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认为来自微博的这首诗能很好的表述这部片子。
别人笑我JB乱,我笑他人性冷淡。===========================
==================================================
2 ) 大失所望的《浪子》
德普的电影目前只有两部没有看:《猛鬼街》和《加勒比海盗2》。一部是从不接触的恐怖电影,一部还未放映。这个天才的演员一直是我的最爱。《浪子》已经期待近两年之久,看完后竟大失所望,除了德普和老戏骨约翰·马尔科维奇(自己喜欢的中文译名)的出色演出 全剧并没有一丝亮点 远不如《全蚀狂爱》
3 ) 一场华丽的自焚
他如此美丽,在周围满脸堆砌脂粉和油脂,面颊松弛,步履懒散的贵族们当中,像唯一风流儒雅的国王。
他如此机智,短短的几个音节,一个顺嘴溜出的俏皮话就一句道中了王室的无能与国家上下致命的棘症。
他独具慧眼,在男人们只看到女演员面霜下的肌肤和裙子里的桐体时,他却发现了样貌平实的可塑之材。
他又如此多情,俊俏的容貌、优雅和慷慨的举止,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为他一双郁郁的眼眸而失魂落魄。
他拥有上帝无比丰盈的赐礼,却错生在了一个荒淫的时代。若是愚人或者睁眼瞎或许还看不明白这世上的污垢。不过,对于他,这个眼中能够洞察一切真相的天才,却没有任何可以逃避的角落。
面对这污浊他只能挖掉自己的眼睛,在腐朽的世界中更加腐朽,在堕落的社会里更加堕落。他被梅毒侵蚀而腐烂的身体是对这个世界的绝望和自己的嘲笑,涂上白粉戴上假发依旧是出入宫廷的贵族,可国家和他自身内部的腐烂却没有一刻地停歇,就像当初他痛恨这个世道的理由一样。
所以,他用玩世不恭、讽刺、性欲来点燃生命,用一场最惊心动魄的华丽自焚来控诉这个污垢到不能生存的社会。
4 ) 给我个不喜欢你的理由先
终于买到了...热泪盈眶...捧着D9的碟 跑跳步的就回家了...
片子离限制级还有些距离,depp不过是演了一个"写写小文章,喝喝小酒,搞搞小女人"的家伙,他的作品也没有想象中鹅毛笔那样大肆只是为了宣扬性和纵欲,不过是个英国贵族们糜烂放荡生活的还原,甚至还怀着些愤怒和厌恶以及一些想要点醒世人的劲头...(尽管自己并不能控制的酗酒和得了不大光彩的病终其一生)...而片中所谓的限制镜头弄的跟舞台剧似的,甚至都比不上某些主题健康宣扬爱情的"大片"...对于伯爵从前的放荡作风和想象有些出入,除了人们对他回归的反映以及一些对白里有点侧面的反映,后来身边就只有三个女人而已...而且还执着钟情了一个最不上相的...算了这个不说也罢...
本来演这种聪明又有点愤世的家伙已经登峰造极的DEPP加上本身的贵族气质,有什么理由演的不精彩呢,每次他的眼睛偶尔下垂偶尔直视着镜头,翘着嘴唇静静的带点不屑的念着对白,我就会突然身体僵住几乎失去直觉,最喜欢他在国王身边招牌的俏皮表情...当然Malkovich的戏也是没啥可挑的,只是每次看到他都觉得假发出奇的滑稽,哈哈,还是想要进他脑袋里看看?总之就是有点想笑...唉,人就是这么肤浅的动物罢
推荐片子的理由:depp明亮的眼神,depp深情的念白,depp狡黠的坏笑,depp袖口的蕾丝以及depp带假发的德行
因此片子最后,他闪着清澈的眸子貌似无辜的说"do u like me now?"我只能说,给我个不喜欢你的理由先
当然,如果你不是我这样弱智到看见depp就投降的话,说实话,片子不看也罢...
最后的问题:这些女人竟然都没有得病?甚至还生了孩子?!- -;不懂
5 ) 自由人
Johnny Depp, John Malkovich 主演的电影The Libertine讲的是约翰 韦尔蒙特 英王查尔斯二世的罗切斯特第二伯爵。
英语里至少有两个词和他密切相关,甚至于特指他或他这一类人。这两个词一个是Libertine,以他为首的十七世纪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组织。还有一个是rake,败家子。
值得注意的是英文败家子一词由他而起,可以说他是欧洲败家子的始作俑者。当然还有一个词Cad可以用来形容他,意思是把姑娘肚子搞大的骗子。由这两个词你也可以大概猜到他老人家是什么样一个风格作派。举个例子,他因为大不敬被皇上流放到乡下后,给自己起了个假名叫班多大夫,专职妇女不孕症。而且据说“不是不成功的”,算是给cad这个词作了最好的注脚。
罗切斯特伯爵有大才;聪明,脑子快,说话一针见血,恶毒无比。和所有聪明人一样,谁也不服,见一个灭一个。不管世俗道德,宗教信仰,随时能给皇上下不来台,整天酒不离手,嫖妓无数,男女通吃,热爱艺术,戏剧,整日写充满想象力的下流文字。老婆是用暴力抢来的贵妇人。他不但找了当时最著名的
女演员当情妇,而且还是她的表演教师。
这样一个人,真是男人都想作他,女人都想被他做。所有人都对他抱有巨大期望。老婆爱他,皇上把他当作政治上的左膀右臂,情妇的艺术生命归他所有,连他嫖的妓女都控制不住的爱上他。他干了什么呢?
什么也没有。他老人家有如此大才,也没写一部和莎士比亚比肩的像样的剧本。除了一些下流诗以外没对文学做什么贡献。政治上他除了胡闹和跟皇上捣乱被到处流放以外没什么影响。家庭生活无非是整天把自己老婆气的半死。最后得了梅毒大疮,三期入脑,瞎了眼,烂掉了鼻子,死于33岁。完了。
完了。
这就是自由者这部电影讲的故事。一个有金钱地位的犬儒主义者,愤世嫉俗,能一眼看穿所有的把戏,为了活得真实,做个性情中人,把自己的一切才能资源统统浪费。浪费的惊心动魄,浪费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于观众来说又是惋惜又是过瘾,此中滋味复杂。
因为主题人物的类似,我不能不比较一下讲萨德侯爵的电影“鹅毛笔 The Quill”。萨德也以编造下流小说为乐,比起他来,流传下来的作品多出不少。但是在电影最后,俨然成了言论自由的捍卫者。作为电影来说主题更强,似乎有了升华,但是以刻画下流胚子王八蛋没头没脑反对一切的自由者角色而论,似乎又不够真实了。
6 ) 你会需要这个历史知识!!!!
我求求大家在看电影之前还是先听我说说吧please!!!
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非常非常棒的电影,但是很多人说有点看不懂而且觉得约翰根本没有才华。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太重要了,必须有所了解才能明白这电影的内核 我可以理解有人不喜欢它,但不希望是因为无法理解而错过。。
主角约翰的厌世和愤世嫉俗都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由当时的英国皇室与贵族传播下去的社会风气是淫乱污秽、混乱不堪,国家的财政治安等等地方不断出现着巨大的漏洞,而多数人根本意识不到或者毫不在意这种情况。可以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世态。约翰本人非常厌恶贵族阶级的故作姿态和逃避现实。他有一种尖锐的自我清高,他仰视自己,了解自己是不一样的,希望能做点什么革命式的改变,潜意识里他更是希望自己能名垂千古——这就是所谓的愤世嫉俗。
理解这部电影的关键其实是约翰的那部剧作 可能对英国历史没有了解的人会觉得它很奇怪甚至很烂,但其实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这时的皇室邀请约翰创作“伟大的戏剧”来获得法国的资金支持无异于一种掩盖和逃避,用艺术作品来提高身价,取悦法国,就是说皇室对于国情真正的问题根本是自大和无动于衷的。约翰作为贵族精心策划了这出惊悚的剧作,算是从精神方面极其正面地讽刺了这种做派,顺便直接摧毁了英王的计划,而且还是当着英王的面演出... ...就是当面硬刚。可以说,这部奇异的剧作越下流荒唐,它的艺术价值和讽刺意味就越高。演出剧作这个事件本身是一个非常英雄式的电影高潮。
之后约翰更多的就是徘徊和挣扎在忠于自我和舍弃自我的状态之中 不过我觉得,不想讲,约翰本身的矛盾要自己慢慢看慢慢品 这部电影才算是被好好欣赏过了。我想说的仅仅是这个历史背景罢了,因为它真正的赋予了电影戏剧化的张力、悲壮和伟大。我猜这也是为什么电影标签里有个历史。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个点,那么我想看不懂这部电影也是情有可原的... ...
只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各位有所帮助吧。
世上真的有这样的人?!
曾经的浪荡子德普
还能怎样?一颦一笑已经让我无心瞻顾其他。后面又很虐心,病成那个样子却还是自己的妻子不离不弃,甚至那个妓女都始终不愿离开他,倒是那个他深爱的女人十足背叛!真可悲!最后还是需要再次出现那张曾经俊美的脸,还反复念着“Do like me now?……”真是要人命!
没德普就没看头
愤世嫉俗
无条件支持德普,何况是英式发音
you would not like me
故事比较弱,因为我现在回想起来甚至不记得这故事讲了什么。但是德普很适合这种浪荡风流才子的角色啊。
也不是很风流也没有很才子
生活放荡最后死于梅毒,这是自作孽,不可活!
好看另类
演的真的很好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I4MTYxODg=.html
强尼戴普的表现力真强大
老了以后多演混蛋什么的最适合了,造型太难看了
觉得这个电影不能让我激动……
看完这片子,我就想起两句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嘿!
简直太...太....太.....
第一套和單位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