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短短三分钟的对白:粤语(同学对话)、大马口音的国语(同学对话)、英语(老师训话)。不知不觉间地球变成小村,我们已经身处宗族文化、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纠缠不清的时代大背景之中。
我们无法确定什么是最好的,于是倾向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生活态度。各种思想交集,却丢掉了恒常的准则。每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对别人的寄望、自己言行准则是如此之独特且难以相容。血缘、爱欲等等无法割断的因缘又让矛盾甚至冲突避无可避。爱,却造成毁灭!导演将当下这种常态解释为心魔失控,肆虐横行。
看完电影就有点羡慕我们的友好邻邦,人们单纯地生活着,自我感觉良好。我们曾经也过着这样的生活,当时是一样的自我感觉良好。只是大家知道了那是场梦,都不想回头了。现在是美梦噩梦交替轮回,却有几人能够应对?
2010.7.24 http://william-ho.lofter.com/post/6c3aa_12e567f8
2010年,在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时年50岁的惠英红击败张静初、赵薇、舒淇和吴君如,一举拿下影后的桂冠。
让惠英红获奖的这部电影叫作《心魔》,由何宇恒执导,惠英红、徐天佑和黄明慧主演。
片中惠英红出演一位单亲母亲,由于自己的儿子与一个中学女生发生关系,并致使对方怀孕,因此受到对方家庭的法律追究,为了逃脱法律追究,母子二人陷入混乱,最终儿子走上不归路。
整部影片都是在围绕人性来讲故事,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却暗藏着各种黑暗和危机。
惠英红在片中出演的母亲,从遭遇上来说是不幸的,自己的丈夫与自己的妹妹搞到一块,导致两人离婚,这其中心理和思想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自己的儿子整天无所事事,在致使中学女生怀孕的事情败露后,没有体现出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他除了一味地逼迫妈妈筹钱摆平,再有就是逼迫那个女生说服父母撤销法律追究,他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想承担任何责任。
从片头一段儿子用热水烫杀老鼠的镜头中,在他淡然的表情中可以看得出他的心狠手辣,这也与片尾他亲手杀死女生形成呼应,更加印证了这个儿子人性的丑陋和卑微。
惠英红塑造的母亲,在全片中都是处于一种默然的状态,但是她对儿子的教育是失败的,当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恋爱之后,未见她有只字片语的教育,更多的是纵容和放之任之,所以片中她被儿子打的一段,也可以看得出儿子对她的恨。
当然这部影片拖沓的剧情,严重缺乏娱乐性的氛围,不会对太多的观众形成吸引力,反而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观看。
很有意思的是,惠英红凭借该片还获得了第46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与金像奖对比,这也引发了有关惠英红在片中是女主还是配角的讨论,其实有关这个问题,片尾一段惠英红的特写镜头,很可能征服了金像奖的评委,因为这一段镜头完全就是女主的范。
以打女形象进入演艺圈的惠英红,演技对她来说一直都不是问题,1982年她就凭借影片《长辈》获得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2017年凭借影片《幸运是我》再次获奖。
仅仅凭借影片《心魔》,惠英红就获得了大小电影节共计5个影后,如此战绩与《万箭穿心》中的颜丙燕完全有的一拼。【END】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王菲版本的《暗涌》。歌曲一开始便是一连串仿佛弹奏得无休无止的钢琴和弦音律,而后音符一个个从挤得让人喘不过气的琴声背景跳出,等你一口气憋到焦灼,王菲尖刺的嗓音才吐出一句歌词,像划过肌肤的玻璃一般,让人失控。
《心魔》就如同这曲《暗涌》,也许正是这种一致性,导演也特别选了这首歌作为全片唯一的粤语插曲。由真实案件改编而成的故事情节再简单不过,少年杀人的事件背后,如沟渠污水一般的黑洞。种种细节在马来西亚旖旎的风光下铺垫而起,压抑的情绪却仿佛随着让人几近窒息的炎热气候席卷而来。
一幕幕平淡的故事就这么上演,铺出的却是冷漠社会的一曲悲歌。
“就算天空再深看不出裂痕,眉头仍聚满密云”
女孩总是开启罪恶的钥匙。如果没有盈,故事也就不会发生。
父母关心她的学业,思索着是否要让她出国念书,却不知道她规规矩矩的校服底下,其实藏着她从商店里偷来的衣服。这件并不昂贵的衣服,如同她未熟而又不甘掌控的心。她想要摆脱家庭的压力,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想要在别人的目光之外,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所以她每天乖乖上学,放学后却穿着那件偷来的衣服,和一个无业小青年厮混在一起。
盈不愿意被忽视,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她在德仔身上找寻自己表现欲望的出口,却始终无法得到心灵上的沟通。德仔期望得到的代替母亲的爱,她没有能力给予;而对于自己的欲望,她也并没有足够清晰的判断和勇气。她始终无法用稚嫩的心灵和躯体撑起自己成熟的欲望,当家人说要告德仔强奸时,她立刻收起自己佯装成熟的叛逆,选择做回不谙世事的自己。
“你以前总是讲笑话给我听,现在你跟我说爱我,你变得好正经。”年轻的女孩只是在用玩的心态过生活,一旦正经,女孩就只能逃开。
“你的心和眼口和耳亦没缘分,我都捉不紧”
丈夫跟着有钱的妹妹跑了,儿子无所事事,生活的压力让她终日用酒精麻醉自己。失去了丈夫,母亲的世界里只剩下儿子。她给儿子剪头发,对儿子犯下的错误视而不见。
为了儿子,她低三下四,希望让儿子躲过牢狱之灾;为了儿子,她找前夫借钱,却换来儿子的鄙视;为了儿子,她千辛万苦筹来钱,却被痛摆一道。她的爱死心眼,甚至疯魔。就像她剪发时用惯的剪刀,她的母爱是下意识的,是自己熬成习惯的,是强烈占有欲望下的产物。
但母亲大无畏的爱却只换来儿子更加强烈的反抗。早已成年的儿子用尽一切方法摆脱母亲的无微不至,甚至用相同分量的恨回报母亲,冷漠、唾骂、暴打,儿子的反抗让母亲无奈,也让她更失控。明明已一无所有,她却始终不愿承认。直到罪恶呈现眼前,她无法再平息狂乱的内心,于是眼泪夺眶而出,为儿子,更为自己。
但最后,她笑了。她对自己说:“你骗我的。”
“其实我再去爱惜你又有何用,难道这次我抱紧你未必落空”
男孩德仔,叛逆又软弱,骨子里头还有极其残暴的一面。父亲的抛弃,母亲的溺爱,让德仔的心理在家庭的矛盾和压力中逐渐变得畸形。在母亲的眼里,德仔永远是个未长大的小孩。想要挣脱母亲保护的德仔,却又无法否认自己对母亲的依赖。
他幼稚地将跟盈的关系视作他生活的出口,这也是悲剧的源头。当盈的家人说要告他强奸时,他只晓得向母亲喃喃道“我不想坐牢”;当母亲向父亲借钱时,他只晓得唾骂母亲的所作所为;当母亲交付巨款后却依然无法使盈的家人放弃诉讼时,他更是惊慌失措。当盈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之时,德仔积聚到极致的恐惧终于得以爆发。
有多强大的母亲,就有多软弱的儿子。正是由于母亲的保护和溺爱,使得德仔身上的懦弱基因被无限放大。他恐惧,他残暴,他习惯性地逃避自身的罪恶,将错手杀人的过错,归结到母亲对他的溺爱和保护中。在一顿暴打中,他将所有的过错宣泄在了母亲身上。
他如同那只一无是处的猫,只能在母亲的供养下可怜兮兮地生活;又如同那只被他用滚水活活烫死的老鼠,除了在笼子里绝望地挣扎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然后睁不开两眼看命运光临,然后天空又再涌起密云”
有缺憾的家庭是这样,而那些看似完美的家庭呢。盈的父母,事业成功家庭和美,但在人性的选择上却依旧贪婪冷血。只关心子女的学业,无视精神上的沟通。当问题发生后便硬要找一个替罪羔羊,然后无休止地向德仔家勒索,在厚颜无耻地将钱财据为己有之后依然对德仔不依不饶。
即便是在相对纯洁的学校里,也是流言满天飞,于是老师体罚学生,学生欺负学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人性的丑恶,对金钱的渴望,对青少年心理的忽视。《心魔》说的不是几个人的故事,而是这些无法忽视的社会病。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魔障,这个社会的魔障也由此而生。故事的结局没有答案,说到底,也不过是“然后天空又再涌起密云。”
在翻看《心魔》这部电影的相关资讯时,不难发现它所获的奖项基本都是演员个人的荣誉,尤其是惠英红借由此片包揽了多项最佳女主角的称号。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这并非是一部靠情节取胜的影片。
导演何宇恒虽是马来西亚新晋独立电影导演,但是查过履历表之后,可以看出事实上他一直混迹在香港娱乐圈之内,因此这部影片也具有相当一部分的港味。
横式翻看香港青春片,事实上是与台湾以及大陆不尽相同的一种风格,最好能证明的一部是两岸三地各自拍摄同剧本但不同执导的《九降风》。在香港版本的“九降风”之《烈日当空》,所演绎的更是趋向于悲痛式的成长,是凝结在血与泪之中的绞疼。同样,这部《心魔》之中,也暗含了这样一份情节,虽然故事的前半段用一种较为光鲜的方式表现主人公的“爱情”,但无法避免的是故事在层层递进之中开始暗淡色调,并到影片的末尾段达到故事的高潮,并以死亡和鲜血做终,也是用这样的一种极富港式腔调的风格来证明青春成长的残酷性。这样青春成长的残酷性,同样可以再陈果的《香港制造》中得到相当好的印证。
在影片中,惠英红的表演确实可圈可点,当年以打女形象出道的她如今不如老年后开始转型文艺路线,确实是对演技的一次重点考验。当年与其同一批的萧芳芳、郑佩佩等人都已经在文艺片上获得了肯定,此次惠英红以文艺片拿下演技奖,也证明了她老骥伏枥的雄心。
电影本身在展现了青春成长主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母题则是母子亲情关系的表现。与更多港片不同的是,这部影片的节奏更慢,而且是全面的慢,这种过度的细嚼慢咽虽然是导演本身固有风格,但是这也绝对不是走大众路线的文艺片,观众甚至可以再每一个镜头的恍惚转移中小憩一会儿。
导演将矛盾的冲突点汇集到亲情与爱情的两端,这样的交叉也有了“魔”的产生,“魔”是为了占有和保护,“魔”也是爱的过激。
何宇恒真的不行,这片子也就惠英红是唯一亮点.....PS:预告片真好...
最后一组镜头真复杂@@
马来西亚口音广东话。导演想表达什么完全没看出来...
徐天佑的表演弱到爆,毁了整部电影。就导演来说,何宇恒这次也没拿出最牛逼的本事,即恍如八十年代侯孝贤一般的乡土气
惠英红的戏没那么多嘛~惠英红太美了,好像中年版张柏芝,演邋遢的母亲难以使人信服,不过最后一场演的很好呀~徐天佑演的很好,黄明慧都不错。作为第四部作品,何宇恒做的很好!影像表达了年轻人的忧伤、迷离、恐惧和凶恶的心魔,以及家庭背景的影响。
岁月赋予张力。
故事很有意思,但节奏铺展不够老练,很多拖时间的废细节。不少快切很有想法,但不成熟,混乱无章。儿子打电话的逆光镜头非常惊艳。
数字机也能拍出意想不到的电影感。英红姐自然当仁不让。
CC-D9《心魔》香港少年杀人事件+影后母爱
惠英紅就凴最後的一個長鏡頭就拿下了金馬女配和金像女主。但整部電影的亮點不在惠英紅,而是電影對人與人之間疏離的關係的表現,點到即止,看上去平靜如水卻深藏暗湧,輕描淡寫卻能引發觀衆無限思考。
红英姐不错~影后~
惠英紅的演技,王菲的暗湧,小女孩不錯,母子描寫很贊,結尾草率了可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在潮湿粘腻的夏天里慢慢衍生出罪恶
惠英紅最后的一幕就足以讓她捧得最佳女主(配)角而歸!
硬是要分析,还是可以分析出人物心理,但导演所能表达的还是太少,不管是母子之间,还是母亲本身的性格,都不饱满,只能勉强抓住一丁点的碎片
惠英红获第29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三星全给惠英红
在回家的大巴上看的。本以為是一部俗套電視劇。當惠英紅一出場,就知道是什麽電影了。太垃鴨的電影了。
母子。惠英红和黄明慧都演得不错!千万记得选粤语音轨。
溺爱才是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