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之地,从历史与人文中寻找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变化,探寻我们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似乎随着人类生活、科技的进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冲突性也越来越强,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好像也越来越困难,但是,这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步,也是作为自然的宠儿必须承担的责任。
野牦牛是西藏荒野的精灵和力量的化身,很久以前,我们的祖辈靠他们走上了高原,现在我们又该如何面对他们?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广阔,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就越来越狭窄,纪录片中野牦牛对牧民的影响,与其说是野牦牛的闯入,更应当是野牦牛的回归;人类得到了自然的馈赠,也回馈给了自然许多,也许当我们弄清自然是如何运转后,会给自然带来许多有益的变化,但是显然,我们也带来了许多的破坏,自然对我们的约束力越来越小,我们对其他自然的孩子(其他种群)带来的破坏却越来越大,人类的发展是如此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改造性也越来越强,而原始的自然生态形成稳态的过程却是缓慢的,因此我们发展必然急剧的影响自然。从现在的事实来看,我们带来的影响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实在太快,破坏性也实在太强,既然这些影响必然会发生,那让这种影响的破坏性更小一些也是我们施与者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是一个难题,但我们必须探讨;
荒野生存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谁也不可阻抗。但人类作为超越其他种族发展的一个群体,我们面对的是超越这种底层逻辑的复杂关系。人类必须发展,但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最终还是要作用到人类自己身上,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当人们短视个中关系时,便会造成无穷无尽的灾难。我们必须跳出一心求发展的逻辑,找寻新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也许发展会慢一些,但的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我是一个喜欢看自然纪录片的人,也是一个喜欢将各种动植物拟人化的人;这种拟人化的行为,恰恰是我们超越了其他种族的证明。我们通常认为我们的情绪是超越了其他任何生物的,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的确是如此,但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我们与其他生物间的情感,也应当当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看待,这种情感是复杂的。我们对牠们有着源自血脉的崇拜,也有着来自强者的悲悯,更有着相互冲突的憎恨,从牦牛昆仑的眼神和被交易的小牛的血液中我分明看出牠对我们也是充斥着各种情感,也有不屈,也有悲悯,也有憎恨;也许很多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和牠们共情,也许终有一天,我们还会像我们的祖先一样,需要靠牠们站立在自然界的疾风骤雨中;
或许是时间太久以至于很多细节忘记了,但随着上线它们一点一点又浮现出现,碎碎念一些当作小作文。
那天导演说还要鸣谢一个朋友,才想起来这个片子最初的动念不晚于2017年,但也有朋友说更早。
恩,所以为什么会有这样一部片子?在很多纷杂的信息里,我想起了最初的一个小细节。
有一天我三岁的女儿看BBC的纪录片,考虑到她语言文字视听能力都还有限,我随意选择了英文版,我想就让她看看画面听听声儿就好了。
没想到,她在看到“珊瑚白化”的故事时,哭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又伤心又感动。
那部片子是我们行业最好的系列内容,由著名电视人大卫爱登堡爵士主持。作为从业者,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拍这么难的题材。
但女儿触动了我。我跟导演很多次聊起,有没有可能尝试拍摄自然题材的纪录片。
那时候,他很想拍摄大象的故事(此处又忘记了为什么)。
如导演所说,无知者无畏。在很多次无畏的探讨中,我们逐步清晰了方向和决心,并得到平台的支持。
我们要围绕亚洲象、白海豚、东北虎、野牦牛这四个中国旗舰生物来拍一部纪录片。
这个决心和开始都是懵懂的。
导演认为它们的共同点是,它们身上都有着人类赋予他们的神性,这代表曾经一度我们与动物、与自然、与未知沟通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在漫长的发展、进步过程中,被逐渐忽视和遗忘了。
人类成为了主宰?而我们是无所不能的,是全知的吗?
因此我们把这个系列取名为《众神之地》。希望藉由拍摄这四种生物和他们的生境来思考现状,探讨未来。
此后,我们进入一段“不了解、找不到、拍不着”如同黑洞般的旅程......
直到有一天《荒野上的轮回》露出第一缕曙光......
昨天片子上线后,朋友们纷纷发来贺电。
其中比较令我感动的有两点:
1,是朋友家的小朋友门也看懂了表示喜欢等不及下周。我的初衷得到了最佳回应。
2,竟然有只猫也静静的看了20分钟以上~
更多碎碎念待续。先感恩所有人,致敬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朋友!
区别于bbc纯粹的自然科普,众神之地很多的是人与自然的结合,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的中国式浪漫。
画面大气蓬勃,广角俯视镜头和特写镜头的互相穿插,无论是镜头质量还是色彩都属上乘。
牦牛的故事内容更是非常丰富,无论是野牦牛与人类对家牛群的竞争,野牦牛和人类的合作,人类短暂照顾掉队的小野牦牛,还是牦牛在藏语文化中的图腾含义都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说明,令人印象深刻。
早前也有看过一些人与自然为主题的纪录片,但没有哪一个能这么打动我。
作为一个感性多于理性的文科生,比起BBC、CCTV频道那种冷峻、客观向观众输出大量知识点和数据的风格,这部纪录片所传达出的温情与怜悯更打动我,这些年一直有在救助流浪动物,因此我也深信万物有灵。
一共四集,几乎每一集都有泪点,特别第一集牦牛故事线泪点更是密集,野牦牛与牧场主的冲突、小牦牛之死、母牦牛离家去找被卖的小牦牛...几乎每一幕都精准的踩在我的泪点雷达上,真的是哭的停不下来,众生都太苦了,怎么能这么苦啊。
片中的山民信奉山神,敬畏大自然敬畏动物,他们认为野牦牛是山神的家畜。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一种最淳朴的信仰。自然一直是强大而浩瀚的 ,无论人还是动物都是渺渺沧海中的一粟,自然这个大环境其实就是广义上的山神,它护佑着每一个生物,但却对终生之苦无能为力,因而山神创造了人类,由人代替山神去怜悯这些野生动物 。
怜悯,是本纪录片一直在传达的主要感情节奏, 纪录片中的每一集,都有那么一伙人在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努力,在尝试救助动物却屡屡失败时的手足无措、在感受到生命的呼吸与心跳的欣慰与欢笑...
动物是一面镜子,它是我们窥探自然界的窗口,也是人类与大自然的链接,它同人类同所有的生物一样,也有情感与需求,也都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看这部纪录片的意义,如导演所说:“没看过不会有损失,但看了之后,会对野生动物多一些了解,也许人的生命就会开阔一点,原来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中要大一些,丰富一点。”
野牦牛VS家牦牛:1、体型大一倍。2、野牛角有弧度。3、野牦牛生长在高山上。4、野牦牛的体质更好些。
从寻找野牦牛修复面具到野牦牛被赶下山交配而进入家牛群再到保护站养着小野牦牛。处处彰显着人与自然与山神的相处之道。
但想想,野牦牛为何会下山?是气候变暖还是高山不再适合居住还是母牛变少竞争变激烈?野牦牛的后代回归荒原后会不会带去疾病?
无从知晓,我们能知道的只是因为野牦牛下山,与家牦牛交配后生下的小牛体质更好,价钱更高,牧民们生活更好,但随之而来的苦恼,家牛不再那么温顺不再那么好管理。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保护这个环境,好好维持生态平衡。
高原野牦牛,白海豚,西双版纳的亚洲象,东北虎/西伯利亚虎。那只被交易的牦牛由于受到野牦牛昆仑的影响最后竟然挣扎反抗自杀了的结局和画面真的让我感到很意外,对啊究竟谁才是主人呢,智达和野牦牛,那只走丢的小牦牛被巡视员们收养过冬也很暖,也很理智地把它再次送回它的部队,因为那才是它属于的地方,粉红色的回忆也很精彩,又涨知识了,竟然越老颜色越褪去,只是最后没有方向地游走死在淡水也很让人难过,生存环境也受到挑战,白海豚怀胎要一年啊且为一胎,大象家族也超棒,大家伙,聪明,和老虎比起毕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相对来说让人类还更易靠近,去看望老三的时候我泪目了,东北虎十月让我们的东北更富生机,从上一个虎年到今年的又一个虎年,从秋天的十月到来年春天,以及东北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其他生命,这片土地对她十月而言还是一片适宜生活定居的土地和环境,动物无国界,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来串门或者定居,还有北朝鲜也是他们的适宜地,一山果然不容二虎啊,除非一公一母,然而老虎毕竟是老虎,森林之王,严肃凶猛,就连十月和白山显然也是一点都不腻歪的,平日里依旧各自生活,各司其职,雄虎寻找拓展领地,雌虎独自养育后代。
我想躺在雪山下,草原上,躺在众神庇佑的高原里。
看到一条有趣的评论:“也许小牛回到荒野之后,有一天一个倒霉的牧民会遇见一头庞然巨兽,冲过来舔他耳朵。”
昆仑和断角的眼神对比太强烈,一个神性,一个天真。看弹幕说“人类是大自然的反派”,但人类也能带着小牦牛跑步晨练,给它凑钱买牛奶过冬。万物归一,记得对生命保持敬畏。
小野牦牛跟着人们跑步的样子可爱透了!!
拍摄四年疫情三年,尽力了,自己很喜欢
治愈、感动 又心堵无奈,正如小野牦牛在卡车上死去后,牧民在吉他声中的忏悔,或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
九点几分也太高了吧……总觉得是人类在过度解读,强行赋予各种行为意义自我感动,生态环境越来越差不就是因为人类活动太多了
极佳的立意。在人逐渐征服自然后,人类社会曾经对神性的推崇已消失大半。我们不仅像现代故事里的文明人,更像失去野性的牦牛。
因为小鹿姐姐来看这部纪录片,第一集看到巡护员和小野牦牛一起跑步晨练的画面,泪流满面。万物有灵,神即众生T.T
想为这部国产优质纪录片贡献第一次豆瓣评论,真的很棒,不论是bgm还是运镜,学习一天戴上耳机享受这部纪录片,真的太放松了!
没有上帝视角,也没有帧帧可做桌面的唯美镜头,但能强烈地感受到,一部中国野生动物纪录片与西方纯自然纪录片的不同:生态的交融。不过分拟人某一个物种,不把生态链上的其他物种仅仅当做毫无感情的食物或者随时来犯的敌人,而是强调共生。头上三尺有神明,众神之地,众生平等。
强烈推荐,里面有很多帧画面都可以当壁纸的那种美,特别治愈,简直是国产纪录片之光,配乐超好听。盘白也非常的厉害,台词功底太牛逼了,千万不要遗漏片尾的简笔画。万物皆有灵,人与自然共存。第一集野牦牛宝宝的眼睛太纯洁干净了。第二集的白海豚看了让人泪目。第三集大象国王为了族群的延续主动放弃权利,震撼人心。万物有灵。每一个经过自然之手点化过的物种,都是存留于世的神迹。第四集山神归来,欢迎野生东北虎回家。生命的力量,感谢节目组,感谢所有的工作人员
有点bbc nhk那味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看的想哭,人类的强大已经不可逆转,但自然也在寻找和我们共处的和谐之道。从来不只有我们在亲近自然,大自然和这些带有神性的动物在用更博大的胸怀接纳包容我们啊!
昨晚发现《众神之地》豆瓣已经开分了,高达9.4分,就4集而已,于是今天就去观看了。—— 第1集 荒野上的轮回:喜欢小野牦牛和无人区巡护员一起生活的片段,有时感觉它可爱得像只大狗;第2集 粉红色的回忆:海豚是我从小到大偏爱的动物之一!「每一只死亡的海豚都会被大海送回陆地」?对此表示怀疑;第3集 寻找故土:记得此前有看到关于人象冲突的新闻,这一集算是让我有了更多的了解;第4集 山神归来:东北虎不易拍摄,相关影像较少,不时跑题讲述其它内容……使得整体感觉有些散乱拼凑。—— 看了导演曾海若写的那篇《众神与众人》,想说:作为无神论的动物纪录片爱好者,看到这部国产的“人与自然”题材纪录片《众神之地》还是有些惊喜的,不过其片名、部分解说词内容等还是限制了我个人的喜爱满意程度。
做的第一个作品终于播出了,5星给自己鼓励一下。
观看过程极像做了一场精神瑜伽。知道有多艰难,所以更知道有多可贵。
个人不喜欢过度拟人、太多情绪的自然纪录片。但是能做到关注和记录就已经很好了,希望今后能越来越好。也希望我们看完这类纪录片之后萌生的是敬意,而不是“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看”的好奇。
第一集小牛的眼睛湿淋淋的,昆仑真的好有神性。8.1更新每个生物都好像神迹,看到粉红色的老白重回海域,真的觉得他们好美。看到岩鹭艰难觅食,被螺旋桨绞断尾巴的海豚妈妈和尚未出世的小海豚,真的会觉得地球不需要人类……
HDR 杜比全景声太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