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我是离职后着手准备归国事宜的间隙在网飞看完的。
看完满脑子的问题:
这部剧的编剧是谁???
进来挨夸!
忙碌的职场单身女性生活描摹好精准!从女主角沈若歆的经历中,我甚至看到了我这些年在大企业亲身的几个大事件
职场的困境描绘得好真实!!
and
这部剧宣发是谁?
进来挨打!
这么好的剧,豆瓣也有七点几,怎么完全不火?烂剧天天被资本上微博热搜,这么好的剧本,剧悄无声息播完了都没多少人知道<(`^´)>哼!
外表上看,《理智派生活》的宣传噱头虽是姐弟恋,但其实恋爱戏只占全剧剧情30%左右。
《理智派生活》主要是说女一为代表的职业女性在职场中的艰辛和付出以及收获,还有以女二为代表的丁克已婚不育大龄女性在社会中的定位和困境。
市面上大多数挂羊头卖狗肉的“职场剧”都是披着职场剧的外衣的的恋爱剧。
这剧却不一样。
全剧35集,一直到第27集男主才告白。
那之前都在说什么?
别的不说,单就这个剧前二十几集都在说职场那点事,却一点都不无聊,足见编剧功力!
27集前剧情90%说的是职场女性(女主沈若歆)如何焦头烂额忙工作和面临的职场困境(被降职和反弹)、社会定位困境(被逼婚,和强势的母亲的相处)以及女主朋友(包文婧扮演的女二号)作为丁克家庭主妇的困境,职场和生活环境非常真实和贴近生活,编剧大赞!
表演方面,秦岚演技精湛,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演员的演技需要演员个人生活经历的积累。秦岚把三十几岁单身职业女性的强势和狼狈都演得很棒:
女主沈若歆一开始在职场上被背黑锅的委屈,独居的她在阳台上望着万家灯火和家居智能小助手聊天的样子,设定闹钟走进厕所单间只允许自己哭五分钟的倔强,如何被排挤都不认输的顽强……都市三十几岁的职业女性的样子她演得好贴切,仿佛看到当年打拼的自己。
剧中演员除了王鹤棣都是原声出演 ,虽然王鹤棣用配音但是好在演得也很不错,配音也好神奇,简直是去掉了川普口音的王鹤棣原音,好贴脸。
王鹤棣这次演活了祁晓这个忠诚小助理和有担当的小奶狗暖男。他因为女主一点点垂青而惊喜,因为女主一点点喜怒哀乐而将关心付诸于行动力,塑造了一个是个大姐姐都抗拒不了的恋人弟弟。
因为两个主角的演技加持,演员剧内年龄相差12岁,剧外年龄相差19岁的俩人搭配起来却并不违和。(可惜同期上映的烂剧《遇龙》掩盖了他这部剧的光芒)
包文婧是另一个惊喜。她将那个结婚丁克多年后决定重返职场的家庭妇女宋梓妍演绎得入木三分。剧中她的丈夫在婚后突然反水,决定要孩子,她的委屈演绎得很不错。现实中包文婧的丈夫包贝尔也客串了一个角色,二人演技一对比高下立见😂包文婧应该多演戏,她比丈夫有演技。
一开篇前八集都是女主被降职后焦头烂额地工作,斗争,斡旋,如何在公司生存下来的过程。作为同为30+得职场女性,剧中很多场景非常熟悉,很多职业上遇到的坎,我都会拍大腿:如果自己能有女主沈若歆的格局和谋略,会不会比现在发展得更好。
有很多沈若歆遇到的遭遇,我感觉自己如果遇到可能会落荒而逃。
一开始因为被设计陷害无法自证清白的汽车自燃案件,被网暴、被泼咖啡、被欺负打压、被降职,我觉得我在前八集的剧情里就会撑不下去辞职。但是如小强一般打不死的沈若歆只是在厕所里和家里哭了几分钟立刻元气满满。
更别说之后公司里的对手不断给她设计陷阱,她步步为营的抗争,我觉得我没“死”在前几集也会在后面的十几集里辞职……但是女主每每运筹帷幄,堪堪化险为夷,着实令人赞叹。
对了,本剧对行政经理的工作描写非常细致真实,弥补了我对杜拉拉系列好书改成烂剧烂片的遗憾。安排会展,整理资料,布置会场,找中介安排老总衣食住行,每集一个任务 女主为人处世精明而不圆滑,事故而不狡诈,是大多数职场女性都会羡慕和感同身受的角色。
上海名利场的刻画也很贴切: 第八集,酒会上的女孩儿们衣香鬓影,一见面就打探学历,花了这么多钱上这么好的国外学校,依旧一口一个包包品牌和高定衣服品牌,对服务员没有丝毫尊重,还言之“混这个圈子学历是门槛”……
女主虽然是上海土著,但是属于穷土著,毕竟是工薪阶层单亲家庭,一句“我不是这个圈子的”回过去,这份倔强和底气,来自自食其力和工作业绩带来的自信,看到这一幕好像看到了初出茅庐刚刚踏入社会的自己……
除了这些职场和生活细节刻画得不错,女主和妈妈的母女情,男主和妈妈的母子情,也刻画得很感人。
潘虹扮演的妈妈简直是我妈翻版,控制欲超强但是关键时候那种“不愿意麻烦女儿”的爱又十分动人。看到女儿一直点外卖的担心,得知女儿被欺负时的无能愤怒(一个人在街上可可爱地咒骂)“哼,别让我认识你们!敢欺负我女儿,打扁你们!”,特别是得知女儿要去外地发展的不舍和最后的包容,真的太像太像当年舍不得我出国又拍胸脯保证不需要我为她担心的我妈了……
总之,这部剧里你可以看到大企业里不同部门的权力斗争、新旧管理层的派别斗争、站错队的职场女性在其中夹缝生存的困境,也能看到互相守护的感人姐弟恋和单亲家庭动人的母女情,这部高质量剧在网飞播放真的不丢咱国剧的脸!
(唯一的问题是剧后期主讲感情部分还是比较传统的BG甜腻戏没什么惊喜,另外,女主三十几岁当上总裁的职场之路过于开挂,但是不影响总体观感。)
该剧探讨30+女性婚恋和职场尴尬境遇,极具话题度,且兼具制作用心、颜值演技在线等爆款剧公式,却估计难以大火。因为看完前四集,仍没体会到“抓人”之感。心中平静如水,情绪几乎没被调动起来。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该剧十分偏好使用对话,而不是视觉语言呈现人物的动机,挣扎和矛盾。
但剧作大师Robert Mackee 曾在《故事》一书写道:“剧本写作是一种将头脑世界的内容转化到物理世界中的艺术。需要创造人物内在矛盾的视觉表现形式--而不是用(小说式的)对话或旁白描述想法和情绪。要用角色所做的选择和行为的画面,以间接的、不可言传的方式表达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感受。 ”(McKee, Robert. Story)
回到该剧,女主沈若歆实惨,被妈妈、老板、怪叔叔男友、客户,轮番欺负陷害。但我却不太能透过镜头和画面进入女主的世界,与她共情。她经历的挑战和伤害,多是被坏人们“说”出来的。
沈若歆对恶人的反击也偏重“对话”,而缺乏视觉表现力。例如女主拒绝怪叔叔求婚时, 犹如抽到了《如果不懂30+女性到底要什么的男人向你求婚,应不应该拒绝》的辩题,第一第二第三一筐论点罗列,说得对方哑口无言。可既然是看剧,与其看演员一句一句“演对话”,不如读小说,还能更快看完长长的对话.
也许编剧很擅长小说写作,因此偏好使用大量对话体现人物矛盾,却没充分应用行动,动作,互动等更视觉化的元素。该剧作为小说来阅读可能会更有感觉。
第一集,王鹤棣演的祁晓,因为醉酒而碰巧给秦岚演的沈若歆解围,避免她遭遇被不喜欢的人当众求婚的尴尬场面。这是第一集的高光时刻,既是两人情感命运线开始交会之时,又是对人物关系未来走向的暗示。
但说到这,你还能记起这一幕吗?或是能确定看过这一幕吗?
如果没什么印象,毫不奇怪,你没有失忆!这一高光时刻就是平平淡淡的滑过去的。可这重要的一幕本应更令人印象深刻。当沈若歆被不喜欢的人当众求婚,连闺蜜都不懂她的心思鼓励她接受,完全可以尝试运用镜头或动作语言更突出的表现,周围的人不理解沈若歆,但男主却意识到女主是被赶鸭子上架胁迫的, 而发出了与周围人截然相反的行为,找到办法看似阴差阳错的帮女主脱离窘境。如镜头能更带有情绪感染力的突出这些隐藏的反差和矛盾,也许能在情绪上带来更强烈的体验,或表现出某种有趣而抓人的“苏点”。但目前这一幕,似乎镜头设计比较随意,没有着力体现其中的潜台词和内涵。只表现了一种谜之缘分的偶然性,喝醉的男主,刚好在女主斜对面的一桌,借着酒胆无意中去求婚现场捣乱了一阵。让人get不到这一幕到底要干嘛。只觉得王鹤棣喝酒红脸很像可爱小猴纸,而秦岚不管什么镜头都太美了,除此以外心里没产生特别的感觉,也没开始特别期待看到他们的关系将如何发展。
第二、三集也有多处类似无感的高光时刻,例如当沈若歆坚决拒绝祁晓应聘做助理,或是当祁晓挺身保护被客户泼可乐的沈若歆。我理智上明白,啊,这便是本集高光时刻了!但却无一例外,心中毫无波澜,既没被戳到,也没被这戏“抓住”。
看完这几集,只找到一个戳的地方:在祁晓看到沈若歆的坚持后,不再打算用关键信息作为交换实习生职位的筹码,并对她说,“我觉得你坚持原则的样子挺帅的。” 这时两人的动作表情中互相猜忌的剑拔弩张稍稍缓释,第一次出现了某种心灵上的互相信任和理解。被他们流露出的这种真诚打动了一点点。但这样的人物情绪细节上的互动在目前的四集里却不多,远远没有用语言来“说”情绪和感受的地方多。
最后来聊点轻松的。
注意到两个有趣的细节,一是祁晓给妈妈画“高压锅使用方法”手账时,从他桌面的各色贴纸,彩笔等装备来看,是超专业的手账男孩了。这个细节也许是为了表现男主的细腻,又或是为后面在漂亮姐姐面前使用这个暖心功能埋伏笔。反正看到这里时,见到现实中的粗糙男孩棣棣拿着小剪刀认真的剪手账贴纸胶带,拼贴出特别少女感的手账(怀疑有女性手账专家代工),不得不捶桌子爆笑了一阵。
另一个细节是沈若歆原来是隐藏的玫瑰星云站姐!她家阳台有高倍望远镜,并在邮箱收到望远镜拍摄成功后自动发出的玫瑰星云相关图片,墙上贴的也都是星星。。。我就瞬间穿越剧本了!这不是王鹤棣演道明寺时房间阳台上的标配嘛!要是演到后来,祁晓给沈若歆带上玫瑰星云项链,我就要强行判你们是流星花园姐妹篇了!
明天终于周二可以再度花钱看超前点播了,只想求芒果tv做个人吧,给我个痛快。搞得我只能又看了一遍26集,再榨一点糖来回味。
祁晓的妈妈和沈若歆的妈妈,截然不同。
一个生活能力低下,高压锅也用不来,不会做饭;另一个能把一切安排的明明白白井井有条,做饭更是不在话下。
两个人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几乎是反着的,虽然两个人都是单亲妈妈。
但祁晓的母亲,似乎还是个“小姑娘”,而沈若歆的妈妈则要有棱角犀利得多。
再看两个孩子:
祁晓在第一集上来,就展现了他对妈妈的孝顺有耐心,而且心灵手巧,将所有家电的使用方法做成手账,教妈妈用,没有丝毫不耐烦,同时又做得一手好菜。这样一个弟弟相较于同龄人更成熟,在生活自理能力上满分,在对待生活周遭的处事中不慌不乱,而且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设计饰品),有比较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规划。你看,不是有颜有身材就能成为合格的,姐姐喜欢的小奶狗的。
他还很善良,和好兄弟一起租房,分摊他的生活压力。
祁晓不过是看起来才刚大学毕业的孩子,但很成熟。
沈若歆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成熟稳重的“理智派”,对待工作超级负责,能力也强,也会处理各种难题。
但是,她喝醉了的时候,展露出来的却是一个吵着要去游乐场的孩子。
她还会对着星星,问智能音响。
知世故却不世故,理智派却保留着感性的温柔。
我原以为第26集见“婆婆”(好的,我承认婆婆是我yy了)会有点矛盾,
结果,只能吼一声:太般配了。
虽然风格不同,但我已经预感到,祁晓会把沈若歆骨子里的,藏于人后的小女孩养回来。甜死了。
这部剧偏向现实较多,尤其是在职场和生活方面对现在30+的女性还是很写实的。职场对女性的歧视是一直存在的,但是有能力的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能有一席之地,可是很累再加上对女性结婚和生育的裹挟和催促,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渴望爱情,但是理智总是占上风,考虑永远先于感情。女主有能力有好的工作,外貌更佳,更是上海的本地人,不错的条件。因为母亲的催促和合适不错的男人交往,但是没有爱情的感觉。母亲多次的催促,语音方阵,电话轰炸,甚至去女主工作的地方找她。说实话我在看到这些真的很气,或多或少自己也有同样的感触,但是看到后来我也能体会母亲对自己女儿的担心。只不过方式不太得当,女主在工作上被上司和团体排挤,甚至离开自己工作多年的岗位,被自己的男朋友耍阴招监视,她也只给自己5分钟的哭泣时间。可是在自己母亲那里她真的累了醉了。不过这也恰巧让男主看见了盔甲下面也需要安慰关心的小女生的一面,也是想去游乐园玩的人,有反差才让这个角色更有人情味,才能让男主心动,对女主有不一样的认识。这里是一个促进男方对女方感情的地方,很好!女主对待自己的下属有情有义,对工作认真努力,有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和方法。有成熟女性的闪光点,也有柔弱需要肩膀的时候。而男主有年轻人的朝气和勇于做自己坦率和直白,更有责任和担当,对朋友有义气,可以和录取自己的上司(女主)共进退,对待自己的母亲更是耐心有爱。女主的母亲强势,男主的母亲随和,再加上男女主本身各自的特质才是他们可以相知相爱的基础。不是见色起意,不是随意的消耗感情,他们在一起水到渠成!!!其他的配角也都很有人物特性,女主的前男友(监视女主的)也很有感觉!还是很期待后面的剧情的!只要烂尾稳步推进,就很好!再提一句,秦岚姐姐真的太适合姐弟恋了,之前的徐陵(可惜是男二),后来的林不眠真的让我很磕!期待!
起初决定追这部剧,是因为秦岚。因为在《延禧攻略》里,她饰演的富察皇后留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而追了几集《理智派生活》后,我被她饰演的沈若歆再一次打动了。
沈若歆的身上,有太多这个时代30+女性的影子,她们在职场上遭遇的倾轧、性别歧视,在家庭关系中的无力与无可奈何,在生活中的孤独,对爱情的坚持,对婚姻的绝不将就……沈若歆的身上,有着这个时代大多数女性所遭遇的困境,也有着这个时代大多数女性所具有的闪光点。
这并不是一部主角一路开挂的职场爽剧,相反,开头的几集反而让人看得十分憋屈,因为它通过一桩汽车自燃案,比较直接地揭示了一些职场潜规则,以及女性在职场上遭遇歧视的问题。
女主沈若歆是个知性、漂亮、坚持原则、工作能力很强的法务经理,在汽车自燃案中,她始终理智地探寻汽车之所以发生自燃的真相,从而最大化地捍卫公司的利益。然而,她的竞争对手,刚刚空降过来的法务经理阮晔,因为是老板的心腹,所以很轻松地抢过了本来应该归沈若歆来处理的案子。不仅如此,他还当着老板的面,对沈若歆说出“头发长,见识短”这种极具歧视性和侮辱性的话。
这一段,作为男人我都看得火冒三丈。因为本质上,阮晔其实是个能力不及沈若歆的人,而且他的职业道德也很有问题,为了能尽快解决自燃案,从而在和沈若歆竞争法务总监的位置时更有优势,他不惜答应车主提出的不合理条件,并和车主暗地勾连,拿好处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得到了老板的信任,老板甚至与他一起排挤沈若歆。
而这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沈若歆是个不肯拉帮结派的实干家,她不肯做任何人的心腹,只肯兢兢业业为公司效力。可她的老板是个喜欢拉帮结派的人,而阮晔恰恰是他的心腹。
所以,本质上,沈若歆是职场潜规则的牺牲品。尽管她最终还是以自己的方式解决了自燃案,也捍卫了公司的利益,但她却被当众泼咖啡、被羞辱、被责备,到最后,还被从法务部调职到了行政部,名义上是保护她,实际上就是降职。
其实我是非常认同沈若歆的价值观的,我非常不喜欢在工作中拉帮结派,更不喜欢站队,我当然知道,领导和老板都是人,都会夹带感情,但我还是觉得,作为一个员工,最重要的是干好自己的活,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而不是把心思花在抱大腿上。不过现实是,即使再小的公司,都依然有拉帮结派、任人唯亲的现象,实干家其实在工作中干得最多,往往得到的也最少。因此,这部剧可以说非常真实地反映了现实。
这还不是最扎心的,最扎心的是,后来,因为担心领导们在祁晓转正的问题上使绊子,沈若歆打电话给自己的猎头朋友,谈到了找工作的话题。这个朋友说,现在公司最怕招的,就是三十岁出头的女性。哪怕再过几年,都会比现在好。因为三十岁出头,要么即将结婚,要么已经结婚,结婚就面临着怀孕生孩子,就不能把所有精力扑在工作上。
现实也是如此,因为婚恋和怀孕的问题,三十左右的女性在职场上真的会失去本应该有的竞争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实不光三十多岁的女性,三十多岁的男性也一样是比较尴尬的,现在在招聘软件上随便看看,就会发现,很多大厂招聘,都标明是35岁以下。
这并不是女性专有的困境,这是这个时代给予我们大部分打工人的困境。
不过凡事也有特例,在职场,如果好好锤炼自己的能力,也终究会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应有的成功的。就像我所在的公司,领导层基本都是女性,因为她们思路清晰,业务能力非常强。而相比之下,据说有一些企业,比如有一些日企,因为职场文化的关系,女性的晋升却很难,女性当领导的比例也比较低。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其实沈若歆也并非一直是个受气包的形象,在第四集开始,她面对领导层们的小动作时,就不再被动挨打了,为了能让祁晓和思佳转正,她火力全开,摆平了阮晔和行政部的李姐。而这同时也展现了她的有情有义,自己可以受委屈,但为了跟着自己的人获得公平对待,她会拼尽全力。
沈若歆是给理智派,她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井井有条,甚至看上去没有任何情绪,她在人前,总是一副很坚强,即便遭受再多毒打,也会从容面对,永远不会倒下的样子。但实际上,她其实也会崩溃,也会脆弱,她也伤心,也孤独,也流泪,只不过,她把眼泪都流在了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她只会在角落里默默崩溃。
剧中有很多细节,来表现她是如何把悲伤和崩溃留给自己的。
在和崔立新分手后,她其实被崔立新的一番话给伤得很深,她并没有把负能量带给朋友、家人,而是和家里的智能音箱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这也表明,她是非常孤独的,很多话没法和家人朋友说,也不想和家人朋友说,遇到糟心的事情,只能说给机器听。其实这个时代的很多人大概都是这样的,总是以最光鲜亮丽的一面示人,至于内心的苦涩,只能在社交网络上去说给陌生人听,甚至于说给siri、智能音箱听。
还有一个细节是,她在处理自燃案时,被崔立新给害了,一群车主找到公司围堵她、辱骂她,有人还冲她泼咖啡。她并没有当场崩溃,也并没有当着谁的面崩溃,而是把自己关在卫生间的隔间里,定好了五分钟的倒计时,才让眼泪肆意地流下来,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很大声地哭。而这儿有一个非常令人心疼的细节,就是她打开手机定时的时候,其实定时页面就停留在5分钟。
这说明,其实她平时经常这样,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无声崩溃,而且每次崩溃,都限定在5分钟。
这让人非常感同身受,成年人有很多崩溃的时刻,但是成年人的崩溃,很多是在其他人看不到的地方。因为我们都懂得,把脆弱给别人看没有用,负面的情绪,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自己去消解,而遇到的事情,也只能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这部剧的感情戏,也很写实。沈若歆的婚姻观,其实也反映了这个时代很多女性的真实想法,那就是她们无论多大年龄,绝不会因为年龄到了而结婚,她们如果结婚,只能是为了爱情。
沈若歆三十四岁了,算是大龄女青年,妈妈天天催着她赶紧找个人结婚,而她也因此,决定和同事崔立新谈谈恋爱试一试。
其实很明显,他们俩彼此并没有那么喜欢对方,恋爱也谈得不咸不淡。崔立新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对沈若歆百般呵护,每天早晨给她带早餐,嘱咐她一定要按时吃早餐,一幅很贴心的样子。但是事实上他并不走心,沈若歆告诉了他很多遍她不喜欢喝粥,而崔立新完全没放在心上,每天送来的还是粥。其实,这个细节,足以说明,崔立新对沈若歆的体贴,有点自以为是,或者说是表演性质。如果真对沈若歆爱得深切,她不喜欢喝粥,那就给她换豆浆,不喜欢豆浆,就给她换牛奶,总会努力找出她喜欢吃什么,谈了三个月恋爱,还不知道对方喜欢吃什么,这能算是真爱吗?
本质上,他们也完全是两种人,沈若歆不喜欢高调恋爱,崔立新却故意在公司里送花,把两人恋情搞得尽人皆知。沈若歆的工作能力非常强,而崔立新得业绩却平平。沈若歆不喜欢搞什么惊喜,崔立新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向她求婚。崔立新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以大众来绑架沈若歆,赶鸭子上架,逼着她答应自己的求婚。然而他之所以要和沈若歆结婚,并不见得是他多爱沈若歆,更多的,是和一个上海土著结婚,可以帮他成为一个上海人,而结婚后,还可以让沈若歆和他一起平摊买房的房贷,关键是,房子上还没有沈若歆的名字。婚姻背后,全是算计。作为一个男人,我都瞧不起这样的男人。
而这一切,沈若歆其实都明白,她知道崔立新并不是她要找的那个人,所以她主动提出了分手。然而提出分手那一刻,崔立新终于原形毕露,一去平时舔狗的形象,言辞犀利地说出了一堆伤害性巨大,侮辱性极强的话,总体的意思就是:你三十三了,又不是小姑娘了,像我这样的男人能看上你,是你八辈子修来的福分,你还拒绝,以后看谁要你。
我直接就震惊了,这什么男人嘛!简直是奇葩啊!沈若歆跟他分手,真是正确的选择啊!不然跟这样一个打心底里并不爱她,不尊重女性的人在一起,确实是最大的不幸。
和崔立新分手,其实沈若歆母亲和闺蜜都不支持,他们都觉得,崔立新是个不错的结婚对象,沈若歆三十三了,不能再挑了。沈若歆甚至告诉她,爱情是个鬼,谁也没撞到过。
但理智的沈若歆,却坚持自己的选择,坚持遵从自己的内心,即便面对着巨大的压力。
女性到了三十多岁,其实在婚恋方面的压力是越来越大的,来自父母的压力,来自社会的传统观念的压力,都会越来越大。因为人们认为,“正常”的人生,就是到三十多岁要成家立业,有老公,有小孩,那才是美满、幸福、成功的人生。如果没有恋爱,没有结婚,仿佛就是失败者。
但实际上,是这样吗?至少我不认为人生是有模板可以套的,我不认为人到了三十岁,结婚生子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我认为任何时候,人,不管是男人女人,都可以期待爱情,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
就像沈若歆,她坚持等待爱情,所以最终她还是会遇到自己想要的爱情。30+又如何呢?30+依旧可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然后因为爱情而去选择婚姻。
这部剧,其实为坚守爱情的30+女性提供了另一种思路,那就是其实谈恋爱,可以考虑跨越年龄的限制,考虑考虑比自己小的男孩,不是说比自己小的男孩一定好,但是可以给自己一个遇见爱情的机会。其实很多姐姐已然做出了这种选择,比如萧亚轩,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她的小男友。这部剧,通过沈若歆,探讨了姐弟恋可行性,其实也通过她,探讨了30+女性的另一种可能性,她们其实可以摆脱年龄的限制,在任何年龄都勇敢做自己,坚持内心,坚守爱情,同时,在恋爱时,也同样可以打破年龄的限制。
女性30+,就不配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任何时候,任何人,都配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好看又不好看,确实是大女主,但也确实台词过于冗长,演员仿佛变成了输出台词的工具人(虽然写得蛮好)。人物情感比较流于表面,确认关系后男主的行为有点下头。
不满意的剧情:
1. 女主对男主的情感递进较为生硬,前期铺垫少,并且采用让女主经受苦难式的“英雄救美”情节来使女主确认心意。女主动心的两个场面分别为阑尾炎、台风天。全部是女主发生不测,男主来拯救,用这种方式突出女主的脆弱和对男主的需要,不但不真实,并且是传统男性视角爱情剧惯用手法。在男权视角下,通过女性经受苦难、男性拯救的方式,突出男性的阳刚、可靠属性和女性的弱小、依附属性,实在老套。
2. 为什么所有姐弟恋里的弟弟在确认关系后都要靠爹味满满的限制、教导姐姐,成为“大男人”的方式来凸显自己的成熟?女主在剧中的人设是最讨厌别人替她安排和规划人生,最讨厌别人限制她,而男主在确认关系后虽然嘴上说得好,但行动上却屡次当爹,要求女主归顺、依附他,包括不限于必须男主买单否则不高兴,女主在事业上帮他他非但不沟通,反而甩脸色,说自己要做大男人等。
爱看姐弟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年轻男性可能没有中年男性的爹味,然而本剧的弟弟在确认关系后属实没做到。
3. 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并通过污蔑“其他普通女性”的方式来凸显女主的特别。比如:结尾的手链,女性温柔男性阳刚;徐总说女性的优点是细心等。剧中台词屡次出现:“她不像别的女人那样看上你的车子房子”类似的台词,好像女性普遍拜金、跟男人在一起就是为了钱和资产。这不但是污名化,而且是失实的。国内双职工家庭占家庭形式的绝大多数,婚前买自己的房子也是高收入女性常见的规避婚姻风险的方式。男方提供房车或男方首付、男女共同还贷的方式在新婚姻法下对女方极其不利。而大多数年轻人,无论男女,买房首付都是父母支付,我想编剧用这种方式来凸显女主的特别非但失实,而且充满了男权视角的恶意。
4. 剧中两位母亲人设也非常不现实,其他人有描述我就不赘述了。
综上,看这部剧我养胃又不养胃,嗑到又没嗑到。希望编剧以后不要糖里夹💩了,大女主剧最基本的要素应是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去描写女性的心理状态、事业观和爱情观。
比下一站的职场更详细。男女主的感情发展更水到渠成一点。而且真发展男女朋友关系了就打算结束办公室上下级关系了。这一点还是不错的。办公室恋情太容易踩雷了,女上司也一样。王dd还是不错的。然后去看了将夜2
终于有一部职场励志剧是讲职场女性切身遭遇的片子了 职场中我们女性遭遇的不仅仅是性别歧视 更多的是谣言八卦的非议 业绩好或者被器重会说你是跟领导关系好呗 靠美色呗 说什么的都有 你成没人觉得你是因为靠自己 你败指责更会接踵而至 就因为你是女的 虽然部剧没有刻意的去拉男女对立 但是真真切切的告诉我我面对这些到底该怎么做 如何处理跟同事间的关系 努力变得正向 阳光的职场环境 很喜欢秦岚拒绝追求自己的老板时候说的话 我拒绝这个项链是因为我没有带它的场合 内段话让我决定这部剧我追定了 如果我有一天能做到真实坦然的面对自己可能我会比现在成功很多
男主出场的段落可看。其他支线挺无聊,可跳。这个小奶狗是个小学鸡,可爱归可爱,但是剧情意思不大。
秦岚保养的实在太好了,她竟然比王鹤棣大19岁!但丝毫没有违和感,我看出了cp感,可以追
人物设置比较表象,后半段谈恋爱的部分太离地,但总体感觉还行吧,至少比很多职场外皮年下时装剧只有狗血恋爱完全不谈工作要好上那么一点点了。最大感触的居然是这么拎的清的老板真的可遇不可求,太羡慕了。漂亮且能干的女性在职场口碑真的很微妙,漂亮绝对是有优势的,但往往漂亮会让人忽略皮囊背后对职场的巨大努力。作为职场女性,确实更加珍惜懂得欣赏和有事业心,任人唯贤的领导。以及女主闺蜜夫妇真的太有感触,感觉丁克尤其是女性真的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面对太多压力。很多人不喜欢的女主妈妈,我觉得潘虹演的太好了,而且三观其实没什么问题的呀。
剧情还没看多少 但是首先人物都很贴合 两位主演演的也都非常自然 秦岚的话之前见过真人 又美又瘦还有气质 符合人物设定 棣棣也是 那个年纪该有的状态就是他现在这样 所以演的不费力自然我们看的也舒服
我觉得这部剧被低估了,也被宣传错了重点。这部剧里展现的代际冲突,丁克,感情观价值观金钱观,职场人情问题,就业观念都非常合理。女主不靠男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解决问题,已经秒杀了国内80%以上的大女主剧。姐弟恋只是这部剧很小的看点之一。
都怪《苍兰诀》,我连这剧都看了还一口气看完了。竟然还不错,竟然是认真的女性职场剧,也没有刻意突出当下热门社会矛盾,也没有特别玛丽苏姐弟恋,而是乖乖讲职场讲了一大半辞职了才开始谈恋爱,之前也没有关系暧昧的办公室恋情,而真的是俩人有默契地在拼职场。我觉得还是要把女主设定为39岁,无论从秦岚的外形气质还是女主的角色所处的职位以及周边环境,也都会更加合理。开始看的时候既悬浮又现实,到了后面反而越来越生活越来越实在,我觉得比一些喊口号的女性都市群像剧更好一些。整体观剧体验意外的顺畅舒适。三星半,如果换作是韩剧的话,可能评分得是8.6了(谁让韩剧在豆瓣普遍虚高)。
上周偶然参加了这部剧的超前放映活动,看的时候就只觉得秦岚的颜值和演技在线,妈妈那个角色演得有些浮夸了,感觉不适合这种都市偶像剧的演法。总体觉得这部剧主要还是一个偶像剧,尽管映后在制片人交流的时候发觉她想表达的关于女性的想法还挺多的,但是拍出来让我没有太能get到。
看了通稿的介绍,看了看剧集,不出意外的和通稿文章一样流于表面……职场和生活的都不够接地气不真实,剧情各种设定+设定+设定+靠台词强输出,连人物也只能看见设定。剧本不行+不真实的人物,自然不存在什么角色塑造,连潘虹这类具备“抢救剧本”能力的演员也无能为力,谈何共情……另外,秦岚不合适这个角色
现在太难得看到电视剧的主要人物都是有自己正常的行为逻辑了,没有狗血,也没有金手指。温柔强大的女主,贴心有能力的男主,懂得进退的男二,寻找自身价值的闺蜜,在大城市迷茫的年轻人,还有不断了解和沟通父母的关系。女主真的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只可惜有一点,世界上的沈若歆可能有很多,但祁晓大概是不会存在。毕竟,哪个姐姐能拒绝一个又奶又茶的小狗呢。(p.s.番外的群像很可爱 只可惜妈妈们没出现
沈若歆和崔立新俩人讨论爱情与婚姻挺现实的,崔说想还房贷结婚生孩子落实人生大事,而若歆却反问“你有没有问我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本质俩人就不是一路人,崔立新学不会换位思考只能绑架式谈恋爱了,就像若歆说了不下三次不喜欢喝粥还是会给她买粥一样,绝了。
这部剧属于现实主义女性成长话题剧,很适合爱思考的女孩子来看,从中你会发现很多自己生活中真实遇到的困难。女主角的三观也非常正,秦岚姐姐太美了,非常嗑她的颜。
很生活、很真实、很细腻的剧,能看到我自己及身边很多人的影子,特别是年龄到了被催婚,职场不顺…大概我们每个人都即将、正在或经历过吧。。
祁晓和沈从开始的偶遇到后来相处互相了解,我悟出来,爱情从来不是等价交换或是什么负担,只是两人相互的吸引、志趣的相投、灵魂的碰撞和在悲欢离合里彼此成就。给你倒温水,半夜给你做点心,这些都叫爱。对方的谈吐,知识面,商业视野,控制局面的能力,情绪稳定也是爱的能力。不要小看上面这些特点,要培养这些优点,也可遇而不可求。感情也都有供需,而且因人而异。你心目中的最佳的配偶是什么样的?是你人生战场的盟友,还是问你粥可温,时常给你小温暖,满足你的小虚荣的,感觉到位了,能不能就放手去爱,答案只能自己决定,至少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
选角秦岚非常合适 但第一集不太抓人
这就是编剧眼中的“理智派女性”………
还可以吧 i姐弟恋还挺期待的 狗姐就是最吊的!
上海妈妈不会撺掇女儿嫁给外地人
虽然有莫向晚翻版的感觉 不过还是期待后续贴心细心的机智弟弟和超理智女王的办公室恋爱情节哦|没等来俩人结婚有点遗憾,还挺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