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赫特演了一个自私了一辈子的作家。
年轻时才华横溢/风流不羁,未婚生子,只给钱,不联系。
六十岁的时候心脏病发作,感念死亡的临近,娶了一个护士,这是爱吗?根本不是,只是为了方便照顾自己。开篇第一句就引用了富兰克林的名言,人离不开三件事,死亡,税,护士。他为什么不给媳妇儿生娃,就是因为生了娃,媳妇儿就转移注意力了,他要独占这美丽年轻的肉体。
等到八十多岁,真的要死了,他惶恐了,他希望即便是死亡,也要在家人和亲情的环绕下去死。为什么不告诉媳妇儿自己的诊断结果,阴暗一点想,那不就是因为他害怕之前的爱慕会变成嫌弃/厌恶。
好吧,他是个自私到极点的作家,儿子出生,为了庆祝生日给自己买了块劳力士,到最终已经没有时间了,就把手表送给儿子。靠着版税,住在葡萄牙南部靠近大西洋的地方,享受着地中海气候,剧里有提到,10月的时候小溪会干涸,儿媳预产期是10月,还有六个月,那现在就是3月,正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暖多雨的季节,电影里也有晚上下雨的场景,所以,多么优渥的生活啊。
但无可厚非,这生活是他自己靠着自己的脑力劳动创造的,所以他看不起儿子的女朋友,搞迎来送往的接待工作。
最终,他终于懂得了妥协,不去理会其他人不好的部分,只欣赏其他人好的部分,然后幸福的死了。
2020.2.29四年一遇,巧合得看了三部关于死亡的片子。【如果我们生活在一起】、【寂静人生】、【那般良夜】,此间穿插了【红气球】。临睡前看了一下四年前此时的朋友圈,那天看了CCTV6的【青木瓜之味】,也是此般良夜。那段时间还愁着要搬家,呵呵上帝其实给过你信号,只是你没get。抱着想再抢救一下的心情,又复去下载了被自己唾弃的交友软件。我对自己说,这是多么沮丧的情绪,才让我要跟生活低头、屈膝啊!不是刚刚才读了这首“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电影正是属于叙事舒缓唯美的那类,这是英国电影。同样的故事情节,它完全可以拍成悬疑类情节紧张的那种,但是没有,整个故事看下来都没有让你感到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却给人一种洗涤灵魂震撼心灵的美感。 故事以老年编剧拉尔夫获奖开始,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喜悦快乐,仿佛这事离他很远,也是习以为常的事。离他很近的是他的日常生活,看病,游泳,妻子,园丁和她的小儿子。和获奖一样离他很远的还有他和前妻的儿子迈克尔。他知道自己的病,不想拖累年轻的妻子,以及怎样和儿子有个完美的和解。这完全不像他所编辑的剧本,自己感到无力掌控,于是他雇佣了一个可以帮助人离开的机构里的人,以为这样起码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书写属于自己的剧本。正当他又一次以为一切尽在自己手中掌控时,他又错了。人家只给他打了一针帮助睡眠的药物,他重获新生。这次经历让他重新看待周围的一切,最终与儿子和解,还得到了意外惊喜,儿媳生下他的孙子。他在满足中安然睡去。
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曾有一首著名的诗作《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写给他病危的父亲。 他在诗中对死亡充满怒火,对生命满是怜惜,替弥留的父亲呐喊,不要轻易向死亡妥协,哪怕人生最后的关头也要抗争。 在他看来,面对死亡,不论是聪明的、善良的、狂暴的抑或严肃的人,都不要选择缄默、脆弱、悲伤、叹息之举。 都不要温顺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要咆哮,要燃烧,要怒斥。 全诗对死亡的愤恨与无奈交织,表现出强烈的对比冲击,也引人无限感叹深思。
个人比较喜欢。
该片的配音是减分的,它之所以能被引进并享受了配音的待遇,完全归功于该片的家庭价值观绕开了现有censorship规则中的forbidden元素,那些西式的近乎自私的薄情与功利,能被完美地归咎于主人公的职业——文学创作。
这比较符合东方趣味,加上它带有些许轻喜剧成分,整体给人以积极与温暖。
可惜它仍是心灵鸡汤,人物成长仅限于安乐死念头与“不要温顺地走入安息的良夜”之间的那点纠缠,最终也没能纠缠出多少诗意。
我觉得该片最大的看点反倒游离于主人公的内部纠缠,转移至大小仲马式的两代作家的父子情。
你好呀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是 在豆瓣上获得8.0高评分的 那般良夜 (That Good Night) 这是关于一个一心寻死的剧作家在日暮之前的咆哮
Part.1
Ralph是一名年逾七旬的作家,他在年轻时候帅气而风流,先是在外留下了私生子Michael,又和比自己年轻不少的Anna结婚。
被查出肌肉萎缩的Ralph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临走之前他还有两个心愿:一是和自己已多年不联系的儿子Michael和解,二是不要成为妻子Anna的累赘。
于是Ralph鼓起勇气打了电话给儿子Michael让他务必周末回来,可让Ralph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竟然带回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Cassie。
Ralph多次想单独和儿子聊聊,可是却因为Cassie的在场,迟迟难以吐露真情。加上固执的Ralph对儿子的女朋友不甚满意,于是在与Cassie的交谈中总是阴阳怪气,没想到在把Cassie气走的同时儿子也夺门而去。
自觉与儿子和解无望的Ralph在写作上也踌躇不前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在多番思量后,Ralph决定接受命运的安排,自我走向死亡。
于是Ralph雇佣了一个临终机构的人员,希望通过注射得到安乐死,让他不用死得那么痛苦,也不用成为妻子Anna的累赘。
针慢慢扎入了Ralph的血管,Ralph意识逐渐涣散,他慢慢闭上了眼睛。我不知道在那一刻他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后悔、是遗憾、是茫然还是解脱。
不久,Ralph在梦中醒来,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在这个阳光热烈的午后,妻子在眼前的笑脸。原来这只是一场梦,手腕上只是被虫子盯了一下,Ralph面对此情此景不禁笑出了声,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仿佛重生了一般的幸福与感动。
这次的经历让他看待世界的心态也不再一样,他开始用更积极的态度与世界和解:为妻子给自己买的新草帽而由衷赞叹,与儿子道歉并邀请儿子看自己正在撰写的新书。
并且在这次与儿子的交谈中,父子二人不仅敞开了心扉消除了隔阂,Ralph还收到了一个惊喜消息:儿子的女朋友Cassie怀孕了,二人打算留下孩子并结婚,也就是说Ralph在几个月以后就将成为一名外公了。
可这个时候,Ralph却突然晕倒被送入医院,医生告诉Anna,他可能最多只有六个月的时间存活了。
为了见自己的孙子最后一面,Ralph奋力地与病魔斗争,终于撑到了儿媳妇生孩子的那一天,Ralph看着眼前幸福的场景,才带着满意的微笑离开了这个世界。
Part.2
这是关于一个倔强的老人在临终前与亲人和解的故事,在整部片子中洋溢着明媚的阳光,色调、音乐与画面都充满着温暖感,结果虽然是死亡,但是却充满了平和的力量。
害怕暮年爱人离我而去,也希冀年老时依然相爱相知。在电影的片尾显示,主演因胰腺癌离世,这一瞬间电影与现实的交叠让人更加唏嘘不已。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迟暮之人也该燃烧,也该嘶吼。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虽然在白昼尽头,智者自知该踏上夜途。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盐盐的私藏书影分享”)
John Hurt的绝唱 心疼与开怀并存
超级好。超级好。
地中海的风光太美,告别之前的日子太美,万分宝贵。梵高说:不要让相聚的时光黯然失色。
十八流导演配上最好的演员也没卵用。谜一样的摄影,钟爱远景中景和运动镜头,特写却少得可怜。场景永远都是艳阳高照的豪宅,看得人不乏味都难。剧本也很廉价,有好几场戏就几秒钟,不知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豆瓣万人以下的评分几乎没有参考价值。 ——2020.5.17
最喜欢的一幕,是他跟小男孩打过招呼后,走远几步,又招他到自己面前,双手送上礼物。念过诗,他也走进了这般良夜。
致敬老爺子 上映前半年就去世了
亲情永远戳泪点… Sir John Hurt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常常想到这点儿所以更加难过。在电影院安安静静地看2D文戏哭哭笑笑,才是最享受的观影过程,最本真的源自电影的感动。P.S. 导演到场是个惊喜,然而观众提问尴尬无比… 不懂得如何发问何不保持沉默?
漫长的飞机从黑夜飞入白天,顺着40度纬线加速光阴。这是这趟旅途中看的第四部也是最后一部。放映中间靠在飞机上泛迷糊,最清醒的那一段是看到倔老头等到新生命的降生,而窗外正好是阳光明媚。“不要温和的走进那个良夜”,在隐隐约约的摄影手法中我提前认出了“死神”,也高兴的看到老人在日暮时愤怒咆哮。最后在安宁中,我被最后的字幕戳红了眼,真真假假,都是人生。“希望能尽可能的多练习死亡,这样就可以泰然处之”。
泳池那场戏也太真实了,第一次看见一个人就那么缩成一团变成灰色……
#SIFF2017# 看哭again...导演见面会这观众提问水平真的太次了……6.19
今天的心情特别想记下来 喜欢什么样的内容 大概是因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大概我不太聪明 智商不高 不能明辨是非等等等等。原本就是个平庸又平凡的人。但我希望在面对每一个决定的时候 不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努力的意思是 找到勇气做对的事情。虽然不能做到多少 但努力。
舒服的关于死亡的电影。。突然出现的光明和对死亡的抗争都并没有让我这种丧人不愉快。。尽管儿子长得有点像善良朴实版法鲨,儿媳妇更是像魔法特的clara,但hurt爷爷这么美,我就无视他们了。。兰馨大概是冷门影院,各种赠票观众,熄灯后入场大声互相让座的大妈们,不停说这个不好看我们走吧的小哥。。
一个倔强的老人家临终前与亲人和解的故事,电影画面色调音乐都充满着温暖的感觉,又像一首舒缓的轻音乐,没有太强烈的剧情冲突,令人能够把浮躁的心沉淀下来。结局虽然是死亡,却充满平和与力量。就像结尾那首诗一样:不要温顺的走入那安息的良夜,迟暮的人也该燃烧,也该嘶吼,怒斥,怒斥那光明的泯灭。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不要温顺地走入那个良夜。
一心寻死的剧作家在日暮时咆哮,与儿子和解、等到了新生、送本子给佣人家的男孩,然后约会死神,温柔地走入那般良夜。为毒舌老爷子之死而黯然神伤,收拾好心情准备离开影院时,片尾字幕显示2017年1月27日主演约翰赫特因胰腺癌离世。这一瞬间电影与现实重叠,你无法分辨刚才银幕上究竟是戏,还是人生。
温柔的对待死亡,那般良夜。老爷子在最后的时光与儿子和解,孙儿出生,安静的逝去,honey推荐的电影,说葡萄牙的阳光很明媚,却有一丝感伤,害怕暮年爱人离我而去,也希冀年老时依旧相爱相知,可以说你这个狡猾的小老头呀。
我想做这个白衣人的工作。
不要温顺的地走入那安息的良夜,迟暮的人也该燃烧,也该嘶吼,怒斥,怒斥那光明的泯灭。明智的人深知黑暗的合理,因为他们的话语不曾激发闪电,他们却也不会温顺地走入那安息的良夜。疯狂的人,也歌唱过那易逝的时光,而今旅途中悔恨,却也为时已晚。求您,我悲伤至极的父亲。用汹涌的泪,骂我,保佑我,不要温顺地走进那安息的良夜,怒斥,怒斥那光明的泯灭。
2018-9-11 旧金山飞往北京CA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