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太阳之下2015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5

 剧照

太阳之下2015 剧照 NO.1太阳之下2015 剧照 NO.2太阳之下2015 剧照 NO.3太阳之下2015 剧照 NO.4太阳之下2015 剧照 NO.5太阳之下2015 剧照 NO.6太阳之下2015 剧照 NO.13太阳之下2015 剧照 NO.14太阳之下2015 剧照 NO.15太阳之下2015 剧照 NO.16太阳之下2015 剧照 NO.17太阳之下2015 剧照 NO.18太阳之下2015 剧照 NO.19太阳之下201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太阳之下201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紀錄片花一年時間拍攝,導演 Vitaliy Manskiy 與攝製隊兩次到訪平壤,全程有「保鏢」陪伴。與五位女學生進行10分鐘面試後,Vitaliy Manskiy 找來8歲女孩辛美(Zin Mi)做女主角,紀錄她加入先鋒運動、慶祝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生辰的光明星節等點滴。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舞力对决两个玛吉·摩尔梁山伯与祝英台新传前线人员危险性游戏诺姆·麦克唐纳:毫无特别Grid两对冤家一张床从头再来2008日本的悲剧1953像爵士那样忧郁红孩儿侠医谦哥黑色死刑令卷烟纸初哥大战外星人守夜追男仔幻觉围城破浪而出豹子头林冲之白虎堂心灵融合封神令群青领域致胜一击窗外有张脸戒毒风云许多年以后

 长篇影评

 1 ) 我不喜欢带红领巾

我小的时候成绩很差、很调皮。很可笑,我居然不是少先队员。没有办法带红领巾。我小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条红领巾。我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一样的优秀。现在,我想想我小时候挺成功的,小时候更牛逼。当别人向国旗敬礼的时候我不用敬礼!我热爱祖国!或者说我热爱中国!但我不热爱你们!我不需要红领巾,我需要微笑和太阳。而你们却只要严肃和雾霾。

可爱的孩子和可怕的洗脑

 2 ) 无谓好坏,不过快慢。

是听了一期节目去看的,在B站看的分段,有些说明部分被码了,有些观影缺失,但不影响整体的了解。

这是一部西方人拍的朝鲜伪纪录片。别处了解到的是,朝鲜邀请过来拍电影,在拍摄过程中朝鲜有严格的指导,朝鲜以为是电影,他们把电影以及指导的过程拍了下来。

里面有很多镜头是不适的,自己印象最深的,电梯口的俯拍镜头令人非常不适,看的时候有一刹那看到的是港式恐怖片。

意味深长的电影语言。据说,我们也曾被如此好奇地凝视过。自然,这部电影最后的呈现应该是让朝鲜不适的。

里面很多画面的确有种蹩脚的感觉,但我能够理解这种在西方人眼里的“遮掩”和“故意”,西方人用“特写”让可能常规的动作也有了很深的意味。

我觉得没什么的,大家都是这么发展过来的。只是有些走得快,有些走得慢,国家也是人发展起来的。西方世界一开始也不是如今所谓的开放、自由的,和宗教争夺了几个世纪,女王的星法院法令限制了英国传播近百年,《论出版自由》是17世纪的产物。你看,无谓好坏,不过快慢而已。

也许,国家的成长,就如一个人长大,你也许觉得你有很多道理,但路,他仍要自己走一遭的。是人,就会有学习、有弯路、有坚持、有成长,最后也许是超越。

哪怕不是超越,但你是明明做过小孩的人,不论过多久都不应该忘记,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眼睛可以看,但不应该变颜色。

 3 ) 没有英雄是靠牺牲孩子的人生而成就

看完电影,想起了另一个人。 拍摄《秃鹫与孩子》的凯文卡特。 人民被他镜头中的绝望所震撼,颁给了他普利策奖,然后纷纷指责他的残忍,没有放下相机去挽救那个孩子。 被千夫所指的他,在获得普利策奖后两个月自杀身亡。 相对于凯文卡特,本片导演维塔利·曼斯基聪明多了。 “我希望做一部关于真实的朝鲜的电影,但这里没有现实生活,”曼斯基说,“只有关于现实生活的传说。” 他做到了。 他靠偷梁换柱得到了那片神秘土地的真实影像,又用空洞的配乐和凛冽的画面将那土地上人民的空洞与恐惧完美传递。 不过,既然他可以如此深刻的理解那国家的森冷,为什么还会罔顾陪伴自己一年的辛美一家的生命安全,将他们置于绝对的危险境地。 我在知乎上说:如果辛美一家因为这部电影受到了政治迫害甚至生命威胁,我永远不会原谅这个导演。 收获差评:如果是我,永远不会原谅迫害他们的政权。 呵呵。 维塔利·曼斯基与凯文卡特的区别在哪? 凯文卡特并没有召唤那只秃鹫,事实上,放下相机后,那只秃鹫还是飞走了。小女孩并没有丧身鹫口。 但绝对是曼斯基的选择将辛美一家,朝方所有帮助参与拍摄的人员,当然你说他们是伪造影像的人员也好,弃之不顾,推向了绝对的危险。 而曼斯基,在朝鲜经历了一年的严密监控,对他们将要遭受的危险,心知肚明。 然而他还是选择播出真实的影像,这不是揭露事实的勇气,这是沽名钓誉。 这部电影的每一个镜头都很难得,加倍的印证了我们对神秘朝鲜的想象。 但是这部猎奇的电影能改变什么?除了辛美一家本来还算“幸福”的生活? 有良心的导演,会拼命保留自己的影像,也会尽量保障参与者的安全。 不会这样大张旗鼓的在全世界洋洋得意自己的冒险。 如果导演只当辛美是自己电影里的道具,可以用完即弃,那他和北韩政府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破坏辛美人生的是那个可笑又恐怖的政权。 也是本片导演维塔利·曼斯基。

————————————————————————————

下面回复有人拿劫匪、人质和警察作比。

…………

维塔利·曼斯基不是警察,他是走过路过掏出手机拍个小视频上传快手赚点击量的“看客”。

人质救不救得出来,他才不管。

哦,对了,他要是生活在90年代台湾,一定是报道白冰冰女儿绑架案的记者之一。

至于白冰冰女儿绑架案,值得所有新闻工作者好好学习并写5000字心得体会。

 4 ) 我从没想过99年生人的我也能从中看到童年

我从没想过99年生人的我也能从中看到童年

17年年初我还叫嚷着要去DPRK旅游,说是想去看看我所不知道的共产主义的过去。经人提醒道:“半岛局势不稳”,“不要给极权国家送外汇”之后总归还是没能成行。今天听说学校放送关于朝鲜的纪录片《太阳之下》,就急急忙忙地赶去看。而我从没想过,赶着上世纪的尾巴出生的我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童年与我青年时代的迷茫。

我看到了为了集体利益强撑着向老师保证明天就能出院参加彩排,坚持着学会剩下的舞步的Zin-min。“你只是没有习惯”,“现在你就放弃了,之后还要学到更更难得怎么办呢?”。成长的过程中,这两句话在我的耳边一次次地响起。他们终于内化为我对自己的标准,在我最黑暗的时候告诉我:“如果你连现在的磨难都承受不住,将来的日子要怎么过呢”。今年秋季,我入学了一所以“通识教育”和“专业不设限”为宗旨的文理学院。几乎每一天我都能听到周围的同学充满感情色彩地讨论自己对于一个学科的爱与恨。然而对于我在国内的很多同学来说,专业的选择无关热爱,只关乎现实——文史哲是荒唐的滑稽;社会科学是骗钱的生计;只有务实的专业是铁饭碗。你先要生存,诗和远方靠后。这样的生活仿佛永远都只能够是被动的,仿佛作为个体你不能够控制任何的事情。他是一场耐力赛,比赛的终点不是开脱就是疯魔。

我看到了熟悉神态的领导层,眼里闪着上下级关系的圆滑和投机取巧。一定程度上来讲,脱离我生长的文化给了我的心理状态一个喘息的空间,看看形色各异的行人和性格各异的管理层,我对自己说:“没有一种人格是绝对优越的,只要保持热忱,什么性格的人都有机会爬上自己理想的巅峰。” 直到今天,我从没想过我对“绝对优越人格/性格”的定义是哪里来的。这种完美的人格是这样的:认真,谨慎,爱争取,会看眼色,会处人际关系。管理层从来不是管理出身,不过是一个个从底层玩弄权术走上来的领导,神态都是一样的。

我看到了庆典活动中、为领袖舞蹈的人群微笑面具下的疲倦和无奈。又一个庆祝伟大领袖的快乐节日,朝鲜人民在广场上排除整齐的队形,挂上微笑,用同样的频率鼓着掌。开始时的一秒钟是嘲讽的微笑,下一秒是对于他们整齐程度的赞叹,之后是漫长的恐慌和疲倦。这一幕的他们看起来空洞地疲倦,但我熟悉的是呈现在我面前的这一幕之前的事情。试问哪个青少年的童年里没有过枯燥乏味的排练呢?为了并不在意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排练,为了仿佛是光荣的使命费尽心思,在合唱团,在班级队列里,在庆祝活动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个疲倦的棋子,在木偶的手里组合成献给领导人的礼物。

我还看到了迷茫。你知道眼前的这一切是假的。工厂并没有达成“150%”,更没有达成“200%”的国家指标;来帮助解决技术问题的工程师其实在出版印刷行业供职;讲述用步枪打战斗机故事的老兵知道这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编纂朝鲜方面剧本的“编剧”和协调监督的领导更是明白这不过是用来洗脑和正是宣传的武器。但辨出虚假是简单的,找到真正值得信任的东西却很难。我看到将搭电公车推上电轨的行人,穿着类似的衣服扒着窗,那一刻他们是怎么想的呢?我敢说无论是什么样的情绪他们必定已经是感到习以为常了——习以为常的无奈,习以为常的愤怒,习以为常的麻木。也许真实和虚假在另一些地方不那么明显。也许它掩护德更好,也许它渗透进了你的生活,你茫然地感受到了被欺骗,但是当所有的证据和所有的选择都被抹去,你还能够选择什么呢?空洞的迷茫和无知的虔信,没有一条路上有想象中的花香。

长大的过程中,苏联对我来说都只是一个遥远的历史名词。纵使史实告诉我:“91年苏联解体不过是你出生之前8年而已”,“你的父母亲都是在苏联时代下的中国长大的”,我仍然不能够对这个国家产生共情。但实际上,这段历史还是没有走远:我想起小时候被教导脖子上的红领巾是“战士的鲜血染成的”时的迷茫,和几经周折终于拿到手、真正到手之后却不知有何意义的、粗制滥造的团徽;我想起童年时代为了上台表演挂上的假笑,想起参加合唱比赛前夜哭着鼻子想要一双符合标准的纯白丝袜和黑色漆皮鞋;我想起青少年主持人似乎是一致的面部表情和神态,还有公开课上假意举起的手;我想起为了入团死记硬背下的团章和当时花了大力气背过的四本政治书……

这也是我的童年。

———————————————————————————————————————————————
我的评分完全是出于自己从中获得的反思,而不是纪录片本身。
本片的音乐设置非常有倾向性,渲染出一种孤独、苍凉的气氛。
整个片子的拍摄怎样我也不做评价,仁者见仁了。

 5 ) 拥有敬爱领袖金正恩的我们不羡慕世界上的任何人

当女孩儿的母亲问她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可以讲的时候,女孩踌躇着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母亲换了个问法,说那有没有什么诗歌可以表达呢....女孩张口开始朗诵“我们伟大的领导金正恩同志...”

 最大的贫穷,不是贫穷本身,而是不准富有。

 最可怕的不是肆意的言论,而是从根本上禁锢思想。

  这个纪录片让我看到了,21世纪,帝制的演变形式...原来人们说,皇帝为什么有那么独一无二的权利,因为他是天子,是上天赋予的权利,你们必须听从。现在怎么玩儿呢,因为我们的领导人通过他的不懈付出和努力,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日子,我们的生活是他们所赋予的,我们必须感恩的听从。

 当科学打败了神论,别忘了我们还有煽动。剧中每一个细节都在透露着这种洗脑式的煽动,从学生进门必须对金家父子鞠躬开始,老师告诉你地主和日本人的丑陋,战争英雄告诉你我们用步枪打败了美国人的飞机。那还可以思考么?不,就像电影中无处不在的摆拍一模一样,被教导引导,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拥有敬爱领袖金正恩的我们不羡慕世界上的任何人。

 6 ) 爱国主义

七十年代的时候,国家领导人邀请安东尼奥尼来拍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电影的最后,拍摄的场景是长江大桥,镜头定格在用大桥的绳索"改造"而成的晾衣绳,晾晒着民工的衣服。领导人很生气,认为导演是故意用这个镜头暴露中国的落后和贫穷。安东尼奥尼事后解释并非有意,只是恰好看到这个场景而已。所以国家的虚荣心是很可怕的。而这部电影,导演有些太刻意,不论是音乐,还是刻意捕捉的细节,他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国家虚妄外表下的空洞和荒唐。可对于我们这群特定观众而言,讽刺的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悲凉。君不见,国庆阅兵时,把各式为了阅兵而奋斗的情节剪辑成影像,我们何尝不是看了热泪盈眶?各种政治学习时,形式主义满天飞,我们何尝不是疲于应付?影片中,一场晚会彩排,负责人说孩子们的舞蹈不够爱国主义,听起来可笑,但就我们的国情来说,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到共产主义,放这些主义成为空谈,爱国主义也就成了国家最后的盔甲。

伊坂幸太郎在《摩登时代》里说,国家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只是一个空洞的组织概念,国家已经成了活体,而政治变成了这个活体的手和脚,利用一切资源为国家服务。我们生存的国家不同,而不同的国家操控着我们的一切,为了他的发展壮大而努力,不同的国家也就有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仅仅是按照国家的安排去生存,没有选择。有时我们不该抱怨我们所在国家带给我们的不幸,因为我们和国家是无法分割的,无关爱国主义。

 短评

主题先行的催情配乐其实也是导演的另一种操作和表演。偶然和西雅图观众聊到这个片,发现可能大部分西方观众对朝鲜/社会主义都处于一种充满好奇但并不会去了解的状态,于是这种展示“窥淫”欲望的片子就特别对口味。最后一个镜头意味深长,辛美对于“快乐”的一无所知和难以抑制的眼泪让人很难过。

9分钟前
  • 十八爷
  • 还行

此片沒有讓人大開眼界,反倒出奇地熟悉。其實,我們都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自由。

11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好感谢这导演冒着风险,给我们带来了高清无码的朝鲜世界,也感谢中国远离了那个世界。

12分钟前
  • 梦游者的坠落
  • 力荐

应该算是最真实的朝鲜实录了,朝鲜人民的那种空洞感让人心疼。。。说朝鲜幸福指数高的,请你去朝鲜生活。

13分钟前
  • 雷斯特雷波
  • 推荐

21世纪了,还有朝鲜这样的国家全民扮演现代性。实际上,影片里所呈现的民众生活又何尝不是中国日常的升旗仪式与文艺汇演。

15分钟前
  • 刘浪
  • 较差

朝鲜当局审查了每一秒钟,然而最终呈现出来他们认为纯洁健康积极向上的,恰恰也是最表现国民之畸形和病态的部分,我猜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政府和国民,活在互相都假装不知道对方知道双方都在相互撒谎的奇观里,就像中国

17分钟前
  • 大作人家王書紀
  • 还行

坐在影院里,笑声阵阵,美国人一边说着“oh,god”一边无奈的笑着。前苏国家的导演拍这种片子确实不太一样,能理解这种现状的人会把他的理解融入影片,即使在这样一部嘲讽的电影中你也能感到他的忧伤。我喜欢最后的结尾。

22分钟前
  • simonfaye
  • 还行

在我们看来,太阳之下的意思是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2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朝鮮官方精心排練的宣傳片與排練之外的部分形成了微妙的反差萌以及強烈的反諷,幸好是俄國導演,若是美國人,現在該在牢裡吧。

26分钟前
  • lcsun
  • 力荐

问我看完《太阳之下》的感觉??哦,没感觉啊~习惯了,又有谁不尊敬领导呢,,,对吧【😓】

28分钟前
  • ME!
  • 推荐

好像来我们中国拍不了这样的纪录片一样,还非特么跑去朝鲜拍,导演你这是瞧不起谁呢。

31分钟前
  • 小李嘛批
  • 较差

太阳之下确无新事,来中国拍为国庆阅兵排练的志愿者,拍一遍遍感谢领导的山区学生,拍小城镇里的纺织厂女工,拍背诵着弟子规的孩童,拍红歌大赛……没有什么不同的。

34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我家有亲戚是真朝鲜人 去年75岁最后一次来中国 说自打十年前吃过豆腐之后回去就再也没吃过 吃不起 他在朝鲜到丹东的火车上 中国人给他跟火腿肠 不知道该怎么吃 中国人给他好多吃的 他感动哭 他说从来没吃饱过 他说只有精英才能住平壤 并且不能有残疾人等 还有很多奇葩事 说不完

35分钟前
  • 我是主角不能死
  • 推荐

和安东尼奥尼那部不可名述的纪录片比起来,这部片的导演显得挺弱智的,给我一种牺牲别人就是为了成就自己名声的感觉。难以想象在那样的国度,主人公们由于影片的上映会受到什么样的迫害,特别是小女孩的境遇会怎样?你真的能反应真实的朝鲜吗?还是说你展现的的只是你想让观众看到的?(我也觉得北韩烂透了,但我不认同这样的纪录片形式,或者说它连纪录片都算不上。同样关于北韩的,2020年的那部Assassins不知道比本“纪录片”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39分钟前
  • Такнао
  • 很差

中文片名也可叫“童年往事” 嘛

42分钟前
  • Persee
  • 还行

生活在官方幻觉之中的国度…最后问小姑娘回忆中有没有什么快乐或者记忆深刻的事情的时候,小姑娘什么也想不到,除了“伟大的金日成将军”,一片空白。

43分钟前
  • 维林诺的金菇
  • 推荐

这部纪录片最有意思的是,它把拍摄现场的指导部分保留了下来,让“正片”部分显得虚假,也让整部电影显得更加真实。“暴露电影运作”这一先锋派用来破坏虚构电影真实幻觉的手法,在这部纪录片中具有了真正的现实意义。

45分钟前
  • 河原宏
  • 力荐

看完不觉得荒唐,只觉得眼熟,这才是最可怕的

50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本来以为会有大大的优越感,但看到入队仪式和宣誓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一刻,觉得是五十步笑百步。剧情结构上有点太散了,基本是有什么放上什么。亮点在于朝鲜干部一次次的要求重拍,并且提出指导意见,俨然导演

52分钟前
  • 佑扯
  • 推荐

《太阳之下》像是安东尼奥尼《中国》的姐妹篇,现实主义与“官方安排”的机械生硬两种影像风格反讽并置,悲剧性的近景特写捕捉到了朝鲜人表象下隐藏的失望与恐惧。如同奥威尔笔下的1984一般不寒而栗,严格来讲应该是一部元电影而非纪录片,对于俄罗斯观众还有我们,命名为《童年往事》再贴切不过

55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