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黑色大丽花

HD

主演:乔什·哈奈特,斯嘉丽·约翰逊,艾伦·艾克哈特,希拉里·斯万克,米娅·科施娜,迈克·斯塔尔,费奥纳·肖,派特里克·费斯克勒,约翰·卡瓦纳,特洛伊·伊万斯,帕皮·塞尔纳,安格斯·麦金尼斯,蕾切尔·敏纳,维克多·麦奎尔,格雷格·亨利,杰迈玛·卢珀,罗丝·麦高恩,Luis,Daniel,Ponce,Graham,Norris,迈克尔·P·弗莱尼根,诺尔·亚瑟,史蒂夫·艾斯汀,伊恩·麦克尼奇,克劳迪娅·卡茨,Mia,Frye,理查德·布雷克,威廉姆·菲利,Joost,Scholte,法特索-法萨诺,布莱恩·德·帕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剧照

黑色大丽花 剧照 NO.1黑色大丽花 剧照 NO.2黑色大丽花 剧照 NO.3黑色大丽花 剧照 NO.4黑色大丽花 剧照 NO.5黑色大丽花 剧照 NO.6黑色大丽花 剧照 NO.13黑色大丽花 剧照 NO.14黑色大丽花 剧照 NO.15黑色大丽花 剧照 NO.16黑色大丽花 剧照 NO.17黑色大丽花 剧照 NO.18黑色大丽花 剧照 NO.19黑色大丽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黑色大丽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布奇(乔什•哈奈特 Josh Hartnett 饰)和李(艾伦•艾克哈特 Aaron Eckhart 饰)都是拳击界的佼佼者,李被称为“火先生”、而布奇则被称为“冰先生”。李在警局执行组,而布奇则比较落魄。在警局举行的一场拳赛上,布奇故意输给了李,以此跻身了警局,成为李的搭档,两人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两人奉命调查一个叫纳什的家伙犯下的连环凶杀案,在一次埋伏行动中,李为了救布奇射杀了一名监视的疑犯,但却没抓到纳什。随后两人在现场附近发现了被称为“黑色大丽花”的肖特的尸体,肖特死因恐怖。李很快就放弃了调查纳什一案,而集中精力一人追查肖特的案件,而当年被李抓获的抢劫银行犯鲍比提早出狱也让李感到焦头烂额。布奇为了帮助搭档,自己也开始着手调查,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之际,却发现了李身后不为人知的秘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寅次郎的故事27:浪花之恋名门绅士之考古劫心愉快的人生黑狱风云2行尸走肉第一季鹰眼下的危房末日深眠黑水仙1947罗马三贱客 第六季年少轻狂第四季一世情缘十亿之爱吸血鬼魅影忠贞测试者(国语版)一见倾心最后的武士边沿岁月时空转校生哥斯拉大战机械哥斯拉珍妮特星球秘密防御笑拳怪招粤语一九八四1956致命内幕揭秘:印加帝国的隐秘之城权宠刁妃冰毒

 长篇影评

 1 ) 黑大丽的来龙去脉

作为布莱恩.德.帕尔玛的死忠,他的作品几乎看全。新片《黑色大丽花》选择等一年后才看,是因为要等最佳配置的DVD,这次源于台版德利三区的双碟DTS。 此片改编自詹姆斯.埃罗伊(James Ellroy)的“洛杉矶四部曲”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其中第三部《洛城机密》于1997年版上银幕以后,如今已经成为银幕经典。这次《黑色大丽花》是根据上世纪40年代发生在好莱坞的真实谋杀案改编,是作者对这个扑朔迷离的奇案的一个虚构推敲。选择帕尔玛是因为他的电影一直充斥着“黑色电影”(Film Noir)的风格,尤其是1987年的警匪片《铁面无私》,两部片的时代背景、整体风格都很接近。后来导演陆续有很多影片都保持着这一特点,包括他的上一部作品《蛇蝎美女》。 然而帕尔玛是否真是廉颇老矣?自从《谍中碟》之后,近十年来作品均表现欠佳,屡屡大跌眼镜,已经失去了大量观众。但细想,这些所谓烂片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比起当前那些乏乏可陈的新导演来说,帕尔玛一直在用他的电影风格保持着他的水准。 《黑色大丽花》继续延续他的“黑色电影”之路,且是他迄今拍的最纯的一部黑片——它有着好莱坞四、五十年代优秀黑色侦探电影的特质:被导演称作酷似亨弗莱.鲍嘉的“硬汉”侦探乔什.哈奈特为了揭开真相,一步一步走向危险的处境。黑色电影中的基本元素——蛇蝎美人、光与影的反差…这些元素比比皆是,导演通过传统黑色电影的开场旁白,一步步道出这个委婉惊悚的故事,但从始至终的镜头感都磅礴大气。影片过滤了不少亮丽色彩,以黑暗的冷淡色调来凸现现实社会的残酷。幕与幕之间的衔接采用淡入/淡出或者横划的传统剪辑手段,很少出现直接剪辑。 就镜头感和技巧而言,无人能及帕尔玛,不过他在讲故事方面就显得太仓促。整个故事相当凌乱,毕竟改编自厚厚的小说。前半段铺垫稍显冗长,如果一直用这种节奏或许也还算不错,可后面半段的破案又突如其来的神速,很多事情都是一笔带过,稍不留神就会错过细节,影响到后面的剧情。如果能再展开50分钟左右或许也会不错,但电影公司肯定不会这么做。 片头以《邪恶的接触》(Touch of Evil,1958)似的升降长镜头穿梭于街道间,一场逮捕行动的慢镜展开,无对白,全靠动作和表情烘托,与他当年那部《铁面无私》里模仿“敖德萨阶梯”的桥段很像,美感十足。同时带出路人发现女尸,而女尸并没有入画,一直都是从警员、验尸官口中听到的对尸体的惊悚描述。死者叫做伊丽莎白.肖特,是个好莱坞二流女演员,系谋杀,裸尸,拦腰被砍断,体内所有器官都被取出,嘴巴一直割开至耳朵。死时头发展开呈放射状,这是用当时好莱坞女演员维罗尼卡.莱克前一年的电影《蓝色大丽花》(The Blue Dahlia。1946)命名,故有人称它为“黑色大丽花”。(死尸直到片尾时才突如其来出现了几秒,那也是全片最恐怖的地方。) 谋杀案前面用了不短的篇幅交待片中两位男主人公,德怀特和李,他们是两名洛杉矶警员,被人称为是“火先生”和“冰先生”,一开始是警方和政府搞了一场拳击比赛,不过是为了迎合所谓B法案的噱头,拳赛是B法案的一个计划之一,这个法案通过的话可以提高警员的素质和薪金。内部设定打假拳,安排杜怀特输给李,因为警察下了很大赌注,杜莱特自己也下了注,赢了钱可以让他患精神病的父亲进入疗养院,并且顺利进入特勤小组,破大案。他和李的交情由此开始,并且卷入了李和女友凯特的生活,三个人成了密不可分的好朋友。他对凯特似乎一直就有意思,但没有言表,不过后来他俩还是勾搭上了。 李多年前曾因为线报破获一起重大银行抢案得到升官发财的机会,并且他私自吞了部分抢案里的钱。又和抢案的主要嫌疑人的女友好上了,也就是凯特。当他听说这个嫌疑犯刑满释放后,他很害怕当年的线人会告密,所以用计害死线人。由此看出李这个人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和卑鄙。他还一直想再次通过升官发财让自己拿到更多的钱,所以当后来大丽花谋杀案出现时,他积极地揽了下来,出于友情他让德怀特和他联手负责大丽花谋杀案,力图再次获得升官机会——因为这种上了头版头条的重罚案件破获以后,想不升职都难。 李到后来对大丽花案到了痴迷的状态,很大原因归咎于他的童年阴影,他的妹妹在多年前曾遭到绑票(片中有简要提及)后不知去向,为此他深感自责。妹妹和大丽花有很多相似的经历,此番,他在大丽花身上想起了自己的妹妹,这件事情造成了他的心理阴影,藉此以一种赎罪的心态去破案,以了却多年来感觉自己一直对不住妹妹的罪责。所以,当他和其他同事及上司在警务室看到大丽花生前拍摄的一卷色情片录像带时,他恼火的大吵着离开了警务室。他已经把大丽花当成了他的妹妹一样看待,并将破获此案看成是对的起妹妹的头等大事。 德怀特后来给了李一个火柴盒,火柴盒上写有一个女人的名字和电话,这个女人就是玛德琳——片中的一位蛇蝎女人,玛德琳是电影圈大鳄的女儿,李洞悉到她和大丽花之死有关联,心中又油生了贪念,遂向玛德琳的父亲勒索,这样可以得到比升官更为可观的进帐。正是因为如此,让他命丧黄泉,这个稍后再说。 而真正杀害大丽花的凶手是玛德琳的母亲——一个神经兮兮的疯婆子,当德怀特摸清线索之后,玛德琳的母亲亲口承认。片中那个和疯婆子合伙谋杀大丽花的疤瘌脸帮凶是玛德琳的生身父亲,当初那个老富翁娶玛德琳的母亲完全是因为她母亲的钱,玛德琳的母亲知道这一点之后开始和另一个人偷情——就是那个疤瘌脸,他当时还没有破相,老富翁发现此事后将他毁容,这对玛德琳的母亲打击很大,然后开始吸毒并疏远老富翁,而后心理也渐渐变得扭曲,再加上被毁容的情人又对大丽花有好感,而且大丽花和自己的女儿又相像,极度扭曲的疯婆子感觉自己的女儿对自己不忠,遂趁机将大丽花击昏后用刀子将其嘴角一直割开至耳朵致死,嘴角裂开后类似于一个小丑的小脸,玛德琳母亲的意思应该是觉得这个女人只不过是一个小丑。 而那个毁了容的情人也是心理有问题,他对死亡很感兴趣,所以即便是自己喜欢的小姑娘也能下此狠手。就连最后自己和李一起从高楼跌下时,仍是一种兴奋和刺激的表情,然后当场就挂了。 玛德琳因为知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当他知道李向富翁父亲勒索后,她就伙同妈妈的老情人也就是他的生父一起置李于死地,怎料最后自己的生父和李同归于尽,以期从高处跌落摔死。 而那个老富翁也不是什么好鸟,他在妻子变得精神错乱之后,便开始迷恋于自己的女儿,而且女儿也和他苟合(片中玛德琳的妹妹在德怀特的面前画了一幅老爸和玛德琳作爱的图画)。这个玛德琳是一个双性恋,他也和大丽花上过床,这是他和杜莱特睡觉时亲口告诉他的。杜莱特原本就是在查案时邂逅的玛德琳,他和玛德琳也只是纯肉体上以及破案线索上的关系。 如此看来,整部电影里面所有人都有缺陷。导演从一开始就试图让观众了解,玛德琳一家都是怪人。德怀特第一次登门时,摄影机采用第一人称手法,这是导演招牌式的表现手法之一,让观众亲眼感受到一家人的怪异,每个人的眼神都很诡异,老富翁诡异的笑,玛德琳妈妈神经兮兮的表情还有那个天真的略显幼稚的妹妹。 其实这么看来故事并不复杂,但是被德.帕尔玛拍出来却显得混乱无章,倘若你了解之后又觉得非常简单。也许这本书架构过于庞大,导演只表现在两个小时的剧情安排下,难免要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剩下的虽是精华部分,但却没有了养分。 德.帕尔玛这次用了一个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惯用的“麦骨芬”方式引领故事,就是一个事物而并非让它存在于银幕前,只是让你知道有这么一个事物。“黑色大丽花”的真人载体并没有出现,演员扮演的黑色大丽花伊丽莎白.肖特金在影片中的几卷胶片和录像带中出现,再有就是死尸和回忆部分。这个女演员扮演的角色虽然是影片的主题和片名,但只不过是个幌子,是个形式。正如希区柯克的《三十九级台阶》中的“39级台阶”一样。扮演大丽花的女演员意外地发现竟是阿托姆.伊高安(Atom Egoyan)《色情酒店》(Exotica ,1994)的女主角!值得一提的是黑色大丽花试镜的片断,里面他和试镜导演对话,而这个试镜导演的话外音正是布莱恩.德.帕尔玛,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就听出来了。

 2 ) 向冷硬派硬汉侦探小说致敬

看《黑色大丽花》,仿若进入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叙事风格,例如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甚至三十九级台阶带来的感觉。冰先生和火先生,两位好基友好侦探,他们带着礼帽的样子、他们击倒并带走犯人的时候,确实是刚硬气质由内而外的。
啊哈,典型意义上的探警,就像是从一度崛起的冷硬派侦探小说中走出来的人物,他们头戴礼帽、他们身手敏捷、他们吃苦耐劳。他们不是神经质的艾勒里或者措辞上不讨喜的波洛,他们有体格也有头脑,相比于坐在房间里摆弄机关和大段大段华丽丽的推理,他们走街串巷,在高大建筑物的遮蔽后、在狭窄却灯光暧昧的巷子里、在空旷大厅摇曳的吊灯下,还有那汽车旅馆和小酒吧,“喝一点儿波本会缓解所有的事情”。
从《邮差总按两次铃》到《黑暗之刺》,如此赤裸地把犯罪呈献给我们看,是冷硬派侦探小说风格简洁粗放且直奔主题的可爱之处,一如《黑色大丽花》的叙事也是如此。
这儿有悬疑、有差点儿就猜不透的情节,但他们是丝毫不遮遮掩掩的犯罪,够纪实也够冲击。推理的过程带着一路风尘劳顿与一路痛苦,丝毫不炫酷可是真实。真相却是如此不留情面,可惜人们总是自以为他们是唯一有秘密的那一个。
我迄今为止还记得黑白的情色镜头中的大丽花眼中噙着的泪水,那一刻仿佛什么都是灰的,体格健硕菱角分明的侦探是灰色的、所有的秘密是灰色的、连新年的舞会也是灰色的——那最幸福的灰色的时刻。
总体而言,觉得这部电影的叙事还是偏零碎,也许那团迷雾单纯从情节和叙事的层面上来讲没有困住我,但是氛围的营造却是很好的,那压抑的灰色和瞬间到达顶点的歇斯底里。还有那眼瞅着就步步迫近的危险和深深的无能为力,那最深切的绝望而又着急的感觉来自于走近的黑影,这是肾上腺素分泌的顶点,也是冷硬派动人心魄的地方。加一点刺激和喝一点儿波本一样,是在日常中烙下一点儿难以忘记。

 3 ) 与其让大牌在缩水中木讷,不如不拍

1,惊叹如今DB的速率。俄国来的版子大都很清楚,但巨大的问题在于翻译很蹩脚。低级错误到了简直让旁人看不懂。因为本片中的重要剧情大都是口白、乃至呢喃般的音量中出现的。

2,因为我读完了此书,所以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改编的结果。我的结论是:为了把巨量的信息塞入商业片的时限里,删减了太多重要的、曲折的、见人心的内容,这个故事里本该有警界黑幕、3-4宗重大案件的纠结、战后好莱坞的茫然、心理移情、恋尸癖等等复杂的内容,如今却简化为了一宗缩水大丽花的删节版。
试问,如果观众不明白大丽花为何让人又爱又恨、社会舆论究竟如何表态、大丽花生前的悲凉。。。那又怎么能明白镜头里那个仅有黑白色的女人为何打动了主人公的心?为何让他的命运有所改变?总之,这一切在电影里成了大牌CAST的僵化表演。

3,我并非是冲着可能有的变态、恐怖、血腥而去的。在一部高成本的大片中夸大不良视觉可能会让人觉得低级。但恰恰是这种保留,使得这个案件的骇人程度缩减、并丧失了震惊的力度。在这个问题上,假装让镜头善良纯真,就像是一种道貌岸然。但反过来说,这个故事的根基本来就不该在变态手法上。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社会事件,作者则将其压力浓缩在冰火先生这两位身上加以精华式的诠释,并利用他们警察的身份,将案件厘清。所以,对这两个男人的塑造显然是最关键的。但遗憾的是,对‘李’这位火先生的塑造简直苍白空洞之极。既无书中他对幼年妹妹失踪的高痛情节,还简单地制造了他的死因(书中的他是死于墨西哥)。而冰先生‘巴奇’呢,他是个复杂的人,略带怯懦,渴望情感,却难以自控,是个故事中的线索性人物,因为他总是被人牵着走,最后才有所爆发,变成关键的破案人。剧情中简化了的他做爱时的臆想、他面对墨西哥李尸体的荒凉。。。简化了一切,只想把他变成一个忧郁的好警察。在我看来,影片开头他和父亲那段对手戏也完全可以简化了,因为甚至没有后文!

4,这个故事中的大丽花是关键人物。一个死得离奇的女人在死后引来轩然大波,书中曾写,不少人前来自首,不少男人被牵扯进去,拨开她的秘密,等于拨开好莱坞的一片男女混账、一个凄惨而可笑的明星梦。小说中是通过各种途径,让巴奇一点一点拼凑大丽花贝蒂死前一天的行踪,从而找出可疑点。但在这部电影里,这些和大牌明星无关的背景都不见了。令人叹息。毕竟,一个精彩的故事需要让人头昏目眩,再给出惊人的真相,而只有蹩脚的电影才会在对脸孔的执着中忘记故事的初衷。

5,我的建议是,应该去看书。但如果你对美国40年代末的场景、有腔调的装扮感觉生疏,倒也可以看看电影,作为视觉上的补充。

 4 ) 果然是悬疑

必须承认的是,一遍下来我没看懂这部片子。即使是到最后真相揭晓,那些繁杂的关系琐碎的细节拗口的人名相似的脸孔依然搞的我稀里糊涂。我甚至还有点无法相信真相就这么出现了。仿佛还有什么躲在阴影里窥视着,嘲弄着这些可怜的人们。

听说大卫芬奇曾想接拍这部片子。这么一看,的确很有点七宗罪的感觉在里头,但是悬疑的氛围却更加浓重。导演功力很高,绝不在大卫芬奇之下。“属于仰望未来的经典”——有评论这么说。顶一个。

 5 ) 小人物命运的悲哀之感气若游丝

        好电影不会湮灭,无论怎样的挫折、诋毁,总会有绽放光彩的时候。线索众多,人物庞杂,事件交叉,节奏冗长,语言一般。忠于原著。

 6 ) 《黑色大丽花》:也许是属于未来的经典

1引言(或是定位)
      这是今年我看过的最扑朔迷离的电影,雾水满头,晕眩斥眼。几次观看,仍有不少疑点;几番掂量,还是要把它列入未来的经典——也许不见容于当世,数年后必荣耀于影史。这是因为,它的繁复走在了观影者的前面,必然要经过无数好事者搜肠刮肚地解析、辩驳、评定,才能显露真面目,释放大智慧。
      布赖恩•德•帕尔玛用这样一部影片悟道成仙,惟“玛”首是瞻之辈如我者也借此片完成了对偶像由崇拜到仰望的转变。
      闲言少叙,先来抛砖。

2关于影片的扑朔迷离的“他妈的”故事
      讲述《黑色大丽花》的情节一定会吃力不讨好,这个改编自畅销小说的故事把原著中的铺垫几近省略,又在影片中故意隐藏了巨多细节,将几宗案件散乱铺陈、游移交叠,逼得观者如我直想抓狂。如果谁写这个片子的影评却对情节略去不说,那一定是偷懒加蒙事。还好,影评最重要的操守即是对电影情节的点到即止,那么在这里不妨略约说下我的肤浅的认知。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各位先看电影,以免失掉了独自“侦破”的乐趣。
      影片设置了两个男主人公:布奇、李;三个女主人公:凯特、玛丽莲、伊丽莎白•肖特(即黑色大丽花),其中除了肖特外,两对男女互有暧昧迷离的情爱与仇恨纠葛。
      布奇作为警界后进,通过在拳赛中故意输给李而获得了晋级成为李的搭档的机会,以及李的信任——当然这只是开头时布奇的想当然。凯特是李的女友,两人之间的关系同样扑朔迷离,而凯特明显对布奇有很大的好感。
      这对搭档接手了一宗连环奸杀案,这是影片中的第一案。案犯是一个名叫纳什的家伙,已屡次狡猾地逃出警方的抓捕。在一次埋伏纳什的行动中,李射杀了一名被监视的疑犯,理由是保护在他身旁有些心不在焉的布奇,布奇至此只有感激的份。但这个瘦高白人并非纳什,而是另有其人。
      埋伏现场的枪战刚刚结束,在街边不远处传来了一个妇人的号啕,肖特的尸体就在附近被发现。这是影片中的第二案——黑色大丽花案,也是其中的主案。在侦办大丽花案的过程中,布奇通过线索辗转找到了玛德莲,一个与大丽花十分相像的富家女。两人在相互试探中竟而产生了情愫,事实上,这只是玛德莲稳住布奇的故意引诱而已。
      而此时的李正为又一宗案件焦头烂额,即将出狱的一宗抢劫银行案的主犯鲍比•杜温让李和凯特陷入了惶恐之中,这是本片的第三案。
      至此,影片中的三起案件全部引出,三者并没有在案情上产生交集,却在特殊的地点和时间,以及办案人李上两两重叠在一起。扑朔迷离的气氛愈发浓郁。
      影片的视角自始至终以布奇为主线,此时,李隐藏在镜头后的举动正一点一点地暴露出来,原来李才是这幕大戏的真实主角。黑道上的博比•杜温与白道上的李相互勾结,博比负责走私、贩毒、抢劫银行,李负责消罪、灭口、摆平警界。犯事的博比受到李的要挟,只好给李一笔钱(最后被布奇在凯特家的下水道中发现),并借机占有了博比的女人、曾经的妓女——凯特。博比的提前出狱让李和凯特都感到恐慌。李要先下手为强,之前在埋伏抓捕纳什(第一案)的现场射杀的那个瘦高白人,正是知晓李与博比阴谋的唯一证人(第三案),而李当时所谓的救布奇一命,不过是为他开枪杀人找到了充分的理由,布奇却不明所以地为李做了假证。
      布奇越是觉得玛德莲的举止疑点重重,越是对她的媚惑无法抗拒。而事实上,布奇与凯特也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只是碍于对李的愧疚,无法把一切言明,于是只好在玛丽莲那里寻求解脱。玛丽莲,这个蛇蝎般的女人是好莱坞富豪的宠女,也是一个标准的荡妇。她的身世之复杂也许是她堕落的原因。她的母亲拉默娜与她名义上的父亲艾米特的婚姻不过是艾米特贪图钱财、晋身好莱坞权贵的阶梯而已,情感因受骗而空虚的拉默娜终于和艾米特的合伙人、导演乔治私通奸情,并生下了玛丽莲。
      直至玛丽莲长大成人,艾米特才从相貌上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他要报复。他先是借车祸使乔治毁容,然后又一拍即合般与玛丽莲产生了无法表述的暧昧之情,这一切让拉默娜彻底成了精神失常的疯婆子。
      艾米特找来貌似玛丽莲的女演员肖特,也就是黑色大丽花。他要用这种方式来刺激与惩罚疯婆子和乔治。作为导演的乔治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镜中渐渐对肖特产生了情欲,在女同性恋题材的色情片断中,肖特的眼神里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忧愁,她是预感到了什么?布奇在影像中一次又一次地揣度着。
      而此时李已将纳什独自击毙,事实上,他与纳什之间同样有着不可告人的猫腻,从大丽花案中抽身而来的布奇怒不可遏,因为李的举动不仅有贪功的嫌疑,而且也阻断了布奇对纳什案的继续探查。(此时第一案算是结案,说实话我也没弄清楚这段。)
      终于,疯婆子无法忍受艾米特和玛丽莲对于乔治和自己的戏弄,更受不了乔治的背叛,就在他想要强暴肖特的时候,举起了手中的棒球棒,可怜的肖特一命呜呼。
      鲍比•杜温终于出狱了,李跟踪他来到一座大厦,与此同时,玛丽莲和乔治也同样跟踪着李。原来,李通过布奇的火柴盒知晓了玛丽莲的地址、身份,便提前一步找到艾米特和玛丽莲,威胁要钱并占有了玛丽莲,真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渣,好在玛丽莲也不是什么好鸟。布奇也赶到了大厦,结局是李杀死了鲍比,玛丽莲杀死了李,李与乔治同归于尽。
      布奇找到玛丽莲,揭穿真相,并一枪将她射穿。布奇回到凯特身边,在这个曾经的妓女身上终于找到了安宁。

3关于影片的迷人的技巧
      终于可以不去管那些劳什子情节了,让我们在德•帕尔玛的影像世界里放肆一下。
      首先,这种着实考验观者耐性的、将所有细节隐藏在影像之后的做法,在看懂影片后会让人大呼过瘾。布奇作为台面上的主角,起着牵引剧情的作用,但真相的发展脉络却隐藏在不为观者所见的李的行动上,这种故意设置的障碍给观影增加了难度,也增填了乐趣。
      再有,影片中戏中戏的设置巧妙、聪明让人赞叹。与其说是戏中戏,不如说是影中影,因为几个片断更像是影像而非戏剧,但这种处理对于观者更好地理解大丽花案提供了感同身受、真实可信的不二之选。
      还要说说德•帕尔玛的镜头。这部影片的运镜可以用隐忍来形容,非常的淡定,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这怎么能叫惊悚片,但在平静中运行的张力却给观者以强烈的吸引。几处典型的象征性镜头也很到位,比如叨啄尸体的乌鸦,虽然用意鲜明却不唐突。
      影片数度出现让人不适的惊恐镜头,如被断成两截的裸尸、用刀划破的嘴角,都是挑战视觉极限的镜头,但在德•帕尔玛简洁、细致的画面里,观者的不适会被光影、色彩、运动所共同营造的氛围化解,形成一种冷静的诗意,淡定却冻彻内心。至于两个案件交汇时运用的长镜头,更是娴熟大气,跳脱了炫技的无聊,很好地表现了世事中偶然与必然的微妙关系。
      舒缓悠扬的配乐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影片的意旨,马克•艾沙姆的音乐在若有似无之间给影片以巨大的力量,不哗众取宠,也不故作深沉,精干异常。
      这一切都是经典的必然。

4关于影片表演的简略看法
      乔什•哈奈特从未献上过如此精湛的表演,《珍珠港》《罪恶之城》《禁欲40天》时的他不过是个略有偶像气质的毛头小子,但在此片中,他将布奇由混沌到清醒的生活状态完美地展示出来,而且在结尾处完成了可信的对于人物内心的救赎。
      阿伦•艾克哈特是影片隐藏在暗处的灵魂人物,阿伦的表演让李这个表面中正果敢、内心贪婪险恶的人有了十成的可信性,单此一点就值得赞赏。
      相较于斯嘉丽•约翰逊、希拉里•斯万克这两个大牌,米娅•科什纳饰演的黑色大丽花肖特更让人激赏。虽然只是出现在几段影中影当中,但每一次情绪的转变都让观者为之震撼,也许是黑白质感的表达力更凸现了人物的魅力。
      当然,约翰逊、斯万克也都很好地完成了人物的刻画,只是相较于她们的名气和才气,会觉得这只是理所当然。

5总结(或是展望)
      对于德•帕尔玛的喜爱实在是无需赘述了,他的所有的片子都是我的钟爱。到了这一部,我看到了他的蜕变。以前,无论是玩暴力,还是玩悬念,帕尔玛都是个中高手,甚至形成了独特的“帕”氏风格。但这部改编自畅销书的影片达到了表达与表现的平衡,将故事和叙事方式、手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有了一种帕氏影片中鲜见的韵味和张力,并具备了成为日后经典的可能。
      诚然,会有太多的人认为这是一部繁复的、做作的、虚妄的、甚至是倒退的影片,但我更坚信这是对经典解读的初始阶段,一切,会在厘清表面的纠缠后回复它本该出现的位置,至少在此刻,我对此深信不疑。

6无奈也无用的抱怨
      怎么说,没得说。虽然我是等到影片下画数月后,等到创佳出了1区简9才买来观看的,但碟片中令人发指的中文翻译仍然出乎我的意料。别的片子也就罢了,这样一个需要靠对白、旁白来理解内容的影片,大段的漏译、错译对我这样英语够烂的人不啻是下了闭门羹。可怜我拿着英语字典逐字逐句地想要弄明白几个关键处的寒酸样,一会发誓一定要学好英语,一会咬牙切齿骂碟商缺少盗亦有道的精神,最后却只好妥协,妄想老天见怜再等个3区港版,抑或1区何时出新版再洗,中国影迷之不易可见一斑。不说了,好电影不会湮灭,无论怎样的挫折、诋毁,总会有绽放光彩的时候。

 短评

同为洛城四部曲,抛开视听层面,单谈文本改编,《洛城机密》更优。本片叙事意味不明,铺陈却没能厘清线索,拎出主线,导致情节冗繁,节奏失效。

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这竟是真实故事:明星梦的少女,吞赃款的条子,变态富豪,纵欲千金,皮条客,检查官,互相撕扯中掀出杀人迷局的真凶:一段有关雨果《笑面人》的陈年情史。看完此片再度凝视“hollywood”的大幅璀璨招牌,似乎看到了上空盘旋着吃人不吐骨头的巨大黑色漩涡。

11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他们居然说希拉里斯万克像黑色大丽花

16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同觉得大丽花是政权腐败下的牺牲者,但是这部电影实在太糟糕。

19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较差

『洛城机密』的高素质~~~~

23分钟前
  • 王斯王
  • 推荐

http://www.66ys.cc/bd/20130301/24912.htm

26分钟前
  • 南团
  • 较差

友情提示:单身女士谢绝深夜观看

28分钟前
  • 大猫
  • 较差

特别不理解为什么很多电影儿里的凶杀案都设定凶手要留下相同的符号或是画面。。。他们是傻逼吗,是佐罗吗,是看豆瓣电影后的mark吗?!另外这位男主角真心很牛逼,他无需去侦破案件只用找女人打炮儿就可以发现线索了,真的很先进呢亲。

33分钟前
  • 一枚苏热姑娘。
  • 还行

被殺害的蕭特從來沒有涉足色情行業。這都是赫斯特報業集團製造的謠言。

37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黑色大丽花》之于布莱恩德帕尔玛就像《十二宫》之于大卫芬奇,都是被严重低估的惊悚悬疑类型片佳作。一个电影讲了三个案件,三案并进又互有交叉,剧情繁复信息量巨大,可见布氏叙事和掌控节奏的能力有多厉害。第21分钟处用一个长镜就讲述两个案件,牛逼极了,堪称神来之笔。

39分钟前
  • Don't Panic!
  • 力荐

叙述太乏味了,以至于看的时候一直昏昏欲睡。导演对悬疑的铺垫乏善可陈,演员都是来走场的。

42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B+】说实在的,帕尔玛的镜头功底我都不想再夸了,“无懈可击”四个字我已经说腻了。裂焦镜头、推拉视点、划像转场、第一人称、B级情色、迷影情结,以及第21分钟处那个精致的长镜头(帕尔玛对于长镜头的选择和执行也是最顶级的),他将一切作者元素(除了分屏)融入到他最擅长的黑色悬疑类型中,迸发出无穷格调。当然,最可惜的永远是文本,这也是帕尔玛一贯的通病了,只不过在《黑色大丽花》里暴露的特别明显:线索繁杂,人物众多,却无一深刻。精美的摄影、灯光与布局也只是过场,故事宛如牛皮筋一般在帕尔玛的手中越扯越没劲。所以真正可惜的部分在于,如果文本结构优化或是影片时长更加充裕的话,那本片最终所呈现出来的质量,是绝对不会逊于《十二宫》和《唐人街》的。

47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不好玩。

48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一场对著名罪案的另类想象,也许只是子虚乌有捕风捉影,但观众不难感受到米国梦的空虚冰冷。大丽花如同所有做明星梦的美国女孩一样,可结局却异常绝望残酷,都是她的错吗?病态的社会里有太美的梦有时是危险的,她的死像是一记响亮耳光,打在伪善社会的脸上,而凶手至今不知所踪像一个隐喻,告诉人们正义可能比罪恶更脆弱不堪。

51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刚看见尸体时还真吓了我一跳。

55分钟前
  • danyboy
  • 推荐

值得一看,仿古仿得很是那么回事。我爱斯嘉丽约翰逊,她很美。

60分钟前
  • Arch-Murder
  • 推荐

说实话,没有看太懂

1小时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4.5,结局不讨好,Hilary Swank偶滴女神!!!拜倒

1小时前
  • GOGO Dr.Gore
  • 力荐

帕尔玛比较失败的作品,演员的演技也是一个问题。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我想,德·帕尔玛应该获得比当前略高一些的地位。

1小时前
  • 小易甫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