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的故事开端背景选择在极具时代气息的1995年,那一年《劳动法》和《广告法》相继实施,产业调整也迫在眉睫。彼时,距离中国互联网创业潮的启蒙年份1997年还有两年,果静林饰演的方大同(这名字太酷了有木有,R&B唱得太炫了)在传统创业失败后,意外接触到了在当时有点儿神奇,也有点儿不靠谱的Internet……
更“离谱”的是,方大同与同样混得很惨的“队友”石磊(吴启华)竟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网络公司——中国指南。这在当时的商场创业环境,毫无疑问是个“非死即伤”的选择。实际上,很多人都在Internet的懵懂期选择了创业。
1997-1999年,对于中国互联网创业界而言可谓是“创世纪”。
1997年,全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数62万——现在的年轻人一定会张大嘴巴:偶买噶噶噶!
1997年1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张朝阳创办了爱特信ITC网站。次年2月,他在中国“克隆”雅虎,推出中文网页目录搜索的软件,名叫“搜狐”。
同年6月,26岁的丁磊设想网民们应有自己的信箱,于是在广州创办网易公司,写出了第一个中文个人主页服务系统和免费邮箱系统。
10月,29岁的软件工程师王志东领导的四通利方获得第一笔风投。次年,四通利方开办新闻频道,并收购北美网站华渊资讯网,网站更名为“新浪网”。
1998年,马化腾成立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那时ICQ很火,QQ默默无名。
1998年,雅虎进军中国,成为1998-1999年连续两年网民网页首选。
1999年,马云在经历两次创业失败后,确定要成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域名就叫阿里巴巴。
《网商》中果静林饰演的方大同是上面哪一位?很多追剧的朋友很自然地把他当作“马云”。而吴启华饰演的“合伙人”也难说是完全虚构的,马云创业路上必有相似人物或是竞争对手。
有趣的是,阿里巴巴的初衷是做“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方大同做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也是为中小企业服务,如此看,《网商》讲的就是马云先森的创业史。只是,编剧为方大同设置了一位“好兄弟+商业拦路虎”——吴启华饰演的石磊。两位网商在创业路上有难得的真情,但更多是“相爱相杀”,彰显了“商场如战场”和“在商言商”,以及“人不可心术不正”的真谛。
在历经了波澜不惊的创业初期后,果静林与吴启华开始分道扬镳,商战愈演愈烈——两人由合作伙伴逐渐发展成竞争对手。这让《网商》看起来就像是内地版的“创世纪”,方大同总是有着“无限可能”,石磊则尽显“奸商”之所能。
实际上,创业路上怎会只有一只“拦路虎”?王力饰演的孟向东也给方大同制造了很多麻烦。值得一提的是,长相端正的王力把孟向东这个唯利是图、阴险狡诈的小人演绎得很深入,甚至让人不得不思考:生活中的王力会不会跟孟向东这种人沾点边呢?
在追剧过程中,果静林精准、到位的演绎和巨大的气场为我们呈现了个人魅力丝毫不亚于现实版马云的“方大同”,他把马云创业的艰辛和在电子商务事业上的隐忍、坚持、厚积薄发等各个阶段的情绪拿捏得非常准确、传神,与吴启华不可避免的“商战”更是精彩。
实际上,有着“创业过程艰辛,结果也神奇”内核的《网商》,致敬的不只是马云,而是“马云们”……这部剧是对上世纪90年代末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的追忆与致敬。看过果静林与吴启华激情澎湃的创业与商战,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是一个让每个怀有IT梦想的理工男肾上腺迸发的年代?那个年代创业的激情更多是缘于对IT梦想的执着,相比当下创业的纯金钱动机,彼时的IT大咖们清流多一些,这也是《网商》的与众不同。
《网商》开篇就打正了旗号向马云等中国网络先驱致敬,是因为整部剧集的故事基本上就根据马云和阿里巴巴近二十年来的成长改编而来,剧集两个主角的出身背景、性格,行事风格和事迹,甚至连名字都很明显与马云、丁磊有一定关联。从剧集来说,《网商》着力表现年代氛围,满满都是怀旧的味道,而主人公在二十年中国网络经济大潮中载浮载沉的经历,全都从艰辛的小处着眼,与他们现在如日中天,叱咤风云的地位形成有趣的对比。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国近二十年的社会变迁,很有历史人文价值。
《网商》的年代剧格局其实并不那么适合网络,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作为一部讲述中国网络时代诞生历程的剧,《网商》又是最适合网络的。当剧集片头音乐响起的时候,我恍惚想起了九十年代很经典的一部TVB台庆剧《笑看风云》,从故事主题,年代氛围,人物设定还有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来看,《网商》走得都是如出一辙的传奇商战路线,但是在细节上又非常贴近于中国这二十年来,普通百姓曾经经历过的一切。而这种来源于生活,忠实于生活,又能从普通人平凡生活中展现伟大的手法,恰恰是《网商》最吸引我的地方。
如今的马云、丁磊俨然已经登堂入室,但是谁曾经想过,他们的成功也是通过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打拼而来呢?《网商》最好的地方恰恰在于着力表现的是他们创业初期,处处碰壁,甚至几度无法维系下去,甚至怀疑自己所做的选择的过程。新生事物的诞生,往往最早期会被守旧的人当做是离经叛道,而能够坚持下去的,往往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正如剧集中的方大同、石磊,也正如现实中的马云等等。
《网商》另一点好处,是把中国社会这二十年来的变化,巨细靡遗地还原、再现了出来。网络的诞生和发展太过虚无,而网络人们的生活却是实在的。比如方大同住着的平房小院,比如“中国指南”最初为了获得一单生意,必须方大同亲自出马,一遍又一遍地向客户们推销,遭遇多少白眼,甚至是敲诈;而方大同顶着妻子不理解的压力,也要继续努力,虽然与现实马云的经历并不太符合,却特别典型,正是创业者必经的过程。
从某些角度看上去,果静林其实还很像马云,他的那股韧劲也把方大同这样一个网络弄潮儿诠释得很贴切。而吴启华的儒雅和从容,甚至不那么标准的口音,也把石磊海归的背景表达得很清楚。还有王力饰演的孟向东等等,《网商》中的每一位演员都自带一股九零年代的氛围,非常精准到位。
从网络第一次进入中国,到如今移动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必备的生活方式,二十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必须要感谢方大同,或者说是马云这些先驱者们。《网商》不仅仅是在向他们致敬,同样也是带我们笑看那二十年风云变幻,有些道理,却永远不变!
马云说:“互联网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和年轻人的机会和权利。”如今,互联网行业在中国迅猛的发展,区区20年,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太多太多。过去20年互联网全球化,互联网走进中国。前不久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狐张朝阳也说起:“中国互联网大有希望,因为中国有7亿网民,这是一个在世界上都没有的现象。”可见互联网这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将会继续改变中国。
回顾20年前,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但这20年间却从未有一部像样的影视作品来讲述20年前互联网是如何走进中国和改变中国的。第一部吃螃蟹的电视剧作品《网商》作为首部反映互联网进入中国后,一群有胆识的年轻人抓住互联网商机,不畏艰难、敢于拼搏、自主创业的电视剧来了。
《网商》通过年轻人方大同、石磊、周媛媛、刘琳等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20年前的年轻人,在改革开放之后团结奋斗,用自己的智慧自谋生路的创业历程和创业精神,同时也真实描述了互联网在我国从无到有、再到被广泛使用的过程。《网商》作为一部互联网题材的影视作品,以故事记录的形式,真正做到了时代事件的还原,是有意义的。
事情发生在20年前的1995年,主人公英语老师方大同辞去公职,开了一家翻译社,但经营惨淡,关门大吉。而后阴差阳错的居然有人找到方大同去一趟美国做翻译,结果依然是各种不顺,还遭遇了诈骗。当时身处异乡的方大同务必绝望,但到底是年轻人啊,有着非常灵活的头脑和果断的判断力,身处美国这个发达国家的方大同,居然意外的接触到了神奇的internet,并且第一时间意识到这绝对是难得的商机。
看这部剧的时候,更多的感触是仿若是看到了马云爸爸的年轻时代。成功人士大多如此,在年轻的时候会遭遇种种困境,但绝不会在困境中趴下,而是始终在困境中前行、摸索和观望,一旦发现自己所认为的机遇,都会果断的抓住,并且付诸于实践中。马云如此,方大同亦是如此。意识到互联网可能是难得的商机的时刻,方大同毅然回国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中国的第一家网络公司——中国指南。
然而每一项伟大的成功背后注定会经历不少的艰辛。可想而知,在20年前,几乎99%的中国人还不知道何为互联网的时代,要想让整个中国都能了解互联网,并且使用互联网,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与当初创业时的马云一样,方大同更是经历了千难险阻,创业三次,倒闭三次,即便如此,这个固执又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依然没有放弃,直到收获了最后的成功。
这是一部讲述互联网走进中国,发展中国并改变中国的影视作品,是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的。但实际上该剧更大的亮点,是放眼全中国,以主人公方大同的奋斗史为线索,聚焦中国的年轻人,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智慧和梦想的,即便是新兴事物网络创业这件难事,只要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就能够成就自己的成就。
如果要细数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过去时代的不同,“网络”绝对首当其冲。毫无疑问,“网络”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从衣食住行到思维模式,网络成了与大家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存在。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网络改变的是生活方式,而对于互联网创业者而言,网络改变的可能是整个人生的轨迹。《网商》就是这样一部聚焦互联网时代初期创业者的作品,用跌宕起伏的剧情将他们的创业经历娓娓道来,向这些互联网英雄们,也是在向这个时代致敬。
顾名思义,“网商”,可以理解为网络商业,网络商人,虽然我们早已身处在这样一个网络商业时代,但真正意义上表现我国网络商业发展的影视剧作品却鲜有耳闻。毫无疑问,这帮互联网大佬们的成功史值得被大家了解,或者说带给大家一些领悟,所以单这一点上,《网商》就极具现实意义。
主人公方大同原本是英语老师,后来与老同学石磊创立了一家名为“中国指南”的网站,立志将中国企业通过网络介绍给全世界……这样的剧情设定让人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了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大佬马云,加上后面方大同创业失败,东山再起的桥段,活脱脱的是马云创业史的展现。但方大同绝不等同于马云,创作者巧妙的结合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让主人公方大同的经历比马云更曲折,更让人唏嘘感叹,还原真实的同时又充满了戏剧性。
剧中所展现的,不光是互联网创业者的奋斗史,同时也是一个男人成长的教科书。已过而立的方大同一事无成,却不愿守着教师的铁饭碗,执意想折腾,于是摆地摊,开翻译社,进而发展到开网站,做网商,虽然家人不理解甚至反对,但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哪怕自己辛苦创立的网站被人夺走,也依然没能熄灭他的信念。而对于朋友和家人,方大同也展现出了一个男人的担当与责任。对于家人的不理解和埋怨,他并不生气,而深知自己对家人的亏欠,更加努力的想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所以家人也是他不断向前的重要动力(插句题外话,剧中方大同的女儿叫方小异,大同小异,真的很有爱)
而对于朋友,方大同也同样是知恩图报,看重感情。哪怕被竞争对手孟向东(王力饰)挑拨,是与石磊分道扬镳,无奈之下北上重头再来。但事业眼看有所起色后,却再被石磊收购……对于这位亦敌亦友的人生羁绊,方大同毫无怨言,甚至怀着感激之情。在方大同心里,石磊是同学是朋友,在自己举目无亲的时候帮过自己,同时也是那个向自己打开网络这个新世界大门的人,这份情谊他始终没有忘记,正是因为这样,让他最终在尔虞我诈的商海中能站稳脚跟。无论是从商还是做人,方大同这一人物很好的诠释出了这个社会日益欠缺的品质,让人感叹。
未来,关于网络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会有更多的网络奇迹诞生,但不管我们的世界因为网络怎么改变,那段最初的艰难却不平凡的岁月,以及那些历经人生起伏却依旧如初的珍贵情感,都是值得珍视的宝贵回忆。
“下海”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在随后的不断发展中,市场经济繁荣,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但当互联网在美国开始普及的时候,它依旧在中国是一片空白,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家家户户。
爱奇艺推出的电视剧《网商》就独辟蹊径的讲述了最早网商的风云故事,它以1995年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为大背景。剧中,果静林饰演的主人公方大同最早放弃英语教师这个大家眼里的铁饭碗,然而创办的翻译社十分不景气,只好摆地摊卖衣服,阴差阳错,他作为翻译到了美国接触了互联网,认识了网络,萌生了在中国创办互联网公司。
但在那个年代,人们对于最常规的“下海者”都指手画脚,更别说去接受互联网这样的天方夜谭。影片中,方大同除了面对众人的不理解和猜疑,同样还要面临着创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危机,机会永远与陷阱并存,方大同注定走上一条需要披荆斩棘之路,他要经历商海沉浮,竞争淘汰。
吴启华饰演的石磊是方大同的同学,也是他创业初期的最佳拍档,两个人回国创业如鱼得水,然而在刚刚起色的时候,石磊选择将公司卖给了竞争对手。好在多年之后,双雄再次合体,联手对抗,击败了即将拿下大陆市场的美国网站。
剧中也有很多道具勾起了我们这一代童年的记忆,如老式的雕花暖壶、彩绘凤凰脸盆以及手撕式日历,剧组的道具可谓用心别致,制作精良,在这个粗制滥造网剧横行的今天,注重细节显得尤为难能可贵,《网商》也因此能够在精彩的剧情之外给予观众更好的观看体验。
方大同和石磊就是现实中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一批开拓者,也成为了一批最早吃螃蟹的人,他们或成功、或失败、或归于平淡,能够留在生意场并且取得成功的仅仅是“凤毛麟角”,许多人是“呛了海水”又“回头上岸”。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经历,是这段伟大历史的生动纪录。
因为没有当初的试水,就没有今天的互联网生活,当初的吃螃蟹精神一直鼓励着每一代人走向今天,鼓励中国人去创造去发现,去挖掘自己的淘金梦,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我们已经习惯互联网的今天,享受着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捷,我们通过互联网购物、交友、娱乐,但我们从未站在新闻之外了解一下互联网发展之初,《网商》汇集了吴启华、果静林、王力等实力演员,将距今20余年之久的互联网创业初史搬上了荧幕,它更是一部互联网走进中国、改变中国的发展史。
我觉得……还行啊………?那种看起来没钱的剧组找了靠谱的演员的那种还行………?
好看!
马。。马云??为什么没有多少人看啊。。
我想看关于创业的故事
好好一个马云创业故事,拍成一坨狗屎
整部剧的质量蛮扎实的,只可惜商业方面的细节有些粗糙,情感戏也稍微有点泛滥。但瑕不掩瑜,四颗星肯定是值得的。给5颗星呢,鼓励一下。
剧情拖沓,剪辑混乱,侮辱了这么好的素材!
一切的成功都是缘于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故事很好,就是部分剧情和演员太难看了,如果马云知道了,要把导演吃了
有马云的影子
总体不错,致敬马云为代表的互联网创业英雄,虽然素材来源于生活但总觉得还是欠缺点了。
好看啊这剧,不火没天理
两天跟完了这部剧,有欢乐,有心酸,最关键的就是创业激情和持之以恒的心态,故事不够丰满,总体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