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武者,殘忍的打鬥,身體潛能發揮至極限,不可思議的角度,眼花繚亂的動作,令一切動作片淪為小兒科。優美的舞者,清純動人的眼神,欲言還休的戀情,深深地打動人心。節奏緊湊,一氣呵成,幾乎令人無法喘息,復仇的情節是否老套已不重要,腎上腺素急速分泌,華語動作片遭到強大挑戰。優秀程度遠超拳霸。令人對泰國的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自導自演,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歎為觀止。運鏡,剪輯,暢快淋漓,導演野心不可小覷。
在飞机上被迫看的,吐槽点之多,首先我真的没明白小时候穿的跟个书童的一样男主是如何变成被刀插了不流血,被人打倒无数次还能弹起来继续揍敌人的武林高手的?其次男主信曾哥么,过一个场景就能满血回复;最后的boss战穿的什么装备?敌人怎么打都不扣HP,主角还不带防御的?最狠就是那20分钟的无双乱舞,小兵的智商完全为0,每个都去单挑男主,这也太不合理了吧,08年的片子不能停留在主角变身的时候敌人只能看着的水平啊!人物的塑造也单调乏味的要命,好人就超级好,坏人怎么都是挨打的坏人,╮(╯▽╰)╭
《拳霸2》:落魄公子,华丽复兴路
(文/火神纪)
越来越暴力的镜头取代了安静的思索;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位剑客,背负着血海深仇,开始了一场完整而彻底的屠杀。
落魄公子;华丽复兴路。华丽的只是表象;表象之下的真实是已经腐化了的暴力追逐。——火神纪。题记。
2003年,普拉奇亚·平克尧(Prachya Pinkaew)执导、托尼·贾(Tony Jaa)主演的一部《拳霸》(Ong-bak),又被译作《盗佛线》,让我们的眼球彻底震撼了一次,既卖票又颇受好评,创造了泰国电影的票房纪录;其后,泰国的动作电影无不喜欢把自己跟《拳霸》二字扯上关系,而让这个系列电影显得如此混杂不清。在写这部电影之前,让我们先来缕一缕所谓的《拳霸》吧。
先把1994年Towatchai Ladloy和帕纳·日提克莱(Panna Rittikrai)执导的《拳霸前传:无敌杀手》(Spirited Killer)给去掉,这部电影标准是马后炮,因为托尼·贾曾经参演并且出演了一个小角色,后来托尼·贾一出名,这部电影就把他变成主角并且把名字改成《拳霸前传》在中国大地蔓延开去。其实这部电影跟《拳霸》扯不上半点关系,而冲着托尼·贾的名字我也很上当地找来这部电影很郁闷地看完,从中可以看到浓烈的早年香港电影味道,而非自成风格的《拳霸》电影。
比较靠谱的,应该数帕纳·日提克莱2004年执导的另一部电影《天生拳霸》(Kerd ma lui)和查冷·汪拼(Chalerm Wongpim)于2006年执导的《火云盗》(Khon fai bin);帕纳原是《盗佛线》的四名编剧之一,而这两部电影的主演也是由原来《盗佛线》中的一个小配角Dan Chupong主演的,不论是人物扮相或者动作设计也多仿托尼·贾的套路,于是多少能算是《拳霸》的周边产品。
纵观那些泰国动作片的主创团队,并且都冠以《拳霸》名字的电影,如果要数正统,也许只有普拉奇亚于2005年执导的《冬荫功》(Tom yum goong)、2008年执导的《女拳霸》(Chocolate)以及这部由托尼·贾演而优则导的《拳霸2》(Ong bak 2)。当然,如果去真正地较起真来以导演的风格为要求的话;这部堂而皇之直接冠名为《拳霸2》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周边产品;这部电影和《拳霸》既没有剧情上的连接,也已经完全转变了电影风格,除了一个标志性的托尼·贾,其实跟《拳霸》的关系也并不大。
《盗佛线》曾经带给我们的眼球洗礼,对我来说直至现在似乎依旧还记忆犹新;当初看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后来有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收到了《盗佛线》的D9,里面的制作花絮给我解开了谜底——原来,动作片是可以这么拍的——也许那个时代里的托尼·贾还仅仅只是一个鲜人问津的功夫小子,也许那个时候的普拉奇亚还有着足够多的耐心,以及制作一部经典动作片的殷切与虔诚,所以,他们竟是可以租用一个空旷的仓库,让一众的配角演员作为托尼·贾的陪练,练习电影里的每一个动作长达数年之久,最后再将所有已经演练了无数次的每一个动作完美地整合到电影里。
这样拍出来的一部动作片,如何可能不成为经典呢。有这样的耐心、精力、时间和信念,耗费巨资以及无数个日夜来打磨一部其实已经呼之欲出洗尽铅华的电影,每一个人都很沉静,浮华褪尽。结果可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电影出来后几乎整个主创团队一下子成了明星团队,托尼·贾一跃成为国际动作巨星,而普拉奇亚更是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了泰国一线导演的名单里。
同样的一个团队打造了《冬荫功》,时隔两年之后。虽说依旧诚意真挚,然后总体来说,已经呈现出一种整体水平下滑的态势来。整部《冬荫功》,仅仅让我记住了托尼·贾进酒店从楼下往楼上一路打过去的那个长达十来分钟的长镜头,以及最后之战前的那场百人大战。如果说,百人大战多少有点cosplay自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的经典动作电影《杀死比尔》(Kill Bill)的嫌疑,那么这个长镜头绝对有足够的原创性和独创性。至少在我所看过的动作里来说,基本上没有人敢用这样的一个长镜头来描绘一场纯粹的动作场景。
比如同为动作片的大师昆汀,他的电影就以华丽而繁多的剪辑和飞速的转场著称。毕竟,动作片里的武打场面,每一个动作设计都非常考究,所以剪辑就可以把每一个动作设计尽可能地唯美化,精美化,当它们连贯起来之后,一组由多个镜头剪辑合成后能将动作片的视觉效果发挥到极致。剪辑技术绝对是动作片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不只是纪录片,也并不仅仅只是记录生活;电影更是一种艺术形式,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所以必须剪辑,而且把每一场动作设计都独立出来之后,电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精益求精方面去。
长镜头,更多地放到文艺片里去;而短镜头以及快速剪辑,更多地运用在动作片里。这似乎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而就算在文艺电影里,成功的长镜头其实也是屈指可数的,尤其是人物众多、大量群众演员和配角演员参与的大场面广角镜头里,用上长镜头的是非常少见的——随便是哪一个群众演员出点类似于走错延迟或者过快,整个母带也许就都报废必须重拍,而广角镜头也给电影带来了最大可能的BUG诟病。
演员的走位、镜头的角度以及角度演变、运镜的轨迹等等,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精心策划,并且拍摄的时候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必须精确无误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当一切都配合完美恰到好处并且终于一次完成的时候,一个长镜头才有了诞生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一个长镜头的设计,从原始构想到最终完成,它所要花费掉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要比拍多个独立镜头再契合到一起多得多。
要拍好长镜头本来就很难,运用长镜头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运用不恰当,或者在存在上不是必须的,长镜头将更有吃力不讨好。假如存在一些显见的BUG,除了要背上妄图伟大的骂名之外,更要承受BUG带给他们的更多诟病。基于这样的原因,就算在文艺片里,长镜头往往也足以让导演们望而却步。正是因为广角长镜头的高技术含量,广角长镜头当成了评价导演的一个重要依据。
更有甚者,甚至把长镜头当成了评价一个导演驾驭镜头能力和统筹全局的唯一标准;某朋友曾经这样反驳持此观点的学院派人士——如果以动作片的长镜头来衡量一个导演的功力的话;那么,那些名不见经传的A片导演岂不都成了执镜大师,君不见——哪一部A片里的动作设计不是“浑然天成、自成一派”,哪一部A片里不是遍地长镜头,有的甚至只有一个镜头。这里面的讥讽味道实在耐人寻味;当然,这只是题外话。
言归正传。长镜头,尤其是广角长镜头虽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导演的唯一标准,可是那位被讥讽的同学的观点,其实也并非全无根据。在动作片里用广角长镜,非常冒险,也很艰难;杜琪峰也曾把长镜头用到他的现代动作片《大事件》(Breaking News)里去,然而跟这个镜头比起来,那仅仅只能算是一个不经剪辑的堆积镜头。
除去文艺片运用长镜头的所有一切,它还必须把动作设计融合进去,并且确保每一个动作都圆满完成——大到整体场面的调度,小到每一个配角演员的走位以及动作完成,托尼·贾的行进路线,镜头的跟进路线,视角的转移,每一个动作的设计都关乎全局。这个镜头里的工作量绝对是难以想象并且必是经过多次练习和排练反复推敲过的,所有一切都不可能马虎,必须精确到位一气呵成,这要比文艺片里的长镜头难上许多倍。而且除了小部分对电影的艺术手法以及电影镜头有所了解的影迷之外,大部分的影迷未必会注意到这个镜头背后所可能要耗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更别说这个镜头的价值所在。
这个镜头带给了我太多的震憾了。从电影的整体水平来看,这部《冬荫功》其实是比不上《盗佛线》的,加上先入为主的观念,《盗佛线》的经典地位其实也不容挑战;然而,如果从导演的作为来看,这部电影只要凭借这个广角长镜头,就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盗佛线》。有了这个镜头作为底气,普拉奇亚绝对足以傲视群雄,在繁如夏花的动作片殿堂里占据其不可撼动的大师一席。
可以说,《冬荫功》是非常具备独创性的试验电影,而《盗佛线》却仅仅只是在重复那些经典动作片并且把其中适合泰拳的因素发挥到了极致;或者也可以这样说——《盗佛线》是一部总结式、里程碑式的泰国动作电影,而《冬荫功》则是一部前探式、划时代式的泰国动作电影;所以《盗佛线》造就了作为动作巨星的托尼·贾,《冬荫功》却是普拉奇亚在个人艺术上百尺杆头的进一步尝试,也彻底地奠定了普拉奇亚作为动作电影导演大师级的地位。
2008年,许多人都在热赞的《女拳霸》,在我看来已经下滑得不成模样了。我们能在这部电影里看到太多的武打风格,与其说这是一部泰拳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华丽的动作电影CosplayShow——成龙的喜剧动作电影CosplayShow;李小龙的帅气的截拳道加双截棍CosplayShow;《杀死比尔》里百人会馆大战的CosplayShow;电影最后一场栏杆大战,甚至有些Cosplay自经典过关格斗游戏《双截龙》的嫌疑……
多种动作片的风格在这部电影里犹如百花齐放遍地开花结果,总会一种风格适合你的审美取向,所以,它也许在最大程度地争取观众群上做了一定的尝试,像是一部总结式的动作电影大汇演。然而,这样的方式也许并不一定吃香;它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是——无法形成一种统一的风格,于是角色反而缺乏张力,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尽管杰佳·亚宁(JeeJa Yanin)在这部电影里极其卖力,多种武打风格都颇下功夫,然而她最终可能获得的评价绝对难以企及只有一种风格却已经发展到了极致的托尼·贾,给我的印象甚至还不如《杀死比尔》里每一个都个性突出的小小配角。
《盗佛线》、《冬荫功》以及《女拳霸》,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正统的《拳霸》电影系列,而这部《拳霸2》也勉强可以归入到这个系统中去;至于《天生拳霸》和《火云盗》则应该归为另一个系列。这两者有其共通之处,却不尽相同。而除了这几部电影之外,其它的所谓“拳霸”其实都只是噱头,不过只是唯利是图者牵强附会的欺世盗名之作——包括制作方、宣传方以及译制方皆如是,他们所追逐的是《拳霸》电影成功之后可能还存在的市场价值一次又一次的盘剖,以及对其商业价值趋之若骛的无耻追逐罢了。
而就《拳霸2》来看,它能跻身于《拳霸》之列其实也相当勉强。剧情上没有任何牵连倒不足以被人所诟病,毕竟前几部电影之间的剧情本来就没有半点关连,可是如果从导演来看,这部电影多少有点《洛奇》(Rocky)后作相似的味道,约翰·G·艾维尔森(John G. Avildsen)执镜拍了非常成功的第一部,然后,西尔维斯特·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演而优则导地连续拍了五部续集。只是不知道,托尼·贾是把史泰龙当成了自己的前车之鉴,还是成功模范呢。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人应该明白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以及该如何去干;然后,把份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好。这也许就足够了;这是基础——成功或者不成功,其实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人本贪婪,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似乎是本性,再加一点不自量的张狂,演而优则导的例子在电影圈里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惯例和通病。从只要做好自己份内工作就已经足够的演员,进阶到统筹全局的导演,似乎总是许多演员的美好梦想;只是,能够完成一个从演员到导演的蜕变的人,其实很少。
我顶不耐烦看那些所谓的“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不管这个“自编自导自演”的创作者本身是导演,或者演员。演员是非常专业的一个职业,导演同样也是;把其中的一个做好了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何况又想两者兼顾。就这部电影而言,如果把托尼·贾仅仅当成一个动作片演员来评价的话,他应该算是相当的可圈可点;可是如果把他提升到导演的角度来评价的话,这其实不过只是一部相当平庸的作品,而一部平庸的作品和一位出色的导演,这二者是不大可能划上等号的。当然,如果我们足够宽容,我们把它当成是托尼·贾在导演事业上的一个尝试,也许我们可以去期待他的后续之作,是否会更上一个层次呢。
在我看来,几部《拳霸》来看,第一部《盗佛线》无疑是最好的。我总在说,动作片在其华丽的武戏以及弱智的文戏两方面,总是不相对称的;而《盗佛线》给我留下的一个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把文戏也提升到了武戏的水平上,一文一武两线并进,以深厚的佛理理论为辅垫,以因果循环的线索穿贯了整部电影,让它的暴力显得更有说服力。
如果从文戏的水平去要求,后续的几部《拳霸》其实没有一部及得上《盗佛线》,包括这部《拳霸2》。可以说,几部《拳霸》在水平上多少有点参差不齐,但也可算是各有春秋——《盗佛线》的文戏武戏双头并进,《冬荫功》的广角长镜头,《女拳霸》的百花齐放;而这部《拳霸2》显然,是最没有特点的一部作品。
退一步说,也许我们不该以要求普拉奇亚的眼光来要求托尼·贾;正如我们用屁股来想都能想到的,普拉奇亚绝对耍不出托尼·贾那么勇猛霸气的泰拳。然而,并不是我们非得把他们二人拿出来比较,而是托尼·贾逼着我们这样做。也许,托尼·贾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动作片演员;只是,我们用屁股都能想到的,他却连想都不用去想的。如果普拉奇亚也自己去演一部动作片,那么托尼·贾就不会显得那么愚蠢;只是普拉奇亚并没有这样做,托尼·贾又为何感觉自己能做好普拉奇亚都没能做好的事呢。
托尼·贾已经可算是泰国动作电影的绝对权威了,所以,我一点都不怀疑这部电影可能取得的票房成绩——泰国动作片,托尼·贾主演,这已经是票房成绩的最好承诺了。至于非得说,我们是冲着托尼·贾执导的角度去观影的话,也许多少有点看热闹瞎起哄的嫌疑了。只是,始作俑者并不是我们这些好事者;而是托尼·贾自己起的头。自编自导自演,如此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来说,只有政治人物才有可能恰到好处地完成;电影圈里,还是算了吧。
落魄公子,华丽复兴路。整部电影的编排来看,从《盗佛线》的文武精致已经彻底地坠落回文戏弱智的水平上去了。这样的一个桥段,在我们的香港电影里,在数也数不清的武侠小说里,我们已经被洗礼了无数次,我们能期待托尼·贾给我们带来多少的惊喜呢。
当然,也别说这部电影一无是处。电影中间穿插了一段主人翁学跳舞的少年回忆,这一点也许可算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至少从文戏上来要求的话,舞蹈是文明的美感,而最后主人翁放弃了舞蹈拿起了刀枪棍棒来反抗多少也有些被迫的无奈。从文明美感到暴力美学的转化,这部电影似乎在寻找一个合理的堂皇之道;这一点它算是比较成功的。
自然,就视觉而言,托尼·贾也许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可是也还算对得起观众。父亲惨死,被杀父仇人养大并且教导武艺,甚至被当成继承人抚养,最后却不得不为了生父之仇而与养父展开生死之战;昔日曾经欺辱过他差点让他丧命的海盗头目被他以同样的方式报复,而杀父之仇又是否可能被忘却呢。
这部电影以一种非常直白的方式破解了之前可能得到的堂皇而复归于平庸。我想,这也许就是托尼·贾的导演功力远不如普拉奇亚之所在。我们可以断言说,这是托尼·贾在导演事业上的不错尝试;但我们无法说,这是一部非常优质的动作电影。
纵观整个《拳霸》系列,多少已经有点昔日黄花的落寞味道了——泰国的动作电影,经典已经老去,平寂已经归来;当浮华的一切开始鼓躁着人们,驱使他们去追逐一些艺术之外的事件时,所谓艺术,其实已经彻底地死去了。
己丑牛年己巳四月乙丑廿六;炎帝神农氏诞;凌晨2:25。
--------------------------------------------------------------------------------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Ong bak 2》
■译名:《拳霸2》
■导演:托尼·贾(Tony Jaa)
■编剧:帕纳·日提克莱(Panna Rittikrai)
■主演:托尼·贾(Tony Jaa)
■类型:动作
■产地:拳国
■语言:拳语
■色彩:彩色
■摄影机:Arriflex 435、Arriflex 535 B
■摄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制作公司:Sahamongkolfilm Co. Ltd.
■发行公司:安乐影片有限公司
■首映日期:2008年12月4日(泰国)
--------------------------------------------------------------------------------
http://cyacz.blog.163.com/blog/static/98269920094845530765似乎全世界的动作片都不需要剧本,这一点在本片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不就是想看我打嘛,需要情节吗?于是,莎士比亚大叔的名著又一次被糟蹋了。在王宫里那段,明显抄袭咱们的“夜宴”嘛,戴个面具跳大神。当然,没人会在意这些烂俗的情节,我们要看的当然还是泰拳。不过,似乎托尼·贾这回不满足于第一部里的传统泰拳了,而是十八般武艺齐上阵了。日本武士刀,虎鹤双形,醉拳,MMA格斗,双截棍,还有很多造型奇特的武器,看得人眼花缭乱。这哥儿们这回自己当导演,算是玩的爽了,我却觉得没了第一部的感觉了。玩的花样越多,离泰拳就越远。泰拳当中很重要的关节技看不到了,那种关节断裂的感觉没了,更多是武器划破血浆袋的血腥镜头。剪辑方面,也比较凌乱,像“冬荫功”里的经典的10分钟的长镜头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特写加快速剪辑,不知是不是托尼·贾的功夫退步了,只能通过这种香港片的手段来剪辑。最后的大象上的格斗是个亮点,这大象也太温顺了,旁边吵吵闹闹的,还被人拉耳朵拽象牙,居然也能配合拍摄。
虽然本片有诸多毛病,但制作方面还是相当精良的,完全是好莱坞式的包装。
这部电影是托尼贾第一次自己做导演的片子,精彩程度肯定和前两部没法比。虽然剧情一无是处,片子也落入了好莱坞式的俗套,但只因为最后20分钟的打戏,这片子价值出来了,托尼贾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彩,看得真的很过瘾,虽然情节很烂,但只看他打就够了。
2太拖沓,打斗也没有1流畅
2009.5.9 博采众长
为什么给出那么多的差评 不可否认 这里面把tony jaa刻画成了无所不会的全能战士。结局不喜欢 不过是为了弘扬佛教理念,冤冤相报何时了
鉴于拳霸的精彩,迫不及待的看了托尼自导自演的借名之作,拳霸2.剧情方面就不要奢望,动作还值得一看,尚可。
情节拖沓,而且乱七八糟不明不白的,还没啥像样的动作戏
第一看到了传说中的泰国武打片,满怀期待,却一点收获都没有。
太暴力了,太男人了。托尼那家伙就是嫌样子不好看,长得跟邪门歪道似的,不演反派太可惜了
剧情果然狗血,单看托尼贾的暴力泰拳就可以了。动作没有第一部来的震撼。7
吴宗宪 吴宗宪 吴宗宪 小悟空 小悟空 小悟空 泰语真不好听 个人意见 个人意见 另外觉得这个剧情也一般 动作场面嘛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 没有什么突破 不过如果是第一次看这种动作片的话 应该还是会有触动吧 结尾有个长了胡子的镜头 看来还有会第三部
6.1分,和第一部一点关系也没有,注意这一部是托尼贾自导自演的。文戏确实是比《冬荫功2》好一点,但打戏却比我想象中的少。托尼贾的动作戏是有保证的,但这一部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至少场面上没有《冬荫功》长镜头那样惊艳,打法我也总觉得没有《拳霸》凌厉。看这部电影莫名让我想起了印度的《巴霍巴利王》,但人家都拍成史诗,托尼贾却把自己国家的人都拍成了猴子一样的。
集各国百家功夫之精华!!!就是结局太2了…………
说实话泰拳比中国的武术都要更加致命,很帅!
凶残、粗糙、老套,一味的好强斗狠。精华在预告片里都呈现了,别浪费时间了。
天哪,莫非还有下集!学的太多,托尼贾失了自我啊。烂剧本该杀!
估计是托尼贾看周星星拍了功夫大卖,不服气也搞了个各流派武术大杂烩罢,而且是亲身上阵各种花招演练一番。可惜托尼贾光顾着卖弄把电影本身给忽略掉,又加上脏兮兮暖色调,更显得拖泥带水的剧情黏糊糊不干净不舒服。
很久没见过那么好的功夫片了 牛逼 托尼贾在学习 甄子丹在做宗师 世界挺和谐
再这么烂下去,宁浩可以找托尼·贾来演《疯狂的赛车》里的冰镇泰国佬了……
Tony Jaa真是百年难遇的功夫奇才啊!
结局居然意外遭遇了未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