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迷藏》是一部只有22分钟的短篇电影,但所获得的观影乐趣一点不比时长一百多分钟的《禁闭岛》《机械师》等电影逊色。20分钟的片时间内,几乎每一篇章节都包含有推动剧情的伏笔和暗喻。出于商业的诉求,导演自然必须要让观众明白罪案的始末和结局,但要透彻了解一桩刑事案件,仅仅有事发始末是不够的,案例背后的作案动机和动因,才是了解案情的关键。读懂《衣柜迷藏》里的哑谜,看穿整个案例背后的玄机,是此类电影的观影最大乐趣。
电影叫《衣柜迷藏》,看完影片相信很多观众都会有这些疑问:衣柜里到底藏了什么?这跟捉迷藏又有啥关系?我的问题则是:衣柜里发生了什么?他们到底捉迷藏了没有?按电影里的叙述,阿伦和托尼在玩的游戏其实一直是真心话大挑战,捉迷藏难道是一个幌子么?
影片里还有很多不明所以的细节,阿伦为什么要在教室里撒尿?为什么把自己关在衣柜里?为什么要扎破印有托尼头像的牛奶盒子?为什么会对养父母把衣柜搬离卧室而感到愤怒?为什么幻觉中托尼在阿伦的下铺等等。这些细节无疑是透视阿伦心理状况的镜子,问题是,这些细节代表了什么?
有一个细节强烈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在课堂里,在阿伦幻觉中,托尼从桌子的抽屉里伸出双手,在阿伦的两腿间刨铅笔!我立马想到了弗洛伊德曾分析过的一个叫“恐马症”的案例。铅笔在这种场景中代表了阿伦的性器,铅笔被刨削,这不是在说阿伦有“阉割焦虑”么?
得先解释一下“阉割焦虑”。阉割焦虑是孩子很常见的一个心理问题,是自我身份形成过程中,对长辈惩戒的一种恐惧。一般认为是孩子为了克服恐惧而顺从长者的意志,假如长者的意志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那么,“超我”(即个人的道德体系)就会从此时开始形成。正常情况下阉割焦虑的客体对象是父亲或母亲,而阿伦的阉割焦虑的客体对象却是托尼,这是怎么回事?
阉割焦虑产生的时期一般是孩子的性蕾期,这时孩子开始对同性和异性的性器产生兴趣,性欲的客体对象也会转移为自身的性器或父母的身体。期间要是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性蕾期一般会在7、8岁左右就发展为潜伏期,潜伏期这一时期孩子不再产生性的兴趣,直至随生理成熟发展为异性期。而在性蕾期假如得不到父母的合理引导,孩子没有因为阉割焦虑而产生“超我”去克制对自身性器的兴趣,那么导致的后果可能会相当严重,同性恋和很多变态心理的形成,都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阿伦的养父母无疑是对这个内向的养子缺少足够的关怀爱护,而影片里的阿伦明显正处在骚动的性蕾期,对性器的好奇令他对继父的身体产生了异常的兴趣。电影花了不少篇幅阐述了阿伦的这一心理变化,但这个片段,对整个故事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阿伦详细提到了自己对继父身体的兴趣,是一次在和心理医生的首次对话中透露的。阿伦基于种种原因,他不可能得到养父母健康的引导。在他的回忆里,他某一天忽然不再对继父的身体产生幻想了,是性蕾期消失了吗?不,他的幻想客体从继父转移到教师身上了!心理医生这时候终止了对话,因为她已经立即知道阿伦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和解决,已经产生了“认同危机”,她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不过可惜她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因为继续追溯下去,有可能你会发现一个更可怕的结果——当下阿伦的性欲客体是谁?会是托尼吗?
托尼是阿伦最好的朋友,甚至不仅仅是朋友。阿伦对托尼产生了阉割焦虑,也就是说托尼某种意义上充当了阿伦父亲或长辈的角色。阿伦曾亲口说过继父“不是他真正的父亲”这种话,也就是说他并没有认可继父父亲的身份。而托尼曾对阿伦严厉的施加禁闭等惩戒手段,而托尼面对这种惩戒表现出服从态度,而对托尼的优秀更是表现出崇拜的姿态,可以认为,托尼除了是阿伦的最好朋友,也是阿伦心中投射的父亲形象。在性蕾期孩子会因为身体的缘故对父母产生占有欲,从而形成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阿伦假如最后把性欲的客体转移到托尼这个父亲投射客体之上,正好符合他这个年龄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也就是说,在特殊的环境下,托尼也许发展为了阿伦的一个特殊身份的好友,除了好友,他身上还包括了父亲,爱人等身份投射,阿伦对托尼的感情也就出现了影片里的诸般复杂感情:亲近,崇拜,畏惧,欲望,恨,懊悔等等!
理解了阿伦的心理状况,在整个案情已经很清晰的前提下,现在所有细节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了。现在就用文字让我们重回电影的镜头里,逐一分析影片的细节!
---------------------------------------------------------------------------------------------------------------------------------
影片一开始就是捉迷藏游戏的开始。前面说过其实阿伦和托尼从来就没有玩过捉迷藏,这个捉迷藏只是阿伦杀死托尼后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影片后面会有更详细解释,这里按下不表。
接下来托尼在阿伦预设的这个游戏里消失了。阿伦表现出了一种迷惘,这是阿伦自我暗示后的一种反应,因此没有表现出朋友失踪后应有的恐惧。直到托尼父母甚至警察记者上门,阿伦还是沉浸在这种自我暗示的心理状态中,他坚持认识托尼是不见了(不是他错手杀死的)。他和托尼父母警察记者的对话中也有相关的情节透露:当他提到捉迷藏时,警察追问下阿伦忽然顾左右而言他。那是因为他在逃避自己的恐惧心理。
然后是阿伦在深夜里,对着衣柜喃喃自语,说托尼我知道你在柜里云云,然后一头钻进衣柜里过了一夜。这一幕其实是阿伦在潜意识里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了负罪感,他只能通过托尼曾经对他施加过的惩罚(托尼曾把阿伦关进衣柜)中的再次自我惩罚来达到赎罪的效果,求取心里平静。
次日继父母对此非常担心,但阿伦已通过赎罪经获得了心里平静,因此反应如常。直至他看到了托尼失踪的新闻,那种罪恶感又出现了!阿伦出现了幻听,觉得托尼在对自己再次施加谴责。这里有个小细节,托尼使用长辈的口吻斥责阿伦不要把手肘放在桌面上。这里可以看出托尼在阿伦心中的地位。
之后阿伦在唱诗班里呆若木鸡,他还处在杀害阿伦和害怕被托尼惩戒的恐惧中。
接着就是很关键的课堂那一幕了,当教师说到近来犯罪分子导致儿童失踪的话语时,阿伦的恐惧终于迸发,这里出现了性蕾期的最大惩罚恐惧,阉割焦虑,阿伦害怕托尼对他的惩罚。这触及了阿伦的心理恐惧,于是他的防御机制再次启动,就和上次杀害托尼之后的反应一样,他需要否认这一切,所以潜意识里托尼呼唤他“捉迷藏的时间到了”。捉迷藏是阿伦合理化托尼失踪寻找的一个自认为合理借口,在这一刻阿伦需要再一次逃避托尼(其实是自我)的谴责和惩戒。
阿伦尿遁为名逃离了课堂,引发他恐惧的话题终止了,但幻觉还在发酵。幻觉中托尼藏身在尿槽下(狗血的想象)继续和阿伦玩真心话和大挑战的游戏。这里的产生幻觉原因也许是因为托尼是被阿伦埋在地下的,因此在阿伦的潜意识里托尼也在地下和他对话。阿伦选择了大挑战。
剧情发展可以知道,阿伦接受的挑战(其实是他自己潜意识给自己的一个挑战)是在教室桌子的抽屉里撒尿。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举动,影片没有给出合理解释,我只能按照阿伦前后的表现理解为:往托尼曾经出现过的抽屉里撒尿,代表在托尼面前展露性器,这是对托尼的一种性欲依赖。也可以理解为向托尼展示自己的性器,达到对抗阉割焦虑的一种自我平衡。当然,这荒唐的举动被教室撞破了。
晚上父母对此提出批评,但阿伦说出了心里话,他不承认继父的地位。然后他又做出了全片最匪夷所思的举动,用笔在印有托尼寻人告示的牛奶盒上(位置是托尼的嘴)戳了一个洞,让牛奶倾泻到自己的性器部位。这里充满了性的暗示,阿伦不承认继父的位置,这时候他理论上最需要他认同的人的安抚,但他没有,所以他只能在和托尼有关的道具物件上寻求这种心里解脱,这里明确透露出了托尼在他心中父亲,爱人的投射特征。
心理医生开始接触阿伦,阿伦说出了他的困惑,这里他正处于性蕾期的困惑之中,对父母身体产生了兴趣,继而开始发生了转移,性欲客体转到了更年轻的教师身上,心理医生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她终止了对话,准备催眠疗法。这一幕开始揭露了阿伦所有心理问题的成因,很明显地,那时性蕾期的性心理困惑。只是医生太早终止了对话,也让这影片的谜底没有最终揭晓,那就是——其实阿伦最后的性欲客体有可能是托尼!这也导致了最后的悲剧发生。
接下来托尼的尸体被发现了,阿伦被迫直面自己的心理追责。他的发呆说明他的心理震动,洗手则是一种叫“置换”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把自己道德上的不洁转移到物体之上,洗手是为了恢复道德上的清洁。阿伦又因此平静下来,甚至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这是因为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竟然能因此获得好处。
阿伦获得的好处是取代了托尼在唱诗班的领唱位置。佛洛依德心理学说上有继发性获益这一说法,人有时之所以会不断重复某些犯罪行为,是因为他能不断从中获得好处,这种继发性获益的心理便让他可以对抗道德的谴责,继续在罪恶感中沉沦。阿伦的心理从这一刻开始进入了从罪恶中获得快感的状态,这是最危险的一种开始。心理学认为少儿犯罪,往往是从继发性获益开始的。
心理医生的催眠疗法开始,这里的情形和影片的一开始一模一样,这也暗示了,阿伦在影片的开端,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心理催眠,捉迷藏就是叫作“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这一段案件的前因后果已大致水落石出:托尼的死,和阿伦有关!但心理医生没有从中得到有效的资讯,因为阿伦的心里阻抗很强烈。这并不奇怪,催眠的效果,在心理治疗上效果是远远比不上自由联想法的,不知道为什么这心理医生要选择这种疗效不佳的疗法。
晚上,养父母搬走了阿伦的衣柜,阿伦表现出了一种愤怒,这种愤怒很值得琢磨。除了这衣柜是阿伦自我惩罚达到心理赎罪的一种道具,他还有什么其他的含义没有呢?可以肯定的是,作为阿伦自我平适心理的武器,衣柜的抛弃,意味着阿伦必须另外寻找方式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了,所以阿伦最后一次来到衣柜前,最后一次进行了自我惩罚。
在这里阿伦回忆了整个事件的经过,所有事情水落石出:由于托尼对阿伦进行了禁闭惩罚,阿伦用触电的挑战意外杀死了托尼!这里有一个隐藏的情节,就是阿伦和托尼从衣柜里出来之前,他们在里面是在做什么?除开后托尼挑战阿伦不敢自己再进衣柜里,这里有透露出两个细节,一个是阿伦其实是对衣柜有恐惧的,所以托尼挑战他不敢自己进入。第二个细节是,在此之前肯定是阿伦挑战托尼,这个挑战内容是什么不得而知,但挑战的结果是阿伦和托尼都在衣柜里!好了,为什么对衣柜有恐惧的阿伦会让托尼和自己一起关在衣柜里呢,这里有很多邪恶的想象,甚至托尼会说出“惩戒你是因为你硬要我玩你的游戏”,什么游戏会让托尼如此生气,又是什么游戏会让阿伦会躲进自己恐惧的衣柜里,这些邪恶的想象未必是真的,也许是笔者想得太多,也就不作详细说明了。反正,这次的惩罚买下了祸根,阿伦生气了,结果间接害死了托尼。
一般来说直面自己的心病后,人的心里就会找到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而得到平适。阿伦也确实平静下来,故事的最后结识了阿伦获得平静的原因:他直面自己犯下的罪恶后,没有采用最合理的“理性化"的心理防御机制(理性化的做法在这一件事上只能是是自首,承认过错等),而是彻底抛弃了心理防御机制,享受起自己的杀害托尼后所获得诸般好处起来。比如终于争得了上铺的位置,全面取代托尼,而托尼则在他的幻想中取代了他的地位,在下铺任劳任怨地做他的小弟。这一刻,可以宣告阿伦“没有从阉割焦虑中获得超我”,也就是说阿伦从此将完全没有自我道德约束,杀人的继发性获益和没有引导的性欲心理,将会让他以后成长为一个很可怕的同性恋和杀人犯!至此,全片在阿伦最舒适平静的状态下,用最黑暗最可怕的方式结束了!
这就是《衣柜迷藏》的所有真相!你看出来了吗?
看了影评《因为爱情》,顿时觉得明白了整个故事。《因为爱情》已经写得很好了,但有些细节的东西我还是忍不住想吐吐自己的看法。(结合几个版本)
《因为爱情》原文地址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367466/下面的都是围绕一个凄美的爱情来说的
先说,新闻报道说找到托尼的尸体的时候,亚伦的冰激凌流到手上。我觉得这里亚伦应该是很难过的,因为虽然他自己知道托尼已经离开了,但是当从另一个更直接更冷漠的方式——新闻来宣告这一事实的时候亚伦还是有些承受不起。
然后紧接着亚伦去洗手,听着一个声音(这里应该是托尼的声音,从他们唱同一首歌就能听出声音不一样),他微笑了。我想就是这个时候,他感觉到托尼存在召唤自己。所以后面的试音他也显得很轻松,而且老师也说托尼会为他骄傲。
当催眠结束,亚伦睁开眼的时候,他的眼睛红红的,湿湿的。我想这应该是因为他一直不愿回忆自己害死托尼,处理尸体的过程,或者是说选择了遗忘,而医生的催眠却让残忍的一幕幕都重现了。悔恨,自责,难过,但是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然后是亚伦喜欢睡在衣柜里。我觉得他是在缅怀那个衣柜带给他的种种感情。
在杂物间的衣柜里睡的时候,亚伦想起那天的事情(这里完全支持《因为爱情》版)。
先是托尼打开门的时候,托尼明显的有些不高兴,注意,这个时候,亚伦看着托尼,带着淡淡的微笑,眼神是很温柔的(虽然镜头比较远,但是还是能看出来)。
然后托尼站起来走看,这个时候,亚伦看着托尼的眼神变了,应该是他看出托尼有些不高兴了,所以他一直看着托尼,回想刚刚自己做过的事情,猜想托尼不高兴的原因(衣柜里做过什么,我想铅笔刀和牛奶等懂已经隐射清楚了),亚伦也有点失落了(切甜点过后的那个特写)。然后托尼发现了亚伦失落的表情,问“what?”
再看,当托尼明显一脸不爽的堵亚伦不敢再进去衣柜的时候,托尼却没有看出来,以为情况会好转,所以当他坐进衣柜,托尼走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很是期待的看着托尼,冷不防的被托尼锁起来了。
关于托尼要亚伦为强迫他玩“your games”道歉,your games我个人认为不是指捉迷藏的游戏。因为捉迷藏是托尼已经死了,亚伦想象出来的,我觉得应该是指,他们玩真心话大冒险时,亚伦让托尼做的事情。
然后就是他们互相对彼此等着对方来救自己的心理活动。打开门时亚伦十分的痛苦,以及看到托尼一副什么也没发生的样子,托尼更是感到自己被抛弃。然后托尼最后看着亚伦的眼神从开始期待亚伦救自己到最后的伤心绝望。
最后,亚伦从衣柜出来,表情严肃的直接走到楼上。这里应该是他明白托尼最后看他的眼神的含义了:在托尼那期待有绝望的眼神里,有他对自己的爱。这里亚伦更是痛心悔恨不已。
最后亚伦和托尼的爱情让他和托尼合二为一,让他升华。托尼将永远在他心中
这里除了有各种懵懂,单纯,更有对一段爱情,一个人的缅怀
或者,太单纯的我们,还不知道怎样承担一段感情,还不懂的怎样向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低头吧
主题曲的词我没有仔细看,但是整首歌,不是只用天使般的声音,美丽的意境来形容就可以的。闭上眼,一阵淡淡的悲伤流过心间~~~~~
美学教父美学.艺术素质教育
少儿不宜!!!
回答影迷提出的以下问题
1 本片主题思想为何?片尾的双人床有什么作用?
2 大量镜头语言解读,关于沙发,衣柜,乒乓球台……的解读
3 棺材在哪里?
点击链接 开完再聊
//www.bilibili.com/video/BV1pA411h79i/?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26&vd_source=bc881d2fd8a5751ec4fe1f93b3271ed4www.bilibili.com/video/BV1pA411h79i/?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26&vd_source=bc881d2fd8a5751ec4fe1f93b3271ed4
男:这是儿童题材的教育片,怎么还少儿不宜?
孩子太小不知深浅,大人又看不明白,必须由专业人士来解读!
男:本片还获奖了呢!
本片获奖是因为艺术性强,并非提倡同性恋。你有没有这方面基因,“是 or 不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个认同,不必效法和模仿!
想看懂电影必须找主题,也就是导演内心的想法,影片对于同性恋的表述只代表他个人,其实导演也未必是同志,千万别被带节奏……
咱追求的是“艺术”,纯纯的!
男:对,美学教父向来不装b,真正的艺术大师!
……必须的呀!跟你们老师似的?前言不搭后语,自己都不知道在讲什么,半点儿逻辑没有,一群混世虫!
男:连个广告都看不明白,韦神想找个助理估计都费劲!这样的大学赶快关门倒闭吧!给地方 zf 一些缓解财政压力,别净折腾下岗职工!
自学成才的时代,尽可能别趟这浑水,如果不是同性恋,瞎改什么命啊?土猪拱白菜,那玩意儿符合美学吗?
so,服从上天的安排,别老跟自己,跟家里人较劲!
男:大师说得太对了!及时行乐才是王道,把童年还给孩子……
呦西!小帽结束,开讲
本片讲的是同性恋,片名衣柜迷藏,这不就是"出柜"嘛!
男:关于“出柜”这个词和同性恋的关系,我觉得百度词条也没说太清楚,不过《 The Armoire 》,英文解释就是大衣柜!
呵呵,艺术思维,艺术眼光,你还没练出来!
由导演来解释关于“出柜”的故事,也就是所谓“艺术呈现”!
我举例说明
片头,男孩做在沙发上倒数,这个棕色沙发非常关键,之后多次出现,记者都是在他家做采访也是在这里……
以下我列出两个等式:
1 棕色沙发= 棕色衣柜=棺材=双人床=电视机
男:不会吧,衣柜怎么也成了棺材?就因为长得有点像……
首先,衣柜是两人的藏身之处,最有默契的地方。
另外,衣柜驻扎某个人的灵魂!
注意男孩的一系列动作,打开衣柜的两扇门,拨开衣服……在里面找人!
棺材里是死人,驻扎着一个人的灵魂,也就是精神世界!
男:还是有点晕!
别急,我再给你第二个等式
亚伦 = 托尼
男:嗯……?两人又是合而为一?!
托尼就是借助亚伦的躯壳啊!
同性恋就是自我认知的过程中产生错觉!
男:可明明这是两个人,托尼也有父母啊!
艺术思维,还不明白吗?
每个同性恋,都在苦苦寻找“独一无二”的另一个自己!
男:基于本片故事是一条线,而对同性恋的解读,也就是“艺术呈现”需要另一个视角,对吧?
没错,是这个意思!
看山不是山!
通过分析故事,找到与“思想和艺术”相关联的内容!
以上这些可不是瞎猜的,导演通过镜头不停暗示观众这样思考
男主紧盯着报纸,此时托尼的os再次出现:手肘不准放桌上……
亚伦经常走神,就是和死去的托尼“神交”!
男:那托尼到底死没死呢?
故事中的托尼是被电死了,但作为艺术表达,托尼只是亚伦内心的自己,同性恋通常认为的:我找到了独一无二的另一个自己!
男:哦,所以托尼死后,亚伦依然向往常那样,和托尼对话,一起做游戏!
因为托尼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内心的自己!
两人共用的精神世界也就是那个衣柜,还有看不见的棺材!
再有
再有这个镜头,亚伦东找西找,其实在寻找内心的自己,他不是认知有问题嘛!
男;哦,对!男孩家储藏室有个乒乓球案子,不明不白跑出一个白色的乒乓球,这咋回事?
乒乓球代表灵魂!
此时的小球已经穿过拦网,侵入到对方的地盘……
再看,亚伦这时候是不是穿着一件方格衬衫?主观镜头向前移动,进入到亚伦的身体……
男:哇,这是典型的镜头语言啊!
被另一个灵魂侵占身体,这回跟“性”扯上联系了吧?
画面中出现所有的“洞”,都是灵魂的出入口……小便池和水池
还有性暗示的糕点,冰激凌……这里就不多说了!
男:男同嘛,也就是那些事情,即便导演不把两人在柜子里的事情抖落出来,观众也能猜到!
要对比看,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成年人能不能进入孩子的精神世界?
男:好像不能!
父母,警察,记者……轮番轰炸,都问不出什么来!
最后请来催眠师……
老太太用钟摆将孩子催眠,进入到梦境,而关键内容,男孩还是守口如瓶!
注意此时的画面,倒放!这里同样是镜头语音
钟摆,明白什么意思吧?
画面正放,倒放,只能代表过去和现在,能进入男孩的精神世界吗?
男:哦,“过去时”并不代表精神世界,这是两个时空!
男主亚伦跟谁最坦诚,跟谁玩真心话大冒险?
男:只有托尼……
托尼才是男孩的倾诉(出柜)对象,曾经一起关在衣柜的人!
男:明白了,要想进入对方的精神世界,唯一的途径就是xxoo,从另一个视角看,托尼曾经也是独唱,后来被亚伦取代了,我还奇怪这两人怎么都有天籁之音,原来是一个人!
练声的时候,女孩唱歌,男孩不张嘴……但明显随后的男声比女孩们高八度
飙高音代表了导演的创作意图 ,两个作用:
1 独一无二
2 同性恋比异性恋层级要高
再往下看,其实两个男孩从始至终都在捉迷藏,沉浸在游戏环节
现实中,托尼应该不是同性恋,他第一次被亚伦怂恿那种事,进入柜子……
后来双方都开启了报复行为,男孩之间不都是这样嘛!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纠葛:关于“我要不要出柜”!
大家看这个画面,柜子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俨然神父与祷告者的对话!
告解室,亚伦在做忏悔并答应托尼接受惩罚!
男:哦,有feel!
衣柜,告解室,精神世界,真心话大冒险……这些要素都有呼应!
出柜后的亚伦对托尼展开报复,又是男孩之间的游戏,只是太过于阴毒……
男:托尼被电死了!
注意:电,是精神世界的产物,在电影语言中经常提到。
托尼死于精神世界!另外,“插来插去,乱插一气……”也指代男同的性行为!
男孩将托尼代入小树林,这里应该也是他们相处的精神世界之一
再之后就需要棺材了
之前亚伦面对各种质询,也是突然冒出两个,三个……好像在参加自己的追悼会,因为亚伦和托尼是一体的嘛!
警察解刨尸体,言外之意:让尸体说话!
尸体是托尼,也就是亚伦的“另一个我”!
亚伦终于鼓足勇气“出柜”,托尼被埋在地下……
这样符合之前的对白,托尼总是藏的那个,驻扎在亚伦心底的那个自己!
男:认知障碍!
片尾:这两张床就是棺材,能想象吗?
妈妈说,该吃晚饭了,亚伦从地下室上来,说明他又和托尼神交了一次……
男:托尼要不要吃晚饭呢?亚伦和托尼到底在干什么?
棺材,也就是衣柜,还有那两张床,托尼用脚顶着棺材板……
托尼要挣脱“精神世界”的躯壳,借亚伦之口,唱出自己的天籁之音!
经过一番斗争的亚伦,最终释放“真我”,成功出柜!
男:嗯,挡不住的基因!
本片引入两个小正太,说明在导演心中,同性恋是纯洁的,就像一场游戏……
小正太是看了什么黄色录像脏了眼睛吗?不是!不过是被眼前的裸体激发了内心的真我!
再说精神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另一个世界,注意力集中到一个黑匣子当中……
看这个父亲,躺在棺材里,拿着酒瓶,全身心地投入影像的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最纯洁的!
so, 不要把同性行为想太污!
那只是一首歌,天籁之音,曲高和寡,独一无二!
记者问男孩最想对托尼说的话是什么?
男:其实就是与内心交流!天籁之音,唱出来!
对,托尼唱歌,亚伦就不唱,想想这两人能合唱吗?
两人只有一张嘴,怎么可能合唱呢?
男:这电影太复杂了,我得好好消化消化!
看过我这么多篇影评,大概知道什么是镜头语言了吧?哪本书有这些内容,老师会教吗?
成年人想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绝非易事!
你以为咱国家真有几个懂教育的?问问他什么是“深度思考,逻辑思维……?”哼,对牛弹琴!
男;满脑子都是“逆天改命”,土猪拱白菜思想……好孩子都学坏了!
满眼都是功利思想,浮躁至极!
去学艺术吧,学电影吧,他们懂个der艺术?骨子里就俗不可耐,看多少书都白瞎,还是文盲一个!
教育,要站在一定高度,不要夸夸其谈,像个小丑!
“不吃学习的苦,就吃生活的苦……”说出那话都丢人现眼!
男:嗯,也就您能听出这些话的毛病!
卖嘴的想给我带节奏,把我绕晕了?他们还太嫩!
当今什么社会?江湖骗子大忽悠多如牛毛,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担负起责任,警钟长鸣!
男:哈,学棍学渣都被您看到骨髓了!
……为什么我着急啊?一旦把孩子交到禽兽教师手里就全晚了!!!
花钱不见得学到真东西,禽兽教师就在你我身边!
“跟谁学,学什么”才重要!
男:大师所言极是,点赞关注,必须的!
美学教父:森森大军 《国际获奖电影辞海》50 赞同 · 12 评论文章美学教父:戛纳五项大奖作品《蠢蠢的死法》:如何用艺术给孩子“洗脑”!19 赞同 · 0 评论文章
藏柜子里迟早是要出柜的……
小正太内心强大又腹黑,唱歌还好听'Floating down the stream'
十分诡异好看的短片!还有,不要给它扣同志的帽子了。但是第一篇影评说得还挺有道理的。
分析帝喜欢的东西又来了
拍摄方式很奇特,效果非常奇诡,配乐也增加了效果。少年啊少年,有多少秘密可以掩藏。很有意思的短片。
很赞啊!!!!!!!!
开放的剧,有很多种可能,有点儿意思,配上诡异的音乐和稚嫩的嗓音,反差明显,赞。
两个都帅
片尾曲好听到爆!!!!!!http://t.cn/zO0PMfK http://t.cn/zO0PMfo http://t.cn/zO0PMf9 片尾曲扣下來的視頻包含托尼唱的!!!!!!三個都是!!!!
有深度的片子
偏爱片尾曲。
挺有深意的小故事,是故事时间顺序和配乐造成了诡异的气氛。其实无非就是一桩严重的受气包对小霸王的逆袭事件。
从似懂非懂到恍然大悟,豆友影评分析的很牛逼。看了影评《不是影评,而是破案》我才确定这是gay片,真特么隐晦。
特么的,谁告诉你们这是gay片的,胡来。
影评很精彩,但改变不了我不喜欢这种片= =
差点忘了看过了。。。不知道恐怖在哪基在哪,是我太蠢?
把这些脆弱的外国小孩下放到中国来就都老实了
我一直怀疑两正太在衣柜里到底做了些什么……
我最佩服的是导演用一个捅破牛奶盒的细节把一切剧情都说清了!
还行,看了影评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隐喻。歌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