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谜案

HD中字

主演:伊利亚·伍德,约翰·赫特,蕾欧诺·瓦特林,朱莉·考科斯,吉姆·卡特,亚力克斯·考克斯,伯恩·戈曼,多米尼克·皮侬,安娜·玛西,丹尼·萨帕尼,艾伦·戴维,Tim,Wallers,James,Weber,Brown,Ian,East,Charlotte,Asprey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英语年份:200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深度谜案 剧照 NO.1深度谜案 剧照 NO.2深度谜案 剧照 NO.3深度谜案 剧照 NO.4深度谜案 剧照 NO.5深度谜案 剧照 NO.6深度谜案 剧照 NO.13深度谜案 剧照 NO.14深度谜案 剧照 NO.15深度谜案 剧照 NO.16深度谜案 剧照 NO.17深度谜案 剧照 NO.18深度谜案 剧照 NO.19深度谜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深度谜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马丁(伊利亚•伍德 Elijah Wood 饰)为了追寻偶像逻辑数学家亚瑟(约翰•赫特 John Hurt 饰)的足迹,来到牛津大学深造。他发现,寄宿的房东伊格莱顿太太(安娜•玛西 Anna Massey 饰)仿佛跟亚瑟交往甚密,而她的养女贝丝(朱丽•考克斯 Julie Cox 饰)却总是故弄玄虚。后来,马丁结识了壁球伙伴洛娜(蕾欧诺•瓦特林 Leonor Watling 饰),两人堕入爱河……  亚瑟演讲时,马丁作为唯一的提问者,引起了他的注意。后来,二人在房东家不期而遇,发现伊格莱顿太太被人谋杀。现场唯一的线索是一个圆圈。二人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此后又有一些人离奇地死去,而且他们的死因似乎还暗含着某个数学定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皇甫神医交火碎梦我们死去的那个夏天花式舞蹈致命偷情爱与诚2012二凤(国语版)罪之缘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三个半小时欢迎来到切彭代尔斯第一季不二土夫子黑色灰姑娘如此多娇阴阳路3:升棺发财年味黑夜勿怕一笼傻鸟耶诞讼呆子鲨卷风锐利之心地球百子第四季一生在线服务浮城大亨(国语版)

 长篇影评

 1 ) 看我的评论可以省一个多小时看电影

我是先接触混沌学派再看这部电影的,所以很认同这部电影的宗旨。

简单的讲讲来龙去脉吧:
一开始从维特根斯坦引出主旨:can we know the truth?小马丁认为只有数学的领域是能够追到真理的,所以他相信圆周率pai。老教授认为数学也是不可靠的。
主要人物:
小马丁:蝴蝶,花痴
老教授:肉体上搞过片中所有女性,精神上搞过片中所有男性
小护士:喜欢学者型,光屁股穿围裙很性感,rt很小巧,真想舔一口
beth:女花痴,闷骚,冲动型
房东老太:老教授的前前前前。。。。前任情妇,激光枪扫都硬撑住不死掉的老巫婆,没你就没这么多破事儿了
开车司机兼换器官小孩他爸兼数学医学双料爱好者:谁也没重视他,但是他非要自己跳出来,结果搞得大家都糊涂了。感觉他是维特根斯坦和海森堡一起托梦下凡来阐述自己“不知道”和“不可测”理论的冤大头,但是实际效果又救了小儿一命。
次要人物:
怪怪的室友:完全是来蹭饭的
侦探peterson:老实巴交的警察,没你们教授添乱也能自己搞定的中年男
切掉四肢的数学家:很佩服你的想象力,硬是从神经病的行为中总结了一套很复杂的模式,并惊叹这些模式是多么复杂精巧简直绝了,并进而崇拜神经病觉得他们是伪装的最聪明的人,并进而假装自己是神经病,并进而真的成功成为神经病了。
道具:
医院死老头,乐团死敲三角的,很傻很天真的弱智小朋友,一本写毕达哥拉斯学派历史的破书,报纸一张,照片若干,内裤几条

第一个死鬼:老太

不巧的是,房东老太婆就马上被杀,而且当时的拼字游戏正好是德文的圆。老太是女儿beth杀的,beth是因为马丁无意间的放电而杀她妈的,beth可能和老教授有一腿(也可能没有),但是老教授觉得欠了beth一个人情。因为beth他爹和老教授原配是老教授杀的,为了和房东老太达到长期乱搞的目的。beth求助老教授,老教授和马丁同时到达现场。老教授看了德文“圆”,就灵机一动引出series killer,其目的是为了为beth脱罪,并给出古字“1”。

第二个死鬼:医院老头

光死一个不够,不足以让beth完全撇清,所以老教授乘去医院看十三点同学的机会,在一个自然死掉的老伯伯身上做手脚,并给出两个半括号的古字“2”

第三个死鬼:乐团老伯

死的很凑巧,正好又有三角又有肺气肿,于是被本来已经可以收手的老教授利用,并给出古字“3”

第四帮死。。。小朋友:很傻很天真的英国小朋友

教授决定收手,并在报纸上披露密码答案,内心说道:打完收工。不巧却引发司机兼慈父的灵感,杀10个小朋友来为女儿提供器官。

大结局:

马丁很牵强的从老教授在乐团老伯死之前不知道第三个图案,一下子就跳到说老教授就是幕后黑手——完全不考虑其他可能性;然后老教授反咬一口,说都是你马丁乱放电,才让beth把持不住的引出这段破事儿——完全不考虑这事儿已经积累咕嘟了5年,甚至几十年,以及自己的傲慢和轻率的在报纸上公布消息。最后,一老一小两个数学家在日光的余辉中并肩而坐,含情脉脉,情意款款,互诉衷肠,小护士在千里之外哭:没想到前后遇到俩变态
就这么点破事儿,但是看起来的时候还是蛮开心的

 2 ) 大结局与蝴蝶效应无关

似乎不少人把结局判定为一个蝴蝶效应。。。个人认为其是这部片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最后几分钟以及最后几秒钟。。。。最后的最后马丁才认识到自己当初的一句话“you should try it“ 真正点出了这部电影的核心思想,之前贯穿全剧的数学哲学逻辑可以说是剧情的底子,也就是背景,最深层要表达的观点可以说是标准的后现代派,对科学本质的批判,我们所谓的科学,以追求真理(truth)的名义把人类从盲目的信仰中解放出来,自己本身又成了新的信仰,压抑差异,否定差异,对所谓“逻辑”的盲目信仰导致对逻辑的强制性依赖以及追求,所以,这个 you should try it,盲目的,对人之间,事物之间各方面的差异的忽视,导致了片中的悲剧。

所以说,结局道出的不是简单的蝴蝶效应,而是作者独特的讽刺手法对科学的进行批判,其实这部片不一定是要针对数学,可以是针对物理,也可以是针对化学,甚至是针对社会科学,重点是,科学创造概念,我们依靠概念理解事物,所以实际上是这些所谓的科学在“创造”现实,而不是人们认为的在“探索”现实,所以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现实”,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现象,之间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差异,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理解现象,我们常人对“现实”的判定与认同不过是被“科学”套上了总体化思路的结果而已,注定了悲剧。所以。。。说到蝴蝶效应,这个逻辑本身才是问题,。。如果认为大结局只是个蝴蝶效应,可谓是看2小时电影来讽刺自己。。。。。

 3 ) 你是那只蝴蝶么,马丁

ILLUMINATI、UFO、new world orlder... ...

 

说实话看完电影,我脑子里面闪过的是原来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真理”“任何事物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引起地球那边的一场风暴”“哲学和数学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杂乱的、无序的...”电影的信息量远比我所记住的这些话语要多得多。估计原著《Los crimenes imperceptibles》的信息量要更大吧。

有人喜欢把本片和丹老头的《The DaVinci Code》去比较,我倒觉得本片更像David Fincher手中的《Zodiac》。小帅哥去牛津拜见名导师,这里恐怕要交代一下牛津的导师制度——导师制是一种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的教育制度——十九世纪以来牛津又以贯彻该制度而与世独立,小帅哥的家境应该是不错的,因为去牛津的外国学生除了要品学兼优外还要缴纳高达两万英镑的高额学费。本片的小帅哥是Elijah Wood,虽然只有1米68,但是并不妨碍佛罗多巴金斯在《魔戒》中给我们留下的好印象,值得惊艳的是小帅哥得出场用闪回的方法交代了前因,并且交代了他与老教授在思想中的冲突,要知道这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已经68岁高龄的John Hurt出演本片的男2号,人如其名,老戏骨的出场戏的确hurt了小帅哥求学的信心。这期间有交代了两位女主人公,老太太的女儿和美丽的女护士。故事基本上就是在这几人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林立的牛津校园中展开的,场景不乏RadicliffeSquare或者铜鼻小巷(BrasenoseLane),以及圣玛利教堂(St.Mary'sChurch)。

第一个被谋杀的人是小帅哥入住的户主,那个老太太。从后来的解释看来,英国警察的水平照LAPD之类的美国警察差许多,这让我们这些看遍《c.s.i》或者《24 hr》的美剧迷们智商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崇高。不过放心本片的一个标签就是智商,犯罪分子巧妙的留下了一个○。老教授和小帅哥一同目睹犯罪现场,成为警察关注的对象。

第二个被谋杀的人是老教授的朋友,本片为什么用很大一部分描述了老教授的另一个朋友,一个类似于《灵数23》中金凯瑞扮演的数学疯子一样,不断的思考类似于数学逻辑关系的问题,最后走火入魔了,虽然最后死的不是他,但是这种完全陷入数学中的人大概生不如死了。在这段期间,老教授和小帅哥已经成为“欢喜冤家”——并肩作战的“战友”了。并且小帅哥还遇到了女朋友小护士,估计是因为电影篇幅的影响他们二人的关系发生的出奇的快,呵呵,我倒也希望有这般的艳遇。这次留下的符号是交叉的两段弧。

小帅哥在与女护士的交往中发现原来女护士还与老教授交好,这使得他自己陷入了一种错综的信任危机之中。

第三个被谋杀的人是老太太女儿所在乐队的三角铁手,当然又是在警察眼皮底下被人谋杀的,当然显而易见这次的符号就是△。无法想像接二连三的离奇死亡之中的关系,小帅哥陷入了一场头脑角力之中,然而这并不是黑板上的方程式,每一个微小的计算失误可能导致的都是人命,小帅哥压力更大的。

最后一个被谋杀的可以根据前三个符号推论出来,但我们阻止不了命运的发生,我们觉得这一切十分悬疑,但又错综复杂,信息盘根错节,但条件又合情合理。一切按部就班的发展着,顺应的没有逻辑的命运还是严密的数学逻辑?电影思辨的更多只是打上了哲学与数学的幌子。在我看来,提出的是一种人类对于命运的哲学态度,是人类对未知命运的惧怕以及强烈的操纵欲望。人类陷的越深谜团就越大,但是当谜底一点点揭开的时候,你会发现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不过简单的最极端形式有时又是一种复杂,老教授最后问小帅哥“你是那只蝴蝶么,马丁”意味深长。

电影留给我的感受只有两个,一个是上面写出的观后感想以及开篇提出的一连串“ILLUMINATI、UFO、new world orlder... ...”字符,感兴趣的同学大可以深深探讨一下这些名词背后的含义,以及这些事物对当代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神秘影响;另外一个感受就是本片的小帅哥实在艳福不浅,Leonor Watling扮演的小护士实在是太惹火了,为数不多的出场让我惊艳,裤裆下面的阳物为之蠢蠢欲动,不过俺们知识分子要做本姓展,名获,字禽的柳下惠,但是钻研过度的话就枉看本片啦,哈哈。

 4 ) 蝴蝶效应+完美谋杀

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可能导致谋杀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最完美的谋杀就是抓不到嫌犯的谋杀,或者是谋杀者自己策划的或者是别人帮助隐藏的,总之,无论杀人者自己把自己隐藏起来还是别人帮助隐藏起来的,只要成功了就是完美的谋杀。教授的演讲和结尾想说的就是揭示规律不等于发现真理,存在规律不等于发现通往真理的路;数字和数字的规律看起来最可信,而实际上数字和他的规律最随机、无序和令人困惑。我认为真理本质上反映的是人类对完美的渴求,对未知的好奇。追求真理就是满足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举动。相信完美的人才能相信真理,追求完美的人才会去追求真理,但是完美和真理又互不为存在的前提。而且或许追求完美和追求真理的人都是虚荣的,无论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还是为了证明自己亦或整个人类的智慧。小男孩和那个疯子同学是,教授出书也是,公开演示定理的人还是,都是…… 对了女主角儿胸够大,超3号,好多年没看到这么大胸的女演员了。以下还有一段别人写的影评,摘录至此(节选):影片以天才维特根斯坦的名言开端:“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必须对之沉默”。什么是不可说的?因果律的所谓“根据”,就是不可言说的。语言的边界就是我们思维的边界,边界以外,逻辑瓦解,哲学死亡,因果失效。影片穿插了很多有趣的例子,如给定这样一个数列:2,4, 8,问第四个数应是什么,16,当然没错,但这是唯一的解吗?我们轻而易举看出前三个数列的逻辑联系(2的n次方),认为自己看破了前因后果,并为此感到舒心和安稳——这就是理性、逻辑、科学的美感,世界井然有序,逻辑永恒有效,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总是可以参透的,否则我们何以安身立命,否则我们怎能确信明天太阳仍会从东方升起?黄金分割点,圆周率,费氏数列……似乎都在揭示上帝在用数字统治世界,纷繁万象背后都可有严密的数学解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整个世界,本质上是和谐美妙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观点,也是片中凶手记号的引用渊源)。然而回头看看,“2、4、8”数列后的第四个数,其实还可以是10,可以是7004,甚至可以是任何数字(具体解释请google),因果联系竟然可以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逻辑原来并不总是可靠。

 5 ) 『牛津杀手』——我看到了俄狄浦斯


牛津杀手讲的是发生在牛津大学的一系列谋杀案,由教授S和学生M联手凭借数字和逻辑试图找出真凶的故事。

故事俗不俗套,情节精不精彩暂且无视好了,至于那些个逻辑学和数字理论也都不在讨论范围,来玩人物Profile吧。

关于学生M
我坚决的认为,这娃从开始的纠结在俄狄浦斯情结(或者说三角关系情结)上,到最后通过案件的解决继而圆满的“弑父”,解决了性蕾期进入同性期时候留下的症结,这片讲的不就是这个么。

萌芽期的男童从对异性母亲感兴趣,而排斥同性父亲,形成三角关系的俄狄浦斯情结,到慢慢转而与父亲亲近,向其学习如何做个男人,进入同性期,从而圆满解决俄狄浦斯情结。

学生M对教授S的仰慕、追随、取悦、渴望被接受,体现了他与父亲近、接近父权的渴望。
而期间的发生争执、否定与奚落,又呈现出M排斥、报复同性父亲的一面。

剧中一段基于心理学上对罪犯的假定,这样说的:

“罪犯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掺杂着报复的渴望的混合体”
“还有强烈得多的归属你的世界的渴望,S,他希望你接受他,他在试着取悦你,好像他刚开始堕入爱河”
“心理学家认为罪犯是孤独活着、饱受压抑的同性恋”

你看,同样的怀着对教授S既渴望又排斥情结的M,也是难怪乎会被归入“嫌疑犯”了。


但假如由于某种原因,让性蕾期的男童无法顺利完成『心』到『性』的发展,留下未解决的症结,那么其长大之后,仍然会有意无意的徘徊在三角关系之中,常常结交已婚的年长女性,或是怀疑配偶有别的情人。

所以说学生M会别别扭扭的不停地闹三角关系,正是由于其在性蕾期进入同性期时遭遇到挫折,『心』到『性』的发展过程中有了停滞,无法成熟。

学生M一方面很害怕与异性长久的保持某种亲近关系,另一方面又本能的渴望。
当然M并不惧怕发生性关系,但是单单靠性关系并不足以让潜抑欲望共鸣,而Libido势必又会逆流。

于是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母亲的替代角色,学生M的年长女友,曾经是教授S秘密恋人的护士L小姐,既成为了M借着『转换作用』的潜意识幻想的象征,又成就了M带有野心的愿望的实现。

审视一番之下,学生M排除了罗曼蒂克的重要性,选择英雄式冒险,目的是博得L小姐的青眯,从而战胜情敌,他的“父”——教授S。


尽管L小姐或他人都误解了M对教授S的暧昧情感,甚至最后在机场分道扬彪,但这都不过是学生M对抗欲望的一种意识上的防御性战术,理性的自我克制罢了。

嘿嘿~我这么说的证据么,你看,最后当M拿出教授S给他的那张空白答案纸时,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所期待的已经出现,并毫不犹豫的抓住了它,此时护士L小姐的存在与否,于他,也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

如果M只是怀有亲近渴望的暧昧,他完全可以把那个折成三角形的纸片当作教授S给的答案,但是他不,掺杂着报复的快感他摈弃了防御。

所以,不管如何暧昧,最终,俄狄浦斯,他要的只是战胜——这『弑父』的结局。

 6 ) 从牛津迷案Los Crimenes de Oxford到阿凡达Avatar

看完电影“牛津谋杀案”,讨厌得要死。找来小说看看,虽然谈不到极其出色的侦探小说,而且有着数学家、逻辑学家一贯的枯燥,但枯燥得严肃、认真,自有思辨的活力。作为一个从小听着“毕达哥拉斯、哥德巴赫”伟名长大的女生,我能够充分理解一个数学家把幻想献给先辈的热情。
小说推荐指数:四星。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一定买这本书给她,从侧面激发她对数学的爱好,对逻辑的美的追求。

电影推荐指数:两星。
也不知道电影把数学家丑化成那样,是出于白痴们对数学、对一切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的无限崇拜,或是掩藏着恶毒嫉妒的诽谤。不过看看市场上热销的所谓科幻片多数有多么伪科学、反科学,就难免让人有掀起一场“焚书坑儒”运动的欲望。

对蝴蝶效应的滥用已经成为一个最扯的搪塞借口。天啊,混沌学中,那些非线性的关系也仍然是逻辑关系。可如果有人相信,书店里数学、药物学和社会新闻能够堆放在同一架上,中年护士熟读维特根斯坦,校车司机深知毕达哥拉斯的符号学,理性与逻辑也就无处容身。上帝啊,那不是牛津,那是天堂,还是九重云霄以上那一层,(绝不是老Seldom折腾的七重罪!)

还有,我要愤怒地控诉那些牵强、恶心的n角恋:22岁的留学生,上了中年护士的床,那个中年护士又和老年教授有一腿。还有一个晃悠在青春尾巴上的大提琴手,杀完人,居然有心情醋意纠结地勾引小白脸。天啊,如果编剧、导演们在我眼前,我一定会极其刻薄地问:“如此意淫,精虫一定都爬到大脑里,下半边不行了吧。”
Oops,作为一个未婚女性,好像不应该这么直接。那么巫女莎要祷告:“伟大的先贤毕达哥拉斯啊,把这些罪人都扔到火里烧死吧。”

昨晚去看了阿凡达(Avatar):一流的图像,三流的故事。Thank God,里面的三角恋没有引起情杀、汉奸等等常见文艺情节,给了苏泰一个冷兵器英雄的死亡。
宽容地说:从无谓地恐慌外星人入侵,到主动地检讨人类的侵略性,电影故事的变化就体现了一种人类的进步。
刻薄地说: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只能理解金融的贪婪——毕竟相比于任何科学,数学难度几乎限制在心算的金融学更容易被懒惰的大众理解。而科学,科学的积极性,只有积极、勤奋的人才能看到。作为一个理工科出身的“书蠹头”,我愿意相信绝大多数人仍然有着善良、和平的意愿——这也是煽情电影卖座之基础。只需要正确的科学引导,地球不会毁灭,生活总是越来越好。

就像牛津迷案的结局。谋杀案的发生是偶然的,一个错误;掩饰谋杀的过程是刻意的,出于真情。不告发,因为刑罚并不等于绝对的正义。在贝丝的案例中,法律的审判可能破灭了更多人的幸福。比如无辜的迈克尔。贝丝,甚至Seldom教授之下半生,必然生活在惶恐的检讨之中。这其实是作者,一个数学家的人文判断,他给罪犯、给读者都留下忏悔的余地。
数学、一切的科学,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进步。这种自我否定、自我救赎,是人类可以给予自己最宽容、也最严格的救赎道路。

 短评

喜欢这个电影的感觉

2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还行

又有个“超级长镜头”,我第一时间就判断对了凶手,不过,这样自行命题又推翻假说有意思么?ps.只有在大波妹身上吃意面,我才尝出了伊格莱希亚的私人口味。

6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西班牙导演跑到牛津拍了一部致敬与夹私齐飞的英伦谋杀片。所谓致敬,有希区柯克的母题偏好镜头语法和女主角(安娜玛西演过狂凶记)、克里斯蒂式的脱罪手法ABC。所谓夹私,吐槽英美痴迷极端性格的同时却找了身材火辣的瓦特林出演了片中唯一的道德……不过教授那个替凶故事和片长出卖了结局。

10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19:35秒开始的那个长镜头拍得好,唯一让我喜欢的就只有这里了。这片子拍得非常玄乎,让我这个数理不好的人看得非常蒙擦擦,说不懂也算是懂了,但对于里面所讲的数学的迷人之处还真是完全没有感受到所以也没有被它所吸引就是了。嗯,尽管有个长镜头跟迷人的风景但实在是三星不下来,两星!

14分钟前
  • nikki
  • 较差

原来真的有一部佛罗多去牛津上学的电影。妙啊!

19分钟前
  • 火火火火花袭人
  • 还行

编剧或是参考了足够的资料,去编造一个尽量合理的故事。但对数字是否绝对符合真理这个观点上,依然不能百分之百赞同。”世界是事实的总体,而不是事物的总体“,第一个符号是圆,第二个符号是交叉的半圆,第三个符号理应是背靠背的半圆。数字或图像的找规律并不绝对,但事实是绝对的。7分。

24分钟前
  • DrBlackWatson
  • 还行

糟糕的剧本,一个长镜头轻易让人识破真相,就那么几个人物而已,而且还都是一根筋。但从电影语言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很精彩,很精致,无论摄影、灯光和场面调度都很有水准,可惜剧本和表演都不入流。阿莱克斯·德拉·伊格莱希亚电影总是形式大于内容。★★★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这绝对是部被低估的作品,威尼斯金狮导演+魔戒fodo+象人老戏骨+西班牙美女。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承认我是傻逼,因为全片所包含的数学、哲学、混沌学和逻辑学我完全不懂,但是导演却很完美的兼具了学术性、节奏性、故事性和男主角的性,故观赏性极强。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激动人心的古典式推理了。

32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我觉得一个好电影是应该让人看完了好好思考,而不是让别人告诉你这里是这样的你理解错了。有好的地方有不好的地方。我觉得应该是这个档最好看的电影了吧。。。

33分钟前
  • Cadenza
  • 还行

不是很深度,也很偶然。。。水平没这么高就用偶然解释一切。。。凑合吧,除了那个女主角,哈哈

38分钟前
  • Lucifer@CCC
  • 推荐

超棒啊这个,巴赫跟这片儿的风格搭配完美了!

40分钟前
  • lisa|离
  • 力荐

新年第一部。险些因为评分错过。数学逻辑学解密,悬疑气氛很棒,而且难得的优雅、富有哲理,意外结局。电影技法上几乎无懈可击,毫无冗余,十多分钟处一个长镜头出现了了全部嫌疑犯。约翰·赫特魅力十足。一个有趣的地方是老头儿在V字仇杀队中演独裁者,此片中却出现了一个V面具原型盖伊·福克斯的扮相

43分钟前
  • Whisper
  • 力荐

太多的运气使得案子可以连续下去,于是那些我压根不懂的符号一个个冒出来... 片子的镜头用的很不错,老头很演技,小Elijah终于冲魔戒里长大了和大波女大搞艳情...还有那蝴蝶效应理论再一次在物理学之外得到了验证...

48分钟前
  • 盗盗~
  • 推荐

弗罗多拯救了世界,也敌不过奶牛。

49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

假模假式,案情却一点都不精彩

51分钟前
  • 锦瑟
  • 较差

第一次看此片的时候我还是去团委实习的时候,眼瞅着要下班了,就找了个据说是悬疑的片子来看,事实上此片真的是悬疑,因为有凶杀,就一定有凶手,非常不可惜的是,我还没看到揪出凶手就下班了;节奏慢得一塌糊涂;不出意外我绝不看第二次

54分钟前
  • miss z
  • 较差

stupid, intellectual wanna be.

55分钟前
  • 高光光
  • 很差

节奏不流畅,无必要情节过多,名不符实。如果不是故事重心和一般推理有所区别大概会毫不犹豫的只打一星。另,霍比特人真的不是我的菜……

60分钟前
  • 望仔放弃减肥了
  • 较差

19分半左右开始的,从beth开始到她母亲的死状结束的一分半的长镜头,几乎概括了所有嫌疑犯以及犯罪原因(证物细节)。

1小时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魔性数学。魔戒班底。维特根斯坦。斐波那契数列。毕达哥拉斯教派:圆、鱼、三角、四元体……峰回路转结局。真正的真理不是数学,而是荒唐、混乱、随机性、无序性和深深的痛苦。John Hurt肉体上搞过片中所有女性,精神上搞过片中所有男性。护士,空着围裙,那个胸器走错片场了吧啊喂!

1小时前
  • 水仙操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