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ly it's been really the kind of question haunting me whether my growth comes from the education I received. The tricky thing is that though I cannot guarantee it's the very factor that pushes me to grow into a better person I can never invalidate it as well--it's all that I've experienced after all.. Things could become scary when you find there's only one road, education is the saga, but all this could just be simply lying ...
有句话挺有意思,如果大学教育是为了提高个人能力、实现梦想的可能性,那就不能为个人的投资买单,不知国外的义务教育是到几年。那大学又是为了什么?
为了学一门技能?曾经的出租室有没有读过大学1万块在杭州学了互联网营销,毕业到北京做新媒体运营7 k每月,1万块就能学上技能远比4年来的划算。
为了认识不同的人结识更多人脉?那4年花的钱不如集中一年做社交花,市场化时代有钱还买不到入场券?
为了所谓的学校到社会的过度体验?那不如用这些时间和投入环游世界中国,现实生活远比书本知识来得深刻吧。
为了一张敲门砖文凭?大部分人都想进牛逼公司,同样大部分人都想进牛逼大学,那我考不上好大学拿不到敲门砖还有必要上大学吗?
当我们处在人生某个阶段时,没法对当下世界作出评价,每过一个阶段回头看,我们的眼睛都会变色。
最后还是不得不感叹,科技拯救不平等,这几年也习惯了用各种网上知识产品,讨论和答疑确实是线上教育的局限。
好片!这不是在抨击、思辨美国高校教育问题,这是在给美国高等学腐在做全球招生广告啊!
高中时代写过一篇长文叫个《象牙塔内的变迁》,多幼稚哈!这样的纪录片用来学习做个正派人的英语教材还是蛮不错的。有钱贪玩的娃娃们,这片子里的美国派对大学你们真的不感兴趣吗?一年才6万美金学费,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嗨par!
这哪里是思辨美国高等学府的教育现状问题嘛!明明是美国排名前三的派对大学全球视频招生嘛!
特别注明哦,这个排名可是权威机构花花公子给出的,非学术机构认证。
还有一点小疑问,公立大学百分之六十多的没毕业的学生们,都干嘛去了?这个数字很让人震惊啊!换个角度来看,那就是三分之一大学毕业生去竞争美国头部资源,三分之二被淘汰成渣,这个金字塔结构完全是最稳定的社会结构啊!从最初就给所有人规划好了未来路线,这个教育体系够极致够一次性将个体易耗品化!
教授为了钱去搞科研,讲师为了以前赚不到的钱冒充教授,学校为了钱提高学费,投资人为了学校能收回高额学费来搞满足学生喜好的基础建设,这个逻辑很完整。再拓展一下思路,学生要求上大学,家长去赚钱提供学费、或者把孩子的未来提前变现贷款上学。家长的工作在社会里是什么角色和位置?银行呢?难道真的不是这些平台在做金钱收割交易么?操作这些平台的人类眼中,最近心情比较好那就多搞搞高品质义务教育,最近心情不太好,让它们自己负担起来它们本应该承担的不能再纵惯。
倘若身在排名前三的大学城里,那一定要开一个24小时卖酒卖腐为主的小卖部,老话儿说的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开小卖部。顺便雇那些没拿到毕业证的大学生们,也算替米国社会减少不安定因素,也许还能拿到个什么贝尔诺贝利和平贡献奖。要是能代售毓婷估计就赚翻了。故,一年6万学费不贵啊!要能再做成连锁店就直接纳斯达克了,名字都是现成的,就叫个 nine one one ,保持品牌差异性就不用eleven 了
影片中提到的美国高等教育问题
1. 学费贷款高。
2. 从大学毕业不能找到好工作,促使学贷越滚越多。
3. 高等院校陷入军备竞赛,不断提供更“舒适”的大学环境。
4. “派对”大学现象,学生并没真正学习。
解决方法
1.骇客教育,高中毕业不去上大学,而是一群人聚在一起通过往上资源,用问题和项目,进行经验和技术的训练。
2. MOOC课平台。
3. 社区大学的反转课堂。
影片开头说,哈弗是美国第一所大学,是教会的分支,向剑桥和牛津学习。之后把哈弗大学的各种管理、授课模式比作基因,传递到美国后来兴起的大学。这一点我并不确定是否准确。很多美国大学有自己的校风,比如加州州立大学承载西部拓荒者的勇敢,宾夕法尼亚大学透露富兰克林的实用精神等等,但其系统是否来源哈弗不敢肯定。
19世纪中叶的美国资产阶级腾飞,基本人权和大众高度教育的概念普及,甚至Peter Cooper创立Cooper Union 为所有人提供像水和空气一样免费的教育。20世纪50年代,士兵的免费大学学习和学费补助法案,都将此精神继续传承。但到70年代,助学金开始减少,学费不成比例的增加。
所有问题都有着不止一个原因,所有因素都不能独立来看。私立高校是需要盈利的,对外持续宣传,保持世界排名,吸引生源很重要。军备竞赛加剧并扩展开来,学费升高。助学金减少,学贷出现。至于毕业后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影片未提,但相关因素就特别特别多了。若无好工作,很自然的陷入负债的恶性循环。
影片中提到了解决对策,最关键的问题是,教育阶层仍然存在,一些学生可以有负责的老师一对一的交流,一群迫切的同学相互辅导;而一些学生只能自己看视频、翻书、自己理解。而我认为更致命的问题是,看视频可能会给人以错觉,认为自己在学习,但其实一星期后记住的寥寥无几。
事实是,学习是根据问题导向的,你没有问题,说明你并不在学习状态;学习是需要重复的,不重复的信息,无法变成知识;学习是需要思考的,知识量大只能说明你存了很多信息,而思考是把知识连接起来,成体系和结构,延展出更多的问题;从而,学习也是终身的,因为在目前这个世界,要学的和要质疑的内容一样多。
个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一个年轻人,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自己干干不累,事“干”自己干不跨,之后根据环境需求,自我修改和构建。这包含了诸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情绪管理等等看起来高大上的词汇......
对于我国的教育,额,当然和那种“学生塑造人格、追求真理、探索智慧”的情况还差很远,而且中国的大学到底是教how to make a living更多,还是how to live a live更多,这很难说......总之,发展起来比不发展起来时的问题还要多,当代的年轻人也不希望为以后的孩子们遗留更多的问题对吧?
学费确实应该是tax payer的一部分 美国教育也许不再全面领先 但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依旧在 结尾的网站更是宣传+实战的完美结合
food for thought
前段时间贫困地区平板联网上课的案例基本就是重蹈美国十年前的网课覆辙。教育不能通过单方面的机械灌输实现,不管方式方法多先进,人本永远是核心。新世纪20载,我们后来居上的经济实力和依然狭隘的认知视野,让这部纪录片双倍的发人深省。
哈佛一出,誰與爭鋒。免費教育,南柯一夢。派對大學,紙醉金迷。深泉學院,樂在其中。
想去深泉学院
拍的不是最好 但话题值得思考
中国的孩子还在为去美国念书而努力。美国的高等教育却更中国的高等教育一样,成为了高风险高投资的项目了。
问题算是解释清楚了,秃子头上的虱子... 。4.5星推荐。
软广告
2014/06/15
今天想安利一部纪录片《象牙塔》,整部电影围绕着美国大学是否“物有所值”进行探讨,也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高额的学贷危机、Party school、大学的“军备竞赛”、毕业就失业等等问题,当然也讨论了一些现代教育的论题,免费教育、mooc、社区大学,别具一格的深泉大学等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纪录片结尾提到“Critical thinking”是美国的建国精神,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飞机上看的纪录片。建议每个对留学美国感兴趣的人都可以看一下。片子讨论了美国大学系统的疾病:高昂的学费,精英学校竞争目的就是追求prestige,以及免费教育在21世纪的不可行,还有深泉学校-(八卦该校都是帅哥)Going to college has become another way to avoid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美国的象牙塔在大学,但国内的象牙塔在高中,对于大部分中国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个浪费生命的好地方,是工作前玩乐的好借口,而大部分人也只有到工作后才理解自己曾经在教育上缺失了什么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过中国的基础教育费用的确算得上是廉价,特别的大学教育。感谢国内的助学贷款,大学班上一大半同学都是借助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完成学业,这些从广东最贫困地区走出来的同学凭着教育彻底扭转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相较格外拼命的他们,我已经是个loser了。
州立大学44%的学生无法在6年内毕业,要么是蠢得可以要么就是懒得要命,可算是理解中国博士生做助教的感受了,这种人丢在中国分分钟连高中都上不了。看完后忽然解开了一个心结,不再为没有去美国读本科而后悔,如果读了本科我可能就没钱读硕士了。当然,也可能我读了美本就能直博了,毕竟资源那么多而同学没那么喜欢学习。。。PS: 爱奇艺的翻译烂到家了,freshman、Stanford、Udacity都能翻错
很少看纪录片,关于美国教育的。我始终不相信线上教育会取代面授教育,就像电子书永远不能取代纸质版
触及很多重要现实问题,但是稍显凌乱,有点拼凑,而且B-Roll都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镜头,时间久了真是有点乏味。让“专家”来讲解问题也确实不错,但是诸多数据的呈现有点像新闻,而不是纪录片。不过确实引人深思,看完一把辛酸泪,让我反思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中国的问题则是除了一类大学其他学校都是浪费金钱浪费时间。学校越来越商业化。20171029
美国人应该庆幸自己对现如今的教学现状还有反思,中国的高校呢?从上到下就想着搂钱……
高等教育的使命不是职业技能培训,而是人格的培育、视野的扩展和人生意义的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