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特别有大唐风范,妆容、舞蹈和史实都很尊重历史。刘威当年好帅,唐明皇果然万人迷、男闺蜜!但是,作为一个帝王,唐明皇太多情了,国事家事不能两全,于是注定是悲剧了。武惠妃自作孽不可活,唐明皇偏听偏信,一日之内赐死三子,可怜了有情有义的赵丽妃,贤浪淑德的王皇后!没想到武则天以后,想当女皇的女人那么多,韦后、太平公主,武惠妃大概也有此意吧!
头饰组一直在推这部剧的妆容,花簪云鬓,美不胜收,于是搜罗出来,第一次看。
初还想过,为什么杨贵妃专宠,却没和追封的皇后武惠妃冲突。确然不冲突,因为武惠妃极宠,实为杨的婆婆。《长恨歌》的印象太深,以至于从不知道唐玄宗和杨贵妃相差34岁。以至于戏中唐玄宗强奸杨贵妃一场戏,看得浑身不适,完全想不到“七月七日长生殿”这样的内容。即便想到,再回想也感到恐怖恶心。
于是要感慨寿王李琩,剧中作李瑁。本是宠妃独子,争太子人选,配了母亲亲选的佳人杨玉环做王妃,结果被老父亲硬生生抢了老婆。诏书下来,玉环愤而斥之:他是我公公,我是他儿媳,你我是恩爱夫妻,你为何不能抗旨!
幼时眼看养母王皇后被废孤惨而终,日前见父皇赐死三兄弟的寿王,听玉环之言,低头不语,叹息不止,懦弱不敢违皇命。丈夫做到这个份儿上,女人心里是失望伤心的。
二人并非不爱。初入王府,寿王给玉环搭了她最喜欢的秋千,两人谈罢诗书,嬉戏打闹。玩疯了的玉环跑跳到草地上,四顾不见寿王,轻唤一声“阿瑁”,新婚小夫妻何等幸福。
鸳鸯强拆,玉环入宫,寿王留着秋千没有拆。
再后来,已为贵妃的玉环见过寿王两次。一次在佛寺,见寿王和新王妃携家带口。新王妃有眼色,带着孩子走开,寿王依旧是胆怯懦弱的样子,眼神忽闪,不敢直视心爱的前妻,有一声没一声地应着,匆匆逃上台阶要走。周围侍卫侍从环绕,贵妇不顾,追前一步,道:“阿瑁!你不在,我没人说心里话。”寿王却已紧张得面如死灰逃了。
第二次,是贵妃悖上被赶出宫。皇帝和自己的姐姐鸳鸯戏水,家里一帮亲戚为着自己的荣华富贵逼她忍耐认错,没有一个人真心想着她。这时候她独独想念寿王了,要见寿王,自己本来的结发丈夫,不是么?她那么坚信,说:寿王不会这么对她。
深夜四下无人,两驾马车,路中见到了。贵妃款款,眉目深情,又道:“阿瑁。”寿王也有情,脱口叫了“玉环”。贵妃道:阿瑁,我时常想念你,你好吗?寿王始回过神来,改口贵妃娘娘,怯懦的样子又来了,又怕被人看到,又怕惹上麻烦,又匆匆逃了。
这次分别后,二人没再见。贵妃始知除了皇帝,自己已无依靠;没有皇帝,自己什么都不是。断发一缕,认错请情。说帝妃二人此后恩爱更甚,孰知不是彼情已殆,唯留此身。
寿王怯懦有怯懦的效果,他保住了命,安史之乱也活了下来,只是流入史书边缘,无多记载,年老而终,再不是那个父皇看重、母亲宠爱、最被看好当太子的意气风发的寿王了。也没有王妃娇妻玉环在侧,说想他,说他像个大孩子,轻轻柔柔抚着他,再叫他一声“阿瑁”。
对应关系如下:
高力士——班布尔善
李辅国——周培公
哥舒翰——施琅
杨国忠——明珠
还有,演宋璟的那位在《走向共和》里演李鸿章。
就李白那幅醉猫的样子,哪个皇帝都不可能唯以大任的。玄宗已经算心胸宽广的了。
杨玉环无大过。李林甫、杨国忠败坏朝政,但对皇帝都很忠心。
玄宗晚年,肃宗对他虽然不太好,但考虑到玄宗对待儿子们的方式,也是活该。
转自://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5618127087320.html
玄宗早年英明果断,他深知安定升平的政局来之不易,所以即位以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李隆基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李隆基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回来。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只为,李隆基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唐朝的威望逐渐又恢复到鼎盛时期。
陪老妈看完了
怀旧经典,拍的挺用心,林芳冰的杨贵妃演的很有韵味。
精致华美有内容的国产剧,那时候的选角真靠谱啊,每个美女都有一番风韵,杨贵妃尤其经典,现在看很感慨,中国不是没有才貌双绝的美女,为啥现在电视上出现的越来越可怕?
我只记得好多服饰华丽的女人使我爱上古代服饰!还有塑造了最经典最气质的杨贵妃!另外说下,唐朝人爱丰满匀称的女人胸大腰细退直!并不喜欢满身赘肉的胖女人!胖女人们不要想着穿越回去找安慰!
李如平的高力士演的很好,还有娄际成的李林甫,郑榕的姚崇,王冰的宋璟都各得其妙
林芳兵、周洁、李建群她们的衣饰乐舞,就值五颗星了
重看。小时候果然只记得霓裳羽衣,酥胸玉臂。如今再看,唐式饮茶,唐人衣冠,诵诗意境,就像看文学作品。好美。
对剧中那些脸型饱满的盛唐美人过目难忘。林芳兵演的杨贵妃明艳而丰满,娇媚又纯真,十分经典。
x
美工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他媽牛逼了,如果不是討厭宮廷戲我就打他個7星八星了~
通过这个也算了解了点历史
盛世唐朝最好的写照,后来作品很少有如此大气者
为林芳兵的杨贵妃开始看,林芳兵真的太美了,牡丹花一般!比现在的锥子脸好看不知道!!!丽妃也很美啊,不过我觉得剧情不太符合我的预期。
食堂里放,就“怀旧”了一把。到这个年纪再看,就觉得剧本身有一种命运的悲怆感:再繁华,也不过是曲终人散;唐明皇本人就好像是唐帝国,从最开始的励精图治年轻有为,到最后的盛极而衰年迈迟暮——这是王朝或个体,都逃不开的循环。临剧终,唐明皇悼念贵妃时那句“为什么男人的罪孽,非要女人来承担”,实在浸润着编剧的细腻和深刻。那时候的连续剧真是细致啊。刘威是好演员,不多说。林芳兵可能真的是我心中无法取代的杨玉环,我对盛唐女性之雍容华美的最早理解,就是透过她。这些演员、美术设计都十分了不起,非常感激!
太平公主斜晖中自刎,首集赵丽妃起舞,杨国忠伏诛的片段印象非常深刻,小时候看了这个,马上去翻上下五千年对着看各种细节,韦后之乱,姚崇灭蝗,口蜜腹剑之李林甫,开元盛世到天宝之乱,马嵬兵变。反观如今的毫无营养的宫斗穿越片,不会再带给孩子们触摸宏大历史的任何机会。
不必拿殷桃那部偶像言情式的《秘史》来比,这是那年代正经拍的正常水平剧。
林芳兵
杨贵妃就应该是这样的雍容华贵、珠圆玉润吧,林芳兵是我心中最佳杨贵妃扮演者,刘威的李隆基也很好,还有李建群呢。
虽然服装和道具相对于大部分古装剧,是很努力去还原历史的,但是张说和张九龄都被一笔带过,而且里面的每个人之所以做他所做的事,仅仅是因为剧情需要硬套进史实里面,却完全看不出人物的人格,以及促成决策的环境和动机,镜头语言也没有很彻底地表达氛围,感觉像是史实在牵动一群会说话的尸体。
1990年