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机上看的这部电影。看之前从来没听说过,然后从小图看到海报,以为孙博是陈佩斯就点开看了。
但是一看就看进去了。
蚱蜢的作文,猪太郎的吉他,最后的长跑比赛,都让我感动得一边看一边流泪。
很意外豆瓣评分竟然只有6分,我不知道评分那些人都多大。如果还是学生的话可能无法体会这部电影的优秀和感人,无法体会那种人处在社会上的种种无可奈何,身不由己的情境。
已经很久没看到这么好的国产片了,所有人都说人话,场景也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没有刻意的煽情,点到即止,无言之处反而意味深长。
不知道这部电影的主创会不会看到我在这里的留言,希望你们不气馁,继续多拍这样讲述真正老百姓的故事。
开头,当摩托车在淡蓝色的大海背景前,从镜头的右边缓缓的驶过画面然后在左边驶出画面,留下辽阔的安静的海面时,(这让我想起了,那个拿着冲浪板在海边一直走的哑巴男孩,)
我就决定留下来看看一部电影,安安静静的听听这个导演要讲一个什么故事,他没有用太多的台词去推进剧情,更多的是镜头语言,还有配乐,把人物的内心情绪表达的很到位。
有人说第二幕开始踏了,听起来好专业,俨然一副专业电影评委的语气,还好我听不懂,不然就信了。
我觉得故事讲的挺溜的,
母亲平时很忙,哪怕再晚,但她还是愿意在别人本该散步的时候才开始做饭。因为她觉得饭店再好吃也不如家里的香,我也这么认为,渐渐地我就这么学会了做饭。实话说,现在的男士会做饭的很多很多,至少这是暖男的一项达标指数。影片中的他——猪泰朗就是一枚十足的暖男。 人们都喜欢看结果与定论,对于这部影片我是比较推荐的,也很适合大部分人群,因为这部电影很真实,有些场景像是触摸到的生活,至少也听过他人讲述相类似的生活。 首先:演技无挑剔。出于对表演的热爱,我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也看了另外一部电影,(密战)中女主角赵丽颖演的太表面,我不能否认也许她在宫廷剧能有所长,至少我说她再密战中演的解放前明国时期的上海女性太可爱,一位特工的内心得多么强大,那种由内而外的自信与淡定是很沉着的,也许是因为她长的太甜,但汤唯在色戒中的眼神诠释的多么精致,退一万步讲,还是导演的错,密战这部电影何止是演员的演技,电影中顺畅度的核心剪辑那是乱的很有违和感。同时我也查看了下导演与演员的资料,他们都是90年代在中央戏剧学院就读的,而且男主角主要生活来源是从事话剧工作。 其次:故事的完整性还可以。我是学油画,研究生期间导师经常告诉我有时候画的内容太多还不如少,确实,生活中有很多点都是这般意思,表达的太多会啰嗦;对别人太好会失落;想得太多会很累等等,,,,最主要是能把事情讲清楚咯就很好了,现如今很多电影都是很混乱,回到这部电影我觉得它的故事虽不是那么的饱满,但你会在片尾曲字幕出现还不愿离去,因为什么,这就是意犹未尽,被打动了,是心灵深处的颤动。这几天电影(无问西东)中的煽情人们会认为是矫情,而这部电影里的剧情片段那真是有情啊,就拿男主与女主的戏来说,在马路上女主开车跟着男主的摩托车那一段,气氛很好,很真实,不需要说“我爱你”,一切尽在不言中。 最后:艺术是需要正能量的,确实,最近PGONE的夜宿事件反映出的艺术创作对人们的误导性,我是支持群众反对的,这部电影它的出现不单单是导演为了展现能力,生活也需要这样的小食,哪怕是一碗小米粥,至少可以让你舒心,身边有很多当老师的同学,他们都远离父母在异乡任教,加上社会的压力,我很是体会,也正好是工作转移了他们的一些注意力,也许夜深他们也会沉思、悲伤。快过年了,愿可爱善良之人都有个快乐的年
很好看的国产片!居然评分这么低!我很生气!《妖猫传》评分都那么高,这部优秀的国产片评分这么低!生气生气!
好了,整理心情,现在开始写影评。
也是老爹推荐的电影,没想到从开始就吸引了我。它没有什么激烈的剧情,讲了一个善良且内心柔软的朱太朗当小学语文老师的故事。他和我一样,以前我在兼职时就想让小朋友们能自由快乐的成长,可是同时又会遇到过于散漫影响学业的情况。朱太朗比我更专业,能做到把游戏和学习结合,可是受到了其他班老师的反对。在教育的过程中,蚱蜢和金刚是两个调皮单纯的小孩,朱太朗在他们身上有过挫折,也有过收获。
我的哭点有两个,一个是蚱蜢比赛时脑海里想到的和朱老师的点点滴滴,一个是最后金刚坚持跑完长跑时全班一起呐喊。这么真实,这么流畅,这么动人。
以前一直觉得国产片很多都拍不出普通人的生活,多少会把我们记忆里的生活美图化,隔离化,可是这部电影不一样,无论是里边的老师还是小朋友,都演的很真实,好像就是隔壁小学的日常故事,电影做到这一点真的让我觉得很激动。剧情也是,蚱蜢在最后比赛时没有得到一直想要的第一,而是跌倒遗憾收尾。多少电影都会拍一个一定拿第一的结局,蚱蜢最后如愿在广播站和朱老师道歉。可是生活哪有那么多刚刚好如愿呢,跌倒才是常态啊。
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一点,是它没有告诉我一个故事,它展示的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该解决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其他乱七八糟的烦心事一个一个跳出来,把我们的生活继续搞得一团乱。可是,我们还是能睡在操场上,高高兴兴地笑着,感受风,感受阳光。
朋友圈里看到了有人安利《猪太狼的夏天》,看到徐峥监制的时候开始感兴趣,查了一下,果然此徐峥就是我们都认识的那一位。趁周六就去家附近的电影院看了一下。 有点惊奇。 和看惯的片子太不一样了……没有大场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情感,没有狗血的纠缠,没有挠人胳肢窝的搞笑,也没有明星……一部,相当,简单,但特别温情的电影…… 突然觉得现在院线放片儿的眼光越来越好了…… 让我,作为一个曾经的学生,现在的老人,对读书的时光充满怀念…… -----------一条不知所谓的分割线--------------- 这片子豆瓣还没上分,看评价褒贬不一。说好的,一半是欣慰小成本文艺片做的又好看又工整;另一半是单纯为片子打call,看的出来导演用心,校园师生片的题材也清新讨喜。说坏的,三分之一骂片名,三分之一骂完片名说片名抄袭,最后三分之一批评片子各种不成熟…… 讲句公道话,片名确实起的不好。 但再讲句公道话,这片子是导演纪念母校和恩师的电影,恩师也确有其人,连恩师的外号和经历都是追忆童年……还是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故事……导演就起了个猪太狼的夏天……确实不走心,但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抄袭吧? 说猪太郎菊次郎的,是不是眼瞎?人家叫猪太狼……. 再说说片子的各种不成熟。我大概总结了一下。 第一不成熟的就是成本小,片子处处看得到剧组是多么用力的省钱,取景也是处处以小场地为基准。 第二不成熟的就是不考虑市场对演员卡司的需求,一票小演员谁都没见过,戏最重的男一也没人认识。 第三不成熟的就是,选了个校园师生的题材,虽然清新别致,但看上去太寡淡。要拍校园师生,最好拍校园师生恋,师生恋一准有人看。选择拍小学老师和小学生,太特么冒险了。 第四不成熟的就是,导演也选了新人。反正这个导演的名字谁也没听过。 第五不成熟的就是,电影没能做到360度无尿点,没能做到两分钟一个笑点,五分钟一个高潮。 第六不成熟的就是,电影没有帅男靓女,也没有高大上的场景,没有男欢女爱,没有狗血青春,没有极速飙车,没有牛逼的调色,也没有炫技的摄影,内涵不够深邃难懂,观影门槛低到没门槛,下到八岁以上儿童,上到八十以上老人均可观看…….活该被人说寡淡,活该被人看不起,活该被人瞎逼逼。 但是! 如果电影都得花大钱去拍,能拍电影的新人新团队就越来越少,拍电影最终只能是大公司大资本玩的游戏。 如果电影都得请明星来演,能出头的新人就越来越少,我们能在大小荧幕上看到的面孔会越来越单一。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饰演男主朱泰朗的演员,是话剧演员,他虽然没有名气,但他已经兢兢业业的演了很多年的话剧。请专业的演员来演戏,这不是顺理成章的逻辑吗?嫌片子请一群草根来演的人,你用心看片子了吗? 如果电影都不努力发展少见的题材、去拍没人拍的题材…….那我我们能选择的范围就小了许多。还记得我小时候,学校会组织学生去给小学生中学生拍的校园片,那会儿看了很多。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小学生真人电影了,原因不外乎是小演员难管,小演员要休息,小演员难调教,小演员有时比大演员还花钱,让小孩乖乖演戏比大人难。还不如去做动画电影……..顺理成章。可不可悲? 说说电影新人,拍了一部网大的经验不足以撑起院线电影的需要吗?这个导演之前拍的科幻片叫《所爱非人》,曾获得刘慈欣和鹦鹉史航力挺推荐。而现在他拍的儿童片《猪太狼的夏天》有徐峥保驾护航,有黄渤友情支持,还有一票和徐峥与黄渤关系不错的明星流水儿推荐…….想开批,先看了片再说,可以有理有据的批评,还没怎么着就咋呼着狂踩,凭啥? 电影也要分类型,不是所有的电影都要激情澎湃无尿点……..就比如《猪太狼的夏天》,这就是一部平静的、温情的、治愈的片子。看电影前稍微查一下就知道题材内容,非抱着看大制作的心,失望了就出来骂,能平和点吗?平和点? 最后,一部压根没考虑商业售卖,纯粹为情怀而拍的电影,最后上了院线,这不是挺好的么?好歹能给投资人赚点钱回来,别赔的太惨。投资人不太赔钱,以后才能接着投资小导演们拍片子,投资人要赔惨了,以后就又少了一个肯为草根电影掏钱的…… 这部电影确实没有卖座相。但这片子,真的做的不错。 掏钱投这电影的人,以及拍出来这电影的人,都称得上天真纯粹。 我是个理智的人,但不理智的为一部小片子写了这么多字。因为,我喜欢。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属于我的童真时代。虽然它已经被我抛在身后很远。 在此之前,上一次让我坐在黑暗中,一边微笑,一边掉泪的电影,还是很多年前看的一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虽然,两部电影完全没有可比性。却一样的戳我泪目。 想到黄渤那首《带你一起丢手绢》,这就是一个中年人怀念童真时代的歌。 像这部电影一样,给孩子看,给老人看,也给青年和走向中年的我们看。 我们曾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我们记忆中都有一个怀念的老师。 我们也都曾经在人生某个阶段面临朱泰朗的困惑,做着一份不太开心的工作,又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最后还是选择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学生和老师最终走向了和解。
想起了最近武汉小学老师用竹板打小学生手心被辞退的事...小学老师不懂教育,辞退老师的人不懂教育,孩子家长不懂教育,这个剧的编剧也不懂教育。
感觉看的很不舒服,说不出来点在哪但是各种都很奇怪,至少我觉得的学生生涯和感人不是这样。
无论是儿童片角度还是老师题材角度,它都不合格。模仿日本片的片名,很多烂梗,没有逻辑性,也没有明确的导向,对教育乱批判,只能说编导根本不懂孩子和教育。
挺轻巧和温暖的,有很舒服的情感温度。导演能力有些欠缺,有些关键场景拍得乏力。
主演孙博是舞台剧《驴得水》2012首演和2016第一轮的美国慈善家。李昊泽长得像永濑正敏。合时宜的人遵守的是同一套潜规则,不合时宜的人往往各有各的不合时宜。导演很会调教小孩儿。但是进入主题太慢了,而且故事不够戏剧化。
进入第二幕后就彻底塌了!然后,莫名其妙就收尾了!
大家不要被片名误导进来就骂,看过影片觉得这位新导演在用镜、场景上都很有想法。故事也不错,情绪也都拍出来了,算是国产影片中不错的,很良心的影片了,建议大家支持下,导演挺有才,男主角是演技派,人物挺走心
讲述一个失败的教师在生活中重拾自我的故事,充满童真又质朴,流浪汉送香蕉的部分看了2次都哭了。
三星半,很多情景和小时候重合,也是小时候才会做那些事。看完怀念了一下小学生活。对老师,个人感受不大。
能不能别再雷我了
实在看得难受。老师与学生情感关系的铺垫太薄,动机犹如空降。蚱蜢的作文充满大人的意淫,金刚非要跑到终点,让我猝不及防上了堂思想品德课,不适感炸裂。
不要因为片名山寨而错过的一部好片!迫不及待先说点感受,晚点写长评!很扎实,各方面功底很扎实,真的很扎实的片子!结尾应该整个影厅都哭了,一阵骚动抽鼻子掏纸巾的声响…而后又让所有人都开怀地笑了…Less is more.
一般
整个片子都显出一种用力过猛的态势,完全刹不住车,感动不是这么个拍法。
不禁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和千禧年初期的国产电影,老老实实讲故事,温馨真实感人。整个电影都没讲什么大事儿,可是对于五年级小学生而言,忙得见不到面的爸爸,疼爱自己的小时工阿姨,扶起摔倒的老爷爷,太想得第一却摔倒的长跑比赛……每件事都是大事吧!为男主孙博打call!
感觉这部片子想法是不错的,但是剧情真的是有点散,难找主题,说是纯靠意境好像又差点,演员们演的倒是还行,不过没有脸熟的
我想问跟菊次郎的夏天有什么关系?这是太郎。那个是次郎,合着你还高级些
惨淡的排片,一个善良的普通人的生活。个别细节挺生动,也很有生活质感,轻快幽默有风格。剧本有些散漫,第一幕还行,第二幕开始明显动力不足,矛盾冲突戏剧高潮都欠缺。
“老实人”的故事,有点像《耳朵大有福》,但没有后者深刻,其实个人不太赞同电影对“老实人崛起”的鸡汤式处理,但考虑到主角小学教师的身份,到后半段也就无需纠结了,最好看的就是老师与那俩熊孩子之间的故事,孙博演得不错,他未婚妻很靓
看的点映,第一次看点映,也是第一次看这样的电影哭地声泪俱下。其实情节都很平淡,可是主题曲很好听啊。纯粹的东西真的已经很少了。今天真是刻骨铭心啊,我会一直记得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