跟他纠缠,又想让他挽留自己,整个人都很别扭。
她如此强势的处理问题真的很离谱,离谱到直接把慕达夫带到新房子那里,又装模作样的拍照,一副急着要离婚,别影响她破案的样子。然后终于离婚了,但是她跟慕达夫离完婚之后在车上说的那些话让我真是觉得她在处理婚姻问题方面非常的扭曲,甚至有点神经质。
一句话概括就是:简直不可理喻。
有一说一慕达夫脾气还真好,这都能忍着不发火,想想都火大。
(但是在工作方面我觉得冉咚咚能力还是很出色的)
还有那个夏冰清,你都有钱了还要什么爱情。再说了那是爱情吗?纯纯一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拿了钱还不行还要人,我真的会谢。最后就是把自己作死。
自己远走高飞难道不好吗,非得在这里作。
看得我来气,这里面刻画的女性角色都这么别扭,一个个真的好像精神出问题了一样。
——
看完十三集了来更新一下。
从来没有这么恶心过,最后一集可以说是强忍不适看完的。
冉咚咚这个角色到最后的最后还得狠狠恶心别人一下是吗?夹着嗓子求复合真的不要太离谱了。
办案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她的狂妄,自大,无理。
随随便便就调查人家孩子了?这就查出来情人了?你咋这么厉害呢。
还有那个夏冰清,虽然说受害者是无辜的,但是这个角色真的看着来气好吗。也是个没脑子的自大狂,你没事儿吧你一个小三跑到人家家里闹 脑子真的没问题吗?这样不会让徐山川更讨厌你吗?
威胁别人直接亮底牌,你说,不杀你杀谁?不杀你杀谁?给了钱不行还要这要那,这不是作死吗?
看到后面几集真是恶心透了,这个烂剧。
这里面,有一大半是徐帆对冯小刚的控诉。
先说演员,宋佳就是有股劲儿,别人都没有;包贝尔我上次看他作品也是跟宋佳,一晃好几年,他还行,主打的就是自然不做作。最后说导演,反正我能看下去,我很吃冯小刚这套。
毫无灵魂的做作剧情…比八角亭还离谱的存在,十分钟剧情就能让人如坐针毡
宋佳和王阳夫妻俩床上吵架这场戏就没处理好,两个人没有夫妻的感觉,表演也不在一个节拍上,各说各话,想要呈现的观点冲突完全没立起来。另外想吐槽一句,色调太难受了。
宋佳为什么说话用这样的腔调,不调大音量都听不清楚,眼睛也无神空洞,是不是拿错剧本了。
迷雾剧场也就🔥了两部剧,其他的都乏善可陈,早就不是🥝的金字招牌了,这次连宋佳的演技都翻车了,怎么说话有气无力的,拜托,她演的可是名警察啊!
看了两集揉揉眼再次确认了下是不是冯小刚导演的,怎么能演的这么假,果断弃剧。
张国立、黄轩、董洁…跑个龙套而已,冯小刚是想证明自己人脉有多广吧。你说夏冰清最后是被葛优杀的我都信!
层层外包的结果就是最后接活儿的是精神病
这台词都是哪整的啊???念课文呢? 各种举例子、各种比喻和排比,上小学语文呢?做作的一批!请问警察审案的时候到底是干啥呢,你爱她吗?你爱过她吗?……这特么是悬疑剧?一集电视剧50分钟里有45分钟夫妻俩吵架、回忆,干脆别叫《回响》了,叫《想离》吧!!!!
好矫情的台词,冯小刚是你教房东这么说的吗,“她对于我来说 就只是每月十五手机响的那一声叮咚”。谁家房东到警察入屋这么文艺
这不是刑侦探案剧,是家庭伦理批判剧。。。宋佳演警察的真的是一言难尽。。。
现在的电视剧能不能最起码把前两集拍好点,哪怕后面注水也行啊,要求不高吧。
烂尾烂的离离原上谱……
高级啊,破案剧的路数探讨婚姻,刚炮儿还是有两把刷子。
周蓉&蔡晓光挺有缘分,终于二搭了!
还挺喜欢的,确实对白有一些文艺,有人觉得矫情,我倒挺喜欢的。只是弹幕一直在觉得女主令人压抑,我想说,婚后女人的压迫感来源于男人。你的另一半两次开房记录解释不清楚你还会对对方继续信任吗?
演员( 除了局长)、摄影、美术指导、配乐都加分,问题还是出在剧本。由于原著本身一般,剧版略有提升但没大刀阔斧的改编,仍然保留太多小说里互相拉扯、比喻式的、严重失真的对话(竟还用内心独白这么落后的形式?)组成了一段段碎戏,导致悬疑剧失去了最重要的悬疑感。现在市面上这类关于女性面临工作与婚姻双重困境的题材算常见,但探案类的国产剧并不多,这部又让人看到离着Mare of Easttown的距离有多远。(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的冯小刚可是引领国产剧的先锋,不该越拍越回去
感觉是,冯小刚2000万接了个活儿,然后层层转包,最后10万包给了几个电影学院在校大学生拍完的。(注:换算比率来自于本剧)
我已經氣的無話可說了心裡不禁湧起了一股魯迅式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