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看了邓丽欣主演的港片《蓝天白云》。
关于邓丽欣,总有太多说话想说。之所以会去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她。不过,今天暂时不说她。
这是一部由尔冬升监制,张经纬编剧并执导的剧情片。影片没有在内地上映,内地的观众可能对它不是很熟悉,但它在今年的第三十七届香港金像奖上获得了包括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以及最佳新演员在内的三项提名,影片质量可见一斑。
电影讲述的是,邓丽欣扮演的警察Angela,在了解一宗谋杀案的过程中,面对凶手完全没有悔意的坦白,结合自己本身的情况,最后逐渐明白凶手为什么会这样做的故事。
故事路线不复杂,电影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地方,也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原因,电影最终在金像奖上与所有奖项都失之交臂,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所以还是想说说它。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很丧,很惨的电影。
不管是电影中的人物,还是电影的色调,里里外外都给人一种很丧的感觉。我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世界真的是充满了负能量。
大家可千万别被我们的新闻蒙蔽了,我们的新闻都喜欢报喜不报忧,很多人也都会自动过滤掉一些负面的新闻,但其实在我们这个真实的世界中,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存在一些不是那么好的事。
导演张经纬在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写好了剧本,创作灵感来源于一宗华裔少女伙同男同学勒死自己父母的案件。2014年张经纬重写了剧本,把香港代入故事背景。可见《蓝天白云》的故事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取材于真实世界。
喜欢港片的同学应该有察觉到,香港这几年有很多这类型的电影出现,包括助郭富城夺得金像奖影帝的《踏雪寻梅》,以及去年大热的《一念无明》等等,都是真实事件改编,而且都是很丧的电影。
这里要夸一下香港电影,虽然现在的香港电影没有上个世纪那么辉煌,但他们保留了电影应有的尊严。在我们为《我不是药神》能够上映而感到开心的时候,香港在这种题材的电影已经又跑在我们前面了。
电影的其中一个女主Connie,出生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她的母亲行动不便,平时几乎不说话;父亲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渣男,不但好色,还将学生妹直接带回家。可是,面对父亲这种渣到不能再渣的行为,母亲却一直选择沉默。Connie还有个哥哥,但他们的关系很疏远。
Connie就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在家庭中她没有得到任何的尊重和温暖,所以她非常讨厌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她唯一的好友是一位异性男同学Eric,Eric经常偷偷跑到她的家去住,他们甚至睡同一张床,不过他们并没有发生什么关系,因为Eric是gay。
邓丽欣扮演的警察Angela调查的凶杀案主谋就是Connie和Eric。Connie一直以来都非常讨厌自己的父母,她想杀死他们,但又担心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于是她煽动好友Eric来帮她。
这样的故事架构会让很多人都觉得这应该是一部破案题材的电影,不过导演并没有做这样的安排。凶手早早就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说出了全部的经过。
导演并没有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破案上,而是把时间都留给了凶手,包括去了解她的家庭,去了解她的性格,以及去了解她在学校的情况。导演的初衷就是这个,他不想把电影拍成警匪片,而是想让观众更多地去了解凶手为什么会选择这条不归路。
电影涉及的内容很多,而且都很丧。不仅包括家庭矛盾,还包括同性恋、校园暴力、援交等等。
邓丽欣扮演的是一名重案组警察,她有一个很爱她的老公,表面看似是一个很幸福的人,但她有个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父亲在还没有患病之前,也曾做过一些伤害家庭的事,所以邓丽欣也一度很讨厌自己的父亲。接手Connie案件之后,通过对Connie的了解,她的情绪也开始受案件的影响,并逐渐理解了Connie的做法。
这应该是邓丽欣第一次拍这种类型的电影,在如今内地新人不断冒出的背景下,邓丽欣这种几乎只在香港发展的艺人很难进入内地观众的视线。上一次她能够出现在新闻头条的时候,已经是在两年前,那会她刚和方力申分手。不过,我一直都挺喜欢她。
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明报是这样说的:《蓝天白云》的突破之处就在于,虽延续了港片《踏血寻梅》、《一念无明》以惨剧还原人性、观照社会的方向,却刻意保持距离,不至于过分投入人物的感性与愤怒,不至于偏向一方观点。
明报的这番说话很中肯。电影不至于过分投入人物的感性与愤怒,不至于偏向一方观点。不过,我恰恰觉得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不足。因为没有在人物身上投入感情,所以电影中的人物都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尤其是邓丽欣这个角色,虽然是主角,但其实可有可无。
但总的来说,《蓝天白云》是一部好电影。虽然它很丧,但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这样子,它只不过是把现实搬到了屏幕上。
希望我们的电影院也可以有更多这种题材的电影出现。
能不能起个用心点的片名?
片头那个工作室的LOGO,一下让我想到《白头神探》。
剧情看,明显是《踏血寻梅》影响下的产物(据说剧本早就写了,但后来一改再改,应该是往《踏》的风格上靠了)。难得地邓丽欣演了一个比较严肃正经的角色,这些年无论在香港内地,她演出的都是爱情片或者喜剧爱情片,都定型了。不过在本片她表现一般,和她获得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的《空手道》相比,那个稍微要发挥点演技。PS:个人预测明晚的金像奖,影后是周秀娜,影帝是古天乐。女配和女配的渣男爸爸演技都完爆邓小姐啊。难怪女配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故事其实挺简单,编剧借用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末代皇帝》)的讲述手法,让片子看起来不至于太直白无趣。
最后,说说老年痴呆症,家有这样病人的,其家庭成员所受到的绝对是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邓丽欣那种恨不得杀了老爸而后快的情绪,相信很多此类家庭成员都有。
全片成色粗糙,意指不明,缺乏细节,无论压抑情绪、面瘫、经不起推敲的情节处理、空白的台词等都处理得太刻意造作,人物亦未深挖,显得单薄。霸凌、家庭暴力、援交、性、少数族裔、同性恋、贫困家庭等教育、社会问题,导演想说的很多,最后没一个到位。相似的题材,踏雪寻梅虽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也较本片成熟,不是一个档次。本片聚焦女性角色,但演出留于表面,为表演而表演,情绪爆发的戏也显得太生硬,但男配角反而更真实入戏
早在2000年,纽约发生了一桩凶杀案。一名19岁的香港移民少女和她的男友合谋用皮带勒死她的亲生父母,该案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讨论。
一年后,导演张经纬受该案件启发写了《蓝天白云》这个剧本,故事的舞台从纽约被搬回了香港。
十多年后这个剧本终于得以拍成了电影,并于去年10月参加了釜山电影节。电影今年年初在香港上映,同时在金像奖上获得两项提名。
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大,属于比较小众的电影。
当看到《蓝天白云》这个片名,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如《初恋这件小事》、《我的少女时代》或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这类洋溢着温暖色调的青春片。
然而事实上,整部电影的色调却阴暗至极,因而我觉得本片的英文名字Somewhere Beyond The Mist(迷雾之下的地方)用的更为合适。
Connie(梁雍婷 饰)的父亲性格暴戾,对Connie谩骂的时候极尽恶毒之言。
他会当着妻子的面和别的人调情,会招嫖到家里还让对方和家人一同坐下来吃晚饭,并且这个援交女还是自己女儿的同学。
Connie的母亲身患残疾软弱自私,对丈夫的种种置若罔闻,全心投入到“拜大神”的事业中。
Connie还有一个什么事都不管也不怎么回家,被富婆包养着的哥哥。
看起来强势的她,其实和同学Eric、Jessica一样在学校都是被欺负的对象。而孤立无助的他们,只能互相抱团取暖。
终有一天,她再也无法忍受现有生活,请同学Eric协助杀死了双亲。而调查此次事件的女警Angela(邓丽欣 饰),家中也有一个曾让她痛恨但如今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
电影中的两条人物线,在影片的最后交融在了一起。我认为这是一部不亚于《大佛普拉斯》和《血观音》的电影,值得大家挑一个午后观看。
近两年,香港拍过几部关于社会底层生活,挖掘社会症结的电影。
在看《蓝天白云》的时候,我想很多人会想起那部《踏雪寻梅》。他们都将镜头瞄准香港底层世界,都写出了血色黄昏下绝望中的挣扎和挣扎中的绝望。
但如果你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二者显而易见的不同。在《蓝天白云》这部电影中,女警Angela也被纳入了故事的精神框架。
电影的前半段探究的是那两个迷茫中带有愤怒的孩子,是那病态的家庭和同样畸形充满霸凌的学校。
但电影到了后半段,Angela渐渐地她从身为办案人员与Connie的对立面,站到了和Connie心有灵犀的一端,然后几乎看到了自己与对方愈发重叠的影子。
就像我在本篇文章开头说的那样,《蓝天白云》的事件本身最有震慑力。
93年出生的年轻演员梁雍婷饰演弒亲少女这一角色,她把这个眼神凌厉性格乖张的角色完美的诠释了出来。邓丽欣则一改之前爱情片中“阿宝”这个傻白甜的固有形象,饰演冷静郁结的女警。
演员的表现非常棒,但可能由于导演张经纬是拍纪录片出身,在处理这样极端案件的电影中的过程中显得过于冷静克制,使得观影者无法与电影内的角色和情节产生剧烈共鸣。
诚如网友评论所言:
“就像是凶案发生后媒体的第一篇详细报道,根据警方通报草草写成。”
喜欢影视剧、美食和旅行的天秤座80后妹纸,喜欢一切新奇温暖的事物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看完全片,第一感受就是很冷静,情绪很抑制,故事娓娓道来,中间有几小处的歇斯底里爆发推进着故事的发展。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就是这样,看不到出头天,想跳出这个圈子,要么忍着要么就做点什么。
女主只想过自己应有的生活!男同学就更简单了,只想证明自己是个男人!只是这个代价太大了。
阿宝居然也会有这种想法,想想年迈的父亲,在去老人院路上、出租车上的情绪爆发,也是积攒了很久。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果不是家里有这种类似的情况,你是感受不到那种无助跟无力。
生活就是这样无情,不会如你所愿。怎么办,活下去。
8.2/10許鞍華小姐為愛徒兼任顧問....
3.5 不知怎么的,突然记起小时候或许也有这么一个瞬间想杀人,又只是因为“怕坐监”而不会去做。老实说,“记起这个瞬间”令我相当心悸。
一个如此压抑的故事,却有这样开朗的名字
为什么香港电影越拍越阴郁了
比想象中好很多 整体算是流畅有力 想突出人之间的隔阂 和现实之残酷 但人物还不够丰富 有些单薄 很多纪录片痕迹 反而略有加分 不过张导可以闭嘴 他越说越觉得他不行
1、也是《踏雪寻梅》式的情景再现式犯罪,解剖少女弑父的心理症结,其中又折射出校园暴力、原生家庭、社会底层等多方面问题;2、镜头语言冷静克制,多处大远景,将人物逼到角落,具有隐喻性;3、我杀了我的父母,终于从边缘人绝望自残到了向上的畸形弑父,从现实题材中也嗅出某种政治意味。
邓丽欣现在演技不再是麻麻地,借妥爷的词句打动人心
开头引用陀氏便奠定冷调基础,蓝天白云下是原生家庭的不为人知,导演还掺杂进了校园霸陵,同性歧视,养老问题,包养暗示等诸多社会议题,野心太大的同时手法略为生硬,尤其为了和女学生之间构成镜像关系,刻意为女警制造了和父亲之间的冲突,前后缺乏交代,方式过于直给。
釜山电影节看的。小成本,电影的灵感来源于导演在纽约看到的一则真人真事。电影做了相应的修改。这部电影贵在它是一部纯港片,里面唯一的熟脸就是邓丽欣。香港电影产业下滑,导致现在香港的女星也不得不靠演技生存了,其实,这是好事儿,拿出点真本事,总比一辈子当花瓶好。电影讲的是一个女孩弑父弑母的故事。
野心是向《踏血寻梅》看齐,可惜能力和执行都还停留在电视剧的单调视听层面,太无趣了……
“我想过返我应该有的生活”和名字后的笑脸还是蛮动人的,但是前面真没必要这么拍,刻意保持了冷静疏离,同时淡化叙事,以此为代价丧失了情感深度,以及警官和痴呆父亲的一条线,有点太直白了。
其他还好,但是整体还是生涩,尤其演员表演的处理,还是太奇怪了
能力與眼界都有限,劇作上根本不make sense,主角完全沒有用
父母之爱是当然之爱吗?比想象中有冲击力和爆发力,邓丽欣在车上打老豆、可妮在社工室吼老豆以及勒杀双亲的场面都让人印象深刻,但张经纬的拍法就嫌太僵硬又太文艺。新人女主角和男朋友仔的表演也是意外之喜。
有果卻無因,對每一個人物都挖得不夠深,感覺只是簡單直白地陳述了一件事,難以觸動觀眾內心,對比同樣描述香港社會底層狀況的踏血尋梅、一念無明,差別肉眼可見。小演員的表現熟練到令人驚歎(更驚恐),藍天白雲畫面的出現太過刻意。
节奏尚可,该冷峻的时候冷峻,该暴戾的时候暴戾,但“天气”作为本片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并没有被掌控好,出现的几次蓝天白云都与剧情发展并不契合。P.S.前日看到杜琪峰说自己的《枪火》与《卧虎藏龙》、《花样年华》同台竞技而意外得奖,再看看近年来愈来愈不举的香港电影,唏嘘不已。
平静地杀了双亲.只系想.过翻一D应该有嘅生活.欺凌真他妈是一件残忍的事情.
把杀亲灭人伦的犯罪题材处理成具有争议的话题也算非主流意识了,angela的态度表明了剧情去中心化的主线思路,当然导演也影射其他各方面问题;完整的回顾杀亲情节算是看点,也算R级了。
“我想亲手杀死我的父母,你可以帮我吗?”
就像是凶案发生后媒体的第一篇详细报道,根据警方通报草草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