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诗和朱一龙主演的《亲爱的自己》因为全员be(悲剧)的大结局引起热议。对于一向喜欢大团圆结局的观众来说,全员be简直就是一个噩梦,让人抑郁不已。
不过这种反传统的设定其实在之前的一部高分古装剧中就有出现,剧中从主角到配角不仅全员be,评论里直接哭倒一片,称得上是一出凄美的国风大戏。
《别云间》
本文有剧透。
1
故事发生在一个架空的朝代,皇太子萧定权年少丧母,一心渴望亲情的他面对的却是父亲的冷漠。在皇帝父亲的眼中,两人的关系首先是君臣,其次才是父子。
皇帝对萧定权难以亲近还有另一层原因,太子萧定权的母亲是顾家人,当年皇帝借助顾家的势力登上皇位,现在顾家势力庞大,渐渐对皇室造成威胁。而如今顾家当权掌事的,正是萧定权的亲舅舅武德侯。
夹在父亲和舅舅之间,萧定权常常左右为难。
而一件案件却让萧定权心中的亲情渐渐崩塌。萧定权因为一首陈年童谣导致龙颜大怒,被罚仗责,然而爱人陆文昔却告诉他,主簿许昌平查出此事与舅舅武德侯有关。
萧定权面露痛苦,大声咆哮:你们凭什么污蔑他!
萧定权难以相信舅舅陷害他的事实,于是找到许昌平。
而许昌平的母亲曾经是前皇后身边的侍女,因为受到前皇后的照顾才能够安全出宫,所以她告诉许昌平,要他向前皇后的儿子萧定权报恩。
经过一番谈心,许昌平决定从此跟随萧定权。这边刚刚拿下一个有能之士,爱人陆文昔那边却又埋下了祸患。
陆文昔为替父兄洗清冤情而寻求五大王的帮助,并且将自己的弟弟托付给五大王照顾。
五大王对陆文昔有情意,一开始表现得十分周到体贴。然而在表白失败后,五大王开始利用陆文昔。
他将陆文昔的弟弟作为人质,要挟在太子萧定权身边的陆文昔充当眼线,为他提供情报。
亲情被当作筹码,爱情也只不过是权力斗争中的一枚棋子,一场悲壮而又凄美的权势博弈,就这样缓缓拉开了序幕。
2
《别云间》其实是2019年播出的电视剧《鹤唳华亭》的番外篇,以12集精简的体量补全了正片里原著缺失的部分,交待了人物的命运归宿。
其实去年《鹤唳华亭》在播出期间,就收到了不少赞誉。两位主演,罗晋和李一桐都算同龄人中演技不错的演员。
罗晋一直活跃在荧幕上,每年都有作品与观众见面。相较而言,李一桐算是一个新人,2017年出演新版《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算是一剧成名。
除此之外,配角也是清一色的老戏骨,黄志忠,苗圃,刘德凯,王劲松……实力派演员的加盟让很多场对手戏很精彩。
当然演技在线应该是影视剧的基本要求,这部剧更大的特点还在于满满的中国古典文艺范。
剧集原本是根据同名小说的改编,但是在拍摄时,剧组的服化道都仿制了宋制,给观众展现了宋朝的生活美学。布景精致,镜头讲究,格调雅致。
比如,说饮茶的细节。宋朝茶文化丰富,上至达官贵人,下到乡野平民都爱饮茶。而萧定权和皇帝饮茶时便用了宋朝盛行的饮茶方式——点茶法。在陶瓷茶盏中不断搅拌,黑底绿汤的色彩搭配带给人内心的平静
同样的演员阵容,同样雅致的古典意境,《鹤唳华亭》虽获好评,但豆瓣评分最终停留在了7.1,而作为番外篇的《别云间》却得到了8.8的高分,番外比正片精彩,这是为何?
首先《别云间》没有什么观剧门槛,开篇有将近20分钟的剧情回顾,就算没有看过正片《鹤唳华亭》,也能基本弄清剧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不会对后续剧情的理解产生阻碍,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新剧来看。
从集数来看,《别云间》的12集相比正片的60集来说相当精简,对于不想耗时太久的观众来说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但其实更关键的是,《别云间》带来的悲剧冲击力。
3
悲剧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遗憾,而在剧中,这种遗憾来自理想的破灭,整部剧宛如一曲理想主义的悲歌。
以往的古装宫廷剧,要么局限于男女情爱,嫔妃勾心斗角,要么重在展现权谋,而《别云间》的格局则更大,不再纠结好人与坏人之间的较量,而将镜头对准了两种信念和理想之间的鸿沟,用一种现代的视角,来解构古代的君臣关系。
太子萧定权一生坚持和追求的,是“有所不为”的道,他要做清洁正直的人,不用阴谋诡计肮脏手段去登上皇位,而是要光明磊落地让这片国土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而萧定权的皇帝父亲,其实有着和他同样的政治志向,在努力成为一代明君,然而帝王削减外戚,加强中央集权的天然目标必然与萧定权的理想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帝王唯有通过各种算计阴谋才能使自己的基业稳固。
这也是全剧最虐心之处,全剧几乎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反而都是一个个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赴汤蹈火的勇士。
就连在剧中被大家叫做“乱臣贼子”顾逢恩,也只不过一心想辅佐表弟萧定权成为一代明君,一起实现他们国泰民安的理想。然而这条以无数生命为代价的明君之路却让遭到了当事人萧定权的以死来逼他收手。
理想破灭的那一刹那,四溅的鲜血是留下的最后一腔孤勇。
成王败寇,无论是被废的太子还是兵败的谋逆者,萧定权和顾逢恩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败者,然而就其本质来说,他们都是理想主义的殉道者。
那份不忘初心的坚定和执着,那份迎千军万马逆流而上的一腔热诚,让人敬佩又感动。
有多感动,全员be就有多残酷,好在这残酷中还残存着一丝温柔。
逝者用生命来纠正偏离的航向,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与道,而留下来的人,带着亡者的期盼,替他们欣赏着这一派海晏河清。
美好的仗已经打过,当跑的路已经跑过,那所信的道算已守住了吧。
为什么能打四星?因为敬男主角和女主角从头哭到尾。男主角辣么聪明居然到最后最后才认出来女主角就是他的初恋。真是猪油蒙了心,瞎了眼呐!你要是早看出来了,你还可以等到你娃出来呢!
别云间实际上是鹤唳华亭在后面几集的一些故事片段,专门剪出12集,听说是因为那时候有限集数,不能播太长,所以专门挑了12集成为别云间另外播。
为什么别云间会比鹤唳华亭要更高分一些?大概是因为别云间,它终于让我们看到了所有戏里面独有的所谓的主角光环,终于降临在男主角头上!终于再现人间!
男主角没有再被虐的那么惨,虽然从头到尾男主角还是一直被虐,一直失去他非常重要的人。最后逢恩si的时候真的很不值,弹幕一直说“堂哥表哥一直带都带不动的太子殿下”,还有弹幕说“从来没有那么希望男主角s"🤣🤣🤣
但是不得不说最后的逢恩和男主角死的时候还是挺让我触动的。毕竟男主角舍身捐躯,为国兴邦,既不屑君王之术,坦荡身为一国储君,又一心为社稷谋,为黎民疾苦算,却算不尽君王之心。老师教了他坦荡君子之道,却没有教他怎么从世间泥泞中走过去还能保持清洁高雅的品行,还能不谋权术,不为私利。
他所守护的所有东西,都守护不住的时候,哀莫大于心死,他也只能辞别这世界。
也可能就是因为他太怯懦,他心中有大爱,他却做不到。他再也接受不了,身边他所重视的一切,他的舅舅,他的表哥,他的妈妈,他的妹妹,他的老师,他的妻子,这些他曾经非常珍视的人,一个一个离他而去。甚至无辜的小舅子,送来了金疮药,也倒在了那一声“姐夫”前。
其实这都不重要。虽然皇太子一直各种被虐,各种悲,但是我觉得刻画的这个人物,反而显得非常的真实。一个有血有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螳臂挡车,用一人之躯,来证天下大道。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苦于君父猜忌,陷于他人算计。此事古难全。
所以他死了也挺好的,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至于跟女主角的感情线,玻璃渣子挑糖吃,其实也吃不到啥!还是看完就过去了。😂😂图个kill time的乐子。
终于陆陆续续地把这部剧看完了。
说实话,我对这部剧真的是又恨又爱。仿佛剧内无孔不入的pua被施之己身了一般。
前部鹤唳华亭,如果不算上服化道,本子的质量最多三颗星。前作如同饰以珠玉的米糠一般,鹤唳华亭的人物细究起来,没有一条是完整而有逻辑的,朝堂权谋如同儿戏,章节割裂感及其严重,前作编剧若推断不错,应该阅片量并不是太高,且没有系统学过编剧。剧本竟然能成为前作中最薄弱之处,同精良的制作格格不入。对前作的批判,已经有很多影评在写,这里就先不赘述。
纵使有再多不是,前作的编剧雪漫梁园终究是创作出了这,让人又爱又恨,血肉丰满的太子萧定权。在痛骂编剧的同时,这个别样的太子却让我剧终之后,久久不能从悲伤情绪中离开。
太子萧定权和大家历来认知的太子都不一样,毋庸置疑,太子的能力并不出众,不同于认知的皇族帝王,太子在与皇权博弈的过程中,有输有赢,但总体伦之,无论太子或输或赢,他失去的总比得到的多。太子如同笼中困兽,想要逃离笼子,从缝隙中钻出,必定要放弃一些东西,或割断手足,或同驯养者妥协,可是太子这两条路都没有选择。他无法狠下心来,去同世间的浊流妥协,也无法真正的执起刀,同室操戈。偏偏向这样软弱的人,还有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自古世事难两全,什么都想要最终意味着什么都要失去。
面对这样的皇帝,说实话太子的出路并不是很多,被皇帝逼到山穷水尽,一般的选择只有两条路:一是像汉武帝的太子那样起兵谋反。二是像唐玄宗的太子一样苟且偷生。可是我们的太子,两条路都不想选。尊严如他如同饮水饮食一般,他无法忍受尊严的完全失去。可他又偏偏信奉着孔孟仁道,起兵谋反他又因为自己肚中的那些人伦道理,无法接受。自古历史,成王败寇,为了皇位流血牺牲者数不胜数。所谓道义那是上位者规定给世人的,若真轮到了上位者做决定,均变成了可以抛弃的东西。
萧定权生于皇家,看惯了权力倾轧,武德侯的劝戒,顾逢恩的逼迫他想必也是清楚的。我们无法知道当年还未出潜邸的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剧中的只言片语来看,皇帝和武德侯之间,当年恐怕也是有着萧定权和顾逢恩一般的情谊,可是在权力面前,再深的情谊便都如同草芥一般。
顾逢恩谋反时,作为观众,认为太子已经无路可走,无论皇帝有没有提防太子的后手,他所剩之路也只有谋反一条。可惜他没有选择,那么,他面前就没有路了。
许多观众对太子的选择不满,认为他应该顺势谋反,为自己拼一条光明前途。说实话,这里是编剧的事物,没有足够的铺垫让观众们认同太子的选择。太子不想看到起兵后流血漂橹,黎民困苦。可惜在前作中缺乏相应的铺垫与对百姓的关怀,导致太子的选择无法说服一部分观众,获取认同。但是仔细追究,当今皇帝励精图治,对当时的国家来说,并不是昏君。而太子又没有超越前人的政治天赋与实力,即使当时配合顾逢恩发兵又能改变什么呢?况且,3年前的谋反黄金时期早已过去,太子配合顾逢恩所能换取的仅仅是个人意气罢了。
帝王将相终究不是萧定权的道,但上天赋予他的却又是这条他不认可的道路。那怎么办呢,逆天之人向来都是骨肉全无。他所剩下的,无非就是那一条路罢了。殉道而已。
再谈谈演员,太子的心态到最后一共有三次变化,从最开始的谨慎,到中间的用嬉皮笑脸压盖自己心灰意冷,到最后的不屑于掩盖,演员的处理都很好。而皇帝也并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pua机器,这个角色真的被赋予了血肉。无论怎样的人都是有感情的。服化道也超出了同期国产剧,画面调度也颇有水平。
然而,可惜。
上一代人要的,只不过是隶属于他们自己的天下;下一代人要的,却是真正的君臣廉明、河清海晏。 顾逢恩变了,曾经温文尔雅的儒哥哥,变成了杀伐决绝的将军;许昌平变了,曾经带着恶意的挑拨,变成了倾其所有的跟随。只有萧定权没有变,一如既往地守着他的“道”,一如既往地忍着帝王的压迫。曾经鲜衣怒马,在春闱中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们,历经官场的洗礼,磨砺了棱角,却不忘初衷,这或许才是他们最难能可贵的地方。相比于正篇《鹤唳华亭》,我更喜欢番外里许昌平视角的讲述方式,大概许昌平的一波三折,相比于萧定权的岿然不动,更有剧情起伏吧。 上一代人的关系互动里,充斥着猜忌与防备,他们又以同样的心态去揣测下一代的少年们,更以同样的视角去揣测天下人。五大王最后的咒怨,表面上说的是萧定权给了他们犯上的机会,但他更恨的是帝王布下的这盘棋局,更怨的是萧定权不愿摆脱棋子宿命的心态。五大王无法破局,终究是因为他舍不了自己的利益,就只能在利益的漩涡中不断沉沦。 顾逢恩在萧定权面前自刎,两个人没有拥抱,亦没有承诺与叮咛。顾逢恩选择成全萧定权的决定,萧定权有何尝不是在成全顾逢恩的牺牲。兄弟终于走到了二选一不能共赢的绝境,寡言,不是因为不会说,而是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 陆文昔去见萧定权,她亦知道这是萧定权对这个世界最后的执念,她想用孩子留下他,但终究没有说出口。“今生今世,生生世世”,最难的不是那个离开的人,而是那个主动放手目送其离开的人。“可待的意思是,请你等等我”,全剧的最后一句话,很隐晦地暗示了陆文昔的选择。 他们都走了,只有许昌平留了下来,代替他们去看“河清海晏”,去鉴证这个由他们的牺牲换来的盛世。老皇帝终于知道自己错了,可惜的是,萧定权没有机会听到这句话。如果说顾逢恩的鲜血在帝王眼里只是乱臣贼子的走投无路,那么不妨再加上他萧定权的鲜血,血脉传承上的割裂往往更能引发共鸣。萧定权的自戕,是他的固执,是他的高傲,更是他的抗争。 下一代人的前赴后继,只是为了弥补与纠正上一代人视觉的狭隘,他们以生命的代价去扳正前辈们跑偏的路。此间少年,不论立场,只为理想,肯放下,肯成全,肯牺牲。惟愿来生,盛世太平,他们不再纠结。
PS:喜欢这部剧,大概只是有感于少年们的真挚感情,许昌平与萧定权由分到合,顾逢恩与萧定权由合到分,陆文昔与萧定权有提点有依赖,他们都是真心实意的人,即便立场不同,也终究殊途同归。而这些,都是上一代人身上遗失的。萧定权说,他怕有朝一日,自己与儒哥哥也变成另一对父亲与舅舅。权力的诱惑,没有人能够100%保证。《别云间》的结局,唏嘘,但亦隽永。
🍀🍀 因为本人不喜欢看正篇小鹤,所以部分易引战的内容放到了评论区,索引如下:
1. 重调番位,从《别云间》的独立视角解读四大主角的人设。我喜欢的讲故事方式,是许昌平一番,顾逢恩二番,萧定权三番,陆文昔四番。
2. 萧定权的“道”存在逻辑盲区
3. 倘若顾逢恩没反叛,萧定权会死么?
4. 陆文昔殉情的必然性
一直在玩笑说等顾逢恩自刎,要放鞭炮庆祝,可真的等到他自刎了,心里说不出的惆怅伤感,我感觉自己失恋了,哭晕!这个角色真的既讨喜又悲情。 曾经的儒哥哥,意气风发少年郎,只为入仕辅定权。因为出身高贵,做什么事都大大咧咧,骑射投壶都是半吊子,可能是天赋,武将世家的孩子,即便不从武这些事也做得比定权好,但他也从不会在射柳宴之类的场合展示。 在春闱时,是个连下场都要裹着袄子插队进场的嘉义伯,是个连衣服别碰都会生气的儒生。虽然文采比不过陆文普,但也算苦读出成效(可能没咋苦读)。放榜日,骑着马,那声看榜去咯!可不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鲜衣怒马少年时”,那样恣意潇洒的少年,眼里是带着星辰的,带着对未来最美好的期许,还天真地想着要改名字! 前期的他,真的像个小太阳,那声“三郎,起床啦!”,仿佛整个剧的阴霾气都被扫尽了。他的身上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积极入仕却不求闻达,只愿伴在三郎左右。弄香书生这四个字,听着都觉得讨喜,他帮太子调梅花香那段就看得出,他对自己喜爱的事,是真的能做到极致的。 出生候府,年纪轻轻便是伯爷,年少高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皇亲贵胄。犯了错,撒撒娇,唤声姑父,好像就过去了,像极了古装剧里的纨绔关系户。他像个乖巧又爱闹腾的小猫,平时卖卖萌,主人高兴了就给颗糖吃。家里大人常年在外,丢了一个孩子在家里和表弟一起生活,让姑父照看着。可寄养在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可能真的万事随心。所以他大概很小就懂得了,示弱和撒娇,只有藏拙才能让皇帝对他少一点戒备,对顾家少一点猜忌。 而皇帝也是如此,对于乖巧又纨绔的顾逢恩,他不介意在他懂事的时候赏赐一点恩德,反正他也没打算让这个顾家次子再掌握什么实权了。他爱科举,如果春闱殿试都顺风顺水没什么波折,那就赏他个小官,全当恩典。若是出了事,正好夺了他的本科功名,断了他的入仕的念想,反正顾家也不能再出一个中书令了。像是养了一个宠物,乖巧的话给它买件好看的衣服,好吃的猫粮,带它出去散散步。要是抓狂惹祸的话,就把它关在笼子里,断了它乱跑乱闹,渴望自由的心。很残忍吧,可对于上位者来说,也就是一念之间的事罢了。萧鉴睿看似轻飘飘地旨意,其实也是最残忍的,这远比夺了伯爵的身份,来个四十大板更加残酷,因为杀人更本不需要动刀,诛心就好。 一直到长州事发,爹爹和哥哥失踪了。他知道自己必须去长州了,他没得选择!全剧开场的时候武德候在家闲赋了三年,可承恩哥哥不在京中,说明他们兄弟已经至少三年没见了。逢恩出逃离京时,哥哥应该已经殉国了,也就是说,上次不知何时的告别,便成了兄弟二人的诀别! 到了长州,他成了和爹爹,哥哥一样的人,要靠一刀一枪,从那枯骨上挣功名。他一直坚持的文人风骨已经抵挡不住边关的苦寒和血腥了,于是书生意气变成了将军铁血,从前被刀架着脖子也会有丝丝颤抖的他,杀敌变得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他说过,顾逢恩的教养里,没有背信弃义,可最后,为了太子,为了爹爹,为了顾家,他亲手把自己变成了自己最恶心的样子。刷评论的时候才想起来,梨园说,顾逢恩是唯一一个由明到暗的人,曾经笑得多明媚灿烂,如今就有多暗淡绝望,曾经知世故而不世故,如今坚毅果断,霸气外露,成了一个杀伐决断的将军,他真的在被迫成长。军中发生抢粮那段,快刀斩乱丝,斩副将,对峙李明安,那一刻的顾逢恩,身上再也看不到昔日那个暖萌的嘉义伯的影子了。 他知道,京城回不去了,太子见不到了,而自己,也终究不能成儒了......目睹父亲惨死,冒着灭族的风险也要把定权推到至尊之位!他真的是抛弃了一切,才能做得出这样的决定。这都不是最让他绝望的,当他发现自己什么都不顾的也要成全太子的时候(剧中提到他有妻子了,孩子也快出生了,我以为顾夫人的位置一直为我留着,哭晕!),定权选择了站在他的对立面。 或许到这一刻,他才意识到,萧定权姓的,终究是萧而不是顾!他的哥哥,他的爹爹,他自己,他们所一直努力辅佐和保护的人,终究是站在了他自己爹爹的那边。哪怕这位帝王并没有给萧定权多少爱。 他说,“有些理想,只有到了那个位置,才能够实现。”或许就像许昌平的父亲先太子,他无论曾经是个什么样的人,没有坐到那个位置,哪怕他是一个有抱负的君主又如何呢?史书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这个道理,顾逢恩他懂,所以他会在失望的那一刻,走得那么决绝!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小顾的性格得益于他的出身,小顾的结局也源自于他的出身。从功名被夺,哥哥战死的那时起,他的一生就已经注定了,去长州,保住顾家的军权,做太子的后盾。定权有疼他的舅舅,爱他的阿昔,视他为亲子的老师,可逢恩呢?他有什么呢?帝王飘忽不定,敷衍至极的一点点恩宠吗?武德候对逢恩的爱,或许太深了没表露出来,或许这些爱都排在了太子和顾家之后。武德候说,“为父也曾想全你天真”,可最后他也只全了太子的天真。 逢恩是一个懂事又孤独的孩子,一个浪漫且通透的贵族,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样的他,怎么不让人喜欢又心疼呢。对于定权的选择,不做评价,他有自己的风骨和坚持,但那些因他和为他牺牲的人,老师、陆英父子、大表哥、舅舅、堂哥,到最后,一起长大的小表哥......他们的牺牲又算什么?算是全了定权保持青春和干净的心。
我个人感觉,小顾的性子比萧定权更适合为君,受过儒学教化,有君子德风,亦是杀伐决断,处变不惊,霸气外漏,既有爱民之心,又可保江山稳固,边境安定。刚柔并济,恩威并施,这样的君王,于国于天下万民,或许都更加理想。像定权这样过于理想化的君主,只适合太平盛世,而非这样内忧外患的时代!! 自刎是逢恩最好的结局,可见他血染长城的那刻,还是顿感心痛,无限惋惜,无比悲凉,无奈和伤感。长州城,埋葬得何止是那个恣意的少年,还有无数战士! 逢恩呐,下辈子,咱们为自己活一次好吗?不为任何人,就当个小纨绔,在京城喝喝小酒调调香,没事骑射投壶马放南山,永远脸上笑容明媚,永远眼里星辰闪烁! ——致我最爱的顾逢恩 from:一个失恋的河阳侯夫人 ps:从高三毕业看书到去年看电视,今天又刷了番外,真的感觉顾逢恩在心里好久了,有点点小伤感,我太喜欢这个角色了,只能说大橙子和顾逢恩相互成就了对方!!看完了,想说声再见!逢恩,麻麻爱你!!
自已观点。
最近,二看,一看原真是洗漱时的背景。一看时觉得是真无聊压抑,二看因为剧透了,也还行,关键画面是真美,确也有些文字功夫。老的不爱看,只说年轻的这些:
一些无能之人(萧定权),把所有因自已能力不足解决不了的难题都归为“道”,宣称这是自已主观选择了道,暗示自我选择的高尚性,虐已虐人,简单事情复杂化,结局难堪,让人噎得慌,哭笑不得,真白做了武德候这样枭雄的外甥;
一些凉薄之人(萧定楷、陆文昔),有娘胎自带的才气,生性狡黠,爱扮纯臣,迷惑他人,自私至极,把所有问题都归为不得已,环境和人等等,自已被动的没有选择,变脸极快,实其心可诛,是类狠人;
一些中庸之人(萧定棠),无道少术,养尊处优,没有深想过根源会是什么问题,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爱凑个斗争的热闹,纯真的搞个阴谋,但可能结局也不一定就不佳,傻人有傻福吧。
而许昌平和顾逢恩真让人怜惜和感怀,能力抱负皆上品,长得也好,最重要的是在命运的重大愚弄下,仍然脚步铿锵,意志坚定,关键逻辑思考有闭环,行动异常清晰。这让人看到人性的闪光点,选择高尚,这是真正的“道”,也是全剧真正含泪点。
在这样的推论下,人是现在的人都有原生原因的,都有可被理解的现实,一个少温暖或者过于丰足的童年;一个周遭感情对人的不合理分配,都有出处,都可被谅解,果然人一路过来都是一身伤,或重或轻。
但,全剧,无论如何,就是这么荒唐,我只喜欢萧定楷和他的人设,没有之一;喜欢他的纯情、他的阴暗,喜欢狠起来的那张娃娃脸,更喜欢咬牙切齿的那句:“这就是我的无间道”。这或许就是真人性,复杂而无情,毫无理性所言。
这。才是我想要的鹤!回首之顾,珠玉之宝。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点灯,所愿,完美还原小说遐想。哭了。
鹤的导游和剧组是真性情真情怀了😭😭😭😭
只落得 一片白茫茫大地 真干净河清海宴 时和岁丰你愿的天下 终未能亲临那一片踉跄狼狈的雪勾起中学时读罢红楼的伤怀2018深秋 天盛长歌 权2019冬末 鹤唳华亭 君2020初秋 別云间 道🌫
我不管!鹤唳华亭的售后满分!可待。值得待。
比正片好看多了
感觉剪辑有问题啊,开头塞的满满的,想要表达的太多,于是乎牵扯太多,没有层层递进,所以看得很绕头又很无趣
这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剧。其他也没啥可说的,这就是当今国内古装片的最高水准。这短短12集堪比鹤唳华亭的后半段,高潮不断,节奏剧情紧凑,青年演员和老戏骨们都发挥的十分出色。李一桐的陆文昔已经是我心中的白月光了。
“——可待吗?——努力中!”感谢杨文军!前情回顾的玉鱼、告庙、廷杖太太太良心了!!
文昔最后见他那一眼,默许他留下金簪,知道与他最后一见。无悲无喜,因为她知是成全。于他,不死才是最大的折磨。她说她今后会告诉孩子,他的父亲是清洁的人。天下哀痛,唯独她坦然。约好来世相见,这便足够,不用更多。有时人眼观世太过浅薄,有人知你懂你,让你可以安心一死,多么难能可贵。
虽然剧情颇多遗憾,但我真的是爱惨了这剧的服化道和台词,满满的中国古典文艺范,以及镜头画面的唯美细腻
太好看了,完全补全了正篇里原著的缺失部分,神还原原著
是我所期待的「别云间」,在这锦绣地狱中,萧定权最终守住了他的道,为了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皇位,自废储。他,一个青春且干净的人,卒于二五。我坚信,双鹤已得解脱,遨游在山野之间。2020.09.26 「鹤唳华亭」完结。
只能算勉强及格,各方面都差鹤唳华亭正片还几个档次,当初没放出来是对的
唯有悲剧,才是永恒之美,圆满。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结局。
我真的是没见过这么作的剧,怎么作怎么来,不矫情会死嘛?!本来之前那60集,只要给糖下一秒必然玻璃渣,所有人都不好好说话,每句话都无数次停顿,一度我觉得如果当个韩剧看,最后的最后勉强给了个开放的结局,还能接受。可是,请问这十二集算啥?别人家彩蛋番外都是给发糖,这是嫌虐的不够直接给刀子是嘛?!把所有人都作死了然后来个自杀?我报复你的方式就是弄死我自己让你后悔和心疼?编剧脑子进水了?不作死会死嘛?折腾了七十多集,请问图什么呢?真的是不能忍了。。。。。。。什么鬼!
这个番外我感觉更无张力 节奏太平 看完后我心中毫无波澜 正剧鹤唳华亭里听到顾思林死啦,看着男主的哭戏还有点感觉,而番外也做得真心太平淡,如果番外能做足悬疑感也行,可惜的是没有做好,悬疑感不足,剧情节奏感不够
第一集的前情回顾做的太好了,番外的剧作感觉要比正剧更好一些,必须夸一夸,古装剧要都能做到这水准就好了,给五颗星鼓励一下
番外比正文好看系列。上一代的自私与猜忌,却给光明磊落敢爱敢恨的下一代带来了悲剧,萧定权送走顾逢恩,陆文昔送走萧定权,许昌平送走所有人,带着大家年轻一代的期盼欣赏河清海晏。下一代的晚辈,用生命来弥补规劝上一辈偏离的航向,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与道,但终究令人唏嘘又无奈,热血又荡气回肠。
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
1. 看了许多自称画面好看的电视剧,这部是最属实的之一。2. 以自刎来报复父亲可能是东方的“弑父”情节的形式,但这种表现形式在很多人看来可能不够“爽”,不过倒是完美呼应剧中的“道”。3. 结构也是精巧的,可以看到类似门外真心话门内无人听的呼应。 4. 不知道当时是不能过审/篇幅限制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结尾现在才放出,至少剧组的心血没有白费,还有很多像这样本可以很优秀但被剪成四不像的作品,希望也能以这种方式看到。5. 这个结局当时没有明确放出来也许是好事,现在的国产剧观众越来越不能接受不趋同的文艺作品,如果当时放出对于结局会有很多人质问为什么主角们会这样选择,从而冠上烂尾之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