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弃了。
先简单说一下剧情:男主河善是一个戏子,出身卑微,妹妹遭人污辱,当他找到施暴者后,却被人当狗一样打了出去,因为施暴者是两班的贵族,有钱有势。在那个朝代,等级制度森严,布衣贱民不得参加科举,最苦的劳作只能换得最差的待遇。不仅如此,老百姓,无论有田没田,都得扛着沉重的赋税,有的甚至被逼到了卖儿女的地步。河善与王容貌酷似,机缘巧合,被都承旨带入宫中,作为王的替身。王因长期服药,出现幻觉,性格愈发地暴虐。王卒后,河善正式坐上了王座。
本以为,照这种发展趋势,河善会成长为一个锐意改革,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的明君。一路斗贪官,推新政,然后顺便收获爱情。谁知道他与中殿的感情线一直占据太多篇幅,甚至面临死亡时,想的都是中殿。当中殿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无法面对自己受过传统教育,于一个清晨离去。(韩国古代的中殿娘娘出入王宫真自如啊,与我国是真不一样)。河善果然是艺术型的,感情太过充沛。因为中殿的离去,在朝堂上就能大哭起来,真哭得像个孩子啊。倒不是反对俩人互生情愫,只是这样沉迷,说好的国家大义呢?要知道,为了理想中的国度,都承旨大人都弑君了,横下一条心,做好下地狱的准备了。不过,也算都承旨运气不好,他寄希望的这个人,并没有那么大的抱负,开始,是想为妹妹讨回公道,后来,则是为了中殿想要掌握权利。也怪我,谁让我以为这是部传奇般地权谋剧呢?
要说权谋,剧中也有,比如,定好了四天后会见大明使臣,河善为了追回中殿,哦豁,迟到了,怎么办呢?抬一张虎皮上来,说是为了明帝猎虎,所以才迟的到。明使是傻子么?如果是刚刚猎的虎,虎皮这么快就硝好了?如果早就猎到了虎,那交给硝皮匠就好了,你又为什么会迟到?好吧,明使愿意给台阶,咱也不说了。(这里再吐槽明使的服装,丑的一米,穿官服,居然还披发。道具组的,能做做功课么?韩剧中每次出现中国人,总是很怪异)。再举个例子,大妃得知王离宫,居然大喇喇地要都承旨交出王印与兵权,哦哟,这太惊悚了,有这么夺权的吗?你伸手一要,就给你?那王权与军权是闹着玩儿的?也太蠢了。果然,被都承旨挡回,自己气得七窍生烟。不过,我算是明白她的儿子为什么会死。有一点,我也挺不明白的,权倾朝野的左相大人怎么权利被剥夺的这么快?他的势力呢?
河善的妹妹就不说了,脑子笨就算了,死倔。可别说底层的小老百姓无见识,不识字的精明人可多了去了,再怎么说也是跑了多年的江湖了吧,人心险恶不知道吗?不认识的人几句话,就跟着去找哥哥,第一次不跟叔叔打招呼就跑了,吃了大亏。第二次又自作主张把人给放了,也许有人说,看见自己哥哥被绑着,是肯定要放的啊,她又不知道内情。但是,这里强调一个“但是”,你得告诉你叔叔啊,发现可疑情况,难道不是第一时间就跟最亲近信任的人说吗?不相信和尚,难道还不相信你叔?不但不说,还有意瞒着。再说了,就这么跑出去,不怕再遇上坏人?。
算了,剧情不说了。吕珍九演的不错,相同面孔的两个人,性格切换自如。还有,扮演中殿的李世荣可真漂亮。
最近又看了遍拥月 感觉长大后的剧情突然就不香了 特别女主 之前播的时候演技被很多人诟病说只会瞪眼 这次一看还真是...😅反而是童年的剧情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正好弹幕安利 就看起了这部剧
开头真王几个镜头惊艳到我了 从一枝梅就一直看着的小演员长大了!
看简介好像是一人分饰两角 果然又出现一个假王 真假王相见拍得好 珍九把真王 假王 以及后面假王扮演真王 假王成了“真”王 都演得很到位 让人完全相信了是两个角色 忘记了是同一个演员
真王是一个很有魅力和张力的角色 他身上其实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有很多点可以挖掘 总感觉编剧强行给他塞了盒饭... 关键是真王领了盒饭假王还是一心想谈恋爱国家大事全听都承旨的完全没有成长起来就很???...
和左相摊牌后的那场戏是编剧的唯一高光了 后面的剧情惨不忍睹
说是披着权谋剧外表的恋爱剧实在不为过 整部剧像是什么都没演就结束了 看了个寂寞😂 如果不是男主我肯定会打3或2星...
最不能忍的是最后的和平叛乱 真的是... 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一直以来都说韩剧不要带脑子看就行了 这个和平叛乱是没有脑子也看不下去的程度... 难为导演和演员了 无语
最后说点好的 镜头啥的都不错 bgm特别结尾的鼓点很棒 服化道很用心 下回找靠谱的编剧吧 啥也不说了 唉...
另外期待在电影里能看到珍九演纯反派角色呀(剧里估计难毕竟没有反派当男主的 或者类似李承鄞这样的角色也🉑 这么好的演技不演点狠的可惜了🙊🤣
本以为是宫斗权谋剧,结果变成了爱情片,并且就算爱情片也是拖拖拉拉,一点也不好看!整集整集的亲亲我我,一共更新了13集,有10集废话!不想再看到中殿的脸!搞了半天主角还没有配角有吸引力!如果去掉女主我觉得会好看很多!实在不行就只演配角权斗的部分好了!已经弃了!本来不想打分的,就因为某剧TV恶意删贴,我就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还差最后一集了吧。
看到这里,依稀看到了编剧想把情节像史实上靠的影子,如果真是如此,那河善中殿双双被废、流放至某岛(旅游胜地济州岛啊,当年可是流放胜地)是肯定的了。
这种结局的可能性比较大。原因有三:
1、整个故事毕竟是以历史上的光海君为参照,而上述结局就是光海君的大结局:被大妃后妈和宗亲李倧及部分对其执政策略不满的大臣联手推翻了。
2、如果河善能把这个王位坐下,那其后继王位者的血统是戏子的血脉,并一直持续下去,这就是篡改血统,对于尚古的韩国人而言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3、都承旨已挂,河善的智商是斗不过那些长期从事政治斗争的王室成员和官僚,下台是必然。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这段时间的韩剧擅长加喜欢悲剧结尾(想想《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我也就不说啥了)。大概就算最后一个镜头是河善与被废的中殿在某个荒郊野外一起流浪,编剧也会说这是喜剧结局吧,毕竟,现在看来,这个剧的爱情价值已经远远大于其宫斗内容了。
所以,最后一集不打算看了,甚至是后悔看15集了。让一切停留在最美好的时刻,不是挺好的吗。就算知道最后BE,学学《怒晴湘西》,一句旁白就让红姑领便当、鹧鸪哨断臂失恋远赴重阳、陈总把头瞎眼,好像就不是那样令人难受了。
特别是,为了让结局硬靠过来,编剧强行让一向聪明的都承旨用了一个一点都不保险的方法送密函,我也是醉了。这简直是等着让都承旨去送死,让河善下台的必杀技啊。你欺负都承旨没智商,也不能让观众没智商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基本所有的替身梗的影视作品最后的结局都是做回自己,而不是一直替代下去,特别是一把手替身梗的那种。比如原版电影,再比如马天宇的《三国机密》、铁三角的《布衣天子》、台湾邱心志主演的《双龙传》,如果把现代版也算上的话,美国电影《雾水总统》也是此种类型。
把《布衣天子》这种不完全替的抛开不算,以上替身梗的影视作品基本都有几个共同特征:
1、替身和原主长得一般模样。《双龙传》和《三国机密》都以孪生兄弟的情节将此点圆过去,《雾水总统》里替身本来就是一个模仿总统的兼职特型演员,这和本剧河善是戏子的情节类似,因为如果连表演能力都没有的话,容易被原主身边的人看出破绽。
2、替身都被原主身边的人找来替换。《双龙传》被皇帝身边的太监头子,《三国机密》是汉献帝的皇后,《雾水总统》是办公室主任,本剧是相当于皇家秘书长职务的都承旨,都是身边人啊。这很好理解,如果没有身边人的力挺,狸猫换太子的活路怎么干得下去。
3、替身刚刚出场时都会有错误百出的情节。这基本上替身梗必备情节,承包了全剧的笑点。
4、替身都爱上了原主的老婆。瞒妈可以,瞒老婆不行。这一点在各个替身梗的剧本里得到了深刻体现。而无一例外,所有原主的老婆都爱上了替身,无论替身是小叔、是戏子还是乞丐。而本剧中河善与中殿故事情节脉络和《雾水总统》里假总统与第一夫人的情节极其相似:从惊讶地发现老公人变好了(因为是假老公)——发现身边的老公是假的——发现真老公挂了或深度昏迷——决定不能接受离家出走——替身追来——接受替身——回家——在立场上对替身给予绝对支持,就是一个套路。而《雾水总统》里假总统对于第一夫人的偷偷爱恋与河善对中殿的爱恋基本也一致。看来替身梗的这些情节不仅跨越国家,连人种都是可以兼容的。
5、替身最后都没有长期替下去。即使是像《三国机密》这种名正言顺被传位的,还是像《双龙传》这种本来替身就有皇族血统的,或是像《雾水总统》中靠选举出来的总统,替身最终并未成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三国机密》碍于架构于真实历史的原因,无论是汉献帝或是冒充汉献帝的刘平,编剧都无法改变汉王朝结束的宿命,不然大改历史,也过不了审。《双龙传》虽然是架空的,但他更想强调的是替身模仿当皇帝而不是如何当好皇帝,如果替身变成正主,这部剧就变成宫斗篡位剧,失了编剧本来的意图。《雾水总统》中总统是美国民主的重要象征,如果长期在位的总统不是大众选出来,而是靠模仿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担任的话,估计本剧就不可能获得奥斯卡等奖最佳编剧奖的提名了。从这种角度来看,最后河善继续当王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这部戏挺可惜的。演员基本都不错,然而编剧实在掌控不了这个故事。
最大的问题,男主角河善形象并没有立起来。这里替吕珍九说一句公道话,演技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真假郡王在殿内对峙那场戏。他在戏里的演技展示主要在真君王身上,扭曲的成长环境导致人物有种挥之不去的堂皇不安和阴郁感,表现得挺到位。然而真君王死得早,而河善的成长线又写得比较糟糕。
最主要的原因是感情戏篇幅过多,而人物成长太少。除了最后平叛的重头戏没中殿什么事,大部分时间,河善脑袋里都是中殿。我以为这样一个故事框架,剧本重点会放在他是怎么从底层百姓的角度看待政事,怎么在都承指的一对一指导下迅速成长,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仁君上。结果他天天想着怎么讨别人老婆开心???在政事上的进步十分缓慢,几乎只是按照都承指的要求在行事,以至于左相指责河善只是被都承指利用的棋子时,我居然觉得这么说其实也没错。
一开始是因为妹妹被辱,河善才真正有了替代君王的主动意识,因为他要利用权力惩治坏人。这个动机倒问题不大,而且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后面人物形象不断丰满,政治素养不断提升就行了。然而哥哥迷上中殿以后我就没见他关心过妹妹几次,勉强算有对中殿关心程度的十分之一吧。
你写他爱上真君王老婆也没问题呀,矛盾冲突嘛。但他毕竟是个因为妹妹被强暴,一心想要复仇的哥哥,给兄妹情一点尊严好吗?而且爱慕也麻烦得表达得克制一点,特别是这种其实算是有道德问题的感情,隐忍反而更令人动容。
此处插句题外话。妹妹人选个人认为十分失败。看剧情,达莱应该是个被上层阶级侮辱了的美丽娇嫩的平民少女,然而不管是外形和演技都不达标,无法惹人怜爱,甚至常常让人觉得像个猪队友般讨嫌,也是很神奇。
最后两三集还是三四集的高光基本在都承指身上。然而问题是君臣关系改善得比较突兀,铺垫不够,没有有说服力的转折桥段。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是两个相亲结婚没什么感情的人某天突然情意相通如胶似漆了。撇开这个突兀性不谈,都承指演绎得还是不错的,就是感情基础不牢导致我不太能融入,比较可惜。
再说到中殿,其实气质和表演还是挺适合角色的,可惜主要只用于感情戏。既然这部戏中殿戏份这么重,就应当给予她真正重要的存在意义,在帮助河善成长为君王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在成品电视剧里,她的存在其实反而影响了男主的成长性。
至于小bug,多得很,不列举了。看完只有一个感想:喜欢写爱情戏的编剧还是少碰这种权谋题材吧,真不行。
要我挑一场戏作为全剧的亮点,依然是国王戏子殿内对峙那场,可惜最大的矛盾冲突早早地被编剧自己掐死了。
单纯从表演或剧情上来说,一气呵成,紧张与舒缓交互,情节又不是很水,尤其是假王与真后的感情培养过程,给诡谲的宫廷争斗带来一丝明媚~韩国演员的表演都很自然,仿佛自己就是剧中人物,一切都水到渠成——就是眼泪太多。
电视剧版相对电影来说,可增加的戏份较多,虽然电影版看过很久,情节大多忘记,但印象中似乎比电视剧要更简明些。男主一人分演二角,把真王的暴戾(化妆上多加黑眼影)和假王的温善(化妆上脸部也较明净)区分得很好,就像六小龄童说自己在表现真假美猴王时,总会有一些动作来表明不同。
但对本剧的立场有所不敢苟同,首先是把篡位表现得理直而正义,把大妃和左相保卫王室的行为定性成谋反,而真正谋反的应是毒杀真王的都承旨和假王。若是假王继承大位且子孙绵延的话,李姓朝鲜至此可以说是完全断嗣并易姓了;而且真后在发现假王身份后,第一反应是自杀,然鹅,最终接受并与假王站在了一起……
这不但是伦理所不许的,也是身为中殿王后的身份不许的,即使在情感上同情男女二主,但于理于礼十分不妥,所以编剧才会让中殿被下毒导致不育,假王与真后也不会有子嗣,所以最终还是禅位给有李姓朝鲜血统的大君。
尤其可道者,是朝鲜和中国的关系,主要是和大明的关系,李姓朝鲜是紧接着大明洪武太祖立国的,接受明朝的册封而名正言顺的。韩国的古装剧中,如本剧所依法律均是大明律,当时的正式文字还是汉字,朝鲜文字有如现在给小朋友的拼音识字;但韩国一直要摆脱中国的影响,在实际中把汉城更名为首尔,且普遍在历史剧中如果有明朝使臣时,都表现得很傲慢,而朝鲜王臣是如何傲骨嶙峋不屈于威势的,而且始终在争论“事大”、“事小”的问题。
本剧中明朝因与满洲后金交战,需要朝鲜派兵助战,而假王表现得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士兵也是朝鲜百姓,他要保护百姓,岂能让士兵白白去为大明送死呢?而且朝鲜进贡大明很多财富,已经让朝鲜不堪忍受了。我就在想,说这样的话,算不算是忘恩负义?这个编剧对朝鲜的历史是否有足够正确的认识?剧中的假王对应朝鲜历史上的光海君,其修《答胡书》与后金交好,表示“两国各守封疆,相修旧好”,换回了被俘的主将姜弘立和朝鲜军士。
光海君左右逢源的行径引起明廷的强烈谴责,同时在朝鲜内部也掀起轩然大波,对光海君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最终这种情绪以政变的形式彻底爆发。明朝天启三年(1623)三月十二日,朝鲜西人党率领千余人攻克王宫,将光海君废黜,立其侄绫阳君为王,是为仁祖。朝鲜仁祖即位之后,便立即推翻光海君中立的对外政策,全面导向明朝,共同对付后金,史称“仁祖反正”。
这样的历史背景被编剧改为底下谋反作乱,把篡位的假王塑造得正义堂堂,其修书与后金,以保护百姓的名义断绝明朝助援的要求,是忘记了二百年后朝鲜大报坛、万东庙、大统庙对明朝皇帝的崇祀被视作“崇明三义”,朝鲜尊用明朝正朔最为突出的体现是在祭祀及有关墓志、墓碑上,朝鲜王室祭祀时用明朝年号,士大夫家祭则始终采用崇祯或永历年号,对其列祖列宗表明其始终是大明遗臣、大明子孙吗?大明作为宗主国,对朝鲜尽到了君父的保护义务,而作为藩属的朝鲜,只是要索取要保护,而不知自己应尽的职责吗?
现在的韩国是忘了大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三月,日本太阁丰臣秀吉举兵十五万经海路向朝鲜扑来,而朝鲜李氏王朝在虎狼之师的日军攻击面前溃不成军,不足三月,两京皆没,八道尽失,宣祖李昖仓皇出逃,同时遣使向宗主国大明请援。大明在初次救援失利后,于当年十二月遣大将李如松率大军出击,明朝联军前后历时七年终于获得对倭作战胜利,史称“壬辰倭乱”,救朝鲜于再造。也正是因这场战争,明朝的国力和东北边防力量受到严重的损失,后金趁机坐大并反攻,以致大明灭亡。
这部电视编剧的历史观也正反映了韩国当前对待中国的史观和态度,极力摆脱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影响,甚至到了忘恩负义的地步,以保护百姓的名义拒绝出兵助援大明,丝毫忘记了“壬辰倭乱”大明神宗对朝鲜的再造之恩,难道大明没有保护朝鲜的国家和百姓吗?我在观剧时的一个细节也说明了朝鲜摒弃汉字后给自己文化带来的混乱,我看的是翻译过来的字幕,对于假王和左相的名字前后不同,也是在后来赵尚茶画了假王的像并写了汉字,才知道假王应该叫什么,而现在的朝鲜语就像前面说的小学生拼音,只能表音而不能表意,所以才会出现名字前后不同的情况吧。建议韩国的明星还是好好保留中国翻译过来的汉字名字吧~
这篇评论对于朝鲜和现在韩国文化等没有贬低的故意,或者仍抱有顽固的封建宗法思想,只是尽量客观地说明情况;而对于编剧没有起码的正确历史观,无论其如何颠倒自己国内的历史,于我无干,但是把朝鲜寻求中国的保护而说成中国对朝鲜的压榨,实在难以气平。中国历史上三次被朝鲜带累而发生巨变:一次就是“壬辰倭乱”,大明国力和军事损失,最终败亡于满清;第二次就是甲午战争,中国保护朝鲜损兵折将,然后大清就亡了(不是主因,只是诱因,充分而非必要条件之一);第三次就是朝鲜战争,中国出兵朝鲜而错失联合国军在朝鲜时,大陆本会一鼓作气趁势解放台湾,致使台湾如今仍孤悬海外,统一大业延宕无期。
剧情台词都一般,男主演技是不错,但是在皮没入骨,能夸张不能细腻,不是顶尖的演技,就别贴“演技炸裂”的标签了。
吕珍九未来可期,真是天生的史剧演员
驚訝吕珍九的神演技,還有其他配角的演技也很棒,雖結局收的怪異,但劇情還是很緊湊精彩
男主把控角色的能力真是肉眼可见的飞升,两个人物演绎的都很立体,尤其是君王的塑造从压抑到爆发非常棒,值得一看。
tvn难得拍的史剧!昨天刚刚看了电影版,跪求编剧给帝后加相爱相杀的戏份
历代TvN月火剧首播收视率第一,吕珍九演技进步很大,摆脱童星的影子,吕珍九还是适合演史剧,现代剧不适合他,女主李世荣也是童星出道,两人简直是天作之合
女主角真从小美到大,之前看花游记的时候觉得她适合浓妆,没想到古装也这么好看。吕珍九这次的演技可以摆脱童星的影子了!
为男主的演技打call,这剧的节奏感太棒了!一集一个多小时,看着真痛快!
为了长大了的珍九看的。果然弟弟适合古装。
吕珍九的表演真的很精彩,很到位。
哭辽太好看辽!!!弟弟真是太适合史剧!!! 精分一般的炸裂演技!!! 世荣也太美!!! 试问谁不单恋这么美丽的中殿!!!
出乎意料的好看!吕珍九的演技真的很棒啊 第一次看他演男主的戏 剧里把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诠释的挺完美的 期待接下来的剧情
韩国架空的影子分身故事,长大的吕珍九有一瞬间很像刘亚仁,真是好看。
从bgm到滤镜质感和同名电影都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再加上张赫的友情客串 吕珍九演史剧真的carry 演技也越发进益 李世荣的声线也属于很沉稳的那种音色 很适合中宫这个character 首播观感不错 节奏紧凑 TVN月火首播历代最高收视率大发 真的好看!! 四星观望
披着双面外衣的单角色表演,披着君王外衣的宫廷偶像剧,2集过后就水准直降,电影版都比不上,8.5的评分又是从何而来
男女主颜值演技均在线,不爱不行。虽都年龄不大,但都已经是老戏骨,cp感也杠杠的!!期待后续!!
韩语电视剧版的影…吕珍九怕是金宇彬和刘亚仁的综合体…疯王的身上总是看到思悼刘亚仁的影子…且看吧
真王没死的时候,两个角色对比着看,很有戏剧张力,人格较量也很有趣,充满危险。真王死后就变成传统王权谋略剧了。
真的不好看,求南韩别再拍权谋古装了,这内容给浸淫两千多年官场权谋的天朝子民看简直是儿戏
借来标记一下电影版,论暴君还是李秉宪业务能力过硬啊(或者是本色演出...),不管是有没有以假乱真都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