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影舞者/文
国产战争题材影片《夜袭》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主要讲述了1937年10月19日,八路军769团在23岁的陈锡联团长率领下突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的故事。其中炸毁日军全部的24架飞机,消灭敌人200余名。 从日本战机的轰炸开始,到我军直捣日军“机窝”、炸毁敌人24架飞机结束,整部影片没有一句空洞的口号,有的只是中华民族的壮志豪情和不甘被欺辱的顽强精神。《夜袭》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在享受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历史。 与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不同的是,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真实。它肯定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出的重大牺牲和努力,当我看到青天白日旗的标志第一次出现在电影荧幕时,我便相信这部电影的诚意满满。在影片中,我更多地看到对国军晋绥军(国民党部队的分支武装)正面的描写,剧中的女主角居然还是国民党方面报社的记者。这是以往主旋律影片中非常罕见的角色设定。 在主角的选择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革命形象。他并不高大威猛,而是一个黑瘦的模样。在外型上可以说是颠覆了以往。在内在刻画上,更多的情感纠葛也出现了,对于部下的关爱,和国民党方面女记者若有若无的爱情也让角色变得饱满而圆润。 在反派势力的刻画上,我想如果敌人或者反面角色没有得到一个合理和令人信服的描写和展示,那么在观众观影的过程中,便不会得到剧情原本该展现出的戏剧张力。影片中对日本人的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没有了以往类似作品中为了表现残忍和愚笨而无视整体剧情安排的情况。 战争离不开人,只有把战争和战争中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打动观众。本片一改之前国产战争片的说教模式,导演安澜加入许多人情味在影片角色的塑造上,陈锡联不再是纯粹的爱党爱国的高大形象,他爱嚼草根、说话干净利落、做事粗中有细,在郭家明求军火未果便用计偷走军火的这一情节设置上更充分表现了他农民式的狡黠。特别是那条与战地女记者郭晓娟的淡淡的感情线,使得陈锡联这个角色更加有血有肉。感情元素的加入更为残酷的战争增添了一缕温情、为这部男人戏增添了特殊的暖色。 老子在说到"道"的至高至极境界时,引用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说法。对于电影,伟大并不需要刻意表现,展现真实的细节,往往能打动人心。影片中陈锡联挑选敢死队这一片段让我印象极为深刻,战士们站成几列,陈锡联庄重地走到每一名战士前面,家里有亲人需要照顾的,一律退出敢死队。他给每人一个坚定的眼神,一下深深的拍肩,没有太多言语,却让我看得热血沸腾,内心生出万分的敬佩来。 影片在描绘机场夜战这一战争场面时花了大心思,展现了其辉煌和壮丽感;电脑特技制造出来的爆炸场面增强了本片的观赏效果。 虽然影片也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但瑕不掩瑜,充满诚意而且拥有足够突破的《夜袭》绝对是一部值得我们观看并反思的优秀的主旋律影片!
有一颗星是给刘天佐的
非得搞个女的进来么?好容易死了还要把帽子甩掉把长头发甩出来,又不是要你来拍洗发水广告......白瞎了那相机
老一套
呃 说不好那当然是不行的- -
只能说是主旋律了。
军事理论放的 等于没看
从没见过这么差的战争片。穿帮镜头与错误数不胜数,编剧低能更惨不忍睹
炸飞机的那段历史...
在学校放映室看的。还记得里面连长对警卫说让他负责那个女记者的吃喝拉撒。前面一对情侣男的笑着对女的说“从今天开始,你负责我的吃喝拉撒。”那个甜蜜呀!哎呦!09年
一部采用电视剧手法拍摄的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主旋律战争片。其内容乏善可陈,但是这个创新却是正确的方向。
我真觉着这部电影不错,而且是真实事件。居然没啥人看,中国人都怎么了。
还可以
刚想起来,在学校看的,很和谐的电影
还行吧,主旋律小成本
太跳太片段!!
很好的电影,东哥在历史课给我们看过。我看哭了。她死了,他活下来了。
中国大陆
快进看都是浪费时间啊
夸张的有些过,场景也有些假!
你如丝般的秀发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