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中年,最无奈的一个发现,或许就是意识到自己并非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好人”。
即使面对深爱自己的人,也会暴躁,也会多疑。
即使面对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也会自私,也会冷漠。
出于种种原因,在走过的人生路上,很少有人能做到“问心无愧”。
成年人的心中,总有无法弥补的亏欠与遗憾。
这就是为什么我明明1分钟前还被剧情勾着笑弯了腰,下一秒看到电影中饰演盲人按摩师的范伟在一番卖力推拿后拍了拍老战友张成功的背,说了句“还是那么瘦”时,眼泪便夺眶而出。 范伟饰演的老战友范志刚如此宽厚仁义,面对葛优饰演的有愧于他的张成功,就像是长辈面对长大后回家认错的孩子,瞬间让我想起了父母和小时候犯错后的自己。
在电影《两只老虎》的故事中,范伟饰演的老战友当年帮助过张成功,后因伤复原,多年后为借钱做手术求助于张成功。
虽然张成功当时已经成功了,买个大哥大都能花一万多,却不舍得借5000块钱给昔日有恩于自己的战友,原因只是以为“怕他还不起”。
由于张成功当年的自私与吝啬,战友最终失明了。
多年以后,张成功良心发现想要弥补当年欠下的愧疚,眼盲心明的老战友经过一通颇具功力的拿、提、捏、揉后,淡淡地说:“其实看不见也挺好的,记住的永远是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听完战友的话,葛优饰演的张成功埋在按摩床洞里的脸憋得通红,大颗大颗夺眶而出的眼泪像射出的子弹,啪啪啪坠落而下……无需任何言语,便将人物心中无尽的愧疚与悔不当初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眼中,这是《两只老虎》这部电影中最为精彩动人的一幕。
尽管笑点密集,但在我看来,很难把《两只老虎》单纯定义为一部喜剧片。
它更像是一部成人世界的黑色幽默,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充满了残酷与无奈。
“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和很多童话一样,当我们小时候反复吟唱这首儿歌时,是体会不到歌词背后隐藏的诡异与残酷的。
影片中张成功和余凯旋这两位主人公也如同这首儿歌中各有残缺的老虎一样,捂着各自的伤口,疲于奔走,演绎着各自的悲喜人生。
影片的开篇,城中富豪张成功遭遇绑票,面对绑匪的“撕票”威胁,张成功淡定自若、视死如归,生生把赎金从100万“砍”到了200万,口中还振振有词:“太瞧不起我了,我的命就值100万?!”——但加价的代价是,绑匪余凯旋要帮他办三件事。
无奈之下,乔杉饰演的绑匪余凯旋先是帮张成功去见了昔日旧情人,只为帮他讨个说法:“张成功在你眼里是个怎样的人?”
昔日恋人周原的决绝与控诉,让观众侧面了解到了张成功面对感情时的自私与多疑——“没有爱的能力,不相信任何人,最爱的只有他自己。”
急于完成任务的余凯旋怕张成功接受不了,只得把周原的答案包装润色一番,生搬硬套之下依然听得张成功涕泪横流。
现在回想,葛优饰演的张成功当时非常清楚那些撇脚的土味情话绝非出自周原之口,之所以痛哭流涕,或许和其后面对老战友的宽容所流下的泪水一样,更多是源于心中对周原无法弥补的亏欠。
而故事的最后,随着第三件任务的完成,我们才得知,少年时亲眼目睹父亲跳崖自杀的残酷经历,造就了他日后多疑、过度自我保护的性格缺陷,原来张成功之所以面对绑匪的威胁能表现得镇定自如、视死如归,是因为他早已准备自杀。
机缘巧合之下,张成功结识了余凯旋,多了实现三个遗愿的机会。
葛优颇具个人魅力的演绎,再加上范伟、赵薇、乔杉的精彩配合,《两只老虎》不乏亮点。
个人觉得如果故事的最后张成功没有回来,大概会是个更令人回味的结局。 成年人的世界总会有残缺与遗憾,或许这才是人生更真实的样子。
1
上周五,南京超前点映放映会,看《两只老虎》,我给出3.5星。映后交流会,导演来了,乔杉来了,与观众交流感受,现场点了几名观众发言。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短发男人,他情绪起伏,有些哽咽,几度说不下去。他说起影片中的张成功让余凯旋去找到张成功父亲跳崖的山头,他终于放下,与过去的自我和解,这样一个片段。这个男观众他说:
“我的父亲之前也过世了,我觉得看到影片最后,到此,我也能够跟他真正地告别了。”
然后似乎长吁一口气,他才平静地重新坐了下去。
人们需要一个时机,一个开关,一个契合点,来与某些人事物作真正的告别。是《两只老虎》让这个男子与沉溺在丧父情绪之中的自我告别。他已找到Exit。
电影《两只老虎》就是一场给我们的启示,启示我们“和解”与“告别”。
2
葛优演的成功人士张成功,被憨匪余凯旋绑架至一个废弃游泳池,前者面对生死危机,却“荒诞”地开出双倍赎金,让后者帮他完成三件事。
这三件事,对应的是自己曾爱过的女人,亏欠过的朋友,再也见不了面的亲人。其实在被余凯旋绑架之前,张成功早先一步“绑架”了自己的身心——他已决意自殇,半路杀出一个余凯旋。是余凯旋帮他与过去和解,他才活了下去。
葛优不动声色,将一种生死早已淡然的冷幽默感拿捏到好处。
乔杉演的憨匪余凯旋,也将自己“绑架”在穷困潦倒、想要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枷锁里。在陪着张成功去完成三桩事的过程中,他的人生亦被对方拯救。
演戏同样松弛的乔杉,与葛优之间攻守互换,傻得可爱。
表层意义上,这两个角色都属虎,所以是“两只老虎”;深层意义上,这两个角色都是怀有缺陷、伤疤与内心阴影的人,像童谣《两只老虎》里唱的那样“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唯有相互映照,才能得救。
其他角色,皆是被“绑架”的生命个体。
赵薇演的女明星周原,是张成功的前女友。因为他对她敏感多疑、缺少安全感而失去了所爱的她;她曾陷在对过往爱恨纠葛的深渊里,一直走不出来。片中两段长对白,交待了她的内心。她爱过他,只是不爱了;她不爱他了,但是曾爱过。她终于能够云淡风轻地说起从前的深爱,她已亭亭,无忧,无惧。
我喜欢现在赵薇的样子。今时今日的她,在电影里沧桑而且美,台词念白的口气也让我非常喜欢和感到舒服。大抵是因时光也会厚赠一个女演员。
范伟演的盲人推拿师,是张成功的老战友。前者曾在无助时向后者借钱就医,但后者在宽绰时并未解囊相助。老友相见,并未相认,但其实他们早已在内心知晓对方的心意了。他躺在他的按摩床上,几十年的情意和恩怨化作流下的泪,两人虽无言,但不再恨,也不再守着心结。各自活到这岁数,已学会放下。
范伟的戏份不多,但他来去皆如看透的隐者,他已“重见”光明。
还有闫妮演的张成功的初恋女友彩霞,寥寥几笔,又骚又媚,但也困在与张成功的旧情枷锁里,留在僻壤的小山村守着往日回忆。好在,她学会不再等待了。
导演李非描绘了一幅群像。每个角色都被生活所“绑架”,不知走了多久弯路,但故事最后,大家都自个儿给自个儿松了绑,喘了口气,找到了“出口”。
3
本来以为是去看一出荒诞喜剧。笑一笑,也就过了。走出影城,南京冬日的傍晚起了风,很冷,却在心底有些不明所以的温热与忧伤起来。
如果三段式的小故事能衔合得更圆融些,那就更好了。但也不影响我在心中给它共情的喜欢。也许我们多数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我人生的呼应。
在葛优与赵薇的角色关系中,想到中学时代的女孩儿。我们曾经失联很久,重新加上微信已是多年后,她生了两个孩子,我也回不去了。我们并没有想着要见面,但我们笑着幻想说希望等老了以后,满嘴牙掉光,还能再一起晒一下午太阳。
在葛优与范伟的角色关系中,想到大学里的老友。毕业后我们南辕北辙,再也没碰到面。告别那天,以为很快便重逢,竟遥遥无期。从前以为分隔三年五载怕是会很难捱,谁知一转眼,十年光景也就这样过去了。有些生离,便是死别。恨吗,恨过吧,或许也爱过吧;不爱了吧,不爱了,当然也就不再恨了。
在葛优与片中父亲的角色关系中,想到我与自己的母亲。以及对她的思念,爱,亏欠与愧疚。春夏秋冬轮回,燕子归离往返,日子还是要往下过的。这些年,我也只能以给她写一本书、拍一部剧的方式,与自己和解,与她真正地告别。
你看,人生就是有这么多遗憾呐。有的来得及,有的来不及,去做弥补。
但至少电影给了我们以美梦,让我们在光影幻想里成全希冀,得以“松绑”。
4
最近读一本书,《生命最后的读书会》。其中有一句:
“甚至苦难发生之时,别人总是在进食、开窗或木然踱步。”
它写的是人生常态。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但人生的活法大过相似,那就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那就能过则过,let it go。
let it go是一种大智慧。是别管了,随它吧,忘掉它吧,让它过去吧,是“认清生活的本质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是活着活着就想通了,是拯救自我,找到出口,学会和解与告别,给自己松绑,是即使不能够完全治愈伤口,却能够捂好伤疤,哭哭笑笑,又重新拍拍屁股爬起来,让日子像河流一般淌了下去。
我想,那个在影城放映厅里几度哽咽的男子,他也会过好往后的人生了。
《两只老虎》像是一场大型人生密室逃脱指南。假如生活“绑架”了你,let it go。活着活着,总会逃脱密室,找到亮着“Exit”灯牌的出口。
王菲唱过,这也“不失为天大的幸福”。
而这,也是《两只老虎》褪下锋利铠甲,给予我们的绵软与温柔。
这几天看完《两只老虎》后,四个小部分里印象最深的竟然是闫妮饰演的张成功没成功时爱上的彩霞。她是一个一生都沉浸在爱里的女人,是全片里最单纯可爱的角色。就像她的名字彩霞一样,虽然活在老家的小村子里,但她的打扮和姿态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对美有追求的女性。
余凯旋找到她时,她给了余凯旋一个白眼,轻飘飘的从梯子上下来。第一个镜头就飘着一种“媚”态,马上就会吸引住你的眼球。太美了,彩霞真的就像彩霞一样耀眼,一样光芒万丈。张成功当兵前找了她,但她没去。她说:“耽搁了⼀下,就耽误了⼀辈⼦。”这句非常有份量的话她反而是用轻飘飘的语气说出来的。这里其实我有被打动到,闫妮这段台词是有层次的,同样身为女性可以看到她洒脱中的无奈,语气是洒脱的,但眼神是无奈的。这种无奈的神情很复杂,有对过去的可惜,后悔,曾经对未来的憧憬,可是一切就跟着画面中的光影一起无疾而终了。虽然导演特意设计了一个很有笑点的梦幻滤镜让彩霞轻飘飘的讲述出这段尘封往事,但是一细品就很心疼她为爱做出的牺牲。而且通过台词可以理解彩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张成功可不是那个能陪她做梦的人,两人性格不同也注定走不了很远。所以她没去即是一个聪明的做法也是一个豁达的选择。
彩霞穿着红毛衣,能把摩托骑成哈雷。我觉得至少她和张成功相爱时她的精神境界是要高过张成功的。彩霞不爱成功吗?我信她是爱成功的。她还留着,也还记着成功写给她的信。但是人在面对成长时要接受的就是「多留恋都不能回到从前,不愁眉苦脸,不让深爱的人挂念。」这份洒脱可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的,彩霞可以。我之所以会记住,会喜欢这个角色是因为我认为放手比相爱更需要勇气,闫妮演活了彩霞这种豁达洒脱的女性形象。她不是怨妇,是分手了还能祝对方成功,祝对方幸福的人。这个境界很多人做不到的。表面上这是个张成功被绑架的故事,但其实故事中的角色都被绑架了,余凯旋和范志刚被金钱绑架,周原被身份绑架,只有彩霞没有。彩霞是全片中最自由最乌托邦的一个角色,所有的美好都在她身上。我觉得她真的是整部电影里最抓人眼球的角色,看着她你会觉得很放松。而且闫妮的表演真的很好,她在悬崖上给余凯旋拍视频问要怎么拍,给别人也要拍自己也要摆好姿势,真的是特别热爱生活的人,能感受到她特别可爱和真诚。
闫妮真的越来越好,很多人喜欢她都是因为《武林外传》里那个叱咤同福客栈的佟掌柜,但她早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型中给了我们更多的惊喜。我上一次对她角色印象深刻还是《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王妈,她把钥匙取出来,正坐到沙发上演出了一种体面的浪漫。这次的彩霞又给我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彩霞是在小村子里也要打扮好看,努力追求美好事物的接地气的浪漫。真的,闫妮就是浪漫本人。
这样妩媚又浪漫的彩霞,谁能不爱呢?
两只老虎,一直没有眼睛,一直没有尾巴,真奇怪。。
人活在世上又何尝不是呢?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异类”,人与人之间有天然的鸿沟,世界是主体间性的世界,社会是强行一致的社会。
人的主观意识来自于各自的特殊的生活经历,而社会的客观意识来自于某个集体的主观意识的共识或集合,你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得接触客观意识,因为客观意识是所有社会成员所共有的,也只有所谓的客观意识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才能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语言就是一种客观意识的载体,我们赋予语言符号特定的意义,这种意义可以被集体所共同理解,但是你会发现语言是一种固定的程式,很难完全表达出鲜活又复杂的主观意识,于是我们寻求诗的语言,绘画的语言,音乐的语言,我们用一切载体,或许这个载体不够简单直接明了,但我们尝试着用各种载体表达我们的主观意识,使之以客观意识的形式呈现,这样主观意识才会被其他人所理解。
然而问题在于谁又能真正理解谁呢?谁都拥有自我,但是我们时常为了某种欲望与快感舍弃自我,因为失去自我一会儿又有什么打紧的呢?做一个奴隶,如果主人对自己好点,除了失去点自由和自我,其实还挺舒服的,因为你有亲密关系,有人陪伴,有安全感,被人夸奖。但总有人不愿这样做,每个人的自我都是孤独的,心中的感受与情感复杂而多变,成为社会中保持自我的“异类”。
爱情是灵与肉的结合,进化至今的肉体渴望性的快感,而成熟的灵魂也寻求其他的灵魂的共鸣。寂寞与孤独同样令人痛苦,寂寞是属于身体的,孤独是属于灵魂的。爱情勾人之处就在于爱情既能满足肉体的欲望,又能满足灵魂的缺角。而爱情令人痛苦之处就在于肉体满足遵循一种规律,那就是心理与生理的边际影响递减规律,性的快感一次次地不断的消减,最终化为一杯白水,寡淡无味;也在于两个灵魂在对话的过程中发现彼此原来有那么多的不同,而误会是交流的宿命,因为客观意识与主观意识之间存在鸿沟,如果两个灵魂不能在语言之外形成某种默契,那么两个灵魂必会因为误会产生隔阂与分裂,不信任与怀疑随之而来。
爱情应当是一种默契,更多是自己与自己相处,如果你发现眼前的这个人你很陌生,那么灵魂方面的爱情就到了危险的边缘。如果你发现眼前的这个人很厌恶,那么肉体方面的爱情就走到了尽头。爱情需要经营,更需要“天赋”,一见钟情或许可靠,但那是肉体的颤动,日久生情应该更为美好,那会是灵魂与肉体的共振。
人就是这样,既需要自我来保留自己最宝贵的自由,但是肉体很诚实,需要安全感与各种欲望的满足,需要一定的刺激,否则肉体焦躁不安,仿佛过于安逸就无聊,空虚随之而来。很简单,世界没有一极的事物,平衡是一门艺术。
一个人走,或许是可以获得极致的自由;但同时你的肉体正在挣扎着,那不妨去寻找有趣的灵魂,去感受一个生命应该有的温热与情感,去感受一切美,去感受一切灵魂碰撞的火花,生命自带着形而下的简单的直接的感受,那就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去感受生命,感受生命所蕴藏的美。你不必自己一个人走,你要去感受你之外的世界与灵魂。
然后保持自我,意志自由,用劳动将自由的意志外化为物质,去创造或创作美。
就像张成功所说,生活很多东西不是钱的事。
你得搞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得思考什么是生命?什么又是生活?
我觉得那就是艺术与美、爱与情感、善与良知。。。。。
生命也就无非两件事:感受与创造。
剧本是好的剧本,演员是好的演员,
拍出来却不尽人意。影帝影后云集的,实际上没有太多飙演技的戏份,范伟这个角色演的好啊。整个片子分了四个小部分,我眼里每个部分想教给 我们的是普希金的那首诗。赵薇喜欢着葛优,一开始记恨在心中,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最后如何没有表达,但是言语从那么的锋利变得温柔下来,说明他也转变了,小混混也是在现实生活中底下了头,不管是甘愿还是不甘愿,终究认了命。范伟啊,为他做了那么多,怕还不上不借钱,恨吗,恨过吧,现在能原谅吗,不知道,但是说了句还是那么瘦,知道了没去质问,没赶出去。闫妮哪,抛下她走了,她好好的收藏他写的信。没有跟着他走去找葛优。他放弃了自杀,他也知道不该绑架。
感情不是除了爱就是恨,不说除了黑就是白,劝告的口吻又充斥着人情味来叙述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谁不曾被生活蒙蔽过呢?而人是个永远的矛盾体。
单一的因果线性结构,内容里面却又不太充分,整体性不足,转换性太差,没办法细致,深入的体会,想去咀嚼又觉得火候不到。有不少冗杂的内容,也可能是我不够专业看不懂想表达的地方,剪辑/镜头运动营造节奏气氛感觉有些差强人意。
首先,从演员阵容来说,每个人演技都在线,范伟老师,葛大爷,按摩店王子,闫妮姐,还有那个什么斌,每个人都是从喜剧出道,在喜剧里摸爬滚打站稳脚跟的演技派。
然而,这个电影,从质量上来说,对不起这一票白花花的流量,很明显,导演的初衷和立意都是在往救赎的方向上走,无论是地位显赫的还是屌丝想逆袭的,让两个身份相差悬殊的人在一起,能制造很多戏剧张力和笑料,开场第一场绑架戏虽然设定很假,但至少有内味儿,几个包袱让好感度倍增,从引出赵薇这条线开始,节奏明显开始不对了,导演您是给姜文做过编剧的,连节奏感都找不着,你不觉得应该检讨一下吗?起承转合非常生硬,前一个情节和后一个情节纯粹是文本上的堆砌,看不到镜头上叙事上的过渡,节奏崩掉也就算了,起码内容上充实一些吧,结果也看得出来,人物的动机和行为就像是在梦游,这是在拍话剧呢还是在拍电影呢?有拍《遗愿清单》的野心但是没有这个金刚钻,这个故事设定完全可以拍成实打实的公路喜剧,保证成爆款,不要求做到宁浩那样,但起码不会给人带来如此尴尬的体验和莫名其妙的煽情以及这廉价的鸡汤。如果说年底要冲kpi搭贺岁档的快车,那圈一波顶级资源凑个热闹无可厚非,但是看到那些大V们睁着眼睛说瞎话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希望葛大爷您还是去非诚勿扰3吧,起码演技有发挥的空间,这片做作的台词怎么都觉得像是被绑架了才接的角色。
假如电影欺骗了你,想大喊一声还我票钱!俩编剧名字加一起组个“悲”字,可完全在片中看不到对于角色的悲悯关切,还不如上部处女作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李非没有才华,毫无电影技术可言,正反打打得我难受;其次,电影细节很糙,根本看不出他编剧的优点,甚至这次他没有好好讲一个故事;最后,真的浪费各位演员,和便宜了乔杉。总结两字:才不配位
泳池可以没有水,老虎可以没有尾,但坠落的悬崖不能没有水,扮虎的花猫不能没有心。被爱情刺伤的时候,我能转世成风雨飘摇,却忘不掉一段孽缘。被金钱绑架的时候,我得到的越多,却亏欠的越多。被生活欺骗的时候,我以为能过则过,却始终被往事所累。我放弃了眼睛耳朵尾巴,再没能变作一只成功的老虎。
低于预期,很失望,与走出影院的观众聊这个电影,共同的观点是为治愈而治愈,喜剧成了硬生生对着观众抓痒痒。赵薇自从被中央电视台点名批评在股市上违法圈钱后,在艺术上不够专注了,利欲熏心,已经不够纯粹了。
3星。这种阵容弄出这种鬼东西?1.《摆渡人》之于梁朝伟大抵就是本片之于葛优。2.当年的四小花旦中,如果说周迅是骨子里灵气散尽,那赵薇就是眼神中灵气散尽。3.剧本充满经不起推敲的主线和偶尔大明宫词一样文绉绉的台词,全线崩盘,话剧感极重,为了一个刻意的谜底揭晓,尬铺90分钟。4.唯二的亮点:范伟撑起全场的演技和葛优按摩床下的一串眼泪。5.你以为是喜剧,其实人家是文艺片,这种最可怕。
2.5星,演员撑起来的作品,本身乏善可陈。被绑的身心,伪装的身段,扮演他人,对过去忏悔与自我救赎,立意鲜明。但叙事拖沓,角色动机不足,很简单的那种心灵鸡汤。导演有些想法,但能力有限,在前作《命运速递》里就能体现,所以只能把话语权交给演员。电影有多么平庸,演员就有多么精彩,哪怕看葛大爷和乔保健聊天,看赵薇念白,也是亮点。
终于赶在最后看到了。有小意思,没有大惊喜。几段试图走心的小故事,但又都没真正进去。闫妮现在状态倒是挺好的。
葛优的气场是蔫儿坏,撑不起霸道总裁。乔杉就更不成了,换章宇来演差不多。这片子起承转合看着动作都很标准,就是没灵气,所有想象力和细节没有一点超出大众刻板印象的地方,属于没什么惊喜看过就忘的那种平庸之作。
青年导演身份与社会老灵魂的有趣碰撞。“年轻时有了一百万就想有两百万,有了两百万就想有一千万,有了一千万就想有一个亿,后来你会发现,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钱解决。”片中的葛大爷和乔杉,就像同一个人的两个不同人生阶段,他绑架自己,剖析自己,逼迫自己去解决那些钱解决不了的问题。什么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呢?比如冲动的爱恋,道德的负疚,生命的突逝。想起葛大爷那句四十岁才有起色,不知“大器晚成”的青年导演李非是否融入了个人心路历程?特别喜欢范伟老师那段,幽默又心酸。像葛优和范伟这样的戏骨,真是能为剧本再添一份彩。这是一个《公民张成功》的故事,两只老虎是他心底的玫瑰花蕾。葛大爷穿西装太帅了,他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完全不必羞于领衔主演的名号。开头剪辑节奏还可以再好一点,越往后越好看。
生活欺骗我就算了,你们还写短评打高分骗我,我了解写枪稿赚钱快,可讽刺的是这部电影讲的是,有的事,再缺钱也不能干。
严重怀疑这个导演作弊,葛优+乔杉+范伟+闫妮,这四个人随便站着说一个半小时都是一台戏啊。这么烂的剧情,全靠这几个人了!
结构架的好,节奏也就跟着比较流畅。荒诞现实主义,更多的是本子还不错。导演能力有限,但架不住演员好啊。
感觉看了一个《这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大电影,段落拼贴段落。
赵薇范伟闫妮三个小片段其实都挺好的,但加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电影,人物动机诡异,电影风格诡异,总之很奇怪。但是赵薇天台上那段长镜头真是太好看了,啊我的薇薇为什么不演文艺片呢。
现实脱缰,荒诞不足,水平有限,可惜了一帮好卡司。故事太弱了,摄影和剪辑都是电视剧水平,对着个人脸拍演员念台词,偶尔来点音乐MV风,而且台词镜头毫无张力。结果就是,整体冗长无聊…
很作,不是黑色幽默的风格,只是在刻意向这个方向靠,几乎没有什么戏,全部都是段子拼接起来。看起来完成爱情亲情友情的救赎,实际上都很空。感觉导演还局限在写台词里,影像表达很差,浪费这么多好演员。
反类型,完全独角戏,题目标榜的双人和解于是并不成立,甚至情绪上都是排他而相当自我的。影像风格算得上沉稳,口琴大多数时候也很好听。可是为什么中年大哥的孤独自省总要以物质成功后的自我感动完成呢,不觉得老气横秋了吗?您们一起喝杯红酒再继续痛说革命家史好了。看理想@英皇
剧本实在太差了,没有铺垫的感情戏不会有感情,凭空悟出再深刻的真谛,也不能打动观众。电影最忌讳的就是故事都放在对白里,又不是电台 FM,能多拍些画面吗?人物动机情感变化都没说服力,讲一些鸡汤就能让绑匪放弃200万我是不信的,即便你跟我说他一开始就没多想要,那这样的设定就没有拍的必要。感觉就像里面讲粤普的演员对自己的角色毫不相信一样,情节的安排没办法让人相信角色会那样做。只能说是一出胡乱堆砌的闹剧,笑点又老又无聊,全在预料之中。虽说后面的转折是出人意料,也能补充完善人物动机,但这样的作用放在高潮太晚了。好的地方差不多就只有范伟那场冲突戏。原本以为这会是一部讽刺现实的黑色幽默片,结果却只是一碗乱放调料的鸡汤,连鸡肉都咬不动那种。
有幸参加超前观影会。说实话,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尬演,尬聊,尬笑。今年第三部类似影片。
映后交流会,导演来了,乔杉来了,可我脑海中始终是赵薇。现在的她,在电影里沧桑而且美,台词念白的口气也非常让我喜欢和感到舒服。时光也会厚赠一个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