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小品,我们就会想到赵本山,提起赵本山,我们就会想到宋丹丹。提起宋丹丹,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谐星,喜剧演员。几十年前,曾经有人评说,中国戏剧界的丑角宋丹丹排第二,第一则是吕丽萍(曾经的国民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的葛玲)。宋丹丹当时就很不解,因为,在她的记忆里,吕丽萍并不丑,而宋丹丹年轻的时候,颜值也是大杀四方的存在。但就因为自己曾经饰演过喜剧人物,所以才被人贴了标签。
但是只要是看过宋丹丹演过的诸多作品,我们还是会扭转自己的这一看法。除去小品之外,宋丹丹出演过很多很多电影以及电视作品。除了被我们定性为谐星的经典作品《我爱我家》外,《家有儿女》自不必说,还有近年来很多家庭剧,宋丹丹都有着出色的发挥。她的戏路,已经超越了一个喜剧演员的范畴,但是跟范伟一样。宋丹丹的演技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电影,就是对于宋丹丹演技以及颜值的一个很好的说明。《月牙儿》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宋丹丹饰演的韩月荣因为父亲的病逝,只能跟随母亲改嫁,但是好景不长,继父也不幸离世了。母亲在听信了算命先生之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对于母亲的出卖灵魂的行径。月容很不齿。最终不惜与母亲决裂。
之后,月容虽然完成了学业,但是在旧社会,在动乱的年代,一个弱女子即使有学识,却依旧无处容身。这个时候,一个叫高俊生的男子走进了她的生活,月容本想着自己可以跟他好好过,但是没想到高俊生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伤心的月容只能选择离开。在谋生的道路上屡屡受挫的她目睹了自己母亲因年老色衰的的颓败。求生无门的月容只能走母亲的老路,最终流落风尘。
时代更替,但是自己却始终没有能够找到理想的安定生活。在被政府收容了之后,看着童年的美好的月亮,月容终于没有等到天亮。
如果我们以颜值来划分演员的话,那么宋丹丹在1986年的这部作品中,颜值无疑是非常高的。对于女学生时期的月容的塑造,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未经俗世的娇羞。而对于后来流落风尘之后的暗娼,宋丹丹的举手投足之间,却满是勾魂摄魄的蛛丝马迹。对于角色的转变,拿捏得非常准确。如果我们不是看了很多宋丹丹的喜剧作品的话,一定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会被这样一个清纯的演员逗得合不拢嘴。
如果仅仅是演技论证的话,那么本片是不会形成讨论的。重要的依旧是故事内核。众所周知,老舍的作品,多反映了旧社会的不堪,以及小人物在黑暗的社会中的苦苦挣扎。本片依旧是在这个主题上走了很远。
在动荡的年代,一个男性的生存尚且不易,而对于女性来说,这更是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男性还能做一些卖力气的活计。但被封建教条包裹着的女性而言,当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之后,选择却很少了。即使有着学识也没有多大用处。最终只能沦落风尘。
自古以来,我们听说过的风尘女子的故事不胜枚举。梁红玉,杜十娘,苏三,李师师等等。但是大家都忽略了这些故事的内核。故事为大家展现的永远是个例。对于大多数风尘女子而言。自身的悲惨命运从一开始踏进这扇门起,就已经注定了。月容的母亲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妇女,最终沦落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流民。以至于不惜余力的为了获取而做任何事情,甚至于教唆自己的女儿如何在这业内更好生存。
而月容也是从一个未经世事的女学生到最后彻底的沦丧自己的灵魂。这背后不仅仅是生活的压迫,更是动乱的年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写真。
老舍笔下,永远都是既有的时代最生动最平实的白描。当我们醉心于民国的自由的学术氛围的时候,请本着平和的心态,接受那些不怎么美好的事情的存在。正因为这些事情同时存在,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有血有肉的灵魂。生活本不易,美好请珍惜。
2020年8月24日,60岁的宋丹丹正式从北京人艺退休。
这位小品表演艺术大师,给几代中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和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不知道为我们送出了多少欢笑。
当然,《家有儿女》里的刘星妈妈也是记忆犹新——论搞笑,“我”是认真的。
其实,宋丹丹不光能演小品和家庭情景喜剧,演电影也是一把好手。
比如和本山大叔合作的《男妇女主任》,又好笑又讽刺。
夫人今天要说的是另一部影片《月牙儿》。
宋丹丹不再逗趣说笑,而是“苦情”到底。
这也是她的银幕处女作,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上映于1986年。
由斯琴高娃、宋丹丹主演。
豆瓣评分高达8.0,但仅有不足两千人评价。
实在是一颗不该被埋没的明珠!
民国初年,北京。
8岁女孩韩月容,生得眉清目秀,很是可人。
由于父亲生病,乖巧懂事的她常坐在门口为爹爹煎药。
衣衫单薄,冷风飕飕,肚子里咕咕作响,真是吃不饱穿不暖。
贫寒的家境,让这个娇弱的女孩多了一份苦涩。
母亲要持家,没有功夫关心月容。
她唯一的“玩伴”,就只有天上高悬的月牙儿。
冷冷清清的月色下,因这特殊的陪伴而少了些孤寂。
父亲的病没有好转,他去世了。
半夜里母亲惨烈的哭声,永远留在了小月容的心底。
失去顶梁柱,母亲常一整天给人洗衣服,赚点零钱。
可即便没日没夜地辛苦操劳,仍旧不能正常过日子。
最艰辛时,月容跑到当铺当东西,可穷得叮当响的家里,有多少值钱货呢?
韩月容幼年丧父,为了能生活下去,母亲不得已改嫁。
在旧社会,女性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只能依赖男性。
家里要没了男人,也就意味着吃不上饭,得饿肚子了。
继父叫崔五,他把月容当亲女儿看,处处为娘俩着想。
还省吃俭用,让宝贝闺女能有学上,给她买新书包、铅笔盒、本子、校服。
月容甭提有多高兴,生活虽说清贫但也算现世安稳。
她深知父母的不易,所以读书极为刻苦,争做班里的尖子生,奖状贴满墙。
在母亲和月容心里,一直憧憬着知识改变命运。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继父干活时意外离世,母女俩又没了着落。
月容又去当铺当东西,月牙儿再度出现,仿佛在隐喻一种宿命的轮回。
母亲去找算命先生,她被告知自己是克夫的命,想通过改嫁重获新生的路就此斩断。
人到了一定的窘境,其实是什么都可能做出来的!
找不到活做,可孩子要上学,两人得吃饭,她只有沦落风尘。
原本穿着朴素的她,开始穿起了流行“时尚”款式。
撞见从母亲屋里出来的陌生男子,月容羞耻不已!
但身处那个暗黑时代的社会大环境,底层女性没有多少选择机会。
羞于其耻的月容因此总是抬不起头,只能住进学校以示愤怒,只是心情并不好:
即便身处在春天,可还是感觉不到一丝暖意!
她帮助打扫卫生等,以抵扣伙食费,算是“勤工俭学”。
可亲情血浓于水,她难道能和母亲绝交不成?
谁也不知道未来有多漫长,命运之神又为为母子俩准备怎样的“礼物”?
总觉得学校会是向上攀爬的天梯,未来无限可期。
不久就毕业了,她赖着不走,因为无处去。
她成了校园里失去身份的局外人。
此时的月容,不再憎恨母亲,她甚至偷偷去找过。
见母亲被人毒打,只能抹着眼泪悄然离去。
被母亲的遭遇深深刺激,月容决定主动出击,她要找工作养活自己。
无奈现实残酷,几个月下来“颗粒无收”。
工作还没着落,学校又来撵她走,正当走投无路之时,高俊生出现了。
他为她提供食宿方面的照顾,年轻不谙世事的月容竟欣喜得以身相许。
她做着高俊生将和她结婚的美梦,沉浸在幸福的包围中。
月容以为自己遇见了白马王子,眼看着时来运转,苦命的母女俩要迎来新曙光……
直到高俊生妻子找上门,她才知道上了当!
人家早有家室,不过是垂涎她的美貌而已。
知识和爱情,两样能让女性蜕变命运的“捷径”却都没有光顾她。
分手之后没有经济来源的月容无处可去,无奈到春园楼当女招待。
她没有野心,只想凭力气吃饭,安安分分做个干脏活累活的仆人。
可这地方常有客人刁难调戏女招待的事,月容难以忍受只得反抗。
得罪了有钱有势的康先生,被辞退是毫无悬念的。
命运像是把她逼到了死角,怎样努力地左顾右盼试图脱身,到头来还是困在原地。
她在街上再次遇见高俊生的妻子,她告诉月容,那渣男又找了个女人远走高飞了。
月容内心绝望至极,在这浑浊的尘世,哪里还有底层女性的生存之地?
无论如何她也想不到,有一天居然会步母亲后尘,可是又有什么办法?
月容彻彻底底地变了一个人,甚至有些“心理扭曲”。
她会数着钱,一幅刁蛮不屑的样子,理直气壮地说:
就这俩小钱,也太不知道行情了吧!
生活把月容逼成了她最讨厌的样子,月容也抛弃了生活本该有的尊严。
这既是认清现实后的束手就擒,也是心灰意冷时的自我放逐。
她用赚到的钱接济已沦为乞丐垂垂老矣的母亲,也彻底理解了母亲当时的难处。
正如《三十而已》的台词所说,生活的本质就是千难之后有万难。
此时的对比蒙太奇非常“犀利”,一边是母亲吃馒头,一边是月容和不同男人往来。
两种画面不断切换,极具冲击力,将旧时代男权社会中底层女性的卑微和盘托出。
月容已掉进谷底,非常不幸了,她又染上花柳病。
真正悲催的是,病好之后,阳光并未照进她幽暗凄清的生命。
除了重操旧业,她也做不了别的。
想不到地方上要整顿民风,这一次,月容被巡警抓进感化院。
空洞的道德说教,解决不了她们的生存难题。
她发现来视察的领导,是以前调戏过她的人。
月容再也不愿忍气吞声,她恶狠狠地向其吐了一口唾沫。
又被关进牢房,时光犹如凝固结冰了一样漫长而清冷。
对于尘世,月容全无一丝一毫的期盼,但她放不下可怜的母亲。
《月牙儿》讲述的是社会底层的悲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演员阵容强大,除了斯琴高娃、宋丹丹、廖京生、,还有葛优父亲葛存壮先生。
影片自始至终,笼罩在无比悲凉、压抑的氛围中,令人窒息。
看完像是在寒夜里独自遥望那清冷的残月,只觉得寒气逼人。
韩月容母女的悲剧,是旧时代旧社会对女性的极尽压制摧残。
父亲早逝,母亲成了寡妇,免不了人们的挖苦讽刺。
母亲改嫁时被人嘀咕不配坐花轿,女儿则是拖油瓶。
她们在无奈无助,无依无靠中,一次次“求生”。
终其一生的挣扎,不过是为了生计,为了吃口饭,能有个地方住。
但不管是改嫁,还是所遇非人,或是沦落风尘,都只能依赖男人。
片中最催泪的一幕,是月容染病后的一个风雪天,她躺在床上等死。
母亲来到窗前,月容说:
妈,你怎么才来呀?
母亲答:妈对不起你,我怕你不要我。
之后,母女俩抱头痛哭!
这刺人心肺的哭声既是对自身悲惨命运的呐喊,也是对旧时代的控诉。
处在乱世荒年,勤劳吃苦的母亲只因身无长技,没文化没背景便无以为生。
面对苦难和不公,母女俩不是没有反抗,特别是月容。
她曾在感化院里,望着月牙儿慨叹:
这二十多年真像一场梦,一晃就过去了,我老想过一种我想过的生活,可这种生活是什么呢?
即便说不清楚,但她总归有向往,也曾努力过。
她不想重复母亲的老路,却偏偏上演了相同的悲剧。
从文静娟秀的女学生,到火辣辣的妓女,月容现身说法地诠释着一个道理:
当底层女性在温饱无以为继时,讲其他的太虚伪!
活着的意义对不同的人来说,根本就不一样!
时代在巨变,但生活的模样其实差不多。
一百年过去,“她们”的故事仍在上演:
《酒神小姐》、《下海》、《榴莲飘飘》……
最近几个月一直在读老舍先生的作品,买来很多书一本接着一本读,完全没有任何倦意。老舍先生的文字很奇妙,让人回归生活,发现细节,不知不觉会感觉自己在平凡生活中的一点乐趣。
喜欢上老舍是因为他的散文集,幽默诙谐,让人时而沉浸在他描写的老北京里,时而沉浸在他的猫和花儿朴素的生活中,时而看他对友人的悼念,满篇的大实话,让我觉得他就是一个骨子里幽默的人,一个幽默的人也定是尝遍过生活辛酸的人,也定是目睹过人性最卑劣一面的人。看过一切黑暗面,用文字去还原叙述,有血有肉。所以,读过老舍的文字,我就爱上了他的文笔。描写景色时,仿佛身临其境。描写人物时,真的像在和这个人物对话。社会状态,阶层,形态,都与他的语言密不可分。从侧面了解人性的卑劣,吃人的社会究竟是何种。老舍曾经说过,哲学可以教育人,但是它枯燥,少数人可以接受,但小说因为其戏剧性可以使更多人愿意去读。自从读了老舍,才知小说的魅力所在。
昨天读完了老舍先生的《樱海集》,《月牙儿》这篇短篇小说就收录其中。对于这个故事我不是很陌生,小时候看过央视八的一部电视剧《月牙儿与阳光》,当时还为主人公悲惨的经历哭过。昨天终于读到文字版,老舍先生用清淡的语言以及第一人称月牙儿的语气叙述着。不得不感叹老舍先生对于女性心里描写有那么的细致,多么的真实,能打动我的永远是真实。
好奇那个时代的女性地位是什么样子,看老舍的小说能略知一二,从《离婚》《老张的哲学》里也能看出,女人在那个时代是男人的附属品,甚至地位更低。男人,喜欢你娶你,失去喜爱后就转手卖给其他男人,没有势力和背景的女人就只有遭遇抛弃的命运,没有自己的选择权,甚至有时还是抵债的物品。和现在女性做对比,旧时代女性遭遇过何等的不公平待遇,女人是弱者在那个时代甚至比当今更加弱势。
《月牙儿》里母亲在父亲去世后改嫁给了一个不能生育但是顾家的男人,新爸对月容很好,供娘俩儿吃喝,供月容上学,如果新爸不死,月容和母亲的生活会很幸福,即使清贫也不会出卖人性。新爸去世后,母亲为了养活月容只能做出下下策,招揽嫖客来自己家出卖肉体,以换取口粮。母亲没有别的办法,还是没有放弃供月容读书。但是月容的心里却发生了变化,她无法接受自己的母亲做这样的事,她选择脱离母亲去学校做劳工养活自己,也许那个时代女性要谋一份靠谱的差事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吧,她在学校扫地、写板报、帮别人织衣服,微薄的收入能养活自己。她甚至觉得,如果母亲可以和自己相依为命不去卖,自己完全也可以养活她。
但是好景不长,现任女校长被换,新校长不允许学校有闲杂人等。月容必须面临重新找房子,找工作,还有最大的生计问题!女校长走之前对月容说:我希望你日后可以诚实的生活。
月容没有出路,又去找女校长,却遇见了校长的侄子,一个玉树临风的男人,男人觊觎月容的美貌和单纯,很快就包养了月容,男人骗月容自己没有妻子,但是妻子很快就找到了月容让她放过自己的丈夫。月容被骗之后带着一腔屈辱离开了男人,去餐馆做了女招待,再次遇到那个妻子的时候,妻子说男人又和别的女人跑了,抛弃了一家老小,她只能这样守着活寡,即使当初他们是自由恋爱,但是男人也变了心。
月容突然明白了点儿什么,经历了这样的事情,让她又重新树立起价值观,女人必须承认自己是女人,就要去卖!她也走上了母亲的老路,剪短长发,涂上口红,戴上红花,穿上蓝油油的学生服夜晚去招揽客人。清纯的女学生沦落成市井的暗娼,她还是时常看着天上的月牙儿,不断想起在这冷清洁白的月牙儿下她生命中发生过的点点滴滴。
月容患病后母亲来看房子找她,此时的母亲早已白发苍苍,看着女儿做起了暗娼患病,也没半句阻挠,买来药继续帮衬着女儿。月容发现母亲变了,眼睛里没有一点光,只有看到钱的时候才有一点光亮,心也变的和钱一样硬。最后,月容被送进收容所,这个地方实质也是个倒卖妇人的地方,只不过是警察管理的合法机构,不服从的就只有进监狱。月容最后进了监狱,在牢房看照射进来的月光,她有点不敢去看,有点感到羞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老舍用简单的平实的语言描述了两个女人的一生。女人为了生计,在那个时代走投无路只好选择出卖自己。月容,读过书,女学生,有新思想,在生计面前她说了一句话:文明,道德都是有钱人说的话,饿着肚子不配有道德。迫于生计,她做了她最不想去做的事情,也是因为对社会现状的失望,她曾想过去自杀,但是被救之后只能重燃希望活下去。
贯穿整个故事的是那洁白冷清的月牙儿,月容亲生父去世时的月牙儿、母亲改嫁那天的月牙儿、新爸去世那天的月牙儿、被校长侄子包养后那天的月牙儿、想自杀那天的月牙儿、成为暗娼后的月牙儿和进监狱后每晚看到的月牙儿。月牙儿仿佛是她的朋友,用在最绝望的时候在一旁审视着她,月容想过诚实清白的生活,但是太难太难,她有时不敢去看月牙儿,觉得自己做了羞耻的事。月牙儿一直没有变,变得是它底下为生活奔波的劳苦大众。
读老舍的小说,他最擅长描写百姓,百姓也是劳苦大众,我渐渐明白时代在变化但是阶级其实一直存在,那个时代的劳苦大众所经历的人和事与现在无异,那个时代的人性的善良与卑劣也与现在无异。读老舍,更能读懂人性,更能明白生活中的无奈与辛酸,更能让自己脚踏实地的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感谢老舍先生!
希望大家都能读老舍!
在那个年代,女人就是个商品,只要上架终究是要卖的,韩月容的结局是坐牢了,母亲因为被算命先生骗了导致自己做了暗娼,而她则是被有家室的男人包养,知道男人有家室,她是个小三后段然走了自己母亲做暗娼的道路,殊不知自己母亲是被人所骗。
弹幕里有说“长的这么好看为什么不嫁人。”
仔细思考后发现,月牙儿(原著中是这么称呼,叫韩月容有点不习惯)早已被骗了干净,除了当妓女也没有别的路子,在思想封建的那时候,女人只可以给一个男人……
后来雪中的母亲来找她时,她哭诉说母亲来迟了,但得知母亲是暗娼时候又是怎么说的呢,骗她睡的那个男人的老婆,在得知自己的丈夫有月牙儿之后依然选择原谅月牙儿,只希望月牙儿能够把男人还给他,却在不久之后,那位正妻找月牙儿说:“我的丈夫又找了别人去了。”
“早知道,不如把他放在你身边,这样我也好每天都能见他。”这是正妻对月牙儿说的,所以出轨这件事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当他和你交往时找了别的女人,那那个女人也会被绿,但总会有一个女人在他想收心时给他一个狠狠的报复,正所谓天道好轮回风水轮流转。
看老舍书改编的电影发现,以前的阶级分化太严重了叭。。
月牙儿的经历只能说明,母亲的伟大远超出你的想象,而男人的不是,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当有那一次之后自然是会有第二次的,不要带有侥幸去看待这件事,去原谅对方。
电影片名:《月牙儿》
播放渠道:腾讯视频
豆瓣评分:8.0
推荐指数:🌟🌟🌟
相关分类:老舍/年轻的宋丹丹/斯琴高娃/民国/老北京/北平/老电影
推荐理由:
* 我不想死了,我被诓骗的太久了,今天才明白体面,道德是有钱人说给别人听的,对我们肚子饿,才是最大的真理。
* 女人得承认自己是女人,得卖肉。
* 穷人何必瞧不起穷人,或许他今日的现场就是我的明日
* 这种日子得多难熬呀,让人看不到希望
* 穷苦的人除为了一口吃的,除了了作践自己,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办法活下去,即是你是一个读过书的学生。
标签:高分/好电影/情爱/爱情/高评分/人性/豆瓣高分/老电影/老舍/宋丹丹/斯琴高娃
关于我
读书/电影/美食/旅居
Hi,我在这里等你呀~
听说大明宫词一开始定的是宋丹丹 看完这片 绝对相信宋丹丹的演技
老舍先生的书里有大量的景物和心理描述,这是电影无法体现的,但胜在选角。宋丹丹真是惊艳,少女时期的清纯美丽,放弃自我时的拿腔拿调和眼神。摄影也用了很多心思的,她说着“我不知道呀”时的留白真美。20170511
活着就是那么艰难。老舍的《大明湖》被毁,月牙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想来《大明湖》应该是部佳作,可惜与商务印书馆一起被焚为灰烬。主演配角都有水准,电影就应该这样好好拍。
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刚看小说就对韩月容这个女人的命运感到同情。身处乱世的无奈。宋丹丹演绎的韩月容从学生的清纯到娼姬的泼辣世俗转变得有点太快,不过依然是一部感动的好电影。
一切都化在了春与月的微笑中。。。女人得承认自己是女人,得卖肉。。。是我要卖啊还是你死乞白赖要买啊。。留着钱买棺材板儿吧。。。好惨的片子
反映旧社会,影射当时吧。那时候的文学名著改编相当下功夫,配乐、台词、摄影等,十分讲究——电影资料馆
改编自老舍同名短篇小说。对旧社会无奈又悲愤的控诉。文明和体面是有钱人披着的外衣,而快饿死的人不配有道德,这社会逼良为娼,只能卖肉求生。妈跪女、女跪妈两场戏,构成结构互文的情绪高点。宋丹丹电影处女作,清纯和放浪之间自如切换。
老舍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作家,他能用幽默的语言讲一个悲伤的故事。老舍貌似说过,最悲观的往往是最乐观的人,他就是这样的悲观的人。月牙儿小时候看过,没有太深的印象。穷人往往要靠作贱自己来活下去,有多作贱社会便有多下限。PS.宋丹丹年轻时候挺好的呀。
电影为纪念老舍逝世20周年,由同名小说改编。老舍的文字清新自然,描绘的社会现状却是如此的黑暗。往事就像“晚风吹破了一朵欲睡的花,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25岁的宋丹丹真是明眸善睐,温婉灵秀。角色拿捏得也很到位,学生的腼腆羞涩,初为人妻的风韵富态,沦落风尘后的世故泼辣,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况愈下,苍凉世道里一点点被磨平褪去了单纯。不管怎么努力,始终没有办法改变命运的桎梏,那是一个女性绝望悲哀的时代。全片通篇是作为女性的心酸无奈,劳动人民的凄苦,节奏缓慢。看罢像在孤庭中观赏黑夜里的冷月,只觉得寒气逼人。
那会拍摄条件实在有限,但还是还原度挺高的,女主母女真的不是懒或者笨,她们对生活条件的要求也一点不高,可就是这样,依然不能用卖身以外的办法养活自己…真的是非常绝望的故事
幹一行愛一行,了不起
世界最残酷的习惯就是:给你一点希望,然后慢慢杀死;再给你一点希望,再慢慢杀死。如此反反复复,让人最终屈服。画外音有点没必要。
实在是难以想象这是和平女士的电影处女作,成为暗娼之后的那股劲儿真是惟妙惟肖,就是不能说话,一说话就感觉和平女士要说评剧了。
一方面觉得剪辑奇怪、文本统治了电影,一方面又觉得有些构图、运镜颇有美感,且表意(许多中国老电影都有这个观感,东方美学还是欧洲影响啊?)电影化不够成熟。教科书式的女性悲剧,该说的都说了,里面所有女性角色都可以拎出来分析,内部的焦灼更揪心。丹丹姐年轻时就纯美而泼辣,至今没变啊。
出卖肉体以供养肉身,卖不动就乞讨要饭以口养口。母跪女,跪出母爱舍身之伟大、屈身之卑微、卖身之屈辱。女跪母,跪出体味母爱不易的悲辛、同为女人的悲凉、同为沦落的悲惨。宋丹丹要得真好,或清纯或放浪,都让人印象深刻。
2013.9.4@电影资料馆 宋丹丹清纯出场一瞬间,就听到背后传来数声“咔嚓”的屏摄声,都被美cry了......
1,年轻时候的宋丹丹很像现在的女演员张静初. 2.斯琴高娃和宋丹丹能在没有台词的时候让观众从肢体语言就能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爱恨纠结. 3.少去算命,命会越算越薄. 4.老舍先生的故事,一个比一个惨,连改变过的电影电视剧都很少重播,因为太太太悲惨了.
这才是真正的民国,不是张爱玲的纸醉金迷,不是张恨水的鸳鸯蝴蝶,老舍先生的笔下的民国,才是人民大众的民国。
年轻时宋丹丹那清纯劲儿甩神马北大校花、人大女神几条街啊。。。当然后来沦为暗娼后那叫一个本色演出,生动
体面,道德,是有钱人说给别人听的,对她们那样的女性来讲,就社会的背景下,肚子饿,才是最大的真理。凄凄惨惨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