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和乱七八糟的生病而搞得心情非常不好。恰好前几天新买了一台先锋的DVD,无心插柳地拿出那张一直都读不出的《空山灵雨》放了进去。没想到竟运转地相当良好,只是断断续续卡了几次,却不影响全片观看。不禁大喜,毕竟想看这部片子几年了,试了好几台机子都放不出,一朝夙愿得偿,不能不让人欢喜。
大师就是大师,胡金铨的电影毕竟是和别的武侠片拉开巨大差距的。虽然在观影前已经久仰其名,然而真正欣赏后,仍然让我叹为观止。从画面来讲,《空》片是我看过的所有武侠片中画面最美的(唯一的遗憾在于拍摄时某大国正在文化大革命,剧组不得已只能到韩国取景)。即便与胡金铨另两部作品《山中传奇》和《侠女》相比,也不觉更胜一筹。和几乎同时期在韩国取景的《多情剑客无情剑》相较,则是胜过太多。平心而论,楚原电影的画面其实已相当完美,然而影蓬拍摄的痕迹终归太浓,不似胡金铨的画面,完全如在观赏流动的山水画。
《空》片的剧情虽然也算曲折,却更像是在看古田任三郎,当邱明出场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应该能料到最后谁做住持了。全剧的悬念在于这一决定的过程和那无时无刻不在的禅机与智慧。影片以三宝寺德高望重的智严住持在涅槃前挑选接班人和围绕寺院镇宅之宝:玄奘法师手抄的《大乘起信论》的激烈争夺为主线,以在普通人心目中超然物外的寺院为媒介,来投射江湖与人心的险恶,不能不说是编导的生花妙笔。
修佛之人,当知万事皆空,心若止水。然而真到了三宝寺挑选新任住持时,各方势力却又无所不用其极,势在必得,且都有世俗豪强引为奥援。大弟子惠通好弄权术,其所依赖的后台是地方官王将军。二弟子惠文主管全寺财权,勾结的则是大地主文安。三弟子慧思性向中庸,谨慎无争,比之两位师兄,胜过许多,他如最后当上住持,也决不会让人意外。相信大多数人像我一样,在一开始甚至到最后,对于慧思的操守都是相当认同的。
不过,身为住持的智严禅师似乎别有深意,而且从其邀请三位寺外之人来参谋意见可以看出,三宝寺的住持之位,也并非想选谁就能定谁的。三个参谋中,王将军是朝廷的代表,代表了世俗的权力。文安是寺院最大的赞助者,也可说是衣食父母。从寺中僧人偷买酒肉和后来邱明掌权后关于伙食的纷争,可以看出三宝寺的经济情况并不怎么样。此外,这两个人还别有用心,都在图谋《大乘起信论》。与他们相比,物外法师则相当于是智严请来的援军,从后来的剧情发展看,这位援军也的确不负所托,很好地帮助智严完成了选择新住持的任务。物外号称物外,其实既吃肉,又为女侍所簇拥,不过和那些道貌岸然的佛门弟子相比,这种光明正大的破戒却反而显得可爱。其在温泉边用女色试炼众僧的一幕,也是整部影片极为出彩的地方。剧中另外一个让人觉得可爱的是徐枫所扮演的女飞贼白狐。她虽被文安雇佣来偷《大乘起信论》,却给人异常纯真的感觉,一点也不让人讨厌。如影片开头慧思在三宝寺门口迎接文安和白狐时,一提到《大乘起信论》,白狐的第一反应就是问值多少钱,不禁引人发笑。这种真小人的俗气,不知要比文安和王将军那欲夺还羞的遮遮掩掩来的坦白多少。不过白狐最后的皈依却显得有些突兀,似乎是导演的一种苛求完满。反正我是无法从之前的任何线索里,看出白狐看破俗世的迹象,这与《侠女》中最后徐枫人格的升华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同样有些突兀的,还有邱明这个人物的设置。很显然,邱明的坦荡,豁达与无争无怨,是剧中剧外所有人所希望的,但邱明的这种圣人性格却来的过于急促,完全没有任何起承转接。反倒让人不那么信服。做为后来住持之争的胜出者,邱明一出场就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圣人气象,和《侠女》中的乔玄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后,身负大仇大怨的邱明,其表现更是令人大吃一惊。智严和物外问他:若是见了仇人张诚,还怨不怨?邱明答曰“不怨”。不仅其回答如此“冷血”,其后的行为也着实是身体力行。当与张诚在藏经阁狭路相逢时,邱明屡屡忍气吞声,直到差点被掐死才奋起反击,把张诚摔倒在地。但也仅限于此,没有任何过激举动,甚至后来被诬告而被绑在藏经阁上,也不见他有丝毫动静,反给人一种逆来顺受的感觉。我不禁想问,这样一个比窦娥还冤,在买度堞前又从未被任何佛法点化的流犯,如何能表现地如此让人敬畏?是什么样的力量促成了这种转变。显然,这并非剃度修行之功,而导演也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法。影片以邱明近似崇高的人格来反衬三宝寺内外各色人等的龌龊与虚伪,本在情理之中,然而这个人物本身设置的苍白,却又使影片本身的批判力量变得虚弱。
影片结尾,文安和张诚因为争夺《大乘起信论》而丧命,白狐出了家。矛盾的焦点《大乘起信论》被新任住持邱明一把火还给了玄奘法师。王将军拿着《大乘起信论》的印刷本而郁郁离去。表面看来,似乎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果。然而三宝寺在换帅后往哪里走,却着实不令人乐观。可以预见,三宝寺的经济情况并不会有什么显著的好转,原本邱明准备用《大乘起信论》做抵押来改善僧众的伙食,那么在经卷被焚毁后该怎么办,靠众僧种地解决吗?邱明的当选也并不意味着慧通和慧文会改过从良,慧文依然掌握着财权,那么寺内各种腐败现象仍会继续。慧通没能当选,也意味着三宝寺失去了朝廷的支持,且慧通和慧文在寺内也必定有很深的根基,新住持慧明法师该如何应付日后的局面呢?很显然,靠一味地做老好人和中庸木讷的三师兄慧思,是不那么容易的。
三宝寺在慧明法师的领导下究竟如何,影片并没有给出说法。而尘世的复杂,人心的险恶,各种势力的交相争夺,实在很难让人有乐观的理由。这种光明之中的阴影与无奈,或许才是影片所要隐喻的真正主题。
最后还是想怒赞一下胡金铨的剪辑,《空》片和一般的武侠片虽然有着显著的差别,其在动作画面上的刻画却一点不逊色,影片开头白狐和金锁在三宝寺内寻宝探路的一连串动作镜头,如行云流水,没有半点画面语言的浪费,让人观后回味无穷。相比《侠女》中久负盛名和屡被抄袭的竹林大战剪辑,《空》片开头的这段阁楼穿梭,更加让人难忘与激赏!
胡金铨的作品,目前还剩《迎春阁之风波》和《忠烈图》未得一观,不知何时才能有幸欣赏。联想到时下武侠电影的畸形发展与光怪陆离,这些尘封的老片,似乎更有让我牵挂的
理由。
2007-7-25
在观片时有几处疑惑的地方,在《胡金铨谈电影》中找到了胡金铨的回答。
1.白天盗经
片中徐枫一进庙就去偷经,白日行窃和我们印象中盗贼夜行的习惯不同。胡金铨解释说这是我们认知上的误解。他小时候去过很多中国的大寺庙,庙里的和尚一般是不会来回走动的,除非有事。和尚们每日的安排简单,白天除了早课便是坐着念经,在庙中行走的都是因为有事要办。而入夜后,庙中偏僻的地方都有专门守岗的和尚,反倒不便。相比之下,白天倒没什么危险,若是碰到了和尚也没什么。
2.涅槃
近结尾处,文安发现那个船夫原来是老住持,大为诧异。老住持究竟是已经死了还是远游归隐?这点在片中没有交代明白,在《胡金铨谈电影》一书中,胡金铨是这么解释的。
“他是涅槃。涅槃有两种。涅槃一般不是讲死,而是轮回。一种叫余依涅槃。可以死,可以不死。形式是离开了庙,走入深山或其他地方。也许在深山再活十年八年也有可能。所以邱明说:’明天一早,什么什么法师余依涅槃了’。而不单是涅槃,因为你怎么知道明天死呢?所以我们只能看到主持走远了。”
而对于老住持最后出现的场景,胡导表示并没有明确表示他是已死还是未死,他想表达的是那也许是文安出现了幻觉。
3.女飞贼剃度出家
我对结尾徐枫剃发出家这个处理很不解,毕竟前面的剧情中丝毫都没看出这个性格锐利的女飞贼有皈依佛门的意愿。事实上,这个转变确实是导演没有处理好,在书中他是这么说的:
“是这样的,不管你是否同情徐枫,她仍是个杀人犯。当时杀人犯只有两条途径:一就是送交官府,一就是买度牒出家。徐枫没钱,住持要解决这个问题,便替她梯度了。并不代表她皈依佛门。不过这点在影片中说得不清楚。”
所以徐枫出家的原因和邱明类似,杀人犯法,只能买度牒出家。
4.传位给邱明
老住持要慧通、慧文、慧思三人每人提一桶水,又问他们那水是怎么打来的,慧通回答:“弟子和师弟们同心合力才打到一桶清水,就像千溪万水同归大海,才能照出一轮明月。”慧文回答:“弟子是用细纱滤的。这就像修行有恒,澄清俗虑,才能返本归真。”慧思则回答:“听其自然,心清水自清。”
谈到老主持为什么不传位给慧思而传给邱明呢?胡金铨回应道:“实际上,理由是因为我们都受过一种逻辑的头脑训练:为什么。但和尚有的时候却不是那么‘为什么。’”
胡金铨说他最开始构思这个故事是想要探讨逻辑头脑和东方的佛家想法的区别。佛教来自印度,他举了一个印度圣人的例子:印度有一种圣人。他坐在树底下,也不跟你要钱,谁路过就给他一点钱或吃的东西。圣人一直坐在树下,不论刮风下雨也不会离开,也不主动向人要食物。如果没有人给他吃的那便在树下饿死了。他们说饿死就成佛了,到极乐世界去了。这样的思想我们是想不通的,它已经不在“逻辑头脑”的范围内了,是属于佛家的禅宗思想。在中国社会流行最广的应该还是儒家思想,入世,进取,权力,结果,所谓的“逻辑头脑”也是在儒家的思想下行程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和尚庙中出现权力纷争,多方势力斡旋于此,争夺佛经,另一方面老住持和悟外法师代表的禅宗思想却在破除这些俗世纷争,选择邱明继任,赠经,所以本质上《空山灵雨》是在讨论儒与禅的关系,但什么是“禅”呢,大概是与美学中“无功利”的概念相似,但又不止于此的东西吧。
佛门是清净之地,佛门外可不是。能做主持的,绝不是只懂佛法之人。比如老主持选新主持时,需要当地财主和地方官来见证,不然以后不好办事。再比如,假如邱明只有大格局而毫无武功的话,早就被张诚给刺死了。西方世界里耶稣可以死而复活,而在这片土地,毫无机心只会让人死无葬身之地。
最终,财主丧了命,酷吏张诚被白狐杀死,白狐出了家。片中唯一一位做了坏事却没遭报应的,是王将军。虽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官府做错事,却没人能审判。
片中,王将军是地方官,文安是当地财主,两人相识,却又各怀鬼胎。片尾临近高潮,两人都跑到藏经阁要取经书,见面了还要假惺惺寒暄一番。“表面笑嘻嘻,心里怀诡计”。儒家所讲的秩序,成了人性贪欲的掩饰。
这部电影的拍摄,借鉴了京剧里面的音乐、走位、表演。片中几位奸角的表演,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我想只有真正经历过中国旧秩序,且经历过一番人情世故的人才能演得那样精湛。查阅一番后,发现
饰演王将军的田丰老先生,1928年生于河南郑州。
饰演财主的孙越老先生,1930年生于浙江余姚。
饰演酷吏的石隽老先生,1935年生于河北文安。
更不用提导演胡金铨,1932年生于北京。
如今,甚至是以后,再难拍出这样的电影。即便能拍出,也只能拍出书中所描述的样子,而再难看到真正的旧中国。
就拿《卧虎藏龙》来说,追逐戏确实有胡金铨的影子,但就拿文戏来说,即便台词、表演都没问题,但那味儿,就比胡金铨的片子要差一些。如同两个物件,即便形状一模一样,纹理却有所不同。因为最能演出中世纪那味儿的,是来自中世纪的人。
某人说卧虎藏龙行云流水,充满了中国哲学灵气,哼!丫显然没看过这部!
手法和音乐的确很牛,剧情也太差了吧
这穿蹦跳跃、闪转腾挪配合锣鼓点真是过瘾。你来我往的空间使用像极了京戏的《三岔口》。胡导演的禅意世界。
胡金铨新武侠开山之作,影片中的山水意境和佛法禅思相得益彰。借佛寺衣钵传承之事表现人性善恶,寺庙如江湖,有人就有纷争。三个徒弟打水预示佛性一场极其精彩,一个善假于人,集众人之力得清水,机心也;一个善假于物,以纱滤得清水,术心也;一个心清水自清,心如明镜,不惹尘埃,接近禅心大成。住持最终选择外来人物邱明,因其佛缘慧根最深,能做到心不随境动,念不随怨转,善与慧相连。普通人无法做到不增不恨,无怨无悔,但确实可以放下执念,心平气和一些。
绝作,除了完美还是完美,从此成为胡金铨和徐枫的铁粉!古韵盎然,气象非凡,真正的古典东方画境,禅意佛理为骨,世情人心为肉,戏乐建筑为血,功夫动作为皮。尽管人物众多、背景前史厚繁,编排却毫不杂乱,节奏紧凑,张力贯穿始终,同时各方面都是点到即止,留下绵长余味。剧作与人物完整度远胜[侠女][龙门客栈]。斗智斗心胜于斗力,动作戏精炼短促,到高潮才得见招牌式的腾跳跃升疾速连剪,而序幕里那段探路偷盗,着实令人心跳过速:轻快跑动,小心四顾,凌厉的剪辑与远近相间的构图,再配上急促的鼓点与梆子,将声画空间运用到了极致。不少隔着门洞纱帘或被松枝树木遮挡的镜头。迷宫般的寺庙,一如迷失的人心。秋日枫林,雾气缭绕,阳光透射,溪水淙淙,天朗气清,树影掩映。PS:极美片名恰呼应片头雷雨书卷credits与空山赶路蒙太奇。(9.5/10)
很多跑步镜头,以致我感觉看完后可以立刻模仿徐枫在片子里的跑步姿势;很多关于位移的镜头,比如上山、在寺庙里明地暗地穿行、上下楼梯和房顶等等,还有最后很多番茄炒蛋尼姑兵(?)从天而降,刷刷刷,刷刷刷,感觉武侠片里很多这种天上下人的镜头,甚至看似有点先锋,不知有何相关研究。像一出充满经典角色的政治闹剧,又有一种戏曲感,人物身份正邪靠扮相和面相判定,黑衣与白衣,贼眉鼠眼与浓眉大眼,前者就没有当领导的命。
武学和禅学确实是我们特有的。 配乐挺系统了,就是有点用力过度,确实让人出戏。。。继续陪导演补课。。。。。
意境完美之至,如今满目天马行空飞檐走壁武侠魔幻,再体味胡公的旧式武侠,方觉大师之诣,磅礴大气,五体投地。
空山不见客,但闻灵雨声。东方有禅意,最爱胡金铨。
只有90分钟,画质还这么差,咋回事?
三个备选人去河边打水的段落极富诗意,整体氛围设置非常好,有静气的同时还有趣味,演员的表演也都可圈可点。不过对争夺《大乘起信论》的双方动机没有解释的特别好,使得一开始彬彬有礼的暗中斗法转变为争锋相对的你死我活时有些裂隙。
所谓的禅意就是像气质一样难说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有禅心,片子就充满禅意武道,你无禅心,说是普通的武侠片说不定你还嫌节奏慢。说白了也是双标的一种。
不是空山——满庙各怀鬼胎的僧人俗士——亦无灵雨——除非「雨」指那惹来「风雨」经书?反正题目不是虚晃一枪就是反讽性的。吴明才饰演配角金锁(表面身分是书童),一出场就无比眼熟,像谁?居然是像常石磊。围绕一部贵重经卷的争夺铺陈故事,是很完美的类型电影,可惜表演腔太重了点儿(当时电影工业的弊病积习)。台湾电影资料馆的修复版,不知何故水准欠佳,一帧帧紧接的画面色调出入很大。令它至今值得一看的始终是胡金铨的才情学问。(on Criterion Channel)
抽丝剥茧的前半段和勾心斗角的后半程,既有武林也有禅境。传统武侠的艺术气息真是和片名一样:空山灵雨。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空山非空山,灵雨不见雨。贪欲难消解,禅意味更浓。武侠、喜剧、禅学皆备。意外看到曾去过的济州岛天帝渊美景。在让人无语的北影节删减版后,终于得见台湾最新修复的4K版。然因素材捉襟见肘(原底片素材只有90分钟,其余画面扫描自翻底片甚至拷贝),导致修复效果未能尽如人意。无法统一的色调、画质相差甚远,甚至有马赛克来遮掩素材的字幕。实在遗憾。三星半
相当精彩的群像,相对于场面调度,胡金铨的选角能力有点被忽视了。和《侠女》相比,第三幕的超自然成分虽然大大降低,依然是靠宗教力量的“神迹”来解决矛盾,大概是胡的个人信仰所致。
北影节放DVD版本令人窒息 满屏的划痕 从右往左读的字幕 可悲的分辨率 而且还删了26分钟左右 开场剪得乱七八糟 动作戏有很多处也被剪得不连贯 胡金铨最为人称道的动作设计和氛围营造毁了大半 不过居然还是非常喜欢 可惜了一部五星片
120分钟4K修复版蓝光。既非空山,亦无灵雨,酒色财气,贪嗔痴恨,哪有无价之宝,所有物与人都有价格,与《山中传奇》套拍,取景于韩国各地,譬如海印寺、良洞村,将军竟然穿龙纹服,韩国片方找了囚犯当群演演和尚,正好是光头,胡金铨当年不能去大陆取景,否则会被台湾当局封杀,
北影节你居然放渣画质阉割版...“那我这趟不是白来了吗?”“嗯,我看是白来了”
三弟子慧思宅心仁厚,道法自然,却为何也不能承袭方丈衣钵?善与恶的比较只是世俗的成见,而善与善之间,即他和慧明之间如何作出取舍,这或许才是理解空山灵雨禅学意境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