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水君和某个美少女一起去看了《你的名字》,久违地想写点东西聊一聊这部电影。
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说,《你的名字》发挥得不错,画面漂亮,故事紧凑,笑点也很充足(虽然并没有找到传说中的泪点)。然而在意识形态上,这部片是无水君完全无法认同的,尤其是当这部片被作为某种“恋爱典范”来宣传时。
不可能的恋爱
像日本学者东浩纪说的,《你的名字》是一部典型的“世界系”作品:过着淡而无味的日常生活的平凡男生,遇上了有点特别的女主角,接着大灾难降临,而世界的存亡成为他们爱情直接的外部投射。
为什么一定要有灾难、要有拯救世界呢?这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爱上某人?世界上有70亿人,为什么是这一个而不是别的任何一个呢?新海诚们给出的答案是:命运。而灾难、悲剧正是命运的最好背景。
在爱情的浪漫主义叙事中,命运是给予爱情合法性的灵药。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男女主角们命运般地交换了身体,命运般地穿越了时空,命运般地拯救了世界,最后命运般地再次相遇。最后不仅他们自己,包括全体观众都心服口服地认定:这两个人必须在一起,在一起,一起,起……
片尾男女主角相遇,男主角说: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这一幕中国观众太熟悉啦。还记得《红楼梦》里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怎么说的?“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王家卫那句经典台词“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正是对这种浪漫叙事的绝佳描述:我并不是遇见你,而只是对于早该有的相遇的重复。我并不是爱上你,而只是回忆起了我对你的爱。我们为什么相爱?因为我们命中注定要相爱。我必须在遇见你之前已经遇见过你,在爱上你前已经爱上过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爱得理直气壮、爱得心里踏实。就好像我远远看见一个靶子竖在那里,我所要做的只是射出那支箭……
但是真正的爱情从来都是相反的,不是先有靶子再射出箭,而总是先胡乱地射中了一个,我们事后再去慢慢画上靶子。不是因为合法了(有了命运做依托)我们才去爱,而是先爱了才成为命运。浪漫主义叙事将这个逻辑关系颠倒了过来,因此才会有张爱玲们在《倾城之恋》中借白流苏之口的感叹:“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泷和三叶大概也想说:正是要成全他们的爱情,彗星才落下了吧。这当然不是真的,然而对于浪漫派来说,如果不那么想、不去虚构一个命运的担保,他们是无法放胆去爱的,这是他们的市侩之处。
如果就到此为止,新海诚拍的也只是个普通的言情故事,无水君也懒得去说。问题是新海诚比这更过分得多,他对浪漫叙事的沉浸已经到了某种强迫症的地步……按理说男女主角交换过身体、拯救过世界,已经足够有命运感了吧?但是新海诚还不满足。所以才有了三叶在彗星降落前一天去到东京,见到三年前的泷的那一幕,甚至是对彗星一千多年前曾经落下过一次,而三叶的祖辈或许也经历过的暗示。这就像许多少女漫画里作者忍不住一定要画进去的桥段:明明男女主角的相爱已经是经过了各种不可能的神巧合了,但作者还是要让他们在某一阶段回忆起——啊,原来我们在小学一起玩过,原来我们以前都在某个医院住过院……这种在合法性之上还要追求一层更高的合法性,在保险之上还要上一档保险的,无水君就称之为浪漫主义强迫症,就像你我在大观园认识了还不够,必须上辈子你是石头,我是你旁边的一根草,不然我们爱得还是缺了点什么……
最能反映这一强迫症的莫过于影片的主题歌名:《前前前世》。多么可怕的名字!现世不够,甚至前世也不够,非得前前前世!这就是为什么,新海诚所描述的恋爱绝不是什么范本,而是最大的反面教材,是不可能的恋爱。你要很当真的去看,非但谈不了恋爱,连你本来有的那么一点恋爱能力也要失去了,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有前前前世(命运/合法性),在现实中,新海诚式的爱情是永远无法开始的。
不可能的风景
新海诚最被推崇的作画、尤其是对于风景的描绘中,其实也存在同样的陷阱。就如同虽然男主角看似是个普通的高中生,谈的却是不可能的恋爱一样,新海诚的电影中看似描绘的都是平日里司空见惯的风景:十字路口、天桥、地铁站……但事实上却是不可能的、并不真的存在于日常生活的风景。当你闭上眼睛,很容易便能想起那些柔和又散发着不可思议光芒的场景,即使只是一个普通的室内镜头,你也能看到背景处所有能反光的点都在全力反光,观众从画面中得到的梦幻感和美感,也主要来自这些夸张、不切实际的光。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新海诚电影中的日常风景是美的,那我们生活中的风景算什么呢?如果新海诚电影中的浪漫爱情是真的,那我们生活中的爱情又算是什么呢?明明是他从我们这里抄去了的东西,结果,和电影中熠熠生辉的风景与爱情相对照,我们所真实拥有的风景与爱情反倒像是廉价的、让人提不起兴趣的赝品了。这或许就是东浩纪说的,新海诚在给予我们的同时,又从我们那里夺走的东西吧。
既非起点,也非终点
《你的名字》在日本创下票房纪录后,在中国也延续了这一奇迹,票房已破两亿。东浩纪说《你的名字》大火,不但不是好事,反而意味着日本宅圈药丸。我们知道,日本动画片的票房一直很好,日本历史票房最高纪录的保持者《千与千寻》就是动画片。问题在于,《千与千寻》不是宅向作品,而融合了世界系和galgame元素的《你的名字》却是一部宅向作品。《你的名字》取得这样逆天的成绩,恰恰说明了宅文化已经被主流收编,沦为宅的反对物——现充的一种情趣和消遣了。值得注意的是,《你的名字》,尽管融入了宅文化的元素,实际上却是一部清爽到不行的现充作品,你很难看到以往世界系作品中那种负面的、焦灼的、拖泥带水的情感,这也或许是它能获得主流大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然而,东浩纪想象中的那个充满反抗精神的、从未被主流收编的宅圈真的存在过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至少在中国,宅文化从诞生起就一直是一种现充情趣式的存在,但这并不妨碍宅文化在年轻人间发挥着它的独特力量。
《你的名字》虽然不是希望,但也不是绝望。新海诚或许属于很多人,但并不是全部。
-----------------------
延伸阅读:
锐评新海诚系列
《铃芽之旅》影评:《铃芽之旅》中的白猫之谜
《天气之子》影评:就让大雨把城市倾倒——比左更左的《天气之子》
时间线: 》》》1204 追加老师的彩蛋 》》》1202追加“产灵”的解释和几个彩蛋 ↓正文: 这部电影目前为止一共刷了四遍, 第一遍的时候全靠渣听力,有些地方(尤其是后半部分)理解起来有些烧脑子;第二遍是和朋友看的熟肉,但是感觉字幕组漏掉了很多细节;三四遍是和基友去影院充值信仰,这里夸一下大陆版的字幕真的很用心,很多细节译的相当到位,并且把歌词也翻译了简直催泪暴击一万点伤害…… 看了这么多遍之后,每一帧都深深印在脑海里,有很多令人惊喜的小细节和日网上查到的资料,特此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1.二刷的时候发现,影片中区分男女主的方式一共有三点:口音、身体姿态、发型。 女主的口音有明显的尾音“ya”,而男主则是标准普通话(东京口音),发现这一点之后瞬间敬佩两位配音演员,不仅要在男女说话方式之间切换,还要无缝切换口音。 (三刷补充:男主(体内女)在屋顶上和朋友吃午饭的时候,朋友说“你今天口音有点怪诶”,其实早就暗示这一点了~) 身体姿态和发型是比较明显能看出来的,这里就不多说啦。 2.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黄昏”的语源应该是本片最重要的线索。诗句源于『万葉集』 巻10-2240: 誰(た)そ彼と われをな問ひそ 九月(ながつき)の 露に濡れつつ 君待つわれそ
电影中没有告诉我们的是,『万葉集』的成书时间正好是上一次彗星降落的时候——1200年前。 御神体在一个巨大的岩石下面,这块岩石很有可能就是古时候的彗星。 在上一个“黄昏”之时,又有谁和谁相遇了呢。 “黄昏”的梗在《千与千寻》里也用过,只有在黄昏之时才能看见妖怪。总之这是个有点诡异有点玄妙的时刻。 女主外婆和妈妈做过变成他人的梦(他爸也说过“神社的人脑子都有问题”) 这正符合她们的身份——巫女,这些梦应该是来自土地的记忆。 3.片中一大隐藏彩蛋——古典课老师正是《言叶之庭》的雪野先生。
如此相似的面相,再加上同是花泽香菜配音,而且最后演职表出来的时候这个人叫“ユキちゃん先生”(小雪老师)。 虽然官方打死不承认,但是鬼才信这两个老师不是一个人嘞…… 《言叶之庭》最后,雪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爱媛县今治市,那个时候是2013年9月下旬。 《你的名字》里,三叶上古典课的时间大约是2013年9月到10月之间。 两个故事的时间线也大致重合,好巧哦。 4.解释一下“产灵”这个东西。 前两遍看的时候听到这个词是むすび,直译是”系、结、连接“,因此没有引起我的关注,直到在影院看到翻译成”产灵“,一下子有点懵逼,虽然紧接着外婆就解释了这个名词,但是这个奇葩的名字实在有点接受困难……后来上yahoo搜了一下才知道它的愿意。 「君の名は」小说第87页14行: 「土地の氏神さまのことをな、古い言葉で産霊(むすび)って呼ぶんやさ。この言葉には、いくつもの深いふかーい意味がある」 “这片土地的守护神,在古语中被叫做‘产灵’,这个名字有很深很深的含义……” “产灵”,有着“生产、生成”的深刻意义,它和“神皇产灵神”(タカミムスビ)一起将“创造”一词神格化。 据《古事记》,天地初开之时,最早出现的是天之御中主神,接下来,神皇产灵神和高皇产灵神一同出现在高天原。
通常认为,神皇产灵神具有女神的要素,而产灵则是象征着男女羁绊的,没有性别的神明。 其中,“没有性别”这一点很重要。 《你的名字》的中心主题,就是“結び”、“纽带”,和“男女内心的互换”。 5.三叶名字的秘密。(以下是从日网上看到的,觉得很有意思于是翻译了一下) 三叶的名字中含有数字“3” “3”在日本被认为是通神之数,上文中提到的造物三神的“3”也暗含这个意义。 影片中是什么将“3”和“产灵”联系起来了呢? 竟然是一种食物——
还记得男主在山洞里吃的饭团么?没错,正是三个三角形的饭团(三角のおむすび)给影片又增加了一点神话的要素。 3.影片中男女主都有一次流泪,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有点不明白,二刷之后我的猜测是: 男主醒来流泪是因为他内心的潜意识发现小镇要被陨石毁灭了;而女主流泪的时候男主正在约会,可能女主是意识到自己喜欢上了男主吧。(三刷回应:女主的流泪。。我怎么感觉到了一点点百合线) 6.影片中男女主都有一次流泪,看第一遍的时候有点不明白,二刷之后我的猜测是: 男主醒来流泪是因为他内心的潜意识发现小镇要被陨石毁灭了;而女主流泪的时候男主正准备去约会,可能女主是意识到自己喜欢上了男主吧。(三刷回应:女主是主动邀请奥寺前辈约会的……我怎么嗅到了一点点百合的气息) 7.因为3年的时间差再加上男女主不停切换身体,看第一遍的时候有很多地方没理清楚,之后大致明白了: (1)约会当天,男主翻看手机里日记,里面写到:“约会结束后的晚上是看见彗星的最佳时刻。”这时男主呆了一下,因为此时(3年后2016年)并没有什么彗星要降临,这里应该是影片首次暗示男女主两人的时间不在同一条线上。 (2)男主喝了口嚼酒醒来变成女主的时候,世界线和时间线应该就已经发生了变动——男主因为想要救人的执念,穿越回了3年前,如果任务成功则小镇被拯救,任务失败则依旧死人,这时结果还不知道(薛定谔的猫?)。 下一个场景醒来的的女主(体内男)在白天变成了短发(女主的本体在她以为男主应该去约会的前一天去东京把头绳给了男主,但其实这是2013年,男主根本不认识女主),然后去上学并被朋友吐槽发型。 而3年前彗星落下的那天,应该是晚上穿浴衣之前让外婆剪的短发。 也就是说最开始所有人都挂掉的世界线可能依旧存在的。 在这个世界线里忙着拯救大家的是外表女(内心男),但是因为镇长看出她不是真女儿而行动受限,马上小镇就要完蛋了;此时成功复活,在洞里醒来的是外表男(内心女)。他们两人需要在黄昏之时(划重点)见面互诉衷肠搞哭观众顺便交换一下身体,交换完身体的外表女(内心女)继续进行拯救任务。 男主穿越之时只有短短的黄昏那一刻,导演给了一个很明显的暗示物,就是远方的陨石湖,男女主角在黄昏之时相聚时,湖只有一个,而笔掉地上三叶消失,镜头拉远,后方湖又变成两个。男主在这一刻已经回到了2016年,并且晕了or睡了过去。(这一段from评论区的山地大猩猩,跪谢!) 这时候会有两种可能: (1)回到2013年的女主任务成功——2016年的男主醒来,村庄被毁,人全活。 (2)回到2013年的女主任务失败——2016年的男主醒来,村庄被毁,人全死。 话说镇长才是真·亚历山大,信不信女儿的一念之间就是500条人命…… 8.结尾的社会人女主,脖子上的项链是一颗星星,应该算是个彩蛋吧。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片子除了插入歌过多之外几乎没有缺点,而第二遍看的时候惊奇的发现所有BGM都插入如此有道理,三刷四刷看到歌词翻译表示:麻蛋太催泪了!!RADWIMPS果然大神! 本人最喜欢的片段是男主在山洞里喝了酒之后的那一段回想,从彗星降临联想到生命的受孕。这一部分的画风和镜头都相当意识流。 ps:男主应该是学建筑的,最明显的是他的手绘技巧和求职手帐里写的××建设。并且男主就職活動的时间是彗星掉落的八年后,高中三年+大学五年,时间上很合理。 壮哉我建筑学子!!你们的三叶在哪里!! 男主在面试的时候说:“想亲手设计出城市的风景…… 东京某天可能会消失,所以,哪怕只是留个记忆,我想要设计出让人感到温暖的风景。” 新海诚本人是建筑会社的大公子,也许男主的这些话就是新海诚的心声吧。 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果三刷四刷狂刷之后还有别的发现的话会继续补充上来的。
《你的名字》将会毫无悬念成为今年的日影票房冠军。仅仅在首映前两周内的票房增长速度,已超过了过往十年所有的动画作品。包括宫崎骏的《起风了》《悬崖上的金鱼》和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剧场版等等。而到现在为止,总票房已达到100亿日元。这也意味着,这是第一部进入百亿票房冠军排名的非吉卜力动画。不仅仅在票房上取得惊人成绩,在影评界也带来了不小的轰动。《电影旬报》特意为此刊出了最新的动画特辑。连颇具学术范的《尤里卡》杂志也用整期的篇幅,讨论着这部话题十足的作品。 可以说,继宫崎骏的收官之作《起风了》三年以来,不曾有过一部作品像《你的名字》一样如此受人关注。如果无法摆脱宫崎骏影响的《追逐繁星的孩子》(2011)是一部失败的仿作。那么《你的名字》则是结合了新海诚自身作品元素的一次高度自我重构。不仅如此,曾易被人诟病的叙事无条理、人物造型力欠缺等问题,在本片中也全然不见,达到了新海诚作品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一,身体的互换 《你的名字》虽然登场人物极少,主要不过男女主人公二人。但复杂而又精巧的结构,让本片显露出大片的气质。岐阜县系守町的高中生三叶(上白石萌音 声配),希望早日摆脱单调的生活,和作为长女不得不继承古老神社仪式的烦恼。“下辈子把我变成东京的帅哥”三叶朝着远方呼喊。就在彗星即将造访地球前的某天早上,三叶竟然美梦成真/一语成谶,在梦中和东京的高中生泷(神木隆之介 声配)相互交换了各自的身体。三叶进入了泷的身体并穿越到了东京,而泷则换成了三叶的身体来到了系守町。但周围的人们却并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身体互换后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尴尬和窘态,通过周围人的诧异反应得到了侧面烘托。就好像,三叶进入泷的身体之后,因为突然增加的女子力而获得了泷一直暗恋着的前辈(长泽雅美 声配)的好感。并帮助泷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次约会。互换之后第二天,两人又会重新回到各自正常生活。而事后,两人才羞愧得意识到对方用自己得身体做过得种种荒唐之事,不禁更加滑稽可爱。正是在这样一种互换和对比的交替运动之下,新海诚将前半部分的喜剧性和荒诞感铺陈得可谓极好。 从叙事结构来说,本片分别由三叶和泷的两条平行线同时进行。但两条线之间看似平等,但是无论是视点的分配,还是画面所占比重,都显示出主线和辅线的区别来。在未互换身体之前,三叶的日常和校园生活被着重描写,以突出她对东京都市生活的憧憬。而三叶进入泷的身体,也比泷进入三叶的身体之后,所发生的种种生活插曲更加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三叶的视角主导着本片的前半部分的节奏。这也许是出于拥有女子力的泷的人物设定更充满戏剧性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为后半部分,以泷的主视角的反转做对比。与此同时,也不再只是空间的互换,并导入了时间的维度。 二,万物都是结 无论是剧中男女主角,还是作为观众的我们,都以为两人的身体互换只不过发生在不同空间,也就是东京和崎玉县之间。直到当三叶穿着浴衣看到彗星陨落的同时,画面切换到泷再也联系不到三叶的场景(作为超越空间的时间小道具——手机的失联暗示着两人已不在同一时间维度当中。将手机的时间纬度问题无限放大的则是处女作《星之声》(2002))以此为分界点,两人身体的互换开始停止,泷走向了寻找三叶的旅途,这意味着两条平行线终于开始走向交汇。 泷凭借记忆,找到了梦中所见的系守町的诹访湖。但令人难以相信的是,早在三年以前,因为彗星陨落这里已化为废墟一片。但泷仍不顾同伴反对,第二天独自走进了神社的洞穴,喝下了曾经三叶在仪式时喝过的口噛み酒(一种将米、谷物等放入口中咀嚼,然后吐出发酵的古老造酒方式)。喝的互换动作也发生在,此前奶奶(扮演着预言家的身份,也是唯一识破三叶身体被互换的人)带着三叶姐妹去森山拜祭神灵时,用喝水的列子说明了結び(结)的意义。“绳结的连接是结,人和人的关系是结,时间的流逝也是结,都是同一个词,都是神的力量”。世间万物都是结,都在流转不息中相接相连。也就是在这里,泷在准备起身时不小心滑倒,新海诚用一个长长的慢镜头完整展现了泷悬空时眼前看到的景象。陨落的彗星、传输中的脑神经、散落的绳结、甚至三叶母亲分娩后剪断的脐带。这些同样作为“结”的红色线条,在空中飞舞,扭转缠绕,时而回到原样尔后又重新相连(动漫作为线条的艺术美可以说在这一瞬间达到了极致)。泷因为喝下了口噛み酒,获得神灵的力量再次重新穿越,与三叶达成了身体互换。虽然泷来到三叶所在的系守町,他们已经处在了同一个空间之下,但他们却仍隔着三年的光阴。站在圆形的诹访湖来回奔跑,寻找对方的泷和三叶,却只能隐约感知到对方的存在。而就在太阳即将西落的瞬间,他们终于见到了彼此。“昼夜之间的黄昏时候,世界的轮廓变得模糊,人有可能遭遇幽灵”,万叶集课上老师说的话早已为这一瞬间作出了铺垫。穿越三年的时空的梦中情人终于相见,但却短暂到只有一瞬。黄昏过后,三叶突然从眼前消失,只剩下泷一个人呆站在原地。 男女之间的情感的小主题,无媒介的直接与世界危机,即彗星陨落城镇毁灭的大主题相连,是作为类型片世界系的主要特征。但和以往新海诚世界系作品不同之处在于,本片侧重于男女之间情感,结尾也归结到了个体的命运。就好像,无数次的擦肩而过以后,泷终于在东京遇见了三叶。而作为他们相遇场所的楼梯,所带来的纵深和现实感,与此前诹访湖的圆环平面下时空的暧昧感形成鲜明对比。似乎提醒着我们,这不再是穿越时空的相遇,而是一次实实在在发生在当下的重逢。 三,作为风景的脸部 动画不同于电影,只需要将摄影机放在被拍摄体前面就可以即刻成像。动画作品里每一笔一画都需要创作者自己从头开始亲手创作。所以一般动画的创作时间成本要远高于电影。时间成本上的消耗,往往通过人物造型所产生的周边产品进行二次利润收回。(试想,龙猫的人物造型给吉卜力带来多么长远的利益!)所以在人物造型被重视的潮流之下,新海诚作为擅长风景的创作者可以说算是少数而又异数。而新海诚的反其道而行之,恰恰以一种非常写实、细致、唯美的画风征服了许多观众。《秒速五厘米》(2007)里散落的樱花雨、沉沉静静被白雪覆盖的城市。《言叶之庭》(2013)中雨水打在池面树叶上的清新感、雨过晴天后浮动的白云等等都是最好不过的壁纸。 但是另一方面,新海诚笔下的人物却常被指出让人感觉缺乏运动感和生命力,有时候甚至只是寥寥几笔如同符号般突兀。确实,纵观新海城过往的所有作品,关于人物脸部的描写(早期作品当中)几乎没有。这也许是为了回避自己所不擅长的,但其实对动画而言,如何表现人物的脸部其实并非易事。像德莱叶《圣女贞德蒙难记》(1928)一般,仅用圣女贞德的特写来表现所有的电影,动画中根本无法实现。因为无论多么灵巧的手,也无法勾勒出人类面部表情那丰富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新海诚将人物放置在大量的中远景的风景镜头当中。但新海诚的风景却不单是,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或者反应季节变化时间推移的符号。而也连动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情动,直接作用到了叙事的层面上。比如,《秒速五厘米》第一部分当中,男女主人公在列车关门分离时,用鸟从树枝上飞走—白雪中的空椅—闪烁的红绿灯等几个空镜头转场,来表现离别时的惆怅感。 但如果说,新海诚完全依赖于风景变化表达人物情感,而无视人物表情也绝非事实。恰恰在《你的名字》中,以一种解构的方式使人物和风景之间达到了完美融合。三叶在目睹彗星陨落的场景,摄影机首先从背后以低角180度旋转到前方,然后切换到三叶身体、并逐渐接近脸部、最后成为瞳孔的大特写。我们通过三叶的瞳孔看到倒映其中的风景,即两颗闪亮的彗星划破夜空,相继陨落与分离。直到瞳孔和瞳孔里的风景渐渐的铺满整个画面。从始至终,三叶的表情和身体并没有任何变化,但摄影机的运动,以及瞳孔中风景的流逝,用以静制动的方式,表现了三叶目睹世界末日般时的震撼。与此同时,以往作品中的人物和风景的二元对立也完全被消解了。在瞳孔的大特写之下,我们已分不清这到底是脸部还是风景。风景成为了脸部的同时,脸部也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我们看到是一个作为风景和人物的整体。这是一般电影难以实现,动画所独有的,也是以往的新海诚作品中所不曾有过的表现方式。 本片能在短短两年之内完成,很大程度上归于后新海诚背后的强大制作团队。包括参与过宫崎骏、今敏作品制作的安藤雅司。擅长人物设计的田中将贺,以及东宝制片厂的设计人员等等。正是在如此合力的作用之下,叙事结构和人物的风景化处理上才得到了过往作品中不曾有过的创新。宫崎骏吉卜力之后,我们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新”的梦幻世界的到来。
整体还是略矫情,同样是换身体的青春映画没有大林宣彦的<转校生>克制。不过新海诚故事能力确实有进步,或许如他所说的那样得到了川村元气的帮助。这片票房的成功或将彻底改变后宫崎骏时代日本动画电影市场的格局。电影3星+产业影响力1星。感叹细田守<穿越时空的少女>晚公映10年会是什么状况
大部分douban观众都觉得这是一部爱暖希望的爱情片,but现实中是不会有个东京帅哥翻山越岭来找你的。(吃瓜群众脸)
可以给8颗星吗?跟看完预告片想象的剧情完全不一样好吗?!必须超级安利的片子。除了神木弟弟,上白石妹妹的声音也好好哦。难得看到late show满席的片子了。预计票房会超级好。
一清早醒来捏捏自己的胸部,“啊,真不好意思呢。”然后穿上了人家的裙子,美满地过了女生的一天。
斗转星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新海诚用这样的故事去温暖城市中每一个仍然愿意相信爱的人。在这么大的世界里,能够遇见你,竟然需要如此用力。穿越错位的时空,仰望陨落的星辰,你没留下你的名字,我却无法忘记那句“我爱你”。
故事真的就是《你眼中的世界》+《只有你听见》,但人类就是会被这种自己终其一生都不会遇到的奇迹所感动啊!
先写下 我爱你 再到世界尽头找你的名字
这一次要给新海诚打200分,在我鄙视他不过只是纯情小清新的10年前,没料到有朝一日会在电影院里哭到断气。恍惚看到了穿越时空少女时期的细田守。为所有的少女心和中二病鼓掌,青春不死就能相遇,就能拯救地球。现在我抹着眼泪走出影厅,看到后排的少年摘下眼镜,嚎啕大哭起来。。。
黛玉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到底该在哪里哭??!!很悲哀,我已铁石心肠:)
只有新海诚才能让我一次又一次感受到爱情的纯粹与美好。被爱情伤得遍体鳞伤的我,不再相信爱情的我,突然会想,不如再勇敢地去谈一场恋爱?嗯,好像可以!
和《追逐繁星的孩子》同个毛病——一个平时专注于言情的人看了科幻小说之后可能就是这样的,他执着于用新学到的概念来包装自己的认知,而不是放手让这个概念去革新它。
错过和努力才是爱和青春的墓志铭
聚结成状,交错纠缠,时而回转,中断,却又再次续接。这就是组纽。这就是时间。这就是结。黄昏,不是白昼亦不是夜晚,是我努力却看不清你的脸。たそがれ、誰そ彼。我已记不得你的名字,却还记得喜欢你。
这部片深刻地告诉我们 一个有好剧本的诚哥有多可怕 ☄
高配版大鱼海棠,奶奶是夏日大作战穿越来的。新海诚老生常谈,节奏没把握好,人物单薄,插入曲太满,突发式琼瑶情节多,怪不得赞新海诚的论文入不了学院派教授的眼。第一次看到电影带OP,简直呆。日本最近几年天灾频频,哭的观众大概被这个触动了吧。总之二次元言情向,影迷慎看。岩井俊二打了个酱油~
新海诚终于会讲一个复杂故事了,真不容易啊!当年那部搔首弄姿、无病呻吟的“言叶之庭”差点让我转成终身黑,“君之名”却轰出了我睽违已久的少女心。彗星降临的末世情怀,穿越时空的灵之绳结,只有7秒钟记忆的鱼...星空、爱情以及所有遇见都是注定。
至今为止最好的新海诚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空中,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