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连贯,有情理上的无奈在推动剧情,符合逻辑,没有大声嚷嚷强行安利三观,虽然人设离谱,但只要你相信就可以存在,比前些天看的种树好多了。
///
我真是太不喜欢何满香了,生活里不乏这种人存在,活脱脱的三观有问题,但又让人下不去嘴挑毛病。
1.名义上是考虑别人的感受,明明会造成别人生活的不便,却选择性的无视。有些人知道自己利用别人的不忍心和情面,却用自己的心意自欺欺人,有些人即使知道了也不能理解。
2.一切问题都是别人的,自己总有理由,心里特别苦,委屈,还要给人一副苦中作乐豁达的形象好让别人心疼自己。被发现了不会承认,被人讨厌了还会觉得自己被误解被曲解,不知道因为什么,因为太“善良”“替别人考虑”,用自己的感情被辜负一副受害者的形象去道德绑架别人。
3.聪明,啥都懂,这没错。可能因为过去也辉煌过,总觉得自己是被埋没的人才,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抓住一切机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当年勇。落魄潦倒,那是命运的安排,命苦,想过得好有错吗?只是老天爷不顺自己的意,耽误了自己这个人才。
4.自己的感情是最高尚的,最真挚的,顺着别人的意思就是自己的宽容和大度,伤害了自己的都天理难容,舍己为人让自己委屈巴巴那是自己善良。
5.可以鼓励和赞美人,但别人比自己高尚善良自己心里就会不平衡,时时刻刻都在和人比较,如果A和自己夸了B,自己会忍不住和A说点儿B的黑历史。名义上是让你客观看待,实际上就是见不得A认为B优秀到可能威胁自己的地位。也不知道是故意抹黑别人还是自己的三观误解了什么。
6.时刻不忘宣扬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过去的事情一点儿也不能忘,尤其是自己的优秀和别人的恶行,旧事总要翻一翻。
///
主角的三观就是在于他的善良和不忍拒绝,有点巨蟹有点双鱼的那种感觉,给有私心去利用他人善良的人提供了方便。
至于说假的,可能因为你们接触的人还是太少也不够善良吧,跟年代的关系也不算太大,世界上的确是有这种因为自己莫名其妙的善良被诬陷成了莫名其妙的渣渣的人,不过以各种方式存在着,不见得是电视上的那种形式。
田大夫烧了一只鸡和白面馒头,3个孩子全吃了,他也就说了几句,但没限制孩子吃啊!结果这几个白眼狼居然就偷东西!还理直气壮地!这样的孩子还收养是脑子有病吧!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啊!在全国人民都吃不上肉和白面的时候怪后爹没能耐是真没良心啊!那个时候吃不饱才是正常,肉和白面是过年或有客人才有的啊!这真的是碗都没放下就开始骂娘啊!
最重要的是他们偷的还不是一些便宜的吃的,是人参!是公家的财产!那个年代你要是把国家的东西弄坏或是弄丢那是要坐牢的!档案成分更是牵连一片!做出这种事情的孩子真的是良心坏了!怎么可能长大会改好啊!
这事放现在类比就是你家孩子因为肚子饿,吃多了你就唠叨几句,孩子不开心了。下次孩子饿了,他不在家里找吃的填肚子,而是去你工作单位把单位的电脑卖给收破烂的换钱买吃的,你说这是什么性质吧!这种孩子怎么原谅!
两天妥妥地追完了,首先打个四星,虽然整体算不上制作精美,导演许多细节处理得也有待提升,但演员无论大小都演技在线。两代人以一家子为中心,深刻演绎了一段令人唏嘘的时代故事,在烂剧大杂烩的年代里,不失为一出好戏。
从现在来看,郎德贵的犟,何满香的无耻,林浩的自私,马丽云的妥协,甚至连月枝对残废丈夫的愚忠,都让人难以理解甚至能不时感到他们的“愚蠢”。但从他们那个年代看,这些人所保留下来的那份善良和坚持,却又是那么的难得和多么的令人尊敬。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结束,一千多万知青投身新疆、东北、云南等边疆地区为主的广大农村,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下乡运动。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与混乱的时代。生存与自然的抗争,文化与野蛮的碰撞,夹杂着严肃的政治斗争,让千万身处花样年华的年轻人在无垠的边疆燃烧着激情和理想、感受着困惑和绝望。现在的80后90后00后都不能体会到这种社会环境,(1973年,仅以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为例,就发生捆绑吊打知青1034起,受害知青达1894人,其中2人被打死;挑戏奸污女知青的干部有286人,受害女知青达430人) ,日夜辛勤的劳作,批斗与被批斗,挣扎与抗争,无数知青就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摇曳成长。
这是一场时代的悲剧,我们无法去复制那个复杂的年代,更无法感同身受地去还原那些经历了的父辈们的心里历程。剧中的许多情节,或许也被导演赋予了些许浪漫主义的色彩。郎德贵“犟”的背后,是他对四个儿女的善良与坚持,但这却让他打了半辈子光棍;林浩算计了一辈子人,他的自私让他的生活幸福感极低,深刻彰显了小人物在体制内的不甘;马丽云的妥协,获得了父亲和旁人的认同却丢失了最珍贵的爱情,正是当时最社会的现实写照;何满香的胡搅蛮缠,一次又一次的改嫁“跳槽”,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生活的挣扎和无奈呢。也正是这样一个个平凡的人物,在一个悲剧的时代里,造就了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戏剧。
我们不能用今天的价值观去评判他们的对错,那个年代的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从许多父母辈身上看到的近乎苛刻的节约,对于子女毫无保留的无私奉献,不忘孝顺父母和朴素的人生观,放到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仍旧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时代在不断变化前行,美好的人性却值得永远留存。
2020年春节,一场武汉新冠状肺炎疫情席卷了整个中国,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世界。在这个不出门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我和我妈一起在家看了这部电视剧。
在这感受之前我先说点,看个电视没有必要揪着一些细枝末节不放,就像疫情期间大家都在众志成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们见证了多少全国人民捐款捐物的温暖的瞬间,我们看到了多少医护人员因为穿上隔离防护服脸上被留下深深的印记,但是这些并不影响他们的美,他们是这场战役中真正的中国脊梁。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些人依然把目光停留在那些有的没的的谣言上,在网络世界,有他们最厉害的武器-键盘传播这些负能量,去散播没有证实的造谣。人,就是这样,个色人等,你看见了这个世界的光亮,而有的人却停留在黑暗中不出来。
扯远了,总之想说,看个电视剧,自己开心就好。固然有很多细节值得去推敲,但是我们尽量去发现那些能够带给我们感动的地方即可。
全局比较喜欢大哥-志强,作为老大,有担当,能吃苦,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在他们受欺负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去保护他们。长大后的志强也格外懂得心疼父亲,很好做好了大哥的表率。
刘畅,郎德贵的徒弟,在师傅受难受气的日子里依然对他真心,后来孩子们转到城里上学这件事也是卖力帮忙。
马丽云,善良,漂亮,一辈子和林浩吵吵闹闹,最后还是能够相伴一生。
连月枝,性格爽朗,但是命苦,过的很委屈,好在最后能够苦尽甘来。
团长一直通透,总是在合适的时候帮助郎德贵度过难关。
小时候的志平,志强,小雪,真实,可爱。
何满香,看的时候太气人,气的直骂编剧,但是终究不是个太坏的人。
双柱,真想骂他,为啥不早点死。
林浩,斗了一辈子,结果还没郎师傅过的有滋有味,你说图啥呢。
郎师傅,一个为了承诺可以付出自己一生的人,对孩子真是什么都可以付出,用自己一辈子去爱他们,撑气了这个艰难的家。
新冠状肺炎,养父,郎德贵,和家人一起看,很温暖,家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港湾。
自带苦逼气息的舅舅。
喜欢邢佳栋,实力派
邢佳栋真的可以演大人物也可以驾驭小人物,这就是演员的可塑多变性吧!赞!!!
其实就是看看逗闷子,可是女演员们都不争气,演得好假。孩子们长大就无聊了,为了完成作业敷衍交差而已。
…人物太假但是养父好帅~我妈看着看着突然冒出一句你爸年轻时候可帅了现在不知咋的老了就不好看了
with granny
平凡,善良,温暖,感动
我是来看邢佳栋的
陪爸妈看的,他们看得还比较开心,我看着还是满满套路。关于怀上亲生孩子,后来做掉好评,否则就抵消了前面养子女的功劳了。中国电视剧化妆就是人老了都是鹤发童颜,头发加几绺白发,脸上一点皱纹都没有。
三个星全部给邢佳栋。他每次遇到困难难过到眼睛红红的模样实在是太惹人怜爱了,养父长邢佳栋这样,我要是马丽云,别说一个小雪,就算四个孩子,我也愿意和他在一起哈哈哈哈哈
圣父的狗血人生
其实这部剧还不错,跟当时背景结合,男主太好所以过的不好.
如何教育问题少年,这部片子给出了不错的思路
家里人看被迫看了一点。一个腆着脸赖着别人生活的女人,还有买孩子拼死不还的桥段。央视是什么鬼价值观!
难受的国产伦理剧
好人各种蠢和善良,坏人各种聪明呵呵呵,喜闻乐见咬牙切齿的剧情。故事挺好,剧情拉分了。
家里人在看,但我总觉得这是和谐社会版的无耻之家
到25集就可以结束了。我最喜喜欢的角色是连月枝,特别倔。
智障一样的剧情还特么演呢。
嗨,一句话,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