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都是青涩年代。万梓良那时候还没有登上事业高峰,周润发亦然。叶童倒是正当红(83年刚获得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国难当天,沦陷岁月。有人选择了做汉奸,有人趁机作恶,浑水摸鱼。老百姓想过平常日子天难万难。还是和平可贵,纵然和平的时候可能要被迫嫁给不情愿的人,也总比战争年代被人强暴好很多。
发哥和午马唱戏一段很有劲头。
最后炸船一幕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回的悲壮。
导演梁普智,最近看了他的《唐人街1871》,太像外国人看华人了,话说他就是英国华侨,黄皮白心。
20180831,是我看过发哥主演电影里最好的一部,只是不知道为何有点生僻,以前没有听说过。是好剧本成就好演员,我们今天的电影电视宣传总是过分夸大主演发挥的作用。这部电影的厉害处即便不大篇幅镜头表现日本人的残忍,只通过小孩们模仿的镜头,主演们的眼角神情便可体会到那种压抑的可怖。哪怕是那穿一身写满字的破布乞丐皇帝,了了几个镜头也把一个傻子对日本人的恐惧展现出来了。也讲点爱情,时代背景是太平洋战争后,一个是富商的大小姐,一个唱大戏的,一个有点流气的卖苦力的,看似好像是时代把他们绑在了一起,实则又像是性格吸引。让我想到一个电影祖与鸠,但又全然不像,这里有成全和牺牲,也有委屈求全和奋起反抗,其实阿飞和阿男的爱情基调跟时代基调是一致的。绝望吗,是!有希望吗,有!三人最终坐上船,那一幕最美的夕阳寓意着希望吧,可是残忍的是夕阳,等待黎明,因为不是黎明的朝阳,所以最终阿飞的牺牲才换来等待的希望!最终,三人都没去成金山,三人也没有像开始那样走在一起后一直在一起,阿飞阿强相继离开,只有阿男还记着他们三人的故事,疯疯癫癫。恶人自有恶人磨,时间才是希望
人性 ,青春 ,希望 ,反抗 , 命运 , 归宿 所谓的家国情怀在小人物身上的折射 , 如此动人.
最后感谢毛教员,让我们永远不用再经历这样的生活.
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
。。。。,1984年。。电影金像奖的一部名片。故事背景是1941年。。的日据时期,周润发,万梓良和叶童两男一女三个主角构成类似《祖与占》的。。。关系。周的角色是一个戏痴,日本占领前夕,他的选择是,要么偷渡外国,要么返回大陆,但最后还是留了下来。留下来的周润发还是继续演戏——他成了抵抗力量的卧底。叶童与万梓良从小青梅竹马,周润发的出现另她面临两难选择。叶童又受到日伪势力的欺辱,三人最后出逃,周润发最后与船同归于尽。叶童在日出前昏暗的海面上,发出呼喊,“我希望早点见到黎明”。
本片的符号化表达是显而易见的。影片故事的时代背景,可以与其制作年代相对应,而女主角叶童,几乎是。。的人格化。她对男主角的两难选择,似也展示了其对未来处事方式的难题。总体上,影片所呈现的对前途的态度是积极的,即所谓“盼望黎明的到来”。影片对“黎明前”。。的形象多有批判,万梓良几乎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忠孝,勇武,义气却又陋习多多。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借反派之口说出了。。的问题,“西方的坏习惯,。。的坏习惯加在了一起”,——画面上的本地乡绅正要把一口痰吐进痰盂。
1984年。。。
发哥又不顾一切的走了。。 万梓良猥琐到极点!!!
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山者之一,本片可算得上是梁普智的创作高峰,从日占前的华洋杂处开始讲起,到惨烈的三年零八个月,难得有直面那段历史的电影。面对战争要如何生存下去,当年逃来HK的人又要为了同一个原因逃回去,命运如浮萍一般,能活下来的都是侥幸。黎明象征希望,可主角们总是在无止境的等待当中,发哥的角色为了生计想要离开,叶童的角色为了自由想要离开,我可太明白被困在一个地方无法走脱的感觉了。真看到黎明的那一刻,命运有眷顾他们吗?每一位演员表演得都很好,都该拿提名;剧作上船舱中小女孩一幕、后面砍头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午马那个角色一句话便把当时的村霸汉奸讲得入木三分。居然看到了青春逼人的万梓良,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叶童,被强X之后的那一场戏处理得太难得了,发哥的表演反而没什么惊喜。
非常象是纵横四海的前身,比纵横四海有些地方更高级
周润发还是那么无邪的气质,真是爱死了!包括平时讨厌的万梓良都很不一样,还有本来在我心中永远定性为男性许仙的叶童,在本片里居然也娇俏可人起来。不用周润发的牺牲,本片也一直弥漫着悲剧性。唉,沦陷的时代啊~~~经典的台词,与片名交相辉映:那晚的月色很美,而我只盼望黎明赶快来临……
其实发哥有颗文艺心,拍电影也是先文艺后商业的。发哥拿到第一个影帝,还是这部84年的文艺片,在台湾。本色出演,还唱大戏。
071016有的时候觉得港、台、陆三地有点革命精神的反而是香港人(181213)重看,不记得结局,也许因为发哥是不死的。倾城三角恋,美术很好.九龙皇帝和小孩子的砍头游戏交叉很好。耳朵点炮、口喂鸦片原来是这部。发哥就万子很英雄本色了,最后当叶剑飞拉响手榴弹我想到他也客串过郁达夫。谷峰也说了胜利再见。叶童的角色叫育男,却很男孩子气,阿男。现在也就新浪潮导演认真在拍抗战而不是“打日本人”的强国梦了(表白Ann)
这题材可大可小,把握的恰到好处。从叶童的角色来讨论整部电影,她首先以场外叙述者出场,再以自己的头痛症发作从故事中登场,这样有效的盘桓在两位男主之间,观众知道他们三人有关系,但实质上关系还并没有揭晓,这是编剧的技巧。叶童饰演的育男是被数层关系关联的对象,她的戏发挥不大,但演好了就是作用,且以她为基点反射回去。第一次要远走没有走成那场戏,叶童演得真好,那是一个大全景,她仅仅就靠步态和身体的重心诠释出了那份焦急又无奈,叶童全片都是这样一个风格的表演,像是生演,因为充满原始的力量感,不掺杂技巧的狡猾,所以即使作为一个被动的女性角色,可以不以性的形象稳坐铁三角,形成一个不错的三人情谊,他们三人前期是冲动与热情,后期就是坚定的理念,人物不需要年月,只需要事件,就在其间完成了。
这些天写《明月几时有》的文,写完才又找到一部描绘那个“黑暗岁月”的电影,可惜未能补上。当年的他们真的是嫩得恍惚啊,而这剧情,也还是很有故事的,找机会看全先。
第一次看这部老电影。我惊诧的不是表演剧情,而是那个时代的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自然的生存状态。看看现在只剩下道具和制作的电影……看看我们生活的社会……
气氛很诡异很恐怖,叶童好难看好恐怖,音乐好迷幻好恐怖,剧情好纠结好恐怖。嘉禾也终于排出sb的恐怖效果了。最后主角们没有帮忙拯救香港却自己逃了?不符合一般电影的套路吧。其实还是结尾的说话最搞笑,“两个男人的故事”,直接点名了此片的“基”调,其实周润发一直喜欢的不是叶童,而是万梓良。
这部电影好像有个名字叫《香港1941》,然后我不当心看成是1941的电影......想想不可能......影片中对金山的向往,让我想起《双城故事》
强只是比飞早认识男,然男与飞却最终谁都没能跨越这道边缘,或者二者死其一是唯一能接受的结果。傻瓜男,我们都愿意给你幸福,只是你会和谁在一起?
演技爆掉的片。万梓良周润发双男主加上当时已经是影后(她出道就拿奖,差不多就影后出道)的叶童,以及老戏骨石坚谷峰,金牌绿叶午马,真的是高手过招精彩纷呈。如果我是女主,我会选阿强。真是不懂为什么香港电影圈好像不是很喜欢万梓良,在我心中华人男演员里万梓良的演技可以排入前三。
周润发、万梓良、叶童演出的早期香港电影,水准还是很高的,“影片含蓄地从三人的情感中反映了中英港微妙的三角关系。周润发、万梓良和叶童演技精湛,加上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摄影,展示出了一幕充满时代气息的平民史诗。”风格比较写实,画面也较为古朴。
虽然用了日军占领香港这个大时代背景,其实格局依然很小。重点是三个人物之前的关系,对于时代本身展现不多。
要去金山,要离开这儿,对命运若无抵抗,只有被折磨。童年时竟然看过这么悲怆的电影,某些部分形成了我的价值观。
1984年港片,记录一段兵荒乱世的坎坷岁月。在战火纷飞的时局上搭配三角恋的乱世情仇爱恋,借助于旁白,一种古典的历史叙事手法恍然穿插。叙事是粗糙的,剧情上单纯为渲染悲壮的情绪冲击有诸多的不合理处,比如日本军官和三人的冲突到最后被近乎无脑弄死,周润发这个角色样板式地被塑造成了一个牺牲自我的英雄主义的高尚人物,观众是很容易被感动的,当然,这也是这种家国文艺片的必然。周润发首次金马封帝之作,也可见万梓良演技何其霸道,或者说就一直很是锋芒毕露。7.5
当年的制作人如今都不知去向了,但这却是第一部开始喜欢周润发演技的电影。。。
发哥与午马室内的对戏张力十足,但在日本军官刀下的特写,却有不断发力的表情动作,虽然不算差,但这不是发哥最好的表演。
午马演了小配角,而且还有石坚……发哥演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