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是一个说故事的过程,纵使拍摄手法本身有千般不是,说好一个故事,基本上电影就过了合格线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的香港电影,说故事的水平是在逐年下降的,即使在最擅长的动作片和功夫片领域,退步也是明眼人都能一眼看出来的。一向是香港动作片领军人物的陈木胜,自从去年贡献出了那部《全城戒备》之后,也不幸步入了退步导演之列,而众星云集又翻拍经典的《新少林寺》显然是他的野心之作,可在我看来,本片中故事的质量,正和其野心程度成了反比。
动作片的最大卖点无疑是动作,而要铺陈出激烈的动作,必须有势均力敌的双方角力,连环的恶斗才能催生观众的兴趣和情致。《新少林寺》之所以给不出力,最大原因就在于片中互相角力的双方,实力悬殊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先看看军阀一方,枪炮齐备,人数占优,训练有素,又财力雄厚,还有外国势力做后援,占尽了物质上的优势。而少林寺和尚虽然武艺不凡,但在火器高度发达和普及的时代,只靠冷兵器无疑是吃了大亏,何况军阀手下也有身手不凡的武功高手,况且区区一个少林寺的人数,比起民国初年势力雄厚的一方军阀的军队人数绝对是小巫见大巫。少林寺不但在硬件上处于极端劣势,在“软件”上也丝毫占不到便宜——片中反派军阀是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典型恶霸,少林僧人却必须恪守“我佛慈悲”的训诫,非到万不得已不能开杀戒,还兼要保护劳苦大众——说来说去,少林寺简直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
但就是这么一个强弱对比无比明显的局面,却要讲出一个超过两个小时的故事,这是摆在陈木胜面前的一道难题。处理的好了,可以呈现出一首悲壮的英雄史诗,处理的不好,必然会导致牵强附会漏洞百出催人欲睡的后果。不妨先看看陈木胜是如何处理的。
首先是以大量的悲情催泪戏来引导观众的情绪。诸位看官如果稍有留意就会发现,片中几乎主要角色都有不止一场的潸然泪下的催情戏,一般有稍微重要的人物死去,陈木胜必然会安排哭戏,务必将当时或悲哀或惨烈的场面从各个可能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渲染。死者临死必然有感人的言行或举动,旁者无不呼天抢地泪如泉涌,泪腺发达的观众,估计要在影院里掏出不止一次的纸巾。但陈木胜似乎不懂得边际效用递减的道理,每次哭戏,都将情绪铺陈的满满的,沉甸甸的,就像老国产战争片结尾主角壮烈牺牲一样,不给观众留下丝毫的感情空间,第一次这样,观众泪眼湿润哭的稀里哗啦,第二次,大家就有点欲哭无泪,第三次,第四次……我不知道别人如何,但我已经坐不住,想等他们赶紧哭完继续开打了。
然后是以大量血腥残忍来制造场面上势均力敌的假象,淡化双方实力悬殊的本质。无论是一开始刘德华遭暗算的追杀过程,中间谢霆锋屠杀大众、虐待范冰冰,还是后半段吴京惨死,方丈受辱,少林寺终极决战,陈木胜都极尽残酷暴力之能事,把场面设计的十分挑战人承受能力。这个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十分聪明,因为观众是对主角和正义方的少林寺产生移情的,越渲染反派的残暴行为,越能激起观众对他们的怨恨,从而增加主角和正义方的“不败光环”,为他们不断以弱胜强创造了一种戏剧上“中止怀疑”的情境。但在我看来,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一方面,这是很偷懒的行为,一部题材相对现实的动作电影,不应该寄情于“坏人太坏,好人忍无可忍小宇宙爆发把他灭了”这种省力的编剧手段来侮辱大众智商,另一方面,片中的镜头实在有些过火,我是一个钟情西方血腥肢解类恐怖片和邪典暴力B级片的影迷,但在看到《新少林寺》中那些残忍的虐待和厮杀场面时,我还是觉得稍许无法忍受,不知道同样坐在影院里那些十来岁的小朋友们,会有何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讲,我绝对不推荐家长带自己的孩子去看本片。
当上面两个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还不足以弥补电影本身的逻辑漏洞时,陈木胜只好诉诸于最后一招——导演是上帝。所以,那些看完电影质疑“为什么军阀一开始能堂而皇之步入少林,后面却打得如此艰难”“为什么少林寺劫了人军阀没有立刻追杀,还让他们有时间撤离”“为什么救方丈时就看成龙打了几个拿刀的,几十个持枪的军人全被几个小和尚灭了”等等问题的观众,你们稍一认真就完全输了。大家想一想,假如不用这样看起来近乎无厘头的剧情设计来把故事组合起来,那么陈木胜的这部电影难免要陷入彻底崩分离析、片不成片的境地,更别提还能在电影院看到它了。总而言之,要看陈木胜展现他引以为豪的格斗、爆破、追车等动作场面,和他(看起来在本片中)更引以为豪的情感刻画和佛理说教,大家不忍受这种剧情上的错漏百出,是完全不行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目前很多华语大片一个通病,在华丽非凡的外表之下,掩盖不住的是电影人对于讲好一个故事彻底缺乏最基本的诚意的事实。
1、 我只参加过一次三皈依,在白马寺,师傅念的是“香花请,香花迎……(皈依佛法僧三宝)”我不知道少林寺的皈依仪式是不是如影片里那样,要方丈拿尺子敲三戒尺,会念《忏悔文》,并念到皈依自性三宝。
方丈说众生皆有佛性,和尚们不该有分别心,恶人好人,该救时候都要救。六祖言: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行,即生善行。
在《六祖坛经》里,六祖慧能是主张众生自皈依的,这并不与三皈依(佛法僧)矛盾,了解的人都知道,皈依自性,既是福田,而少林又是达摩祖师西来传播禅宗之地,应该是有道理的吧。所以我觉得,导演还是有诚意的。
2、看了很多影评,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说是烂片,因为片场就有人不断在笑,笑什么呢?笑和尚惩恶扬善杀完人还要念阿弥陀佛,笑和尚救济众生偷米说是拿不是偷,笑和尚死了掉到大佛像手心里会不会佛祖显灵复活过来?
我有些难过,但是一直安慰自己,在星云大师所著《释迦摩尼传》中,释迦摩尼在世时候曾说,佛教同其他事物一样,要经历成住灭空。既然如此,何不看开?我曾经因为一些佛教内部人士的不逊言论跟师兄抱怨过,但是师兄说,他欺负你了还是伤害你了?你一直棒喝有什么用呢?幡动风动,仁者心动。是你自己修行不到家,你就当他讲笑话,笑笑就过了。
3、电影开篇,一众僧人面对战乱死去的人被焚化的尸体念诵《大悲咒》,他们穿的是粪扫衣(破布拼凑的)。我开始回忆2007年去的少林,匆匆一转,就回来了,到处是钱,不说也罢。
陈木胜打造的少林寺,僧人行侠仗义,不落窠臼,信仰坚定,救命行医,颇有悟性,我喜欢。
去年看凤凰卫视,杨锦麟《走读大中华》少林寺特辑,里面有个专门研究医药的少林师傅,杨锦麟跟着他爬很艰难的路去采药,给人治病,这不就是续佛慧命最好的例证么。
不能不承认,现在很多地方僧院管理不到位,僧人也良莠不齐,高僧难得(阿弥陀佛,不算谤僧吧),弄得许多人大说末法时期怎样。若说末法,《楞严经》灭,袈裟全白,现在还没看到兆头,虽然佛教内外多少声音已经争得火热。
但是总有人间护法。就像总有好人。若是只停留在末法时期的争论上,一样无可得度,争什么呢,争来争去一堆白骨。
4、 有点偏题了。和尚能不能杀人,是个问题,好像也不是个问题。陈木胜从开始的《大悲咒》,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到《忏悔文》,再到刘德华翻看的我没看太清,似乎是《金刚经》,再到吴京说因果不空,都在极力想阐明些什么——杀人和被杀,不是遁入空门就能解决的。
仁波切上师说过一个典故,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大悲商主的时候,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途中,一个名叫短矛黑人心狠手辣的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知晓后心里想:这五百名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残杀了他们,后果必将身陷地狱住无量劫,实在可怜;如果我杀了这个人,就可避免他堕入地狱,就算是自己下堕地狱我也甘心情愿。这样三思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毅然决然地杀了那个强盗,(以此善念大悲商主非但没有堕入恶趣,反而)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
这个公案,抛开它的神话性,也许可以帮一些朋友理解,为什么和尚不得已的时候,也要杀人了。往生时口念“阿弥陀佛”,也是佛教信徒往生时的一个法门。为什么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净土宗。
但是,很多人看这个,是为了娱乐,我也不好争辩什么,毕竟大家是拿钱去看么。佛祖还不写观后感,我起个什么劲,是么,呵呵。
当然我的确要承认,片子里拍摄蹩脚的地方很多,范冰冰总是神奇的不知道从哪里被人抓走又冒出来。
5、 放下和因果,是这个片子里我看到最多的。说到因果,不得不说说目犍连尊者救助释迦摩尼族人的故事,昔日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时候,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以神通力,用钵将五百释迦族人运到天宫。到了灾难过去时,他打开钵一看,五百释迦族人都化为血水,因为定业不可转。因为过去生,琉璃王和他的部下们曾经是河里面的水族,被释迦族的族人们捕杀殆尽。所以才有释迦族今日的灭门之祸。
虽然是故事,但是暗含了佛教因果观的至深理念,常常听到朋友说,给佛祖烧烧香,佛祖啊,饶了我的罪过吧。不好意思,你要是犯下罪孽,佛祖不会帮你遮掩的,帮了你,佛祖他老人家也要受罚,那是为虎作伥。业空,而因果不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但是这不该恐惧。阿难尊者也是被强盗打死过,但是那也是还清业报的最后一次,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么。片子里刘德华投奔少林,大师兄和方丈的一番对话,暗含了很多佛教关于何时宽恕,何事不可宽恕的观念。
所以很多人没法理解,为什么做好人会被杀,我身边一个女生就叨叨不停你看好人都被杀了,而另一个男生则看到和尚被杀或者杀人时口念阿弥陀佛或者我佛慈悲而哈哈大笑,大有假慈悲之意,这个没法解释,除非你了解佛教怎么看待因果和如何得度。
所以我觉得,陈木胜拍的不是那么差,除去一些蹩脚的台词安排(刘德华劝乡亲逃跑),他想表达的理念,怕只有仁者见仁了,我这个佛教徒,还是愿意给个五分的(给五分,是冲片尾曲配上下了雪的少林寺让我这个出家控呆坐了一会,OK?)。
---------------------------------------------分割一下----------------------------------------
说几个亮点和不足吧:
1、谢霆锋一出来,片场很多女生啊啊啊。
2、刘德华自己会给自己剪头发。
3、范冰冰好文静了。
4、那个穿帮,新式机关枪打石头,打完了石头上还有小炮PIAPIA的。。。。道具师啊,说你什么好呢。
5、刘德华打戏替身明显,镜头太虚。
6、成龙发明了一种杂糅了河南话、天津话、普通话在一起的。。。。。少林话吧。
7、刘德华第一次闯进少林寺追杀别人,作为一个军阀头子,不知道从哪里神奇的摸出来笔还有红色油漆在少林寺匾额上写下“不外如是”,难道随身携带了多啦A梦?
8、用方丈劝煮饭神僧(成龙)的一句话来结尾吧,方丈说,你觉得是一块金子有用,还是一团烂泥有用呢?成龙说当然是金子。方丈说,那要是给你一粒种子呢?
人各不同嘛,片各不同嘛。
我想我会用金子直接去买饭吃,哈哈。
1、老公敌人死。
2、老公拜把兄弟死。
3、女儿死。
4、老公旧属下死。
5、老公同僚死。
6、群众演员(抓去挖国宝的)死。
7、无名龙套打手死。
8、大师兄死。
9、辫子打手死。
9、二师兄死。
10、三师兄死。
11、方丈死。
12、老公死。
13、洋鬼子死。
14、9~13之间大量群众和尚死,群众难民死,群众士兵死。
然那厢:
1、一人单挑众多武功高强杀手而不死。
2、肩部被大斧砍伤而不死。
3、被反派Boss水中折磨N久而不死。
4、即将与老公被扫射却被和尚相救而不死。
5、炮轰少林寺而不死。
6、众人死唯其不死。
总结:生人勿近。
大师释永信请人拍的少林形象宣传片。净空、净能、净海,换成悟字你们都能去西天取经了。陈木胜延续了以往剧情松松垮垮的优势,动作场面竟也没发挥出来,这破玩意拍的这个苦大仇深,剧作满是废笔,漏洞一抓一把,佛渡世人,先渡自己吧,2011年第一部竟然是这么一个抓心挠肝的东西。
哎。。。悲剧啊 死光
本人已成炮灰,各位施主请三思~
如果刘德华在掐完谢霆锋脖子之候,两人开始拥吻。。。在打完他一巴掌之后说,哥哥想死你了。那么我就可以原谅他们。
除了剧情拖沓模式化,人物个性干瘪及某些煽情桥段过于老生常谈之外,“鸿门宴”一场的调度安排令人惊喜,而刘的结局则有种意想不到的浪漫情怀。
结局太仓促 赶着去投胎啊
如果看电影是一场选秀,我就只能是最普通的大众评审团之一了,看、评电影先看它是否贴近我们、容易观赏,然后才是对它或深或广的解读评析。《少》在国内是一部标准商业大作,可能整体不够出彩,在几个剧情节点衔接不是很畅,台词依然示弱,但不影响它是一部有节奏、有观赏性的电影,陈木胜还行的。
集做作之大成,德华为咆哮事业添砖加瓦。
完全为了支持国产 不过这部实在太差…台词恶心的让我想吐 余少群的声音恶心的让我想吐 少林寺 却几乎没有什么功夫 几个主角的演技都没什么提高 浪费钱啊……
可能是我看片儿之前给自己扎预防针扎太多了,我居然觉得这片儿还行……纠结中我深刻反省,以后TMD不能看那么多国产电影了……纠结完了还是改成2星了……平庸就是罪过!(另外,片中所有人都说”阿(a)弥陀佛“挺让人抓狂的,不应该是”阿(e)弥陀佛“吗?)
理论上导演应该想传达一种叫 悲剧 的东西...但我怎么阅出笑点无数呢=_______,=唉唉~顺便编剧是谁?...台词太烂了真的
谢霆锋前所未有的帅啊。绝逼帅,绝逼阴坏。刘德华一定又肉毒,羊胎素了。。豆瓣这么多影黑很无奈。。
故事性观赏性都还可以,几位大腕的表现中规中矩,成龙的河南话真的出戏*^_^*有点搞笑,吴京和谢霆锋那段对决还挺带劲的,片尾曲挺好听!
比较垃圾,看在我又哭了的份上,给3星
谢霆锋杀吴京的那个画面一直在我脑袋里重播重播...
给三颗星完全是因为对原版《少林寺》有情怀,这次给分完全是怀旧情,感情票。
不外如是,不过如此。无视时代的飞车爆炸狂,没有玻璃,还有木屑。即便请来老毛子放炮仗烟火,但陈木胜永远不会给我们惊喜
什么玩意儿,再看国产烂片就自裁吧
《新少林寺》实在是太好看了!!典雅圣洁的范冰冰,潇洒不猥琐的谢霆锋,一点不显老态的刘德华和说的一口地道河南话的才成龙,这是一部弘扬少林奥义的经典言情动作片!!
可以看,比全城戒备略好,但是陈木胜始终是不温不火,而且逐渐偏离了应有的方向,下坡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