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电影,不是因为年轻时的林凤娇或钟镇涛,不是因为郎雄。这是我找到的最早的侯孝贤作品,尽管他不是导演而是编剧。盗版DVD封面上它属于琼瑶系列,我也懒得去搜检琼瑶阿姨是不是真有这么一部小说。反正比起当时或之前其他的琼瑶电影,它已经难得地具有一种我一直喜爱的乡土气息,那种气息从电影的第一镜头,台北的早晨,过马路的学生,我就感受得到,如此亲切,仿佛闻得见空气中海风的味道,虽然它基本上仍是一个三角的城市爱情故事。不知是不是侯孝贤的影响(我迷信地以为是),老导演李行的这部片子,明显地和即交到来的台湾新浪潮有一丝暗涌相通。
片子里的主题曲也许会让现在的人笑,有些主流,有些励志,有些老派的天真做作,但也是仍然让人感到亲切的:
大地又现出了曙光
今天又充满了朝气
我们走出了梦园
来为今天而努力
早安台北
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拿出你蓬勃的活力
奉献我们自己
把今天装扮的更美丽
跟着时代的巨轮
迎着黎明的鼓励
说一声台北早安
当作我们的献礼
不想遵从父辈的规划,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却不能养活自己,怎么办呢?出身贫苦要改变处境,惟有拼命挣钱,可是挣钱真的很难,连女友都没空陪,怎么办呢?爱上了朋友的女友,女友爱上了自己的朋友,怎么办呢?在忙碌励志哥和浪漫世家子之间犹豫不决,都是好人难以取舍,怎么办呢?……上世纪70年代台湾青年的苦恼,在今天仍被很多年轻人重复着。而彼时朴素清新朝气蓬勃的青春与爱情里闻不到欲望的味道。编剧是侯孝贤,怪不得他后来的一些电影中带着李行的腔调,这大概是潜移默化的传承。年轻的钟镇涛某个角度看很像三浦友和。干干净净的电影,干干净净的青春岁月。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8/good-morning-taipei17.html早安台北 (1979)
本片获得1980年第17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台北两男一女的故事。
1. 叶天林喜欢唱歌作曲,他就瞒着父亲在大学休学,然后到歌厅四处卖唱。叶天林唱歌受欢迎,表哥的介绍下被一个唱片公司相中。唱片公司想要签下叶天林,但他觉得合同中签约时间太长,打算考虑一番。同时,父亲从亲戚口中得知叶天林休学,一怒之下打了儿子。儿子很受伤,就离家出走暂住在朋友唐风的宿舍中。一段时间后,父子俩两人原谅了彼此,叶天林回到家中。最后,父亲接受了叶天林喜欢音乐的事实,叶天林也回到学校重新读书。
2. 唐风是一个孤儿,在孤儿院的照顾下长大,使得他非常勤奋的赚钱。陪伴唐风长大的孤儿院有了困难,他就四处帮忙凑钱。同时,孤儿院的一个孩子因为贪玩,让唐风很失望,他痛打了孩子一顿。最后,唐风因为车祸身亡,他的保险金刚好够帮助孤儿院的。
3. 唐风女朋友苏琪是一个电台播音员,但是因为唐风只顾着赚钱,她就经常与叶天林在一起。两人渐渐熟悉,产生了感情。一天,苏琪得知父亲有了危险,就在叶天林的陪同下回到家乡。事后,苏琪父亲平安归来,大家都很高兴。这一行,让很多误认为叶天林是苏琪的男朋友。回到台北后,唐风生日那天说出了一番话,让苏琪感动且很难过,也让叶天林痛惜。此外,叶天林表哥邀请她去自己新开办的电视节目工作,但她没有答复。最后,唐风车祸死后,苏琪回到自己的家乡。
以上就是电影讲述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本片故事根本就没有什么主线,就是乱糟糟的一堆杂事,它们在编导的生搬硬凑下拼在了一起。要不电影的名字怎么叫做“早安,台北”呢?因为编导都不知道电影讲得是什么,只好起这么一个模棱两可的名字。
既然没剧情,电影也就没什么统一的主题。当然,片中还是有一些普通电影都有的友情、爱情、亲情,等等。只是,这些是一部电影或多或少都有的,本片有它们并不稀奇。而且,影片描述的这三个“情”非常苍白,根本无法让人看下去。什么儿子骗父亲啊、什么车祸啊、什么爱上朋友的女朋友啊、什么为孤儿院做好事啊,等等。这些剧情太模式化了,李行的电影怎么越拍越烂?剧本也是越来越差呢?总之,这部电影没有丝毫存在的意义,看它就是浪费生命。
电影拍摄上没什么新鲜之处,只是能看到八十年代初的台北,并没有感觉多么现代化。而且,片中男主角家中竟然还有佣人,台湾将这些中国传统保存的真好啊!此外,电影剧情漏洞百出,比如唱片公司要与叶天林签约,为什么没了下文?叶天林表哥想聘用苏琪,为什么她不置可否?最好笑的是,片中人物见面没有任何理由,比如某人去谁家,刚到人家家里,话没说几句就走了,你这是干什么来了?没事上别人家闲逛?!总而言之,本片故事根本经不起推敲!
至于本片演员,已经让我无话可说了——还是那几位演员。真服了台湾电影界,竟然可以用不到二十位演员,拍了十五年的电影,真让人惊奇!男主角还算是呆头呆脑的钟镇涛,虽然他在本片的角色比《小城故事》中聪明不少,但在片中我却一点没看出来,他的眼神还是很呆滞。女主角林凤娇还是一副老样子,温柔贤惠的普通女人,没有什么变化。江明这一次终于没有演反派,多年媳妇熬成婆了,不容易啊。江明是本片演员中表现最突出的,这都是他多年表演经验积累的结果。其他配角还是那些熟面孔,傅碧辉、葛香亭、崔福生,看着他们的面孔我都烦了!
总结一下。本片是一部没有任何意义的电影,没有一点让人欣赏之处,失败的很。金马奖最佳影片中还有几部李行的电影啊?我可看够他的片子了!
序列:0889
2012-08-02
【中国电影资料馆李行回顾展】修复版。李行导演,小野故事,侯孝贤编剧,感情单纯而真诚,比当下杂糅欲望青春片好太多。钟镇涛歌声很动听,林凤娇很美。配角演员依旧是与李行合作多年的原班人马:葛香亭,傅碧辉,曹健,周少卿…都是熟面孔。郎雄演的父亲虽仍是李行式的严父,但已有几分李安电影的影子
林凤娇是真美 这片子太大男子主义了啦
三角关系起的很自然,但是结尾的太古典了!
#资料馆#李行展,侯孝贤编剧,陈坤厚摄影;清新生活流,阿B献唱,郎雄父亲;正在纠结三人行情感怎么处理时,正牌男友出车祸死了!在影院里囧翻了;林凤娇真是无死角的美
八十年代的台湾,正值经济复苏之际,经历日本将近半个世界的统治,恢复经济过程中由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文化的形象,造成了台湾电影在文化上的迷失,很多人分不清自己是继承日本文化还是沿袭西方文化,这个时候李行勇敢的走上了恢复儒家传统拍摄国语片的道路,时至今日看到他电影里面的场景,值得留恋。
早期的台湾电影比较注重生活的细节,感情都比较含蓄。导演李行,编剧侯孝贤,摄影指导陈坤厚。
2.5。稍微有趣點,至少觀點及結構比較複雜(小野故事,侯孝賢編劇),可惜最後還是硬轉。
三星半。本片可以排在我看过的李行电影的第二名,第一名是[秋决],第三名是[喜怒哀乐]之“哀”,其余什么[小城故事]、[汪洋中的一条船]、[原乡人]、[养鸭人家]等等都不能忍。本片的出挑多少得益于小野的故事和我们家侯大师的剧本,就是钟镇涛的天林偏聒噪了一点,郎雄演得真好。
因为侯孝贤编剧早在2009年5月就想看了。陈坤厚是有多爱变焦镜头和清晨镜头那个柔光……情节有点走生活流的意思,也不少侯导自己生活经验(比如卖计算机),但基本还是三厅电影的路子,而且歌实在灌得有点多。某些台词今天听来笑死,“我男朋友的女朋友”“别拉拉扯扯的”(有人说“极品基老伴”呵呵)
剧本写得太好。结构完整,主题却错综复杂。除了天林反常的“美国有什么好”的怀疑,电影里暗中描绘的男性关系饶有趣味。家里是父亲、管家、儿子三个男人,出租房里也是三个男人,而两男纠缠一女的叙事则因为“我男朋友的女朋友”显得暧昧重重。不过李行导演似乎有意强调这种兄弟情、战友情与同性的差别,出租房第三个男人的娘娘腔也因此成了作为讽刺的对象。“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安台北。
“朋友,我們淡淡地相識,又深深地相知。”淡淡的“男朋友女朋友”,溫柔的三角。前半段劇情散如風情畫,後半段很遺憾地瓊瑤了。
多少算是个音乐片。“她是我男朋友的女朋友”。。。这台词现在可使不得了。
俗套的说教加言情加音乐,真正反映1979年台北的画面不多
侯孝贤编剧,情感一如既往的朴素。男主爱上男朋友的女朋友,也只能把深情藏在心里。这种朴素情感已难以在现世代看到,也正是台湾早期电影可贵之处。三个终极难题都提到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台湾新生代的扣问,新力量融进了台北早安之中。
散文化风格电影,无核心戏剧冲突,反对将此片解读为“三角恋情”的爱情片。代际之间的隔阂与冲突,对于自身理想的追寻与渴望,命运无情地安排与嘲弄,反映了当时台湾社会年轻人的生活境况。爱情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小弹珠和唐明孤苦无依的身世恰恰是很多漂泊台湾的异乡人没有归属感的无奈写照。
侯孝贤的编剧把李行老成持重的风格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单纯直接的情感关系和“油腔滑调”语言风格。这是到现在为止我看到过的唯一可以用“洋溢着青春气息”来形容的电影。钟镇涛的嗓子林凤娇的颜,郎雄的脾气江明的钱,人物都太活泼太有质感了。
音乐轻喜剧。今天来看,最动人的是经济起飞期台湾蓬勃的朝气和年轻人的精神面貌,最后江明横死回避了三角恋的戏剧冲突,却保持了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柔光镜中的城市有产者家庭和渔村家庭各有各的悲喜。
原编剧台湾作家小野,当时他白天从医晚上写作,无法全力创作。李行对此很不满意,小野便辞掉编剧一职选择赴美留学,编剧工作便交给了侯孝贤。小野在美攻读生物学,可能兴趣不大,不到一年便辍学回台从事剧本创作,本片男主角多少有他自己的影子。钟镇涛在咖啡厅弹唱时身后是《虎豹小霸王》的海报。
近三十年后终于看到结局。含蓄纠结的三角恋。要不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家人反对怎么办?做了想做的事要不要转做其他?没有好爹怎么办?赚钱创业难陪女友怎么办?要不要爱好友的女友?70年代台湾年轻人和我们一样。
特别喜欢。早期侯孝贤味儿。好想上B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