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一家贸易公司拥有独立办公室,有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女儿,社会上逐渐兴起贷款买大房子的风气,你的朋友讲述了他所知的利用收入造假获取购房贷款的事例,你去银行老老实实告诉工作人员经济状况,他怂恿你以贷套贷,本分的你犹疑地问是否合法,他告诉你稀松平常,你信了,然后搬进梦想的大房子,可是次贷危机爆发,你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房子,妻子带着女儿离开,后续求职屡屡碰壁,想要结束生命,看着女儿的照片却下不了手,最终简单收拾行囊,将父亲临终交给自己的幸运硬币给了路边的乞讨者,自己也踏上了流浪的路。
有时候会碰到好心人施舍点杂活可以赚些零钱,有时候善良的人直接施舍饭食,可大多数时候只能从垃圾桶里翻找食物,自己的存在不是被嫌弃就是被无视,甚至捡到钱还给别人都被嫌脏,警察也只想逼你离开他的辖区,然而这些并不是最难以忍受的。
街头混混们想揍你就揍你,深夜走在街头,年轻人像发现活靶子一样兴奋地朝你开枪,碰见流氓想欺负女孩,你鼓起勇气上前见义勇为,赶来的警察会第一时间认为你是犯罪者,即便弄清楚了你是英雄,放你走时还要警告一句别惹麻烦。当终于有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想要帮你介绍一份工作,而你也终于决定振作,正视过去人生的失败,畅想有机会回去向女儿忏悔时,百无聊赖的青年在你熟睡时决定在你身上放火。
3:13,你的生命结束了。
这个社会视无家可归者为毒瘤,好像他们是不求上进自甘堕落至此。大概唯有这么想才能排除自己也会沦落至此的可能性。彼得只不过没有充分注意社会浪潮中潜藏的危险,谁能注意到呢?几年前互联网大厂大热时身在其中的人谁曾想到十几年来人人艳羡的高薪体面工作会说没就没?谁又曾想到曾经高涨的房地产市场说崩就崩?谁曾料到一直高歌猛进的经济走势会猛然被按下缓速键?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爆发,可曾有哪个国家吸取教训然后成功规避?很多年前中国人甚至无法想象所谓超前消费,贷款买房买车?怎么敢冒这样的风险?看看如今呢。你看,本质上没有哪个个体可以避开社会浪潮,如果你没有被潮头击倒,那只是因为你还算幸运,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坚毅、有能力。就像电影海报上方的那行字:It can happen to anyone。
但愿新一轮危机中不要造成太多不幸……
最近看的以前的电影有点多,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没有力量,想看以前都是怎么样,想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轮回而恢复。大环境下个人的力量怎么体现,大环境又是谁造成的。仅以为戒,人类的发展和发现不都是基于以前和以前吗?希望从长河中来看,那些轮回的大环境能一次比一次好些。下一个轮回的时候,希望有人来回答看看。
如果不是看了《骡子》,今天在飞机上,我未必会打开这一部《3:13》,3:13是睡在迈阿密地铁车站的流浪汉Peter被两个2B小孩用汽油点燃丧生的时间点。跟《骡子》表达的生存状态一样,厄尔也是艰难地与更加艰难的生活抗争的小人物。
两部影片都是根据当年真实的新闻事件所拍摄。一部关于衰老、一部关于贫穷,没有惊心动魄的大场面,没有眼花缭乱的声光电,只是说用讲故事的手法、用纪录片式的白描展示了我完全陌生却又真实存在的世界。
我和我身边的大部分人都很幸运,享受着或平淡或精彩的生活。但这一切并非信手拈来,理所应当。
这世界上有多少美好,就有多少丑陋;有多少幸福,就有多少痛苦 。明智的人们,不管什么状态,记得常怀感恩之心、悲悯之情。
风云际会,世事难料,永远心存希望,不言放弃,才是解脱于痛苦现实的良药吧。
两部影片都有几个桥段,细致刻画了生离死别。我常说,没经历过这两类事情,还不足以说人生百味。当然,作为艺术作品,即使在描述死别,都给了角色足够的时间展示细节和过程。
但就我的生活经历而言,现实里,“来不及好好说再见”,却是更多的情形。很多很多事,你以为天长,它戛然而止;很多很多人,你以为地久,他却转瞬即逝。
要命的是,当你意识到将要结束,其实它早就结束。当你意识到可能离开,其实他已然离开。
我想这也许就是人们老说“活在当下”的原因。要做的事情好好做;要处的人好好处,在终于离别后,你可以心平气和告诉自己,说当年全心尽力,少少遗憾。
《骡子》正在院线档期上映。
《3:13》CA航班推荐。
死是最简单的,总以为卑微苟且活着总归有改变的可能,可是连活的权利都被剥夺,弱小者总是会被社会选择在忽视点外,就连他惨死时那声哀嚎都难让人们的觉悟!今天光鲜亮丽的你也可能是明天的他,anything is possible! To be virtuous and to fear life
飞机上还是挺多冷门佳片,还挺引人思考的
经济危机,蝼蚁偷生
剧情、表演、剪辑皆糟糕,题材加分更适合拍纪录片而不是剧情片,剧本太差了。
走好关键的几步棋是多么重要!幸运硬币不捐赠出去,男主的命运或能改写!
不要说真话,不要有良心,then welcome to the civilization world.It is difficult to confess to someone you love that you failed.
这种对人性的拷问实在是很tough,一夜之间一无所有,甚至连公园长椅栖身亦不可得,自暴自弃暗无天日,最后在你下定决心要与命运决一死战的时候,却被无情地烧死。所以资本主义的先进还是有条件的先进,关怀也是有条件的关怀。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真的很深,我从未了解过那些街头流浪的人,他们是被社会抛弃或是放弃自我信仰,而流浪则是对他们自我的一种救赎。同时,拥有走出困境的勇气十分可贵,可这也被扼杀在了刚开始的地方。故事里的主人公皮特,他也曾有家庭,有他最爱的女儿,可最终他却死在他准备重新开始的地方。有时候,这个社会真的很令人作呕
今天看了这个片子,很难受!影片说的是,一个流浪汉刚刚准备迎接新生,就被杀害了!特别黑暗,特别绝望,这样的电影,不会被他们国家的观众骂吗?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这段时间,莫言先生被很多人攻击,说他不应该揭伤疤,不应该批判黑暗,应该多唱赞歌,多歌颂人民,多歌颂祖国!可是相对莫言的小说,这部电影,真是小巫见大巫,简直是黑出天际了,为什么还能得到这么高的评分呢,批斗莫言的人,到底是些什么人?哎,我真的想说,支持莫言,多写一些底层人们的苦难,让和平盛世下,弱势群体能照到阳光!
拿着这么多奖的片子冷门到没评分?我轻松就看到了中文版?表现手法和这种调调真心喜欢,可主演好弱,导演好青涩...
如果我可以很好的融入到正常的社会里,我不会选择去做流浪汉;如果我内心足够强大可以无视世间种种困扰,我也不会去做流浪汉;如果我未经历大起大落对世界绝望,我还是不会去做流浪汉。我很可怜,但我也善良,我选择了沦落,但罪不致死。
最近看电影最大的触动是,要找好工作,随时准备过冬,不让自己成为流浪汉。当然,最惨也不过要饭,但这个要饭的也太惨了
经济危机造成了大面积失业,但对无家可归还是不太理解,就像那个餐馆洗碗工说的那样。但是烧死人就太恶毒了,做这种恶毒事情的基本都是年轻人,人性本恶
超喜欢
飞机上只能选了一部短一点的电影看。太沉重了,完全不适合我们这种无产阶级出差狗品味啊… 哪一天it不再,是不是我们也会homeless,受尽冷眼,不配为人。最后泼汽油的时候猜到了要点火,心里面难过死了。害怕害怕害怕。
旧制以后,每一个社会单元都弱不禁风。已经足够坚强,料定之外,谁能把控呢。
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
哎——
影20119:真正的流浪者之歌,孤独无助卑微如蝼蚁!有善良的人也有恶人,恶人还很多!上帝考验你的时候,社会抛弃你的时候,让你自我质疑存在意义的时候,要勇敢的活下去!为了那心中留存的爱!
《三点十三分》是一部看了让人情绪非常低落的片子。看完之后很久,还被它的绝望与沮丧感染着……虽然影片中没有太多曲折的情节,但它把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脆弱与渺小,平铺直叙地展现给了我们。有时候,好运并不特别眷顾那些努力的人;上帝,也没有格外庇佑那些善良的人。
太压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