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公司的同事们喜欢这首歌,所以看到同名电影,就感兴趣的看了下。虽然过程中也多次触动流泪,但是感觉拍的不够好。
主人公因为爸爸期待,身边人都反对,所以自己坚定的要实现这个不可能的梦想。一路上走的非常艰辛,但事实上也证明,他不是这块料,努力了这么多年,最后上场几十秒,摸了一下球,不对,应该是抱了一下对手的腰,球应该都没摸到,然后就完了?这么辛苦,就为了几十秒,值得吗?
也许对于主人公觉得值得,也许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但是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种精神。他接下来,也不可能继续打橄榄球,因为他打的不够好,只是很拼命努力而已。然后呢,他可能又从头开始,做另一项事情,当然他有这种精神,做任何事情,成功率都比常人大的多。但为什么开始就挑一个自己擅长、能做、爱做的事情来做呢?
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也是想给自己打打鸡血,鼓励自己的,我建议看《怪兽大学》。它的主角这个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很像。都是挑了自己不擅长,但是向往做的事情。都是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下,自己拼命努力。但是《怪兽大学》更好的是,它有一个更好的结局。主角做不了选手,但是它的理论非常好,最后发挥这个特长,就做了教练。我觉得这个就非常好,之前的努力也没有白费,作为了做教练的素材,也在自己向往的公司工作,又做了自己擅长做的事情,所以可以想象,主角非常幸福的度过了接下去的日子。而主人公打完这场比赛之后呢?完成了一个梦想之后,可能会陷入一个迷茫了。
既然花了2个小时看了这部电影,我反思总结下。主人公的目标是在球队上场打球。最后,他是怎么实现的呢?
1.有清晰的目标。就要去指定的大学,指定的球队。
2.有行动。和身边所有的人都说了这个目标,且在公司的时候,就为目标攒钱。为了去学校,去求门卫,求牧师。为了熟悉球场,为清洁工免费打工。
3.贵人相助。虽然身边所有人都反对,但是还有一位兄弟始终挺他。后来又遇到了黑人朋友,全程用行动支持,提供了免费住处,以及关键时刻的鼓励。
同时,也有些问题,电影里没有说清楚。比如主人公是如何树立起这个目标,且几十年没变的?因为我们小时候都有成为歌星的梦想,但是后来就不了了之了。还有主人公是如何在过程中,始终保持激情的,不可能他生下来就是这样,肯定有一些方法,也肯定放弃过,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他在还未进入球队的时候,为什么都没有自己练习,如果他那么渴望的话,那应该就和我的某些同学一样,上课时,老师一背过身去,也要空手练习下投篮动作。
最后总结下,这部电影就是典型的鸡汤,看时很激动很感动,看完一动不动,准确的来说,不知道怎么动。如果,我来拍的话,会让观众被这种精神感染的同时,思考如果切实改变他们的行动。
再加一句,最近很喜欢雷军。我发现雷军就很务实,而且他说的东西,都能改变我的行动,我觉得这个非常好。比如,他说他大一的时候,看了《硅谷之火》很被触动,所以努力,最终达到了现在的成绩。这是一般人的说话方法,但是雷军还加了句,他激动的也想做些什么伟大的事情,他想了半天,先从手边入手,做些不可能的事情练手。他就给自己树立了2年修完4年学分的目标,最终实现了。像他这个就很具有指导性。想象雷军一样成功怎么办?先从手边找些有难度的事情练手。能改变行为的知识,才是好知识。
电影《追梦赤子心》原名为《Rudy》,Rudy,即鲁迪,为影片的主人公。影片表现正是鲁迪追逐梦想的赤子之心。鲁迪就出生在一个喜爱橄榄球,特别是喜爱圣母大学橄榄球队的普通家庭里,但遗憾的是鲁迪生就没有成为一名优秀橄榄球队员,特别是圣母大学橄榄球队队员的禀赋,他没有魁梧健壮的身材,也缺乏考取圣母的天资,有的是对橄榄球痴心爱和对圣母大学橄榄球队的衷心向往,以致于上课时也常常做着橄榄球的白日梦,以致于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圣母大学时被老师拦在了大巴车下,以致于高中毕业落榜后象身边的大多数人一样进入钢铁厂工作。这个梦就成了他一个人的梦而埋藏心间。直到他22岁生日那天,最好的朋友彼得送他一件印有圣母大学标记的外套,才又唤醒他埋藏的梦。没几天,彼得在钢铁厂遭遇意外事故,彼得被钢水火化的火红身影彻底点燃了鲁迪心中的梦,由此,一个人的梦就变成了不仅仅属于他自己的梦想,至少也有死去的彼得对他的期待。
彼得的葬礼还没结束,鲁迪就辞掉工作,放弃已到谈婚论嫁的爱情,背起最简单的行囊,带上他积攒不多的钱,在家人,在身边朋友,在恋人怀疑的目光中,毅然决然向圣母大学进发。在圣母大学附近教堂神父的帮助下,他进入圣十字学院攻读2年预科,通过努力考取圣母大学且进入了学校橄榄球队,6年时间,他一天也没放弃梦想,一天也没放弃努力,终于在毕业前夕,他获得了上场的机会,在球场几万人“Rudy、Rudy、Rudy”的狂呼中,比赛结束前27秒,鲁迪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上场的机会并和队友们一起大比分战胜对手。比赛结束时,队友们将鲁迪高高抬起,以示尊重,表达喜悦。圣母大学橄榄球场自1975年以来再没发生此类壮举。鲁迪考取圣母大学并取得如此大的荣誉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兄弟姐妹们。随后,鲁迪的5个弟弟都考取了圣母大学,实现了这个家庭美好的梦想。
从鲁迪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梦与梦想的不同,看到了梦想的特质:梦想不仅仅属于一个人,它还属于其他人;梦想不是简简单单的,它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梦想不是轻而易得的,它是血汗和泪水换来的。
梦是自己的,比如你经常做的白日梦;比如你夜间睡着时梦见自己会飞,梦见自己通过了一次考试,梦见自己找到了洗手间解决了尿急问题等等。这些是你个人的、眼前的、没有付诸实践的意识,它只是一个梦,不是梦想。梦想往往是远大的、付诸努力才能实现的、不仅仅属于你个人的一种强烈的不灭的意识。当你自己曾经或他人认为你“不可能”实现的梦,而你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这个普普通通的梦就变成了价值连城的梦想。鲁迪初到圣十字学院及圣母大学时,神父、教练以及黑人球工就曾经试探过鲁迪对圣母大学及橄榄球队的追求,到底是梦还是梦想。当他们获知鲁迪的目标是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时,他们接纳他、帮助他、成全他并成为他人生的导师。因为他们知道:当人有了梦想,就有了人生的方向,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就有了追梦所必需的赤子之心,即信心、决心、专心、恒心和耐心。鲁迪一旦有了梦想,他就完完全全被梦想驱动。吃住再苦不算苦,只要能在橄榄球场上奔跑。考试没得A不害怕,鼓起勇气再用功。没能上场不气馁,含泪拼搏再努力。在圣十字学院,我们看到鲁迪一次次去拿圣母大学的来信,然而一次次是圣母大学正在审核之中……在鲁迪有些恢心的时刻,他记起神父所说的话“上帝是存在的。我不是上帝。”他懂得,要考取圣母大学,外人帮不了,只有依靠自己,靠自己去努力。没能考取,只能说明努力还不够。自己认为已够努力了,可上帝还不认可。于是鲁迪又加强了学习的强度、力度和忍耐度,皇天不负有心人,鲁迪终于在圣十字学院结业前夕拿到了圣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他把通知书送到他父亲面前时,他父亲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并在钢铁厂广播室里向全厂宣布了这一令人激动的消息。鲁迪的梦想也是他爸的梦想、是鲁迪全家的梦想、是钢铁厂的梦想、是整个城镇的梦想。
如果说,鲁迪考取圣母大学还算不上极大的挑战,那么从圣母大学橄榄球场边的隧道跑入球场就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挑战。要不是鲁迪对橄榄球的痴心和决心感动教练,仅就其自身条件想成为圣母大学橄榄球队队员都难,更不要说代表学校上场比赛,因为供教练选择的好条件的队员太多太多。鲁迪深知,他必须付出常人所付不出的努力。他深知成功的大厦是由一块一块失败的砖砌成的,所以他不怕失败。他常常被撞得鼻青脸肿,常常被撞得短暂昏迷,常常被讥笑讽刺。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撞倒了爬起来,撞伤了抓紧治,讥讽来微笑迎,不离不弃地努力训练。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四年即将过去,他在公布的上场名单中还是找不到自己的名字。眼看,他离校前的最后一场比赛即将打响,队友、助理教练、主教练,也许还有上帝,终于被鲁迪的顽强拼搏精神和不离不弃的作风所感动,上场名单上出现了“Rudy”。开赛这天,鲁迪穿上圣母大学的球衣,率队从隧道口跑进球场,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但比赛异常激烈,主教练用人又十分谨慎,鲁迪到比赛快结束时仍没获得上场允许。呼唤鲁迪上场的呼声首先从队友中响起,然后到场外,最后到观众席,“RudyRudyRudy”的呼喊声响彻整个运动场,在比赛还剩下最后27秒时,鲁迪被允许冲上球场,用他矮壮的身体扑向他的对手,完成了他的使命,实现了他的梦想。鲁迪虽然没有成为一名主力队员,更不要说成为一名球星,但他为实现梦想而敢于舍弃一切乃至生命的精神感动着亲人、队友、教练、校友、观众以及今天成千上万的影迷,这种精神赢得了出场比赛的27秒,赢得了全场的尊重,赢得了圣母大学的尊重。
鲁迪实现了追梦赤子的心愿。追梦赤子心,不仅要有梦,还必须要有赤子心。没有赤子之心,追梦就是一句戏言,梦想也不可能实现。
梦也就永远都是一个梦。
这种叙事节奏是我喜欢的,包括色调,就这样平静地讲故事,多好。拜新闻编辑室所赐,不然都不知道这片子。
怎么说呢,这么愚笨还非要坚持,不会“成功”的,可能选择放弃才会好一点吧,可是你没有成功吧,人们还非认为你成功了,这什么逻辑啊!大概精神算作更大的成功?这片子搞得我好混乱!!!!!!
“你这辈子不用对任何人证明什么,除了对你自己。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如果现在还不能实现梦想,那么它永远都不会成为现实。”“为迎接此刻,我一生都时刻准备着。”When people say dreams don't come true, tell them about Rudy.——会看哭,但依然是比较主旋律的平庸之作。
挺好,难怪我以前一个考GRE的同学拿这个片子激励自己。其实有时候你努力也做不到最好,但是别人都知道你在努力
《新闻编辑室》第5集里众人调侃新闻主播威尔•麦卡沃伊的泪点低就是这部电影,那个高潮段落确认让人感动。对理想主义者来说,梦想确实让生活值得忍受,不管生活有多么的艰难。现实中的普通人一般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觉得这种人固执的近乎愚蠢,但很多时候普通人确实可以做自己理想的巨人。★★★★
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来讲,rudy是个政治不正确的人,梦想做一件自己没有天分的事情,当然事倍功半,不值得效仿;但从满足感的角度,全力做一件自己梦想的事,最后达到了目标,那种满足感,没用拼尽过全力的人很难得到吧,即便这个目标从世俗意义上来讲不高。挣扎拼命,可能是人性最基础最动人的元素
真实 勇敢 坚持!你不需要证明给别人看,只要证明给自己看就是胜利者。
梦想让生活得以忍受
1.相信自己,不要给自己设限;2.好心人的“劝诫”过后,你仍然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所以不用听外人的;3.就算天资有限,在接近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提升自己;4.目标的性价比很关键,不要只满足于做24秒真男人
8年的坚持换来27s的辉煌
"In this lifetime, you don't have to prove nothin' to nobody except yourself. And after what you've gone through, if you haven't done that by now, it ain't gonna never happen."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至少会有人认可,即使梦想看起来那么愚蠢而遥不可及
好感动!当你做梦都在为之努力奋斗的时候连老天也会帮你!没有钱不聪明也没有运动天赋的rudy却想进一个只收有钱或是聪明或是有运动天赋的大学,身边的人都认为不可能,可是他却做到了!!这部电影让我哭了好几次,都是感动而哭。配乐也很棒!不错的电影!
真的很感人 让人懂得 只要坚持 就会成功~ 不论那个成功是何种意义上的~
我开始对这样的励志片感到厌恶。。。。
很多人都是天赋平平,能有的只是比别人加倍努力。希望渺茫,大半辈子的拼命,最终只有27秒的赛场荣光。如果没有梦想,怎么度过这漫长的平凡岁月。大半夜的看到Rudy,感动成狗。
真tm激動,像是看到了從高中到大四的自己。當95個人說你在做夢,5個人說你能夠做到的時候,這已足矣,你不用再證明什麼了。接下來,你只需要證明給自己,你到底是差很遠,還是差一點,還是達到,還是超越了,那就可以了。標準似乎就在那,剩下的只是你的努力程度罷了,四年或十年又何彷,這可是人生啊
“梦想让生活得以忍受”,长这么大了,你还敢梦想吗?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追梦赤子心》,光影中关乎梦想的印记是如此为人动容,丹尼尔· 鲁迪那8年的坚持,只为27秒的辉煌,让我们知道面对生活我们付出的努力或许不一定成功,但至少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即使梦想看起来那么愚蠢而遥不可及,但对于自已而言,永远不该放弃的是对希望的执念。
过程比结果可贵,不是为了那27秒,而是这个过程中照亮了自己和无数人的一生。
因为「the newsroom」而看,到will说到的泪点部分果然双眼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