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伊朗根本不会有这么先进的军舰和反潜直升机,第二反潜直升机竟然被潜艇上浮用RPG干掉这是神话情节,第三反潜直升机扔完一轮水雷后潜艇毫发无伤简直奇迹,第四水雷扔完了后自己又长出来了堪称神奇,第五反潜直升机只扔一部分水雷还有很多水雷等着潜艇慢慢浮上来都挂着不舍得扔,第六反潜直升机竟然用机炮跟潜艇的人对着干,这也是神话故事,第七反潜直升机和军舰竟然不是协同作战,先进军舰在旁边看着,军舰上的鱼雷也没反应,第八如此先进的隐形军舰竟然没有声呐系统,不能探测潜艇位置,第九潜艇竟然也没有装备对空的导弹,需要上浮打开仓门用RPG对干,要是在战争中潜艇上浮会马上被驱逐舰雷达发现导弹和鱼雷马上会跟上,驱逐舰本身的反潜能力也很强很强,第十海里互相轰鱼雷这个情节真的不知道说啥,鱼雷碰到潜艇还不爆,而且会弹走,鱼雷爆炸竟然没有空腔,潜艇舰岛炸掉是不会把潜艇弄沉的,靠耳朵能辨别潜艇准确防卫XYZ轴准确无误,还能引导鱼雷打过去,海底环境十分复杂但电影拍着就像在泳池,还有就是人在深海上浮没有氧气面罩没有头盔基本是必挂无疑,为啥潜艇出事基本就全部闷,给你逃出来也上不了水面,唉先说这么多吧,这电影拍得其实挺好,音效也棒,就是很多逻辑根本不对,打仗不是这样打的!
逻辑不通啊,取消核弹发射的人会被人误以为被收买,那发射指令的人不会被收买吗?核弹发射需要代码,取消发射整一个代码很难吗?核弹发射代码好像各国都是总统掌握的,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人才能下达发射和取消发射的指令。所以我认为这是本片最大的bug,也许法国人的逻辑我们不懂。
不懂军事,勿喷~~~
开头的第一个情节,关于金耳朵和干掉敌方直升机的情节绝对好评。剧情紧张有节奏,铺垫的够好,在情节中的每个人都是很好的环节承接。这一高潮过去之后,接下来关于核威慑和男主生活两部分还是没有体现效果。“程序原则”和“威慑原则”本来可以将剧情的起伏变得更加剧烈,但是因为男主的生活部分安排,好像是想体现一种温情的紧张感,但实际上没有。温情和紧张没有形成冲突,反而弱化了情节的跌宕起伏 。
高分的原因,更多的是一种对于情感的高评。两艘潜艇的做法无论对错,上将和舰长的做法无论对错。有时候就是这么矛盾,在大的背景下,个人的价值如何被尊重?世间安得两全法?军人的责任太重,国家责任太重。千钧之重系于一线,万事之繁仓促而定。那种压力可想而知。高分不为情节,为那份理解和敬佩。
是规则和人情之间的矛盾。人们设立规则的初衷,是为了共同维护秩序。繁冗的规则是为了防止个别人扰乱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但在某些特定时刻,规则僵死,无视人情,也会成为一种阻碍。规则是建立的,所以“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
海军声纳战的题材,跟陆战比也比较新颖。男主作为金耳朵,能够从声音中提取出别人识别不到的关键信息。在一场激烈的海战中,所有人都惊慌失措,场面十分混乱,但是一旦切换到他的镜头,就是他闭眼专注分辨声波的样子,配上咕嘟咕嘟的海水声,时间瞬间从8倍速切换到了0.5倍速,整个影片的节奏感因为他的出现有了新的变化。
这种快慢之间的反差感,就像是带着观众坐过山车,在悠悠哒哒的上坡和极速冲刺的下坡间来回切换,观众的心跳被挑逗到了极致,绝对不会有打哈欠和尿点。
就连做爱时,他趴在女主的身上,听到的也是海浪的声音。缠绵的画面配上深沉的海浪声,这种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声画结合方式,让人眼前一亮,但是放在金耳朵男主的身上,又是那么贴切。
1)一次海军执行任务,泰坦号凭着金耳朵的天才禀赋,击沉了一架直升机,并且顺利完成了原本的任务。在此期间,培养出了深厚的革命友谊。2位舰长也因此升职,各自成为2艘潜艇的舰长。
2)恐怖分子购买了退役俄军核潜艇,并向法国发射了一枚空弹头核导弹。企图利用法国数据库的bug 挑起法俄冲突,进而掀起世界大战。经过金耳朵的识别,他们发现了真相,但此时法国总统发出了反击命令。因为法国的战争程序,防止敌人误导,核弹发射命令不可撤回。另一艘潜艇临危受命,甚至不惜击沉自己的核潜艇,也要阻止核弹发射。
3)两艘潜艇的舰长曾经是共同出生入死的兄弟和上下级关系,在必须完成的国家任务面前,还在顾及昔日情谊。又因为他们是彼此肚子里的蛔虫,在交火是两艘潜艇之间的试探与博弈,也是本片最精彩的部分。
A潜艇:普通潜艇,它的任务是阻止核弹发射,但是估计到核潜艇B里的船员是自己曾经共进退的战友,所以希望用更加温和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B潜艇:核潜艇,它的任务是发射核弹,但是不断受到来自A潜艇的干扰,所以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不去伤害自己的兄弟。
Round 1 : A潜艇尝试水下通讯,言语劝说。但是B潜艇的副舰长表示,这不符合核弹发射程序,关闭了水下通讯。
Round 2: A潜艇的舰长,决定潜水去B潜艇,当面告诉他要阻止发射,但是B潜艇认为对方充满敌意,发射鱼雷把A潜艇的舰长干死了。
Round 3: A潜艇发射了一个鱼雷想要炸断对方的导线,B潜艇以为是开战了,双方开始反击,最终两艘潜艇都被击沉。
在大家快死的时候,金耳朵再次给B潜艇打了水下通讯电话。B潜艇的舰长,终止了发射,任务完成,但是两艘潜艇即船员全部逝世。金耳朵利用紧急逃生系统返回海面,但是他的耳朵在急速上升过程中由于压力的变化出血废掉了。
晚上10点过才捞到时间开始看,本打算随便拖一下进度条,看看战斗场景,当是睡前娱乐,结果却一帧未拖地看完。
“狼嚎”不是最近流行的蕴藏着(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各国版本的“战狼”,它是一部挺不错的引人去遐思一些事物的电影。虽然作为技术图像的电影,它不及美国甚至不及天朝,但它富有独特的吸引力,使得这样一部“主旋律电影”有所不同……
电影里有一些让人觉到陌生的东西,而这种陌生的东西的反面,恰恰构成着让人拖着进度条看电影的东西——当电影仅仅成为了毫无人性深度可言的技术图像,平庸至极,乏善可陈。
而这部电影的开头,是大海,长时间地停留在高处俯瞰一望无际的明亮的海,然后出来一些文白:
human beings come in three kinds:
the living,
the dead,
and those who go to sea.
——Aristote
这些言辞,本身就足以展开人对意义的沉思空间。作为海洋民族的希腊人,最终败在海上,亚里士多德说的这个话,貌似一种悖谬,但这种悖谬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此种理解需要一个故事来充实——电影本身试着完成这一环。
当电影结束,也是海,降低了高度,长时间地飞掠海面,粼粼海面的波光在视网膜上渐渐固定为一副图案,让人不再感觉到流逝。这图案与其是说被肉眼看见,不如说是只能被心眼看见,而心中所见是一种听觉,神是不可见的,他们只在耳边低语,而且能否听见神的低语与听觉的有无是无关的——影片的主人公,一名“声学战分析师”,存在者,但他此时已经失去了听觉,他成为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明了亚里士多德所言的第三种人何以存在、如何存在以及为什么要存在的活人。
谁一直生活在热闹中,谁便无缘得见。
这部电影不仅是讲述了核潜艇和政治阴谋,我认为它更多的是在表达规则和大义。在国家的绝对利益和威胁面前,规则制定者和规则执行者之间的内心挣扎与默默坚守。 影片中,当核潜艇最高指挥官一行人发现对方投放的是一枚挑起两国战争的空头弹,然后接到总统下达的不计一切代价阻止我国核导弹发射的命令。最高指挥官有这么一段台词:没人能阻止格兰夏普发射导弹,接到打击命令后,潜艇舰长会把每个介入者,都看作是敌人指使的。这是威慑的规则,而我们没办法叫停已经开始的核潜艇打击!因为如果终止进程,我们的核威慑将不复存在! 一方面,是因为如果对方试图摧毁我们的国家,只要核潜艇还在,即使被毁灭我们也可以依靠潜艇发射的核弹报复和摧毁对方国土。但如果我们中途叫停,这会让我方丧失核弹威慑力。(所以规定上,舰长在接到核打击命令后,为了不受到敌方和自己人的干扰,会让整搜舰艇处在静默状态,屏蔽一切通讯,只为能顺利完成任务!) 另一方面,一辈子都在教育大家要按章办事的最高指挥官,现在面临着要亲手去阻截按规矩行事的下属。而且还是要不计一切代价的阻止他们,哪怕是必须向自己人发射鱼雷。 两方,一个规矩制造者的最高指挥官,一个规矩执行者的舰长和执行官,两艘潜艇上的人们都信奉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于是都捧着这个信念含泪互相伤害着。 最终,男主他们顺利完成了阻截任务,但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阻截潜艇上的人,除了男主,其余人员包括最高指挥官都葬身大海。 海水是冰冷的,但人性是光辉的,使命是荣耀的!他们在内心的煎熬和不忍中坚守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此,赌上了一切! 这是一部特别的战争题材电影,它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噼里啪啦的枪林弹雨,没有惊险刺激的特效。 它有的,是大海里沉静的潜伏,偶尔响起在耳机里的丝丝波段,人性中交织了现实的无奈,在面对国家利益时候的取舍。 愿逝去的灵魂的得以安息,愿天堂里不再有纷争和战乱,愿那些依然坚守在岗位的士兵们一切安好! END.昨日将至
科幻在哪里?是在我睡着的时候发生的么?
为什么要插入男女恋爱,为什么要用步枪打直升机,为什么都接电话,不直接了当说真相。#20190708
本来想打个四星,因为法国能尝试科幻类主题片确实值得鼓励,选题本身其实很好,可以科普军事技术类知识了解海军以及一些政治背景,可是1.硬插入一只女主发展点和主线剧情没有毛关系的男欢女爱实际拉低电影档次变得格局小。2.分镜和台词对话都过于欧漫,作为一部电影来说手法不够专业(后来找过关于导演的信息,果然是个连环画家+政客) 3.男主的主角光环以及各种漫画主角的中二行为!! 4.剧情俗套没有惊喜,开头居然就猜男主会耳聋,看到结尾只能说卧槽你还真聋了!5.全篇煽不完的情,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还是只能给三星不能更多
法国拍的他们自己看的非常非常嗨的电影 以及坐在旁边的大爷大妈因为看电影的时候说了几句话 放映结束后离场时被前座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这要是在国内那个前座人不得气死吗哈哈哈哈
后千禧年的最佳潜艇战电影被刷新,文戏武戏俱佳,荣获此殊荣的居然不再是好莱坞。髪国影人和海军的胆子太肥了,这剧本(重点是第三幕)放美国,五角大楼娱乐事务联系办一杯咖啡的功夫就给你毙了。法国海军全程协拍,官方定位是面向法国大众的法国海基核武宣传片(宣传艺术手法颇为讲究),出人又出装备,海军声学分析和识别中心(CIRA)培训主演(推测其还参与了剧本的筹备或修订),潜艇作训单位协助美术在摄影棚搭建潜艇内景。导演兼编剧的阿贝尔·安扎克还是法驻美文化事务外交官,图书品牌联合创始人,政治、经济、艺术以及文学专家,写出这样扎实、专业性极强的故事,和拍出这样硬核风格的电影其实不足为奇。
稀有的法国核潜艇威慑题材电影。资源和评价相当于法国战狼了,剧情还是不改法国人一贯的衰和抓马。真是喜欢金耳朵检测海底时电影声效,冰冷,辽阔又神秘。两颗潜艇对阵时的压迫感刚刚好。深海之美啊。不过最后一幕我还是笑了,指挥官让小卒穿上救生衣逃生自己慷慨赴死,简直童话一样的剧情。不是应该"都不要慌,让首长先走"吗(摊手
又看睡着了。我太累了,就这样睡着了。
基于当下局势半架空的国家保卫潜艇战,所以武器什么的不太严谨也就没那么在意了,比如伊朗人的船其实是美国牌等。开场很好看,后面全体为国捐躯,唯一幸存的天才声纳员失去听力,倒有点反战的意味。
最爱潜艇片。高卢雄鸡骄傲了,自己鸡都打。
勉强两分。设定挺有意思,其实是展现了海基核报复行动的流程,一艘流落第三方的潜艇在白令海峡向法国发射假核弹,法军一面拦截一面向俄罗斯发动核报复,结果核弹为假,男主与同袍阻止按规章不顾一切发射核弹的友军……导弹毕竟容易引发误判,这是解放军拥有东风也依旧要推进战略轰炸机的意义。此外对潜艇细节也有诸多展现。但电影层面,本片完全不合格。男主耳力过人,但本片展示这点的唯一方式就是反复拍他带着耳机的特写,毫无电影感;第一段的叙利亚接人行动,后面的白令海峡谜之潜艇,都未展现敌对方,全片始终囿于法军视角(而且基本是潜艇内的戏),导致视角缺失,叙事节奏也无从调剂;全片专业术语过多,军迷或许更能找到代入感,但这些琐碎信息在主线上并无绝对必要,而且也不能打消剧情上疑似bug的地方(比如为何终止发射就这么难?)
《法兰西战狼》or《舰艇监听侠》。
这片子节奏不行,剧本较差,比U571差远了,看不下去。
抛开各种显而易见的军事技术知识硬伤不谈,本片完美的诠释了法国人“内战内行,外战投降”的优秀民族性格,冲着这个也得给一星啊!
以为是战争片,结果却是爱情片。呕~
情意绵绵,心绪飘逸的战争潜艇片,特别的欧陆情怀。然而,蹩脚的关键剧情转折点令任何看过其他任何一部(核)潜艇片的人都忍不住会大喊浪费和搞笑吧!战争和生命就是电话那头的儿戏,如果是这么草率,恐怕地球早被毁灭了几十次了吧!要知道俄罗斯人可比法国人冲动一百倍!Antonin应该继续回去研究政治,做为巴黎理工的高材生,拍一部关于这个学校的片子不是更好吗?这不是一部拍给外国人的电影,但做为法国人或者在法多年的人,真的要看一看,凡尔纳之后法国人是怎么写/拍潜艇的。坊间评论高涨,甚至有潜艇海员写文站台,但是不好意思,我真的不buy it。也许做为同题材法国电影,这部片是那么独特和“有趣”,但是放眼望去,真的是不够好。
所谓核安全其实一点都不安全!越隐蔽的海基核武器越危险。那么帅的声呐兵给整聋了,太惨!自己人成为敌人这个设计不错,刹那间一口大麻改变了人生,有张力。
军盲的我看的大气都不敢出,觉得精彩绝伦……结果来到豆瓣发现被吐槽为“槽点多到数不过来”……emmmm,好吧,但我还是觉得好看。我觉得几位角色的表演很到位,几位军人的犹疑与决断,对好友的信任但又不得不执行命令的纠结,真的不错。
假想敌潜艇战争片,但法国人温温吞吞的拍出来始终不够硬朗,还是那段穿插的爱情比较适合法国人
3.5星,法国主旋律电影,在可能的战争背景下,将主要冲突设定在军人对命令的遵守/破除之上,虽然张力不足,但对战争环境下规则和威慑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描写。金耳朵小哥作为主角,但只是过度作用,高潮段落就是旁观者,人设有些浪费。核弹自从诞生以来,对电影题材贡献极大,起码那一套发射流程,我们都熟悉了,在本片中更是有着非常详细的展示,也是最大看点
关于现代战争中的决策,核威慑,核潜艇等,军事,现代战争爱好者,不看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