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烂片的评分 豆瓣都被水军攻克以后评分不知道该去看什么了 恶意刷一星的应该也是被微博一堆骂直男癌的女权癌们带跑了,希望豆瓣以后能定一个审核评分的制度,不一定说是看了才能打分,但起码能可信度高一点。 反正这部电影我豆瓣可以打到四星。 我对韩寒的好感度还是很高的,大抵是初中语文老师很欣赏韩寒,也推荐我去看过韩寒的博客。不提代笔门(事实上我也不清楚真相,也不好作评价),但就个人而言还是挺喜欢韩寒的文风的。这部电影可以看作韩寒自己不同时代的映射,无论是徐太浪还是徐正太,都有韩寒自己的影子,他将自己内心不愿忘却的“被遗忘的时代”以电影的形式浓缩在了亭林镇当中,定格成不朽的记忆。 再说直男癌,歌曲单看的确令人反感,电影前期的营销手段也略恶心,但放在电影中却是很合意境,表达的也只是正太对小花的一往情深。希望女权癌好好看完电影再来评价吧。 配乐还不错,很多地方契合度很高,插曲也自然而不突兀。摄影方面,大概韩寒也是赛车手的缘故,赛车的几段在我看来还是很刺激扣人心弦的。但做旧的滤镜看的太多有点不大舒服,刚开始的一段太过拖沓不够紧凑。 电影中还是有bug的,毕竟是1998年的时代背景,制作周期又比较短,很多地方不还原,但并不影响剧情发展。[关于说乘风破浪是三个月的圈钱之作的,私以为这部电影应该是在韩寒脑海中演绎过改变过修缮过许多遍的,这是他人生的片面写照,是他对自己的“理想国”亭林镇的压缩和定格。] 电影主题不算深刻,但在青春亲情友情爱情的处理上都还不错,笑点密集而不尴尬,尽管许多梗都是韩寒原来的小说里的,但在电影院中看却不会犯尴尬癌。起码作为贺岁片还是很适合一家人进电影院去观看的。 这个世界是会变的。 虽然微博已经沦陷了 但跟风狗不会统治豆瓣
豆瓣电影一向以严苛和高标准著称,作为电影废柴,我基本是在豆瓣大神的各类影评中成长。越来越多商家瞄准豆瓣,滥竽充数的水军遍地,那些难伺候的大爷,打一星的你们真的没收钱吗?!
开头营造气氛,如果是为太浪后来屌爆的驾车技巧铺垫有些过多,不太和主线。但为倒叙倒是开了一个很自然的突破口,“人死前眼前闪过一生”再跳跃到不同时空比较流畅。
上世纪90年代,绚丽又显俗气的歌舞厅、录像厅,一帮无所事事、占山为王的小混混,穿的是阔肩牛仔背心,花衬衫,喇叭裤,一溜的低矮平房,不动声色又蠢蠢欲动的“足浴店”。我想:哦! 不!韩寒又要开始PPT式地卖情怀了!
故事的开始,太浪阴差阳错看见他爹年轻模样。当然,他不出所料会庆幸他糟糕的老头会生出如此优秀的自己,他爹也会调侃太浪其实坑了自己。所以呢,这样顺理成章人人确实能猜到的剧情,想必给了那些一星大爷满满的成就感——“他妈什么剧本啊 老子都猜到了”。所以呢,这样自然的对话一定要加些21世纪元素来出您意料,炸得天雷滚滚,然后又反过来被骂不合时宜?这样您觉得好? 告诉您个秘密:当年我一开始就猜到泰坦尼克要沉没,那它是不是应该最后反转,开上天啊?!
故事行进围绕这个正太帮热血斗 所谓的“黑帮”,无论是装模作样的正太帮,还是讲究素质的罗?,真正带有黑帮属性的黄志强,都能展现那个缺乏管理,深受港片古惑仔影响的荒诞年代,以及影厅里放映的周润发,张国荣,都合适的渲染了时代色彩。故事的暗线则是徐太浪对他父亲年轻时的探索和反思,在他成长中一无所知的母亲、脾气暴躁的父亲,缺席的父爱母爱重新以友情的方式给他弥补。冒失慌张,野心勃勃的正太,空有一身编程天赋,暂时无处施展的马化腾以及真的,没有什么优点的六一。他们妄想把正太帮发扬光大,妄想守护这个安稳的亭林镇,妄想通过囤BB机发财致富,妄想把录像厅开遍天下。让太浪以21世纪的视角对他们的进行无悬念的嘲笑,同时感叹自己出生坎坷还穷。
最后,他没有幡然醒悟的回归现实,后悔自己对老爸的误解,抱起他哭天喊地求原谅。故事就结束在他眼里。
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姿态看文艺片?在电影制作技术并不发达的国产领域,非要拍气势恢宏的大片,成品是郭敬明真人游戏《爵迹》和张艺谋不伦不类的《长城》。相反,我们可以底气十足的自称文化底蕴浓厚,文艺片应该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之一,可怜如今的文艺电影市场也是乌烟瘴气,鱼龙混杂,连王家卫这样的大师也能拿《摆渡人》招摇撞骗。《乘风破浪》确实也没多了不起,但在剧情上它依旧完整,穿越回年轻固然俗套,但它也没有以满目刻意营造的时代场景博眼球,不靠段子充笑料,90年代气息基本从不同角度得意呈现。
究竟什么可以作为电影笑点?我一直觉得笑点不是从嘴里发出的段子拼凑,而是剧情到了,场面到了,演员的所有服装表情动作到位之后,引观众发笑。我想起同样题材的《夏洛特烦恼》,豆瓣评分一路飙升,人人吹捧这批黑马。但是,当时看电影我基本没笑,我没有故作高冷,只是觉得它把很多笑点完全寄托在主演夏洛啊,冬梅啊他们演员个人的表现力上,而不是和场景剧情有机的结合,这样显得演员孤立而被动,以及动不动就上的BGM,非但没有走顺无厘头的风格,反而显得突兀和尴尬。星爷的路线也不是想走就能走!
最后。我不相信广大观众都已经进化到了批判者的高度!充其量就是吐吐槽,毫无原则地讽刺挖苦辱骂,发泄情绪,彰显逼格!现在的网络键盘侠越来越多,动辄还打着维护公平正义的旗号,骂的越难听,越别出心裁越得人点赞!从《男子汉宣言》上映前风波可见一斑,放在电影里,婚礼上很合拍,不违和。这样还能激起关于女权主义的讨论?我也是呵呵呵→_→
虽然很难,还是希望豆瓣能坚持自身。不被盲目的大众和水军攻陷!
挺韩寒!
还想特别对短评里那位说“郭敬明甩韩寒一百个小时代的人” 说一句“滚你大爷!”
我曾经也是一个韩寒的粉丝呀。 但是原谅我真的没有看明白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现一些什么,我不明白为什么和剧情几乎完全没关系的赛车要花如此重的笔墨,更不明白那个即将冲过终点得到冠军扬眉吐气的慢镜头为什么是悲伤背景音乐;不明白人之将死之时回忆一生为何要用如此欢快喜悦的音乐,庆祝自己终于可以死了这样都不用有下面的剧情了;不明白徐正太和罗力这种名字的梗到底有什么好笑的;不明白拿自己老婆当作诱饵看兄弟是否能够抵住诱惑到底高明在哪里,大概徐正太真的是一个幼稚的小孩;不明白为什么儿子和爸爸经历了青春就能谅解父亲从小对自己的拳打脚踢,并且心甘情愿继续送父亲入监狱;更不明白见到母亲也不好好开导陪伴一下,就这么放纵她产后抑郁继续选择跳楼死亡【评论里有人说不能去动因果律,不改变命运的进程,难道出现了以后和爸爸做兄弟就不改变了?最后那个镜头两个人都做了十指相扣弯曲手指的动作的时候,改没改变两个人的记忆?】;也不是很明白徐正太所谓的正义就是其实并没有权利或者资格去管理一家歌舞厅却非要带着寥寥无几并且没什么本事的两个手下去逞能和黑社会干一干,是不是有点蠢? 再补充几个很生硬的剧情推动,一个是太浪准备泡他妈的时候,他妈居然就在这种千钧一发的时候说了自己想改名字,不觉得很奇怪么,这种情况下就算演技再好,不应该也是十分紧张自己老公的兄弟到底会不会亲下来么?就这么淡定地还和人家掏心掏肺聊聊自己想改名字?第二个是兄弟大喜要结婚了,六一不来好好参加婚礼去跑去复仇,什么时候复仇不好,偏偏要错过婚礼啊?婚礼只有一次吧。这些剧情发展都太僵硬太尴尬了。 总而言之故事里面有太多漏洞,总结一下就是讲了一个自认为很厉害的儿子回到了父亲生活的年代,帮助宛如智障一般的父亲进了监狱,并且如愿见到了母亲,并且让她命运不改继续得产后抑郁。我就算细究想要搞清楚其中的深深讽刺意或者是蕴含意也无从下手。韩寒的那幽默,不经意的叙述之中夹杂的深思与沉默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剩下了幽默得过于刻意又矫揉造作的故事了。所以大抵就是笑一笑。 还有,不是所有的不明白都是无知,有些不明白不是虚心地问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因为他本身无解,他就是没意义的存在。 不过还是给了两颗星(原谅我不是很懂为什么贺岁片就可以降低要求,一部电影的好坏和他上映的时间没有关系吧),一颗星是韩寒的进步,终于不是短片式的生硬衔接了,虽然比起后会无期的其他方面的确也有不少倒退;另外一个星给的是这是一部喜剧。 以及韩寒,真可惜,你成为了自己最不喜欢的人。
电影里有一个隐秘的人物,起初她不存在,被彭于晏和邓超的父子情(恨)所遮蔽,直到整个故事宇宙开始运行,她在精心设计下出场,我们才发觉她可能是重要的,又可能仅仅是一个引发行动的麦格芬,然后经过连番妙趣横生的解谜(其微妙之处让人想起《回到未来》),我们才了悟她确确实实是维系这宇宙的引力,是这诺大一场南柯一梦所发生的原因,是叙事的箭矢必将射中的目标,是主角(也是我们)目光投注的对象和魂牵梦萦的归宿。
电影演到一半,我们已经得知这个美丽的、可爱的人物将有一个沉重的结局,其沉重不宜在画面上呈现,所以只能通过一场举重若轻的对话透露。我们还知道两个男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将如何狼狈的收拾这场结局的碎片,但是温柔之处在于,故事把我们包裹进了一个时间胶囊,一个如片中黑社会小混混为心上人所营造的景片般的“一方天地”,我们像婴儿被送回子宫一样安全地回到了那个无伤的年代,带着一点点对未来的隐约的知识,投入到过去的主角们的欢声笑语中。哪怕在那场唯一的、试图拯救其灾难或抚慰其尚未体会的创痛而发生的对话里,主角所给予她的,也只是一个笑中带泪的转身。
韩寒的喜剧风格(或说世界观)就是有笑有泪,但终归要破涕为笑。因为生活一直是讽刺,尽管我们同样渴望远方和诗。这次他依然带着那些标志性的特征,一方面在微观情节上不断地反套路、翻转、埋梗、点题(其中一个人物的翻转堪称石破天惊),将一些欲说还休、欲尽未尽的情愫揉进机智的台词、浪漫的场景,辅以乡愁的音乐和剪影,一方面又最大化的套用一个商业结构而铺陈了这场梦幻大冒险,将一重重对未来的指涉投入过去的水面激起涟漪(楼市、IT、“歌舞厅里只唱歌、桑拿房里就洗澡”)。
难以想象这样的结构来自《终结者》。影片片尾字幕特意提及了《终结者》和《时光倒流七十年》这两部电影。同样来自上世纪90年代回忆的,还有录像厅、《英雄本色》,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只不过韩寒承续了前辈的命题,慨叹“这个世界终将改变”)。如果说韩寒的创作初衷只是送别、怀念一个逝去的挚友,《后会无期》已经以散文的心态走过类似的路,创作思路显然不应止步于此,最终他选择以标志性类型片的外壳带故事飞起,又安稳地一路走下去。
片中有句台词,邓超说“我想静静”,彭于晏说“好”。邓超说:“这个时代多好啊,当你说我想静静的时候,没人在旁边问你静静是谁。”喧嚣纷乱中,一些朴素的反应丢失了,一些朴素的形容也没有了。观众可以很轻易地用一个流行词形容这部电影,但电影本身没有这样贬低自己,它用了一个简单的说法:“人在死前看到自己的一生”。这像梦,但又不像梦那样虚无,相反,它有一个坚实的结尾,这结尾遥相呼应着柯勒律治的时间之花:“如果有人梦中去过天堂,并且得到一枝花作为曾到过天堂的见证,而当他醒来时,发现这枝花就在他的手中……那么,将会怎么样呢?”
2星半,讲不好故事请再多人救场也没辙,衔接性非常差,更像段子的拼凑,抖小聪明,这一问题在上一部电影中已经显现,这一次韩寒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走到这一步,韩寒就离电影越来越远了。好评全给片中个别演员的表现,让我有看下去的动力。另外,国内跨界导演拍电影哪是选演员啊,根本就是拼朋友圈。
一边嫌弃孩子气,却又迷恋少年感。
你看,有些东西终将逝去,与其拼命留住却留不住,不如就别送了,谁也不必跟谁过不去,漫长的一生中,只是抵抗时间摧残就够受的了,还有什么事不能原谅呢。看完心里有快乐的伤感,谢谢韩寒。
1993年,香港有部电影叫《新难兄难弟》,梁家辉是彭于晏,梁朝伟是邓超,刘嘉玲是赵丽颖。
就像片尾感谢的那几个电影,借用了很多好梗,所以片子起码基础很好,不过执行也就正常吧,亮点并没预期那么多,略潦草。因为父子关系始终是我的软肋,所以还是有点小感动
想到西游。四个小镇青年魔幻的取经之路也是“一次离别”。有人从长发牛仔少年变成躁郁中年,有人从格格不入的困顿者踏上火车改变世界,有人肩插双刀壮烈去往天国,有人穿越过去与父和解与母相见。最痛快的并非修成正果,而是路上风搏浪破。并肩同行后会无期,乘风破浪友谊长存。
正片比预告片好看系列,相对上一部<后会无期>成熟了不少,叙事少了些文字化,讲故事够接地气儿。韩寒很文艺的拍了一部纯喜剧,并且笑点和BGM都很韩寒。剧情既狂放不羁又残酷温婉,算是春节档同期的一股清流。唯一不足的是剪辑有些碎,3.5。
父子和解的旧瓶,装的笑话能让人发笑。高华阳从《后会无期》开始就一直演傻子,导演你对他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小花和阿浪说话的杂货店门口,感觉下一秒会有袁泉杵着台球杆出来。韩寒的电影有种能把女演员拍得很美很文艺的魔力,从王珞丹到赵丽颖,风尘也是清纯的。PS:电影里只放了一首《男子汉宣言》
有人觉得写小镇青年就是有情怀,韩寒拍的是自己,你对这个故事有共鸣,也许喜欢都是自己脑补的吧。从导演的角度讲,韩寒确实很努力的在学习,有长进,但始终还是个门外汉,对于剧本,这个故事已经是一个套路模式了,已经被人讲了很多遍,比如《新难兄难弟》,但最后剧本在人物动机上还是出了问题。
韩寒的电影就和他开的餐厅一样,看上去都还行,但你就没法说“真的好吃”。
很韩寒式怀旧主义审美观,我是没看出任何直男癌取向。赵丽颖演一个八十年代小镇姑娘真好看啊。
乡村蝙蝠侠、二代身份证、牛爱花、四岁怎么了我又不是三岁小孩了、出柜吧老公…依然爱抖机灵的韩寒,奉献了2017版《重返20岁》《夏洛特烦恼》。
这部电影中演技最好的是周润发和张国荣。
一年下来能让我入戏的影片不多,这是其中一部,超乎意料多的笑点+与《火锅英雄》类比的质量,值得一刷再刷。
四平青年版的《新难兄难弟》,父辈不懂你的时代,正如你不懂他们的年代,代沟就是时间的鸿沟。韩寒的文艺痞气和小聪明很能驾驭这种小镇题材,家乡和爱好也都得到了施展。但仅仅可以归为一出不错的小品,毕竟“穿”的方式欠缺合理性解释,“穿”的动力欠缺情节驱动力,“穿”的结果欠缺蝴蝶效应的涟漪。
一个疑问,邓超住哪?
韩寒很聪明,能依稀看出他以前小说里的情怀。虽然整个片子n多桥段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拿小时代来侮辱韩寒还是很不厚道的…
虽然电影像是一个超大型的段子,以及透露着很直男癌的审美。但是选择的电影主题和表达方式确实用心琢磨过,精心设计过的。故事拯救一切,这个故事设定和趣味性的表达,嬉笑间情感满满,尤其是最后一幕,所有人都笑了,我却眼眶湿了。到这一部,的确对韩寒刮目相看了,有点导演的样子了。
接近4星。挺意外的,比《后会无期》顺畅多了。一部致敬90年代的无厘头段子集锦。可以剪得再细致一些。孙伊涵居然出演了,完全没看出来。
从《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转战大屏幕的韩寒依然是不变的青年领袖,只不过他已变换不同方式诠释他的抱负。透过预告片的管中窥豹,以及未映先火的好评,已然被属于90年代小镇青年的似水年华所吸引,父辈讲述过的故事更无可避免在脑海溯流,那份青春的燃情,那份兄弟的温暖,那份亲情的感动……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