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奥明治篇基调很温和,人物剧情很柔和贴心,场景都是典雅的精致,音乐恢宏大气,都很用心
江户城开城之后,被天璋院笃子推出大奥。返回家乡的阿满,到了明治时代,与青梅竹马的真之介结为夫妇。现在,俩人为了开设医院正忙于搬家,而且阿满也有了身孕。不久,从行李中拿出了大奥时代漂亮的和服与当时拍摄的照片,另外,还有阿满所写下的日记。
阿满脑海里像走马灯似般,不知不觉地回忆起与笃子在大奥中所经历的种种事情。一位出人意料的女性到访,把从沉耽于过往回忆的阿满唤醒。原来,这位穿着朴素和服,对着阿满微笑的女性,正是当初被流放的初岛。结局温馨圆满
《大奥明治篇》中的女人优雅内敛,她们之间的争斗处处彰显“以静制动”的特质,令剧情充满含蓄的内力。演员的服饰花费就占了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为了再现后宫的华丽,所有剧中人物的服饰都经过资料搜集考究,力图保持原汁原味。而剧中塑造的许多幕府时期的建筑,以及静谧安宁的景色,也都充满了古代日本的风情,令人沉醉。---《新闻晚报》
不论我们想或者不想,我们都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丰富着自己的经历。
泷山从小被收留在江户城中,她的世界曾经只有那一座城的大小。她作为大奥总取缔,一切以法度为先,不仅践踏着别人的心,同时也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当改革的浪潮涌到了脚下,生存的小盒子被揭开盖子的时候,那些法度终成一场空时,她才能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过错。明知故犯乃是对于人心来说最大的过错,这样的她,似乎本应该和江户城一起隐没在时间的尘埃之中,但是她在笃子的劝解下没有自尽,走出了江户城。
阿满曾经果断地希望进入大奥,丰富阅历。如果那个平静的时代没有被打破,她最后也许会作为一个仪态标准的女中典范老死于大奥。她看上去直率果断,其实优柔寡断、畏首畏尾,心潮波动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在心中向真之介倾吐。不顾家人、朋友的挽留,她执意进入大奥,在大奥波澜诡谲的斗争中漂流。真之介作为御医,常常有机会和她见面,对于她这个深处大奥的局外人来说,想必是极大的安慰。她曾经向笃子说过不想作为一个妻子普通地了却一生,她本想代替本应回乡婚嫁的阿苑成为御内证。我想,她一定是找不到生命的意义,那样闭塞幽寂的时代,她作为一个女子根本不可能获得一个精彩的人生。她家中小店遭难,父亲受伤,仍旧没下定决心。她掏出真之介重伤的信给笃子看时,一定是希望获得坚定不移的信念的吧——去见他,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活下去。“说不定已经太晚了”“绝对不会的,万一事情真的变成那样,我一定不会原谅自己,阿满,你一定要获得幸福”。真之介就是她心中的“常”,正是那么些不变的东西存在,人才能保持理智、活下去。一直以来那么犹豫的她,第一次坚决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她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京都。所幸,不是天人永隔,所有的一切都还来得及。那个人坐在檐下,回头来看着她,就和从前一样,笑着问她“怎么了”。
笃子被迫与爱人分离,她想要自尽,却被拦下,爱人许下了一定会有一天推倒幕府、来救她出去的诺言。当东乡纵火前来带她走时,她心灰意冷,没有离开;将军死后,东乡再次潜入带她走,她却选择了留下,成为天璋院,隐居在江户城。而后新的将军上位,倒幕运动延烧到了江户,她的故乡正是其中主力,这封特别的“家书”是否溅起了她心中的波澜呢?如果她一开始就死了,便不会见到幕府的轰然倒塌。正如饿了想吃东西一样,如果只是喝水消除了饥饿感,而不是饱餐一顿的话,那份失落依旧会留在心底。她本可以嫁给东乡,和他一起投身于改变世界的事业,但没能如愿。她多次拒绝了和东乡一起走,我想,她是和阿满一样想热烈地活一次的,她爱的是那个满腔热血的东乡,不是某个和她隐居萨摩的东乡。当这个世界天翻地覆之后,大奥的那扇大门打开后出现的,不再是身着羽织的幕府将军,而是穿着西洋军装的东乡。她在大奥留守到了最后,而东乡也终于完成了他的诺言,达成了他的事业。男人前来交接江户城,他宣告了幕府的倒台,告诉笃子新政府会保护她的安全,她自由了,他那样郑重而又赤诚,诉说自己的愿望——和笃子回到萨摩、欣赏着家乡的风景一起生活下去,那里有他们的好朋友。他捧了自己的一颗心来,但人生是需要意义的,于他们两个人而言更是如此。她拒绝了东乡,想自己选择今后的人生。最后,她不经意和走在街道上的阿满打了个照面,她没有再穿着一直以来的各式和服,而是着洋装乘黄包车行过格格不入的和式街道,她已经走出了自己选择的第一步。
这是三部中政治意味最浓的一部,不再仅仅局限于大奥内女人们的争斗纠缠,而是将大奥内女人们的命运与幕府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儿女情长在动荡的时事和政局面前是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就连将军的风花雪月也是短暂而悲切的。男人和女人们在时代的巨轮推动下履行着沉重的责任,做着无奈而坚定的选择,毁灭与希望同在,却逃不开注定的宿命。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政治作用,当然责任也迥然不同,就好像一艘大船的各个部分,有的是甲板,有的是螺丝帽,有的是潜望镜,有的是帆,有的是舵,虽有地位高低与权责轻重之分,却缺一不可。
家定从来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要忍受外人对其面容和能力的非议,还要夹在泷山和笃子中间左右为难,然而这个别人眼中的无能者、失败者、政治傀儡,却有着自己的坚持。他顺从了命运,因为身处阴暗的他始终相信总有阳光穿过黑夜,抬头的那片天空总能给他力量。他何尝不想做个开开心心的平凡人,然而,身为将军,必须舍弃连普通人都能得到的幸福,比如不掺任何利益驱动的选择妻妾,琴瑟和谐的家庭生活,拥有可以交心的朋友,做擅长或有兴趣的工作。如果每个将军都像纲吉那样占居高位却只会动用权力纵情玩乐,幕府不可能挺立那么久,身为将军,再大的重担也要抗下,因为这就是所谓的责任和使命,无法也不能逃避,于是,他独自尝尽万般痛苦也决不做枉顾幕府基业的懦夫。
家茂也是如此。他接手的幕府早已病入膏肓,以其一人绵薄之力根本不可能挽回颓势,但即便只是苟延残喘,他也从未放弃,仍做着最大的努力,不因为大势所趋而惧怕,不因为身体不济而退缩,不因为心有所爱而留守。他的装备是古老的,他的顽固是愚蠢的,他的决定是勇敢的,他的出征是必死的,他的死亡是悲壮的。作为将军,他无疑是称职的,但他何尝不是历史的牺牲品?
家定与笃子对池中龟的选择有一段发人深思的对话,如果你是龟,你是会守住为之,身心磨蚀腐朽而死,还是会不顾一切的追求自由,即使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事实上,养龟的人都知道,龟有喜欢爬出盛具的特性,也就是说池中龟必定曾经尝试过爬出去。龟爬池成功与否并不在于龟本身的选择或意志,而决定于池有多高、水有多深。如果池够高、水够深,无论做何努力,龟始终也只能受困于池中直到死亡,这是环境使然。就算有人将龟捞起,也只能将其置于另一池中,否则龟仍会干涸而死,这又是身份使然。家定和家茂就像那池中龟,身陷幕府这座大池是他们的宿命,唯有积极接受。
大奥是女人一生的牢狱,也是聚集罪孽的地方。御台所就是其中的悲剧代表,她们是政治的牺牲品。笃子因为自己的萨摩血统和美貌被推上政治舞台,她向往自由,却三番五次拒绝情人救她出大奥,正是因为她发现自己只是被男人操纵利用的政治工具。出了大奥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吗?她不确定。与此同时,她开始理解家定,认同内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而如果连身上的责任都不能担负起来,又谈何自由?能困住自己的不是大奥,不是难以左右的命运,而是自己的心,因而她认为她应当担负起自己所处位置的应尽责任,而且她相信即使不得不留在大奥,同样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灿烂人生,这并不妨碍她与命运、世俗和法度的约束抗争,两者也并不冲突。
和宫则不同。她本质上仍是相夫教子的传统女子,本性纯真善良,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对爱情有美好的幻想和渴望,只是由于皇女的身份和背景,才与大奥格格不入,就好像戏剧化的京都口音在江户人的眼中很土一样。她感觉自己就像个提线木偶,被大奥的法度和执法者操纵着,但最后还是入乡随俗,因为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家茂的爱。同样的,她也尽可能得给予他人自己的爱和理解,包括实成院。她能从实成院扭曲变态的心理中感受到她的空虚寂寞冷,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过是为了排解孤独和抑郁,她独裁专制、张扬跋扈也无非是要受到众人的尊敬和关注,以极端强硬的方式掩盖她的脆弱,说到底她只是个孤独的可怜女人。作为御台所,和宫是幸运的,在这个冰冷的大奥牢狱,她与家茂真心相爱,度过了一段最幸福快乐的时光,是大奥多少年来最令人艳羡的夫妻,她也是不幸的,幸福太短暂,深长的寂寞却是永恒。
笃子在大奥外继续自由而灿烂的人生,和宫与实成院相依为命一起缅怀家茂,一起排解寂寞,其实谁更幸福很难判断。笃子终于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却孤身一人,和宫虽然有段最甜蜜美好、刻骨铭心的爱情却也只剩下回忆,幸福和不幸福只是相对的,谁也无法逆转时空,谁也不能随心所欲。本剧中的女人里唯一同时拥有幸运和幸福的就是阿满,阿满有质朴善良的个性,也有自己坚持的独立主张,热情而倔强,但是在同情别人、担心别人、为别人赴汤蹈火的同时,却忽略了身边最值得关心爱惜的人,真之介一直为阿满担惊受怕、无私付出,阿满的心里却只有大奥的一切,这伤透了真之介的心。人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才恍然大悟所失去的对自己有多重要。编剧之所以安排阿满与真之介的大团圆结局,一方面是迎合了观众的感情需求,一方面也暗示了历史正往的好的有希望的方向发展,大奥中的女人们也各有归宿。
其实论人物个性,我是喜欢笃子和和宫的,但我的注意力却总是不由自主的被泷山所吸引,在剧中那么多人物中,她的万丈光芒最为灿烂夺目。正如家茂所说,泷山是大奥的船长,她的指挥和决策关系到整艘船的生死存亡,身上的重担可想而知。而她也的确履行着这一重要职责,都扮演了一个威严果断的狠角色,她身上那股子斩钉截铁、不畏权位、不容置疑违抗也不轻易妥协的气场,就连和宫公主和实成院都忌她三分。但与此同时,她坚硬的外壳下包裹着一颗七情六欲的心,她有脆弱、痛苦的时候,也有爱慕、嫉妒的对象。她就是那个时代有血有肉的女强人,不输男子的气概和见识,也不失女子的本性和软肋。而她对笃子的态度和行为正是两者结合的产物,虽然不知她毒死前两位御台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但她对笃子下毒是可以理解和体谅的,因为于公于私于情于理,笃子的存在对家定对德川都是一颗定时炸弹。
这里我不得不提初岛,如愿坐上代理总管事的位置却如坐针毡,后来因为桃色事件被逐出大奥,还真有点小悲,有时候人只有拥有了想要拥有的东西的时候才真正明白自己需要的是别的东西。初岛与伶人的爱来得很快很猛,一方面是因为情感与性的长久压抑,另一方面他们有着互相理解的内心,甚至可以说他们是双面镜,照自己,却看到对方。判处流放离开大奥时的初岛微笑着,从未见她昂首挺胸的如此坦荡,脱离了大奥的束缚,也消解了积淀的野心,她对未来和自由充满希望和想象。只是,我真的搞不懂为什么泷山坚持认为初岛是最适合成为总管事的人选,我看不出她除了熟悉大奥事务和有野心之外有什么过人之处。比起领导力,初岛的执行力更强,是个不错下属,但智慧有限,感情用事,难以服众,无论能力上还是心理上都难以负荷总管事这个高级别职务,泷山的回归是众望所归,更是无解的必然。
论基调,第一部是温情,第二部是阴暗,第三部则是沉重,三部各有侧重,但这部远没有另两部那么引人入胜,节奏过慢,重复过多,看得人昏昏欲睡,令人失望。其实三部都不同程度的有这个问题,但前两部由于故事情节曲折、主线明了以及演员表现精彩、情感把握准确,大大弥补了这个缺陷,这一部却未能掩饰。
故事本身相对平淡许多,戏剧冲突不够,前后两代将军的故事基本平分秋色,使观众产生观看上与情感上的双重隔离感,一部剧拦腰截断成两个故事,虽然两个故事并非毫无关系,完整性和流畅性却打了折扣。最后一集尤其没有诚意,主要粗略介绍了众人离开大奥后的生活,回忆却竟然占了大半,实属滥竽充数。
演员方面也差强人意,总体不如前两部出色:菅野美穗总是一副死鱼表情,呆滞得很欠揍;饰演和宫的安达佑实演得不错,就是古装扮相太怪异;家茂和实成院演得比较表面,看到最后一集对他们的印象仍很模糊;许是孝子的形象太过深刻,不太能接受木村多江演的初岛,唯一惊喜的就是判处流放离开大奥时的样子,头发简简单单一把扎起是如此贤淑温婉,淡定豁达的微笑前行,美极了,只可惜那个伶人长得实在不咋地,脸如扑克牌僵硬,当时怎么就没找贺集利树来演呢,我的南小路时靖大人啊,大概是身上的贵族气息太重了不适合演伶人吧;小强般顽强的北村一辉就不说了,脸部的大块紫色胎记时刻提醒着观众他是个妖冶男,很难让观众融入家定复杂而无奈的内心世界,家定死后竟然再次以和尚角色出镜,更是令人不禁喷饭。
显然,撑起整部剧的就是泷山和阿满。浅野优子饰演的泷山无需动口就看得出非池中物,她继承了大奥总管事气场强大的优良传统,兼有春日局的坚韧不拔、威武不屈和右卫门佐的干练果敢、雍容镇定,更具不怒自威的女王气势。阿满在这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是幕府衰落和覆灭的关键见证者,而整部剧都是以她的视角出发和论述的,她也可以看作以故事的重要讲述者存在。池千鹤。总之,她们俩本来戏份就最多,多到可以作为第一、第二女主角,又因为表演太过出彩,而盖过了其他一干人等,以至于主创千方百计要营造的沉重氛围和悲剧色彩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刻意将主旨往深刻上靠拢,想要注入的意义太多,反而显得说教有余,表现不足。而那集大奥怪谈也让人疑惑莫名,虽然以讲鬼故事的形式侧面折射出大奥的诡异而苍凉,印证了大奥是悲剧的制造地,却偏离了故事进程的原有轨道,与前后两集无法正常衔接过渡。
SP:关于饰演东乡克显的演员,原来并没有多加留意,不料作萨摩军打扮后却蓦然发现他长得有点像谢霆锋,而某个侧面像极了演《今生今世》二少爷秦守业的陈俊生。不禁感叹,发型真的很重要啊。
把《大奥》三部看完,实在是件不小的工程。整个十一长假里,我和老妈各占据沙发的一端,每天晚上忠实守候在电视机前,在我回北京的前一天晚上终于把三十六集正剧结束。对于这样制作精良的剧集,不说几句对不起相关人等付出的心血,那么,就从我印象最深刻的《明治篇》说起吧。
相较之下,《明治篇》应该算是《大奥》三部里最温和的一部,不像《第一章》那样剑拔弩张,也不像《华之乱》那般钩心斗角。笃子夫人和泷川总管最终握手言和,和宫内亲王和实成院也冰释前嫌。不过令人喟叹的是,这些女人竟都是在她们深爱的男人离开人世之后,才能放下心中的怨恨,自嘲地笑着说当初的争斗是那样无谓。
“如果能早一点理解对方的心情,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吧”,回首往事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这样感慨着,可是彼时早就被愤怒和仇恨蒙蔽了双眼的大奥女人们,恨不能亲手将对方拖入地狱,又怎么可能停下脚步拢起双手从此滴血不沾呢。在那样华美压抑的牢笼里,当一切挣扎都失去了意义,甚至连爱情的施舍都不可得时,又还有什么能挡得住女人们绝望的自我放弃。
张爱玲说过,“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为了男人,一个端庄秀美的女人可以变成恶魔;而也是男人,可以将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变成风姿绰约的女人。看着笃子夫人将最初冷漠抗拒的心化作甘愿为他出家为尼守护幕府的坚定,看着如洋娃娃般美丽精致的和宫内亲王脸上泛起羞涩的红晕,看着气场强大仿佛无坚不摧的泷山总管突然露出那样脆弱哀凄的眼神,就如同见到风再起时,花瓣从枝头盘旋着缓缓落入尘土的身姿。从开始笑着拒绝,到最后哭着寂寞,原来大奥所有的纷纷扰扰,只是为了冷眼轻笑几段注定的相遇和分离。
披上华丽绫罗
我的美只想给你欣赏
但我爱的人啊
你已不在世间
这是和宫内亲王为去世的丈夫德川家茂所作的和歌。历史上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如花朵一般绚丽的31岁,据说在她的墓中找到一幅年轻男子的肖像,于是这便成了剧中互赠相片情节的构思来源。《明治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位天真率直的公主;从小被呵护备至不知人间疾苦的女孩,凭着一张照片决定了自己的终身,当她怀着幸福的憧憬进入壁垒森严的大奥,发现面对的竟是一位木讷少言不善表达的丈夫和他尖刻严厉难以相处的母亲时,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她曾经被婆婆几近羞辱的要求惹得大发雷霆,也曾因为丈夫的冷漠倍感委屈,更多的时候独坐庭院中艳羡天空飞翔的鸟儿,寂寞快要把她掏空,可是那小小的身体里,竟然还能保留下那么多为爱的勇气。执着,甚至是不容拒绝的,和宫将自己的情意一点点植入德川家茂的心中,虽然这对年轻夫妻相守的时光是那么短暂,可是他们却拥有了连死亡也不能摧毁的东西。
第二喜欢的人物呢,是泷山总管。中年的她气场庞大,一出现便抢眼得教人移不开目光,可是我偶尔会想看她年轻时候的样子。当她还没有被冠以这个令人生畏的头衔时,当她还是德川家定的御内证时,他会怎么称呼她,听到他呼唤她的姓名时,她微闭的眼眸会流露出怎样的光芒,她年轻的脸庞会轻侧出怎样的弧度,她的双肩是否会颤抖,嗓音是否会变得卑微,她小巧的头颅,会怎样慢慢地伏下去,垂在那个男人的脚边。
泷山的一生,我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形容,她的情感,似乎永远封存在了遥远过去的某个时刻,此后剩余生命的每分每秒,无不是用来缅怀和追问。不,她甚至没有追问的资格,她只能拼命压抑着叫嚣的情感在人间日复一日地承受失去他的痛苦,就算死去,也不能冠上他的姓名躺在他身侧。
因为这样,我终于可以理解泷山最初的心狠,也可以理解她最后的释怀了。既是一曲独舞,又何必在意有没有观众。
乱世里,最大的痛苦便是战争带来的别离,而太平盛世中,个人最大的兵慌马乱也不过是幻灭。
仅是这幻灭,已教人情何以堪。
为了华服、布景
一直大爱”大奥“题材作品……满满的都是女人啊……
看的稀里糊涂的
菅野美穗只要穿上和服就特别美,还有浅野阿姨好有气场
重点其实是家茂和和宫
那个男人好的实在没办法,对你好
湖南卫视
泷山气场之后,但我独爱和宫。而家茂和和宫的感情才是我的点啊,内心颤颤颤••••••
好看!!!!!!
泷山姐姐!!!拜倒在你和服之下、!!!
华丽丽
高贵冷艳的京都公主一来,大奥顿时变得庸俗不堪。
最后一集是干吗?浪费群众时间吗?
居然被北村一辉搞泪掉了……
让人怜爱的和宫、超有气场的泷山、坚毅独立的笃子、深爱儿子的母亲、无处不在一直很忙的阿满、出彩的初岛、还有一胖一老一美的搞笑三人组、一魅力一帅气俩将军……很喜欢的一部剧。虽然勾心斗角实不强,但除了阿满之外的主要人物刻画的都挺真实;虽然最后一集的回顾实在是重复太多,但绝对四星上
实力派演员啊
為瀧山姐姐加多一星!!!!
笃姬确实那个时代的女强人
好喜欢笃子!!!!!
最好看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