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歪果的“国民闺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艾丽·范宁。
自从当年被姐姐带出道后,她就成了好莱坞最受瞩目的小公主。
从此,在美美美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如今,小公主长大了。
可爱萝莉变成了仙气飘飘,清纯又性感的美少女。
甚至有网友放下豪言壮语——
如果我有一张艾丽·范宁的脸,一辈子不吃辣条我也愿意。
嗯,感同身受。
关键是,红了18年的小仙女,不仅越长越美。
她的戏路也跟开了挂一样,女鬼,模特,跨性别者,大反派,妖艳贱货…
不得不说,艾丽的可塑性非常强。
(电影《牡丹花下》的小妖精艾丽西亚)
Emmm,就是不知道,她演雏妓会是怎么样的呢?
嗷嗷半天,看片儿——
《加尔维斯顿》
片名很拗口,咱们先问一下度娘。
加尔维斯顿,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港口城市,著名的旅游胜地。
所以,这片儿大部分的画风都是酱婶的——
独特的西部风景,蓝天白云荒无人烟的旷野。
确认过环境,是个犯罪和搞对象的好地方。
在加尔维斯顿,也确实上演了这样一个老混蛋和小妓女亡命天涯的故事。
电影中,本·福斯特饰演男主罗伊。
他混黑帮,崇尚暴力,习惯杀戮。
不过最近,一向快意恩仇的他,却过得很糟心。
一方面,他被查出生了重病,时日无多。
再怎么生性冷淡,游戏人生,遇到生死这样的话题,还是忍不住逃避。
更何况,罗伊是个惜命的老混蛋。
另一方面,他和自己的老板在工作理念上产生了一点小小的分歧。
老板不仅撬走了他的女人。
还设下了埋伏,要他的命。
干净利落的解决了一伙人,罗伊成功脱身。
顺便还救下一个被绑架的雏妓。
雏妓叫洛奇,当然就是艾丽饰演的。
她也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电影的后面慢慢会讲到。
脆弱无助的洛奇,被罗伊救下之后,只能跟着他混。
罗伊谨慎,多疑,不喜欢瞎BB。
他和洛奇达成协议,两人必须对双方直截了当,毫不隐瞒。
就这样,本来毫不相干的两个人,神奇的变成命运共同体,开始了他们的逃亡之路。
洛奇先回了家,带上钱和衣服,还有自己三岁的妹妹。
他们一路驱车,来到加尔维斯顿的一个旅馆落了脚。
表面上,洛奇和妹妹是罗伊的外甥女。
尽管旅馆的人们,并不愿意相信,他们随时做好了叫警察的准备。
也是,就连他们自己都觉得这种关系很奇怪。
罗伊为什么要带上洛奇?
也许是因为病入膏肓的他,羡慕洛奇的年轻和健康,于是良心发现,想要拯救一下失足少女。
总之,他们平静在旅馆生活了一段时间。
游泳,聊天,看海。
这倒为电影压抑的气氛,带来了一丝缓解。
直到有一天,罗伊不见了。
时日无多的他,想重温生命中的美好。
他想到了自己的初恋女友,想到了曾经那一段温馨平静的时光。
时隔多年,当他再见到曾经的爱人,试图叙叙旧时,得到的回答却让他面子上很挂不住。
原来,初恋女友早就对他避之不及。
一句“老娘现在过得很好”就把他给打发了。
即使罗伊努力回忆他们之间的种种细节,却换来了初恋女友更大的嘲讽。
酗酒,家暴,犯罪,她记得的全部是痛苦和悲伤。
原来我做人这么失败啊!
罗伊失落了。
他想把最后的善良留给洛奇,想为洛奇的未来铺一条路。
然而,却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原来洛奇回家拿钱那天,失手杀了她的养父。
这一点,她并没有告诉罗伊。
另一边,找不到罗伊的洛奇,也很无奈。
因为没有了经济上的依靠,身无分文的她只好把妹妹托付给旅馆的老板。
然后,捡起自己的老本行,做皮肉生意。
在罗伊的质问下,洛奇的遭遇渐渐浮出水面——
三岁的妹妹,其实是她的女儿。
洛奇从小和养父住在一起,却不幸遭到了他醉酒后地凌辱,生下女儿。
仅仅16岁的洛奇,承受不了这一切,丢下女儿跑了。
没接受过教育,没有工作能力,她只好自甘堕落,成为雏妓。
不过幸好,她遇见了罗伊,一个将死的老混蛋。
罗伊决定撬走老板一笔钱,供洛奇和女儿以后的生活,然后自己安静的死去。
计划好一切之后,两个人都很开心。
他们在昏暗的酒吧里一起跳舞,好像未来都充满了希望。
但往往,生活总是事与愿违。
罗伊的老板,最终还是找到了这两个亡命徒。
虽然最后罗伊逃了出来,但可怜的洛奇,却被折磨至死。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整体的氛围压抑,难耐,暗流涌动,让人看了闹心。
在法国女导演的渲染下,无论是摄影,色彩,还是构图,都多了一份柔和,精致。
不得不说,艾丽·范宁的美,为这部电影多加了一星。
在美国西部磅礴而苍凉的天地中,艾丽身穿红裙,绽放出了惊心动魄的美丽。
她的一颦一笑,都为这让人心碎的风景,带来一抹亮丽的色彩。
而她的表演,也能让人感觉到她的无助,矛盾,脆弱和痛苦。
因为被伤害过,在社会底层讨生活,洛奇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孩。
即使表面上,她可以装作业务很熟练;
但其实一个人的时候,惊慌后怕,痛哭流涕,不知所措。
当她经历过所有的不堪,所有的痛苦,她就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
所以当她遇到罗伊这颗救命稻草,开始是迟疑,不信任。
却不得不依附于他。
他们一个狂野,一个性感。
一个想结束,一个想开始。
只可惜最后,亡命徒以为自己要死了,想尽力行一把善,结果又苟延残喘磕磕绊绊的活了二十多年。
而小妓女刚刚触摸到生活的温度,毁灭却来得雷霆万钧难以抵挡。
真残酷。
一切的发生都有巧妙的偶然和无奈的必然,凄惨地死去与悲痛地活着。
但也许令人欣慰的是,他们都生出了惺惺相惜的情愫。
你不用问,我不用说,放在心底,永不磨灭。
他们的希望和光辉,堪称是江湖儿女们的英雄气概与悲惨世界。
想看?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夜影荐,回复片名即可观影。
影片在压抑、灰暗、无奈的整体色调中穿插着温情和希望,将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融合于阴暗、大雨、杂乱的小巷、大海、沙滩、童真的背景下,更给人一种无奈的悲伤。
女主最后一头金色的卷发、鲜艳的红裙,是影片中色彩最明亮的一幕,为不忍回望的悲伤增加了艳丽的色彩。似乎在告诉人们,有些黑暗虽无法抗拒,但不能因此失去生命的色彩,哪怕一瞬,也要绽放。
一个以为将要结束,一个以为可以开始,却最终是一个悲伤的活着,一个痛苦的死去!二十年后的结尾,本以为会有个快意的复仇,但,却就这样在对往事仅有的美好回忆中,接受了生命慢慢逝去的苍凉。
那个长大的小女孩,有了幸福的生活,是对生者和逝者最好的安慰了吧!
加尔维斯顿是美国东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距离休斯顿不到一百公里。背靠大城市,濒临墨西哥湾,又是亚热带气候,自然使加尔维斯顿成了一个旅游胜地,但这部电影显然不是冲着风光宣传而来。
一个被医生告知身患绝症的老混蛋刚被老板撬走了女友。为绝后患,老板以工作为名,为老混蛋设下了一场埋伏,却没想到老混蛋活了下来,并顺手救下了一个年仅19岁的雏妓。别无选择,他们共同踏上了亡命之路,还连带回雏妓家捎上了雏妓3岁的“妹妹”,而逃亡的目的地就是加尔维斯顿。
在这里,老混蛋与雏妓以家人的名义,度过了一段平和的时光,但他终于还是发现了真相——雏妓在回家时竟杀死了养父,而所谓的“妹妹”其实是雏妓被养父污辱后诞下的女儿,雏妓也是因此才堕落到出卖身体。有感于自己已时日无多,又孑然一身,而雏妓却正值芳华,未来仍有无数可能,老混蛋决定铤而走险,给雏妓母女留一份希望。但雷霆万钧般的毁灭却不可抵挡地转瞬降临,接下去发生的惨剧,使所有美好都定格在了加尔维斯顿的海天之间,而留给现实的只剩下永远不可修复的残缺。
这是一出典型的美国悲剧,加尔维斯顿绝美的海滩与慵懒的阳光,在这里却凸显了现实的残酷。亡命之徒已经做好了回归尘土的准备,只想尽力在生命熄灭前给世界留下一份善良,却不曾想善意未能送出,还接着苟活了二十年;误入歧途的少女刚刚触碰到了生活的温度,都还没开始真正憧憬未来的模样,那没成型的梦想就已经被现实彻底撕碎。
最后的夜晚,当老混蛋建议雏妓接着要去参加考试,要上中学读书时,雏妓报以的明媚微笑间充满了玩笑般的不可思议,但停顿片刻,在雏妓明白老混蛋是真心希望她能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时,雏妓眼神中的迟疑一点点变成了信任与感激。那一晚是全片最温馨的时光,他们开心地在餐厅里起舞,尽情感受卸下茫然后的自在。尽管我们都明白,后面的故事绝不会因此就一帆风顺,却还是始终没料到暴风雨可以来得这么急,这么猛烈。
为什么你不上学,为什么你要干这个,我们口中云淡风轻的一句话,也许真的就是别人一生都无法越过的坎,这个现实不单只在中国,在鼓吹梦想的美国也同样适用。有些人就是注定会成为生活的祭品,并不是谁想逃都可以逃脱得了。甚至于当他们清醒过来,奋起反抗,仍会被社会无形的巨手死死压下,最后不得不向命运妥协。真实的生活就是如此残酷,如果你觉得这很遥远,那真应该由衷地感激上天给予你的幸运。
毫不掩饰地说,最初选择这部电影我就是冲着Elle Fanning来的。98年出生的小仙女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好莱坞公主,只是意外她能将雏妓这么一个世故的角色演好,事实证明了她并不满足于白富美的简单人设,而是在努力磨炼自己的演技,正一点点摆脱稚嫩,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女演员。
并不新颖的故事,也没有复杂的剧情,却胜在有不错的摄影与氛围,将其中欲言又止的情愫缓缓渗透进了情节中,贯穿全片。而这也使故事结局的冲突性显得尤为激烈,令人难以忘怀。
题材偏暗,故不作推荐,收藏待定。
以为是罪汉拯救落入风尘女子的故事,最后女子却惨死;
以为是罪汉愤而报复求生救赎的结尾,结果却是没有恶人恶报,没有手刃复仇,只有屈服伏法牢狱20年;
看着绝望的两个人生,只为小女孩有一个全新不一样的人生!这样的结局稍有一丝温暖。
女孩满面泪流,老汉无语哽咽……
故事讲完,心已安,飓风将至,你自归去,而我安心赴死,去见那个阳光下沙滩上的红衣女子,去喝那杯你浓我浓的威士忌,去抽那根屋内屋外袅袅上升的香烟,去跳那个意犹未尽的酒吧探戈……
内容可能有点偏激,只针对某些点说了一下感受,推荐看过片子的人来看
第一次写这个,因为看到一个影评很多字,也被赞很多次,但是他的文字把妓女和混蛋叫的很随意,我极其的无法承受,他的后续我就没再看了。我也不想在那个回应区,去跟他互怼。人嘛,啥..yd..有
我不知道写一个影评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框架(我叫不出几个外国演员的名字来,但大部分应该都脸熟,我更不懂电影的制作流程,我也不懂演技,还有很多我也不懂...就一观众,我尽量 无愧于心的谨慎表达),但至少写影评不应该只是炫技,装X什么的。只说一些感受吧,有共鸣的看着会舒服一些。
这类电影一般是不会碰的,一开始就奠定了压抑和一些负情绪的基调,看了只能认真看会比较累,还有可能反复看。。揣测人物的一些细微的反应
影片在后半部分的时候男主等着女主回来后,指责说“老子刚出门,你就出去卖,要点脸吧(英文不好,片源问题字幕翻译质量不敢保证,但大概意思不会差太远)”还顺带提了 她杀人的事情..然后在女主开始狂叫,信息量很大,其实很多事情在没到这一块的时候后大家都懂,这会的狂叫更解释了她的身不由己和她几乎崩溃的内心,然后男主问他小女孩的事情,这会女主几乎抽泣到快要窒息哽咽的说了自己的遭遇,还自责说自己跑了,(这里我看着实在太难受了,前面对女主遭遇是有预期的,她第一次有画面的时候已经想到了她的遭遇,电影看得多了都会有这种预判能力吧,直到这里,她用这种反应亲口讲出来,实在太揪心了,唉)然后男主故作镇定立刻说“都过去了 忘了吧”....
妓女这个字眼我就很排斥,不是说人,只针对这个叫法。何况还要那么随意的说出来,影片里那个大恶人是这么叫她的,观众看了还是这么叫,唉 难受 人都怎么了,怎么都这样啊。
家庭对一个孩子来说有多重要呢,那肯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如果现在感觉自己还不错首先要感谢父母,然后是运气,再然后是自己努力(不做解释了,表述的有点那什么了。。不好意思啦)
女主怎么感谢家庭啊,父亲对她做了那种事,然后自己15岁孩子已经三岁了(年龄方面由于字幕可能有点差距,抱歉了) 她是怎么长大的呢,不可想象,我已经写不下去了,每次回想剧情真的太难受了,真的不要叫她妓女了,她一定不想被那么叫的
男主已经是神了,在那种渣子圈里做得完全不是他自己,看他前两任女友也知道,他现在的处境是多么的违背内心,就不解释了,那种境遇下,太难了。。
生而为人 大家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不要在互相伤害了 多一些理解吧 每个人面具的背后 是什么样的苦衷和身不由己 我们不知道 锅也不是该ta一个人来背的
如果真的觉得自己很强 你的责任更大 多一些客气 多一些理解 至少别伤害
感觉自己很墨迹 但是 电影不就该是要有教育意义吗 难道就是为了爽而看吗 至少这部不是那种 每次看完片子一定要总结我的感受的 这部片子要说什么 我收到了什么 该怎么办 是不是有值得的东西能放到我人生成长的框架上。。后续的感受还需要慢慢消化,,才看完很难受,我要打游戏忘记
这不是一部爽片,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片尾,男主蹒跚地往海边走。暴风雨很大,20多年前,女主穿着红色礼服,转过头微笑着看着男主的一幕,还在男主脑中不断闪现。
伴着片尾的乡村音乐,20年前被打残的男主艰难地往前走。男主大概率是为了女主而去殉情了吧。以前我不理解乡村音乐为什么是悲伤的,无奈的。现在理解了。 应该很少人注意到,片尾放字幕时,乡村音乐过后,电影还配了悲伤的古典钢琴曲。更让我对这部电影耿耿于怀。这和好多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的美国大片格格不入,好莱坞美国爽片都是一贯的套路:遵循前半段男女主被欺负压迫惨兮兮的剧情,后半段开始反转,酣畅淋漓复仇,爽!
这部电影,真的憋屈。男主吃了两次共30年牢饭,女主被奸杀。男主最后还落了个残废。60多的男主,还能和现实做怎样的斗争呢?
真的和我们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一样样。好莱坞大片看的过瘾,但太脱离现实。普通人养家糊口,为生计,为赚钱,很多时候必须忍耐。很多时候被人欺负,冤枉,只能忍了,只能把牙打破往肚里咽。
这部电影会让很多为了生计奔波的人很有共鸣。
接着钢琴曲后,其实电影还配了一段诡异的音乐。我辨别不出这音乐的类型,总觉得古怪,有一点像森林音乐。如果说之前的乡村乐让人悲伤,钢琴曲令人无奈,那么之后这诡异古怪的音乐只会让我更难过。
跳出情绪,我忽然觉得这电影配乐的人是个高手。片尾最后这几分钟的一点点时间,都不放过把控观众情绪,我现在还是懵的,难过的一阵一阵的。
凌晨一点,睡意全无。
这该死的电影。瑟瑟推荐。
关于怜悯、奉献、救赎和希望,而刚刚萌发的感情却以最残酷的方式戛然而止。。。这一次没有超级英雄、没有诗情画意,惟有低端人口的搏命一击。梅拉尼罗兰这位法国小姐姐此次在美国人的地盘上玩了一出残酷版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也可以看做是《佛罗里达乐园》的暗黑加强版)。本福斯特与艾丽范宁搭档飙演技很赞。有时候,人的记忆只会记住自己想要记得的样子。或许,那仅仅一成的美好回忆足以抵抗九成的狂风肆虐、苍茫一地。。。(正式海报之一很有感觉;影片结尾的设计很惊艳,突然想起了《完美风暴》。)
经久不衰的大叔萝莉浪迹天涯的故事,本福斯特真的很帅!范宁演技还需要再磨炼
愿每个可爱的小萝莉都不被抛弃
全片点睛的就是结尾处苟活了几十年的男主角在暴风中艰难行走,回忆中范宁的回眸一笑,前面剧情挺差没什么感觉。
65/100 一个会犯罪的圣人的故事,但呈现的是对社会相当悲观的态度,居无定所的人们,受到无法反抗的力量压迫的人们...梅拉尼罗兰加入了一些跳脱出犯罪公路类型片的镜头设计,但对这个缺乏张力的故事没有起到多大的帮助。我只想说在经过了赴汤蹈火和叶落无痕之后,我福什么时候能进入奥系玩家的法眼啊??
改编自Nic Pizzolatto的第一部小说 潮湿阴暗的南方 长时间的跨度 无可奈何的结局 都和《真探第一季》颇为相似 You weren't abandoned. Never abandoned. Ben Frost和Elle Fanning的表演太动人
梅拉尼·罗兰的导演功力真不错,艾丽·范宁表演有过火的痕迹,本·福斯特魅力值爆表。[B]
喜欢艾丽范宁这样业务能力好态度佳的年轻人
最后男主在律师的威胁下放弃复仇,算是无奈的真实
用 “平静风暴” 比喻这部片子最恰当。可以配合本·福斯特另一部《不留痕迹》一起看,正好都是女导演的作品。
皮佐拉托过去所没有的,我们也通过对今天的他的想象而一厢情愿的赋予了。
罗兰也当导演啦。范宁的胸真可以唉。
本来以为是两个人互相救赎的治愈系公路片,没想到有点绝望与灰暗。亡命徒和妓女的组合挺有火花的。小范宁这次的角色有点突破,回看她这两年,上映的电影有六七部,可以说是非常努力了,就在多元化的诸多角色里慢慢磨练演技吧~
当初昆汀把维拉米罗兰拍成战火中骄傲的红玫瑰眼光极为独到 没有滔滔不绝的剧情铺垫 一切的发生都有巧妙的偶然和无奈的必然 凄惨的死去与悲痛的活着 一切都为了加尔维斯顿都那片海滩
故事其实普通的公路+剧情犯罪。男主被医生故意伪造的诊断结果刺激得失去理智,进而走上不归路。最后杀了这么多人才知道自己不是肺癌,有多讽刺。摄影风格有,就是剧本和人物内心的塑造还是单薄了些。
把渣男浪漫化了
范宁小朋友都这么大了呀
硬汉和妓女(雏妓)这样的搭配方式携带着力量和暧昧的双重暗示,施加给观众并生发出隐性的愉悦感。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的越战高压弧光升华了这样的组合模式;拉姆塞在《你从未在此》剑走偏锋,放弃叙事而大玩风格也成效显著;罗兰却选择了打安全牌,所以影片也注定平庸。
【SXSW】【#15】SX到现在的最爱之一—本福斯特和爱丽范宁都太棒了,表演直接把一个本来可以轻易沦为滥俗的故事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其余的都归功于梅拉尼-罗兰:从剧本改编到场景调度都棒极了,对暧昧的情愫的刻画和表现(当然同样也是表演的功劳)尤其淋漓尽致。9/10
真是什么题材都敢尝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