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飙戏的感觉真爽
这个电影看得爽。
香港的影帝级别的高手们一起飙戏,年青的演技同样出众,这样的电影,我觉得故事什么的,差不多就行,而且本片的故事,说起来,也是不真实。上升到政治斗争了,上升到了上层的争夺,虽然不太懂香港的运作模式,但感觉起来,就很假。
但这个不重要,当作一种故事设定好了。反正这片就看一众大咖的演技了,郭的演技一对比,果然比梁差了不少。彭于宴虽然戏份不多,让人印象深刻。
明显有续集,续集快点来吧。
2 ) 玩政治阴谋也请加强学习
品质上说,寒战1>寒战2>赤道
1
《寒战2》的剧情,已经完全扔掉了“烧脑”的标签,故事简单直白,让内地观众比较费解的,大概是关于香港政体的部分,不同机构不同职务不同立场角色间的角力与联合,这也是奠定整个系列格局的基础所在。
从一国两制角度,香港可以看成一个相对独立且完整的政治体。以1990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为依据,确立了香港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基本架构。所谓凡事也要讲的“基本法”,就是香港的宪法。
三权分立的说法只是相对,中央并不太认,更强调中央政府直辖下的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即特首地位超然于行政、立法及司法之上。所以,别看特首成天在电视上灰头土脸,他就是整个香港最有权威的人。《寒战2》里,政治阴谋继续升级,特首虽没有正面出镜,但已经出现在了反派的计划中。
香港的权力机构分为行政、司法与立法。行政机关就是特区政府,设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和各局、处、署;立法机关为立法会,就是周润发所处的阵营,70名议员,由地方分区选举产生,各派势力混杂,并不是铁板一块,主要职能是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审核预算,听取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对特区政府工作进行质询等,可以钳制政府,但相较行政弱势;司法机关是各级法院,相对独立。
再看特区政府的内部架构,特首之下,设三司,分别是政务司、财政司与律政司,三名司长由特首委任,是除了特首之外行政机构权力最大的职务,层级无限接近副国级。所以律政司司长李子雄预谋特首职位,可以说相当有底气和资本。除了三司,香港行政机构还有十三个决策局,局长类似国家部长。曾经决策局是向政务司司或财政司司负责,后经董建华实行问责制后,直接向行政官负责。所以决策局局长的级别略低于司长,但在政治地位,甚至实际权力上,并不逊色司长。这也是电影中彭于晏口中所提到的“三司十三局”,它们组成香港政府总部,代表了香港行政最高权力。
刘杰辉的政治靠山是安保局长,也就是第一部中刘德华扮演的角色,警务处的顶头上司。在第二部中,他是政务司司长竞选特首的潜在政治对手。
在第二部中彻底沦为警务处跟班小弟的廉政公署(ICAC),堪称香港的政治名片,观众们非常熟悉。廉署主要职能是打击贪污腐败,虽然在级别上并不算高,与警务处算齐平,但其直属于特首,机构、人事、财务皆独立,拥有广泛调查权,且可独立执法,并配备武力,所以影响力非常大。
再能分析电影中的阵营,警务处处长刘杰辉,副处长李文彬,一个属于暴力机构的文职序列,擅长行政管理,受长官力挺;一个军装出身,业务精深,在基层拥有广泛深远影响。
再往上,是律政司司长,联合立法会主席、立法会议员等所组成的影子政府(筹),由前警务处长担任中枢掮客,以特区安保系统为入手点,通过制造恐怖事件,挑动城市秩序以分裂警队,进而干涉行政原有人事布局,从而影响牵连更上层的人事配置,以实现夺取特首职位的目的。另一方,大概是因为档期缘故,本集隐入台后的保安局局长,以及背后代表现有秩序维护者的政务司,甚至特首。
如果说恐怖袭击是引爆“寒战”的导火索,那么周润发所在的立法会无疑是刺向对手的真正杀招。这也是为什么周润发在第一场立法会质询后,表现愤怒,反而掉转头要查李文彬及其背后势力的原因。立法会因为其独特地位和使命,很容易成为政治斗争的直接战场,比如现实中大家不陌生的建制派与泛民派斗法,一般就在立法院进行,属于政治斗争外显见光的部分。但在没有具体牵涉的情况下,被人利用,作为政治精英的大律师心中相当不愉快。属于影子政府(筹)发起质询的议员明显是有备而来,只是提案后即隐身,让周润发冲在了前面。
至于ICAC,本来应该是破局最好的角度,但由于第一部已经用过一次,没有了新意,所以此次从强势立法会议员的角度破局。
可惜,故事依然讲得很烂。
2
关于电影本身。
梁乐民与陆剑青的电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场面格局弄得巨大无比,阴谋大到香港都快装不下了,骨子里却还都是警匪片小打小闹的套路。
看电影时我的心一直都悬着,倒不是因为那些欲盖弥彰的剧情,而是看到一干特区高级干部在那里讲小儿科的阴谋,连特首都不能幸免,深怕一不小心就要扯到中央来妄议一番。
电影到已经高大上到这个地步,副部级干部动不动就要举枪冲锋,反派boss控制着几十亿的安保系统,居然还那么不小心让人影了相,好端端地不隐身幕后,偏要抛头露面,搞得所有计划功亏一篑。
《寒战》第一部的横空出世,是题材剑走偏锋,大家没有看过这样的警匪电影,讲警队高层,讲政治角力与程序斗法,梁家辉唾沫横飞比机枪扫射都让人震撼。而到了第二部,新鲜感褪去,缺点却一再放大。并不是多引入几方势力,设置更高职位的角色,整更多爆破,搞什么云端和无人机,拉入更多大牌演员,电影的层次和水准就会相应提升的。
比起第一部还算勉强的故事,第二部很多逻辑都难以自洽,对于高官及政治阴谋的描写充满了“皇帝金锄头”式的民间想象,不是西装笔挺,头发打蜡,给个title就是高级的反派。你又要讲政治阴谋又要搞飞车枪战,还弄不好群戏,逼得可怜的刘杰辉处长一会儿要在office里跟人口爆撕基本法和警队条例,一会儿又要在隧道跟人驳火喋血街头,好看是好看,但真实感自然也就差了。
ICAC怎么就突然变成了刘处长的下属?耳提面命,还和民间律师与警队一起搞什么特别小组,就算李治廷脸再长再嫩鸡,这大概也是香港电影史上廉署被矮化得最严重的一次。
刘杰辉最终破局的手段,大抵是被提议罢免后某个无心睡眠的夜晚翻看HBO《权力的游戏》时,被小恶魔所激发的灵感。是的,提利昂治理君临时就这么拾掇过老国师,可怜的莫sir显然就是电视剧看得太少了。而为什么那些前O记要去突袭又被无人机这么大剌剌地尾随,他们可是能让一辆冲锋车凭空蒸发的人诶,否则还能怎么帮智商没有那么高的刘处长完成反转?
至于说为什么一个漂亮的女律师要像特工一样去跟踪以至于丢掉性命,我想,大概只能说文咏珊太好看了,需要多点剧情和镜头照顾吧。否则跟马伊俐和周笔畅那样,冷不丁地窜出来,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让观众出戏么?
《寒战2》就是这样,开局时阴谋不断提升再提升,最后解决矛盾时智商又拉低再拉低,高开低走,全靠金培达的配乐和老戏骨的演技支撑。可是大家都演得那么用力了,电影中的角色依然没有立住,感觉上整部电影中就没有一个聪明人。最后让我感慨的,还是李子雄和周润发几十年后的荧幕相聚,而印象深刻的,是杨佑宁最后还算诚恳且细节足够的演绎。
《寒战》的故事讲到这里,它终于呈现出了它该有的样貌。它是衣着鲜亮,制作精良,尝试走大格局的新时代新港片,却终究无法承袭“无间道”那样的经典名号。它在形式上的新意会随着续集的推出而不断弱化,但是大而无当、轻视逻辑的缺点却越发突出。电影还留着很多坑,大BOSS尚未现身,但急转直下的评论表明,观众们已经对此兴趣索然。
电影同时提供了另一种主旋律的视角,角色们开口闭口都是法治精神,但从头至尾全是“非常时期用非常方法”,还敢无耻地讲什么“不合规矩未必不守法”,你不晓得大大一直提的是“守纪律,讲规矩”么?这些个香港官员啊,政治上还是幼稚,难怪本来变天换地的大阴谋,最后却变成了比蠢游戏,还是没有开展“两学一做”,缺乏看齐意识的缘故。
PS:
1、 吐槽一下电影的画面,像第一部那样冷色调不好么?非整成《赤道》式的大反差高饱和度,油腻得要命。
2、 一言不合就航拍,如今航拍是有多便宜?
3、 除了字幕,不知道哪里3D了,跟同期的《大鱼海棠》一样,这不叫骗,叫明抢。
4、 寒战与赤道会不会最后合流?名字我都想好了,叫《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好像在哪里听过)。
3 ) 来说说情节上的问题(关键情节全部泄露,慎入)
是情节很弱的一部片子,不值得长篇累牍地写,就说说几点关键情节的问题:
1. 刘Sir和简大状的人马都在窃听和跟踪李Sir,反派人马人多势重,下一届特首和13局局长都有了,反而对刘Sir没有进行任何反侦查?刘Sir想跟踪李Sir就跟踪,想组建自己的小分队就组建,想去见简大状拿关键证据,也毫无阻碍,反派究竟是不是智障?是不是?
2. 简大状这根线也简直莫名其妙。为了刻画群像(但电影中后部,这个人物和司法败类黎sir有没有戏剧冲突,有没有进一步深化的情节?交完证据就消失了好吗)?为了凸显有人秉持司法正义(虽然简大状说“我们的战场不是在法庭,是在立法会”,但这部戏跟立法会没有任何关系,整个听证会的台词也贻笑大方)?为了给关键证据的出现做铺垫(警方检查了相机、手机,就恰恰没看欧大律师的云账号?逗我呢?)除了抽抽雪茄、玩玩黑白机、和养女玩暧昧,这个人物完全是多余的。除非第三部里大放异彩,否则我只能理解为给润发叔叔玩票。
3.欧大律师,话说这么年轻升为巴律师(barrister,即大律师),编剧能再不靠谱一点吗?强行冠上一个巴律师的头衔,你倒是给点出庭辩论的环节呀,哦,欧大律师的任务从头到尾就是做个跟踪技巧初出水平的狗仔。欧大律师明明知道跟踪的反派人马里起码有一个老警察,一个丧病罪犯,一票不知背景的人,就这么明火执仗得跟上去?一心找死?求别再黑我们律师群体了,我们没这么智障的。所以律师线的这堆人设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呀?
4. 求求编剧不要再黑香港的阿sir们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欧大律师跟踪李Sir,刘Sir的人马跟踪欧大律师,就没在欧大律师拍照的时候拍照?在欧大律师死于隧道车祸(和枪战)后,检查了相机、手机,就不知道检查欧大律师的云端?跟踪不会拍照吗?想不到这点?反派人物都已经黑掉了警队的一切通讯系统(姑且认为IT系统),就不能核查欧大律师的云端?反派这么智障还想掌握香港最高权力?当我tg吃素?
5. 欧大律师究竟是在哪里拍照的,我想不通。看照片,像是从一个巷子里朝巷口拍的,可是镜头拍她停车却是在路边。这就好像,彭于晏躯干被扫成筛子了,头部未中枪,为什么在医院里包扎的是头?刘sir的老婆被枪击的到底是什么部位?这种细节我不消说了。
6.刘sir故意告诉不同的人不同的小分队集合地点,这个情节根本不新鲜。《冰与火之歌》里写过,很多小说也都用过。关键是莫sir不是派席尔学士那种三流角色,莫sir本身也是警界高层,这屁股赤裸裸地坐歪了,明着和李Sir穿一条裤子,莫sir就不想想为什么刘sir要透这个口风给他吗?他就没有怀疑过刘Sir在传递假消息吗?
7. 剩下的情节更匪夷所思,反派杀手小队就那么找上门灭口了。对方也是警察,也有火力,就算交火,难保在交火过程中寻找外援和曝光更多消息,就这么找上门灭口妥当吗?再问一遍,李Sir的智商在哪里?扑空门的时候不觉得可疑吗?各个都是警察出身,狙击和反侦查相当有经验,为何就想不到这是自动暴露行踪,很可能被盯上了?
8. 最后大反派蔡sir就那么握着机票拍拍屁股走了?就算特赦,也要按照《基本法》呀。特首的特赦权说的是对刑罚的赦免或减轻,谁说连起诉和羁押都不用的?显然整个电影盘根错节的还没结束,蔡sir是个大线索,深挖下去才会挖出萝卜,要特赦他,好歹必须戴罪立功,好好押回来审讯。谁说拿着机票横五横六就能走人的?还口口声声说“香港是法治社会”,我呸。别再黑香港了。
9.一群窝在个小破酒庄里的人马想搞到现任特首和13局局长的安保计划,是想靠刺杀来实现政治上位吗?还是那句话,老是强调主旋律说“香港是法治社会”,拍出来的人心、计谋、策略、格局,都和三十年前的黑帮片似的,蠢话连片。
有友人说这部戏系致敬《纸牌屋》,要超越《无间道》,我只能说离这两部戏隔了2048个《小时代》。最后说一句,特首怎么产生的?当然钦定是最吼的。
4 ) 寒战2:最大的恐怖分子就是郭天王
补充一点,竟然一直没看出来蔡sir是张震爸!那你其实可以把你儿子从隔壁赤道剧组叫来的,我看震震的身手应该比roy他们要好……
-----------------------------------------------------------------------------------------------------------------------------------------
我只想完全抛开整个电影的剧本结构、叙事手法等等等这些通常会在评论一个电影的时候谈及的问题,重点说一下我对郭天王饰演的刘杰辉做的几个决定的一些疑惑:
①影片开始,刘杰辉被李家俊算计,老婆被李家俊的同伙给绑走了,要拿李家俊来交换。经过一番交涉之后,他拒绝了同事转移指挥权的建议,决定亲自押解刘杰辉。最后他没抓到犯人,反而还被摆了一道,地铁里的炸弹炸了,一名伙计受伤,李家俊跑路。
②刘杰辉断定李文斌背后有人,简大状也有问题,于是他决定私自成立一个调查小队,去查这两个人。但是他的小队没有跟住李文斌,只是牢牢跟紧了跟踪技巧有点垃圾的欧小姐,隧道追逐,还是靠欧小姐临死前的一指才发现了可疑车辆。
③发现可疑车辆的刘杰辉处长立刻决定拔枪上前查看,没有考虑他的身后有那么多手无寸铁的民众,一个奄奄一息的女孩。有多年从警经验的刘杰辉处长一定是太心急了,所以他才会一分一毫都没有考虑到他持枪上前查看带来的后果:一旦开火,没有自卫能力的吃瓜路人就没法吃瓜,分分秒秒都要吃枪子了。主角光环开大的刘杰辉处长在三把重火力枪械(阿俊一个,Roy一个,蔡sir一个)的压制下毫发无损,重伤了两名悍匪。但是光环只罩主角一个人,多名无辜路人因为这场枪战受伤了。
④得到欧小姐临死前留下的重要证据之后,刘杰辉处长决定要把李文斌和他背后的大人物一网打尽,在卸任处长这一职务之前完成抓捕行动。他做了一个决定:把行动的指挥权交给了李文斌。这次行动果然大获成功,李文斌的五名旧部下被一一击毙。但同时,李文斌调动的三队同僚,B队在行动中被爆炸的汽车给活埋了,这里伤亡的手足有多少,电影没有交代。而他们想要找到的所谓的犯罪铁证冲锋车,也被悍匪炸得毛都不剩了。
我同时也想请问一下,刘杰辉处长到底干成了什么事?李家俊从他的手底下跑路了,欧小姐在他的眼皮底下被撞死了,关键的证据和思路是简大状给的,他做的那些决定全都给自己人和市民带来了伤亡、损失(地铁里炸伤伙计一名,隧道里无辜群众受伤数名,废车场里整整一队手足报废,一名带有婴孩的妇女被劫持受惊吓),他还理直气壮地对伙计说:我要的是建议,不是意见!他采取的行动、发出的命令有没有任何一条是同人商量过的,考虑过的?我只看到李治廷和杨采妮饰演的下属忠心耿耿的效忠他,我没看到任何一个站在刘杰辉处长这边的人是跟他商量过的。
最后镜头切到亚洲最安全城市这几个大字上,真的不是在反讽刘杰辉处长吗?
最后说一说整个电影的观感吧。前半段还能感受到一些1的影子,气氛紧绷、步步为营,三个影帝之间互相制衡、暗斗,我已经做好准备渐入佳境。然而,在隧道枪战一场戏结束,阿俊被打成筛子貌似狗带之后,整个电影也仿佛失去了元气,和扑街的阿俊一起萎了。半途‘杀掉’李家俊这个角色,我认为是编剧做得最错的决定:他本就是搅动各方势力的棋子:对刘杰辉他是挑战警队的恐怖分子,有对立的敌我关系;对爸爸他是亲情与事业之间的两难选择,有对立的父子关系;对简大状他是蔡sir犯罪的铁证,也有一层潜在对立的敌我关系。一个如此重要的人物,如果发挥好了,就不止是在打算潜逃前的一夜和父亲匆促的拥抱,他还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深层次的东西。结果编剧你半道儿上就给人放倒了???想给他续命继续演第三部也不是这么个续法吧……
阿俊死了之后我不禁要考虑一个问题:蔡sir把李文斌原来的五个旧部下找来究竟是为什么?就为了把李家俊放出来然后制造混乱,逼退刘杰辉?难道他不能找别的马仔(比如说赤道里张震那样的雇佣兵),非要找替人背锅之后跑路的五个倒霉蛋吗(真是死了也不放过)???
之后的桥段设计,无不牵强、弱智,毫无技术含量(那个跟踪人的无人机你真的不是在逗我?里面的悍匪都是瞎子阿炳在拉二胡呢看不见那么大一个玩意儿在天上飞啊),本来还野心勃勃、心机深沉的大boss一路送人头,李文斌被虐得毫无还手之力。最令人无奈的是,虐菜也虐得毫无生气,我旁边的小情侣,男生看得哈欠连连,女生就干脆开始刷朋友圈了。
而电影一直没有交代阿俊是否确认死亡,我就已经意识到了这是第三部的伏笔。果然,最后的镜头就出现了看着ICU里的儿子一脸银河火箭队表情的李文斌。
编剧,你……
5 ) 送给所有像我一样期待值极高的观众,请平常心观看
-剧透慎入,剧透慎入,剧透慎入-
电影前30分钟很精彩,一直到彭于晏地铁逃脱都兔起鹘落,乌云压城之势呼之欲出……但非常非常非常遗憾,从此之后导演就将完美风暴变成了雷阵雨转晴。
首先前一部大义灭亲的梁家辉黑化的莫名其妙,而且人生观、价值观和智商都毫无预兆的发生了180度转弯:上一部还是不管你出发点是啥就算为我好让我当处长但是你敢犯罪老子一样抓你亲儿子也不行的耿直老警察,这一部就变成看到老上司老部下内心义气boy上线,再被政府高层阴谋家组团忽悠一通就半推半就华丽变身黑警察,这种人设导演我就想问一句梁家辉是古惑仔在警队多年的卧底吗?!?!
你可能说那是因为儿子死了啊,父亲为子报仇啊,问题是儿子并没有死啊,是的你们爱的彭于晏没有死,yeah~
再说梁家辉以及本片所有坏蛋的智商问题,这里举2个例子,梁家辉能够清楚的记得跟踪他车的车牌号,但是不能发现十米左右路灯下停着一辆车,车里有个姑娘端着一个巨大的单反在拍他照……张震他爸可以想到设置一个中转点把再梁家辉带到目的地,但是他会带着彭于晏亲自送梁家辉回来,而且会让全港1号通缉犯彭于晏和他爹当街拥抱话别离,然后自己再探出头来say goodbye,生怕别人拍不清楚他的正脸,看到这里我曾一度以为这一定是这帮坏蛋给文咏珊和周润发设下的陷阱,结果证明我想多了。
再加上坏蛋们的枪法问题(狭窄隧道3对1,彭于晏和杨佑宁打光冲锋枪子弹,张震他爸来福枪撸了十几发,只打坏了郭富城的宝马X5和弄乱了郭富城的发型,然后彭于晏被郭“击毙”,杨佑宁被郭击中若干枪躺着度过了半部电影)听力和视力问题(嗡嗡响的无人机在头顶转悠愣是听不见看不见)和财务问题(苦心布局n多年收买警队通讯系统麻烦把账务做好点,几天就被李治廷查的清清楚楚报告都做好还贴好了彩色便利贴划了重点,这种活在普华永道不是要查个一年半载才能有眉目吗?!)简直是最后不被连锅端都说不过去。
就算在弱鸡一般的坏蛋面前,正义联盟还是要强势展现出自己惊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导演安排了一个类似周瑜诸葛亮不谋而合都在手心写火字的场景以表现郭富城和周润发都是当世瑜亮、机智boy,但是当两位影帝在小黑板同时画了4个象限,然后振振有词的说梁家辉的动机无非出于4个方面:家庭、金钱、权力、还有个啥我忘了,然后用排除法锁定在了权利上,负责捧哏的周笔畅、文咏珊、杨采妮纷纷表示好有道理、好精彩好nb,我真的有一种在看我党工作会议的感觉,我想说这不是废话吗?换你是退休警察、儿子是通缉犯,追求家庭金钱有意义吗,这种问题需要苦思冥想用画表格解决吗?我真的想问导演,既然有时间来表现这种闲的蛋疼,用脚都能想出来的问题,为啥不花时间表现一下梁家辉是怎么黑化的。
既然说到这里,顺带说一下周润发和文咏珊周笔畅组成的律政三人组,周笔畅对本片的贡献是唱了推广曲,然后说了一句我没什么印象的台词,文咏珊负责给这部男人戏增添一些女人的柔软香和拍到全片最关键的线索——梁家辉、彭于晏、张震他爸在马路边的合影,周润发负责……给胶卷相机做广告、给云存储做广告、给警务条例做广告,还有在法庭上扮演嘴炮帝和郭富城梁家辉对喷,看起来好像发挥了好多作用,但仔细一想,没有这个角色也可以啊,换个人上庭,郭富城梁家辉还是会说同样的话,换周笔畅去云端下载文咏珊拍的照片也说得通啊,而且笔笔的粉丝会更高兴啊,唯一的解释是让发哥先露个脸,寒战3再发光发热。
最后必须要赞颂一下开挂放大的郭富城,美国队长还需要个盾牌挡枪子儿,郭富城完全不需要,他拥有一个技能,可以在枪林弹雨中随时找到一个比他身体小的多的遮挡物,比如摩托车、摩托车的碎片、摩托车碎片的碎片(保证镜头可以拍到他的帅脸)然后所有子弹都只会打在障碍物上,他趁机旋转跳跃再随便开几枪坏蛋就挂了,尤其是彭于晏和郭富城对射那场戏,彭于晏机关枪打光了弹夹的子弹,连郭富城的制服都没划破,结果如我们所料在换弹夹的当口被郭富城连开7、8枪打成了筛子,此刻我特别心疼彭于晏,导演组太过分了,像郭富城这样的能力者怎么能给他配枪呢?用弹弓才算不欺负彭于晏啊!
最后的最后,本片演技之光首推杨佑宁,在电影前三分之一就碰到无敌状态的郭富城被放倒躺了半部电影的情况下,在三大影帝霸占片长的情况下,依然在很少的戏份中表现出了与年轻演员身份不相配的会演戏,临死前和梁家辉的对手戏他的眼神、他的表情撑起了本片反派的内心世界,也激出了梁家辉完全不同的状态,一度脱线觉得这俩才是真正的父子情深。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平心而论,寒战2是不止2星的,尤其在今年大片云集、好片缺席的状况下,寒战2从电影的衡量维度上是值得一看的,但仍然坚持给2星是因为给大家的期望实在是太高了,导演给大家的承诺也太多了,形式大于内容,所以从兑现程度来讲,2星,剩下的3颗我们留着给寒战3吧。
6 ) 凛冬将至
4年前的《寒战》一鸣惊人,同时口碑两极化,在于它是一部洋溢着高度理性的作品,摆脱港产警匪片通用的个人英雄主义,将格局提升到整个香港政治生态,主题也从讴歌正义勇气,转换为体现权力制衡和法治精神。主角往往职位极高,思维清晰,理智挂帅,哪怕情绪暴动,也是为了突显气势和震慑场面,都是策略的一部分。几乎没有抒情段落,几乎所有台词全是功能性的,大义灭亲也是二话不说。
这样的编排,令人耳目一新,也自有引人入胜之处。但形似“机器人电影”,也将一部分观众挡在了门外,很难欣赏一部所有角色都藏起感情按照既定程序和利益逻辑行事的电影。情节中矛盾重重,却不会有人、最起码是主角真正失控,而看电影的乐趣之一,就是享受安全的失控。
对此,《寒战2》试图做出改观,加多感情成分,增加失控倾向。刘杰辉与妻女的温情戏重演了一次,其余几乎每个主要角色都上演了相应的感情戏,简大状饮酒忆故人,李家俊含泪别慈父,而李文辉与前下属隔着玻璃的阴阳诀别,更是大有盛年港片中黑帮或卧底归宿的悲凉无奈之感,十分令人动容。
但妥协也就到此为止。案情方面,延续了前集的现实特色,关键逆转来得轻易而合理。上一集是一个环境特征分析,立刻揪出了彭于晏这个卧底;这回是一个跟踪拍照+云端存储,瞬间让幕后主使现出了原形。远远没有一般警匪片那样抽丝剥茧,神乎其神的推理手段,这才是真正的刑侦工作的形态。
它旨在揭示,现实中的政治游戏也好,警匪对阵也好,挑战秩序的一方,都比电影描述的艰难得多,真正的牵一发动全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没有那么多穷途末路柳暗花明的戏剧性。《寒战》系列执意弱化戏剧性,又要拍出好看,是最大的挑战。梁陆导演直面挑战,完成度极高。
从直观层面,《寒战》系列与传统港产警匪片的最大差距,就是角色戏份越多,越少上演动作戏。刘杰辉身居警务处处长高位,亲临一线枪林弹雨,一是出于歹徒胁迫,二是法外行事的必要,让他得以有施展身手的机会,俯身在车门后避让步枪扫射,小马哥般飞身跳跃滑行击毙对手。但这样的理由太容易告罄,很可能到了下一集,主角只需唇枪舌战,扣动扳机的工作,全部交由那些只出现警员编号的特技演员即可。
有人讲,《寒战2》比第一集更讲究,须做好大量功课。台词中的部门、编制、职位和程序,有专门的科普文进行讲解。个人感觉,倒没那么夸张,稍稍了解即可,甚至不懂也不要紧,那些有着长长头衔的掌权者,就像瞬间被爆炸掩埋的SDU队员一样,只是作为权力斗争的背景走个过场,在小黑屋里煞有其事的会谈,是以一种大歌剧式谈笑风生平天下的华丽姿态展现,更多的是满足观众对权力高层博弈的好奇一窥。
层层政斗包裹的核心,还是一个带有谍报元素的警匪故事,除了警匪片常见的跟踪、押运、营救、拘捕、追逐、火并等大动作的商业噱头,还加入非常时髦的信息战桥段。导演无意让人烧脑,相反,可以看出他们降低观赏门槛的努力,用解释性的台词不断梳理脉络,剔除观众难以消化的晦涩成分。也因此《寒战2》的立意很高,呈现的姿态却比1更具亲和力。它也未曾想替代教科书,普及港府权力结构,只是足够让观众对此发生兴趣,在戏外延续了观影感受。
相比那些被奚落为一部部超长预告拼起的系列电影,《寒战》系列摆明了是在拍大银幕电视剧,反而显得真诚。顺带科普一下,系列电影可单独成篇,只是共享世界观和事件因果的,称为第一部,第二部……比如《蜘蛛侠》系列,《虎胆龙威》系列;互相剧情衔接高度紧密,犹如将一部超长电影拆分开的,称为第一集,第二集……此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系列。两者之间当然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但通常都能区分开。
《寒战》的拍摄间隔虽比《指环王》久得多,也非套拍,但无疑是分集电影的最典型范例。它不只是在结尾卖个关子,留个悬念,你可以感受到,叙事都像是一个大故事中的一两个章节,情绪上也持续发力,从不会有尘埃落定之感,只是稍稍喘息,就要面对下一个挑战。哪怕临近结局,也往往叫人意识不到,等到字幕一出,唤起一种戛然而止的错愕、满足、怅然若失和主动回味。
《寒战2》的政斗已经触及港府的权力巅峰,阴谋分子毫不避讳觊觎行政长官职位,再往上,已经没法找出更大的boss来了。有人说,这是导演给自己挖了太大的坑。我却觉得不然。试看美剧《24小时》,第一季就把阴谋上升到美国总统,之后还不是出到第九季,一路都让观众兴致勃勃。
只要地域够广,权力编制足够复杂,人性的叵测足可以让斗争永无休止,绝不重复,常拍常新,《权力的游戏》斗了这么多年依然人气不坠。说起来,《寒战2》跟《权力的游戏》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都以严寒为母题(一个冰雕造型,一个凛冬将至)其中刘杰辉识破叛徒用的信息不对称排除法,跟《权力的游戏》第一季小恶魔揪出告密者的手段如出一辙。相隔千年,相距千里,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里,人类的诡计却总是一样管用。(文/方聿南)
所谓警匪片,并不是通篇狂轰滥炸,而是那种属于该类型片模式下的独特气质。故事不复杂但线索极多,刻意强调剧情冲突,节奏极快,三大影帝为首对弈的角色魅力最赞,动作场面制作精良,结局有续集的扣,但故事已经说完,前作悬念都已揭开,两部连看效果更佳,文咏珊超靓,张震他爹气场足
大概只有结尾梁家辉与杨佑宁对戏那场能让我记住,因为难得有些人味,据说那场戏是梁家辉自己要求加的,真棒。其他时候都非常无趣,一群机器人一样的人物讲着各种规则、秩序、法律之类的东西,全是符号。政治野心有了,剧情吸引力反而小了。这么牛逼的反派,在关键时刻智商却集体下线了。非常勉强三星
上影节全球首映,剧情算有张力,但和赤道一样的问题是格局铺的太大显得导演掌控力不足,某些暗喻挺不易的。
至少有个普通法的核心价值观,讲法治和政治阴谋的对立,从双雄变成了忠奸。依然是duangduang的音效撑场面。张国柱气场最强,智商192的彭于晏挂得好没面子,文咏珊很靓,周笔畅滚出去。
比1好,延续恐怖分子发动危机的同时,以警界高层权斗双线发展,内外兼修。所以放弃了不少武戏,着重通过政法机制的完备来实现几方势力的权衡,保障权利免受人为的不法侵害,接近好莱坞70年代间谍惊悚片路线,引出政治阴谋、国家安全等现实问题,拍法上又在追求美剧的表达。可惜坑没填完又为3刨坑。
天啦噜,郭富城简直是主角光芒双倍加持,第一次看到这么遭人嫌的正派
权力的游戏。普通话真是别扭死了…以及谁给我科普一下香港的司法制度
梁家辉演技真的成精了!三个影帝老司机带着一群小鲜肉,飚戏到炸,演技已然冲出宇宙了!
彭于晏死的时候我听到了大片的心碎声
最大的遗憾是郭富城那个角色为什么没有死,简直是太令人讨厌了。表演方面非常生硬,随时想赏他巴掌。当然电影本身做得还是张力十足的,叙事和节奏都在类型片中属上游啦。
和第一部一样,郭富城的演技面对梁家辉瞬间矮了半截,匠气十足。
李文彬一定会在第三季跳忠。
不出所料…坑是越挖越大了…年轻人啊 做事要看基本法 不要总想着搞个大新闻。(卡司亮瞎 不过还是缺了点血脉喷张的感觉。暗喻一层一层的铺下来感觉不是烧脑是费脑。
三星半吧。我就一句话:香港特首都能你们想谁当就谁当,有没有考虑过中南海的感受。
我不清楚95年发生了什么,我也不想追究你们为什么要帮梁家辉背黑锅,但……82年出生的杨佑宁那时候才13岁,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看了几天才来评论,好看的商业片,真的非常喜欢梁家辉,但是棋越下越大带来的问题就是虎头蛇尾,热闹过后反倒有虚空感,可回味的不多。最后的彩蛋挺喜感,3.5分。
无论是《寒战1》、《赤道》,还是现在的《寒战2》,这两个导演一直的问题都是:步子跨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好啦,明显有第三部,所以尿性参考第一部。嗯,政治斗争的时候,考虑了基本法吗?
看了第二部,确定第一部真的是虚张声势而已。可结尾梁家辉、杨佑宁、吴越这场戏太动人了,真正的默契、信任与交托是无需言语的。在规则、法律、权术、内斗的冷冷计算中忽现遗忘已久的江湖情义,即便依然克制不着一字,仍令人潸然泪下。
请问这里面有哪一帧,哪一帧3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