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天终于看完了B站官摄的《摇滚红与黑》2019中国巡演版,大半时间都在笑那些诡异的3D屏幕和2D纸片人纸片马纸片石头,就想说舞美你有事吗?就算是时代不同了科技进步了,也不必如此吧!这导致我一直无法入戏,直到最后半小时才有点感动。
对于没看过原著的人来说,音乐剧的整体剧情太简单粗暴了,大跳跃疯狂输出结论,是没有弹幕引导就会理解障碍的程度。于连为什么爱上夫人?因为她美丽?端庄?还是弹幕说的司汤达恋母情结投射的母性光辉?他不仅爱上了还爱得死去活来,没有足够铺垫的生硬输出显得莫名其妙。夫人爱上于连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生育三个孩子却从没感受过爱情的滋味,丈夫浅薄粗俗又贪婪,在这种情况下遇见一个对自己心存爱慕的文艺青年,谁能不动心啊!
于连对小姐的爱,我猜是征服欲夹杂代偿心理的作用,失去夫人后的失落和被小姐推拉的焦躁杂糅出渴慕的错觉,弹幕说小姐并没有那么爱于连,只是为了成就她的英雄主义梦想,这里因为我缺乏相应知识故而无法评判,不过于连看起来确实不那么爱小姐,止步于征服。
所谓的于连的才华、气质、野心,我还是没看出来,如果说会用拉丁文背圣经就算一种才华的话,恕我感受不到,在侯爵身边工作时侯爵的赞赏也过于侧面了,所以除了叫嚣“我有野心,我不甘心”之外,于连的魅力在哪里?这又成为一个疑点。我又隐隐感觉到于连是通过征服这些高贵的女人来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哦这听起来非常不正确。
我是从:“我爱你超过一切,超过我的生命。”“我活着啊!我终于能活着了!”“露易丝,我们之间没有未来,我也不想要未来了,我情愿用未来换我们的现在,在此刻,与你在一起,一切痛苦都值得。”这些对白中渐渐开始感动的,脑海中浮现的是电影《特洛伊》中阿喀琉斯死在布里塞伊斯怀里时说的“You gave me peace in a lifetime of war.”野心的尽头是爱情,老套又无可奈何,爱情果然是永恒的母题,从半神到凡人都逃不脱。
于连死时夫人的独唱,光影变化中夫人唱着:“告别辗转反侧的夜晚,放手曾经眷恋的生活,我走了,我拥抱这份永生,终结我的折磨,追赶你的脚步,拥抱平静。”这就叫“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不曾见过光明”,不胜唏嘘,这个故事到最后竟然数不出一个得利的人,简直让人绝望。
最后歌者的点睛之笔升华主题:“他的镜子映照出泥泞,你们却指责镜子。你们该去指责那条充满沼泽的道路,以及那个放任水流淤积而造成沼泽的监察员!”“我心中有一抹红,也有一抹黑...一抹蓝...我的内心色彩缤纷,光芒四射!”其实我依然不太能get到,但也明白这是在讽刺社会黑暗,呼吁要保持心火不灭,你看即使在逻辑掉帧的情况下也不影响情绪被煽动,我果然是自己就能感动自己的共情典范。
我很喜欢这种可以一气写下来不用回头看的状态,现在我要去百度更详细的《红与黑》了。
于连十八九岁,文弱清秀,宛如少女假扮的男人……所以一开始真的就是见色起意吗?看来我这种试图找出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的心理才是真的虚伪了!
背拉丁文《圣经》竟然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恕我无知……
我猜对了,于连追求两位女人确实是有虚荣成分的。
小姐几乎是行为艺术,于连利用她的身份地位,她通过于连实现自己的悲剧爱情故事梦想,我不能因为梦想照进现实而感到羞耻从而不承认这种可能性,是吧?我甚至在此节被弹幕逼到科普了“楞次定律”来拒去留,不得不说B站弹幕是有知识壁垒的。
于连向夫人开枪,我一开始理解为于连被夫人的揭发信所伤,但看百度时发现了“恼羞成怒”一词,于连瞬间变渣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夫人中枪后还爱他至死真是感天动地,不管怎么样,打人总是不对的。
百度百科所述“于连是一个大胆的说谎者”开辟了新视野,在人人都道貌岸然的社会中,坦荡的野心家确实是一枝独秀的花,对比下甚至显得更高尚了。我想这已经是矮子里挑将军,在一潭黑水中寻找一节灰色的藕,纯白理想是如此遥不可及,我们只能在沼泽中挣扎,给乞求希望的目光找一个看得过去的落脚之处。
这个故事中没有英雄,没有圣母,其真实而现实的人物形象再次给人心头一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当艺术回归于生活,反而因其过于直白而变得难以和平接纳。
((没想写影评,就想写个短短的评语,结果不小心写长了..
說實話,不好看,也可能是我愚鈍,沒看懂
聽到所以人對這部劇讚不絕口,還挺期待的。看完了,我能看懂,整部劇的主題核心就是對於古代歐洲(不知道是英還是法)的貧富差距/階級區分/愛情上的控訴吧,聽說也是名著改編的,那我相信,原著絕對不會只有這樣的(原著安排上!)。
整部劇表達的零零碎碎的,愛和不愛都好突然,男主對於階級/貧富所帶來的差別待遇的那種忿忿不平也太過於表面了,不知道是唱的人還是歌曲的原因,沒有那種從內心深處發出來的憤怒的感覺。從頭到尾我的感覺就是,他有才華,他很想改變,成人上人,但碰到一個女人就愛一個。
《榮耀》是我聽的第一首這劇裡的歌(听过后,才找整部剧来看的),很代感,我以為,這首結束後,男主就會黑化,開始報復社會,沒想到他就開始跟一個有夫之婦開始親親我(我:????,大哥,這就是寧的《榮耀向寧低頭???》) ,然後被發現,被那有夫之婦親自趕走後,發誓不再相信任何女人,結果一轉頭,又跟個大人的女兒又廝混在一起了???最後的結局是,第一任被人挑撥,去舉發了他(男主是個牧師,不被允許結婚的),然後男主去殺了第一任,被抓了,然後第二任跑來跟他說第一任沒死,男主一聽,馬上主動求死(第二任:??????。我:可惜了一個挺好的小姑娘)....劇終(我:?????)
整部劇就是不知所云,好多內心戲的轉折,我都需要看有些好心人打上的原著原句....我真服了..你就不能寫歌詞裡嗎?還是真的是我蠢,沒看懂啊??歌詞就點到為止阿,我真沒辦法用那一點,想像那麼多阿阿阿
歌曲都蠻好聽的,抓耳,都是我能反覆聽的那種,只不過曲風略為單一,看完要我重聽,不看歌詞的情況下,我可能都忘記是啥時唱的。
劇裡的最後一首歌的最後一句,「我願至死不渝,愛到滿盤皆輸,你呢?」,翻的是真的好,可惜不是我看到的那個版本的翻譯..
2019.10.19文广get,爽
摇滚红与黑不一定是最穷的剧组,但是一定是最省事的剧组,道具不是在屏幕上就是印在纸板上,转场居然还有字幕解释可还行……全场最丰富的非纸板舞台道具居然就是两把藤椅子,但是传说中的名场面之2D餐桌倒是效果很好,宴会的饭桌上众人心怀鬼胎的滑稽嘴脸算是上半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了。下半场的屏幕明显就有趣了很多,男主直接在屏幕上用图片平移放大缩小的方式找到女主房间夜晚爬楼幽会非常喜感。利用两个屏幕之间的缝隙做出十字架的效果,两个屏幕再合上变成断头台那里的创意我不禁呱呱鼓掌👏🏻
其实这种台上几乎无实物表演+屏幕背景充当道具布景的创意挺好的,那些动画做得颇有趣味,唯一要说这种布景方式跟传统实物布景相比的缺点就是,如果你的位置不在正中间,那么有些舞台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比如好几次出现的半透明幕布上有比如画框之类的图案,角色站在幕布后面做出人在画框里的效果,我坐在orchestra侧席中间的位置就只能看到人始终在画框内和画框外反复横跳,那种人在画框里表演的效果我只能自己去想象一下了.......
还有剧组挺有心的搞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绿帽梗,大家看到屏幕上市长的画像被画了一顶绿帽子的时候都发出了心领神会的笑声2333
歌好听是真的,听了现场完全不想再听CD,Côme的声音和录音相比多了一些烟嗓就很酷,Dans le noir je vois rouge这首的爆发力真的绝了......我当场被震在椅子上无法动弹……然后老航班我真的🉑️以,啊那中音太有磁性了,而且他的表演真的很绝,把暴发户那种油滑算计的小人嘴脸演得滑稽不堪又夸张得恰到好处,虽然他只有一首歌但是直接slay全场,暴发户夫妇的嗓音真的都绝了一出声我就恨不得跪在地上听.......
最后说点题外话,唯一不爽的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表演时拍照🙄......还有我前后左右的人为什么都喜欢在演出中间激情交流感想🙄......快到结尾的时候简直全场观众席被红色激光笔疯狂扫射都止不住这帮人拍照🙄是舞台不好看还是视力有问题?非要从手机屏幕里看表演?🙄
还有买票的时候居然不能选座位excuse me?甚至连座位的价位区间图都🈚️?拿票的时候随机分配座位?这是什么骚操作......国内音乐剧市场刚刚起色,这些音乐剧“制作”公司倒是先把国外成熟市场都不会做的骚操作玩到飞起,我佩服,不过看到出品公司是🍊我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20191004上海文广晚场repo(没错就是掉落了丽东姐姐和丁丁姐的那一场😉)
先放四张返场图
1.演员
最开始杰罗尼莫的开场就像是一个讲述者给你娓娓道来,慢慢带着观众进入到红黑的世界,我觉得就像是吉屋出租里面的Mark那样旁观者的角色,然后就是一众角色出场了,夫人一直稳的没话说我好爱夫人!于连小哥哥part本来就很费嗓子了,有几个音稍稍欠点感觉但整体真的很稳了,好担心Côme巡演下来的嗓子,今年的法红黑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有46场呀,年初看小米的法扎就好心疼他,然后市长也很可爱就是网上找不到全部歌只能现场听了,老航班的德瑞纳先生虽然是反派,但是完全恨不起来呀,他的低音一出来我听到现场的妹子都醉了😂(我就是刚开始买票的时候还不知道有老航班等到宣卡那天要从椅子上跳下来了🤣)这个角色本来唱段不是很多,台词多一些,所以现场会看到老航班很多小表情,一定要去现场体会呀!玛蒂尔德小姐姐我觉得比较平吧,可能是原卡Julie的自带电音效果给我太强烈的感受了
2.道具
一直的梗比如纸板马🐴纸板人超搞笑的,纸板椅子,我好怕哪天道具撑不住了呀hhh,然后于连拿的剑肯定不是纸板剑哈哈哈,因为中间有一个唱段剑要插在台上然后我看见于连小哥哥拔剑的时候是用了力气的(突然笑出声)
3.舞美灯光
最大的功臣就是巨型PPT了!这样的投影效果会更加适合这种心理戏较多的剧,实物的那种道具啊背景啊所展现的不一定适合这部剧。PPT第一个要夸的就是dingdong那里细腻的笔触,于连和夫人的样子精髓都抓到了,第二个就是德瑞纳先生家里,丧尸一样的人,这个是中国巡演加的,感觉不错,然后就是投影版餐桌,包括上菜的时候都是仆人直接从监狱一样的房间穿过铁闸门送过来的,二维的食物二维的手还各种动我真是要笑死了,第三个就是藏书阁的“书架”还有于连“爬”上玛蒂尔德小姐姐的房间窗户,背景踩点踩得太好了!最后一个不能不说的就是绿帽子改的也太好了!原版音乐剧的引进就是需要这种接地气又不哗众取宠的本土化才能促进传播呀!舞蹈吧感觉基本没有,不过这种生硬的上下点头左右摇头特别适合这剧的人物hhh
4.乐队
现场的乐队跟舞台表演融为一体,吉他手🎸小姐姐太飒了爱死了,还有被吹了两个多小时的飘逸的长发
最后的最后还是想说一下,很多人所说的这部剧感觉剧情有点不明所以,衔接得比较生硬,可能是最大的硬伤了,我觉得这部剧跟法罗朱很大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用歌曲来推动剧情发展的,就像歌剧里面的宣叙调也是唱出来的,一个呢就是台词才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歌曲更多的是在描写心理,总之音乐剧也是不断发展的
舞台设计:很棒,液晶背景屏比承担布景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抽象变幻、强对比度的大面积色彩的应用来表述角色的内心,这点忠于原著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演员表演:法国人特有的热情和浪漫加激情四射的摇滚乐队背景,看已经是次要的,关键是听,太燃了!!唱功超喜欢市长夫人醇厚带磁性的嗓音,太美也太符合人物特点了。
最爱的两处场景:1. 瓦列诺家宴会背景是收容所被囚禁虐待的贫民,强反差带来的贫富间的强对比;2. 瓦列诺及其夫人巧以幕布为道具,象征性做出了四处钻营的丑相。这部剧在瓦列诺形象的塑造上真的是个亮点。
冷静下来说说弱点,在改编:与原著不同之处:市长夫人与于连的感情角力过程、对于连仕途的帮助、忏悔的起因、在神学院思想转变的过程以及神父、主教、情场老手俄国使节的角色均被弱化或删除,这样强化了爱情和激情的同时就无法达到原著社会性和现实性方面的深度和震撼性,玛蒂尔德充满命运暗示的出轨买头的皇后祖先超验线索丢失,就无法达到最后玛蒂尔德步她老祖宗后尘的讽刺深度。而应题的红与黑也从军队和教会即武力与权势的指代变成了浪漫的每人心中的色彩,所以如果谈论到把文化本土化这点,这部剧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以下基于我的个人看法、观看完的《摇滚红与黑》、以及正在阅读的《红与黑》原著。
弹幕总说玛蒂尔德不值得心疼,她爱的只是她自身叛逆的英雄主义云云。我先声明我对她并没有“心疼”的情绪,更多的是赞许。在剧中露易丝和于连是双箭头,露易丝爱着于连,萌生了曾所未有的情思和爱恋,无疑她爱着本色的木匠之子于连。而玛蒂尔德她被于连所深藏的勃勃野心吸引,因此在原著中她亲吻了这位英雄的头颅,这象征着她终于名正言顺成为了英雄的恋人,她拥有了后人世代歌颂的高尚爱情——所以这是令人诟病的吗? 结合历史,于连的故事发生在法国大革命失败后,波旁王朝复辟,封建王朝大肆迫害拿破仑的拥护者、资产阶级中的进步者、任何妄图推翻封建王朝的反叛者。在该背景下,野心蓬勃如于连,在阅读“那本给他勇气的书”都如临薄冰,别说是拜托夫人抢救下来的拿破仑肖像。而玛蒂尔德却向往这群本该砍头的拥护者、进步者、反叛者,她崇尚着历史先祖的进步和反叛,她享受着于连入狱后四处奔走自我牺牲的感觉。玛蒂尔德,她大可以做安适一生的巴黎侯爵之女,但她追随着先辈的英雄主义,用着昂首高傲的姿态同于连的蓬勃壮志相撞,张扬她终于找到寄托而燃起的火焰。玛蒂尔德的角色如此出彩,她胜在成为了红与黑中一个群体的缩影——资产阶级革命的拥护者。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源于它自身的脱离群众。而司汤达借助“玛蒂尔德”的存在,创造性地揭示了波旁王朝覆灭的必然性,预言了七月王朝的诞生——即使它很短命。近代法国政权的交替,我就不在这里多笔。
因此,玛蒂尔德葬送了她的爱人,亲吻他的头颅,以此缅怀她的英雄主义——为什么要心疼?这分明是她最光彩的结局。没有流血,没有牺牲,主义终究只是幻影。
司汤达说:“嗨,先生。小说就像是一面在路上的镜子。在您的眼中,时而反射出天空的蔚蓝,时而映照出沼泽的泥泞,你们觉得背着这面镜子的人不是什么好人。他的镜子映照出泥泞,你们却指责镜子——你们该去指责那条充满沼泽的道路,以及那个放任水流淤积而造成沼泽的监察员。”
综上。
(发现自己写的好政,各种华丽辞藻看得我咯噔咯噔的。纯属个人幻想,无加指责。如有不同观点,言辞激动者勿评论,因为我的心很脆弱。)
据说是全法国最穷的音乐剧剧组,主演因为巡演次数太多,嗓子都哑了!到底有多穷?小剧场形式。说书人这个还参与其中的角色,有互动感+真实感!全剧+5人组乐队,好像是17个人;加幕后人员好像能有五六十人吧?都把舞台站满了!乐队成员都很帅气!道具都是由结实耐用环保的纸板做的;餐桌场面连个杯子实物都没有演员要学会无实物表演!感觉真是穷,但很有创意,屏幕置景很生动形象,有时候很燃的。但感觉钱应该是都花在作曲上了,音乐是很好听,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曲子!大赞于连的扮演者,看起来很年轻,但是演出了于连的自卑不甘心不服气。每一个法语音乐剧的老爸,都是一位被儿女伤到心的小可怜儿,父亲为女儿铺设锦绣前程,却被一个穷小子打乱了计划,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演员表达得特别到位。夫人角色唱得也很好很稳,夫人老公唱得有些差。
布景好赞,花小钱办大事啊……这个于连样貌身形和懵逼的神态都看着特别中学生(或许就是传说中的中二吧)。被叛逆闺女气到rap的老爹戳中我的笑点😂
省略了原著的很多情节,但是台词和歌词还是保留了书中的原话,且还原了小说中人物的精神,没有演绎成一出狗血的多角恋。重点是Julien的选角恰到好处,似乎就是从书中走出的人物。Louise和Matilde和我想象中的形象有所出入,前者过于成熟高贵,后者又少了几分灵气。但瑕不掩瑜。特别加入了叙述者角色是个点睛之笔,最后一段关于“小说是一面镜子”的论述不失深度。舞美道具别出心裁,纸片马三维餐桌有趣至极。中间和结尾处与观众的互动又营造出了演唱会的热闹效果,音乐剧真是个雅俗共赏的好东西。可以写一个长评了。
“我愿生死不渝,爱到满盘皆输,你们呢?”太赞了!舞美和音乐都超棒!!于连的选角也特别赞,完全小说里走出来的样子啊!好想二刷
在B站又看了一遍,太期待今年十月北京上演了,快到十月吧!!
没有看过原著没有办法理解于连 看不出来他到底是想跻身雨上流社会还是憎恶它 看不出来他是否始终深爱夫人还是早已移情别恋…挺迷 男主角好像从头到尾都挺面瘫 偶尔的情感爆发也不知道是哪来的…骑纸马也太搞笑了
看完一个多月都忘了标记。朋友拿到的招待票。事先听熟的曲目,现场看依然动人,返场尤其震撼,演于连的男生果然如传说啊,是个瓷娃娃,被一票迷妹拥到台前疯狂尖叫着围堵。剧组穷归穷,但多媒体的形式尝试并不省钱。偷情那段戏,还本土特色的加了一个绿帽梗。散场后无意听到一位姑娘的评论音轨:“其实就是一个渣男被骗的故事…” 我:(黑人问号 )?????于连这个复杂的悲剧性人物,如果可以如此一句话粗暴解读,那么,文学与戏剧的存在究竟何用呢?
剧情上瑕疵很多,比如,对夫人和于连间爱情产生过程铺垫不足;再比如,结尾总结陈词是不错,但剧里基本只剩爱情了啊,原著于连的奋斗史被削减了很多,就造成很强的割裂感等等。但于连、夫人、女仆等大多数人的选角就是我心中的形象,音乐非常体现人物,舞台布景特别好玩。且虽然情节删了很多,但原著感情线、角色塑造也得到了尊重。另外它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改编,就是把司汤达、歌唱家、俄国亲王合为一体,综合为一个统一的阐述者和引导者。
虽然之前就晓得剧组非常穷,但穷得这么有骨气有创意穷有格调的,法红黑真的是独一份,PPT舞美玩到极致反成特色。
又入法红黑的坑了!这个于连也太帅了吧?歌真好听!
收音有点菜,女孩儿们各有各的生动优雅,资本家们各有各的找不着调。于连有他自己的伟岸高洁,“我渺小,但是不卑贱。”“一个一个偶像,一个个消失,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
剧组真的穷出创意
粗制滥造
2022年看网上录播版本,看到谢幕热泪盈眶,19年的舞台19年的观众……就像顾曼桢说的那句话:“世均,我们回不去了”。
想跻身名流或保持尊贵,想若即若离或掌控爱情,是因为心里的爱不够。不要苟且的活着,要让爱在心里取得胜利。不只是黑,也不只是红,要五颜六色地生活。
虽然剧组穷,但穷得别出心裁哈哈哈哈哈
“或许爱情被感知,被争取,被幻想,唯独不能被成全。”
老提穷梗就没意思了,那么多块LED大屏,播放的三维动画,其实都挺费钱的。而且灯光屏幕配合得非常完美了,于连爬小姐窗户那段太有意思了,跟实物道具比是另一番味道。但我有个疑问,最右边的乐手自己带个电风扇吹头发是怎么回事,音乐一起,长发飘飘,感觉他是拍MV的伍佰😂😂😂(更新:看了新的访谈,乐手说电风扇是为了给舞台降温……?行,他说是就是吧┓(´∀`)┏
故事算是被巧妙的方式讲了下来,可观感其实并不算好,也少了个贯穿始终能被一下抓到的主题。音乐很不错,但无论角色还是呈现上都显得有点魅力不足。也可能对比几个大作品真的是在很多人心中寒酸出风格了吧,然而“不好看”可能真的是原罪。
看到最后竟然泪目,有点同情于连,甚至是德瑞那夫人和马蒂尔德小姐,虽然他们每个人都不值得同情。这是在礼崩乐坏之际最后的骑士主义浪漫,一个奢望着我来我见我征服的穷小子,什么是他的原罪,贫穷吗?自私吗?欲念吗?桀骜吗?我不知道。于连这个人,连同骑士主义最后的尊严,到底都会像那当啷一声掉在地上的拿破仑肖像,被踩踏被碾过,在没有准则的世界里化为齑粉。【B站满屏的穷穷穷真是笑哭我,小破剧怎么说也是先锋主义尝试好嘛!这个灯光至少我给满分哈哈哈哈!法剧上头is 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