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很美,太难以抉择了
两个女主都很喜欢,一黑一白,海伦娜,也就是凯特,一头黑发(or棕发),衣服也总是深色调,黑色,深蓝,大红,也充分体现了她的压抑。哥特气质也在她身上初现端倪。她爱莫顿,也想不顾一切和他在一起,但她又是现实的,父母失败的婚姻时刻影响着她,她怕,她怕爱情敌不过现实,但是她爱他,她想尽办法想和他在一起,哪怕不择手段。但是她低估了时间,低估了陪伴,也高估了爱情。 米莉一头金发,总是穿着金色,白色,浅色系,明亮的衣服,有着耀眼的笑容,唯一的不足是身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但是正因为如此,她更加热爱生命。可能也因此,即使察觉了,也依旧欺骗自己。然而,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总会有人来打破美梦。但她还是善良的,那句I love you,both of you,可是一切再也回不到当初。 威尼斯很美,你们也都很美,但这个故事却令人心碎。连着看了两部海伦娜的电影,只想感叹爱情的神奇。爱情,可以坚固到让简和吉尔伯特不惧死亡;爱情,也可以脆弱到让凯特和莫顿一段时间的分离便最终惨淡收场。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先看的《天堂之日》,又看的该片,两部主题相同,都是相恋的人为了飞黄腾达在一起,其中一个提议对方先跟别人在一起的。结果当然是伤感的,这件事有悖爱情和道德,所以总是爱情一拍两散。《鸽之翼》塑造了完美的天使——米莉的形象,衬托的女主在欲望之下凋零。也真是奇怪哈,看威尼斯也有斑驳的墙壁,但就是有艺术的美感,回想中国有些南方城市潮湿发霉的墙体,就觉得一声叹息,当然,古镇除外。
女主最后可以不为钱嫁给他,男主却无法承诺不会爱上米莉的记忆。果然逝者是完美的,人心经不起试探和操控。no zuo no die
明明可以没有愧疚但清贫的在一起,可是贪图爱情和财富,所以虽然三人拥有快乐的回忆,却随着米莉的死,莫顿和凯蒂的爱多了永远不能从脑中抹去的隔阂,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真是个道德难题,得到的代价就是失去。每次看到海伦娜·邦汉·卡特前期的作品,都会觉得嫁给蒂姆·波顿这种怪人真是挑战啊,现在的她已经完全被同化成巫婆样了
那句“I love you both”真是杀人不见血
影片三星,还有一星是给海伦娜奉献的从影以来最激情演出。
温和三角恋,画面很美~
非常舒缓的片子,一开始觉得很动人,表面平静,暗潮汹涌。慢到后来就有点吃不消了。故事有点像尼罗河惨案,只不过掘金郎最后爱上了富家女,而大家还都有良心在。道德与纯洁的堕落。
一切都是为了爱,一切又都不是当初所想的样子了。 这是爱情最让人怅惘的地方。
说说你有多遗憾 而你又有多爱
等你发现横亘在你们中间的,除了鬼魂,还有爱恨难辨时,你将长年后悔。
这当然不会是个拥有美好结局的故事,身份调换也不能成。可若是女人去冒险,故事的脉络会有另外的方向吧。女人总是更坚定些。为爱坚定,又被爱抛弃,
奔着海伦娜去,却被威尼斯迷倒(二十世纪初英美文学中的意大利也不失为一个题目啊!!!我这是分分秒秒想甩艺术史的节奏么T.T)
Linus Roache ❤❤❤
这片被严重低估了!!!故事 编剧 台词 导演 音乐 演员 场景 服装方方面面都完美。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 男主欠点火候。这是海伦娜的古典类型片里表演最成功的一部 比她之前演的那些小丫头片子有深度,当然角色本身也更具表现力。等我有空去看原著。
蝴蝶梦里面说的可以和活人争辩,无法和死人拼命,就是这样吧。
看多了这类文学改编的电影,你会发现,在威尼斯很容易老去,不仅是人的躯干,还有情感……
“oh, that i had wings like a dove... for then i would fly away...” 开始怀疑法版的字幕会不会全是错的。这种爱恨纠缠真是无法理清。男主很不好演,强一点变成了危险关系,弱一点又隐没在两个女主之间。年轻时的HBC清秀如今日的小K.
能把亨利詹姆斯拍成这个样子,导演和编剧应该问心无愧了。奇怪的是这个Iain Softley 为啥没什么名气呢?(相较于James Ivory而言)另外,本片的美术指导应该成为所有爱美小女生膜拜的对象吧。片中的色彩……可以用“娇艳欲滴”来形容。
虽然没读过亨利詹姆斯的原著,但基本可以感觉到电影做了过多破坏留白的视觉化呈现(例如结尾和威尼斯的两段性爱戏),以至于让电影显得更像是改编自拉克洛《危险关系》,而不是《鸽之翼》。
失去的永远刻骨铭心,哪怕不曾爱过也要遗憾一生。爱情再强大也要被柴米油盐的生活击得粉碎。金钱虽万能但无法为其泯灭良心更无法割舍真爱。呐,矛盾心里无限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