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戰役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遺忘後,經過媒體的廣泛報道,甚至其中不乏炒作,於近些年來又突然過熱。這場戰役的經過、意義及國際地位都尚未在史學界被充分探討或研究,影視劇卻急於問世。雖然幾乎人人都知道,影視劇不是紀錄片,不是與史實一模一樣,但基於歷史題材的作品如果太離譜,觀眾即使在概念上明白與事實不符,也難免受其誤導。
歷史是個嚴肅的話題,歷史劇之所以成為一個類別,就是因為它需要符合歷史背景和常識。劇本可以是虛構,主人公可以是人工塑造,不必真實存在,具體的戰鬥都可以是文學創作的;然而標題中既然出現了真實地名“南口”,且標明時間1937年,就不該與大背景相悖。军装上多个衣兜少个扣子,我们可以当做不重要的细节忽略;颜色搞错了,就把主力的身份彻底搞错;除非是所有观众彻底瞎掉,否则这种关系到背景常识的元素就不可能不引起注意。
舉個片中的例子。雖然未上映,但從劇照中可以看出,這裏面所謂的中國軍隊著藍灰色軍裝。1937年中國全面抗戰爆發,南口戰役從南口鎮爆發,中國的守軍是以13軍為主導。13軍是中央軍,鎮守南口、居庸關一帶的正是其下轄89師主力,軍裝應為草黃色,怎麼可能是晉軍的藍灰色。(雖然這次戰役中也有晉軍參與,就是中途馳援的陳長捷72師,但不是在南口、居庸關正面,而是鎮邊城一帶,屬於右側翼陣地)編導一上來就挑戰了史實。
<图片1>
其次,大戰在即,所有前線官兵眷屬一律送到後方,是常識。即使不談軍紀是否規定眷屬不許隨軍上陣,大戰在即還牽手談心,難道敵人都是赤手空拳的原始人?中國軍隊本就比日軍武器裝備條件差,這是沒有辦法的,晚清至軍閥混戰時期就是打下的這個底子;這個大背景是再怎麼搞文學創作也無法迴避的。既知實力相差懸殊,不好好備戰,還玩“戰前長城情侶游”——恐怕雜牌軍面臨著不得不打的仗也不會如此,更何況是中央軍。編導又挑戰了常識。
再次,兵不厭詐這個詞彙恐怕大家是耳熟能詳。防禦戰、阻擊戰,守方應是盡量隱蔽自己,哪有扯個白布條子告訴敵人空軍“我在這、來炸我”的?編導再一次挑戰了常理。
這種雷劇雖然不如手撕鬼子雷,但危害或許更大。手撕鬼子,大家看了都知道雷,都知道是胡扯;而這種拉開一個一本正經的架勢夾藏著各種漏洞的雷劇,還讓許多人誤以為這是在頌揚抗戰精神。最可怕的無知是不自知。我們現在就是這種狀況,想要以抗日精神為自豪,卻不知抗日精神為什麼值得我們自豪。抗戰將士值得我們為之驕傲,不是因為我們的西北軍能打出中央軍的水準,也不是因為我們的指揮官有一邊帶著夫人游戰線一邊指揮戰鬥的超能力,更不是因為我們的敵人日軍笨到開打前下戰書的地步,而是他們明知敵強我弱、明知打不過,還能夠拼盡全力。很多人不明白尊重史實的重要性,還以為自己是在向抗戰將士表達敬意、在弘揚抗戰精神,這是當下最最可悲的。《南口1937》的出現,不是一個編導一個劇組的失敗,是這個社會的病,是對整個時代的諷刺。
提前公佈出來的信息當中就已經看出諸多破綻。基本可以肯定,這部劇的製作是不夠負責任的,相信正式公映后會有更多的雷點輕易被大家找到。或許這部劇的標題改為《難口7913》或者《3791難口》什麼的,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
小时候 爷爷带我去山里看老炮台 姑父骑摩托车带我路过山里的防空洞 大爷带我去山里摘夜杏 爸爸带我去山里打山泉水 童年的快乐 有一半是南口的大山里给我的 另一半 是因为南口建国后建立工厂 我的爷爷 大爷 姑姑 爸爸 叔叔 阿姨 发小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全镇的人几乎都属于南口工厂 谁不认识谁呢?夏日午后胡同里一喊 半个班的同学都能推门跑出来了 有些夸张 但也差不多如此 有那么多玩伴又能肆意奔跑的童年 有多快乐啊
但南口毕竟是个小镇 后来到了小学中的高年级 搬家 转学 到了区里 才从课本中知道 哦 有个詹天佑来过南口 初中历史课才知道 哦 原来南口有过重大战役 高中听长辈闲聊才知道 哦 原来南口能人辈出 还有人写过本叫南口风云录的书 ...
失去才知珍贵
如今工厂不景气 每回回南口 总觉得一阵萧瑟破败 不似儿时热闹繁华 中年换营生 青年外出求学工作 街上的老大爷也不似原来般悠闲地在街边树下逗鸟下棋 多了不认识的异乡人 在这里寻求一份工作营生
南口的历史 要断了吗?
期待新的开始与辉煌
我的家 南口
刚刚在六公主看的,片子整体上的确不咋地,军服颜色的硬伤,随军家眷的问题,夜袭中前面几个日军死也不开枪示警,田瓜之死的幼稚,日军的弱智矮化等等,问题真是不少。但是无论如何,片子把很少人知道的南口战役拍了出来,尽管同时间开打的北南口南淞沪两大战役因为淞沪会战的空前规模而广为人知,但是南口战役的血腥惨烈程度其实更甚。所以,不管片子质量如何,最起码提高了南口战役的知名度,纪念了那些卫国杀敌浴血奋战的国军将士,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仅此一点,片子最起码两星吧,打一星的观众其实是恨铁不成钢。
再说一下片子最后引用《解放》周刊对于南口战役评价的问题,有的观众认为时间超前了,是硬伤,从而降低了对片子的认可评价。事实上,这个问题片子还真没错。请看清楚,是《解放》周刊,不是《解放日报》,二者完全是两码事。下面是百度的介绍,引用是没有问题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机关负责出版《解放》周刊。1937年4月,《解放》周刊在延安创刊。后改为半月刊。张闻天任社长兼主编,吴亮平任编辑主任。主要宣传党的抗日战争方针、政策,报道并评论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工作,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著作。1941年3月,中央决定扩大《解放》周刊编委会,由张闻天、博古、吴亮平、陈伯达、杨松、杨毅敏、胡乔木、蒋南翔八人组成。6月,《解放》周刊停刊。共发行130期。
最后鼓励一星吧,希望看到更多反映抗日战争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的优秀影片,为了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但也许是因为在军训期间集体观看,所以今天看到连长牺牲时不自觉地眼眶湿润。本以为自己已强大到不会为任何一部电影落泪,显然,我错了。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叫我割舍不下的或许就是爱国之情吧。都说90后,00后不思进取,整日沉溺于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认不清现实,没有担当。我无法站在客观的角度评定这种说法的对错,毕竟我也是人,有自己的主观想法。但至少,今天,作为一名90后,我依旧对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些粗糙贫苦却又一往情深的日子怀有敬意。我相信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盯手机屏的游乐少年。
其实这种题材的所谓爱国电影并不在少数,但是佼佼者却凤毛麟角。不得否认的是这其中的原因既有国人对此题材的审美疲劳以及浮躁心态,也有电影本身制作不过关,内容不抓人眼球。有的看客可能会问抗日爱国题材该如何创新抓人眼球呢?笔者也无法解答,但笔者相信用心制作的电影,一定会有懂得它的观众来欣赏。
这部电影本身剪辑有些混乱,不够流畅,看着看着笔者就有些摸不清头脑。人物之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好似是为了构造人物群像刻意为之,看得笔者尴尬癌都要犯了。
总之,两星中一星是为了我看到这部电影时湿润的眼眶,虽然不知是因为电影本身还是那段催泪历史;另一星是为创作者点赞,虽然团队的制作略显稚嫩,但毕竟他们在如今牛鬼蛇神大乱斗的电影圈仍然愿意尝试这种爱国题材,实在难能可贵。(最近两年被小花小鲜肉零点演技满格颜值的电影洗脑,快要生无可恋......)
浪费题材的电影,片段式的剧情话剧式的表演,讲真不明白片子里插一段老爷们半裸洗澡的慢镜头要干嘛,不美还彰显着2,如果不是公司组织去看估价不会有人去。真的浪费感情了
好看
这种片子不看等于看过
雷的脑门儿疼...
看封面以为是恐怖片呢
电影频道放的....很惊人。
人物故事都可以虛構,大背景不能這麼胡改:南口戰役是中央軍主導,不是西北軍;不管中央軍西北軍,都沒有臨開戰前帶著夫人玩兒「前線情侶遊」的;國軍也不會蠢到在防線上掛個大條幅生怕鬼子看不見,日軍更不會蠢到開打前下戰書……
1937
南方发大水了,希望投资人把钱捐给灾区做点有用的事,这么洗钱没意思
每到815和918,六公主就喜欢放这个片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年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所以想放点正面战场国军赴国难英勇抗争的片子。
知道了南口有过抗日
滚粗两字作为评价即可
说教说教说教😂怎么老改不了
看了想打人系列
这剧情也太弱智了点,战争时期,一个女人跟个傻子一样,跑啥呢
不值得说了!山村级编导,烂片!给打3分吧!
c6
电影频道放的洗钱片。日本人说中文😆这种常规操作也就算了。两军交阵,搞个女人往前去图什么??还一堆小日本跟着,然后陪女人一起死,乐了,毫无逻辑的抽象思维。而且各种五毛镜头,看乐了。刚看一眼就知道一颗星,来看豆瓣,果然😆😆
国要是没了,哪儿还有家。
就那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