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在普的日志里看到这部电影的OST,就下载下来听,后来索性就放到了MP3里,很干净的配乐,完全是清新电影里的配乐,钢琴贯穿时钟,平淡也并没有太大的起伏,就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特别适合骑车的时候听,尤其是下午放学的时候。原声带里会穿插一些台词,因为听了好几次,也能记住了一些大致的内容。也无非是小清新的那种带着发嗲的强调。这依旧是台湾现在电影范畴类的片子,也并没有多大的期待,也没指望能有什么样的突破。中午在转学校的BT的时候,看到有这个片子,就下载了下来。
一开场监制吴念真就基本已经让我给惊讶了一下,突然之前对这个片子有了期待。之后再出现的别的字幕就真的没有一个认识的了。然后这个片子就让我打发完了考试前最后一个下午。总的来说,比预想的要好一些,也许本身吴念真这个名字已经给这个片子增加了好感,加上导演的一些设计,看完这个片子,还是想写一些东西的。
开场已经展示出了男主角其实是个缺爱的小孩,所以故事一连串就铺好一个积淀。从遇到第一个喜欢的人,到419,到结束,到遇到第二个人。做的非常简洁,没有叙述什么,就是出现然后离开,然后再出现。这点做的很不错,因为之前和之后其实若演出来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到后来两个人一起在船上想未来的时候,从两个人的动作就已经暗示出后来的发展趋势是如何。但那一段总归还是让人感触了一下,我觉得男主角那个时候还是蛮单纯的,单纯的只懂得想就会有,有了就会永远。已经并不是多么青涩的年代,还有那样一颗心的男孩是可爱的,可以爱的。但这样的人说难听点真的就是没有历练。在我们大部分人从一开始都好像一张白纸一样,很好看的柏芝,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颜色,往上面涂抹,从一开始都是难看的,越到后来越成型的时候才会变的好看。但到最后我们都已经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张画。从前我们白的可爱,招人喜欢。后来我们绚烂美丽,历练之后变的成熟和冷漠,依旧又可以吸引别人,但已经不是从前的自己。在最开始人对感情也总会热烈,总会有被挫伤的时候,等到爬起,在次挫伤,一次次之后就好像已经习惯于感情。然后成为挫伤别人的人。早晨看到一句话,每一段都很投入,因为我是好演员。从期待明天,到不敢期待明天,到拥有明天,也都是这样的过程。也许很多人到不了第三个层次,但前两个还是容易出现。想的太多,盼的越多,最后落空的越多。当两个人在船头,男主角幻想着未来的时候,自然就会让人心里一颤,有时甜蜜真的让人冲昏头脑想很多已经自己都认为是虚幻的东西,本身是在水池,来去自由,越深越陷,却走进了子泥里面,想要出去呼吸的时候,却已经很难了。本身以为幸福的东西最后却成了一种难过的回忆,想要忘记却又舍不得。痛苦是可以忘记的,因为人想忘记,但甜蜜是人不想忘记,所以人更痛苦。为了一段本身已经结束的回忆而去想那么多是不是人本身就想犯贱呢,已经泼出去的水是一定收不回来了,一切回忆本应该就是虚空,抓着不放,也只是风而已。男主角喜欢的人说,那一切都是你的一厢情愿。这,才是一针见血的回答,本身那个人心里已经没有了他,而他却使劲往里面撞,这样的一切本身就已经没有什么样的意义了。男主角说我总是想我们的未来,我连你都不能相信,我的未来在哪里。这就真的是一厢情愿了,两个人的一个人已经觉得没有未来,那另一个人抓着有什么用。朋友的签名写着,太认真,就输了。大部分都是这样,没有多少的人可能走到天长地久,太认真会沦落成一厢情愿了。还有一句也是在朋友那里看到,他说每一段我都很认真,因为我是个好演员。这好像是两句独白一样形容出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人已经有自己的骄傲,未来也不是别人创造的,自己有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是需要自己去主宰的。当主动权已经落到别人的手上,你的未来又如何强加到别人的身上让别人去实现呢?毕竟只是两个人,毕竟他是一个人。这个世界很多事情是没有对与错的,有的只是结果,结果可能就真的不是属于自己的。而结果只能给,不能抢的。有人得意洋洋,就有人落寞收场。在这样的周而复始之中,人渐渐的开始成长,有从来都是春风得意的人,但真的很少。每个人都有自己弱点,也许就会让某个人捕捉到,而恰巧是自己最强势的地方,因而吸引。这样的事情,多数人生活里都会遇见,能做的还不是应该自己藏好伤口,然后做一个更骄傲的人。因为不管什么时候,自己永远是自己的。爱的人,一定要有自己。
而女主角好像一个镜子一样一直反照他们的生活,在她其中,她自己却不在其中。电影的开场一段很有意思,就是各国语言那段。在原声带里有这段对白,所以看的时候格外的仔细。最后两个人抱在一起,站在地图地毯上,那块地毯上,两个人站的位置大致就在南太平洋那块,这其实就是两个人最想去的地方,在一开始就已经站在了上面,两个人只是都不知道。从一开始就让两个人到了远方,而整个故事就只能越走越远了。小慧的眼睛分遍不了颜色,可她却真的有自己的思想。天才总归有异于常人的地方,所以才更成为是天才,因为是天生的。小慧的眼睛看不到可其实周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好像她的思绪一样,人捉摸不定,想不出来。小慧的枕头旁边有个彩色的小抱枕,好像他那些彩色珠子一样,那些颜色好像他的思绪一样丰富,很多的事情看的到的可能是黑白,但实际可能很绚烂。我们经历很多,以为这个世界的颜色已经足以分辨,可以认清很多人的脸孔,从一开始就好像自己会懂得以后的路是什么样子,但竟会发现起初是按部就班,后来怎么就变了方向。想的太简单,但世界的变化根本没有自己想的简单。她看到了很多的东西,然后都藏到心里,她不是不懂,她只是表现的不懂。他说要带她去远方,到没有人的地方,可到最后他自己却迷失在了远方。不是到了某个地方就是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永远是在看不到的未来,就连什么颜色都不知道,又如何知道它是美好的难过呢?
男主角在遇见日本人后他们去了教堂,日本人有张照片好像是拍了他,不知道那张照片最后怎样了,以为那个地方会有呼应点,但日本人就这样一下子消失了。当然我也并不确定那到底有没有拍男主角。日本人在走的时候他留了地址,这也足以说明男主角当时是多么的青涩了。在路上,遇到很多的人,有很多的下一站,而遇到的人其实也是一站,而这趟车不是公交车,你每天都会按时去座,这就是趟长途大巴,可能经过就不再回来,而那些站牌也没有多少的意义了。面对别离总会不舍,甚至难过,但走了就是走了,还有下一个。这不是一种自我的安慰,路口还有好多个。
电影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就好像男主角喜欢的人在书店那一段,那个人拿起的书是爱情的尽头,而书放到了旅游书区。两个人已经到了尽头,去不去远方都一样。而之前的那句台词是一个人过的快乐,就能忍受各种规律。这话又好像是在说给女主角听的。只要快乐,就算是属于自己的规律也能忍受。有色眼镜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世界,这正的世界就在身边上演。分手,劈腿这些若是规律的话,人更应该跳出其中而过的快乐。
电影最后女主角站在男主角旁边说我觉得我好像变老了,听到这句话肯定会让人想起《一一》,尤其是这片子的监制还是吴念真。昨天跟源远聊天的时候,他也说了句我觉得我老了,我也想到了《一一》,当然很无关,只是条件反射似的联想。可也就是这种条件反射才让人会想起更多。在不明不白,眼睛都看不过来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急速的成长,不是变成植物人就能停止生长。很多的事情也需要面对,过了这个关才能有下一个关口去超越,都是这样一步步的摸爬滚打,在别人的欺骗之中反感欺骗然后又学会了欺骗。骗你的人是我,相信的人是你,最后错的人不是我,是你。因为若是你不相信,我的欺骗又从何成立呢?不要给别人旁戴多少的帽子,很多事情的根源其实都在自己的身上。当我们说自己老了的时候,也是一种清醒的认识,面对喜怒无常的世界,不是飞速生长的头发,看着不顺眼就能剪掉。变个花样,其实本质还是那样。世界很大,要找的地方很多,男主角在沉吟之中读着somewhere i never travelled,就好像起初出现的那个日本人一样,走走停停,有很多的下一个地点,那些地点都是never travelled。我为你轻轻而来,努力展开,你经过,我也便颓败,只是我依旧是追求着你。男主角以前幻想着以后一起去纽约,那也是很远的地方,像很多人一样,有个很远的目标,但有时太远,就看不到了。
今天别人对你说的话可能下一秒就会对另一个人说出,当然自己说的可能也会跟很多的人说出,也没有什么真的假的,能做的还不是让自己好好的。有很多的选择,有很多的结果,可能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我总觉得人不管为了什么,还是要快乐。很多事情的明辨和判断还不都是在自己的身上。走的入也要跳的出,,累了,然后也就麻木了。谁都盼遇到一个好对象,可总是遇到好演员。
前天在作图的时候,有张照片是拍的码头,一艘艘的船朝着高楼林立的市区,对面的楼显得渺小而模糊,看的见又看不清又想看清是什么样子,就写了一句话,是谁一直想要去远方,但却忘了方向。忘记是怎么想起这句话了,也许以前在博客或什么文章里看到过,再或者可能是某本书里写的,但现在觉得这句话用在这里也很好,是谁一直想要去远方,却忘了方向。
只是人海茫茫。
(PS:各位听众,又是一段他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啊~~~)
在海边的一个小渔村里,有一对普普通通的兄妹。
妹妹名叫林晓桂,她年纪尚小,有许多事不能理解。比如为什么树叶是赤红的,天空是澄黄的,太阳是漆黑的。这和别人说得都不一样。老师认为她给图画乱上色是在恶作剧。家人认为这是一种怪病,想纠正她。就连奶奶也认为她脑子不好,或是丢了三魂七魄。直到第一次体检,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妹妹是个色盲。可是大人还是不能体谅自己,同学也老是笑她。只有哥哥告诉妹妹,每个人肯定会有地方和别人不一样,如果人人都一样的话世界会很无聊。哥哥还说在遥远的地方有一座色盲岛,上面住的都是色盲,他们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妹妹相信了美丽的谎言,想如果能快点长大就好了。
哥哥名叫许亦贤,他觉得妹妹分不清色彩没什么大不了的。哥哥心藏一个秘密,他喜欢男人,他是个同性恋。这个事实让他厌恶自己,内心倍受折磨。像妹妹想去色盲岛一样,他向往着去纽约。纽约是座包容的城市,在那里同志可以活在阳光下,不需要遮遮掩掩。因此他用功读书,学习外语,用红笔在房间的世界地图圈好地标。
妹妹是色盲,哥哥是同志。
这对奇妙的兄妹来自台湾电影《带我去远方》,一部荡漾着海水的味道并夹杂着温暖海风的影片。电影像瓶子里五彩斑斓的水晶宝宝,清新唯美。青春和成长的阵痛,随着妹妹的纯真视角得到稀释,缓解。影片用最冷静的镜头刻画了一座看似温情的小岛,而小岛上的两个人是孤独的,他们守着彼此的秘密。
身怀着与生俱来的缺陷,哥哥妹妹互相舔舐彼此的伤口。妹妹因为哥哥要攒钱去纽约,偷偷拿了大伯的零钱。但是想到哥哥不是和自己去色盲岛,而是与男朋友远走高飞,妹妹只想静静地躺在床上,不去理会任何事。哥哥不知道妹妹的失落,内疚,他邂逅了来小岛旅行的日本小哥,一直以来的无声之痛被一个简单的拥抱治愈。分别时刻,他大方地挥手道别。可是在教堂里,哥哥终于泣不成声。妹妹画了一个笑脸在手心,举给他看,希望他不要伤心。哥哥抹去泪水,用力地摸了摸妹妹的蘑菇头,两个人如往常般嬉戏打闹起来。
当蘑菇头变成了马尾辫,当妹妹发现哥哥的同性之恋时,忧伤便像春天来到时五彩缤纷的花一样,不可阻挡地绽放了。青春时的爱,有的可以过去,有的则过不去。哥哥的第二段感情携带来更深的伤害。在谈了很久的男友选择和他分手后,在他满脸泪水哭喊着说不想分手后,哥哥选择了烧煤自杀。热恋时,纽约是个总有一天会触手可及的梦,而对方离开后,这个梦,一下子就破了。所有的准备,所有的期待,所有对未来的憧憬,也一下子没了着落。有的人可以熬过去,有的人熬不过去。有所期待的日子里总有不安,从早吹到晚的小岛的风也吹不掉他对爱人离开的愁苦。或许他在焚烧一封封信的时候,不是相信自己将要从这个世界死去,而是坚信要从这个荒谬如梦的世界中醒来。
妹妹还小,仍然懵懂,世间万物在她眼里充满了魔力。她眼中的世界是红绿混郩,颜色颠倒的。她所钟爱的绿色,一方面是代表新生命、童稚、天真、天然的颜色,可另一方面,她选择的也是血的颜色、创伤的颜色。
因为她世界的色彩和被规定的颜色不同,很多很多的人会认为她是个异类。承受非议,背负误解,人也就不得不坚强,走向成长。纯洁的心好像一块天然的木头或石头,成长则好像对木石的雕琢。一旦改变,心就难以完好如初。哥哥给妹妹讲的故事,让妹妹的心长出了翅膀,得以逃离排挤,抵达远方一个叫做色盲岛的地方,那里的人都是色盲,不会把她当作异类看待。
可是哥哥不同。他每一天活在担惊受怕里,无处可逃。害怕自己的倾向被人察觉,害怕喜欢的人离开自己,害怕一辈子飞不出小岛…他拼命伪装自己,他告诉妹妹不要在意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其实是在说服自己。被爱人辜负时,他受到的伤害不仅是失恋,更像是支撑着千斤巨石的唯一一根支柱断了,长久以来的压力一下子全部砸下来,超过了他承受的极限……多年的梦碎,他畏惧现实,格格不入,只是想沉睡,于是便真的沉睡。
社会中依旧有许多顽固的势力,他们的坚硬会使得期望社会开放的人看不过去,又无力改变。虽然电影借用了同性恋这样的敏感话题,但导演的目的并不是投机讨巧,而是希望两位主人翁的经历,多多少少能够警醒旁观者。电影中一直在表达的一个主题就是多元化,对他人多一点理解,对自己少一分固执。他们所向往的远方,有他们心里想要的完美生活。阿贤想要从边缘的角落进入到社会中去,在纽约;晓桂想去的地方无比边缘,在虚无的色盲岛。但他们的梦想却都是让自己不再边缘,本质上都是想自己真实的样子可以得到社会认可。如果陈腐的观念得以改变,我们是可以帮助他们的。一个观念的改变就使得社会变得更好,我们每个人都义不容辞。
影片的最后,哥哥没有醒来,妹妹替他向日本小哥说了再见。一场风雨后,绚丽的彩虹出现得猝不及防,小岛的海风依旧吹个不停,海浪也拍个不停。妹妹抬头望天,嘴角上扬。生活虽然充满愁苦和不解,但远方的梦还在,哥哥也在,她还可以通过每天和他说话去唤醒他。结局的那道彩虹,是多元化的符号,意味著社会的多元、包容。其中红色代表生命、橙色代表康复、金色代表太阳、绿色代表自然、青色代表艺术、蓝色代表协调,紫色代表精神。同时,它是一个悲剧的结局过后的希望。哥哥会不会在雨过天晴后醒来呢?影片没有给出答案。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曾到达的地方,叫做远方。《带我去远方》,哥哥和妹妹心心念念的远方,其实伫立在人人共建,有容乃大的未来。
电影中陈建骐的配乐轻松有趣,在压抑情节处又不失深沉。影像风格明丽,全片弥漫出的淡淡的温暖与浅浅的忧伤。通透,淡薄,隐隐的悲痛,回味无穷。
由男女主角演唱的片尾曲《出发》,是一首并不华丽的歌,一首非专业歌手唱的歌,一首发自内心深处的歌。希望这首歌曲,能带给你我来自远方的感动。
从台北回来第三天深夜,重温《带我去远方》,很大一个原因是这次金马奖以记者身份终于见到了林柏宏,跟他合了影。最早认识他就是在2009还是2010年的时候看了这部《带我去远方》,他的作品其实不算多,我也只看过3部而已,但他一直是我记忆犹新的演员,就是从《带我去远方》开始。
这部片算是我看得最早的一批台湾电影,当时就非常喜欢,标的是5星,那时候16岁。我到现在手机铃声用的还是林柏宏和游昕给这部片合唱的主题曲《出发》。好几次我发现自己的铃声一直没换,想要换掉的时候,把这首歌打开再听一遍,就又不想换了。这样清澈的声音,一直留着就好。
《带我去远方》并不是一部多么出色的作品。电影看多了以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不满足,摄影、色彩、剧本、演员,小到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拿出来批评,所以回过头去看六年前这部我给5颗星的电影,我抓不到其中任何一个可以拿出来夸奖的地方。它也可以被归为“台湾小清新电影”的范畴,流于“同志题材”之中。但是总有一些电影,不需要有任何出彩的部分,它会在别人褒贬不一的评语里,成为你心中的五星电影。
也许在六年前我就爱看这种文艺小清新但是矫情又做作的台湾电影,可是六年后再度重温,它依然能够让我撇开一切浓稠,带领我去向一片清静的海域。
故事发生在台湾南部海边不知名的小岛,天空总是占据很大的画幅,阿贤踩着单车带着林晓桂在海岸边的公路上,慵懒闲散的夏天午后,睡午觉的时间……电影在表达一种向往远方的愿望,可是画面中还未抵达的远方,已经足够令我向往。刚开始爱上看电影的时候所看的这些台湾片,也是后来成为我爱上台湾的理由。
天生色盲的林晓桂,想要与男友去纽约读书生活的阿贤,总要把服装店“女模特”带回家的阿桂爸爸,偶然遇见一个人来旅行的日本人森贤一,阿贤的海员男友……这些角色其实都在突出“远方”,在看似寡淡的表演中,始终不离重点。
非常喜欢长大后的林晓桂,身上就有一种与电影主题相契合的感觉。因为色盲而穿着颜色搭配奇怪的衣服,染的头发,化妆课的作品……还有她的房间,窗外是海,墙上贴着一面地图,上面画着从台湾到色盲岛的路线。很远的地方,就在每天醒来她的左手边。
阿贤对她说:“每个人一定都有什么地方和其他人不一样,如果每个人都一样,那这个世界不是很无聊。”
电影那么吸引我的地方也是因为“带我去远方”这样的片名和设定,当你厌倦一个地方的时候,或者被遗弃、孤独、不相信任何人的时候,你就会向往远方。好像在地图上标出一条路线,圈出一个地点的时候,那个地方就离你很近,即便不是现在,但终归是要去的一样。
阿贤和小桂在片中骑车坐船的场景也象征着一种出发,“很远很远的地方”似乎触手可及一样。只是与男友去纽约生活的梦想难以成真,去色盲岛的愿望也只是一种幻想。其实我们都一样,常常幻想远方,现实却难以抵达,可是越难抵达就越想要出发,这种愿望慢慢积淀起来,就会变成一团安静、柔软并且纯真、美好的雾气,时常觉得就在眼前,就像张开眼睛就能把手指向地图那样近。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
同样喜欢英文译名,我从未旅行过的地方,我有很多从未到过的地方,也许不见得都到得了,但我一直都会向往。
《带我去远方》用了几件让人失望的事情,却表现出了一种美好。它或许会让你有些忧伤,但不足以叫你哭泣,当听到林晓桂和阿贤哼着《出发》的旋律的时候,远方就会变得很近。天空和海浪足够让人安静下来,夏日的空气或者热浪依然可以净化灰尘和污浊,想要在海边骑车,也想在海边的阁楼上午睡。一边安于这样舒适的地方,一边也在憧憬更远的地方,出门迎着海风,坐船,漂流,看太平洋的海能带我去向何方。
《带我去远方》是一部影响我很大的电影,兴许不止六年,在未来很多年后,“我喜欢的电影”里一直会有它的一席之地。而我依然说不出它好在哪里,而且我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很多感觉像一阵风一样,扑面而来这么柔软,想要留住它,但是谁抓得住风呢?于是我便永远记住它。
可能就是那种感觉,于一个风象星座的人来说,一个不太能安于现状,始终向往出发和远方的人来讲,就是一种刹那的感觉,我能够呼吸到电影里的空气,在一片宁静的海域,一个不知名的小岛,蹲在一个僻静无人的角落里,我同阿贤小桂一样,与别人不太一样,然后翻着旅行书,摊开地图,画出一条我想要飞行的线路,再把那首《出发》拿出来听。
就是这样一个很小的电影,很淡的故事,但就是很难忘记,所以六年之后,我第一次见到林柏宏,28岁的他和22岁的样子没太大差别,除了颁奖典需要穿着西装,他拿到金马奖杯,来新闻中心拍完照接受完采访,他跟我说他肚子好饿哦,但还是给我签了名拍了照。我想到的不是《六弄咖啡馆》的阿智,而是《带我去远方》的阿贤,然后我来写它。
真的要丢掉昨天的不快乐,
真的要把过去放在角落,
必须往前走,
必须学着让自己承受。
有风有雨的路前面还有,
要怎么选择属于我的生活,
站在原地不动,
或者叹息年华易老。
出发到另一个新的地方,
生命的过程就像一篇故事,
记着我曾经那样的为你心动,
记着我的梦想 我的努力 我的真心。
出发到另一个新的地方,
不能永远抓紧回忆不放,
该面对的总要坦然的去面对,
不该是我的终究还是要,
让它自由。
为何同性就让很多人感到恶心呢。感情的事情其实都一样,深陷其中被蒙住了双眼,痛苦也一样。看着哥哥认真的说着那些话,恋人满不在乎的对答,我作为旁观者看着也感到难过,一厢情愿真可怜。有很多时候我宁愿男生爱男生,女生爱女生
台湾已经逃不开同性恋题材了么?!
台灣電影看多了就會膩。那種小清新真是經不起洶涌的時光侵蝕。
不管好的坏的,走了,我都对你放声说再见!
所以说林柏宏也要演gay了咩?
一个单恋GAY哥的自闭妹纯纯的爱~~~PS:海报+1星
前30分钟可以打五星。童年的小桂很可爱,也很有灵性。高中的小桂不仅没灵气,并且看起来非常猥琐...
你爱上的每一个人都为了远方。
但電影本身如此簡單,就像色調一樣,沒有一絲沉重,彷彿鮮血在主人翁的眼中也一定會是樹葉般的綠色。同樣是關於青春和成長,但是沒有一個人像郭敬明那樣在喊痛。不痛不癢,似乎還有那麼點浪漫的娓娓道來,卻已經痛過了。
最后你去不了纽约,我到不了色盲岛。
妹妹暗恋哥哥,哥哥却爱着同性。很多感情我们都无法触及,因为它太靠近。也许多年后的轻轻一瞥,才能够将它释放。最终谁也没能去成远方,青春的小情歌,好惆怅。林柏宏身上有少年的味道。
他们最终没有牵手去旅行。
“每个人一定都有什么地方跟其他人不一样。如果每个人都一样,那这个世界不是很无聊。”我怎么这么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到去抄台词,去揣摩人物的每一份小情绪。
只有前30分钟还值得看...不过ost还不错..
出发了,另一个新的地方
还是那句话,只有台湾能拍出如此动人的青春片!!
是谁一直说要去远方,但却忘了方向。
后劲十足,会有些东西让你忘不了...
告別遠方。
还是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