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始,女主玛丽安出身宾西法利亚小城,父亲去世后没有留下任何遗产,于是去投奔在纽约的姑妈。
帮玛利安处理父亲遗产事物的律师瑞克斯,对女主有好感,没有收费帮她。
去往纽约要转车四次,在第一趟出发等车时,玛丽安没有出门经验,被小偷打架转移注意力就被偷走了钱包👛。仿佛预示着女主天真不经世事,后面她还要继续被忽悠。
没有车票和钱的玛丽安在等车的长椅子上流泪,同座位的黑人女士佩吉于心不忍,出手帮了玛丽安买票,帮她到了纽约,以后两人成为朋友。
侄女人设到底是啥?天天怼她姑?看啥都不顺眼?基本全程无表情,咋?美版Angelababy?瞪眼就是全部演技了?
自作多情让律师别联系,为什么看的我这么尴尬。
跟她姑说话,一点儿都不寄人篱下,堂堂正正她侄女呀!
她是不是女主,啊,她要是女主,那……那……选女主就这么草率吗?
不要糟蹋我们戴安的演技好不好,这么重量级嘉宾给你当绿叶,能不能支棱起来。
追了半集忍不住来吐槽。
第九集 玛丽安小姐的恋爱课
女性的恋爱是一场劫难,运气不好的话,阴影一辈子也逃不掉。运气好的如玛丽安小姐,也经历了说走就走的私奔,及时止损回到姑妈家,这趟冒险没交很高的学费,她以极小的代价教会女性观众,至少从她的案例中学到下面几点:
1.当对方让你跟娘家人切断关系时,这个男人绝对不能要!为什么?断掉你的后路的男人,就是要控制你后半生,你回头来不及,指望他一个人时,他想怎样对你都行。这样的男人,可以说居心很险恶。
2.没有经历过任何考验对方对待利益态度,金钱价值观的事情,不要信任他,在一片爱与和谐的社交场合,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只有共事相处过,知道对方对待金钱和对待人生前途的态度,是和自己一致的,才能考虑发展亲密关系。
3.律师先生其实不算是渣男,他对玛丽安小姐就是一种好奇心和占有欲,留一条后路给自己在纽约的打拼,他没想到玛丽安这么认真,原本只是选择的一个而已。男人的承诺,这种,在做决定时,女人不应该考虑,更多考虑自己和他在一起,自己能怎样增值?获得怎样的生活。玛丽安恰好没想好,她只是想逃离姑妈家而已,暂时的权宜之计,通过私奔解决暂时的困惑,并没有长远计划,也没有自己的事业规划。她刚刚开始的慈善事业,一旦离开了纽约富人圈,就再无可能开展,玛丽安小姐没有事业心,走马观花,到处玩玩儿,自己还没想好人生方向时,就不要考虑为了有事情做而走入婚姻,女生真的要明白这一点。
律师在私奔当天没有出现,就算是渣男业界良心,当然他也权衡了,一旦自己结婚了,身价也会掉下来,他并非为了玛丽安考虑,只考量自己的利害得失,男人在婚姻的事情上,非常理性,谈恋爱怎么都行,真的要结婚,男人考虑的要比女人长远很多,精打细算很多。
4.女生身边要有智慧的朋友,能在你头那发热的时候,帮你一把,不是那种嫉妒你生怕你过得好的损友,是真的朋友。玛丽安躲过这一劫,全靠她表姐拉了她一把,还有小姐妹佩吉陪伴她。失恋的时候,尤其需要女性朋友的陪伴。
这个戏的编剧应该开一个写作班,她是个会写戏的编剧,(是会写戏,不是会编故事)。
很多人会编故事,但是不会写戏,很多人相反,因为写戏和编故事是两个工种。
编剧是把已经成为故事的材料,组织成戏,写故事是编出情节、事件、人物,其实都有各自的工作难度,也需要不同的才华。
这个剧的编剧也是《唐顿庄园》的编剧,她很擅长把一个事件按照戏剧的方式一点点推进呈现,按照生活的节奏走,她很少一下字给出狗血离奇的事件,都是慢慢进展,从正常变成不正常,从普通变成狗血。比如故事主线之一,雄心勃勃的罗素夫人要打入纽约上流社会,从开始的巨大阻抗,不被接受,各种拒绝,看人脸色,到第六集里,接待纽约著名交际花老娘舅,这个过程是戏剧式缓缓推进,而不是用突然的大事件砸下来;编剧能把这个过程写得很有耐心。
《唐顿庄园》里面写大小姐接受未婚夫,写了好多集,多到观众有点儿不耐烦,可是越长就越期待结果,这是编剧,不是编故事,编故事急于要结果,编剧却要呈现发展过程。
是不是越磨叽就越有戏呢?磨叽的,注水的戏很多,比如一些注水国产剧里常见到没完没了的聊闲天儿,情侣俩不必要的撒糖,婆婆妈妈吵一会儿架,可是都算磨叽,但不等于有戏,这样的戏每部剧里,都有,但不能太多了,太多观众就散了。
有戏就是有戏,磨叽就是磨叽。什么是有戏?镀金时代里有很多范本,在故事情节推进中总是有着人物的心思,性格,欲望,事件情节在进展,但都是有人物的事件和情节。比如这场阿格妮斯姑妈怒闯罗素家午宴这场戏,按道理,这个大事件可以演得非常狗血,事件不是重点,姑妈的愤怒被罗素家的气场,整个的风向动摇,这也像是姑妈的一个转折点,她或许会更加顽固抵抗,成为罗素家的反对派,或许开始了解这位富人邻居到底怎么回事。这个事件里纽结着姑妈的人物心理微妙变化,这样的戏才是戏。
塑造人物形象都是在事件情节中,不会让事件和人物各自孤立,都是在一起的裹挟。第一集最典型的让事件带出人物,不是单独为人物性格呈现写戏。姑妈怎么看待投奔自己的侄女,两个姑妈一番对白,性格、前史都出来了;玛丽安小姐在火车站的事件,写了人物傻白甜的个性,佩吉的出场也是事件带出来,而且这一系列的事件都是连续,不是单独写的。只有一件事,玛丽安老爸去世,家里破产,不得不投奔姑妈,带出来四个重要女性角色出场,这个事件进程中,也呈现了各自的性格和人物关系。
通常也有编剧会单独为了人物出场写戏,但不能出场四个就写四场戏,彼此没关系,事件不连续时,观众就不会再看下去了。除非是那种平行多线的结构,像很多美剧的犯罪悬疑剧,线头很多,最后再收。不过中国观众会更喜欢单线索连续的故事。但很多编剧做不好一个事件纽结人物和人物关系,是因为太难设计这个连续事件了,也太难呈现人物关系了,需要生活经验,阅历,和对人性想象力。某种程度上,编剧的黄金期是35岁以上,年龄没有上限,越理解人性,生活经验越丰富越能写戏。嗯,是写戏,不是编故事!
《镀金时代》里的事件也有为了推进情节设计的戏,比如坏人,罗素家的女仆的戏,都是为了情节变化,真心不爱看;但她的很多写在主角身上的戏,充满了人物心理活动,人物之间的心理较量。一集有一、两场这样的戏,这一集就值得观众追下去了。一整季的剧集里,每一集保持几场戏剧张力拉满的戏,有人物心理的戏,就能进入我私人的优秀剧集行列。
这个剧的大的背景就是社会的新陈代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纽约上流社会的名利场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一幕幕人间喜剧。 与东方的宫廷剧或豪门恩怨相比,东方剧的主旋律是窝里斗,而美国剧的主旋律是不断推陈出新,新陈代谢。这也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该剧展示了新势力如何节节胜利,旧势力如何节节败退。但这是在美国,即便是旧势力,也是资产阶级的旧势力,这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斗争,斗中的规则是在法律框架下拿钱说话。 新势力被描述成暴发户的形象,他们很能赚钱,而旧势力披着道德的外衣,旧道德的外衣,在生意上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他们只依靠他们的垄断建立准入的壁垒,而新势力却在旧势力还来不及设立壁垒的新业态后来居上。 通常情况下,新旧势力的斗争却不是这样。旧势力掌握着国家机器,掌握着武装力量。掌握着枪杆子才是最根本的游戏规则,金钱是更低级的游戏规则。这是本剧所没有涉及的。
《镀金时代》,像读闲书一样慢慢看完了,人物塑造秉承编剧一贯风格,情节点线面结合,织成内容丰富的风情画,像一块精工挂毯,匠人手艺娴熟,与顾客也达成了默契,你大概知道他如何走针布线,哪些地方必定放上珍珠钻石、哪些地方又肯定会做些好玩的小细节、哪些地方又故意留白,因为匠人和顾客彼此都太熟悉,所以惊喜谈不上,肯定也不会失望,会心一笑的地方也不少。
大姑妈二姑妈虽然是美国人,但却像奥斯汀或萨克雷小说里的人物,大姑妈是犀利冷淡的寡妇,二姑妈是老实呆板的老小姐,演员本身是个人色彩极强的,但到了角色中仍然尽力和角色融为一体,尽管看到大姑妈仍然不免想这是中古版的戴安,但二姑妈随着剧情推进让我慢慢忘记了《欲望都市》里的米兰达,不容易的。
罗素夫妇像一对趾高气扬旗鼓相当毛色油亮的大洋马,新钱代表的设定,演员和剧情都很贴合。这样的夫妇,风光强势表面下隐藏的不屈不服、捉襟见肘、自卑、宽和,以及他们乖乖的一对儿女,很立体地被呈现出来。片中许多我喜欢的情节都出自这一家。编剧擅长的底层仆人线为此加分不少。比如作为新钱看来上流标配的英式管家、法国厨子这个梗,被“阴损”的编剧玩得很溜,首先是让邻居的管家来自家干私活儿教授英式礼仪、招待贵客,最后被气坏的原主人登门拆台。再是一直像模像样的“法国”大厨,干了几年临到最关键时刻发现是来自肯萨斯的土老帽,装自以为正确的法国口音好几年,到被拆穿的时候还捏着口音不放,直到周围人看不下去了,最后无奈用肯萨斯腔感叹:“好吧。”那一处看得爆笑。
剧中各色拥有缺陷的人物是有意思的,几乎每个人都有缺陷。有缺陷的人物对于会讲故事的老手一向是好道具,从莎士比亚到上世纪的电影,直面人性的不完美、展露这些不完美,而不是粉饰、忽略、刻意美颜,这才能得以呈现五光十色的戏剧景观,就像阳光照向色彩斑斓的湖水,透出湖底各色的石头。倒不是说这部剧在这方面做的有多好,而是这种扎实本份的技巧已渐渐被遗忘与抛弃。
回到这部剧。对于这些有缺陷的人物,如同现实生活中你会面临共存、拒绝、接受、包容等各种选择,剧中人也有各色现实选择,比如大姑妈虽然反感喜欢告密、挑拨、使坏的贴身女仆,但还是没有辞退她,毕竟多年相处,暂时找不到更合适的人。
还有假法国厨子,以罗素夫人要强要面的个性,最后还是因为权衡再三也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没有辞退,面带痛苦地说:“说肯萨斯的也实在太那个什么,好歹就说是从中西部地区来的吧。”
暗地里温情的线,从开篇到结尾,绕了一圈回来打了个小小蝴蝶结。
第一季结束。
倒是有了不少怀旧的兴趣,想重读亨利詹姆斯(大姑妈大概会冷嘲)、伊迪丝沃顿。再看一遍电影《纯真年代》也好,米歇尔菲佛和薇诺娜赖德真美。
很多都拿这部剧和唐顿庄园相比。唐顿庄园更庄重,年代感很足,这部剧是新旧之间的冲突和时代的向前发展,除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还有大格局上的改变。勾心斗角明显少很多,看起来很轻松,比如9集 Marian Brook 要私奔,编剧留下了很多伏笔,很明显私奔不成的。让我没想到的是对方也很诚实,直接坦言爱情比不了荣华富贵。
罗素夫妇:相爱,一个生意上很有野心,一个在圈子里很有野心。新贵试图挤进旧贵族的圈子里,旧贵族看不起新贵的钱,又需要他们的钱来做慈善。
Marian的两个姑姑:哈!一个还是和演律师时一样有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一个和欲望都市里完全不同的性格,演技真的都很好。这是题外话,大姑姑很明显更排斥新贵,但也并非守旧要极致,她不顾救了Marian的 Peggy Scott 的肤色,雇佣她做秘书,大胆称赞她,比剧中很多因为肤色排斥她的人要高尚多了。小姑姑明显被保护的比较好,人还是比较单纯和善良的。
本来我以为女主是Marian,发现大家都很出彩,希望后面她也能有所作为。
看到点灯仪式的时候,忽然感悟我们很多时候把身边的事物当做理所当然,其实我们也是时代进步的得益者。然而不公和冲突无论哪个时代都有,我们现在看以前的剧,后人也会看我们的戏。
别来感情戏,真的,千万别最后让女主仗着新贵公子喜爱去挑战双边势力。那可太俗太没劲了。果然!一集过去一半!又开始了。
Leftovers后冲Carrie Coon看的。首集马拉松80分钟有点累,他们说话不用思考时间的吗,一直无脑飙台词。政治隐喻也是有的。老公帅点就好了。有基情。配乐非常傻白甜。
镀金时代,既是美国内战后大基建,大发展的时代,也是贫富加剧,腐败横行的时代。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本剧或许挺有现实意义。
也太太太太好看了吧!!啊啊啊啊尖叫!!!刚刚看完第三集,这个走向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越来越好看了!台词真的太赞了吧
四星观望。服道化精致,old money和new money之争,题材虽然不新鲜了,但剧情节奏还挺快,人物塑造第一集已经立起来了,期待女主后面的表现。
罗素夫人好美!罗素先生好棒!简直是一对璧人,你们还征服啥,世界都是你们的。
唐顿庄园的班底怎么会不好看了!
深度上还是差点意思,但很喜欢最后一集的一句台词“毕竟这里是美国”
暴发户宠妻狂魔同事业型爱妻,携一双金童玉女儿女闯荡贵族圈
开头就是熟悉的唐家屯一镜到底,气度不凡!目前看来各个角色也都很讨喜,可惜不是我喜欢的题材了。
唐顿庄园制作班底新作讲述1880年代纽约,美国新富VS老钱之争,第一集主要铺陈背景介绍人物(实在太多了)还没怎么来得及展开海报上双女主的对决,安排了黑人和基线符合多样化要求,CB和CN分别扮演毒舌阿姐和老处女妹妹,期待这两位更多戏份及金句啊~
这不比无趣的宫斗好看?暴发户男也太难找了吧。面对半夜爬床的女人都能说不。天天想的就是如何利用自己的钱让自己老婆开心,不让我老婆参加慈善?我出钱包了。想向我借钱?那你得赏脸参加我老婆办的舞会。——这什么绝世好男人啊。另外女主没私奔成太好了。看的想冲进去让她清醒清醒,
你们不觉得女主长得特别像饥饿游戏里面的皮塔吗。。。我无法释怀!
这部作品有意思的地方是明明是玛丽安为女主,偏偏人设让人越来越讨厌,相反旧贵族的代表人物两位姑妈以及罗素先生充满了魅力。全当看戏的时候,此剧告诉我,“有钱才能说话”的本质,以及我甚至邪恶的希望玛丽被律师骗婚的惨痛经历,让她不要吃住姑妈,拿这种底气来赢得所谓的“自我”!
哇哦真的不错,George Russel真的也太迷人了!!!
比披着贵族外衣搞小妞题材的唐家屯大气。
暴发户夫妇有看头
终于开播,期待卡司很久了,傲骨之战+欲望都市,还有梅姨最小的女儿。//节奏好快,我喜欢。
第一集和看了电影似的
女主一副除了自家亲戚谁都是好人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