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不想成为小说的推理不是好电影
我是个看书不多的人,平时看的最多的应该就是悬疑推理小说了。
当然,人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头好。但个人认为,好的推理小说,应当是真诚而狡黠的。
首先,没有过分暴露线索,让悬念过早揭晓,降低可读性。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推理迷都有一种聪明人的傲气,或者说是自负。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挑战作者的过程,总是有一种欲望,希望能在结局揭晓前就知晓真相,证明自己所想是对的,证明自己比作者更聪明。就好像片中的那个警察,在审讯中不断地向verbal宣示:I can know the truth I want from you because I am cleverer than you. 是的,他的确聪明,他不断地获得线索,一步步推进事件的发展,甚至越来越逼近真相。就好像越靠近小说结尾,随着所知的增加,我们会愈加确信我们知道了真相。可我们忘了,阅读最好的小说时,在翻开最后一页前,永远不要太过相信你的直觉。一个聪明的作家永远有办法让你意外,甚至懊恼。
另外,好的推理小说一定没有故意隐瞒线索,欺骗读者。为了制造意外而遮掩细节,只会令小说逻辑苍白,往往不能自圆其说。而且别忘了,看小说的可都是些聪明人,至少自以为是,故意的欺骗是一种侮辱和挑衅,而真诚是一种尊重,就像电影里verbal说过:I'm not a rat.
正着看你永远发现不了伏笔,猜不到结果;知道真相反过来看,却发现处处有伏笔。高明的是将细节始终一五一十摆在你眼前,可你就是看不到,而最终,一切细节都能合情合理推出结局,缺一不可;更高明的是,用一套线索引领你思考从而主动得出他想要你知道的结论,因为相比别人直接告知的,聪明人更相信自己得出的推论。以为自己胜券在握而满足,才会为自己一直深陷圈套而抓狂。片子中,警察得意地主导审讯,一步步从愚蠢的跛子那逼问出真相,然后满足而高傲地坐在桌上喝咖啡,却不知道从手上拿起咖啡杯的那一刻,就已宣告了他的失败。
能被称之为经典的推理小说,只有凤毛菱角,可见营造这样一种亦正亦邪、亦真亦假的氛围不是件易事。而且文字尚且不易,电影只会更难,因为电影对事件的还原度显然更高,从文字扩展到影像,显然容易暴露更多细节。若要极力隐藏,则会容易导致故意欺骗,尤其是这么一部完全靠人物撑起来的电影。比如像另一部由阿加莎小说改编的电影《零时刻》也是非常优秀,典型的一套线索、两条推理线,多种合理的推论,却只有一个真相。
回到这部影片,先不考虑人物因素,单就电影剧情和拍摄而言,它无异符合了优秀推理小说的特性。
可以看到,电影里有许多重要的细节。
1. 首先,影片开头,Keyser正准备杀害Keaton,镜头切去了他的脸,但却特意拍了他点烟的动作,这里有两个暗示:
第一,通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Keyser的金色打火机,如果再仔细点的话,可以看到他一晃而过的手上戴着一只金表。如果你已经完整看过一遍了,那你会发现,结尾处,verbal被审讯完去柜台领回私人物品时,接待的老头给他的就是一个金色打火机、一块金表、一盒香烟。而这些关键物品在影片当中也出现过。
第二,开头处Keyser杀人时先是抽了一支烟,而仔细回忆或是再看一遍可以发现,整部影片中,verbal的标志性动作就是抽烟(比如:刚进办公室接受审讯时,或者在他的回忆中他们犯案时),而且需要注意到的是,整部片子里只有verbal是在抽烟的,这其实就是一直在暗示verbal就是Keyser。p.s. 特别要指出一个细节,审讯verbal的警察刚进办公室时,另一个警察想向他递烟,却被他以戒了而拒绝了,还有5人在车上讨论行动时,副驾驶上的同伙嘴里叼着烟却没有点燃,这些可以理解是导演特地安排的细节,为了不造成指向性模糊以便将吸烟塑造成一个只属于Keyser的辨别特征,着实太用心!另外,verbal刚进办公室,镜头给了桌上的烟盒一个特写,也可看作是一个暗示,这样的暗示贯穿始终。
2. 导演为verbal安排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身份——诈骗犯。影片开始没多久,5人被关进监狱有一段简单的谈话,关于自己的身份,verbal说他曾因诈骗被判刑6个月,而后来在其自己的回忆录中,Kobayashi指认他们与Keyser的关系,也说到他是骗了Keyser手下的钱。这些都在暗示,Verbal是一个骗子,他一直在说谎隐瞒自己。
3. 在5人靠墙站被要求念指定句子的时候,作为旁白的verbal说了一句:五个罪犯不应该被关在一起,谁知道这样五个人关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再加上,这里还特地虚化了背景,单单对焦了verbal,看完电影,细细品味,的确颇具深意。
4. 叙述的故事开始时,也就是5人刚从牢里出来,作为旁边的verbal说到:做成这件事需要五个人,而五个人的关键就是Keaton。包括后面verbal去Keaton 家说服他也说:They don't know me, but you do以及他们不会带上我除非有你。这些无疑在暗示Keaton在Keyser计划中的确有很重的作用,作为他的替罪羔羊。因为像开始时说的那样,他是警察审问的关键,而且警察无疑对他很了解,另外他也有足够的权力和性格可以被人相信是无所不能又冷酷的Keyser。
5. 至于最后,大家都知道的,墙上的各种信息无不出现在verbal的叙述中,最终令警察发现了端倪,其实在verbal坐进办公室而警察还没进来的时候,镜头特意扫过了那面墙,也算是一个前后呼应的暗示。包括,verbal开始说故事前要求给一杯咖啡,也和后面摔碎的杯底出现破案关键的Kobayashi相呼应了。这里其实就像是推理小说一样,作者把所有线索都摆在你的面前,就像导演一开始就把所有线索挂在警官身后的墙上,甚至特地放进镜头,可你就是不会察觉。
类似的暗示还有很多,不过需要非常仔细地查看好几遍才能发现。我认为,这个电影是绝对需要看至少2遍以上的,第一遍感受结尾的意外惊喜,第二遍可以带着真相去找证据,自己推理一遍,理清故事脉络。再之后,可以捉摸下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拍摄手法以及巧妙的设计。总之,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是个耐人寻味的电影。
最后,要说的是重中之重——演员的表演!
这部片子里,凯文史派西实的表现实在是太耀眼了,他在这部片子里绝对令人深深地震惊和惊艳。第一遍看的时候,由于他不断强调自己是无辜的人,配合他的各种表现,根本无法令人生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纯洁又无辜的眼神,令人被深深刺中,很难不对他心生怜悯,就好像最后目送他离去的警察脸上的神情一样,充满同情和可怜。另外,他整场被歪成90°的脚、畸形的左手、被警察逼问时蜷缩在沙发底下瑟瑟发抖,他懦弱地承认自己害怕Keyser因而没有挺身而出,他无助地为朋友的“背叛”而哭泣,种种行为配合可怜无辜的眼神,让我们虽有怀疑又觉得哪里怪怪的。
就我而言,凯文史派西在电影里的表情,无辜懦弱之外,总有某些时刻可以让人感受到一丝阴险而危险的气息,可最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做到让那丝阴谋而危险的气息游走在可怜无辜中,若隐若现又不喧宾夺主,可谓是在令人佩服。
第二遍带着真相再看的时候,果然又看到了更多的信息,无一不让我觉得叹服。比如:
1. 开头5个人念句子时,凯文史派西充满邪气的表情和语气,回过头来看,确实令我毛骨悚然了。
2. 刚进入办公室接受审问时,他富有深意地单单转动眼珠观察墙壁,包括喝咖啡时他眼珠微微向上看着警官的杯底(写有Kobayashi),这些都没有动到脑袋,其实城府深的人往往善于利用细微的动作而不被人察觉,这的确是凯文史派西表演的细致而真实。
3. 其实最另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影片41‘50-42’08的这短短十几秒的表情。其实我们都会有这种经历,因为耍计谋骗到别人而别人不自知,所以内心暗暗高兴不自制地会嘴角微微上扬,却又强忍着自己不能笑出来以免被别人发现破绽。这种过分细微的表情其实很难表现出来,尤其要显得自然真实又不能太过明显,但不可否认绝对能增加电影的细节隐喻和真实性。这样的表演实在是强悍到令人惊叹,与当年教父里的阿尔帕西诺餐厅杀人的那段情节,有的一拼。
这个角色只能说太适合凯文史派西,深沉内敛,从容不迫中又总是带有一种邪气,只能说真的是为他量身定做一般。表情淡则少戏,多则暴露,他的拿捏就如小说描写般精准,却又比文字更生动。而那种气质,让人感到危险又忍不住要沉入那种魅力中般具有吸引力,只能说他在本片中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运用现场刚看见的单词和信息,就能临场编出一个真假相交、毫无破绽的故事,并且能引导着别人一步步踏入他的陷阱、得出他要的结论,偏偏那人还毫不自知并为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相信这个角色将会成为影史上又一个充满魅力的经典反派,让人恨不起来的聪明人。
因为我们绝大多数都只是那个警察而已。
2 ) 没多大意思
感觉一般,这片子的关键情节都是出自瘸子之口,你无法判断他说的是真是假,所以最后无论真相如何,都不会让人觉得特别意外,而且整个过程中导演玩弄各种叙事手法试图以此增加悬疑性,这只是让我觉得晕乎乎的累,其实你不管怎么搞,一切都是瘸子说了算。
我觉得好的悬疑片应该留出相当一部分空间让观众来参与、判断。经典的比如《后窗》,观众与片中男主角有着相同的视角,可以获取同样多的素材,在男主角作出一步步推论的同时,观众也可以作出自己的判断并一直保留悬念.
3 ) 很多人都猜到是谁,拜托,你们不要拿1995年的片子在21世纪来炫耀了。
能猜到是凯文是因为他在此片之后演了不少类似性格的角色。
七宗罪是在同年9月(此片在8月)
洛城机密在97年
美国丽人在99年
Kpax在01年
他的角色在当年还不算出名。他在95年前甚至没有多少参与主演。
你们真以为Bryan Singer蠢的让你们一眼就能猜出来?imdb第25名的悬疑片就这么简单的结局?
此文献给那些说“我一眼就知道是Kevin Spacey”那些洋洋得意的。
4 ) 雾里看花:事实 故事 和 推断
非常嫌疑犯(1995)是由布莱恩·辛格导演的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IMDb的排名达到了25,足以说明这部片子在历史上的地位。而布莱恩·辛格之后执导的X战警系列虽然非常卖座但却一直没有该片所取得重大影响。这部片子最巧妙的地方在于,当大家都以为本片的结局已经水落石出的时候,发现原来事实根本不是这样,这给了以后很多的悬疑片很大的启发。
第一件要说明的事情是本影评有严重的剧透,因此没有看过本片的人看到这里就可以走人了,当然,如果你喜欢这种类型的片子,强烈建议你去看一看。如果你看完一遍就把一切都想明白了,那我建议你可以直接跳到最后一部分对我的个人评论作点评价,同时我也非常佩服你。本人第一遍看的时候遗漏了很多细节,所以不怎么明白,之后非常仔细的看一遍才勉强算是看懂了,在这里拿出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还望各位勿喷。
本片的简单剧情如下:加州一艘货轮爆炸,有两人幸存,一人被送往医院并遭到警察询问,同时另有一名瘸子(Verbal Kint)毫发无伤并迅速得到了保释。探员Kujan在瘸子保释生效前的2小时内对他进行了审问,瘸子现场编出了一个无懈可击的故事,让Kujan相信这一切的幕后指使者是Keaton,而Keaton就是江湖上盛传的Keyser Soze。直到另一名幸存者将Keyser Soze的外貌描述完毕以及Kujan看到办公室里那些似曾相识的名字时观众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瘸子安排好的,但为时已晚,瘸子早已逃之夭夭。
本片对于观众来说最难理解的地方就在于到底应该相信什么,换句话说,哪些肯定是真的,哪些肯定是编造的,哪些可以被推测出来。当然,我会用最正常最大众的思维方式去推测。有一点要确定的是,警方的调查内容肯定都是真的。根据最后匈牙利人的描述以及最后Kint上车时的主人样子,我们知道Keyser就是Kint,同时可以推测出Keyser上过船,并且他的目的是消灭那个可以指证他的叛徒,而与毒品交易毫无关系。Keyser是一个很有power的人,是他给Kujan打了电话从而找到了Keaton,并且安排了枪支抢劫案的指认,使五位主角得以认识,被捕后又利用自己强大的power让自己得以迅速被保释。Kint在办公室利用Kujan对于Keaton的仇恨编造了一个故事让Kujan自己钻入圈套。这个故事里有些内容固然是完全编造的,但我认为有不少内容是真一半假一半,很值得探究。所以我自己也“编造”了一个相对真实但也相对无聊的故事。
Kint观察了Keaton, McManus, Fenster, Hockney很久,觉得他们是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理想人选,于是安排了一次Lineup让自己跟他们认识,同时在那个晚上分享了一个赚钱的机会,那四个人便欣然加入了,之后干过几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据我猜测由于警方可以轻易知道他所说的犯罪事实,所以这几票应该不是随便乱编的,这里值得提的是第二票,就是那个只有两个保镖保护的在地下车库被杀的胖子,那个胖子应该也是对Keyser本人有不利可能的某人,因此Keyser才找借口将他做掉了。另外在这里,我大胆猜测Redfoot和Kobayashi是同一个人,也就是最后那个司机,因为这样合并之后对过程并没有什么影响。之后Fenster的死和如何找Kobayashi的麻烦的真实成分应该是非常少,这两段的作用我会待会做阐述。最后,他们来到了那艘船,Kint先以在岸上把风为由借机杀掉Hockney,再冲到船上杀掉了McManus和Keaton,然后淡定的爬下来了船。有人会说,这个瘸子这么不灵活,怎么杀掉这两个大汉,我想让大家注意的是,最后一段Kint突然加快了走路的速度,由此我认为就算Kint的脚确实有些不好使,看上去又弱又蠢的他显然是自我伪装的成分更大一些。
故事“编”完了,最后让我们再来看几个比较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吧。
1. Keaton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我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不知道。唯一可以知道的是他和那个女律师确实是在恋爱。Kint之所以要把Keaton塑造成一个重情义的人完全是顺着Kujan的思路,因为他知道Kujan是个Keaton黑。而Fenster的死亡和找Kobayashi麻烦正是塑造Keaton的最好材料。
2. 开头Keaton被杀害的片段是否是真的?
我们注意到最后那个镜头停留在那一堆杂物上,后面有没有眼睛我们不得而知,而根据最后的结果这正是在告诉我们后面其实没有人。再加上这个符合最后Keaton被Kint杀害的事实,我认为开头的片段应该是真实发生的,同时也做到了首尾呼应。
3. Kint到底是怎么挑上另外那四个人的?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意见只是一个猜测。但是鉴于Kujan提到了找到Keaton是因为有人匿名举报,而我认为这个举报一定是Kint干的,因此Keaton肯定是Kint选中的,而不是在牢里偶然遇到的。同时根据Kint的描述,他自己是个小混混,由于案底在警察局可以查到,这个应该属实,也就是说表面上看来,他确实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混混,那么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会被Lineup选中,最好的解释就是他自己把自己放进去的。由此推广来去,这五个人应该都是Kint观察了很久并且选中的。
4. Kint在团队中的作用?
由于整件事情都是Kint安排的,第一票显然不是McManus提出的,而是Kint提出的,但是其他四个人显然不会知道他是Keyser Soze,暴露自己的身份没有任何好处,他最后也很难将它们都杀死。因此,Kint是这个团队的老大兼军师,而且为什么行动的时候都做最轻的活呢,因为他是个瘸子,至少装的像个瘸子!
根据大家的评论我会适当补充问题。
本片一开始把情节全部铺垫好,最后出人意料全部推翻,让观众不知道是真是假。同时,这部片最后的结局是坏人依然逍遥法外,也算是非常反常的了,因为Kint既不是一个黑道英雄,也不是一个内心善良的人,他是一个可怕的Devil。
最后声明:本人在创作本文时没有参看任何其他的影评,无论是意见雷同还是相反,都仅代表我个人意见,欢迎大家踊跃讨论,如不喜欢也请勿喷,谢谢!期待与大家更多的讨论。
5 ) 你会讲故事吗?
影片看到最后,你弄清楚了金特、基顿等等那帮子嫌疑犯到底干了些什么、是什么样的人了么?
至少我还没有确切搞清楚,因为整部影片除了开头那个场景、中间一些对码头现场以及医院里面的插叙,以及结尾是客观角度的记录,从有旁白开始大部分都是从金特,那个高智商演员口中讲出来的故事了。那个对美女律师深情、对残疾兄弟仗义的警察基顿根本就不存在,那只是跛子给我们塑造的假想角色,他口中的其他人物其他情节到底孰真孰假,已经叫人不敢轻易断言了,等于影片看到最后又把前面接受的内容全部推翻~~
影片结尾的时候,那个海关特派员对办公室里那个警察说“你这儿真够乱的”,确实,一整面墙上贴满了乱糟糟的通缉令,信息非常丰富。美国人Pinkz在他的畅销书《全新思维》第五章提到“故事感”,说“信息要是多了,并且容易获得,他的价值就小了。所以谁能把信息组织起来,使其具有上下文环境,并且有情感地表述出来,这样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么一段话为Kint的故事表演作了一个小小的注脚。
首先,他思维发散速度非常快,善于为信息提供上下文环境(context),比如从咖啡到脱水再到恶心的描述,逼得警官宁愿去倒咖啡也不愿听其唠叨;再比如他从警官的tension又开始编,把这个特质又转移到其虚拟的某地合唱团成员(来自墙上通缉令里面的信息)身上;从墙上繁乱纸张中信手拈来几个人物,结合真实的犯罪经历,加上自己有方向有目的的想象,该藏的藏,该添的添,虚虚实实,编织出一张流畅细密、引人入胜的故事网。
其次,他不光是编剧情,人家还在这张网中加入了许多情感因素,比如他把基顿描述一个为“吃软饭”而不安自责的男人,他对律师女友恋恋情深,那个对女友深情凝望、依依不舍的告别细节几乎要把不知情的警官感动到落泪;以及后来他讲到基顿对自己的照顾,一副知恩图报绝不背叛兄弟的血性以及听了海关特派员的“基顿利用他”的推论之后伤心哭泣的场面极富表现力,令人动容……面对这些真情流露,观众听众们都忙着克制眼中的泪水,哪里还有理性去置疑情感背后的逻辑企图。
总结一下,好的故事讲述者首先要具备流畅的情节架构能力,其次还要懂得恰到好处地抒情(注意:不是某些主持人那样的煽情),在情感上催眠听众使其丧失判断力。 如果要为Pink这本书里提倡的故事感找个代言人的话,绝对非跛子莫属。(我还是习惯叫他跛子,因为他利用这么引人注目的一个特征成功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忽略了其他可能引起怀疑的细节)。如果坐在办公室里的是你,你能编出个什么样的故事摆脱掉难缠的警察?
好吧,就算不会编故事那还不会听故事么?不一定哦,听故事也是有点技术含量的呢~~当听到那位海关特派员说了这么一句“I am smarter than you”的时候我就知道不好了,他曾经告诉跛子:将一帮嫌疑犯关在囚室里,第一个睡着的那个就是真正的凶手,因为一旦被捕他高度紧张的神经就会松弛下来。殊不知他说我比你聪明的时候,他正像其他的嫌疑犯一样放松了警惕,于是注定了他在这场智力角逐中成为跛子的阶下囚。
6 ) The UNUSUAL suspect
看过几集柯南,总结出规律:最像是罪犯的,往往不是,并往往可能还是有利于你的;最像是好人的,一般都是真正的罪犯
于是抱着这种心态,我就期待着一个Unusual的Suspect出现在这usual suspects中
Christopher McQuarrie因这部获得Oscar最佳剧本,完全实至名归.虽然说plot并不见得是惊天地泣鬼神,但是节奏的控制和吸引观众掉入圈套的技巧非常成熟
看到其他评论中有同学说Keyser Söze实际上不存在,和Kobayashi这个名字一样只是逗警察用的.我觉得Söze绝对是存在的,影片里直接的证据就是警察在海里找到的尸体,该尸体本该指证Söze但是给他跑了,(于是成为了尸体).这个不是从Kint嘴里说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
其他的一些有意思的证据就是
Keyser是King的意思,Söze是很能说话的意思,也就是Verbal
而角色并叫Roger 'Verbal' Kint, Kint很明显是King的谐音
所以Verbal同学用他的超凡的想象力和三寸不烂之舌给自己塑造了这个恐怖的化身.比如说他如何跟警察吹此人杀了自己的妻儿,可以看出不完全是为了犯罪之用,而且也是为了自己yy
他给Mr. Kujan留下了足够多的线索让他明白他戏弄了他并且因此懊恼
证明给大家看猥琐的人是如何用智慧打败了又帅又强大的人(Kujan,McManus和Keaton都在此列,我很喜欢McManus的表情,演gangster可惜了)
另外,他装跛明显没有Prestige里面那变魔术的中国老头敬业,他有一个金打火机,如果装的敬业的话,这不应该发生.
大约就是这些,今天凌晨开始看的,也就能发现这些了,以后再看几遍再来补充
最后说一下,越来越喜欢Spacey
剧情很棒啊!我就喜欢这种有反转的
全国作文竞赛冠军
奥斯卡最佳剧本给的有些勉强吧,除了并不惊艳的剧情大反转以外,其他叙事方法难道不老套吗?至于所谓高智商是制片方宣传的手段吧,枝枝蔓蔓、零碎,漏洞那么多,中间猜到结局,可能是因为比同类影片出的早得缘故吧
虽然猜到结果,但办公室现学现编也太牛了~~
结尾牛逼,只是悬念铺垫太晦涩、对白也絮絮叨叨,不好懂。Kevin Spacey都那么牛逼哄哄了,从一出场就能猜到结局。
没觉得很好
影片完全推翻了观众的惯性逻辑思维,将一个剧情复杂的故事拍得戏剧张力十足,自始至终扣人心弦。
结局惊心动魄,过程昏昏欲睡。
经典悬疑片, 一个几乎天衣无缝的谎言,一次精彩的瞒天过海。影片叙事非常成功,适当抖包袱的悬念自始至终紧紧捉住观众的注意力。谜底在最后一刻揭开,在瞠目结舌之余让人回味悠长。故事的寓意也发人深省:凶神恶煞的外表与大奸大恶之间并没有等号,也许狡猾谎言加上可怜的外表才是魔鬼的标准。这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影片,慢慢咀嚼对白和情节留下的隐蔽关子,精彩之处令人拍案叫绝。
片名、主演再加上《惊声尖笑》的恶搞结局,以至于故事的结局很容易就能猜到。但是这并不代表这部电影不好看不好玩,只能说看不逢时。你永远也不要忽视掉那些看起来一无是处的人,他们一般都显得很弱小,很不显眼,但最终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是他。★★★★
绝了,终于知道《无双》的结构和主线来自于哪里了。这么一看,无双只能说是个卑微的模仿者还没模仿到精髓。这部虽然前半部分唠叨琐碎,但是看完全片再回过头去,都是细节和伏笔啊我的天。以及凯文史派西的演技确实没话讲,fucking cops蕴含的情绪和潜台词复杂绵长,史派西掌握得十分恰当
小说家未必能干好诈骗犯,但诈骗犯肯定是个好小说家!
“我不信仰上帝,但我敬畏上帝”
老派的虚实戏中戏手法。前半个小时云山雾罩,后面就慢慢开始有意思了。凯文·斯帕西这满嘴火车真是跑得太厉害了!!!
全靠结尾点睛啊
Kint那句声泪俱下唱作俱佳的“fucking cops”真是让人五体投地。
IMDBTop250,其实真的是一个好结尾拯救了一个平庸的故事……
全片以倒叙的方式,给我们揭开了一桩借刀杀人惨案的真相。全片完全推翻了观众的惯性逻辑思维,将一个剧情复杂的故事拍得戏剧张力十足,自始至终扣人心弦。
上半部看了一小会儿就走神了。。
I dont believe in god, but im agraid of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