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You just keep me hanging onyou
perfect day这首出现在很多电影里面的歌曲
听起来有种熟悉的感觉
却不知道是因为这首歌而熟悉还是这部电影里面的情节
一家人
有争吵有欢笑有沉默有理解有财政危机有健康危机有叛逆期的孩子有更年期的大人
情绪总是在变幻
关系也纷纷扰扰
不变的是时光总把我们变的越来越老
没有时光机器
只是我们无法抗拒的
这部片子其实充满了死亡
从一开始的陪伴多年的狗狗死去开始
爷爷的去世
练车撞到的狗
死亡之沟
以及最后爸爸的死去
一家人在一起回忆之前的一切
这是生活最常见的节奏
谁也无法避免的死亡
而在那之前
每一天都是余生的第一天也是最后一天
每一天你总是让我提心吊胆
每一天都是完美的一天
2 ) 爱,要勇敢的表达出来
豆瓣牛人众多,鄙人不敢造次,小心翼翼捧上幼稚影评。
晚上看了一部电影网站一年前就在推荐的法语电影< Le 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翻译成中文叫做《余生的第一天》(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your life),片名很吸引我,因为这句话曾在《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的开头出现过,于是抱着好奇的态度按下了播放键,一如法语片细腻的感情描写,影片以时间的递进和不时的倒叙细细的向我们描绘出一个家庭的成长,讲述着爸爸妈妈和三个孩子的故事。
70、80、90,三个不同的年代,包含着时代背景下孩子们不同的成长阶段,童年的单纯美好,少年的叛逆不羁,青年的放肆随性,三个孩子演绎得淋漓尽致,引起观者深深的共鸣,似乎能在他们身上找到曾经属于自己的影子。
矛盾贯穿着整部电影,父与子,母与女,兄与弟…这些矛盾一次次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掌握着电影的节奏,快而不失平稳,杂却不显凌乱,让人觉得长长的120分钟不多不少,恰恰刚好。
片中的大哥成为长子,父亲对其的态度让他很压抑觉得自己并不受重视,父子的关系一直很僵硬,18岁时上大学学医的他便选择了逃离这个家,宁愿跟古怪的祖父住着小小的阁楼,也不肯在周末回家吃一顿家庭聚餐。“父亲,你一直是我最尊敬的人”在他的婚礼因祖父的突然去世被父亲取消时,他愤怒却又失望地说出了这句话,就像得不到糖果的小孩儿,他一直希望父亲给他肯定给他鼓励。他爱他的家人,当母亲因感受不到父亲的爱迷茫着找向他时他静静的聆听,当妹妹被别的男生欺负时他勇敢的当着骑士,当弟弟在他婚礼上稍显无理的要求他重复刚才没来得及听到的誓词时他爽快的答应,他也爱他的妻子,那个第一次见面就对他大声抗议的女子,他有苦恼,工作的压力,与父亲的时好时坏的关系,我想,他只是不知道如何在父亲面前表达自己的爱,如同他的父亲。
弟弟是个长不大的小孩,没有长子的压力,他与父亲的关系好很多,他和父亲谈论摇滚一起参加吉他比赛并遇到了心动的女子却又屡屡与她错过,他和祖父一样有着品酒的天赋,父亲一直耿耿于怀没有从祖父那儿学到的品酒知识,他却轻松的获得。因为祖父的去世和感情的受挫,他逃避着选择了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无视着母亲对他不争气的埋怨,却又因母亲在追赶离家出走的妹妹而遭遇车祸后突然醒悟,剪去了一直留着的长发,重新开始了在餐厅品酒打工的新生活。
如果说弟弟是所有角色中感情最纯真最简单的天使,那么小妹就是他的相反面,一个堕入地狱的天使。她故作坚强展开身上所有的刺去伤害周围爱她的人,尤其是她的母亲。其实她并不想这样,她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她敏感脆弱渴望被爱。小时的她很善良,家中唯一的老狗死去她会伤心祈祷很久,渐渐的,年少的无知和冲动让她对爱情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被爱而伤,然后选择了最堕落的方式去惩罚自己,抽烟、堕胎、彻夜不归,她讨厌母亲关心的方式,心中的苦闷只能记在母亲送的秘密日记本里。电影中三个孩子属她的片段最多,那些充满压抑的灰色情节,那个如此美丽的天使,在看着自己洁白的羽毛一点点被染黑时的无助和不安,让我这个同龄的女生也不禁对她心痛不已,庆幸的是,和哥哥一样,母亲的受伤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她和曾经伤害过她但一直被她深爱着的Eric最终走到了一起,片中的结尾便是父亲去世后她的怀孕,对未来充满期望的幸福泪水积满了眼眶,也给予了观者们无限的希望和感动,终于,不会表达爱的黑天使再次回到了天堂。
母爱如水,父爱似山,这句中式的形容在这个法语的世界里似乎也能得到很好的诠释,片中的父亲是整个家的灵魂支柱,他的爱很深沉,他与自己父亲不和谐的关系让他不知如何向自己的子女表达爱,这点好像是家庭中所有人的通病,原来父亲才是影响孩子们最深的人。祖父的死刺激到了父亲,在整理遗物时父亲才发现自己一直误解着祖父的爱,然而一切都无法再弥补,后来突如其来的绝症让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勇敢的踏出一步来修复这个残缺不全的家庭,他做到了,他试着去戒掉伴随一生的烟瘾,隐藏了知道妻子未遂红杏出墙的秘密,缓解了父子的关系,带着对妻子的不舍和对家庭所有人的爱安静的离开…
还有母亲,这个曾经把家庭当做自己全部世界的女人,她的委屈她的不甘又有谁知,儿子的不合作、女儿的不解和咄咄逼人、以及丈夫的忽略让她感到绝望,所幸车祸唤回了所有人,而丈夫的不久于世又让她措手不及,她捧着丈夫的骨灰在儿女的陪伴下来到了充满回忆的海滩,一点点把骨灰洒向了湛蓝的大海,脸上的表情是释然的,不必恸哭流涕,所有的爱都深深的埋在了心底,留在了只属于他们的这片海…
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your life,在看完了电影后我才略微理解这句话,余生的第一天,潇洒的活出自己,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爱。
我很喜欢充满温馨亲情的电影,例如前不久看的Robert De Niro主演的《天伦之旅》(everybody is fine),年迈的父亲在母亲去世后不顾身体的病痛只身前往各地寻找四个儿女,旅途中有喜有悲,但状况百出的他们却一致告诉父亲everybody is fine,最终父亲与子女们重新找回了失散已久的爱,不管你身在何方,家永远是你最温暖的港湾。Robert De Niro一如他在《拜见岳父大人》中精湛的表演,本片的父亲更加的真实可爱,一处处细微的表演都会让人感动不已,加上德鲁·芭比摩尔(Drew Barrymore)和凯特·贝金赛尔(Kate Beckinsale)的完美配合,五颗星向大家推荐《天伦之旅》~
附上最后老萝卜在片尾的台词:
Your family is making its way in the world,and you can be proud of the children and their achievements.And,if you were to ask me, I would have to say in all honesty, everybody’s fine…everybody is fine.
最后,我不得不说《天伦之旅》的片头曲<Catching a falling star>秒杀了我,轻松欢快带点乡村音乐的曲调,意蕴十足的歌词,别错过了~
3 ) 余生开始在哪一天
最近看过几张碟,竟然都没看懂,看来逐渐脑残。当然,也可能是正好遇上几个脑残导演。
为了给自己增加信心,晚上挑了一张看起来比较正常的碟。名字叫《余生的第一天》(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 Le),得过法国凯撒奖最佳导演提名,还有最佳男女新人奖。
这回看懂了,说明它确实是部正常的片子,也说明我还不很弱智,因为很多人喜欢这部片子。
只不过,印象并不很深,像喝了杯平和、舒服的凉白开。
只记得三个地方。
第一个,是片子的名字。不懂法语,也不知道翻译得是否准确。这个名字,是片子中小女儿16岁时,写日记中的一句话。她把通常算是人生开始的第一天,视为余生第一天。
每个人的余生,也许都开始在不同的日子。可以是86岁,66岁,26岁,16岁。说不定,也可以把生出来那天,算作余生的开始。这个人的一生,就都是余生了。
我不知道我的余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应该比16岁晚。我觉的可以用重要事件来划分人生阶段。按照这个分类法,我开始过好几次余生。
第二个,是小儿子在一个隐藏吉他音乐会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女孩在他皮夹克口袋里放了张纸条,上面有电话号码。本来就可以开始一个故事了。可是,他在车上看的时候,纸条不慎被风吹走了。这个故事也就被风吹走了。
6年后,他清晰地回忆起那天晚上的事情,那张纸条在记忆中清晰地浮现出来,电话号码也记起来了。他拨打了晚了6年的电话,应答的是电话留言,说没有他要找的那个人。
我们遇上了什么,如果想要,就及时抓住。抓不住的,就让它随风而去。
而且,被风吹走的,从来都是找不回来的。
第三个,是接近片尾。做出租司机的丈夫病逝。晚上,妻子坐在驾驶座上,拿起他的垫背。那个垫背是小女儿送父亲的生日礼物。
妻子拿起垫背,打开气嘴,气慢慢放了出来。她把它靠近,嗅释放出来的味道。那些空气,是他几天前吹进去的。
地球上有很多空气。属于那个人的气息,只有一种。
今天对一个朋友说,我们都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意义,寻找价值,寻找愉悦和光亮,让自己感觉活着是件好事。
看完片子,想加一句:我们寻找的,还有那个独特的气息。
4 ) 我们和昨天的自己擦肩而过
这是一部法国电影,《余生的第一天》。
首先是一条狗的一生。一条跟他们生活了十八年的狗。在这一段我知道了一个小常识:狗活一岁相当于人在世上活七年,所以这只狗实际上有126岁。它被埋在了一棵树下。
几个特殊的日期构成了电影的段落,就是这样的节奏,不紧不慢的展开叙述。大儿子在某一天离开家独立;二儿子在某一天梦见了曾经心仪女孩的电话号码;小女儿在某一天给出了自己的初夜;爸爸在某一天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妈妈在某一天和自己的驾考官发生暧昧关系。
大儿子独自生活在爷爷提供的公寓里,并在这里邂逅了自己的爱人。让我感动的是,他躺在床上看电视时,儿时和弟弟一起模仿电视剧剧情时的情景重现,俩人在不同空间里的有着相同的默契。镜头剪辑的很自然。这应该是兄弟俩多年的习惯,才会在看节目时扮演固定角色,说着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的台词。哥哥在重复少时的情景时,不经意间就和过去的自己打了个照面,在他的房间里,和弟弟踢足球,还要带着妹妹一起在男孩堆里混。喧闹的童年。这个时候的弟弟,打开已经空荡荡的哥哥的房间,离开时再顺便用手比划比划曾经在门框上的横线。兄弟俩之间的小把戏,小竞争,比比谁长得快,谁长得高。共同生活的记号那么鲜明,想抹都抹不掉。
我的弟弟也在家里的门框上划过一道道线,妈妈义正词严的无效阻止后,也就任他去了。从上初中开始,直到今天,他马上就要进入高三的考场,那些线条增高的速度似乎慢了下来。在我上高中,一年只能回一次家的情况下,我能清楚地知道线条变化的情况。在没有我见证的情况下,他依然倔强的慢慢的长成一个男子汉,开始学会开一些小玩笑,不时的讽刺我,当然我也可以心安理得的把所有的重东西交给他,有他走在我身边,我很安心。
时间又过去好几年。这些年里他们是怎样过的电影没有交代。整部片子还是顺着时间走的。小女儿长成了16岁的叛逆姑娘。画着烟熏妆,听着垃圾摇滚乐,开始学会抽烟,也认识了自己心仪的男生,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已经21岁还在上高中的大男生。在她决定把自己交给男朋友的时候,她回过头去看见了年幼的自己,柔弱胆怯的自己。而门一关,她就彻底和从前的自己告别。就在这一天,她在日记里写道:我余生的第一天。
我们是不是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斯嘉丽说:tomorrow is another day,纪伯伦说:活着吧,如同今日是末日一样,《American Beauty》里有一句台词:“今天是你余生的第一天?每一天都是如此,除了你死了的那一天。”这是不是都是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我们是不是也曾经对自己说过:这就是我余生的第一天。这样说的时候,我们不免有些荡气回肠,有些破釜沉舟的魄力和不顾一切的勇气。当然,真正能下决心改变自己的人很少。就像留着长头发的老二,过惯了懒散的生活,依赖着父母,有极好的音乐天赋和品酒的能力,但是总是抱着游戏人生的态度。终于有一天,他开始改变了,对着镜子剪掉了飘逸的长发,还能够厉害的尝出爷爷珍贵的红酒,精准的表达。
整日为孩子操心的妈妈,心力交瘁,看起来总是很疲惫。她看起来还算年轻,身材虽然还是保持的很好,但是皱纹已经泄露了她的年龄。就在她人生的某一天,她也想有些不同,就和自己的驾考官之间有了暧昧。其实,她只是想和从前一样,有丈夫珍惜她,有孩子围着她,而不是一个个离她而去。当车祸后,一家人围着她,儿子女儿,丈夫,一切和从前一样,她就满意的笑了,虽然脸上的伤很狼狈。
这就像我们生活的某一天,每一天都没有刻意安排。在日常生活里,情节的推动依靠每个人各种形式的反抗。
在电影里,导演设置了爷爷这一角色。刻板苛刻的老人不怎么招儿子孙子喜欢。他有一个癖好:每次见面都要在沙漏漏完后开始说话,他们需要沉默一分钟的时间。他说的那句话很经典:你需要和时间面对面。
很文艺范的电影。法国的电影看的很少,偶尔看到这样一部,心里的感动无以言说。影片的最后,父亲已经离开人世,一家人看着原来的家庭录影,回忆着之前的生活,但是,现在,他们的身边少了一个人。
总是优雅的法国。在这部电影里我看见了激烈的父子争执,亲情的对抗,但最终都化解在血缘的纽带里。儿子和父亲最终和解,可以愉快的一起用餐交谈。一切都会过去。
要是我们每天给自己拍一张照片,若干年后,哗啦啦翻过去,终于清晰的看见,自己是怎样慢慢变成今天的样子。这个时候我们也就诚实地和时间面对面了。和时间面对面的时候,就像今天是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life,我们和昨天的自己说再见吧。不管是曾经留恋的美好的月亮,可爱的淘气的总是欺负自己的弟弟,妈妈哄着入睡的夜晚,和爸爸的争吵和反抗,曾经辉煌的考试,偷偷瞄过的男生,暧昧的瞬间。
5 ) Just a Perfect Day
夜深,好多烦心的事情,睡不着,想起了前几天看的电影《余生的第一天》,ms我已经向很多人推荐过了LOL 很喜欢这种只是带着一点点文艺腔却又是纯粹的文艺片的感觉,很喜欢这种松松散散的却又很刻意的巧合的结构,很喜欢法语的腔调配上美好的音乐美好的阳光,在美好的午后,于是沉湎在最后的Just a Perfect Day 的旋律中。好像在《猜火车》中也有这首歌出现,其实我觉得这首歌要是能够在我的葬礼上放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电影是讲述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的故事,一位爷爷,每次说话之前都要凝视着沙漏沉默一分钟,他称之为 注视时间。 一位爸爸,会为他女儿点烟,会陪他儿子去空气吉他比赛,会说“别开玩笑,家庭其实很重要。看着你们三个长大,是我最幸福的事。能有孩子是最美好的经历”。 一位妈妈,在儿子离开家出去住的时候依然摆放他的餐具,为了去追离家的女儿遭遇车祸,在爸爸去世之后坐在车里,打开空气靠垫呼吸他丈夫呼出来的空气。大儿子,最早离开家庭的人,会像父亲一样保护自己的妹妹。小儿子,一直很模糊的影子,不如哥哥有出息也不像妹妹那么叛逆,却是爷爷最宠爱的儿子。小女儿,小时候的乖乖女,长大后很叛逆,在初夜之后,写上日记“余生的第一天”。
是的,余生的第一天,这是活得多么文艺的一家人呀。大儿子的余生的第一天,搬离父母的家,拥有自己的小窝,也在那一天遇上自己的未来的妻子;小女儿的余生的第一天,在十六岁生日的时候,把自己的第一次献给一个混蛋,然后明白了什么是爱情;小儿子的余生的第一天,遇见自己的dream girl,在舞台的中央享受万人的欢呼;妈妈的余生的第一天,偷看了女儿日记里对自己恶毒的评价,感到了自己的苍老与无助;爸爸的余生的第一天,知道自己得到了肺癌,也终于和自己的儿子冰释前嫌。爷爷的余生的第一天,是他遇见他爱人的时候?还是他永远的失去他爱人的时候,还是他对着他最宠爱的孙儿说看着熟悉的景物,就像活在回忆里。
总有一些人,他们的生命是突然之间被完全的改变了,也许那一刻的时候,他很清楚自己已经开始了新的生命;也许那一刻的时候,他并没有意识到命运的齿轮已然在转动。虽然电影的很多细节做得太过于圆滑以至于失去了生活的真实;可是当看到一个又一个小小的镜头的时候,还是会被感动,会大笑,会心有同感。记得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去看那么多的电影,看那么多的电影的意义在什么地方。也许有时候是为了解闷,有时候是为了随大流,有时候是为了看而看;可是总有那么一些时候,会被电影感动,就像淘金一样,为了小小的金子,即使捞起几吨的沙石也是值得的。而且,沙石的磨砺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你眼中的沙子也许正是我心中的钻石呢。
Le premier jour du reste de ta vie
Just A perfect Day
6 ) 风趣温暖的家庭画册
影片的五位主演在接受幕后采访时,首先被问到的问题都是:你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是否与影片中的相似?
母亲和老大都坚定地给出了否定。而扮演小妹的Déborah François则认为这部电影展现了真实生活的片断和点滴,并将其形容为一幅family portrait。
观看的过程中屡次扬起嘴角,在最后Perfect Day响起时也难免眼眶微湿。以家庭录像展现美好时光固然不足为奇,但当母亲熄灭投影,四人沉默于渐暗的光线中时,作为观众的我还是不免小有感触。
很喜欢父亲去世前的那个夏夜,一家人围坐谈笑的情节。(这种以露天晚餐为形式的亲友小聚,已经被我思维定式化为法国人的专属。)对比此前某次家人团聚时一个个愤然离席的场面,这似乎是印象中全家人唯一和睦的时光。最后父亲说了一句动情的话,接着马上切了一个远景将其打住,给出一种戛然而止的微妙。
影片的结构其实很清晰,从一家五口12年间的生活截取五个时间点,分别以一位家庭成员作为叙事中心,从而铺陈开一家人的故事。印象中上一部达到如此时间跨度的电影是关于两口子的[周围的事]。妄自推断,以“编年史”来叙述五口人的故事难度更高,着实不容易深刻。而[余生的第一天]说也不长的110分钟却让我感到异常充实并且亮点颇多。似乎也没有法国电影惯有的“絮叨”,行云流水,惊喜不小。
五个角色各自的性格特征也很到位。看完全片后再回过头去看第一幕,关于怎么处理家里那条狗的争执,老大Al的强硬固执,老二Raph怠惰散漫,其实在一开始就显露无疑。之后,小妹Fleur的迷茫叛逆,还有母亲的中年危机,并未踏入陈词滥调,倒都表现得可圈可点。
至于老爸,偷偷给女儿点烟又边教育吸烟“不好”,在儿子的演出现场作老顽童状,自然十分惹人喜爱。深情一刻,是在母亲的病床前,看到了另一个男人写的字条,小心地藏好,又深深地吻了妻子的手。而在父亲的角色这里,还带进一个横跨三代人的父子矛盾。而在此不得不提爷爷这个有些傲慢自恃的老头,面对了人到中年的儿子指责其从不在乎自己的发泄后,在孙子的婚礼上悄然死去。懊悔而无助的父亲因此执意中断儿子的婚礼,又因此引发了这一对父子长达两年的矛盾。
父亲的爱通常是无言的,现实便是如此。责怪爷爷家中没有一张自己的照片的父亲,在其死后才发现曾被随身携带的自己儿时的相片。而后来,Al无意间坐上了父亲开的出租车,父子恩怨便冰释在一瞬间。
父亲看诊时那位医生开的不合时宜的玩笑,无关痛痒,却好似父亲罹患癌症这一悲剧情节的调剂和缓冲,保持了影片整体的明亮色调。Fleur初夜前看到的儿时的自己,Raph一段没有下文的艳遇,以及父亲对于儿时的回忆,都是影片颇有亮点的插曲。影片在细节之处和表现手法方面,下足功夫却又不至画蛇添足,这一点绝对值得肯定。
演员方面,对我来说也算是小有惊喜。大哥Pio Marmaï是个新人。扮演母亲的是Zabou Breitman,其06年的一部执导作品[l’Homme de Sa Vie](他和她的男人)我非常喜欢,此次算是得以见识其庐山真面目。小妹Déborah François来自比利时,从达登内的[孩子]中走出,可以说是一支潜力股。而来自魁北克的老二Marc-André Grondin,在05年的另一部家庭电影[C.R.A.Z.Y]中令人眼前一亮,只是此次Raph在剧中最后年近三十,这么来说Grondin似乎还略显稚嫩。
另外,影片的配乐不错。作为主题曲的le Premier Jour令人印象深刻。
让我嘴角微微上扬
我发现我喜欢这种结构和编排。
又发现两名帅哥,当然Marc-André Grondin最帅!
时光流逝之不可挽回,童年彷佛永远是遗失的天堂。
真好~~~~~~~~很多温暖的细节。长发哥太像Gaspard Ulliel
他们从出生开始,相爱、相互憎恨、相互咒骂,叛逆、争吵、出走,互不相见。然后,还是因为爱,他们又相视一笑地冰释前嫌。电影细致入微地诠释了家庭中那些复杂、纠缠的情感,它们让你痛苦、也让你高飞。父亲说,最好的礼物就是看着你们长大。谁都知道,这背后有多少爱与痛,但这就是人生。
平淡见真 背景音乐嘿有意思
好的也有,不好的也有,一家仨帅哥,老爹最帅
电影后半部分渐入佳境,之前略显拖沓。一个家庭的前行其实非常不易,幸运的是在余生能冰释前嫌。又闻Perfect Day,被煽到了。
Family
老二扎起辫子那脸型,真是太俊秀了~
那血漫出了门缝儿
1.揭示家庭生活的一般性规律。家庭是否令人向往?看着自己的子女一天天的成长是件幸福的事?亦或不幸?子女叛逆、家长与子女的冲突,一切似乎无可避免,这或许是人生阶段必经的过程。但这或许就是亲情。令人向往又令人畏惧。2.珍惜眼前人,化干戈为玉锦,别让人生留下不能挽回的遗憾。
Perfect Day的出現相當合意。結構很可取,但似乎沒有撞擊出更多東西。
最后一幕 看得也是够心碎的唉
一个家庭的成长、成熟与领悟,幽默中蕴含真情,诚挚动人。
真好 镜头浪漫 情节温暖
又一最爱!!!!!!!!!!!!!!
我喜欢人生篇章式的结构,我喜欢那种自然流露的生活态度,我喜欢哀而不伤的面对死亡,很让人心生暖意的电影。
歌配的太频密,好在选的都不算难听,演员基本都挺美,老爸的角色有魅力,虽然是出租车司机,但是艺术科学都懂点,还挣出了一个大房子,也就是欧美人才有这种生活。整体故事挺松散,空气吉他比赛和体毛情书等等段落有意思,开头半小时难接受,熟悉了几个角色以后感觉好了些,简单说是非常法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