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生死劫
写这篇文章时,是因为听说一位认识的朋友为情自杀了,多么不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想起《生死劫》这部影片,它也许能让人明白很多。希望所有感情受挫的人们坚强起来,不管遇到什么,好好活着。我们需要的是看清,认清,然后更勇敢地活着,为了那些真心爱我们的人,或者,只为了自己。附上我当时的《生死劫》观后感,共勉。
黑白的年代,阴暗的故事,配上周迅懒懒的、低沉的、带着些许忧伤的旁白,成了我某个冬日午后的鲜明记忆。
声音,妈妈和姨妈的的尖锐和叨叨不休,乡下父亲巨大的咀嚼声,都使她沉默.从始至终,她只有过两次灿烂的笑。
第一次,是在她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那笑,是真正的开心和希望,是逃离牢笼的胜利喜悦。
第二次,是她在宿舍楼下等木玉时,幸福的甜蜜的微笑。可惜这种快乐,即使她那般知足,也有凝结的一刻。很长一段时间,在阴暗、潮湿、破旧的地下室里,木玉的肩膀,便是她幸福的港湾。隐藏在这幸福里的某种,是她冥冥中早有感觉,但她不敢去问木玉什么,怕一旦了解了他,也就失去了他。直到那一次,在木玉给她过完生日后,突然离开,她才跟踪他,发现了木玉真正的生活。这时,木玉又开始编故事,故事很瞎,但是燕妮选择相信。就像最后她从芳芳那领悟到的,“当一个人身处危险而不愿承认的时候,任何人都点不醒她。”为什么?如木玉所说,“你喜欢我,因为我长得漂亮,我温柔,我对你好。”现实中,有多少女人因此而不顾一切啊!
“离开了他我怎么办啊?”多么愚蠢的一句话!
在木玉的又一番煽情下,燕妮放下了自己真正的追求,心甘情愿地开始为他生孩子。
最终看清一切,愤怒到达顶点的燕妮要与木玉同归于尽。恰恰又是这个男人,说服了她,阻止了她的死亡劫难。“不值得,他连一条狗都不如!他夺走了我许多美好的东西,但他夺不走我的生命和未来!”希望重新归来,虽然已经遍体鳞伤。
强大和力量,其实一直属于我们自己。有的人却因为懒惰和软弱,宁愿蒙蔽双眼,蒙蔽心灵去依赖另一个人。比起自己努力奋斗,依赖是一件简单得多的事情,但最终幸或不幸,便只能自食其果。
工作原因,每次手术完患儿复苏时,大家都会默默地祈祷,他醒来时,总感觉是最美好的一刻,尤其是听到小宝贝们的第一声哭喊,是最最温暖的,看着他睁开的小眼睛,晃动的小脑袋,我们总是在心里微笑,宝贝,你醒啦。
我想说,正在承受某种痛苦的人们,你们并不孤单,很多人跟你一样,经历着或经历过这样的惨痛,勇敢地过走过去,你会发现,一切都没什么。记得,不要为任何人任何事轻易放弃自己最最宝贵的生命!要相信,有人在为你祷告。
2 ) 细节
请注意背景声音的细节。
从看大屏幕电影的对话,到在地下室的对话,夹杂着电影对白或者评书。比如木玉对嫣妮说他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大屏幕电影对白正说到“别听他的鬼话”,又比如嫣妮和木玉的孩子要被人抱走的时候,单田芳的评书说到“别的你都拿走,我只要孩子”。另外“地下室”是很明确的见不得天日的义项,嫣妮和木玉就住在地下室,他们的爱情终究是暗无天日的,不能光明正大,就像老鼠,永远鬼鬼祟祟。不是嫣妮不想见光,是不能。
注意到这些地方的时候,不仅开始佩服李少红了。以前看的电影里对背景声音的关注很少,或者说没有哪部影片的背景音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你不仔细听,听不到,仔细听,又顾不上角色对话了,而一带而过,又失去了本来的隐含意义。李少红是不是真的敢肯定观众会注意到貌似与情节无关的东西呢?
然后我又觉得,嫣妮和木玉这两个名字,也是有更深的含义的,但是讲不清楚。
3 ) 悲剧的诞生
梦醒了,才发现原来这只是一个圈套。曾经的山盟海誓暴露出虚伪的本质,才发现自己被人欺骗了感情,出卖了肉体。既可笑又可悲的是,你无法指责狠心的对方,也找不到报复的证据。为了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每一步你都是毫不怀疑、心甘情愿甚至是不顾一切、义无反顾的踏下去,不曾想过步步坠入的竟是万丈深渊。
当局者迷。为了一个不值得去爱的男人,放弃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糟蹋了身体。我们愤怒,我们感慨:可怜的嫣妮,你怎么就那么傻呢。叹息之余,我想说:不是你傻不是你笨,这出爱情悲剧的诞生——错不在你。爱情是毒药,而命运则是一张无处可逃的网。
<童年昭示未来>>
在我看来,影片在一开头便为嫣妮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她是一个私生女,从小寄人篱下,总被人遗忘在角落。嫣妮对亲生父母几乎没怎么接触过,甚至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抵触情绪。她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真正的亲情,充斥在她生活环境中更多的是冷漠与忽视。
正因为她不是成长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亲戚们对她的态度也是苛刻多于关怀,所以导致了性格上的孤僻与叛逆。这就是命运——正如她自己所说,人生从来就不是她自己所能掌控的。她无法选择出身,无法选择家庭。而这种特殊的成长历程又不可避免的带给她消极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时候,沉默是她唯一的武器。
早在童年,人生就已渲染好了底色。年少时候的经历,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一个人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无形中塑造了人的性格、气质与行为倾向。嫣妮在如此压抑的氛围中生活了十八年,可以说她的人格早已定格。她最缺乏什么?她最需要什么?这是显而易见的,嫣妮很孤独很寂寞,她需要爱,需要一股强大的可以依赖的力量。而并不愉快的童年生活,长期与父母的隔离,使她逐渐淡漠了亲情,内心积压了许多对亲人的不满甚至怨恨,叛逆与反抗亦由此开始。嫣妮很无助,她没有一个可以避风的港湾,孤独的漂着,始终没有可以支撑她的后盾和精神力量。这种对家庭和亲人的不信任,是日后她在爱情歧路上越走越远,无论前路多黑多暗也绝不回头,绝不回家的重要因素。
寂寞的女人往往最没有免疫力和抵抗力。嫣妮初入大学时,无依无靠,奶奶家从来没有给她归属感,当有一个男人出现在她单调的视线中,无疑像一轮太阳瞬间照亮了她暗淡的生活。木玉就这样成为了她生活中的全部。木玉像一块磁铁牢牢的把她吸住,有她曾经得不到的依赖感与无微不至的关爱,她拼命的吮吸着这从未拥有过的强大的力量。嫣妮失去了理智,她仿佛给自己的眼睛蒙上了纱布,放心的把手交给木玉,让他牵着自己走,无论他把她带到哪里。谁能阻挡她呢?她实在是太寂寞了,太需要爱了。她不是傻,只是在寻找着丢失的人生。
<无爱的恶性循环>>
对于木玉的冷酷无情,观众更多的是愤怒与责备。出于对弱者和受害者的怜悯,我们理所当然的站在了嫣妮一边,为她难过,为她抱不平。但是,我们又何曾想过,木玉是怎样由出生时单纯无知的孩子变成了这样的“十恶不赦”呢?
如果说对受害者的同情是出于本善人心,那么对施害者的悲悯则是出于对人性的包容与理解。面对一起不公的事件,我们不能仅是一昧的打倒反面人物,而是应该找到隐藏在事件背面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影片中有一段小细节透露了木玉的身世。相比之下,木玉的身世比嫣妮更可怜。他是一个孤儿,一直是靠自己闯荡社会。他挣扎在艰难的底层,不难想象,他在童年时就已经品尝了多少冷暖人间的辛酸。木玉对身世的不屑提及,对养父母的一语带过,可以看到他对人的冷漠。而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阴暗面吗?他感受不到太多的阳光,为了生存,他必须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他必须加快成熟和世故的步伐。
他和嫣妮一样,极度的缺乏爱,只是他们宣泄的方式不一样。木玉选择了报复,而嫣妮选择了放任自流、自暴自弃。爱是无限循环的。当我们感受到了别人的关爱时,才会懂得如何关爱他人。与之相反,无爱是一个恶性循环——使人变得自私与残忍。一个长久得不到爱的滋润的人,难免变得无情和冷漠。木玉得不到爱,所以他不知道爱为何物与情之珍贵,轻易的玩弄女人的感情,还以此骗取钱财。他轻蔑的一笑与无所谓的语气,正表明了他恬不知耻与毫无愧疚。
他错了,他实在对不起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但我们却应该原谅他,我们也有理由去原谅他。如果他出身在一个良好的家庭,如果他的父母知书达礼,如果他接受了应有的教育,如果他有一个愉快的童年,他还会走上这样的歧途吗?
由此我联想到许多犯罪的青少年,他们走上邪路并非天生,而是受了不好的童年经历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一切都事出有因。我们不能把过错全都推在他们身上。难道不是吗?
<社会的“有色眼镜”>>
我注意到片末木玉对嫣妮说的话,大概是:你们是大学生又怎么了?我是司机,我还是农民,这又怎么了!你们女大学生还不是照样送上门来,给我生小孩,用你们自己的钱来养我!
木玉说的这番话折射出了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农民或多或少处于劣势地位,容易被人轻视,遭人白眼。简而言之,弱势群体遭受冷遇,处于底层的人们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因而引发了社会矛盾,由此产生了些“反社会”的犯罪分子,以报复的变态心理来寻求发泄的人,从被欺负者到施害者的恶性转化。
《生死劫》一片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其中可挖掘的社会问题很多,还有很多值得继续探讨的话题,比如大学生同居问题,北漂一族,关注弱势群体,情感犯罪等……
4 ) 咬住
看这个片子是因为吴军。
喜欢的人和吴军长得很像,夜里独自在家,到音像店租来的碟。
吴军演的骗子,让观看者也受了骗。
取景大多都在我家附近,就像木玉和胭妮一起吃饭的小街,胭妮买炒田螺的立交桥下面,胭妮卖鞋的女人街,花园路的幼儿园……每天我都路过无数遍,只是时间有差别。
所以那些电影里的场景更能让我联想到生活。就是生活,紧紧地咬住人类已经退化的尾巴。
电影是生活。电影里有着让人憋屈的地下室。现实里许多人也的确过着这样的生活,想着他们的汗在闷热的空气里无法散去,我也喘不过气来。还有木玉的烟味儿,让胭妮的恐惧越来越大。
木玉欺骗女人是为了生活的经济来源,女人上了木玉的当是因为生活的精神来源,一切都是为了生活,电影也是。只是利用精神骗取的金钱,令人不齿,令高等动物的道德情操不齿。可是生活里这样背叛道德的人越来越多,多到连电影都忍不住要来分析生活,多到让人看个电影都对生活感到了深深的失望。
生死劫总让我感觉很热。
影片开头的车厢里,胭妮她妈妈的油脸。胭妮和木玉住的地下室。胭妮怀孕时油腻腻的头发。还有胭妮对一切事物的隐藏。
也许她是想说说自己的苦难,可是对谁说呢,所以只好憋着,让单纯的流汗上升到闷的级别,就像吃麻小时带了塑料手套的手。
闷热咬住了所有粗心的人,这种人往往粗心地遗漏了现实生活,感性的认为全世界都会被真爱和善良打动,可是生活毕竟是生活,只有吃饱了肚子才有能力去谈感情。
电影很好的反映了现实这一点。
胭妮脏抹布一样的孕妇装就是裹在爱情上的保鲜膜,捂着你的身体和脸让你在没有现实的爱情里出不来。可是当你看到胭妮拿着买孩子的收据时,你就会想挣脱它。
可是,它会紧紧地咬住你,跟着你,让你这一生都留下它的痕迹。
5 ) 不要让我去爱你。
要我拿什么去爱你。
我们永远都不会有希望。不会有结果。
看到那孩子,被拽出来。
我才知道,原来,我什么都给不了你。
我才知道,原来,爱情不足以来生活。
我才知道,有些事,不是自己决定的。
6 ) 生死劫
已发平面媒体,转载请与偶联系。
STOLEN LIFE
生死劫
文:CIL
导演 : 李少红
演员 : 周迅 吴军 蔡明 苏小明 赵成顺 王培炜 闫妮 孙佳浓
原著 : 安顿
编剧 : 廖一梅
这是个有点青春,又有点伤感的故事。
这是个有点残酷,又有点矫情的故事。
这是个值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的故事,也许你可以象大多数旁观者一样流着眼泪庆幸自己幸福得多的命运;当然,也可以象个愤青那样臭骂一顿把电视砸了;或者,象个批评家那样挑剔各种破绽和不妥之处,从导演到群众演员统统骂个狗血喷头……不管怎样,这个故事至少是可以让我们记得的,我们会记住一个叫胭妮的女孩子,记住她的黑眼睛、黑帽子,记住她能够奉献的所有的爱,记住她拥有过的一点点美好、痛苦和悲哀。
胭妮的声音带有一种宿命的悲悯的情怀,慢慢地述说着。快乐时并未有开心的语气,悲伤时亦淡然,似乎一切过往都已经成为别人的命运,她不过是这样在一边看着,看着一个女孩子怎样爱的死去活来,又怎样在现实中冲撞的头破血流,到最后带着满身的伤口,黯然离去。
故事从一个闹哄哄的车站开始,胭妮的小姨带着胭妮去火车上见她的母亲,那是一个“手心出汗,脸上出油,说话恶狠狠”的女人,和胭妮的小姨一样涂着铁青的黑眼圈,举止打扮象个普通的农妇,说起话来却有着小市民的挑剔和低俗。胭妮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到了家,也是自顾把玩着门帘不理会大人们的话。姥姥和小姨把她当作一个多余的人,除了不得不尽的养育的责任,几乎对这个寄养的不爱说话的女孩子没有任何好感,更不必说贴心关怀的温暖了。胭妮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到了十四岁,始终是倔强的,默默反抗着。她在十四岁那年第一次见到了乡下来父亲,她慌张地找出一顶黑色线帽戴在头上,以为这样就可以隔绝整个世界。她也许没有想到,正是她的父亲,反对所有人的看法,坚持让她考大学。她真的考上了大学,走的时候,她跟姥姥说:晚上不回来了,在学校住。姥姥只顾洗衣服,没理会她。
如果胭妮没有考上大学,如果她没有在第一天上学的时候为自己叫一辆出租车,如果她没有戴那一顶黑色线帽,或者是他没有戴那一顶黑色线帽,生活也许是另外一个样子。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让人无可奈何,冥冥之中总有一些安排,怎样也逃不脱。
胭妮就是这样在出租车遭遇的一场事故中认识了木玉,另外一个和她戴着同样黑色线帽有着闪亮眼睛的帅气司机,就象蚂蚁用触角辨识同类一样,一瞬间眼神的碰触,和有着同样独特个性的黑帽子让他们成为了朋友。
木玉大概是所有少女幻想中的完美男人,除了没有什么钱。他高大,帅气,有男子气概,会抓住机会,创造条件,会烘托气氛,制造情调,会满足女孩子心里对浪漫的想象,会说最让人觉得虚伪却宁愿相信的甜言蜜语,会适时地为女孩子花钱,让女孩子感动。重要的是,他让人觉得他值得信赖,值得依靠,有情有意。这听起来可太象神话,可一切就这样发生了,连胭妮都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快的爱上一个男人。
也许所有最真实的爱都是足以摧毁一切的。在木玉为胭妮过完她人生中的第一个生日后,他突然消失了。胭妮终于在一个破旧的屋子里找到了他,还有一个看起来落魄的女人,以及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那个女人看到她,立刻拿起菜刀把她追了出来,跑了很远,她回头看时,只见那个女人一边歇斯底里地哭着,一边用菜刀把木玉买给她的红色单车砍得遍体鳞伤。
后来呢?后来木玉回来了。说已经和那个女人分手了。说自己活的很辛苦。说孩子也不一定是他的。说着说着,还掉了眼泪。胭妮还是那么爱着他,希望他能回到她身边,再找回曾经拥有的温暖。所以她不假思索地原谅了她,相信了他,并决定和他在一起。
这也许是胭妮可以记得的他们之间最美好的时光。他们一起在破旧的地下室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窝。他们一起吃饭,睡觉,做爱,生活虽然窘迫,却甜蜜得快要淌出汁来。他们就象上辈子就注定要在一起的小冤家,象两个逃学的孩子,天天粘在一起,以为一辈子都可以这样幸福下去,永不分离。
可是好时光总是如此短暂,胭妮在她大学第一次期末考试后,发现一件让她手足无措的事——她怀孕了。
学校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她不得不在学业和她以为的爱情中间做出选择。木玉的情意绵绵和一枚不起眼的戒指很快让她相信了所谓爱情的力量,放弃了她的学业和未来,只为着能够成全她伟大的爱情,为木玉生一个他们的孩子,能够和木玉永远幸福快乐的在一起。
而她不知道,危险就在这一刻开始向她慢慢逼近。
她失去了学业,每天呆在十几平米的地下室里不出去,寂寞象黑色的潮水一样把她淹没,快要透不过气。时钟滴答作响,电视总是坏的,吃东西的声音响的可怕,白色蚊帐蒙在脸上,隔绝了所有的联系。她开始在墙壁上写字,写木玉屋子里所有的东西都变得冰凉,我的手脚也冰凉,带我出去走走吧……木玉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把我们的衣服都洗了可是不敢出去晾……木玉你会不会一直爱我?木玉木玉……她所有的指望在这一刻变得尤其极端和强烈,然而她还是什么都做不了。因为木玉没有回来。更糟糕的是,木玉很快就没了工作,他们花光了所有的钱,不得不开始包装廉价的盗版光盘,到大街上摆小摊子卖炒螺狮。后来被小姨发现了,母亲很快就来了。她还是那么倔强,不肯低头,经过一顿争吵之后,母亲走了。他们有了钱,木玉说是母亲给她保养身体的,条件是孩子一出生就要处理掉。胭妮终于有了第一次发作。孩子出生以后,非常的健康可爱,却不得不送给别人,胭妮也因为生育患病,子宫会突然痉挛,痛彻心扉。胭妮没了学业,没了亲情,没了孩子,没了钱,几乎变的一无所有。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所谓的爱情,可是木玉开始不怎么回家了,据说是找到一份跑长途的工作,回不来。
胭妮总是觉得会发生什么,事实上她知道自己一直在骗自己,以为爱还是象开始那样单纯热烈不顾一切。到她发现了那个装满了各种各样卖小孩的协议的盒子时,世界坍塌了。
原来,并没有真正的爱情。他们从头到尾,都是一场交易。他给她温暖和甜蜜,而她却不知不觉成为一场脏脏交易的生产机器。
有新的女孩子来找她,说木玉是她的了,趾高气扬的样子象极了当初的她。她什么也说不出来,只能淡淡地笑。也许木玉说的是对的,为了他这样的一个人,拼命是不值得的。所以报复的刀子,也只能无力地落在地上。
胭妮就是这样带着充满伤痛的身体,和充满伤痛的心,在一个商场里默默地做着小店员,脸上挂着模式化的微笑接待着每一个顾客……
这个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结束的时候,胭妮在一个阳光明亮的房间说希望大家不要上当。
可是爱情这场交易,谁能在一开始就预料到结局呢?
我想胭妮最想问木玉的,还是木玉到底有没有真正地爱过她,哪怕只有一分钟。
在爱情的战争中,多数女人总是歇斯底里不顾一切的那个,做了对了是一辈子的幸福,做了错了就是一身的伤痕。女人总是感性而富于幻想的,因此女性的作品也往往带有明显的女性气息。你可以说它不够现实,不够完美,甚至有点太过于注重细节,矫揉造作。可是你不得不沉迷其中,毕竟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依旧需要一点点梦来缓释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女性的魅力之所在了。
导演李少红是个典型的女人,从她执导的多部作品都可以看出她是个非常注意环境的烘托和细节的表现的人,重视人物内心世界的呈现:比如在胭妮怀孕期间,独自一人呆在空房间的时候,她把各种细微的声音都处理的很清楚,画面也是灰暗陈旧的色调,表达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和寂寞。而电视里的对白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的安排,恰恰显示了当时人物的心情。这段可谓是整部影片中处理的最妙的桥段。木玉在逐渐显露出庐山真面目的过程中,从一个戴着黑色线帽略嫌羞涩的大男孩,逐渐成为一个头发蓬乱面目委琐的爱情贩子,人物外表的过渡也是非常的自然而生动的。
而编剧廖一梅依旧不负众望,她的聪明在年初的话剧《琥珀》中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一出话剧除了舞台上的表现,就是剧本最为人所称道,那些优美的句子至今仍琅琅上口。在这部影片中,她继续了她平民化和文艺腔的巧妙结合。尽管有些文艺腔调显得脱离生活,可是你不得不为这文艺腔叫好,人家写的,就是贴切,且让人心甘情愿地接受。
周迅大概要算是李少红的御用女主角了,她虽然长的一副纯情柔弱少女相,却一直有点愤青的劲头儿,不管演什么,总是带点天真,骨子里的不妥协慢慢渗透出来,让人觉得真实又不大靠谱。可最后还是爱上她。
据说这个电影在今年的美国翠贝卡国际电影节上摘得“最佳影片”大奖,实至名归,恭喜。
大多数的人,年轻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是绝对的。“人不冲动枉少年”可能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错误的。
带着《大明宫词》带给我的,对李少红的尊敬看的,结果很雷。
好看 ,
周迅的声音太动人。
女生总是明知道是假的却还是愿意相信 最后苦都是自己吃
本以为的百般疼爱,不过是个骗局
太惨了。。。
看完懵了,为什么要记录这样个渣到底的渣男?木玉两句“怎么了宝贝?”麻出我一身鸡皮疙瘩!我们知道,真实故事一定比影片更惨烈。映后李少红导演说真实情况是那是个团伙,这里只作为一个个人行为。女主角后来长期抑郁症找了幼儿园的工作因为她一直惦着她的孩子。编剧廖一梅哦有这个劲儿!哎!也许流逝的时光浪费的情感或还能弥补,但她大学生身份是太可惜了呀!涉世未深的女孩,真的太容易把所有情感都投注在一个男人身上,而根本分辨不清或者不想分辨真假。深深叹息!才觉得LR也许没那么坏。“成为导演前”2022cfdg青葱影展计划中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开幕论坛,李导、周迅、黄建新、管虎等参加。每座位上有瓶青葱标签水要我说应插葱。with vow资料馆1厅。开票时第一或二售罄。当然很多锁票开场前也没开。现场很多空座。无字幕。
当一个人身处在一个危险的地方 他自己却不愿承认的时候 是任何人都点不醒的
他虽然夺走了我太多的东西。可是他夺不走我的生命。还有未来。他不值得我这样做。他连一条狗都不如。
足够虐,故事太残酷,太真实(身边有类似的)。周迅的旁白和摩根弗里曼一样神奇,表演是如此超一流的水准。廖一梅的剧本和对白比原书好很多。
看完给朱子姐讲剧情,发现周迅演的所有电影都是天真女爱上混蛋男被骗的故事
★★★☆ “感謝他把我當成傻子,每天都哄我上當一次,清醒一輩子也就那樣子,不介意用愛來醉生夢死;原來被催眠真有意思,我樂於做個敬業人質,沒空再去對誰解釋,是我自己把自己挾持,不關他的事”,好一個《大眠》的故事。周迅表演狀態最好的那幾年,從表演到旁白都沒什麼可挑剔的,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拖著電影往前,而李少紅則有些偷懶了,講故事講得過於平鋪直敘,缺少了虛假糖衣的欺騙性,故事底牌揭開早已失去了其應該有的令人為止一顫的驚悚感。
对一个人的期待和一个人的无奈,片子里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
青少年反面教材电影。。女人不能太傻,要坚强要靠自己~!~~故事很真实,没有过度的商业包装。很细腻真实。。他虽然夺走了我太多的东西。可是他夺不走我的生命。还有未来。他不值得我这样做。他连一条狗都不如。
新闻频道社会纪实片
周迅 比较不火的片子,但是演的路子绝对不打折!~
观后感四句:1,越想越恐怖,阴阴森森 2,每一个以爱之名靠女人混生存的男人都该被他爹射墙上 3,女人历经男人就是历经沧桑 4,我真的很喜欢廖一梅
敦促国家反诈app推出恋爱脑女大学生专区
良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