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片子是在元旦假期。写这篇影评则是要到了春节假期。这部电影计有15人次向我推荐——仅仅是一部2004年的片子,便已然在某些意义上成为了经典(比如新东方)。这15人次中,多半都会惊叹地问道:“你竟然连《幸福终点站》都没看过??”当然在我看了片子之后才深觉,在大学生这个趣味比较同质化的群体中,这部片子显然具备了一切成为经典的要素——前可追《阿甘正传》,后则可说到《士兵突击》。至于导演,事实上很多向我推荐这部片子的朋友并不知道这部片子也是出自斯皮尔伯格之手。无论是把他叫做斯大叔还是四大叔,斯皮尔伯格作为品牌的效应其实还是很明显的:尽管有可能不知道这部片子导演是谁,但是斯皮尔伯格便是影片的质量保证。
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汤姆·汉克斯蜀黍在表演单元各种挑战极限,一个固执的金牛男的形象被他演绎的活灵活现,虽然仍然是某种意义上的傻,然而维克多这个形象作为“镜子”的意义,大约相当于阿甘之于美国历史,以及许三多之于中国人。我来判断一个人物是否具有镜像的意义,通常是看这个人物在提供明确代入感导向的同时,是否能引起一种“明确的尴尬”,换句话说,这个人物的处境和他处境下的作为,在观众设身处地的时候,是否能感觉到一种类似的“尴尬”情绪。比如维克多通过收集机场手推车而获得一点点报酬的时候,那种感觉便颇为符合我所谓的“尴尬”。事实上这也是编剧和导演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营造这种代入感,或者强化人物作为“镜像”的意义。
说回故事,明显地,这是一个将“等待”极端放大的故事。这是常见的幻想小说的写法:给出一个设定,为这个设定找一个理由,然后讲一个正常的故事。事实上在我看来,《幸福终点站》故事给我的感觉,与张艺谋的作品颇为类似,而路数上则是极为规范的好莱坞故事结构,并且保证政治正确。事实上说它一句看了开头便知道结尾也不过分,然而我们还是看的津津有味,除了汤姆蜀黍精湛的演技和大美女泽塔琼斯之外,还有很多东西是值得说道的。
比如,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读作一个有关语言学的故事。语言的学习事实上是人出生和成长的隐喻,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幸福终点站》当然是一个成长故事,它具备成长故事所有的要素和角色——最明显的是有关朋友和敌人,以及爱情。当然,故事事实上也是走了一个颇为张艺谋式的结尾,但放在成长故事的套路下,英雄-英雄的命名这个基本结构还是很容易看到的。
再比如,就所谓全球化这个问题来看,这部电影显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文本。维克多的母语的原型是保加利亚语,而Krakozhia这个虚构的国家的指向也是颇为明显的。在机场这样一个最适合作为全球化表征的“飞地”上,除了东欧裔的男主角,聚集了美国各主要少数族裔的代表:黑人、印第安人、拉丁裔以及印度移民,而大反派则是美国白人精英阶层的代表,同时,美女也是一名白人。在这幅错综复杂的图景之中,机场的空间构成——闪烁的航班表,各大国际品牌的连锁店也在进一步将全球化作为视觉呈现显现出来。事实上,这又是一个与冷战终结、资本主义阵营胜利之后的世界格局相关的故事。作为胜利者的美国,当然有资格对失败一方的苏联-东欧阵营进行各种审判式的想象。Krakozhia发生着军事政变和“人道主义灾难”,这一事件可以迅速导致美国政府与Krakozhia政府断交,却并不能给出维克多一个哪怕是想象性的解决,只有等待。即使我们不再纠缠这些东西,单论维克多来美国的原因——完成父亲的遗愿,收集伟大爵士乐手的签名。而爵士乐这一堪称美国土产的东西,在维克多父亲的年代该是承载了怎样的一种对于“美国”和“自由世界”的想象?维克多的父亲是“在报纸上看到”了那张照片。然后就有了这个心愿——哦,这是怎样的一个心愿啊。该是多么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人才能把这个“心愿”作为全片的支撑?不过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是一部足够全球化的影片,它处理的是一些“人类”的共通经验,比如等待,比如生存,比如,承诺。
所以这部片子还是要我们四大叔来拍,只有他有能力有魄力在拍这样一个看似小成本的喜剧片的时候,在摄影棚里装四架电梯,搭50多家品牌连锁店,在我们面前凭空建造一个机场。我倒是以为,05年奥斯卡上,连影帝提名都不肯给一个确实有点苛刻。当然这部片子在技术方面几乎无懈可击,然而说到底,这毕竟是一个我们不能日常经验到的事件,电影作为镜子,在某些人那里,它终归只是一面哈哈镜。
http://www.mtime.com/my/yinxiang/blog/910992/《幸福终点站》是斯皮尔伯格借助于这样一个题材来透视美国的社会众生相。候机大厅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观望美国的一个窗口。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汤姆·汉克斯与机场主管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关系与冲突就是一个外来者与美国官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汤姆·汉克斯在机场内接触的都是普通人,感受到的是普通人的善良、热情、互助,与这些人建立起了感人的情谊,而机场主管则完全是一个冷血动物,他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官僚政客的固执、机械乃至心胸狭隘。汤姆·汉克斯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的忠贞、勇敢、勤劳、善良精神赢得了机场所有人员的支持,而机场主管却是众叛亲离,无力抗衡民意,正反映了这种官僚政策的失败。可以充分看出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中重复了他一贯张扬的主题,就是人性的力量永远比机构的教条来得和蔼可亲得多。
一个来自东欧最小国家的Viktor,去美国帮父亲实现一个未了的夙愿。从飞机起飞到在肯尼迪机场落地的这一段时间,他的国家发生政变,Viktor因此突然成为了没有国籍的人,无法入境,也无从出境;纵然纽约和美国就在数米之遥的门外,他仍然只能等在候机大厅里,直到身份明确。
这一等,便是9个月。
在这9个月的等待中,Viktor一点没有虚度;他在待改建的67号登机口给自己造了一个家;靠着自己的智慧,帮了一个买药救父的俄罗斯人,撮合了一段姻缘,邂逅了一段浪漫,征服了一群原本拿他当笑话的人;当他离去的时候,这个初时语言不通的东欧人,已经让整个机场为之感动。
138分钟的片子, 除了最后的几分钟,几乎都浓缩在极其有限的一个小空间里---肯尼迪机场候机大厅。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形形色色的人们,把时间延展;他们做着不同的工作,却在做着同一件事情---等待:
折腾着Viktor的海关局长Frank,等待着老局长卸任,等了17年;
Gupta,因为在印度犯了案被通缉,逃匿在机场做一个清洁工,一做23年,而他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等待。
美女空姐Amelia,从18岁到39岁,等着男人的一个承诺;她总是住酒店,为的就是男人的BP响起时,能够随时打包起身。
开餐车的Enrique,等着一个机会向暗恋的女孩靠近;
Viktor的父亲,用了40年,收集了57位爵士高手中的56个签名,他在九泉之下,等着儿子帮他圆上最后一个签名。
甚至连机场大厅里的背景中的各色人等,也都在各自等待....
不是每一个等待,都会很快就有结果,譬如那些在海关等着通关的人们,这个等待,只需要1分钟而已;
也不是每一个等待,都会有美丽的结局,如同抱得美人归的An;
即使每一个美好的结局,也都不一定都有美丽的过程,好像Viktor。
Spielberg说,我们每个人都如Viktor一样,在这充满变数的人生中,或许在某一个瞬间都会迷茫,然后去寻找去等待;而Tom Hanks说,“Viktor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不是按他自己的方式前进的;身处其中,只有为自己挣个好生活。”
不知道作家Andrew Niccol在写这个小人物时,是不是想着一位叫做Viktor E Frankl的人。这位饱尝纳粹集中营种种艰辛的幸存者这样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影片中的Viktor,不是心理学者,也不是成功学家,他只是在那样一个无从选择的环境里,在他那张憨厚的笑脸里,在七零八落令人捧腹的英语中,一连串令我们忍俊不禁的小事中,展现给我们如何乐天知命,如何心存良善,如何努力的让自己离结果更近一步。而其间的深意,与Viktor Frankl的表达,异曲同工。
这部Spielberg导演,Tom Hanks和Catherine Zeta Jones主演的片子,据称票房并不理想。老实说,这部片子的确漏洞不少,结尾也多少有点画蛇添足;可是,这3个人的组合,却让这一步看似俗套的片子无限鲜活,甚至那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也都刻画得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纵然这不是你所熟悉的斯氏大片,你仍然可以从中看到清晰的斯氏烙印---天马行空甚至满怀童心的想象以及对人性的高调宣扬。
你或许可以觉得这是好莱坞的俗套,可是,我就是喜欢在外面刮着风的夜晚,抱着小瓜子,看一出充满温暖情调和轻松幽默,并充满“个人英雄”和毫无新意的“Happy Ending”的轻喜剧。然后,笑中含泪,若有所得。
P.S.:后来在海报里,看到这部片子的TagLine是“Life Is Waiting”;禁不住会心一笑。
2011-12-27
快6年了,没想到这部片子引发了大家如此多的感慨。或许世事充满无奈,Life is waiting多少有了些慰藉的意味吧。 回头再看,其实当年也未得真谛。虽然影片的tagline是Life is waiting,而所有的结果并不是空空等来的。所谓的等待,其实是指我们在努力的同时,必须付出一些patient capital(耐心资本)。貌似等待,而世事的布局在我们的心动和行动间已然转换。新年之际,祝各位“等待”终成正果;若尚未见灯火,just hang in there: )
1.我一直在等一通电话,等了七年……我知道快了,维克多,所以我才无法斩断情丝,所以我住在宾馆里,行李整理好,随时准备离开,以免他周末想要见我。没错,我一直等了一辈子,就是不明白究竟为什么。
2.Everybody is waiting.
每个人都在等待着什么。
3.你知道拿破仑给了约瑟芬什么结婚礼物吗?是一个金匣子,他在里面刻了字“命运”。
4.她简直是我的梦中情人,弗兰克,她简直让我魂牵梦绕。
5.我指名要你来接替我的位子,从现在开始,你将是这个机场的首席人物,就等华盛顿那边的任务书了。
老头Gupta操着印度腔英语说,今天有个英雄挺身而出,“No one dies today!”,然后第二天,机场所有的地方都贴上了维克多右手的影印。这是影片最感人的情节。
“同情心,是这个国家之所以伟大的原因”,老机场负责人意味深长地对即将接班的Frank说出了影片的核心。
或许“同情”并不是最准确的翻译,“同情”有时候意味着怜悯、同病相怜,但是影片中的同情,指的应该是真正的关心、理解、阅读彼此的灵魂。
Gupta,一个讨厌的印度老头,没有人知道,他刺伤了一个坏警察,偷渡来到美国后,整整做了23年清洁工……
负责签证的黑人女孩,每天的工作只是机械地在不同的护照上打戳,红色的护照或绿色的护照;红色的戳或绿色的戳……没有人知道她也喜欢歌剧,只是买不起门票;
开餐车的Enrique,一个墨西哥后裔,没有人知道等着一个机会向暗恋的女孩靠近……
美女空姐Amelia,从18岁到39岁,等着男人的一个承诺;没有人知道她之所以总是住酒店,为的就是男人的BP响起时,能够随时打包起身……
维克多来到之前,没有人试着去了解他们。
他给予了他们所需要的“同情”,阅读着他们心底一个个的故事。
然后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Enrique收获了美妙的姻缘;
Amelia得到了真正的爱情,正视了属于她的命运;
Gupta找回了失去多年的勇气,唐吉坷德般冲向飞机,他发现自己在这个机场已经呆够了。
我不由得想起了“春园”中卖唱的歌女,年复一年表演水上芭蕾的女孩,也许一个过路人的淡淡的“同情”,就能改变他的一生。即便她们象Amelia那样继续着原来的人生,也会带着不一样的心情,走下去吧。
影片最后,收到拦截命令的机场警察们,一字排开,挡在维克多前面,当我以为警察将阻止维克多入境时,带头的警察脱下了他的外套,披在了维克多的肩上,“外面很冷,你用的着它”。
Frank下了愚蠢的命令,因为他忘了,机场的警察也是有色人种,薪水微薄,维克多的“同情”同样感染了他们。
他其实并不想从“美国”拿走太多东西,只要一张老爵士乐手的签名,他父亲生前收集了56张,还差一张,仅次而已。
据说本片有真人原型,那哥们困在巴黎机场,不过被催的是困了15年,而且没有凯瑟琳泽塔琼斯这样的美女赏识。
【A+】虽说本质上还是“点子优先”的斯皮堡式美国梦童话,仍然在艺术创作中过于讨好观众而脱离尘世生活。但即使在这种浓情于水的商业氛围之中我们依旧可以一睹斯皮尔伯格那高深莫测的导演功底:一比一的航空楼摄影棚搭建,内部影像空间利用最大化,背景“控制——无意识”的演员调度。对于导演而言,这就是一个从内部窥视的“后窗”式空间,或者说,在这个空间的背景下将其赋予“美国——纽约——世界”所集合而成的小型社会体系。从这个层次上来说,斯皮尔伯格终于算是重现了好莱坞的摄影棚黄金时代,也在空间的构建上终于达到前辈希区柯克、库布里克的水准。毫不夸张的说,斯皮尔伯格,就是当下好莱坞所有时期的精华所在。
我在维克多身上看到了阿甘的影子~~
人不是规则,有时候你需要学会同情。刻在盒子上的Destiny.古普塔冲向飞机的那一刻给我哭伤了…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五星都不够的好电影。一个好的故事,就是这样,内核足够坚实,情绪逐渐爆发,人物的一举一动不唐突,有温度。而坏的故事,就是内核虚空,拿句子和旁白来凑。相较之下,高下立判。
能让你笑着感动的片儿。很励志。
等待让人生更加丰厚和充满期待,人生由无数等待组成,等待迟来的班车,等待一次机遇,等待成功,等待老去,等待死亡。幸福没有终点站,只要活着就总会有好事发生,在逆境中仍然活的如鱼得水才是一种境界。
观影心理历程:这是喜剧片!我错了...这是浪漫喜剧片!我又错了...这是鸡汤片!我还是错了。没有落俗。探讨了很多高于爱情的东西,甚属难得
我差点以为Tom Hanks是智障,但他其实是不抱怨,他踏实,他愿意等待。
“Viktor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不是按他自己的方式前进的;身处其中,只有为自己挣个好生活。”
这片子和阿甘正传一样经典 人性的美丽啊
太好看了……五星都嫌少
人不可妄自菲薄,人应当勇敢、坚强、坚定、乐观、积极、向上的活着。
太好看了,欢笑过后大大的感动。
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像汤叔扮演的维克多这样大智若愚,古道热肠之士。一部阿甘,一部幸福终点站,像是两碗再温润不过的心灵鸡汤,笑到流眼泪哭到喉咙疼的观影体验足够治疗一切疑难杂症。
温馨。有爱。有味道,值得人们手捧一杯热咖啡在雨天细细品味的电影佳片,讲述了一个男人在异国他乡的候机室成长学习的童话故事,影片所有的元素都恰到好处,一切都在不愠不火中达到电影的极致,然后观众的感情在最后得到最大的宣泄和舒张,大爱汉克斯!
亲爱的,有时候幸福需要等一等。
有点过于戏剧化了,像童话故事。夸张了些。男主角明摆着是被塑造成一个聪明的人,可是影片中感觉就像阿甘啊。傻B又不傻。大智若愚的夸张。为了一个承诺,故事很美,很激励人。PS:男女主角最终没有挣脱世俗在一起啊。电影名可以改为幸福等待吧
hanks真棒。。。一個人在機場如何度過一年,還是爲了家人
汤姆汉克斯演这种大智若愚的角色真是天然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