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择之路对于鸵鸟的运用非常有趣:
一、 二勇的鸵鸟心态:电影中二勇养鸵鸟为生,他也像鸵鸟一样,始终将头埋进沙子里,不接受妻子已经开始新的生活,不接受自己是个失败者,还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做梦,觉得可以靠养殖鸵鸟发家致富,挽回前妻;
二、 鸵鸟的固执:影片中的鸵鸟还象征着二勇的固执,明明靠一己之力不可能逃脱出养殖场、不可能逃脱出茫茫戈壁,但还是挣扎着逃跑,二勇又何尝不是,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最终从来都是被命运捉弄,小人物的悲哀就是:没得选,这是一种滑稽的哀伤;
三、 暗示二勇的结局:二勇之于鸵鸟是强者,在两者的追逐中,鸵鸟没有胆怯,不停地跑,虽然最终还是被二勇捉住并且死去,五哥之于二勇是强者,在你追我赶的路上,最终二勇也没有选择的一步步踏上不归路。
四、 鸵鸟不仅在片中起到了隐喻的作用,也串联起了整个故事,这个故事从鸵鸟场开始,最终走向一个黑色而幽默的结局
每个人都看似在面临各种选择,可是命运是否真的可以按照我们的意愿去选择?或许正如影片的片名:未择之路才是最好的道路。我们总是在不断选择,不断失去。但人生就是这样,充满未知充满选择充满苦痛,大部分人知道生活的苦痛,也依然没有放弃生活,就像二勇和鸵鸟,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前进。
当港台腔的大哥在找到尕娃和二勇的时候说,是漫不经心把我们逼上了死路。可能具体的话并没有一字不差,当时我并不明白为什么这里要说这句话,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斟酌思考。是二勇漫不经心地经营着婚姻所以老婆才会胜诉脱离了他;是二勇漫不经心地打着一通又一通电话,才会两年时间里前妻怀孕而不知。二勇一直痴痴地幻想着和前妻能再续前缘,直到看到她的肚子才会死心吧。择的路就是漫不经心的,而未择之路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可能是飞黄腾达人生赢家,有的可能比现在的境遇还不如。沉默寡言的尕娃,是在二勇漫不经心地递水给食、教授鸵鸟拳,一次次解救自己中变成了一个能说出“放心吧,我会等你拿来钱”的男子汉。鸵鸟拳真的非常有意思,典型的因材施教,尕娃瘦小的身板只能先麻痹自己感受神经,给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不疼并在适当的时机予以反击。尕娃的日记更是有趣,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没sha shi”,究竟怎样漫不经心地观察才能一点生活的美都无法发现呢。
『未择之路』
这是一条没有选择的路,
也是一条即使选择了也没有目的的路,
王学兵饰演的二勇象征最底层的小人物,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生物链里,
既是无奈待宰的羔羊,
也是愤懑挣扎的鸵鸟,
骨子里一直向善也逃不过厄运的结局,
即使小男孩和马伊琍与他的际遇点亮了彼此迷途中的那盏灯,
但踏上不同的人生路终是会有各自的宿命……
影片叙事较为凌乱,
亮点多在三人演技上,
当然还有片尾字幕放完后文章上了马伊琍车的彩蛋。
【7分】
1. 男人上路的动机
二勇给离婚两年的前妻打电话,听到她身边有男人的动静,加上她态度遮遮掩掩,脑子一热就上路了。可他的鸵鸟场也没托付给人照顾,这些鸵鸟是他还债唯一的指望,他就扔下不管仓促启程。片子结尾,他才发觉前妻已经怀孕,可见两人之间久未谋面,他对前妻再婚的情况一无所知。那么,促使他上路的动机是不是有些牵强?
五哥跟李总强拆的那场戏交代两个人的背景,五哥和自闭症儿子的亲情戏为负面人物增添了情感色彩,让他不那么脸谱化。如果把“强拆”、“逼债”跟“父子情”结合起来,作为触发二勇上路的动机,故事这样安排:五哥逼债、强拆带来的后果是,二勇绑架了他的儿子尕娃,男主角一开始就走上不归路。五哥好勇斗狠,对心爱的儿子却是慈父,竭尽一切力量想夺回尕娃,这样一来,追和逃的关系更紧张。
再比如二勇强行拽倒鸵鸟,眼睁睁看着鸵鸟死去那场戏,意向不明,他是发泄内心的愤懑?到底是交代人物性格还是心理状态?不清楚,太写意。如果这是开场的逼债戏,五哥先吩咐手下杀鸵鸟相威胁,再拨通电话,下令强拆二勇家,二勇说尽软话也挡不住碾压。然后五哥收到手机视频,儿子在学校门口被绑走,让他拿钱赎人。
2. 男人和男孩的对峙、和解、反转
撞羊之前的那个回环,节奏比较拖。这段主要是交代男人为什么带孩子上路。撞羊、撞木头交警、撞上放冷枪的车匪,为两人的关系转折带来一次次变化。开头尕娃深怀敌意,一声不吭,拒绝说话。这时候他会想尽办法要逃跑。然后戏里,撞到木头交警,二勇以此要挟、戏耍孩子,把他当成无知小儿去糊弄,还是不平等。
在《完美的世界》里,凯文科斯特纳扮演的罪犯劫持孩子上路,但是在他们初次对峙的时候,他像父亲一样,教给孩子捡起枪瞄准坏人。包括他离开车去买东西,也把枪交给孩子,看管同伙,既是训练他的胆色,也把他作为同伴信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因为年龄、身份有所倾轧、摆布、控制、蒙骗。
如果按这个思路,尕娃趁二勇离开的功夫,偷偷发动车子想逃跑,先是撞死了羊。他们从这个契机开始对话,尕娃愧疚、二勇劝慰,孩子渐渐接受这个绑架自己的“坏怂”,感觉他并不凶恶,相反还挺友善。
撞木头交警,可以跟遇上牧羊人结合起来,这个情节轻巧放过了,牧羊人没察觉羊就在二勇车上,危机感没了。牧羊人替卡车加水散热的时候,表面好心,其实揣着心思,趁机打开后厢看个究竟。当他发现羊被撞死,瞬间爆发,拔枪相向,二勇带尕娃逃离,子弹射中轮胎,卡车撞上木头交警,尕娃没看清以为撞了活人,变得闷闷不乐,也不肯开口吐露自己为什么郁闷,两人刚刚缓和的关系又僵持起来。在尕娃心目中,又开始反感这个“坏怂”,差点相信他,没想到他拿“人命”不当回事儿。误会后来解开了,以逗笑的方式,尕娃一腔憋屈被调侃化解,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3.车匪与沙漠之花
车匪大耳朵,岳小军演的这个角色挺怪诞的,像《老无所依》里的冷血杀手,又自带痴情属性,凶猛、疯魔、憨实,有点分裂,行!但他一根筋追着二勇,非把他撞死,到底咋想的?至于吗?戏里没把两人的冲突铺垫实落。
沙漠之花小眉的出场很有冲劲儿。如果大耳朵想留住小眉,或者逼小眉认可他们的关系,把他一厢情愿的迫切爱意变得更粗暴些,小眉的激烈反抗对他来说,不会动气儿,可是二勇出手相拦的时候,他被拒绝的恼羞成怒就发泄在这个不识趣的家伙身上。性情火爆的小眉看不惯他这么欺负人,反而带着二勇和尕娃上路,这对大耳朵是一种刺激、挑衅,他非追不可,追上还得暴揍那丫,叫他多管闲事!这场追逐被尾随而来的五哥团伙冲散,三拨人有了三股方向不同的角力:五哥跟二勇、大耳朵跟二勇、大耳朵跟五哥。独狼一样的大耳朵,不容许其他野兽抢夺自己的猎物,对五哥也不客气。
4.李总和五哥
戏里,李总是最悬浮的角色,说的都是文绉绉拗口的话,已经受了致命伤,还挑衅五哥招来杀身之祸。李总和五哥的矛盾,可以从孩子被绑架铺垫。对李总来说,五哥就是个听差的,就算他孩子出了事儿,也不能耽误自己的事儿,五哥要带人去追二勇,他就上火了,你他妈有什么资格支使我的人替你出力,你自己的事儿自己忙活去。只有曲高位演的宝玉是五哥的人,跟他一条心,其他人都是看钱办事。那么,五哥试图夺回孩子的这条路受阻,要铲除李总、夺他的指挥棒是分分钟的事儿。
受伤之后,照常理说,李总得赶紧服软,但从霸道转向软弱,勾起了五哥的凶悍和野心。这个机会不抓住,等他伤好了,还得低头受气,干倒他才有权势,让其他人听指挥。五哥杀李总凶相毕露,被尕娃看见了,原来父亲才是真正的“坏怂”,他跑向父亲的腿收了回来,掉头跑向二勇。五哥再次追赶,多了一层复杂的心思,怎么跟孩子交代呢?
5.驿站休憩那一夜
这原该是二勇、小眉互相倾吐心声的一段戏,但片子只有小眉说起自己的往事,说得很动情,最终碍于篇幅节奏,这段戏完全删除了。其实二勇给老婆打电话的情节,可以放在这儿,他绑架孩子是一时冲动,弄不好要蹲大牢,在这个暂时休憩放松的驿站,他最渴望、最牵挂的是前妻,想听听她的声音,但电话里又不能明说自己的处境,只能东拉西扯,听出她有了男人,他很崩溃,喝起了闷酒。小眉跟尕娃有了说悄悄话的机会,但尕娃没心思说话,他被恐惧、怀疑紧紧攫住。小眉展露出少有的温柔,照顾他。二勇看着他们变得亲近,仿佛看着失去的前妻、孩子,心中难以释怀,同时又感到久违的暖意。醉倒的他喃喃说起往事,小眉听着,呼应着,他却没有听到这呼应,沉沉睡去。情绪落空的呼应,引小眉躺到男人和孩子身边,轻轻揽住他们,像揽住自己失落的家庭。他们互相靠近,显露了荒蛮地带的柔情。外面,疲惫的旅人唱起曲子,篝火映着醉意熏然的人们,挥舞拳头或是拥抱触手可及的温柔,这一刻都是自由的。
戏里,二勇教尕娃鸵鸟拳,是符合他懦弱的性格,也有亲密意味,也显得好玩儿,但总觉得少了些气概。故事设计成儿子亲眼看到父亲杀人,是残酷,但这种残酷却是成长的代价。(符不符合审查另说)
6.交换人质与绑架的转折
戏里,二勇老老实实把尕娃交出去,五哥发狠殴打逼出了他的血性。如果按前面的思路走,交换人质这场是五哥抓了小眉,想换回自己的儿子。可是尕娃不想回去,或者说害怕回父亲身边。二勇看出孩子的心思,又顾着小眉的安危,误开枪打伤李总,趁乱抢回小眉,带上尕娃继续逃。这是第一次交换人质。大耳朵追上来,抓住孩子,逼小眉跟他走,这是第二次交换人质。交换人质的戏,主要是加深三个主角的凝聚力,他们同生共死,原本没有瓜葛的三个人,牢牢绑在了一起。在第二次交换人质的时候,五哥把大耳朵当成二勇的同伙,给了他狠命一击,抢回孩子。尕娃却拼命挣扎要跑,“绑架犯”变得像亲人,而亲人变成可怕的“坏怂”,这是绑架案最奇特的转折。
要是像戏里,二勇摆脱追赶就放松警惕在河边晒太阳聊天,又以为自己杀人破罐破摔、为了给前妻买房补偿,突然绑架尕娃勒索他父亲要钱,不仅故事节奏没卡住,善恶的转念也情理不通。
经历了驿站的亲近、摆脱五哥和大耳朵的围追堵截,三人再次上路,有种成为一家人的感觉。但是逃到小镇,他们看到真正的一家人在街头照相摊亲密拍照,会感到难过,这种难过的情绪提醒他们面对现实,到了该分道扬镳的时候。摄影师以为他们也是一家人,主动拉生意,二勇退缩着,小眉为难着,尕娃拽起他们的手,拽到幕布前,尴尬僵硬的两个大人,和挤眉弄眼的孩子,凑在一张相片里(不是那么规矩地露出笑容,没有笑容,也有亲昵)。结账时,二勇想付钱,小眉抢先付钱收了照片,说留个念想。
当他们分开,小眉在招待所洗完澡,浑身湿着进屋,撞见大耳朵瞪着那张照片,两人的冲突还可以照戏里那样发生。逼迫和退让的关系倒置,爱意变成刺人的妒火。在追、抢、反复逼问的过程中,大耳朵一次次想确认心意,一次次失望,这张照片让他明白自己在小眉心里没有位置,而那个男人却拥有他永远得不到的温存的注视,对他极为刺目。小眉以为他不过跟其他男人一样,想要的是她的身体,这鄙视更是重重一击。
7.尾声
二勇想最后看前妻一眼就送孩子去自首的。他已经了解尕娃的恐惧从何而来,他不能把孩子留在身边,送回去也是害他。那么,唯一的办法是把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他相信孩子会把真相和盘托出,当然他也难逃其咎。看到前妻怀孕的身影,他既失落也欣慰,她过得好,比什么都好。不再有给前妻送钱的情节,送钱算怎么回事儿呢,因为欠她房子、害她丢了房子、必须想办法弄钱保住她的房子、所以绑架一个已经信任和亲近自己的孩子……怎么想怎么拧巴。最好这场绑架开始就不是为了钱,为报复、为出气、为反抗、为了让对方担惊受怕一通,都行。我要你尝尝我受的滋味,别以为我好欺负。就一个简单的想法,蛮干了下去。但孩子是这么倔强、纯真,这干净的灵魂,照见了男人的懦弱、卑微,也照见了他的善良和温存。
残忍的收尾,二勇被五哥撞了,父亲强行拉走孩子,然而孩子已经不再相信父亲,走向警察。
温情的收尾,二勇被大耳朵撞到的一刻,小眉的卡车撞上来,二勇悄悄躲进蜂拥看热闹的人群,看着尕娃被赶到的警察带走。五哥也藏在人群里,这时候孩子的眼神投向谁,谁就要承受警察的追捕。镜头定格在孩子清白无辜的眼神上。
戏里,孩子蹲下,给将要死去的二勇下评语,太直白了。他们的情感、他对这个男人的信赖,不要用台词说,用眼神、用身体、用步伐、用情绪去说。二勇非得死吗?死就是解脱、自由吗?不一定吧。死有可能是逃避,是无法面对,是无处容身。在这世间,还有一份情感依赖自己,就可以容身。
8.人性的选择
这些改写,对剧情的拆解,主要是为了分析探讨故事走向的可能性。从电影本身来说,理解导演对人物的诸多安排,不刻意强化情节,各种写意的处理,恶不那么恶气森森,善也有不得不为之的罪孽,善恶不是截然分明,而是在命运的每个关键节点,随着不同的闪念滑向不同的方向。每个人都在期盼着,那条曾经摆在眼前,却没能去走的那条路。
我回想自己被感动的地方,一是尕娃的犟劲儿,一是小眉的烈劲儿,都是不驯顺的拧劲儿、顶着现实走的蛮劲儿。反而男主角的设定比较弱,在坏怂和不那么坏但还是怂之间游荡,最可爱是他对女人的那份心疼,可还是缺点儿气概。
《完美的世界》,主角布奇也有恶魔化的时候,遇上黑人父子,对儿子粗暴相向的父亲勾起了他的心魔,他非要痛下杀手,其实是想杀死记忆中让他深深痛苦的父亲。但是被劫持的孩子开枪打伤他,他不仅没有发火,反而清醒过来,到结尾放孩子离开,他一直都明白,怎么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还为孩子向他母亲争取欢乐的权利。最初他带孩子上路,与其说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硬抓个人质,不如说,他在这个看似懦弱、又总在关键时刻鼓起勇气的孩子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甚至自己没能具备的品行。他喜欢这孩子,想带他去冒险,陪自己走一段路,多跟他相处一阵儿,可能的话,带他走天涯。他们之间没有父子相称,类似父子的感情却在相处中油然而生。
什么是气概呢?在死亡来临的时候,布奇也没有表现出懦弱,也从没教给孩子示弱,我们不能向恶示弱,因为一旦示弱,我们就有可能沦为恶的附庸。正直的人,也有软弱的时刻,但总会在软弱之后,为此感到折磨,并试图摆脱这样的软弱,推开软弱的力量就是气概吧。英雄和坏怂可以是一体两面,也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认清想去的那条路,极力走向那条路,就离英雄近一些。
我写的好像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恕我莽撞吧。
非常惊喜。王学兵对人物性格的多面呈现,小男孩愣愣式的机灵,马伊琍西北风格的美;一环扣一环的矛盾,中间细微的人性善恶,带着许多绝望的那些希望。
“X年X月日,今天我自己在家,没有啥事。”“X年X月X日,今天我自己在家,没有啥事” “评语:好好观察生活,总能发现有意义的事” “狗屎!没事就是没事,还能观察出来啥事!”
叔和小孩,阿姨,阿姨的相好,叔的债主,债主老板,这一大圈人都是可怜人,像戈壁滩一样干枯焦躁没有生机,他们的生活是灰头土脸的。能不能多讲讲这些人的故事,而且不加修饰,不是“好好观察总能发现生活惊喜”的鸡汤式的,而是像这样,让主角死在观众面前。
我很爱最后那个场景,小孩在爸爸怀中指了指那个真正的坏叔叔,他站在人群中看着死者,带着惭愧、悲哀;而死者深爱的前妻,被丈夫扶着从外围走过,仅仅是张望了几眼。
我很喜欢主角的车,让我想起来我三叔的车。啊,我多么爱这种灰头土脸的现实主义啊。
2015年,王学兵因为一场风波,演艺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受到波及的电影《一个勺子》早已上映,并获得了奖项肯定,而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则经历了14个月的补拍修改才得以播出,但也创造了"1080P白起"这样的热搜话题。
如今,他主演的新片《未择之路》借着获得第21届上影节亚新奖最佳影片的获奖契机,选择在今年公映。
而此时距离那次事件,已经过去三年之久。
PS:2015年,曾担任过禁毒大使的王学兵因在家中涉毒被警方拘捕。
影片讲述了负债累累的二勇(王学兵 饰)和来历不明的孩子尕娃(朱耕佑),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开启了一段凶险的未知旅途。笔直又狭长的公路上,二人与忧郁暴躁的女卡车司机小眉(马伊琍 饰)相遇。
三个人因故临时结伴同行,在穿越戈壁的三天两夜里,孤独的灵魂们如家人般互相扶持,恍若隔世。
随着旅途的继续,他们邂逅的人,经历的事,使得每个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在这个片荒的九月中旬,可谓是惊喜之作值得一看。
其最大亮点在于借助公路片和犯罪片的类型框架,以群像的形式,来讲述人物的情感与面对危机时候的选择。
影片最开始,五哥带着尕娃,来鸵鸟场找二勇,希望他能帮忙照顾尕娃一段时间。
在这之前二勇用他前妻的房子做抵押,找五哥借高利贷,建了这个鸵鸟场,但又到期还不起上钱,面临着收房的可能。所以他对五哥毕恭毕敬,并答应了他帮忙照顾尕娃的要求。
为了确认前妻是否安好,他给前妻打了电话,没想到接通之后,却听见了有其他男人的声音。于是他便带着尕娃,想去找前妻讨个说法。
记得电影里,二勇对尕娃说:"打不打得过,是能力问题,打不打是态度问题,态度决定命运。" 以此来教导尕娃要敢于挨打,别怕疼。
但如果把能力问题和态度问题的讨论放在他身上,一切都变得复杂。
王学兵饰演的二勇,他是「坏怂」,但也不是「坏怂」。
(这里的坏怂,是西北方言,指不务正业,专干坏事的人。)
他把尕娃当作自己的孩子,却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想着用他换20万块钱给前妻。
他爱他的前妻,想让她过上好的生活,却瞒着她把房子抵押了贷款。尽管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结果却与他的设想一再背离。
这样典型的小人物心态,在片中被王学兵用他的大笑,西北口音等各种细节填充得满满当当,使得二勇这个人物变得生动。
与王学兵之前主演的《一个勺子》相同,《未择之路》讲的也是西北的故事。而王学兵在某访谈中也提到接演本片的原因——
故事的发生地是西北,可以用西北话来演,对他来说具有吸引力。而后期看到剧本之后,便更加喜欢这个角色。因为这能看到很多长辈的影子,而他们很"轴",但有时候也很孩子气,这让他觉得很有趣。
马伊琍饰演的小眉在片中是个外表冷淡,但内心脆弱的女卡车司机,尽管戏份不多,但全片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中也算是点睛之笔。
她在旅途中因故与二勇和尕娃结伴同行,并在短暂的相处过程中承担着亲人的角色。遗憾的是,这份亲情最终没有延续下去,而是以三人的合影为终结,永远留在他们心中。
她的单纯与简单,让人心存感动。她用情至深,男朋友杳无音信,却一直在等待。
她对感情的执着与坚守,让人敬佩。她虽然孤身在外忙于生计,却总会在必要的时候帮助沿途的过客。她代表了女性独立与坚韧的性格。
现实生活中的马伊琍,在经历感情危机之后,她选择原谅,并继续维系着家庭。
她通过《我的前半生》的罗子君,《找到你》的孙芳等角色向大众诠释着自己的更多可能性,这也是一种独立。
尕娃和五哥的孩子,在片中的遭遇殊途同归,父母的角色在他们的成长中都是缺位的。
尕娃被五哥绑架,被送到二勇的鸵鸟场看护,以此作为五哥老板李总和尕娃父亲的谈判筹码。
在途中和二勇遇到小眉之后,短暂的相处,让他感受到了之前没有过的家人的温暖。所以在离别的时候,他会让二勇,小眉和他一起拍全家福。
因为在小孩眼中,没有追名逐利,尔虞我诈,他们为他做的,哪怕都是小事,他也记在心里。
因为和他们在一起,哪怕不是亲人,也胜似亲人。
饰演尕娃的是小演员朱耕佑,尽管他现在只有10岁,但在《我不是药神》与徐峥搭档饰演父子,表现亮眼。
而他在本片中和王学兵演出,化学反应十足,更有露点镜头,可谓是圈粉无数。他把孩子应有的天真与磨难面前的顿悟都诠释得很到位。
五哥是个有一票兄弟的老大,他受制于有钱人李总麾下。帮助李总绑架尕娃的是他,让手下人强拆房子的也是他。他想要成为李总,但自始至终他和李总都是两类人。
所以当他有机会改变自己阶级地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抓住了这个机会。
当二勇的枪不慎走火,打伤李总的时候,他不忘添把火,用枕头把李总捂死,并对外宣称二勇杀死了李总。
尽管这样的阶级地位改变是以牺牲别人的清白为代价,但这却是五哥在阶级危局面前,唯一能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我们不知道他最终结局如何,但会坚定的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
五哥的心存侥幸与果敢决绝,代表着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普通人。
在应对危机的时候,受各种条件限制,最后只能这样奋力一搏,抓住仅有的机会。
其实不管是随波逐流,还是奋起反击,戏里的人物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所面临的危机。
这其中特别是戏里的二勇,纠结而矛盾,以如此仓促的结局告终,未免让人有些黯然神伤。
戏外的王学兵,把微博的名字改成了"王学好",虽然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也偶尔会有话剧《酗酒者莫非》,电影《冥王星时刻》《未择之路》这样的佳作问世。
相信借着未择之路公映的契机,他在不久的将来会带给观众更多精彩的作品,之前经历的那些磨难,都会成为他将来的垫脚石。
毕竟,在人生这条未择之路上,没有对错,只有成长。
每个人物都是过客,每份希望都是珍贵,每种结局都是宿命,每个灵魂都在路上。
文/张利源
全凭演技拉起来的一部好电影,这类的公路片不算出彩,但却十分讨巧,非常能博得观众的喜欢,但其实只要细细地观看,就会发现剧情上有点乱,似乎在揭露人性、社会、爱情之类的东西,但其实很多人塑造都有些突兀,五哥的结局,小眉的结局,都似乎因为时间不够而含糊带过,王学兵的死也显得非常突兀。我觉得这点上应该多学习同类型的《暴裂无声》《追凶者也》《无人区》之类的优秀电影,公路片很多都在试图去揭露人性的善恶,但剧情的把控真的太重要了。
小眉四年等人,成了把头埋进回忆里的鸵鸟;二勇千里寻妻,变作被爱撞死在荒路的羔羊。换张背景就想逃出戈壁,带个尕娃就敢征服太白,寡妇命守了一个不归人,坏怂脸绑了一份不甘心。撞了假人,走了假火,这人生有太多岔路,总有人选择一条走到底。看见伤口就要揉,结果越揉越痛,越走越远,再没法回头。
2018205.三星半。又名"杀死那个天真boy"。公路片,一点黑色,一点荒诞,但又都不够。整体可以更紧凑些。ps,前排两个全场屏摄,后排两个全场同声评论音轨加电话踢椅子,"说不说得动是能力问题,说不说却是态度问题。"
算是近期院线中难得及格的一部国产片了。西部片和公路喜剧的混搭,编导明显是借鉴了《无人区》和《完美世界》的故事外壳,但故事节奏处理得较为混乱失控,后半段太多莫名其妙的剧情推进和强行收拢的故事线,让影片的叙事彻底垮掉,如果不是一帮主演的演技在支撑着,影片甚至连明确的高潮戏都不存在,马伊琍的故事线完全是脱节的……
感受到了和《暴裂无声》一样的苍凉遒劲,所不同者,这部比“暴裂”少了些从阶级角度阐释中国的“野心”,多了些个人选择对事件和人生的影响。算是比较成功的西部公路片了,王学兵戏份吃重,独挑大梁,演技自然,很替他高兴,演活了一位悲剧命运的小人物,开头的羊和最后的自己,那么像。小娃娃演得也好,好多表情包脸,与王学兵很搭,最主要是观感较佳,喜剧恰到好处不会尴尬。马伊琍戏份少却出彩,等待与选择,无言却深情。最后的彩蛋用心,颇有些《独自等待》的意思,赞。
西部公路片,挺有特色,故事也挺有野心,有点像东木的《完美的世界》,融合了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和犯罪。但观感不太好,一些支线后面就没了,可能是新导演驾驭能力有限,后期乱套+泄气,但总体还是讲故事和风格化的冲突,导致电影节奏甚至逻辑出了问题,演员不错,有彩蛋
不够黑,不够荒诞,尚且可看。
公路片类型和茫茫西北戈壁的地域环境结合得挺好,颇有点Perfect World调调,但更现实更冷酷。那种寸草不生的粗粝荒凉,那种无所遁形又无处可逃的单调燥热,烧灼着天底下每一块极力遮掩的伤疤,把路上的每个人都逼得烦闷焦躁。王学兵的表演给了冗长的故事些许幽默色彩,又保住了人物性格中寡淡木讷的部分。最后导演专场贡献的一段被割爱的马伊琍独角戏还是很精彩的。但不得不说,剪掉了马伊琍那条线的大部分故事是明智的,留白的副线更具张力,甚至还能更精简些许。三星半,配上Robert Frost的原诗更好下饭。第一次参加豆瓣电影场mark一记,跪谢抽中。--2018.09.02 @国大纷腾
整体状态还行,线索也很多。不过感觉还是不少遗憾,有些线突然就断了,或者缺少些合理性。
3.5 “每次相遇都是一个岔路”,有点科恩兄弟(或宁浩)乱入文德斯的意思,兼具黑色幽默与文艺气质的西部公路片。主题压着拍,涉及浅显的底层话题,但更多则是际遇与宿命的交叠。王学兵、马伊琍包括小演员的表演都很生动,“亚洲新人奖”BP的一贯水平,放在华语环境下鼓励性多给半星。
泛着黑色幽默的公路片,汇入国产片西部大开发的潮流,值得一看;叙事线索略芜杂,面面俱到不可取,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更佳,前半部铺垫细腻但也较冗长,造成后面过于戏剧化剧情的展开束手束脚;表演上佳,很具感染力,小演员灵气可爱;首尾呼应的合拢成圆,鸵鸟指代的逃避人生,完成度不错。无论选择哪条路,都绕不过命运荒唐的玩笑,相逢际遇的温暖是生命里短暂的亮色,希望你不要忘记我。
非常喜欢,大西北菊次郎的秋天,喜剧(??)版《暴裂无声》,王学兵现已加入我的【最想和他在昏暗逼仄的地下室脏兮兮的床上做现实主义爱的国内男演员TOP 5】榜单!
挺喜欢这部不动声色的电影,全片没有什么呼啸的东西。不炫耀风格,也不好用什么文艺片商业片西部片去概括。人就是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自有其动人和有力之处,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不太喜欢结尾,在那之前我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忘记了摄像机的存在,对一部故事片来讲这是最高的褒奖了。
影像上是能看出追求的,但节奏上的问题还是很大,中国很多导演和编剧只学到了科恩兄弟写剧本的皮毛,却没到他们将故事融入到拷贝上的精髓。
公路、犯罪、“西北式”喜剧,有点态度和意思,但想硬,硬不过《无人区》,想荒,荒不过《一个勺子》,同是处女座,唐高鹏导演和陈建斌的老师差距很明显了。小男孩很有意思,连明显的笑场戏都让人舍不得怪罪,真是未来可期。
7.5/10,意外的好看。属于靠演员撑起来的公路电影,王学兵回到西部,操着新疆口音贡献了自己非常出色的表演。三星半。
“一片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而我却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部电影就跟这首诗一样,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任性的、丰富的作品。
鸵鸟与血隐喻了整部电影。人比土地蛮荒,于是在蛮荒的理念下,全是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残酷。很有沙砾质感的电影,就连黑色幽默都像在磨着皮肤。非常喜欢王学兵的表演,很抓人,尤其是那粗糙而天真的笑,而他与尕娃之间的火花,也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奇妙给烧得劈啪作响。要是后面更精炼,会更好。为很有想法又很有才华的导演/编剧唐高鹏、编剧/演员岳小军打个Call。
迷途的羔羊,鸵鸟的反抗,正太和大叔是男人的两个阶段,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互补的。有几场废戏,比如反派儿子那场戏可以拿掉。
节奏失控,人物暴走,一路煎熬。台词是什么鬼?夹杂什么嘘寒问暖,是西北汉子会说的?那个傻儿子配角,还有负责打枪撞车的岳小军,又是在搞毛??一会小孩隐忍如大人,一会大人智商如七岁娃,一路拖泥带水,不断发车想开就开,还扯暴力拆迁等一堆问题,可最后,到底是想干嘛。整个鸵鸟就高明了?玉门一带的鬼城环境,可以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