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在表达同性之间的爱情会遇到的社会问题,但对于感情方面的内容较少。
他们很在意社会的偏见,家人的态度。刚开始,想着只要结婚了,他们就不会烦我们了。所以,故事的设定就是男女主不得已走上了形婚这条路。没过多久,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孩子。结婚一年了,竟然没有生孩子?随之开始各种荒唐事,男主在和姐夫聊天之余,顺口说了女主不孕的事情,一家大大小小带着女主去做检查,检查结果正常之后,一家人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派男主的妈妈去盯着他们生活。开始斗智斗勇的生活,例如,男主每次睡觉跑到沙发来,妈妈就整夜整夜的看电视。给女主小纸条教她如何吸引男人,这时候女主就报复了一把,说男主YW,并且让自己的医生女友开证明。大家终于同意他们领养孩子,妈妈也准备回家了。就在此时,撞见了女主与女友不可描述。
全局到了高潮,双方家庭都在把女主当成怪胎,另类来看待。本来男主是不打算说出的自己的事情,就在批斗越来越激烈的时候,他感受到来自世界深深的恶意。如果觉得她恶心,那么是否你们同样觉得他恶心呢?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什么不同。
其实挺搞笑的,两个人在一起,确是4个人一起生活,这个社会还不允许有太多的约束,而解决的途径就是要找一个异性结婚。
其实,我觉得不止同性面临着这样或是那样的社会问题,许多单身人士也同样面临着歧视,倒不如说,这是社会强加在个人身上的标签。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会越来越追求个性,但社会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它要求每个个体都要按照这一套法则去生存。我不知道是否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呢?人类在自然面前渺小脆弱,而个体在时代的潮流更是不堪一击。
其实人性里有一个逆反心理,在两岁和青春期的时候表现的最明显。可是,我们忽略了,人是社会动物,需要社交,他在反抗更高级别、反抗社会的时候,其实还是遵从了那一部分他认可的东西,这不是一个个例,我们总是给一小部分贴上标签。所以,这是一场一小部分人与一大部分人之间的斗争。其实,他们除了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之外,其他方面他也不过是芸芸众生里的一员而已。
故事中的男女主一开始彼此都不敢对外界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其实不止是男女主,现在在很多国家同性恋都是不被承认的,有些国家甚至将此定性为违法犯罪的行为,企图将同性恋这个群体驱逐出去。绝大多数同性恋者没办法完成身份认同,可能长时间活在痛苦、焦虑、内疚、纠结当中,这条路走得何其艰难……幸运的是最后男女主都能得到家人无私的爱和支持,love is love,love wins💕
真心希望世界能给LGBT这个群体多些爱和宽容,生而为人,大家都是芸芸众生,不求认同但求互相尊重……
印度给人的印象一直不好,传统又大男子主义,但是印度电影一直在努力打破这些刻板印象,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传达包容自由的理念。印度拍了很多我们国家不敢正面拍的题材,比如这部《永结同心》。30岁左右开始催婚、觉得女孩子穿运动裤不雅、结婚了就应该有孩子等等观念跟我们国家出奇的一致。形婚已经屡见不鲜,《永结同心》用一种喜剧形式戳破了形婚的窗户纸,用男女婚姻这样的谎言去掩盖性取向这个谎言,最终只能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离谱,越来越难以收场,环环相套的谎言最后成了压在身上的大山,让四个人都喘不过气。剧情很简单,但思想很深刻。
印度电影题材一直广泛(暗杀国防部长;讨论无神论等)且能传到国内的基本也是经过筛选的,这部也算是佳作。
就我在09,10年在印度德里2年的时间来看,德里男人之间手牵手(不是勾肩搭背)的就很多,可能社会对男性更宽容些,女性的反而不常见,其实整体包容度一直都还可以。
回到影片本身,剧情其实并没有太多亮点,基本都可以预料的走向,编剧硬伤有一些,演技也程序化。
这里想说下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
男主女主家庭各有不同,但是亲情都不错,男主有妈妈比较典型的印度家庭妇女文化程度不高没主见生了一堆孩子的生育机器但第一时间给了男主支持 ,泪目;女主有老爸虽然支持来的晚了点,随迟但到;
各自的家庭背景培养了两人比较善良不会有太多矛盾出现,也给形婚一定的基础保障。
剧中男主第一任男朋友kabir就很差劲了年轻浪荡人的性格(度蜜月前信息不回,撒谎,容易厌烦等),辜负男主的爱当然打人也是恶劣;第二任男友就更理智但是油腻了一些,像是推动剧情的工具人毕竟没有他在火车站回家路上打岔接话男主是有时间给女主打个电话说回去了。
女二这个印度东部山区(长相偏东亚人)相较于男主女主的善良她就让人比较反感,其人设应该是比较大胆的les(主动告知家庭出柜,染发,纹身,短打扮等)但是让我喜欢不起来,感情也是女主先主动然后她接受;而且就很无礼,表现为背后嘲笑客户的化验样本,贸然住进男主警察宿舍当然女主这方面锅更大no respect,换手机号也不通知女主等,一切都是她理所应得的态度。
配角中戏份比较多的是男主的胖大姨,这个真的是典型的七大姑八大姨了,非常让人有感觉,家事的主要推动者,家庭智多星,可能有人会觉得很烦,不过我看来这些人是家庭亲情的基础,她们以自己的爱给到晚辈,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会接受不同的事务,相信有了这份爱意,接受并不会等待太久。
本来想写个短评的,岂料碎碎叨叨说了这么多。
很通俗的题材,很通俗的故事,很通俗的技法。但我愿五星推荐,只因它是我们拍不了,甚至想都不能想的电影。 你可以看不起印度人口多,新冠死的多,干净又卫生。但是他们的电影你没资格看不起。同样是带着镣铐舞蹈,他们的审查风险比我们大多了,可你再看看电影成品,中国电影跟tm中国足球一样烂! 一部爱情片,是不应该分同性,异性的,这个电影里融合了基片,拉拉,还有女权表达,整个调和的特别好。 我觉得中国观众都应该看看,除去它是同性题材,最最核心的电影的主要矛盾是大龄剩男剩女,催婚,家长里短的问题。这太符合墙内国情了,可以说我们看起来毫不费力,甚至还特别有共鸣。 我很喜欢电影的结尾,一个gay,一个拉拉假结婚。最后实在瞒不住,各自向各自的家庭坦白。他们的家庭成员先是惊讶,而后就也理解,能够包容。一家人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甚至,两个家庭都共同商量对策,说不离婚,继续假结婚,因为按照印度法律,只有结婚夫妻才有资格领养孩子。 这多牛逼啊,我改变不了国家,改变不了法律对个体的偏见。可是我们可以抱团想办法。假结婚可以吧。看似狗血,实则是心酸无奈啊! 所以你看这个电影通篇没有讽刺国家,法律,控诉社会。但是吧,它又什么都讲了,这就是高级感。
永结同心,“同”字蕴含深意,这个片名翻的好。也有把印度语直译过来的“祝贺”当片名的,相比之下就无趣很多。
仍然是典型的宝莱坞商业作品,惹你哭,逗你笑,给你唱,为你跳,于是高下之分就看题材和深度了。本片聚焦同性恋群体,涉及到他们的深柜、出柜、形婚、领养等现实问题。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当男女主各自家庭得知他们性取向后的强烈反对和羞耻感。可以说,除了法律上的不友好(不承认同性婚姻、不能联合收养、不能试管婴儿等),印度同性恋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正是社会和家人观念中根深蒂固的歧视。试想,如果连生你养你的母亲都要跟你断绝关系,那又如何能指望其他人接纳你?当然,本片作为喜剧,跟李安的《喜宴》一样,最后还是安排了血浓于水的大团圆结局。真实的情况只怕不容乐观,毕竟同性性行为是直到2018年才被印度最高法院判定为不再违法,之前按照《印度刑法》第377条的规定一直都是可以判刑的。但不管怎么说,人家已经可以拍电影反思了,以后就甩某些国家越来越远了。
这是一部轻松诙谐的电影,但是它探讨的意义,展现的未来却是沉重的。印度电影总能在社会议题上面下功夫,这也是我们渴望国内电影
至少人家敢拍 也允许拍
印度再怎么说,至少可以拍的电影比我们多多了。
三观超正,超勇敢,无论现实如何,起码阿三敢想敢拍,反观。。我没脸说
哪怕套在喜劇外衣下,極端傳統社會環境之下同志及形婚的困境仍然難掩沉重,尤其是謊言被揭穿之後,那些侮辱性的字眼一個接著一個從親友嘴裡蹦出時,一切都令人窒息,然後緊接而來的Pride Parade又令人飆淚,印度都可以有Pride Parade,而這片土地之上只剩下Don't Ask Don't Tell。不過,整部電影終究是過於傳統寶萊塢,雖然沒有太多歌舞,節奏也夠拖沓,插曲之多之頻繁,還搭配著慢鏡頭,讓人忍不住內心OS有完沒完。Rajkummar Rao自《遇見女孩的感覺》後再演同志片,上一次演愛上女同志的直男,這一次演和女同志形婚的男同志,和《真雄起》的Ayushmann Khurrana,同樣作為如今印度電影中生代男演員的佼佼者,都值得掌聲。
2018年才将同性恋去罪化的印度,2022年已经拍出直面有关形婚, 同性恋领养方面的电影了!
如果这是个欧美片,那我觉得有点落俗套了,这可是印度片诶!印度都与时俱进了,再看看我们!
很难想象连我们邻国印度,都能以宝莱坞式的幽默,拍出一部包含LES、TXL、形婚、以领养代替生殖癌的同影。🌈
宝莱坞已经偷偷变强惊艳所有人了。只要坚定逆行,可嘲讽对象就只剩……了
每次女二开口我都觉得要说日语了😂
哪怕是前半段的轻松部分,也能察觉到细微的苦涩,Homocop那场戏很出彩,一个笑话引申出的自嘲与跌倒在地的无力感。东亚裔的女配其实挺有趣的,不觉得刻板印象。男主、女主都有情绪爆发的表演高光,但最感动的情节反而来自临近结尾的一个【欺骗性】黑屏,相信没快进的观众会被那情节所触动。片子最后1/3确实有点拖拉,后面更是说教味过浓,但在这种环境能出这样的作品我认为已经很了不起。90
实在是太冗长了。
在B站看了预告后去看了正片,某高分网站上的译名是《永结同心》,怪不得在豆瓣怎么找都没找到。谈回电影本身,电影的设定非常出彩,围绕着印度禁忌的homo话题,男女主形婚过程也充满着喜剧色彩,但是剧情的发展不如我预期的精彩,感觉到了后面就有种流水账的叙事感,结尾也不算很强。最让我遗憾的是没能看到男女主之间的情感升温(没有要掰直他俩的意思,只是觉得男女主之间的友情和亲情刻画太少了,明明是主角),然后两人各自的同性伴侣设定其实也不算好。总之看在题材和音乐的份上打个三星吧。
印度电影能拍LGBT题材电影了,姬和基形婚、领养、出柜,把中国电影的封建审查甩在后面,苦涩羡慕。沙杜出柜后,和母亲在天台拥抱哭得痛哭流涕,彩虹游行后沙杜经过一番挣扎带上彩虹假面,最喜欢这两段。东亚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父权制、把女人当生育机器问题,也许🇮🇳尤甚,在巨大压力下男女主走出谎言活在阳光下,在警司目光的审视下坦荡公开恋情,给我一种希望和力量。这种电影多来点吧!!
3.5 游行就真的挺震撼 全世爱
印度都已经能拍出这样的LGBT电影了,真是得祝贺了。未出柜的男同和女同被家里催婚,俩人只好形婚。结婚后他们与各自的爱人继续相爱,他俩的关系相当于合租室友。虽然女生的感情稳定,但男生的感情比较波折。我一度担心他俩会为了要孩子而勉强在一起,最后变直,还好电影没有狗血结尾。女生被迫出柜后,男生也主动出柜,俩人最后和各自的爱人生活在一起,还领养了一个孩子。这几乎是最完美的结局了。让人感动的是男主和女主的勇敢,以及双方家长的理解。整部电影都是轻松幽默的,有的桥段很好笑,也很感人。
能拍能映讲述形婚搭伙过日子的电影 就离不用形婚搭伙过日子的社会更近了一小步
有两个场景让我热泪盈眶,一个是pride游行,一个是莉姆提姆被苏曼父亲承认。其余的都不重要,我在这个电影看到这样的节日般的盛况就已经很满足了,认同吧,接受把,向前吧,愤怒吧,骄傲吧。
有好过无。
跟《喜宴》类似的结局,爱情、亲情和社会规则的互相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