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3
78-80分
2017的射雕电视剧看了好几遍以至于记忆犹新。吐槽一下前半段魔改。后半段特效 打斗 场景各方面很出色 就是剧情有一点混杂 没突出重点。俠之大义 没有 救国抱负 没有 练武功练到天下第一 好像有 但跟开头那段有什么关系。感觉西毒及其侄儿的主角感很强 全程就是在打他们吧😂。金庸的作品是很难拍成电影的 即使再抓重点来拍 还是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但这部片显然在剧情方面很无奈 不知道是因为是网络电影 要迁就受众(或是投资人) 内容往下走了很多(开头有那么点低俗吧)。但它也有亮眼的地方 服化道很不错(近两年服化道基本一流 细节在线 创新度很高。剧情却是万年bug),演员也选的很不错 关礼杰(当年王重阳先人啊) 杜德伟 以及老黄药师打酱油都为本片添色不少 说实在的冲他们来看都值得了。郭靖黄蓉的演员也很配 难得看到一个哥哥配妹妹的组合(但没想到这位也是姐姐 还是大了八岁的姐姐!现在只能靠鲜肉的脸 姐姐的演技在撑吗)。郭靖帅的让我竟然瞌到了欧豪的颜 这一化学反应实在是神奇。可惜的是里面只有一点点甜甜的恋爱 原本经典的黄蓉点菜和舟边相见都没有了。洪七公教的降龙十八掌那段真的很像送的 可能是我不懂武侠吧。但作为闲暇看看的电影 还是不错的了(从桃花岛开始 剧情就在线了。最后的华山论剑尤其出色 给赞了)。
选一件世界上最费力不讨好的事,我会认为是:把《射雕英雄传》拍成电影。
其一,被翻拍次数太多:截至2018年,《射雕英雄传》已被翻拍13次,其中4次是电影,后来者几无创新空间。
其二,题材难度大:电影可容纳的故事量有限,更适合短篇小说,要把120万字的《射雕英雄传》放进去,只能高度概括,可《射雕英雄传》太丰富,该怎么概括呢?
其三,观众趣味改变。《射雕英雄传》连载于1957—1959年,与今天读者相隔60多年,更重要的是,当年看影视版《射雕英雄传》的观众大多读过原著,而如今的观众很少再去读它,那么,该怎么与《射雕英雄传》共情呢?
从这个角度看《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不能不为它的创新意识点赞——创新的结果如何另议,敢在一个主题思想、故事框架、人物形象已高度板结的题材上改造,这种勇气已难能可贵。
经典成为经典,在于后人能不断以它为基础拓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就是为经典续命,是对经典的最高尊重。
武侠退化,情爱崛起
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主题很明确: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一主题被接受,有具体历史背景:在香港,上世纪60—70年代经济剧烈动荡,劳工生活困苦,寄望于武侠来除暴安良,激发出对武侠电影的热潮;在大陆,则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出现了迷茫、浮躁等情绪,渴望从传统中得到慰藉。
这两次“武侠热”虽有时间差,但整体上,都以“说英雄,谁是英雄”的英雄主义情结为核心,情感只是佐料。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种种社会问题基本被解决,大陆与香港都开始滑向后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平民文化崛起,偶像逐渐消解,观众们不再向往成为武侠,“武侠热”亦开始降温。
本世纪以来,翻拍的《射雕英雄传》基本都变成了以情感为核心,英雄主义反而成了佐料。这种主料、佐料逆转的现象,衬托出影视创作上的两难:
一方面,“原著党”仍是主流,改编必须照顾他们的情绪。
另一方面,传统主题已不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不改造就只能被淘汰。
整体看,后几版影视化的《射雕英雄传》越来越像爱情片,而不再是武侠片。
年轻人依然需要自己的侠义精神
侠义精神真的过时了吗?如果阉割掉侠义的元素,《射雕英雄传》还能称为《射雕英雄传》吗?
《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则独辟蹊径——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对原著主题进行了全新挖掘,即:将它从英雄史改造成个人成长史。
原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一个小人物如何成长为大人物,负担起家国天下之责,则《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更偏重于解读一个普通人,如何靠个性、毅力与幸运,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这样做的优点是:与当代年轻人的成长经历契合。
对于今天3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已没有社会动荡、时代飘摇之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不再有亡国灭种的焦虑。他们生活于相对安稳、规范的环境中,所谓青春,就是一次次考试,将他们引领到不同的人生方向上。
优点是,他们更斯文,更重规矩,更关注个体感受,缺点是;他们对宏大主题缺乏敏感,不会盲目地受其感召。
一部成功的作品,要与今天的年轻观众实现共鸣,就要从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捕捉得到的情绪入手。既然他们的人生就在不断“练级打怪”中,他们最主要的休闲方式就是电子游戏,他们对“金庸江湖”的理解与接受,也来自电子游戏……那么,将《射雕英雄传》讲成一个不断通关的故事,也许才是合理的。
《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恰好采用的就是这种路径,比如搁置了穆念慈与杨康的感情线(至少在本片中没体现),减少了黄蓉的戏份,从而为郭靖的“练级打怪”腾出叙事空间:郭靖乱入红尘,却因天性醇厚、木讷而得非常之福运;在桃花幻境中,在周伯通帮助下,实现自我超越;因师傅“江南七怪”被杀而误会黄药师,在师徒大义与爱情之间焦灼;因欧阳锋进逼,终于意识到绝顶功夫不在修炼,而在人生修为的境界——为天下苍生者胜,为一己私利者败;在新华山论剑中,终于打败了欧阳锋,成为江湖传说……
这些“过五关斩六将”式的叙事,围绕着“困境—自我提升—破局—再困境—再自我提升—再破局”展开,但每次困境遭遇的“魔”都不一样:先是实力不济,后是心魔(误会、为情所困等),最终达到生命的彻底解放。
这是一个层层递进、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与现代人的职场升迁、游戏功力积累完全同构,从而为侠义精神找到了现实的心理基础。
郭靖的性格比原著更丰富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与“修炼自身,达于至善”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事实上,后者也是《射雕英雄传》的主题之一。
在《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中,郭靖能遨游于众峰之上,因为他最终参透了祖师爷王重阳的秘诀——功夫应为道义服务,武力值只是工具,道义才是核心。随着郭靖突破了小我的艺能境界,欧阳锋对武学的痴迷、黄药师耽于自我的逍遥,便显得不足道了。
金庸笔下的郭靖不识人间烟火、不通人情世故,隐喻着儒家的“刚毅木讷,近仁”的主题,亦即:聪明人好“求术”,未必成大事;蠢人肯下笨功夫,往往会成为“求道派”,反而能走上巅峰。
《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继承了金庸原著对郭靖的塑造,但个性更强,特别是增加了内心活动的刻画,以匹配内心戏更丰富的现代读者的需要。如果说,原著中郭靖更像一个符号,是一个概念映射出来的类型人物,《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中的郭靖则自带烟火气。
正因郭靖有了性格变化,周边人物的安排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增加了“江南七怪”的戏份,他们的上场、被团灭,给了郭靖发挥情绪的空间。在原著中,黄蓉是另一个主角,且比郭靖更讨巧。如果二人戏份相当,必然是黄蓉更吸睛。
不少人认为,黄蓉身上体现了金庸的女性视角,其实恰恰相反,在黄蓉身上,“叛逆与忠诚”“智慧与狡诈”“美丽与残酷”结合,不过是男性视角想象出来的完美女性——既有女性柔弱的一面,又有男性强势的一面。在黄蓉的讨巧背后,其实隐含着性别偏见。
个人更认同《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对黄蓉的处理,将她捆在主线上——为郭靖“通关打怪”服务,从而避免了次要人物压倒主要人物之弊。
《射雕英雄传》之所以令人点赞,在于其中不同人物的性格鲜活,大开大合,各有各的偏执。《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既保留了这一特色,又能紧扣核心线索,力避芜蔓、庞杂,起到了乍一看离原著接近,实际上已非原著,而是更像游戏的作用。这是改编者的匠心所在。
掌握语法,才能拍好武侠片
《射雕英雄传》的创作基础是高于现实,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复制。这对小说来说,并不困难,毕竟语言提供的是一个模糊的形象,可影视作品是高度清晰的,如何用它带给观众超越生活的感受,是武侠片的难中之难。
所以,武侠片离不开“叙事语法”,即通过反复强调“中介项”,营造出不同的宇宙。
比如山东、寺庙(或道观)、山庄、奇特兵器、异兽、形状奇特的兵器、海岛、高山、竹林……这是静物,在行动上,也隐含着独特的法则,比如僧道的武功高于常人、乞丐有异能、人与动物的结合(比如欧阳锋与蛤蟆)、多在夜间行动、女侠喜男扮男装,介于男女之间……
《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在武侠片“叙事语法”的操作上,颇有可圈点处。比如山洞斗蛇,将追逐元素加入进来,更有紧张感;郭靖落入《碧海潮生曲》设置幻境;桃花岛上大片的竹林;郭靖与周伯通对战欧阳锋、欧阳克叔侄时,围绕的八卦图……
这些画面不完全是为了炫特技,核心目的在于拉开现实与传奇的距离。在《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中,设置了三重空间:
面人摊隐喻着此岸,它在片头、片尾出现,隐喻着最后的价值判断皆源于此,郭靖便从旁观者到走入传说。
酒桌隐喻着江湖外的俗世,郭靖在这里得到黄蓉的信任,走入江湖,黄蓉也在这里得到洪七公的认可,使降龙十八掌后继有人。
桃花岛、华山之顶则隐喻着武林的逍遥与拯救,前者偏道家,追寻出世,后者偏儒家,追寻担当。郭靖到桃花岛,本为儿女私情,最终被牵扯上了华山之顶,则是援道入儒,从被红尘牵扯,到出逃,再到主动进入红尘,这正是数千年来国人的性格成长史。
《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能引人入胜,在于它继承了传统武侠的“叙事语法”,还能有所创新,刷新了观众的视觉经验。
武侠不死,总有人不愿躺平
“做人最好是乔峰,出来混还得韦小宝。”这句网络习语体现出金庸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巨大落差,事实如此,失去实践的舞台,失去相应的氛围,武侠世界的英雄主义在现实中难以立足,现实是,金庸虽然一直对《鹿鼎记》不满,但在很多读者眼中,《鹿鼎记》可能是他的巅峰之作。
毕竟,生活靠的是“经验+操作+运气”,豪迈有时反而误事。
当金庸自己都对“侠之大者”有所动摇时,《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则揭开了金庸世界的另一个主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个人成长、自我实现的角度,为英雄主义重新赋魅——即使时代不需要打打杀杀了,正义感、上进心、奋斗精神依然是成功的重要保障,在“练级打怪”中想笑到最后,你总要多一点道德关怀,多一点对苍生的责任意识。
在躺平时代,看《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总会有所感悟。
授权转载。出处:微博@金庸影视剧关注组
再烂的武侠剧,特别是金庸剧,组君都会以身试毒。那是因为组君始终心存侥幸,万一是被表面现象蒙蔽了呢?好在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没有辜负组君的希望,它是可以被称为干粮的作品。组君知道,这电影七怪造型雷人,黄蓉人设不对,剧情貌似魔改……可组君想说,先别急着批评,且听你组把话说完。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咱们书粉需要先明确两件事: 第一,这是部电影,时长有限。 第二,这是部以郭靖为绝对主角的电影,黄蓉作用只是配角。 不明确这两点,你会觉得这电影不堪入目。一旦接受了这两点,你会有不同的观影感受。
组君对整部电影的整体感觉是,港味重,这是王晶的恶趣味+徐老怪的天马行空+编剧还想尽量维持原著立场的产物。
江南六怪:请大家先喷饭为敬
猪刚鬣/东方不败一般的朱聪,x战警一般的柯镇恶……但组君突然明白了制作方的用意。纵观整部电影,最奇装异服的也就是七怪了。 六怪的出场还是挺有特色的,秤、扁担、鞭、剑等等,各人的武器对得上,各人的性格也能一瞬间表现出来。朱聪油滑但善解人意,全金发爱财舍命、南希仁惜字如金却富含哲理等等
还记得组君强调的第一点吗?这是个电影,时长有限,不可能给大段时间去演绎七怪的表现,非走极端不足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制作方能够把握住各人的性格,难道不能设计几套正常的服装?这么做正是要用这种让人眼睛辣的方式去让观众记住这几个人。也许有点借鉴了王晶版《倚天》电影里的华山二人组,但是却以喜剧化夸张放大了原著本来的模样。
当然,苦心可以理解,但观影感受不容作假,这个辣眼睛的程度让人心理不适,不能做加分项,顶多功过相抵。
电影以旁白开局,交代了武林格局。然后没多久镜头给到卖手办的小哥。一句“买王重阳送江南七怪”让观众在捧腹之余顺便引出了南下中原的郭靖和七(六)怪。这句插科打诨不是仅为恶搞,组君以为这句台词是别具匠心的——他们或许是响当当的江湖好汉,但与天下五绝相比也不过是几个小丑,是泯泯众生中的你我。
他们是手艺人眼中的小丑,但性格鲜明,是鲜活的人。这种设定很容易拉起怜悯这种情愫的。这种朴素的情感代替了无法短时间表现的师徒情,在岛上巨变时,郭靖不顾黄蓉以及自身性命去复仇便更加容易理解。
郭靖:大家让开!我要开挂了! 这位新人选角还真挺适合郭靖,形象上浓眉大眼了,气质上也是真诚坚毅,再加上年龄上天然的热血和冲动,很多喜欢金庸的朋友都私下说过抛开造型上的争议,这郭靖还真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就影版来说,郭靖塑造上提炼了真诚豪爽(解衣赠马),行侠仗义(闯白驼山庄救婴孩)、勤奋坚忍(练习降龙十八掌)、疼惜黄蓉(抢亲)、觉悟胸怀(要烧掉九阴真经)、对人情世故反应的愚钝(没叫岳父)、逆境奋起(受伤练功)、勇于担当(挑战欧阳锋)等基本品格。当然影版郭靖对天下苍生的责任感浓缩在华山之巅主动挑战欧阳锋这一战了。具体表现为郭靖从王重阳手印中汲取力量,那是感受到了王重阳的情怀,从而把对付欧阳锋的动力从私仇升华为天下。然后通过说书人说“从此欧阳锋退出西域,再也不敢觊觎中原”,可能扣题一下“为国为民”。但这实在太过勉强了。
降龙十八掌是天下至刚至阳的功夫,但在影版洪七公的描述里,反而是直接应用了神雕中郭靖结合九阴真经之后的旁白台词,变成刚柔并济,《神雕侠侣》乱入啊。 来来来,神雕旁白原文居然在射雕电影中通过洪七公的台词还原了。 [岂知郭靖近二十年来勤练“九阴真经”,初时真力还不显露,数十招后,降龙十八掌的劲力忽强忽弱,忽吞忽吐,从至刚之中生出至柔的妙用] -- 《神雕侠侣》第二回 故人之子
亢龙有悔本来是郭靖学的第一招降龙十八掌,电影里改为了最后一掌。亢龙有悔有“盈不可久”的哲理,非常符合郭靖仁义内敛的品格,初期打出来平平无奇,但却遇强愈强,最终无坚不摧。他在神雕初期对阵欧阳锋,就是亢龙有悔。 [左腿微屈,右掌划了个圆圈,平推出去,正是降龙十八掌中的“亢龙有悔”。这一招他日夕勤练不辍,初学时便已非同小可,加上这十余年苦功,实已到炉火纯爵之境,初推出去时看似轻描淡写,但一遇阻力,能在刹时之间连加一十三道后劲,一道强似一道,重重叠叠,直是无坚不摧、无强不破。这是他从九阴真经中悟出来的妙境。] -- 《神雕侠侣》第二十一回 襄阳鏖兵
可见影版郭靖的降龙掌已经融汇了九阴真经,这本是神雕郭靖才解锁的成就。影版在郭靖和降龙十八掌的招式的体现上,直接做了升华。靖哥哥的正道之光,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是醇厚持久,你值得拥有。
五绝:港漫风和加勒比
组君就问问,这电影里五绝里除了洪七公,还有哪个不奇葩。 黄药师就是港漫走出来的华英雄,欧阳锋是加勒比的杰克船长,王重阳/周伯通是玄幻修仙界乱入的。
东邪规规矩矩,过于严肃,北丐平平无奇,不知道说什么好。尤其是东邪西毒定亲这个设定也没有特别的缘由。 倒是西毒阴鸷狠辣野心勃勃,在一部以郭靖为绝对中心的电影里,因为反派大boss的对冲效应,让人印象深刻。
让人惊喜的还是老顽童周伯通,以一个多重人格的人设出场,用这种方法省去了对左右互搏的繁琐描述,倒是出奇制胜。香港无厘头喜剧的干将出演,对这个角色也是驾轻就熟。
黄蓉:既陌生而又熟悉的蓉儿 再说说黄蓉。 电影对黄蓉的塑造只能提炼了厨艺好、行侠仗义、宠溺靖哥哥、口才好几个特点。 几段原创剧情化用了原著乞丐出场、七公尝菜、三道试题、岛上巨变、密室疗伤、华山论剑)观众能看到在黄蓉的甜宠中奋进的郭靖,也看到了对入世不及郭靖热心的黄蓉(郭靖受伤后也对郭靖说回大漠不再过问江湖)。 而黄蓉在原著中的高光时刻,无论是明霞岛中、轩辕台上,铁枪庙里、西征营中,那个闪耀着远超其年龄的智慧和责任的女侠黄蓉,可以妙语生花,可以逆境奋进、可以力克群邪,可以清音放歌太湖畅谈书画,可以运筹帷幄指挥万军作战。当然,在这部电影里,都被牺牲掉了。 我们在电影里,看不到在明霞孤岛中,那个会为七公打不着酒而哭的小黄蓉,以为郭靖九死一生的时候还是接下了丐帮帮主。谁说黄蓉只会爱她的靖哥哥?射雕也是黄蓉的成长史,小女孩的双肩挑起了江湖和家国的重任,走向了更加广大和波澜壮阔的人生舞台。
《射雕英雄传》原著是双侠制,黄蓉的分量甚至不是女主角三个字可以形容。她是与郭靖并驾齐驱的一号人物,光彩夺目。但是,还是那个问题,时长、容量注定了在一部以郭靖为主角,以降龙十八掌为中心的电影中,黄蓉高光时刻只能被大幅缩减只能打个辅助。这着实是令所有书迷痛心疾首的事,但也是无奈的割舍。 但是!即便如此,黄蓉在现有篇幅的塑造依然大有问题。 比如出场小乞丐的时候,大快朵颐的吃相,这完全没有意义。黄蓉虽然是乞丐,但本身对吃还是讲究的。小说里对黄蓉点菜吃菜描写得很精彩,先拣清淡的来几筷,菜凉了倒掉重来,只吃几筷就饱了。不打算捉弄郭靖时,只来了四碟精致细点,一壶龙井,两人又天南地北地谈了起来。正因为黄蓉爱吃精美点心,所以郭靖才惦记着,从赵王府拿了那后来被压碎了的点心。可见这场戏的核心不是“吃”,而是靖蓉二人的交谈和相互发生化学反应。还有黄蓉一个小乞丐打扮,却是个博学健谈而且懂得欣赏郭靖的千金小姐,而且对吃极为讲究,这样一个戏剧上的反差萌才让人印象深刻。
这场戏明显没有把握住人设,那它是为了搞笑吗?还是为了所谓节奏呢?事实也没有很好的戏剧效果,那编导这里破坏这个人设,得到了什么呢?还是编导本身就是对原著了解得非常肤浅和表面,也没有把握好小说这个名场面的核心,就是“小乞丐”黄蓉爱玩表面下的孤独,才能感受到郭靖真切的温暖,这里让人感动的是,靖蓉两人在天地悠悠间却逢知己的那种意境。 电影里女装初现的场地换成了极其不可描述的地方,黄蓉一把郭靖拉进账中,女装的呈现美感也严重不足,更离谱的是,让郭靖直呼“卧槽兄弟,你这个女装大佬好逼真” 那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恶趣味的改编了。组君知道,改到窑子里女装初现可以把剧情进一步压缩。可是,只需要十分钟不到,只需要十分钟不到的时间就可以很好的展现黄蓉女装出现的美感了,不至于这点时间都不给啊!痛心疾首!
另外,如果说更改剧情是为了压缩时长,那么造型为什么不给一套白衣金带/环呢?这是自黄蓉影视化以来所有原著迷的执念啊!与白衣飘飘的仙气相比,剧里面的造型实在不敢恭维。差评!
不过组君在电影里依然能看到,那个在郭靖解衣赠马后顷刻感动的蓉儿,那个在七公面前变着法儿做出一个月不重样儿菜肴的蓉儿,那个密室疗伤里辛苦操劳七日七夜甘之如饴的蓉儿,那个岛上巨变伤心欲绝的蓉儿,那个尽管情节已不同,但却能做出相同或类似反应的,既熟悉又陌生的蓉儿。 总评:快进中匆忙地保留了点情怀 说完了人物刻画,再来说说总体。 按网友的话说,在短短一个半小时里将南下中原、靖蓉相遇、姜庙镇传艺、桃花岛求亲、三道试题、岛上巨变、洪七公中毒、郭靖正式拜师学艺、华山论剑这些原著剧情配上原创糅杂在了一起,这个时长能改编成这样算可以了。至少故事算是讲明白了。 也有不少问题。比如所有感情描述蜻蜓点水,过于平淡,给人以味同嚼蜡的感觉。还有一点,彻底脱离了家国情怀,立意低了很多,是扣分项。如果脱离了这点,那“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怎么体现呢? 组君以为,如果拍成三个小时的大电影,这些问题应该都可以解决。可惜,可惜。 作品最后以字幕的形式简单交代,可以看出制作方也是明白这点的,试图弥补,只是效果不太理想。但对金庸迷来说,这段文字不啻于一把钢刀扎进心里,给电影的平淡增加了一点波澜,也使得整个故事完整性更高。
这里还要插一句对BGM的评论。在初次听到翻唱的铁血丹心时,组君觉得不够热血。但放在片尾,配上上面的字幕,倒是平添了些许悲凉,蛮有代入感的。 最后,相对于隔壁的九阴恋爱主旋律,这部降龙十八掌是经典的武侠模式,更有武侠味道,完整性也更高。因此,组君给的总体评分是6.5分。黄蓉的造型扣1分,剧情的平淡和人物刻画的扁平扣1.5分,家国情怀扣1分。 PS: 既然拍了一部《梅超风传》,一部《郭靖传》,啥时候来一部《黄蓉传》呢?
2021-6-18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小米盒子
个人自用非影评剧透勿看
王重阳假死打伤来偷取九阴真经的欧阳锋
郭靖遇到偷吃包子的小乞丐黄蓉给钱给皮袄给小红马请洪七公吃饭喝酒
欧阳克手下偷取婴儿被郭靖遇到郭靖黄蓉战巨蛇郭靖扎瞎巨蛇眼睛救出婴儿江南七怪前来找欧阳克算账欧阳锋出现揭穿黄蓉身份七怪跟随黄蓉要杀黄蓉报仇郭靖下跪求情说黄蓉多次救自己
郭靖黄蓉吃鸡被洪七公偷鸡洪七公教郭靖十五掌
郭靖在桃花岛被困幻境周伯通因为郭靖信念与王重阳一致将九阴真经传给郭靖后烧了书郭靖打开幻境
欧阳锋父子前来求亲为的是九阴真经洪七公前来帮郭靖求亲郭靖与欧阳锋比武欧阳克与洪七公比武郭靖飞起背摔将欧阳克先摔倒在地黄药师判定平局因为二人都摔出圈外二人背九阴真经郭靖获胜
欧阳锋下毒洪七公掌心中毒七怪前来被欧阳锋所杀郭靖找黄药师报仇被打伤欧阳锋趁机打伤黄药师欧阳锋带走郭靖背口诀郭靖被周伯通救走
洪七公教郭靖最后三掌融合九阴真经华山论剑欧阳锋不敌走火入魔成魔郭靖掌心发光打赢欧阳锋
说书的做人偶看到郭靖黄蓉买了人偶离开
故事紧凑,没有拍出郭静的英雄气概,也没有拍出黄蓉的可爱,感觉就是电视剧的压缩版本,就这才华就别翻拍了!电影版,没有新创意就盲目翻拍,就用旧ip找票房,华语电影何时能赶超欧美大片哦!失望至极。其实那么好的故事,用一些新型的形式呈现,一定还能成为经典影片,不过这片唯一可圈可点的是特效,真的有好莱坞水平了,以假乱真。
我是个金庸迷,之前《射雕英雄传》的版本都看过,原著至少看过三遍,这部新片我从头至尾看过,我认为拍得不错的。特别是女主黄蓉表演很自然,演得挺到位的,女主身材也很好。配乐经典,评分4.2分确实太偏低了。如果一部电影就完全呈现郭靖的成长史确实是谁拍都比较难的。希望导演再加油,有更多优秀作品呈现。
这是我见过最丑的黄蓉,最聪明邪性的郭靖,最骚的江南七怪,最蠢的黄药师,最西方的欧阳父子,也是我看过最离谱的射雕!前一个钟有改动还勉勉强强说得过去,但后面半个钟直接快进到第二次华山论剑简直了!郭靖简直进步神速啊我去,你哪怕拆成上下集来讲都不至于那么仓促,没有金刚钻还真别揽瓷器活,感觉编剧压根就没看过射雕……还有,不要每拍一部射雕就用一次《铁血丹心》好吗?搞得跟身份证似的……
郭靖太灵动,黄蓉太熟女,剧情成升级打怪爽文。
CCTV6黄金时段放它干啥😩
女主可以,收下了。杜德伟关礼杰也还对路。柯镇恶戴着个泳镜出场就不能忍。
整体好过九阴白骨爪
明明应该叫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
有蓉奶大!
改编毁名作,家国情怀全改没了,就一打戏很难看的单纯武侠片。
东邪北丐郭靖黄蓉联手欺负欧阳锋的故事,勉强能看,东邪关礼杰,西毒杜德伟,老顽童林子聪,郭靖憨气不足,柯镇恶戴了副泳镜?
没一个角色有武侠风采的。剧情也太快太快了。以及,还有很多《功夫》元素乱入。
看看大家評價都那麼好,又說女主美又說男主帥的,結果就兩分,我不理解啊!!!
我就看看杜德伟的
老气
拍的挺好,别再拍了
林妍柔真好看,美且灵,这才是黄蓉该有的样子。
剧情乱改先不说,耿业庭演得这个靖哥哥也太美了吧!看完直接爱上他!
有点意思,比同期那个《九阴白骨爪》强,一部网大的体量,本来也不可能拍射雕全部剧情,大漠部分删了,王处一、杨康的部分也没有,一上来就是踏足中原跟黄蓉、洪七公相识,集中在跟欧阳锋欧阳克磕,取舍我认为是合理的,就是后面揭穿杀江南七怪的真凶是谁,居然靠自爆,有点儿戏。靖蓉长得好看,相处甚至还有点甜。关礼杰演黄药师,杜德伟演欧阳锋,林子聪演老顽童,也都是有几分道理的选角,PS:骆应钧演过黄药师这回改王重阳了,片尾曲用了《铁血丹心》,居然还是任贤齐唱的。顺便一提,金庸所有武功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了:绝招,好武功!十八掌一出可降龙!
金庸那么脱俗的故事被改成这么 low的情节,欧阳锋最惨,成唯一反派了。
看到带着泳镜的柯镇恶我笑喷了
杀马特江南七怪,全程板脸黄药师,黑眼线欧阳叔侄。更可怕的是剧情乱删改,愣是把金庸名著改成了男主把妹打怪升级的九流网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